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要点 >

2022年残疾人事业工作要点

时间:2022-06-18 09:54: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残疾人事业工作要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残疾人事业工作要点

2022年残疾人事业工作要点3篇

第一篇: 2022年残疾人事业工作要点

关于残疾人事业知识点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有关名词说明

1、残疾人
      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残疾的定义和评定标准不尽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权利公约》规定,“残疾是一个演变中的概念,残疾是伤残者和阻碍他们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的各种态度和环境障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残疾人包括肢体、精神、智力或感官有长期损伤的人,这些损伤与各种障碍相互作用,可能阻碍残疾人在与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截止 4月,全国共有各类残疾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各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1233万人,占14.86%;
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24. 16%;
言语残疾127万人,占1.53%;
肢体残疾2412万人,占29.07%;
智力残疾554万人,占6.68%;
精神残疾614万人,占7.40%;
多重残疾1352万人,占16.30%。

2、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是指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保障制度。其主要功能,是建立社会化为标志的生活安全网,来消除市场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不公平因素。在整个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保险是其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社会保险由国家立法,凡是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使用残疾人的单位必须依法参加。残疾人的社会保险内容同样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残疾人社会救济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中最低层次的保障项目。残疾人社会福利属于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优抚是政府对军属、烈属、复员转业军人、伤残军人所进行的优待抚恤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又称“低保”,是国家为社会成员中收入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人口而提供救济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

3、残疾预防
      联合国1993年《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预防”一词 系指采取一些行动来避免出现生理、智力、精神或感官上的缺陷(初级预防)或防止缺陷出现后造成永久性功能限制或残疾(二级预防)。预防可包括许多类别的行动,诸好初级保健、产前产后的幼儿保健、营养学教育、传染病免疫运动、防治地方病的措施、安全条例、在不同环境中防止发生事故的方案,包括改造工作场所以防止职业残疾和疾病 ,预防由于环境污染或武装冲突而造成残疾。(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缺陷、残疾和障碍分类有关疾病后果的分类手册》(1980年日内瓦))。

残疾并不是注定要发生的,也并不是不可控制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残疾预防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利用现有的技术可以使至少50%的残疾得以控制或使其延迟发生。通过宣传、普及优生优育和预防残疾的知识,针对遗传、疾病、药物中毒、事故、灾害、环境污染和其他致残因素,制定法律、法规,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采取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4、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
      多年实践证明,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和早教育是残疾儿童康复的关键,残疾儿童越早得到甄别、越及时地进行治疗和康复,其康复的效果就越好,不但可以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残疾的发生,还可以减轻残疾严重程度的机会。学龄前阶段是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及早的进行干预,实施科学的康复措施,可以最大程度的补偿残疾儿童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最大程度的发挥潜力,对他们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表明,4/5的肢体残疾儿童在6岁以前形成极严重的功能障碍,但如果早期治疗,则有半数儿童可以获得明显疗效或改善;
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减轻智力残疾的程度,减缓残疾的进程;
绝大多数经过早期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都能得到较好的改善和补偿,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学习困难。如果错过这个最佳康复时期,其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导致终生残疾。因此,儿童残疾的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是一项抢救性的工作。特别是要对贫困残疾儿童康复给予补助,建立残疾儿童康复保障救助制度。

•5、重度肢体残疾
      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
      肢体残疾包括: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
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
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重度肢体残疾是指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包括以下各种情况:
      1)四肢瘫: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
      2)截瘫: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3)偏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4)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双前臂缺失。
      6)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
      7)双全上肢或双全下肢缺失。
      8)四肢在不同部位缺失。
      9)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
    

•6、重度智力残疾
      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既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也包括智力发育成熟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重度智力残疾者往往有先天性的问题和较重的脑损伤,只有简单的交往能力,但生活不能自理,需看管,不会讲话,只会发少数单音,经过教育训练,能学会自己吃饭、穿衣、大小便等自助技能,其发展商、智商和WHO-DASⅡ分值分别在26-39、20-34和106-115之间,约占智力残疾总数的3.5%。

  7、盲童
      依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被诊断为一、二级盲(双眼视力低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的定义为二级盲;
双眼视力小于0.02,或视野半径小于5度的定义为一级盲)的儿童。
     8、脑瘫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因为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觉、听觉、摄食等多种障碍,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伤残疾患。
      根据脑性瘫痪的定义,可以见到脑性瘫痪的三个主要特征:
      (1) 脑性瘫痪可以发生在胎儿期。即在胎儿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阶段,各种因素影响了脑的发育;
另外可发生在出生过程中或是生后不久(1个月内)。这个阶段正是人脑生长与发育的最高峰。
      (2) 脑性瘫痪本身是非进行性的,即指脑损伤相对与躯体症状是静态的。因为由于脑损伤引起躯体功能障碍如果不进行持续的治疗与训练,会逐渐加重。而并非由于脑部病变的恶化所致,这有别于遗传代谢性神经系统疾患。
      (3) 脑性瘫痪虽然是由于脑损伤所致的一组综合征,但是其表现是以运动障碍为主。如不能坐、站、行、手不能正常使用等。部分患儿不同程度地合并有智力低下、语言、视觉功能障碍、癫痫等。
      9、孤独症
      孤独症是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的奇怪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有症状,并对患者造成终生影响。根据 全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和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报告,目前我国约有0-6岁精神残疾儿童11万人,其中孤独症儿童在精神残疾儿童中占据较大比例。

