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共同富裕 >

共同富裕给家乡带来的变化(3篇)

时间:2023-07-30 15:09: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共同富裕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论述共同富裕的伟大意义请就自己家乡实现共同富裕提几点建议1000字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千年追寻,圆梦今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深知现有脱贫成果来之不易,脱贫硕果离不开扶贫干部和贫困户辛勤的汗水,更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在关键时刻,要继续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扶志与扶智结合,要输血更要造血,激发贫困家庭的内生动力。

  未脱贫的贫困家庭,扶贫干部要迎难而上,与骐一同努努力、加把劲。越是在最后关头,越是要如履薄冰,完成“小康路上一个不落”的庄严承诺。然而,脱贫只是起点,摘帽不是终点。已脱贫的贫困户、边缘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失业、患病、天灾等,都可能导致返贫。脱贫攻坚的胜利,不仅仅是收入超过现行标准,"扶上马送一程”,要让他们在小康的路上走得更加扎实、稳健,具备抵御各类返贫风险的保障。全面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因地制宜,严查自身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不足之处,补齐扶贫民生短板,保障每个贫户家庭都能学有所教、居有所安、病有所医。贫困户家庭以因病致贫者居多,贫困家庭用得最多也是医疗保障政策。扶贫干部不妨多些耐心,把医保政策给贫困户介绍清楚,多说一点多说几遍,让贫困户少跑冤枉路。贫困地区的医疗工作者不妨问几句,问看病的病人是不是贫困户,如果是的话,就让其明晰就医的流程,多些绿色通道、多些人文关怀,让贫困户少花冤枉钱。仅靠扶贫干部、医疗工作者也是不够的,社会各界不妨“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为减贫脱贫贡献力量,共同补齐短板,每个奋斗者的价值必将在脱贫攻坚中尽情展现。

  坚实打牢脱贫攻坚基础。不是脱贫摘帽,扶贫干部就可以松口气、歇歇脚,胜利在望未全功,仍需抓好党支部建设,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脱贫质效,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选好领头雁,党员做示范,基层党支部每发挥一点战斗堡垒的作用,"贫困的堡垒”就会被攻克一点。村庄村民方便的生活离不开畅通的道路、硬化的广场、明亮的路灯等,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是村庄发展、村民脱贫的基础。集体经济就是贫困家庭的"造血干细胞”,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给特困的家庭“输血”,还可以为提供就业岗位,实现贫困家庭的自身"造血”。农村脱贫基础方方面面的牢固,村庄发展的步伐才能走得铿锵有力,贫困家庭的日子也必将更加红火。

  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扶贫干部还需与村民一同以脱贫作为新奋斗的起点,在全面小康路上,一鼓作气、乘胜而上,以实干笃定前行,只争朝夕,负韶华!

篇二:共同富裕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结合你的家乡变化,谈谈你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的理解与认识

  我国新时代脱贫攻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之间关系的相关议题,成为学界研究和政策关注的热点。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包含3个方面:一是生产力高度发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条件;二是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三是共同富裕的实现是漫长的动态进程,“所有人的富裕”是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是一种“现在—未来”渐进式发展的共同富裕[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富裕的思想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理论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3]。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实现共同富裕中具有不同战略定位

  总的来看,脱贫攻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底线任务,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通过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稳步迈向共同富裕。脱贫攻坚,通过做到“六

  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解决“四个问题”,实现“扶真贫、真扶贫”,进而实现消除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目标,有力促进了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共同富裕。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从国家角度看,当绝对贫困问题已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更加凸显之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出发点便向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转变;从国土空间角度看,乡村振兴战略是面向全国各类乡村的发展战略;从人口发展角度看,乡村振兴战略是面向全国乡村居民,同时需要全国相关机构组织和市场主体参与的战略[4]。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不同发展阶段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发展过程。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不同的发展形势,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侧重点、实现路径等方面的差异性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战役和战略的关系[5],前者是为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基础,后者是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基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同属于迈向共同富裕的两大关键步骤[6],二者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一方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共同承载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缩小区域、群体、城乡发展差距的使命,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重大战略举措[6],两者本质上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另一方面,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先决前提,乡村振兴是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力量保障[7]。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的接续战略,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篇三:共同富裕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结合您的家乡变化谈谈你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的理解与认识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就是要高度重视乡村文明在中华文明体系中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培育乡村文化原创力。“记住乡愁”与“实现中国梦”成为中国在守住传统与开拓未来中展翅高飞的两翼。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孕育了“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文化道统和“乡土中国”的儒家伦理,并穿透2000多年的漫漫丝绸之路,深刻地影响了古代世界的精神格局。要系统整理乡村文化资源和自然博物资源,保存乡村文化遗产,推动乡村主题展示馆的设立和乡村文物的馆藏充实,建立乡土中国文化基因库,重视新乡贤文化的塑造,引导乡村传统仪式的日常生活重建,为乡村文明的保育提供源头活水,实现乡村文化复兴。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就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文化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的文化价值,培育有利于乡村文化生产力要素,推动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金融进入乡村文化产业,积极构建乡村文化市场的现代体系,利用PPP模式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工艺、节庆会展、表演艺术等传统文化产业,推进乡村文化艺术创作计划,组织大地艺术、花田艺术等自然生态艺术展览,积极拓展具有特色乡土题材的影视、出版等现代文化产业,提升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的新兴文化产业,实现遗产保护、艺术创作、传媒推广和功能创意的有机统合,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推荐访问:共同富裕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共同富裕 家乡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