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脱贫攻坚 >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和主要成果5篇

时间:2023-08-11 16:36: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和主要成果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五篇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五篇

  【篇一】

  一、案例背景

  广元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川东北秦巴连片贫困地区,幅员面积1.6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17万,有贫困人口约10.7万人,525个贫困村,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公共事业发展缓慢,贫困程度较深、增收困难明显、返贫问题突出,是四川脱贫攻坚的主战场,7个县区全都纳入秦巴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重点扶持范围,苍溪、旺苍和朝天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当地贫困群众还没有摆脱肩挑背磨、交通靠走的现状,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瓶颈,部分贫困群众“思想贫困”问题突出,“等、靠、要”思想严重。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四川省苍溪县、得荣县对口帮扶任务,承担苍溪县东青镇东红村、得荣县茨巫乡曲贡村和旺苍县檬子乡柏杨村、钟岭村、黎明村精准扶贫重任,先后选派5名干部担任旺苍县檬子乡柏杨村、黎明村第一书记、苍溪东青镇东红村驻村联络员,先后选派了3名干部挂职苍溪县职业中学副校长、旅游局副局长和职教咨询专家。紧紧围绕

  “智志双扶”的核心思想,通过“科技帮扶、教育帮扶、信息帮扶”的工作思路,高强度引导、宣传和教育,彻底剜除贫困群众的思想“沉疴”,营造了良好的脱贫攻坚氛围,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自力更生,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益。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脱贫发展根基。先后投入106.3万元,协调2289.1万元,帮助5个村修建村社便道、入户道路41.62公里、防火通道4公里、硬化村社道路6.1公里,修建漫水桥1座;建设生态移民安置点2个、修建安居房17套、改建危房2套;改造人

  畜饮水620户、加固山坪塘1口、整治地质灾害2处、维修加固灌溉水渠800米,建成标准化党群公共服务中心2个,基本解决贫困群众出行、生活和基本保障。

  (二)输血造血多管齐下,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设立特色产业发展扶助基金,帮助发展家庭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先后投入114.3万元,协调476.7万元,帮助贫困村建成高山天麻、高山猕猴桃、高山大黄、高山脆红李、新生系3号柑橘、药用毛桃种植基地6个,建成生态蜜蜂、生态家家禽、稻田生态鱼、生态小龙虾、藏香猪养殖基地5个,培育建设家庭农场1个,组织致富带头人技术培训40次,培育培养致富带头人数25人、养殖示范户34户、种植示范户10户,指导成立了专业合作社6个、村级农业开发公司

篇二: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和主要成果

  

  扶贫典型案例XX村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__村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__村是“十二五”省级贫困村,地处__县西部,毗邻__市,距县城16公里,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是典型的老、少、边、穷村。全村有耕地面积5304.3亩,下辖16个自然村,2510人,其中:贫困户119户336人。面对这种状况,如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成为了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的头等大事。

  如何突破这一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村两委班子可谓是煞费苦心。201_年年初,__县委、政府下发了关于《创新扶贫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的文件,村两委班子审时度势,紧抓机遇,率先在全县范围内成立了首个莲子专业合作社,开展精准扶贫试点,取得了成功。201_年,__村投资70多万元种植莲子面积382亩,参与农户149户681人,其中贫困户107户432人,覆盖__、__、__、__、__五个自然村,并于当年取得实效。全年共收获莲子20多万斤,按市价8元/斤算,产值达160多万元,实现户均增收3000多元,有89名贫困户当年成功脱贫。__村在精准扶贫方面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好做法:

  一、找准定位,鼓动人心

  “一亩田,七分涝”是__村耕地的真实写照。由于大部分耕地是低洼易涝低产田,迫于生计,大部分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只留下老弱病残幼留守村庄。如何利用好低产田,同时又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便成了村两委班子的头疼事。201_年春节,一次不经意的闲聊,让__村村支书__找到了开启致富之门的“钥匙”。原来,村里一户人家的女婿在莲子之乡——__发了“莲子”财。恰逢春节,_老板回到村里过年。听说这个消息后,___立即找到_老板了解莲子种植、销售及经济效益情况。在实地察看了本村一片紧邻_河的低洼地后,_老板觉得自然条件、环境均

