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对照材料 >

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汇报材料6篇

时间:2023-08-14 10:09: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汇报材料

  

  专稿ZHUANGAO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杨时云/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钱家渡村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好2021年农业农村工作,意义特别重大。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特别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江苏时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确保乡村建设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实施,确保“十年禁渔”全面落实,确保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收入稳定增长,确保农村社会安全稳定。重点是“抓好一件大事、扭住两个要害、起好三个新步,推动四个提升”。抓紧抓好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一头等大事。落实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增,生猪产能继续恢复,水产、畜禽、蔬菜等重要农产品平稳发展。第一,总量要达标。2021年,国家再次下达了粮食和生猪约束性考核指标,并将粮食面积和产量都纳入考核指标,省级将对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分解。我们要切实扛起粮食大省的政治责任,充分挖掘粮食面积、单产、效益增长潜力,稳定扩大优质稻麦生产,适度恢复大豆、油菜生产,种足种好特色、小宗粮食作物,更大力度开062021.02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建设400个以上示范片,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8120万亩以上、产量372.5亿公斤以上。把农机装备自主研制摆上突出重要位置,围绕智慧农机、特色农业、绿色环保和特殊地形农机装备领域,补齐关键共性技术短板,新建一批智能农机示范基地,启动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推动农机装备向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0%以上。切实稳定生猪生产恢复势头,围绕“稳种猪、稳规模、稳大县”的要求,压实生猪稳产保供和非洲猪瘟防控属地责任,落实好养殖用地、规模猪场扩能增量奖补、良种补贴等支持政策,确保猪场不能砍、母猪不能少、防疫不能松,确保生猪存栏1300万头以上。苏北、苏中主产区要进一步夯实生猪生产能力,苏南主销区要逐步提高地产生猪自给率,持续增强猪肉市场供应保障能力。第二,品种要多样。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扎实抓好肉蛋奶、果菜鱼等农产品生产。突出叶菜等大宗蔬菜和地方名优特色蔬菜生产,加快建设一批绿色蔬菜产业基地,认定一批蔬菜特色乡镇和特色县,蔬菜播种面积达2100万亩,绿色蔬菜产值达900亿元。大力发展特色园艺生产,积极发展特粮特经作物,加快发展蚕桑产业。积极推进地方家禽生产,持续推进奶业振兴,加快优质肉羊扩群增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畜禽生产。坚决稳住水产养殖面积,强化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实施,加快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池塘生态化改造,加快推进沿江沿海沿湖地区生态渔业发展,力争水产品产量稳定在480万吨左右。第三,质量要过硬。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建设,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开展质量安全信用监管试点,推行“网格化+精准监管”新模式,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20个,新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741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62%,规模以上农业生产主体可追溯率达85%,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80%以上。实施品牌强农营销富民工程,新增100个左右省级农业目录品牌,举办第二届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赛,扩大江苏农业品牌传播力。紧紧扭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种子方面,要加快实施现代种业创新工程。出台加快推进种业创新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工作意见,启动实施一批种业创新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千亿级现代种业产业建设,实现种业引领的三产融合年产值850亿元以上。建设50家国家级、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库(场、区),开展现有农业种质资源登记工作。启动水稻、小麦、油菜、玉米、大豆、生猪、奶牛、白羽肉鸡等种源“卡脖子”攻关计划,新建10个省级以上种业创新中心。开展第二批江苏优势特色种苗中心认定,提ZHUANGAO专稿升种苗市场核心竞争力。优化育种创新体制机制,支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开展主要农作物、特色农作物品种创制联合攻关,扶持壮大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专业特色作物种业企业。耕地方面,要坚持稳数量与提质量并重。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节水灌溉。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开展回头看,加强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抓手,按照“旱涝保收吨良田”的目标要求,采取“集中连片、规模建设、整体推进”和“先流转、后建设”的方式,区域化全方位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9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23万亩。全面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和补充耕地地力培肥,建设30个省级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扩大轮作、减少休耕,耕地轮作达到200万亩。用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加强耕地分类管理,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在构建长江禁渔长效机制上起好步。2020年底江苏省已基本完成退捕任务,仅剩骆马湖水域1599艘渔船计划于上半年完成退捕,宿迁、徐州两市要加大推进力度,确保6月30日前全面完成。从2021年起,长江禁渔由攻坚战转为持久NO.428JIANGSURURALECONOMY0专稿ZHUANGAO战,各地必须咬定目标、精准施策,在长江禁渔全面启动之年起好步、开好局。一要在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上见成效。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暗查暗访、监督考核、责任落实等机制,设立禁渔执法管理网格,划定管理区域、管理单位和责任主体,确保长江干流和湖泊保护区的每一段岸线、每一片水域的执法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二要在渔政执法队伍建设上见成效。按照省委编委文件要求,对照长江岸线每1.5公里配备1名人员标准,加快配备渔政执法人员,确保2021年3月底前机构调整到位、编制增加到位、人员配备到位。强化禁捕执法机构建设,沿江市县尽量单设渔政执法机构;已实行农业综合执法的,要加挂渔政执法机构牌子,阶段性增加领导职数。加快组建禁渔巡护队伍,打造渔政执法的重要辅助力量,实现群防群控。三要在智能化监管装备建设上见成效。尽快制定拿出系统科学的技防方案,抓紧建设陆上执勤点、浮动码头等设施,配备一批执法船艇及红外、热成像等夜间执法装备,推进长江干流和湖泊保护区“电子围栏”建设,实现对偷捕易发水域、交叉共管地段和关键时段的有效覆盖,提升禁渔“技防”水平。四要在联合执法机制建设上见成效。健全应急值守、有奖举报和渔政执法快速反应机制,确保通讯畅通、接报和处置迅速。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082021.02海事、水利等部门联合联动,推动信息共享,整合执法力量,组织专项执法行动,形成“水上打、岸上堵、市场查”的监管合力。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上起好步。将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坚持硬件和软件一起抓,面子和里子一起做。一是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按照国家“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要求,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江苏“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具体方案。各地要以县为单位研究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工作方案,聚焦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长效管护等重点任务,抓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黑臭水体治理等薄弱环节,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展现江苏“新鱼米之乡”的最靓颜值。二是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保障向农村倾斜。各地在农房项目选址时要充分考虑农业产业园、工业园区等产业基础支撑,同步推进农房改善和产业配套。以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坚持“农有、农用、农享”,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程,支持100个市场主体建设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三是持续提升乡村人才素质。加大“双新双创”宣传力度,举办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鼓励引导一批返乡下乡人员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全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5万人。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轮训工程,分级分类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素质。加强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推进农民合作社“双建双创”行动,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1700家,各级示范家庭农场达1.5万家。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发展,鼓励构建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在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上起好步。通过搭建平台、拓展渠道,激励引导城市工商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参与支持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向纵深发力。一是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设计。把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把乡镇服务功能提升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承载点,推动出台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政策,重点支持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促进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加强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保障。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推动落实帮促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深化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用好项目推进这个重要抓手,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出短板,建好重大项目储备库。强化重大项目与资

