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砍柴散文(全文)

时间:2022-06-10 17:54: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砍柴散文(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砍柴散文(全文)

砍柴散文3篇

砍柴散文篇1

磨刀不误砍柴工

——打造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任建宏

认识篇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即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要从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入手,努力上好每堂课,使学生能从中学得到更多的东西,至于用何种方法和手段,则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高效课堂”只有更高,永远没有最高,课堂教学虽然有“法”,但永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正是教师的发展之道,是教学科研的魅力所在。

其次,“高效课堂”是一种教育责任。即要求我们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高质量、高标准地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高效课堂”之“高效”不应该以教师教得如何为衡量标准,而应该取决于学生学到什么,学得如何。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要从其效率和效益两个层面来体现、评估。效率就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受益程度,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课外学业负担方面;
效益就是学生所受教育教学影响的深度,其中包括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点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等基本素质的发展方面。因此,高效课堂应是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手段,高水平地达成培养人的目的,高效课堂应是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结合。

磨刀篇

一、学习动机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我们教师的工作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活生生的未成年的孩子。教学工作光靠教师单方努力是不行的,教师的外因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要想使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其根本在于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要求。

1.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基础教育时期是促成或扼杀儿童好奇心的关键时期。如果有一个适合的环境,好奇心就会自然地继续发展,从而进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需的。小学生在真实的事物面前会有许多的不理解,但是,不理解的东西越多,不理解的思想越能使小学生深感惊奇或诧异,由此出现的激奋、惊奇、诧异就越能够纠正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衰弱、萎缩状态,唤醒正在沉睡的脑细胞,迫使大脑加紧工作,积极活动。如此,在学生大脑里产生许多“为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恢复学生高度的求知欲和好学精神,使学生主动去探求数学知识的奥秘。新奇和惊讶之感是思考的开端。学生带着问题、好奇去搜集信息的同时,不但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问题,还博览了群书、增长了才干、增强了与别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想说,就让学生多说。

好问、好说也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自己知道的事情想说出来,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想发问,这是主动求知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份天性,为所有的学生创设“说”的条件。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
学生能提的问题教师不提;
学生能解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

3.能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

有人曾说过:听了,一会儿就忘了;
看了,就记住了;
动手操作了,就理解了。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前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手是脑的老师,说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手上有丰富的神经,每一根神经都与大脑相通相应。手在大脑的指挥下活动,大脑在手的活动过程中直接认识事物,认识得快,认识得深,有时会起到眼耳等器官起不到的作用。所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某些知识是必要的,是高效的。好动手也是儿童的天性之一。

二、有效预习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有效的预习,可以温故而知新,甚至把教学内容进行前置,课前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留到课上赘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构建新知、巩固提升,使课堂效率得到最大的提高。另外,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也是一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预习内容要“精”。

预习并不是指单纯地在课前布置几道题让学生做。只是这样的话,那不仅增加了学生负担,对新知的掌握也没有任何帮助。有效的预习,是在教师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后,经过深思熟虑设计出来的。预习内容不求量,只求质。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

计算下列两组题,说说有什么发现。

第一组:4×7+5×7  第二组:(42+35)×2

(4+5)×7       42×2+35×2

我的发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或用喜欢的形式表示)______。

这份预习作业,首先让学生进行对比计算,然后在计算中发现规律,并力所能及地进行总结。这样的预习作业容量不大,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计算部分几乎所有学生能轻松完成。表达部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不会有太大难度,因为在此之前有了加法乘法其它运算律的学习经验,而对于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出现表达不清、表达不完整等现象。即便如此,通过对比计算,这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意会”,只是无法“言传”。学生是有差异的,对于预习成果的要求也并不是统一的,达到“意会”的效果,说明学生对新知有了初步的感知,预习的目的也就也达到了。所以一份少而精的预习作业适用于所有学生。

(二)、预习形式要“活”。

预习的形式应该根据新知的需要适当改变,并不是单一的问答式。

比如《比较分数的大小》一课的预习作业中,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出同样大的正方形纸上的1/2、1/4、1/8,涂上色,比一比哪部分最大、哪部分最小。通过操作,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

看似简单的预习,其实已经把新知进行前置,绝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就能自主学习新知,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还能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他们学会学习。

实践操作、自主阅读、搜集查询、实验记录等多样的形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预习措施要“实”。

预习作业是为高效课堂作有效铺垫的,并不是和课堂教学脱节的。凡是布置了预习作业的课,一上课首先应该对预习作业进行交流。预习作业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以结合预习内容进行新知的构建,相当于在交流预习作业时就进行了新知的教学。

例如预习作业:

王大叔要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①先想一想:“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意思是:长方形的周长是( )米,那么一条长加一条宽是( )米;
再用小棒摆出所有不同的围法。

②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一一列举出来,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吗?