  十分适宜莲子种植。村两委班子当机立断,多次召开群众代表、党员大会,并请_老板现身说法,让群众了解莲子种植,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情况,鼓动群众思想,统一认识。春节刚过,村委就组织群众代表、村小组干部一行十多人,前往__实地考察,打消群众的思想顾虑。

  二、创新模式,搞好经营

  __之行,对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触动很大。村委会随即在全村展开了如何发展莲子产业的大讨论,让群众充分发表意见,在借鉴__经验的基础上,村委会根据群众讨论的意见、建议,结合本村实际,对如何搞好莲子产业经营,提出了一整套全新的模式。首先,村支书___等人带头注册成立了__乡__村莲子专业合作社,参社户数149户681人,其中贫困户107户432人,覆盖基地附近五个自然村。其次,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将土地流转到合作社,作为合作社种植莲子的产业基地。对采取土地入股的农户除按每年每亩400元的价格给付租金,所获利润还对半分成,彻底打消农户顾虑;再次,规范合作社经营模式,采取“四”统一的模式,进行经营管理,即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分配。

  三、三级联动,做好帮扶

  一是人员帮扶到位。201_年初,__县委、政府下发了《关于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意见,明确了县、乡、村三级作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提出了“县领导包乡、县直单位包村、党员干部包户”的“1+1”结对帮扶模式,__村作为全县精准扶贫的试验点。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委派了一名县委常委负责挂点,并安排了县扶贫办、县农业局、县石油公司、县房管局、县市管局等单位挂点帮扶。乡党委书记作为__村莲子产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农业的常委副乡长具体负责,村两委班子全

  程跟踪服务。省扶贫和移民办副主任___还亲临基地、现场指导,市、县领导多次到基地调研、指导工作。

  二是资金帮扶到位。为支援__村莲子专业合作社,县委、政府明确要求,优先安排精准扶贫资金,县扶贫办专门安排20万元精准扶贫资金到参与贫困户,作为贫困户的入股资金,由合作社统一管理使用;农业、房管等挂点部门在项目安排上重点倾斜,安排30万元,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乡政府在财力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20万元,作为合作社莲子产业发展的启动资金。

  三是技术帮扶到位。为彻底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县扶贫办专门从__聘请了一名技术顾问,负责技术指导。县农业局专门安排一名懂业务的副局长负责,2名业务能力强、有责任的技术员常驻基地,现场解疑解惑。

  通过一年的运转,荷浦乡__村莲子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是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在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__村莲子基地,取得了当年投入、当年见效的好成绩,基地共产新鲜莲子20余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60余万元,剔除成本,人均增收20_以上。

  二是实现了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基地有长期雇工30名,采摘旺季多达60-70人,带动了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就地赚钱。比如,__村付__、付_、阮_三名年逾六旬的贫困户,去年仅在莲子基地打工,每人收入就达1万多元。

  __村莲子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不仅改变了贫困村群众的以往单一的耕作模式,走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也为在全县推开精准扶贫工作,积累了好的经验,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篇三: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和主要成果

  

  某村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某村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某乡村位于xx县最南端,距县城xx公里、共辖xx个自然村,分别为xx、xx、xx、xx,共有xx户xx人(常住人口xx人),党员xx名(其中:女党员3名)预备党员一名,该村为20xx年脱贫摘帽的贫困村,20xx年已脱贫xx户xx人,20xx年已脱贫xx户xx人,20xx年贫困户全为五保户共xx户xx人(三户三人为集中供给户)。贫困面xx%。全村总土地面积x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xx亩(水浇地80亩、川坝地80亩),近年来,在15人顺利脱贫,加强与花椒合作社、羊肉合作社合作等措施,使我村在20xx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工作。

  一、加强党支部建设。使广大党员勇挑重担,主动作为,呈现党支部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党支部抢先践行"基层党建+精准扶贫"模式,抢先建立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抢先创建了扶贫互助协会,实现帮扶工作常态化。