  ZHUANGAO专稿本对接,建立完善全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在线投资地图,健全招商储备项目信息和地方支持政策,在项目精准落地上求突破。深化“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强化用地、金融等村企合作要素保障,加快签约项目落地建设。三是积极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落实部省共建协议,聚焦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加快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充分发挥资源要素的集成效应,在产业发展、平台载体、重大项目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推动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可行路径和工作机制,展现示范建设的探索性、创新性和引领性。启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监测,选择纳入示范建设的重点县市开展监测评估,跟踪指导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开展。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长三角城乡消费水平较高这一优势,鼓励生产高端品质农产品,拓展农业内涵和外延,提升乡村发展品质,打造精而美的特色乡村经济。一是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把休闲旅游农业作为都市农业的重要业态来抓,深入开展“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系列活动,组织开展最美游线大赛、乡土美食大赛、文创设计大赛,开展主题创意农园、乡村休闲旅游研学基地、康美基地“三个100”推广。发挥“乡村休闲游APP”平台作用,吸引更多的企业上线,增强用户粘性,打造高质量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平台。全省休闲旅游农业综合收入达900亿元。二是大力发展高效精品农业。依托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绿色蔬菜产业基地、标准化生态建设畜牧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场等,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外向型农业、高科技农业、精致农业、社区农业。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做强25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300个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1500个示范点,加快“苏字号”农业科创成果推广应用。加强开放型农业载体建设,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进一步推动农业“走出去”“引进来”。三是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升级赋能行动,新建一批国家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30个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占比达25%,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66%。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立“1+1+N”市场化运营机制,新建设10个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加快“苏农云”统筹建设,整合优化农业农村业务应用系统,推动市县系统平台、数据对接,构建“应用全打通、业务全融合、资源全调度”的江苏农业农村大数据“一云统揽”新体系。四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培育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手工文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乡村生活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着力做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做强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味昆山万顷良田NO.428JIANGSURURALECONOMY0专稿ZHUANGAO稻”小镇、特色小镇,打造一批乡土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和亿元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强一批“航母级”龙头企业,重点培育10家左右省级示范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推动在建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支持建设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10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面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把农业绿色发展作为鲜明导向,统筹好重要农产品生产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关系,加快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格局。重点落实好“三个化”。一是化肥农药减量化。加快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向粮经作物并重拓展,建设150个国家、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积极组织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建设一批国家、省级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探索建立化肥农药使用监测体系,提升精准精细工作水平。在太湖地区、长江干流及大运河沿线、洪泽湖周边等环境影响敏感区域,推进科学轮作种植,选择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探索开展化肥限量使用试点,全省化肥总量比上年减少0.6%。积极推广苏州等地“统一配供、限量使用”的农药差率补贴经验,推动“科学用药进万家”行动,建设一批国家、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县,新建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300个,农用农药使用量比上年减少0.5%。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试点行动,全省年内新增参加兽用抗菌药试点养殖企业超过30家。强化水产养殖投入品监管,加强养殖用药规范使用指导。二是废弃物利用高效化。完善提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设备,指导非规模养殖场户实行畜禽粪污规范处理、还田利用,支持养殖集中区域建设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在20个县开展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试点,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8%。三是生产方式生态化。推进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种养循环的家庭农场,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示范推广面积10万亩以上。加强湖泊渔业资源监测评估,因地制宜开展增殖放流,促进水生生物多样性修复。加强养殖区、限养区生态健康养殖管理,加快推动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推动传统生计渔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村改革集成运用水平。着力加强农村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系统重塑、集成运用,进一泰州现代园艺产业示范园一期工程102021.02步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力和动能。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管理。指导启东市稳妥推进“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工作,建设互联互通的农村承包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管理,严格落实乡镇属地责任,推动宅基地执法处罚权下放到乡镇政府。指导6个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具体路径和办法,力争在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转、审批、监管等方面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鼓励支持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二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拓展集体资产股份权能,争取尽快破解集体资产股权抵押难、担保难等改革难题;逐步扩大“政经分开”改革试点范围,打造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的新格局。全面推行农村产权线上交易,加强农村产权交易监测评价,提升各级交易机构软硬件建设水平,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化体制机制。加大省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建设推进力度,推动全省数据汇交和分析。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村比例达35.4%。三是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推广省级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苏农贷”产品,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名录与金融机构对接。推进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投资运作,加快已签约投资项目落地,分行业组织一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参加路演。推动省农担公司在基础好、需求大的农业大县设立县级分支机构,扩大担保数量和贷款余额。继续推进水稻收入保险试点,探索创新生猪养殖保险模式,鼓励开发一批满足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强化管理与自我提升相结合,加强制度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一是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机制。丰富完善“1+4+1”乡村治理“江苏路径”,发挥乡村治理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大协调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力度,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创新运用“积分制”等方式方法,加强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聚焦农村集体“三资”、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畜禽屠宰、“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用抗菌药等重点领域,严厉打击涉农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二是有序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贯彻落实省“两办”《关于依法有序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指导意见》,坚持“依法有序,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共治共享”,以县域为主,突出针对性,体现创新性,注重长效性,扎实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已开展的市县,要全面总结、深化治理,完善长效机制;尚未开展的,要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以点促面,挖掘典型经验,推动规范化制度化治理。三是持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推广“马庄经验”,将中国农民丰收节与农民体育、农事节庆活动等有机结合,进一步放大丰收节的品牌效ZHUANGAO专稿应。增强农耕文化保护意识,探索多样化的保护与传承方式,积极组织开展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申报,推动传统农耕文化释放新活力。会同有关部门办好2021扬州世园会、江苏国际农机展、双新双创大会、上海花博会等重要活动。四是持续深化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排查整治渔业生产风险隐患。深化“一打三整治”,不断提高渔业安全治理水平。加强沿海渔港和渔船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渔港“港长制”,落实船东船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渔港规范运营、渔船安全管控、船员有序管理。大力推广“柳堡模式”等典型经验,全面推行农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深入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建设,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农机政策性保险。开展农业、渔业、畜禽屠宰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统筹推进其他领域安全生产,严格行业准入,强化主体责任,努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确保农业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拉开,加快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要求,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O.428JIANGSURURALECONOMY11