10、残疾青壮年文盲
      指15至50周岁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残疾人。据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现有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为3591万人,文盲率为43.29%。

11.、全国助残日
      全国助残日是国家和全社会扶残助残、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节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全国助残日。在这一天,全国各地结合当年的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助残活动,为残疾人送去帮助和温暖。(附图片)
 12、国际残疾人日
     1976年,联合国大会宣布1981年为“国际残疾人年”,并确定“国际残疾人年”的主题为“全面参与和平等”。
1982年,联合国宣布1983-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
为纪念这十年,1992年10月14日四十七届联大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2月3日为“国际残疾人日”,决议要求世界各国政府和有关组织采取更积极和广泛的行动与措施,以求实现“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和《关于残疾人和世界行动纲领》的改善残疾人的处境,以期建立一个“人人共享的社会”。

(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

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

第二篇: 2022年残疾人事业工作要点

残疾人事业宣传标语


残疾人事业宣传标语
1、弘扬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促进全社会更加理解、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
2、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强化法制观念!
3、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共同预防意外事故致残。


4、走进残疾人家庭,关心残疾人劳动生活。


5、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
6、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


7、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关心残疾人公益广告 2012及历年全国助残日主题口号 第二十二个全国助残日宣传口号第二十一个第二十个第十九个第十八个第十七个第十六个第十五个第十四个

残疾人事业宣传标语
8、残疾人事业是人道的事业、高尚的事业。


9、给残疾人温暖是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内容。


10、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法律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11、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党和国家采取的战略性措施。


13、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保障残疾人劳动权利,解决残疾人根本问题的重要措施。


14、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提高认识,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15、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标致着残疾人事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心残疾人公益广告 2012及历年全国助残日主题口号 第二十二个全国助残日宣传口号第二十一个第二十个第十九个第十八个第十七个第十六个第十五个第十四个

第三篇: 2022年残疾人事业工作要点

邓小平长子邓朴方残疾人事业是让人流泪的事业残疾人邓朴方

  原标题:邓朴方的目标越来越近

  近日,经李克强签批,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对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做出部署。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中国残联是《“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的起草单位之一。

  去年11月12日,发改委社会司曾赴中国残联,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介绍了《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编制情况。规划纲要中也融入了中国残联年初设定的重点工作目标,扶贫攻坚战,贫困残疾人是国家贫困人口中脱贫难度最大的部分;
残疾人民生兜底保障、就业增收等等。

  可见,对于残疾人而言,《“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关乎每个人的利益。对于中国残联来说,这部规划纲要则设定了今后五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框架和蓝图。

  而对现任中国残联名誉主席、中国残疾人事业开拓者邓朴方而言,距离他“为残疾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愿望和目标更近一步了。

  未名湖畔的悲剧

邓朴方(二排左一)与家人

  邓朴方是邓小平长子,生于1944年,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

  1968年是他人生的逆转点。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故事》以及《邓小平时代》一书等记录,文革爆发后,邓朴方以及姐姐邓林和妹妹邓楠都在各自的学校受到了批判和管制,邓朴方不堪红卫兵无休止的迫害,跳楼自尽,结果摔断了脊椎。邓小平当时正在受批判,医院最初不敢给他治疗,结果导致病情恶化。他在医院里昏迷了三天,医生虽然保住了他的性命,但没有做手术避免严重瘫痪,这使他的腰部以下失去知觉。

  1969年夏天,邓榕获准看望父母时,把邓朴方的遭遇告诉了他们。得知邓朴方已经终身瘫痪,卓琳哭了三天三夜,邓小平坐在一边一言不发,一支接一支地抽烟。

  邓朴方是孩子中与父亲最亲近的一个。1971年,他获准来到江西父母身边。那时,他需要躺在硬板床上,为了避免生褥疮,每两个小时要给他翻一次身。卓琳回忆,当时由她来端水,烧水、擦澡、翻身都是邓小平来干。

  邓小平很少写信,但是为了给在文革中因跳楼受伤的儿子邓朴方治病,以及孩子的上学、工作等问题,他改变了之前一贯作风,一封又一封地给中央写信,估算一下,文革中写下的这些信,比他其余八十年中所写的信加起来都多。

  “残疾人事业是让人流泪的事业”

  文革结束后,“邓朴方”这三个字与中国残疾人事业连在了一起,他历任中国残联第一、二、三、四届主席团主席。

  据《福建党史月刊》发自2010年的《邓朴方: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天》记载,当年在301医院住院时,一位叫陈晋云的教授三次提出中国应当发展康复医学,这给了邓朴方很大的启发。可创业之初,邓朴方只是想成立一个残疾人康复中心,1983年起,他和同为残疾人的王鲁光(王树声大将的儿子)等开始筹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筹建过程中,却被“拽下水了”。