  二、依据地方特色,设计主导产业。依托本村区位优势,大力进展种植养殖产业,20xx年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全村新栽花椒树3000余株,使全村的花椒树种植总量到达30000余株,年产花椒5000余斤,产值达80至100万元。全村现养羊600余只,养鸡、猪400余(只、头),目前形成大红袍花椒种植、山羊养殖等规模性主导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三、建设民生扶贫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方脱贫致富的基础。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三委"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xx行政村实现了通村水泥路全覆盖,总里程到达9.5公里。2、通过农网改造,四个自然村通了动力电。3、对人饮工程进行维护修缮和新修蓄水池两座,解决了村民的饮水困难。4、完成xx行政村美好院工程建设。5、在土地流转"三变改革"中,通过"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了某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某乡村试点种植中药材200亩,进一步完善xx自然村大红袍花椒种植基地试点工作。6、新修连接花椒基地产业路1.5公里,花椒基地蓄水池、花椒烤炉个一座,为花椒产业的进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7、步协调县发改局,建设完成xx行政村光伏产业项目。8、加大花椒、中草药种植技术和红枣酿酒技术的培训。为全村的经济进展和"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狠抓产业扶贫。利用我村山大沟深的优势,建设花椒种植基地,创办已支部书记为社长的花椒合作社。共开发了100亩花椒基地基地。8月底,协调帮扶企业,免费为贫困户和一般户提供中草药黄芩种子240斤,进展中草药种植业。形成xx特色中草药产业品牌。

  五、以产业进展为动力,促进群众脱贫致富。通过扶贫帮扶和扶贫开发,结合本村土地、林地特性和地理位置优势,大力进展大红袍花椒、中草药种植、红枣种植、山羊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实行"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帮扶企业+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即由党员牵头,以传统产业为依托,从种植、养殖业入手,打造绿色生态农业,村支部干部带头办花椒合作社、羊肉合作社。上门做工作,跑资金,以保持农村生态本色为特色的生态农业持续进展。在全村进展一批花椒、中草药种植大户,养羊大户.在做好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结合我村其地处山区,空气好,无污染的地缘优势,大力进展红枣、谷米、红葱种植,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使某乡村能形成带动面广、效益明显、增收稳定、持续增收的特色产业,确保某乡村实现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致富。

  六、全面深化"五个好"创建活动,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及"走基层、送暖和"活动让群众在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同时,能够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动员全村老少,每家每户把房前屋后清扫整理好。发动群众清理村中垃圾,大力整治村中脏、乱、差现象。通过制定村规,规范村民猪、羊粪的堆放。做好打长久战的心里预备,将此项活动长期进行下去。在此基础上,引导各家各户在房前屋后及山坡种植果树、枣树、药材等,即绿化、美化了村庄,又能在不久的将来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如今,某乡村已不再是当年的贫困村,该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金***万元,实施道路硬化、林区道路、饮水管网和产业培育等,确保人畜饮水和产业用水安全,基本形成交通网络体系,盘活农林产业资源,有效改善人居特殊是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实现产业规模化提供平台。坚持精准施策、落实到户,对***户贫困户***人分类施策,对贫困户建房实现兜底补助**.*万元,通过托付代建方式新建可容纳***户(其中贫困户

  9户)新农村聚居点一处,危房改造

  1户。主动引导社会资金参加,先后邀请了重庆潼南山里来黄柏专业合作社、成都聚润丰有限公司、四川省蒙顶山皇茗园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林竹产业开发大户陈国才

  4家企业和种养殖大户到村考察扶贫项目。在重庆潼南山里来黄柏专业合作社带动下,成立了"**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进展黄柏套种黄精项目已落地,项目总投入***万元,带动***户村民,其中贫困户

  3户

  8人。在四川省蒙顶山皇茗园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引导下,成立**县**村高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进展500余亩茶叶基地1个,带动贫困户8户***人。建立"企业+农户"利益链接机制,着力打造"一区三园"旅游格局,即一个旅游景区、游览观光鲁冰花园、农耕文化体验园、生态美食品尝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此外,群众自主进展短、平、快项目,组建土鸡养殖基地,带动

  ***户贫困户,估计投产后户均增收

  4**元/年,全村农旅结合、一三产业联动协调进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创新协同、互助合作,建设美好秀丽新村