篇二: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汇报材料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经验特色亮点汇报

  近年来,*市遵循关于振兴乡村的要求,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发展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从村企联建、环境整治、文明实践、基层治理、政策扶持等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低成本、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通过村企联建促发展,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升级

  一是培育“大产业”,抢抓大健康产业,以“*艾草”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契机,锚定百亿艾草目标,全面加速发力。

  二是推进“大项目”,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抓乡村振兴,聚力开展农业产业招商,葛洲坝、巴布洛、嘉年华等一批重大农业、文旅、康养项目陆续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坚持农旅融合,大力推进“三湾两园一谷”建设运营,实现农业产业升级。

  三是开展“大结对”,大力开展“百企联百村、共走振兴路”、村企联建“双引双促”行动,通过来料代加工、资源出租、厂房投资、劳务输出、土地流转、大型企业定向“菜篮子工程”等合作方式,全市*个村结对*个企业,村企联建实现*%。进一步盘活农村“沉睡”资产,努力以市场化方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通过环境整治“打擂台”,推动“村庄整洁”向“生态宜居”提升

  一是制定《*市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图》,将全市*个乡镇街道划分为南北中三个片区,常态化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每季度开展一次“片与片、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比较考评,将考评结果与镇村年度绩效奖金相挂钩,推动全市上下比着干、争着干,营造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探索创新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旅游、村庄隙地经济相结合,打造了张八岭镇柴郢村等一批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网红打卡地。

  二是以“星级支部”创建为抓手,推动党建与环境整治深度融合。坚持“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利用废弃牛槽、水缸等老物件制作花盆,打造景观效应;利用废弃碾盘、石磙充当石桌石凳;对拆旧产生的旧砖、石块等废料就地使用,既扮靓环境、节约成本,又留住乡愁。