  邓朴方曾回忆,“当时,一方面筹备康复中心,进行规划设计开始找了国内少数一些康复专家,把他们都集中起来,探讨康复中心怎么做。另外一方面做个基金会要筹集资金,在筹集基金的过程中就要宣传,这时不断有残疾人找到我们,他们很痛苦,碰到这些事情又不能不管,于是乎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做下来,就把我拽下水了。”

  1984年3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正式成立,4年后这个基金会与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合并,组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邓朴方任首任主席。

  据报道,为给残疾人筹集资金,曾给邓朴方带来不小麻烦,“1988年的时候,就说我是全国最大的贪污犯,1989年说我在国外的个人存款达到300多亿美金。我后来开过记者招待会,我说你们谁去把这300多亿存款找出来,我只留1%就够了,其他都捐献给国家。”

  后来,邓朴方想通了:“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能变得了吗?而且我也想了,我都死过的了,剩下的都是赚的,我没想到我能活到现在。”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邓朴方的特殊身份,也是各界的关注焦点。有记者曾问邓朴方:“您是连续四任中国残联主席,一度有人用轰轰烈烈来形容中国残联事业的发展,您觉得您的特殊身份帮了您吗?”

  邓朴方回答说:“作为我父亲,我也知道,他是愿意我做这个事情的。但是我从来没有请他为残疾人专门说过什么话,也没有请他为残疾人题过什么词,这也许是自己的一种想法吧。觉得要干事业,要我自己来干,不能靠父亲的声望。那么当然,我有很多机会,可以见到一些我想见到的人,那么这是非常好的机会,我不能见到这些领导人,我就没法向他们来解释残疾人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我们需要做什么。现在我也正好有了这样的机会,那么把这个机会利用上,就可以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过程,能够减少一些困难,或者稍微顺利一点。”

  邓朴方曾自述,“残疾人事业是让人流泪的事业。做不成事情,没有力量帮助残疾人解除痛苦,要流泪;
做成事情,帮助一些残疾人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也要流泪。”

  基于对中国残疾人事业所做的贡献,邓朴方获得了众多国际荣誉。2003年,他荣获“联合国人权奖”,成为历史上首个获得此奖的残疾人,也是第一个获此荣誉的中国人。

  继任者张海迪曾“婉拒”邓朴方

邓朴方与张海迪

  2008年3月,邓朴方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同年11月13日,在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海迪当选中国残联主席,成为邓朴方的继任者。邓朴方则任中国残联名誉主席。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张海迪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年她曾“婉拒”邓朴方,不愿意成为中国残联主席的候选人。

  “我当时就是用我是一个作家,舍不得自己的工作,来拒绝他。我是真心真意的,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去担任一个什么很重要的职务”,张海迪回忆,她跟邓朴方说,“请你再选比我合适的同志”。

  可邓朴方说,“你认为呢,你帮我推荐推荐。”邓朴方谈到了自己的年龄问题,还提到了自己的目标,要创造一个没有邓朴方的中国残联。“这真的是非常令人尊敬的一句话,为什么呢?他希望中国残疾人事业,有更远的发展”,张海迪说。

  张海迪最终走上了中国残联主席岗位,履新半年后,她说,“中残联的工作比我想象的多,也很累。半年来,我去了一些地方考察、调研。再就是参加各种会议,研究工作。依旧是工作到深夜,或是凌晨。疲惫的时候,我总是想起朴方同志,是他开创了中国残疾人事业,20多年,他做了那么多工作,去了那么多地方。同样作为截瘫患者,我能深深体会朴方同志所忍受的痛苦,也知道做这件事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精神力量”。

  卸任国家领导人职务后

  2013年3月,邓朴方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一职,不过仍然担任中国残联名誉主席。“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自卸任以来,邓朴方很少“过问”中残联工作。

  中国残联官网显示,2013年3月至今3年多来,邓朴方曾在三个中国残联的活动中亮相。

  第一次是2013年8月,中国盲人协会举办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动,邓朴方题词“俯首耕耘服务盲人一甲子,引领群众挺胸迈进新纪元。”

  第二次是2013年9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邓朴方出席会议并讲话

  第三次是2014年3月21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举行成立30周年纪念会。

  这次会议的规格很高,习近平发来贺信,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会议并讲话。

  邓朴方也在会上讲话,“一项事业,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人道的事业,阳光的事业,是充满希望的事业。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创新,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坚持艰苦奋斗、自律廉洁、无私奉献,永远保持创业初期那股勃勃生机。”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撰稿:新京报记者王姝 校对:陆爱英

责任编辑:向昌明 SN123

推荐访问:残疾人 工作要点 事业 残疾人事业工作要点 2022年残疾人事业工作要点 2022年残疾人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