  立一个脱贫争先风气、宣扬一批扶贫脱贫典型""六个一"工作法,建立"双签双考"、扶贫清单工作制度,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凝聚村"两委"、帮扶单位及党员群众力量。针对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参加脱贫不主动的问题,修订村规民约,制定脱贫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明确贫困户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定期评选表彰"脱贫先进"、"产业进展先进"等。引入成都农禾之家公益组织,召集民兵、志愿者、村内富有劳动力,以片区为单位组建

  5支"自组织",开展互助等服务,实行脱贫资金补助一点、贫困户产品销售以后支付一点方式收取劳务费,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发挥贫困户"爱心传递"作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将贫困户组建成

  6支"产业进展互助队",以"换工天"的形式,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为老弱病残妇贫困户干重活,老弱病残妇贫困户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干轻活;

  以"爱心劳务"的形式,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集中为个别老弱病残妇贫困户免费干重活,营造了互帮互助、共同致富良好气氛。

  某村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一、基本概况

  西山后村位于文登区米山镇西部,全村263户、630人,党员35名。近年来,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立足自身优势,找准进展路径,促进资源利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资产滚动收益最大化,不断进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广大群众收入,努力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先后荣获"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旅游扶贫村""山东省文明村""山东省传统村落""山东省森林村居""威海市农村党建工作示范点""威海市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威海市乡村振兴示范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党建引领

  2014年,西山后村被确定为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村集体经济薄弱、班子脆弱涣散,村集体负债30多万元。米山镇党委深刻认识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首先要打造一个顽强有力的好班子,否则村里的各项工作都难以开展,脱贫攻坚更无从谈起。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党员聚力,不断夯实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从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入手,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通过深入走访村民,了解到在外经营塑料厂的村民于建福同志能力强、素养好,是村干部的合适人选。在镇党委的动员下,于建福同志回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在镇党委的指导帮助和全村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三、具体做法

  (一)进展特色产业,实现精准"造血"

  2016年上级给予米山镇西山后、南郑格、南崮头、新发庄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每村30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西山后村党支部通过到南方考察,结合母猪河畔沙质土壤的优势,决定上红心火龙果项目。虽然有30万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但想要成规模、见效益,这些资金远远不够。为此,镇党委牵头整合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120万元的扶贫资金集中建设,经逐户征求贫困户意见、村级民主评议、公开公示、镇党委审核等程序形成项目方案。在建设过程中,西山后村党支部书记于建福同志拿出290万元积蓄给村集体使用。最终,胜利建起了20个冬暖大棚,并由村集体牵头成立了威海市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运营。通过片区"的村庄整体规划,节约了数十万元的规划咨询费。

  搞建设快,选项目难。每年西山后村都用大量的时间制定进展策略、讨论产业项目。短短五年的时间,已经建成十几个项目,年收入200万元--虽然这些收入不多,却是曾经贫困的村庄不敢想的事情,真正实现了产业"造血"。

  (二)抓住监管运营,用改革"活血"

  扶贫项目往往建起来快,长期管起来难,西山后村党支部通过"基地领办、集体、股份经营"的方式,壮大扶贫基地规模,同时开展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促扶贫基地规模扩大化、运营规范化、收益长效化。

  一是扩大基地规模,集体进展、合作经营。根据"基地领办"的思路,推行股份制改革,通过村民购股、集体参股等方式实现了集体购股、合作社入股、生态园集资,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确保"集体进展、合作经营"。2017年在上级指导下,西山后村党支部协作镇党委开展了生态园的公司股份制改革,经过建立起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村党支部、村务监督委员会参加园区的整体监管和运营工作,在项目建设、人员聘请、账目管理中发挥作用。

  三是确保扶贫收益,扶贫优先、长效分红。为了更好地保证扶贫项目具有稳定的收益,通过公司章程确定了扶贫村、村集体、其他入股资金的收益安排顺序,以正规化的方式优先保障了扶贫项目利润安排,确保项目收益首先用于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实现扶贫工作稳定推动。