  三是坚持群众的事群众办,突出村民自治。以村民理事会和“五老人员”为抓手,建立乡村振兴“智囊团”和“土专家库”,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引领广大群众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出彩人家”等创建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干部干、群众看,zf买单、群众不买账,还有少数来捣乱”的局面。

  四是大力推广“村级物业公司”模式。采取村民自缴、能人捐赠、zf奖补等方式筹集费用,建立村庄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创新开展“十星级文明

  户”“十星级清洁户”的评选,树立提升广大村民文明素质的导向标,推动了美丽乡村从“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

  三、通过春风化雨“易风俗”,推动“陈规陋习”向“乡风文明”转变

  一是抱团科普“除陋习”。持续深入开展“抱团科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将产业政策、农业技术、健康知识等“打捆”,对老百姓实施接地气的“抱团科普”,有效地提升了群众的内生动力、致富信心和致富能力。

  二是典型示范“树美德”。着力建强一支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依托村民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倡导文明和谐新风尚。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人”等文明创建评比活动,开设道德讲堂,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营造了崇德明礼的人文氛围。

  三是文明实践“扬新风”。*市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为抓手,努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在庄上”,让党的声音响在基层、让党的温暖热在基层,相关做法获中央宣传部全国推广。

  四、通过“三治融合”固根基,以“接地气创新”促进“治理有效”

  一是设立“综治户长”守平安。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便于自治”的原则,将全市*个乡镇街道、*个村划分为*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推选一名综治户长,协助村组解决一些zf“管不了、管不好、管不到、管不住”的社会事务,力促“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着力争创一批国家乡村治理示范镇、示范村。

  二是推动“村民理事会”全覆盖。全面推进“*个村民理事会+*名综治户长+*名延伸户长”服务全覆盖,制定村民道德规范,定期开展典型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好媳妇”“最美家庭”等系列先进典型,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唱响主旋律,育成新风尚。

  三是让“法律大篷车”进农家。全市*个有宣讲任务的单位抽调*人组成*个普法宣讲团,通过“法律大篷车”形式将法律服务推送到群众最急需的地方。同时在*个乡镇(街道)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系点,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并成功化解一批在当地有影响的疑难复杂纠纷。

  五、通过“扶上马送一程”,推动“保障基本生活”向“生活富裕”迈进

  一是摘帽不摘责任。坚持联动责任制、“双包”帮扶制、考核责任制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驻村工作队驻点不变,摘帽不摘责任。

  二是摘帽不摘帮扶。坚持帮扶力量不减、帮扶关系不变,确保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逐步致富。

  三是摘帽不摘政策。坚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过渡期总体稳定,继续落实健康、教育、住房、安全饮水、综合保障、转移就业、光伏、扶贫车间及其它相关扶贫政策。

  四是摘帽不摘监管。继续组织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对所有低收入户实施“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确保稳定致富不返贫。

篇三: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汇报材料

  

  村企共建的简报申论

  “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部署以来,高港区紧扣“五联五强”工作目标,充分发挥组织力优势,激发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村企通过资源共享、党员共育、活动共办、品牌共创等形式,实现全方面对接互联,打造村企联建“共同体”,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力。

  聚焦组织联动,夯实“联”的基础

  按照“强强联合”“强弱联合”“一企联多村”“多企联一村”的工作思路,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优势特长,大力推进村企联建工作,全区目前已建立46个村企同兴行动党支部,鼓励村企双方负责人实行“双向挂职”,互派112名党建联络员,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提高村企党建工作水平。

  省市区三级组织部门重点联系的20家民营企业党组织与相关村(社区)深入开展村企联建活动,落实联建党建责任清单,明确“五联五强”工作举措,充分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聚焦优势联享,提升“联”的质量

  引导村级党组织积极行动起来,对村情开展调查摸底,围绕“村企发展互补、产业关联融合”的思路,每村梳理形成村情报告、需求清单、资源清单,便于精准配置关联性较高的联建企业,深入挖掘村企合作空间,找准产业共建结合点,充分发挥企业类型与村级优势叠加效应,努力做到双方认同、科学结对、优势互补。

  口岸街道集成社区立足绳网带产业优势,及早梳理形成“一报告

  两清单”,在街道“红绳网联村企共建”党建联盟的支持下,成功与江苏正申索具有限公司达成联建协议。目前,企业内已建立扶贫帮困车间,并设立培训基地、实践基地,成功带动9名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篇四: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汇报材料

  

  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村一二三产

  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加快促进乡村产

  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方案。

  一、发展目标

  坚持长三角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江苏省的“大公园”“梦

  田园”乡村发展定位,以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为导向,以产业质量

  效益双提升为目标,以体制、技术和模式创新为动力,推动农业

  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实现产业融合增值收益留在乡村,构建结

  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打造实施乡村振兴

  的新支撑、农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和产业富民增收的新载体,努

  力把我市建设成苏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农村三产融合样板区,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到

