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2022年)

时间:2022-09-05 10:12: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2022年),供大家参考。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2022年)

 

  课题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周次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 目标 认识和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重点

 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

 难点

 真理标准的讨论,经济体制改革

 教

 学

  过

  程 一、 导入新课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78.11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78.11

 同学们,两个凡是由谁提出的呢,又是什么意思呢?(“两个凡是”指的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由华国锋提出。)

 二、 讲授新课 “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是毛泽东的接班人和政治遗产继承者华国锋为了稳定形势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而提出的主政方

 针。

 “两个凡是”是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提出“两个凡是”有一定的历史和政治的原因:

 1.刚刚解决“四人帮”等问题,全国上下仍有部分“左”的思想潮流,提出“两个凡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2.当时华国锋本人的思想理论体系仍然是坚持文化大革命这个理论路线的; 3.受个人资历限制,华国锋本人作为“一个过渡” (邓小平语),没有自己独立的理论,只能“照过去方针办”(毛泽东对华临终指示); 4.作为一种政治宣言,“两个凡是”表现了华接班的“正统地位”; 5、当时存在一些党内人士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到了迷信的地步,对毛泽东的一言一句都视为真理。

  “两个凡是”一提出,尚未恢复职务的邓小平就以大无畏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提出了旗帜鲜明的反对意见。1977 年 4 月 10 日,他致信党中央,郑重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邓小平在讨论中占主动地位,并最后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方针赢得了大多数在文革中被打倒,受迫害和牵连的老一辈政治家的支持,邓小平掌.权后,在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该方针

 被他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务实观点所取代。两个凡是错在没有做到实事求是,是把“左”倾错误延续下去。

 邓小平:

 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1904 年 8月 22 日生,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邓小平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 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 1978 年和 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伟大的历史转折:

 背景:在徘徊中前进 徘徊的原因:(1)客观:“文革”时期积累的政治、社会等问题亟待解决; (2)主观:党的主要领导人仍犯“左”的错误,指导思想未

 变——“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前进原因:(1)邓小平复出,大力整顿科教文化事业 (2)党和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整顿 (3)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真理标准讨论:

 1978 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 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种执政指导思想的讨论,实质上是文化大革命路线和实施经济建设的改革开放路线的较量.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检验党的路线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大讨论带来思想大解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发表后,立即遭到严厉的指责.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于 6 月 2 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他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他深刻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原理,尖锐批评了“照抄照转照搬”的态度.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于 6 月 2 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他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他深刻阐述

 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原理,尖锐批评了“照抄照转照搬”的态度.

  1978年11月10日开始的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结束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着重指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作了高度的评价.这标志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已经取得了成功.1981 年 6 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历史问题决议》,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基本完成,也标志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结束.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

 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试点:

 安徽、四川 内容:

 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次,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所有制:土地公有;生产方式,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产品分配:国家,集体,自己。

 意义: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不足:

 分散经营的弊端;缺乏投入;国家缺乏指导和管理;

 科技含量低等等影响到解决温饱后农业的发展,导致了现在的“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聚?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经历了四个步聚: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制。

 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结果严重地挫伤了生产者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

 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遵循的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确立:

 1978 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在各项经济活动中逐步引入市场机制,使社会经济生活逐步活跃起来。改革初期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开始有了按自身和市场需要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1985 年比 1978 年增长61.6%,年均增速达 7.1%,显著高于一般年份 2%-3%的增速。与此同时,逐步放开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结果是,放到哪里活到哪里。哪种商品价格一放开,哪种商品就很快像泉水般涌流出来。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个体经济乃至私营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就业者迅速增加。所有这些都使社会各界深切体会和认识到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尊重和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节节推进和成效日益显露,一些经济学家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就是有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有力地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效率提高,推动经济起飞。但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对此表示怀疑。在这关键时刻,政治家和领导人的政治智慧与勇于创新的精神对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1992 年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同年 6 月 9 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谈到对建立新体制问题的认识时说:“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就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同年十月,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三、 课堂小结 真理标准讨论、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影响

 教

 学

 过

 程 四、课堂巩固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是(

  )

 A、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C、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 2、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目急躁的情绪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国外媒体评价中国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 ,主要是因为它(

 ) 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B.实现了土地私有向集体所有的转变 C.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

 布 置 作 业

  课 堂 纪 律

  教 学 后 记

推荐访问: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新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