  四、取得成效

  一是就地务工、拉动就业。要想让"贫困户"真正脱贫,就必需提升贫困人口的自主进展能力。在生态园的建设和运营中,西山后村党支部给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建筑工程、农业管理、治安管理等就业岗位,优先录用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提供长期雇佣岗位20多个,其中贫困户2人,每人每年增收2万多元;季节性用工岗位近100个,其中贫困人口20多人,每人年增收5000元。通过雇佣村民循环务工就业这种方式,有效缓解了贫困人口务工问题,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

  二是扶贫分红,精准增收。村党支部坚持把带动群众增收、实现共同富有作为进展方向,主动带动村民和周边村集体双增收,共享进展成果。将周边4个省定贫困村和19个经济薄弱村专项资金和补交党费补助资金入股生态园,根据出资占比进行收益安排,建立"资金整合、投资入股、分红返利"的集体经济兜底保障机制,走出了一条"基地领办、辐射进展"的新路子。基地仅2018年就为四个省定贫困村分红24.85万元,为威海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股份分红共计26.8万元,为19个经济薄弱村分红19万元,形成了强有力的带动效应。

  三是借力金融、信贷帮扶。借助文登区扶贫办推广"富民农户贷"这一政策,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申请富民生产贷800万元,在助推企业进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全区160户贫困户、全镇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有效借助金融手段,运用信贷帮扶的方式,拓宽了贫困户增收的渠道。

  四是改善民生,普惠兜底。为了实现贫困村"五通十有",西山后村党支部整合政策性扶贫资金、省级秀丽乡村建设资金,硬化村路2.5万平方米、通水改电260户、整治连村河道,以往村庄南北互不来往的局面得到转变,更是解决了汛期的防洪压力,实现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大幅提升。在2019年,西山后村党支部新建门球场和日间照料中心,目前为49名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缓解村内老年人餐饮、洗浴等难题,村民群众的美好感不断提高。

  五、阅历启示

  西山后村可以在短短几年内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走上致富的路子,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一是得益于建设了一个顽强有力的支部班子,选出一个好的带头人,带着村集体及村民脱贫致富;二是得益于发改、旅游、团委等行业部门的帮助与支持,各项资金政策得以在园区汇合,项目种类、规模逐年扩增,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三是得益于建立了"四权"分置的管理模式,建立权责清楚、可持续运营的长效管理机制。下一步,西山后村还要继续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创建省级秀丽乡村,努力打造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篇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和主要成果

  

  精准扶贫工作案例四篇

  西藏精准扶贫案例分析与启示

  篇一

  摘要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和祖国西南边疆,是我国唯一省域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本文通过分析以保脱贫的西藏精准扶贫模式的典型案例,发现我区扶贫工作中存在扶贫方式单一,主要靠政府救济的问题。据此提出了政府与社会力量扶贫攻坚姊妹花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西藏的扶贫攻坚工作提供政策启发。

  基金项目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区基金项目西藏多维贫困、精准扶贫与可持续生计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西藏精准扶贫案例分析与启示

  西藏自治区是全国唯一的省域集中连片贫困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创新扶貧开发模式,推行精准扶贫,自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97亿元,年均减贫10余万人。2014年,西藏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并搭建了精准扶贫的平台。同年,西藏减少贫困人口13万,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104%下降到160%,贫困地区群众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2015年西藏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减少贫困人口8万人,低收入人口占农牧区总人口比例降至12%以下。2016年,西藏实现了170万贫困人口脱贫、1008个贫困村退出、10个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条件,申请国家考核验收5个县(区),被中央确定为脱贫攻坚“综合评价好”的全国8个省区之一。2017年,西藏实现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705个贫困村退出,25个贫困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条件。

  从2016年起自治区扶贫部门将把日喀则、昌都、那曲三个贫困人口占全区贫困总人口739%的地区作为扶贫工作重点,计划通过项目、产业、安居、搬迁、就业、技能、援藏以及驻村扶持等手段,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本文立足于西藏自治区采取的以保脱贫的精准扶贫模式,对医疗援助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

  医疗援助——以保脱贫

  (一)背景导读

  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位于拉萨河谷东部,相当数量贫困群众居住在高寒、高山等地区。当地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力发展缓慢、生活水平低、人居环境恶劣、医疗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截至2016年底,西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接近6万人,而这些人须依靠医疗援助来助力脱贫。