  2022年,全面建成优质稻米、标准化果蔬、园艺型花木、农牧循环型生猪、精深加工型肉禽、生态河蟹六大百亿级产业体

  系,形成一批链条完备的特色主导产业、内涵提升的农产品加工

  流通业、功能健全的休闲农旅业、底蕴丰富的乡土新产业、多元

  发展的乡村服务业,农业综合产值超

  1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

  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

  2.5: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值占县

  域生产总值比重大幅提升。

  二、明确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布局方向

  (一)突出规模集聚,优化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布局。坚持六

  大产业哺育方向,制定县域“1+2”产业体系建设计划,实施工

  厂化食用菌、花木电商、生态河蟹三个“单打冠军”产业建设行

  动,哺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立足特色主导产业布局,构建“一

  带三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

  “一带”,即以古黄河沿线

  果蔬产业为依托,打造集高端园艺、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于一体

  的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带。

  “三区”,即以洪泽湖环线优质食味稻米

  和大规格河蟹产业为基础,建设集规模农业、农(水)产品加工、农业服务业于一体的以传统种养业延链补链为代表的融合发展

  示范区;以沭阳县花木优势产区为主体,哺育集园林造景、家庭

  园艺、农村电商、物流快递于一体的以花木产业转型升级为代表

  的融合发展示范区;

  以环中心城区周边果蔬种植、生态养殖为基

  础,构建集高效种养、精深加工、农事体验、农旅休闲于一体的以都市农业为代表的融合发展示范区。到

  2022年,全市建成全

  产业链产值

  5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集群

  5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

  品优势区

  2个。

  (二)坚持分类施策,提升农房改善产业配套水平。把农房

  项目区作为乡村产业融合集成的重要载体,引导农业特色突出的项目区优先发展高效设施种养、优势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

  产业。按照“半日务工圈”导向,支持涉农重点镇、加工业基础

  好的区域做大做强三产融合产业园,鼓励乡土底蕴足的项目区因

  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文创农业、涉农服务业等新业态。

  到

  2022年,农房改善区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探索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新

  模式。

  (三)聚焦脱贫攻坚,加快薄弱片区产业融合发展。把经济

  薄弱片区作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先区域,建立重大项目刚性

  布点制度,确保每年新开工农业重大项目中

  30%以上落户经济薄

  弱片区。加快补强三大片区和相对薄弱片区产业融合发展短板,重点提升泗洪西南岗片区林果产业精深加工能力和林牧循环产

  业,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干果产业基地和肉食品加工区;

  推动成

  子湖片区发挥水资源优势发展农业旅游,立足特色渔业拓展渔事

  体验、垂钓旅游等新业态,放大水韵特色;完善涟沭结合部片区

  设施果蔬基地产地初加工、冷链仓储等配套设施,推动产业向育

  苗研发以及加工物流两端延伸,构建面向苏南地区的“菜篮子”

  供应基地。

  (四)强化园区建设,打造农业融合发展的综合体。把园区

  作为乡村产业融合的主战场,集成政策资源,加快构建一二三产

  业有机整合、一体推进的园区经济综合体。加大国家、省级现代

  农业园区申创进程,支持洋河新区创建省级农业高新区,争创国

  家级农业高新区,逐步实现省级及以上园区县区全覆盖。遵循“镇

  园一体”和

  “半日务工圈”方向,按照

  “一区多园”“一园多点”

  的方式,优选部份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乡镇率先开展市级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逐步向周边涉农重点乡镇辐射、覆盖。到

  2022年,各县区均创成

  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或者省级示范

  园,全市建成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三产融合产业园)15个以

  上。

  三、打造全方位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

  (五)强化压舱石作用,全面提升农产品供给水平。严格落

  实“米袋子”责任制、“菜篮子”负责制,压紧压实重要农产品

  保供县(区)主体责任,建好

  38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

  14万

  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快生猪产能恢复。

  大力推广稻田综

  合种养、稻经轮作兼作模式,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络,提

  高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到

  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900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410万吨;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

  84%,出栏量保持在

  240万头;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

  77%。

  (六)提升产业链水平,着力打造六大产业体系。深耕六大

  产业,持续补链强链。稻米产业重点抓好食味稻米种植扩面、稻

  田综合种养扩面、稻米精深加工能力提升“两扩一提升”,构建

  定单式产加销储全产业链。

  果蔬产业重点推进标准化基地、种苗

  繁育中心、产后预处理设施、冷链仓储直供平台“四个建设”,形成直供直销标准化产业体系。

  花木产业重点哺育高端特色苗木

  种植、园艺设计施工“两类主体”,加快产业提档升级。生猪产

  业重点提高规模养殖、生态管理、冷链加工“三个能力”,推动

  养殖大市向猪肉制品强市转型。

  肉禽产业重点强化粪污集中处理、定单养殖、禽肉食品加工“三项能力”,搭建从牧场到餐桌的全

  产业链。河蟹产业重点聚焦标准化池塘改造、秋冬季暂养、种苗

  繁育、品牌营销“四个突破”,打造保供周期最长“全国惟一春

  节品蟹地”。到

  2022年,六大产业综合产值均超百亿元。

  (七)突出内涵型发展,加快配套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实施

  加工、冷链、电商三大行动,推动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向镇村延伸。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行动,逐步推进蔬菜、果品、水产品

  主产区初加工全覆盖,加快泗阳食用菌、桃果加工,泗洪、宿豫

  稻米加工,泗洪猪肉加工,宿豫禽肉加工,经开区果蔬加工7个

  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

  实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行动,重点推

  进果蔬、水产品、畜禽主产区产地型冷库及预冷设施建设,构建

  形成以农业园区、农贸市场为枢纽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格局。

  实施

  农产品线上销售提档升级行动,健全县级农村电商运营服务中心、乡镇标准化供货基地、村级电商服务站三级体系。到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

  600家,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

  200亿元。

  (八)突出功能性挖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立足资源禀

  赋和产业基础,研究制定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突出沭阳、宿豫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

  旅游示范区提质,洋河全域休闲旅游经济塑造,洪泽湖、成子湖、骆马湖和古黄河沿线乡村旅游资源开辟,扶持创建一批有影响力

  的休闲农业精品村、主题农园、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动串点成线,打造一批精品乡村旅游路线。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水平,加快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地的道路交通建设,开

  通乡村旅游公交专线、乡村旅游直通车,提升乡村旅游的可进入

  性。加强乡村旅游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以及停车、环卫、通

  讯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发展保障能力。到

  2022年,全市建成省级休闲农业精品村

  35个、主题创意农园

  40个、乡村

  旅游精品路线

  10条,休闲农业游客吸引度达

  3000人次/平方公

  里以上。

  (九)注重价值链拓展,传承哺育乡土特色产业。环绕传承

  乡土文化、留住乡村滋味,因地制宜打造“乡村工坊”。建立乡

  土特色产品发展目录,甄选一批如云渡桃雕、陆集粉皮、钱集老

  鹅等区域性特色产品,通过改良设备、改善工艺、再造流程,推

  动乡土产业现代化。搭建乡土产业发展平台,在古黄河生态廊道、农业园区、农民集中居住区、乡镇创业创新园因地制宜布局建设

  乡村工坊,在市内热门景区、重要商业街区开设乡土特色产品街,在网络第三方平台开办乡土产品专卖店,焕发乡土产业新生机。

  壮大乡村工匠队伍,加快哺育一批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到

  2022年,全市哺育一批乡土气息浓郁、市场影响力强的乡土特

  色产业。

  (十)抓好多领域并进,做大做强现代农业服务业。突出要

  素集聚、主体多元、机制高效、体系完整,主攻两大领域。主攻

  种源繁育能力提升,加快洪泽湖虾蟹、骆马湖河蟹、泗洪优质稻

  米、宿城稻麦与蔬菜和洋河果蔬等种源基地建设,提高主导产品

  良种本地化供应能力。

  主攻生产服务能力提升,依托供销合作社

  发挥体系作用,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测土配方施

  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系列化服务;鼓励农民合

  作社发挥组织作用,向社员提供耕种生产、农资采购、产品销售

  等区块化服务;

  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通过定单方式为农

  户提供产、收、储、运全程化服务;支持专业服务主体发展,提

  供模式成熟、机动灵便的多元化服务。到

  2022年,全市主导产

  品基本实现良种本地化供应,大规格河蟹种源自给率达

  86%,优

  质稻种自给率达

  98%;扶持

  100家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拓展

  经营领域、提升服务能力。

  四、筑牢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

  (十一)抓牢农业招商引资,提升大项目集聚力。坚持项目

  化推进机制,借助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实

  施全市乡村产业重大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环绕六大产业链条

  补强、县域“1+2”产业规模提升、“单打冠军”产业哺育,健全

  完善乡村产业重大项目清单,建设一批三产融合型亿元以上大项

  目。到

  2022年,全市每年新竣工农业重大项目

  100个摆布,其

  中亿元以上三产融合型项目

  5个以上。

  (十二)做响区域公用品牌,形成好产品影响力。以“宿有

  千香”产品为重点,全面推进品牌强农战略。抓好上海、南京等

  重点区域品牌推广,以“宿有千香·

  霸王蟹”为突破口,提升农

  产品知名度。

  加大品牌营销力度,按照“龙头企业+线下实体店”