  面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2015年以来墨竹工卡县实施了医疗费兜底的民生工程,对本县籍农牧民公立医院住院费用全额报销,两年多来已经报销7330人,累计67110万元。同时,由江苏省第六批援藏干部创立的“格桑花开爱心基金”,也对身患重病的农牧民群众、青少年、孤寡老人等该县贫病群体给予了

  救助。2017年底,“格桑花开”爱心基金共投入约3865万元爱心帮扶资金,受惠农牧民、学生、贫困残疾人422人。

  经过22年来八批援藏工作组的努力,不断加大援助工作力度,深入推进了墨竹工卡县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同时借助苏拉远程会诊项目,实现了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与南京市各大医院专家直接连线会诊,让患者享受到更快捷和高级别的医疗服务。

  (二)案例呈现

  家住西藏墨竹工卡县唐家乡拉东村的德吉卓嘎,马上要升高二了,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不幸的是,2013年1月因角膜炎致右眼模糊不清花去治疗费用8万元。家庭陷入困境。受医疗条件的限制,医生建议德吉卓嘎到内地医院治疗,但医疗费让这个家庭无力负担。了解情况后,县团委向“格桑花开爱心基金”申请救助,德吉卓嘎获得5万元的医疗救助款。目前已经能够正常生活、学习。

  (三)案例启示

  医疗援助的实施,使墨竹工卡县医疗卫生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居民的就医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社会救助力量发挥作用的方式在墨竹工卡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目前我区医疗保障一般是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基金-民政救助-其他救助的流程,主要依靠政府进行脱贫,没有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然而西藏目前因病致贫、返贫的比例仍高达34%,单纯依靠政府救济,长此以往必然会加大当地财政负担。为了更好地发挥多方力量,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缩短救助资金下发周期较长,真正做到解民之所急,我区其他地区也应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力量,使其与政府救助相结合,起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效果,方能真正实现以保脱贫,建议其他地区可推广之。

  二、西藏精准扶贫案例分析的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以“格桑花开”医疗援助工程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在墨竹工卡县政府牵头领导下,与政府救助相结合,让患者享受到更快捷和高级别的医疗服务的同时还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缩短了救助流程,节省了救助时间,有效地降低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几率。对于西藏那些拥有对口支援省市资源的县区都可以进行推广,医疗援助工程对于环境等自然条件没有特别要求,但远程会诊需要电力及网络覆盖,所以在全区已完成主电网覆盖的74个县和主要乡镇以及实现移动通信盲区全部消除的全区所有行政村的基础上可以酌情进行推广。

  (二)对策建议

  政府、社会力量——扶贫攻坚姊妹花

  地方政府还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救助措施,简化救助程序,提升医疗救助效率,社会力量与政府救助相生相伴,共同促进救助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更好地发挥医疗救助救急救难的作用。

  安徽省合肥市三瓜公社精准扶贫工作案例

  篇二

  三瓜公社位于合肥合巢经济开发区,距离合肥市中心约50公里,半径150公里内辐射人口近2600万,是合肥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

  项目所在区域总面积60余平方公里,人口5万余人,山峦起伏,偏僻闭塞,村民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三瓜公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电商、乡村旅游,大力发展乡村经济。

  项目成立一年来,当地村民经济收入节节攀升,村集体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和稳步增长。

  一、推进“合作社+农户”,唤醒农民致富情

  项目落户前,村里土地闲置较多无人种植,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三瓜公社首先成立了花生专业合作社、山里邻居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山里人家养殖专业合作社、桃源瓜果专业合作社四大产业合作社。

  合作社打破传统的运作模式,将种植、养殖、生产、线上线下交易、物流等环节融为一体,使产品产量、价格得到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参与性也更加热情高涨。合作社优先吸收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农户”实施精准扶贫,目前,四大产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000多户,带动了周边11个村落农民共同致富。