  的模式,在长三角重点城市有序布局线下营销网络,推动品牌产

  品进驻大型商超零售体系。

  深化与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合作,打造

  网络“爆品”。到

  2022年,“宿有千香”品牌年销售额突破

  5亿

  元,“宿有千香”品牌估值超

  5亿元。

  (十三)做强新型经营主体,哺育深融合源动力。突出龙头

  企业在三产融合中的骨干作用,支持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和现代产

  业要素引进集成,重点哺育

  15—20家有核心竞争力、发展潜力

  大、带动能力强的本土龙头企业,加快打造一批十亿元企业、全

  国领军企业、行业“小巨人”企业。突出集体经济组织在乡村产

  业发展中的统筹作用,全面推广以村股分经济合作社牵头创办村

  级土地股分合作社,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的“三社共建”模式,在

  2022年完成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推进,增强村集体

  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凝结力。

  突出家庭农场、合作社在规模经营

  中的主导地位,建立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哺育清单,通过

  订制化培训、贷款担保贴息等多种方式予以扶持。到

  2022年,全市国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

  8家、65家,年产值

  10亿

  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

  10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增

  长率、示范合作社率分别达

  10%、15%,建成“三社共建”示范

  村

  80个。

  (十四)发挥平台载体作用,提升强产业承载力。立足“建

  设一个园区、支撑一片产业、带动一方致富”的定位,对标国家、省级园区建设标准,全面提升市级园区建设水平。

  提升园区基础

  设施水平,按照“八通一平”(水、电、路、信、网、气、排污、雨水采集和平整土地)标准,实现园区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强化

  园区公共配套,抓好种养基地、加工基地、种源繁育基地“三个

  基地”和招商引资平台、农业高新技术转化平台、现代农业技术

  展示平台、农民实训平台、营销管理平台“五个公共平台”建设,形成支撑区域乡村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

  (十五)改善物质装备水平,打造快发展助推力。实施高标

  准农田建设工程,按照“五统一”标准,逐步推进主导产业优势

  区、经济薄弱地区、古黄河生态廊道沿线地区高标准农田全覆盖。

  实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提升工程,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以

  8个万亩蔬菜基地、三大林果产业优势区、沭阳花木主产区为

  重点,加快推进设施园艺领域

  “机器换人”。实施智慧农业建设

  工程,建成运行农业大数据平台,推进农业大数据在精准生产、质量监管、态势感知、综合分析、预警预测、辅助决策等领域的智慧应用,打造全市“智慧农业大脑”。依托国家、省、市三级

  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农业物联网向六大产业核心基地覆盖,打造

  一批智慧农业应用基地。

  结合洋河农业高新区建设,积极探索物

  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智能识别、人工智能等设施装备整体

  应用示范研究,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打造全市

  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区。到

  2022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达

  80%,设施园艺机械化水平达

  50%,农业物联网应用覆盖率达

  30%。

  (十六)健全产业发展共享机制,强化小农户带动力。坚持

  利益联合,鼓励“资本下乡”,大力组织开展“万企联万村、共

  走振兴路”活动,支持社会资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

  构建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定单农业、推行返租倒包、扩大股分合

  作经营,与乡村集体、新型主体、小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引导

  小农户参预产业融合、分享发展红利。坚持共创共享,支持以农

  业园区、涉农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为载体,打造农

  村“星创乾坤”;支持利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四荒地”建设农

  村电子商务创业园、农民创业孵化园等众创空间。到

  2022年,全市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15家,定单农业面积超

  100万

  亩,返租倒包、股分合作型农业基地超

  200个。

  五、强化乡村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

  (十七)强化组织领导保障。

  把产业振兴作为五级书记抓乡

  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建立市县乡村层层落实责任的工作机制,建

  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协同配合的推进机制。

  强化正

  向激励与引导,对目标任务、重点举措和支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

  科学考评,考评结果与项目安排、评先评优等挂钩。科学编制市

  级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布局、产能规划和主攻

  重点。

  (十八)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加大土地供给力度,全面落实

  新编制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

  10%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

  保障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用地,市、县(区)每年单列不

  少于

  5%的建设用地计划支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两项政策。

  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和农村宅基地改革,支持

  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者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它单位和个人共同兴办乡村产业,引导农村居民

  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乡村休闲、旅游、康养等产业

  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强项目用地审批,对现代农业、乡

  村旅游业等农村合理业态,可以纳入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管理,依

  法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申请用地。

  不得以点状用地和乡村旅游

  等名义进行房地产项目建设。

  优化用地审批管理,设施农用地按

  农用地管理,由乡镇政府备案并报县级自然资源与规划部门汇总,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严禁以设施农业用地为名从事非

  农建设。

  (十九)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强化政府“三农”投入优先保

  障责任,推动建立“三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涉农财

  政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规

  模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拓展财政支农资金来源,积极

  争取上级债券用于支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补齐农田基

  础设施、农业物质装备、农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提升财政

  资金撬动效应,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收益,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乡村产业。

  (二十)强化金融支撑保障。增加金融支农有效供给,环绕

  优势主导产业建设,优先满足农业科技研发、农产品加工、农产

  品冷链仓储物流等重点领域融资需求,切实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

  园区、农业产业强镇等平台载体的金融支持力度。

  创新金融支农

  产品,大力推广“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农业金融

  产品,推广“无还本续贷”信贷产品,缓解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

  周期错配矛盾。降低农业信贷成本,提升差别化利率定价能力,进一步压降普惠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利率,推出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结算优惠套餐。

  健全农业担保体系,降低新型农业主体担

  保费率,鼓励将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土地经营权、农机具依法

  合规抵押融资;