  二、推进“互联网+三农”,激活乡村发展情

  让农村更美好。三瓜公社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建设理念,加大对村庄道路交通整改,埋设污水管线,做好绿化整洁,建设无线网络覆盖,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农业更合理。通过网络平台及线上线下融合,大力实施订单式农业,使土地利用更科学,生产要素与市场对接更紧密,农产品附加值得到大幅度提高。让农民更富裕。

  三瓜公社致力于通过电子商务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农产品开发、产业基地建设,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给留守贫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均增收3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增长34%。

  三、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小康路上有激情

  通过传统农业转型,将传统农业与休闲旅游业有机融合,打造观光、体验和旅游农业带,形成四季四景。同时让村民参与到景区建设、运营、旅游纪念品生产、加工各个环节当中。部分村民通过自己的房屋、土地等特色资源,参与到景区客栈、农家乐及主题农业带等配套产业中,通过三瓜公社的统一打造,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通过近年来的建设积累,取得了显著成效。美丽乡村回来了。三瓜公社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近年来的整治,村庄道路畅通,环境整洁,青山绿水,村容村貌重新焕发出活力。农民增收欢乐多。

  三瓜公社有效地将农民的闲置土地得以释放,闲散时间得以利用,引导村民参与到景区建设当中,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同时,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的影响力,吸引了大批量的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回乡,创业氛围浓厚。

  实施“五大工程”推进文化扶贫

  篇三

  湖北竹溪县地处秦头楚尾,有“朝秦暮楚地,自然中国心”之称。我们实施五大工程全力推动文化扶贫,确保群众精神脱贫和经济脱贫同步。

  一、实施精神塑造工程,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在文化引领上精准导航

  大力培育家风文化、节日文化、广场文化、地域文化“四种文化”品牌,强化价值引领,着力内修人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依托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设乡村道德讲堂、科技讲堂、法制讲堂、健康讲堂,打造传授新知识、培育新农民的学xxx台。以“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开展整理族规族训、书写家训牌匾、收集家风故事、传唱家风歌曲系列活动和“竹溪好人”、“最美家庭”、“十大孝星”等评选活动,让家风文化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传家风、带政风、净民风、育新风,营造了干事创业、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二、实施阵地建设工程,完善文化服务网络,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精准供给

  一是健全县级设施。整合资金4亿元,先后新建可容纳万人的县广场公园、2万多平米的塑胶天然草坪运动场;投资近8000万元,开建占地50亩的县图书馆、文化馆和全民健身中心。二是构筑乡镇文化服务堡垒。新建文化站10个、维修改造4个;所有文化站单门独院,并达到“三室一厅一场”标准。三是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村村建有标准化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新建文化广场180多个。同时,建立以乡村少年宫、文化中心户为补充的多层次网络,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娱乐、健身、“充电”。

  三、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在文化产品提供上精准生产

  “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一是以“文化扶贫进乡村”活动为载体,组织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车、流动电影队深入边远地区和特殊群体开展文化服务。二是加强主题文艺创作。近两年,先后创作宣传精准扶贫等内容的文艺节目20多个。以带着公公出嫁的农村妇女王大芝为原型,创作山二黄现代剧目《改嫁》,将其打造成精神和物质双脱贫的典型。三是组织开展特色活动,如迎新年万人长跑比赛、春节传统民俗大展演、“耕读传家·书香竹溪”广场诵读等,使消极腐朽没落文化无处生根。

  四、实施产业培育工程,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精准定位

  一是挖掘提炼地域文化。组织编撰《竹溪县地名文化拾趣》、《竹溪寨堡文化探秘》等系列丛书。二是推动文旅融合。依托古遗址、古寨堡、古村落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楠木寨、曾家寨、秦楚古长城等景点10余处,举办楠木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三是推进非遗项目市场开发。打造竹溪蒸盆旗舰店,兴建向坝民歌楼,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购物。

  五、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探索多种路径,在文化队伍建设上精准施策

  建立“人员统一调配、资产统一管理,经费集中核销、工资全额预算”的管理运行机制,近两年公开招聘、选派17名文化能人充实到文化站;配齐了村文化管理员。新发展民间文艺团队59支、草根明星1200多名。多次出资委托市艺校、县教师进修学校开办山二黄戏曲培训班;2015年又选拔30名学员到省艺术职业学院进行定向委培,为拯救濒危剧种打下基础。

  做好文化加法

  助推精准扶贫

  篇四

  寻乌是原中央苏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罗霄山片区扶贫重点县。近年来,我县牢牢抓住中宣部对口支援的历史机遇,扎实推进农村文化精准扶贫,整合资源、健全机制、做好加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文化精准扶贫的新路径。

  一、做好“硬件+”,扶设施建平台

  针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薄弱这一现状,在中宣部和省市宣传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以实施“百县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工程为契机,做好文化设施的加法,打造了“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面宣传展示墙、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活动器材”的“七个一”建设模式。截止目前,全县已率先在贫困村建成文化广场32个,受益群众达到5万余人,使广大农村群众文化休闲有场所、运动健身有去处。

  二、做好“活动+”,扶精神添动力

  针对农村文化活动匮乏、群众精神生活单调等现象,我县采用下乡“种文化”的方式,提振群众精气神。一是搭建“百姓舞台”唱大戏。积极扶持群众创作编排本土特色文艺节目,由群众选出喜爱的节目参加全县“百姓舞台”汇演。去年以来,我县共举办“百姓舞台”文化活动12期,参演群众600余人次,观众8万余人次。二是开展“文化下乡”育新风。组织专业文艺团体,把脱贫致富带头人、“身边好人”等典型事例编成歌舞、小品等节目,在乡村巡演,使广大群众在享受文化大餐中提升素质、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培育社会新风。去年以来,全县送戏下乡200多场。三是举办“百村百节”聚合力。通过加强艺术指导,政府资金补助,全县已扶持南桥镇民间汉调乐队、晨光镇民间器乐队、澄江镇汉剧团、寻乌山歌队等各类民间艺术团体52个,带动了全县100多个村每年举办一场以上民俗文化活动,凝聚了民心民力。

  三、做好“资源+”,扶产业促脱贫

  针对农家书屋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我县在农村选点示范、逐步推开的基础上,探索了“农家书屋+电商”的建设模式。一是增添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原有农家书屋场地、书籍、书架、电脑等资源,增添电子显示屏、电信缴费终端等设备,增加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等功能。二是巩固文化阵地。农家书屋聚“才”也聚“财”,目前全县已建成“农家书屋+电商”村级示范点15个,农家书屋平均每月借阅书籍人数增长3倍以上。三是实现产业扶贫。在“农家书屋+电商”的带动下,我县农村电商产业蓬勃发展,仅2015年全县通过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脐橙20多万斤,参与电商的农民达到5万人,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3700多人,实现脱贫395户。

  下一步,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继续在文化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出实招,做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既打造新风貌又培育新风尚,推动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齐步走、互促进、双丰收,积极为全县如期脱贫摘帽提供有力支撑!

篇五: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和主要成果

  

  扶贫帮扶典型案例

  扶贫帮扶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国家政策的重点之一。在扶贫帮扶的过程中,有很多典型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下面,我将列举一些扶贫帮扶典型案例,以期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1.湖南省邵阳市洪江市: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当地政府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蚕桑、茶叶等特色产业,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水平,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2.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当地政府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通过打造旅游景点、开展旅游活动等方式,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3.四川省凉山州: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当地政府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开展旅游活动等方式,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4.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当地政府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瑶山茶、瑶山蜜柚等特色农业,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水平,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5.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通过发展电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当地政府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电商,通过开设网店、销售农产品等方式,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水平,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6.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当地政府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生态农业,通过种植有机蔬菜、养殖有机禽蛋等方式,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水平,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7.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当地政府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苗绣、侗绣等特色产业,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水平,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8.四川省宜宾市珙县: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当地政府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生态农业,通过种植有机蔬菜、养殖有机禽蛋等方式,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水平,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9.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当地政府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夏邑大蒜、夏邑花椒等特色产业,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水平,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10.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当地政府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通过打造旅游景点、开展旅游活动等方式,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以上是我列举的一些扶贫帮扶典型案例,这些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生态农业、旅游业等方式,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这些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

  鉴和启示,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扶贫帮扶的经验和方法,为我们今后的扶贫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推荐访问: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和主要成果 脱贫 攻坚 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