  优化完善农业保险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探索依

  托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场创新养殖保险模式和财政支持方式,鼓

  励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农业收益保

  险。

  完善农业信用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对守信涉农经营主体倾斜

  资源,进一步降低新型经营主体的授信门坎、担保门坎。

  (二十一)强化人材资源保障。强化产业带头人建设,制定

  “人材下乡”激励政策,鼓励城市高端管理人材、技术人材下乡

  创业创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立乡村产业人材库,实施乡土人材“三带”行动、巾帼新农民哺育六大行动和“新农

  菁英”哺育计划,哺育农村青年带头人。强化科技人材建设,推

  动科技特派员实现县级全覆盖,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

  业企业,落实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强化农业龙头

  企业人材建设,鼓励采取政府采购服务等形式,建立涉农高职院

  校与企业间定单培训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成长型农业企业管理人

  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强化新型农民建设,探索农民学历提升

  办法,建设农村实用人材培训基地,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

  系。

篇五: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汇报材料

  

  致富新貌ZHIFUXINMAO多措并举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地方特色农业项目建设,使乡村产业发展跑出了新高度,有力推进了乡村振兴。截至目前,镇江市通过“四抓”措施,聚焦农业农村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共推进重大投资项目83个,总投资139.6亿元,显著提升了当地农业经济水平,增加了农民整体收入。抓招引,“源头活水”流进来在“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中,镇江市内市外双线作战,村企联建项目总投资107.5亿元,参与联建企业452家,涉及383个行政村。同时,市领导亲自带队上门,6个板块精准对接,累计签订项目105个,总投资近7亿元,为该市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抓企业,“骨干脊梁”挺起来目前,镇江市共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5家,其中在“2019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中,有10家企业榜上有名;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100强企业”中,镇82021.03产业创新促发展。编辑:陆洋(****************)江占2家。2020年,为提升镇江农业企业整体水平,该市出台18条惠企政策,有效帮助涉农企业解决相关生产问题。抓板块,“各美其美”亮出来

  如今,镇江市已拥有“两品一标”农产品品牌27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11个,其中“金山翠芽”

  “镇江江蟹”

  “丁庄葡萄”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经过多年发展,该市各地产业品牌亮点正日渐凸显:丹阳市初步形成以面粉加工为主,油脂、稻米生产并进的粮油产业集群;句容市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为远近闻名的“菜园”

  “果园”;扬中市建成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中国河豚岛”美名蜚声海内外。抓人才,“大地论文”写下来

  近几年,在以赵亚夫、糜林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带动下,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正奔忙在田间地头,成为镇江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当地农业的发展。目前,该市“一村一所”覆盖率达85.7%,实施“金山英才”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平台项目78个,亚夫科技服务团实现重点村“一对一”服务全覆盖。

  (吴忠)

  “硬核力量”

篇六: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汇报材料

  

  特别报道TEBIEBAODAO村企联姻一家亲携手共进助振兴为积极参与“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苏宁控股集团、亨通集团、红豆集团等省委组织部重点联系的民营企业党组织联合发出倡议——全省民营企业党组织: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省委、省政府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关键节点,部署开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正当其时、正逢其势,利在长远、影响深远。党有所望,吾有所应;国有所需,吾有所为。在此,我们倡议:一、坚决响应省委号召,争做乡村振兴的自觉参与者。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每一步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改革开放阳光雨露的滋润,离不开广大农民朋友的全力支持。树高不忘根,励业重义理。积极参与“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既是时代赋予企业062020.07的重要职责、历史担当,也是企业拓展市场、转型发展的广阔平台、有利契机。我们一定要迅速行动起来,带着浓浓的乡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时代大潮,借势而上、做强经济,反哺乡村、造福桑梓,不仅在助力企业发展上干在实处,更在助力乡村振兴上走在前列。二、精准开展项目对接,争做乡村振兴的有力推动者。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乡村振兴是一项大有作为的事业。义利兼顾、以义为先历来是江苏企业的宝贵品质。我们要坚持党建引领,汇聚红色动能,推动企业以市场为纽带、以项目为基础,主动做好供需对接,表达合作意愿,实现双赢选择。充分发挥企业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优势,帮助联建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径。深入挖掘联建村资源,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精心谋划发展前景好、综合效益高、生态环境优的产业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拓展自我“造血”功能。扎实做好联建村乡土人才培育,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和动力。积极助力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人居环境整治设施建设和维护等,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三、善于抓住发展机遇,争做乡村振兴的互利共赢者。广袤农村为企业提供了发展沃土、庞大市场和丰富资源,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农村的繁荣振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结合企业实际,立足现实需要,找准党建联建最佳连接点、共赢最优结合点,深耕农村市场,将村级资源转化为企业发展资源。帮助企业从联建中找机遇、抓机遇、用机遇,优化投资布局,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加强村企党组织联建,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将党组织的组织力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生产力,实现农民受益、企业获利、乡村振兴。滔滔扬子江,奔流入海,生生不息;代代苏商人,勇立潮头,乘风破浪。让我们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顺应大势、胸怀大局、恪守大义、力创大业,为推动新时代江苏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贡献民企力量!□

推荐访问: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汇报材料 振兴 汇报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