长方形的长______米。

长方形的宽______米。

长方形的面积______平方米。

③比一比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我发现了______。

上课后先小组讨论预习结果,小组成员先各自汇报,如果组内有歧义,那么各自阐明理由说服组员,最后小组内得出统一答案。接着全班交流,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预习成果,教师再相机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实现了“生生互动”、“兵教兵、兵强兵”,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把新知构建起来,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切实培养好学生的预习习惯,认真完成预习作业,可以使课堂更高效。

砍柴篇

三、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激情。

1、良好的心态可以让老师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发现学生的长处,开发学生的潜能。良好的心态可以宽容学生的错误,冷静的分析学生不会的原因,不断变换角度、变换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而不是挖苦讽刺。

2、老师饱满的热情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参与教学活动。老师如果第一天晚上没有休息好,第二天上课精神萎靡不振,说话无精打采,吐词不清、词不达意,学生很快就会被老师的这种状态所感染,也就不能积极地与教师配合。最终这节课就变成了一节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负效应的课。

3、教师的激情可以带来灵感,让师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更多共鸣。如,教师上课没有激情,一进教室一讲到底,一个腔调,平铺直叙,只管教,不管导,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越来越差,教学成绩日趋下降。所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二)严谨的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关键。

1、每节课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局。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看演出、写作文都特别注意这一点,上课也不例外。用什么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老师着力思考与设计的。如,在学生精神疲惫,萎靡不振的时候适当的让学生合唱一首节奏欢快的校园歌曲、讲一个小故事、说一个小笑话或设置其他合理情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每节课都要有必要的课堂检测。课前检查(检测)是促使学生及时对上节知识巩固、强化记忆和练习的有效途径,也是让学生迅速集中精力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课后检测是为了激发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中认真听讲,以顺利完成老师课后检测提问,同时也能为教师本节教学效果提供信息反馈重要手段。

3、采用恰当的引入,让学生对新授知识有迫切了解欲望,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例如:讲埃及的金字塔,讲到它的原高146.5米,由于风化现高136米,这些高度是怎样测量出来的,高度差异是怎样求出来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顺利解决。这一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对本节知识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4、始终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纠正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问题。例如,对注意力不集中学生进行提问、用眼光注视、用语言的停顿、走下讲台讲课等方式来提醒学生注意力集中。

5、教师严谨治学、惜时如金,是教师好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上课迟到、早退、中途走出教室、上课坐讲、上课随意打电话等,这些行为看起来是小事,事实上它严重影响上课节奏、白白耗费掉大量时间,本来一节45分钟的课变成了三十多分钟,何谈课堂高效。所以说珍惜有效教学时间,扎实教学态度,才能切实实现高效课堂。

(三)只有精当的教学设计,才会减少无用功,才会做到低耗时、高效率。

1、精心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就必须充分用好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精心备课、深入备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不能因为自己准备不充分、目标把握不明确,对课堂即时驾驭不力而耗费时间。教学设计过程中更多的应该考虑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给了学生什么,给学生产生了什么效果。具体讲就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是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不要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

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并能深入思考的问题(蔡林森说: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是科学设计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
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
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是课堂上关注的对象要准确。一般说来非常优秀的学生是不需要老师费心的,而那些学习上有一定困难,通过努力又可以大幅上升的学生才是我们在课堂教学重点关注的对象。对这些学生教师应尽力做到随时注意、密切关注,要利用恰当的时机,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课堂提问主要针对这些学生,作业批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面批面改,精批精改。

是设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困难,重点加以突破;
巧妙的问题处理对课堂高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优化课堂结构,进行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确保每节课都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针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进行精讲,讲完后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来练习、巩固。练习巩固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让学生小组讨论、上台板演、把老师所讲内容再练习一遍、给学生布置针对性练习等。总之要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的空间,不要一节课一讲到底。这样的一节课看起来老师很疲备,学生却毫无收获。建议理科教师讲课不超过20分钟,文科教师不超过25分钟。

是要充分利用实物投影、多媒体、练习篇子等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提高课堂实效。如利用实物投影把事先准备的习题、学生的课堂练习出现的问题、课堂检测题进行展示,既省时又直观,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每节课都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首先是精神准备,调整好情绪,以饱满的精神进入课堂;
其次是物质准备,准备好上课所需的学具、教具,避免因教具不齐一次一次地往办公室跑,耽误时间。如有的老师做演示实验不提前做好实验准备,现从盒子里往外拿;
使用多媒体临使才开机,白白耽误两三分钟。

3、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4、每节课都要创设活跃的课堂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呢?这就需要老师进行课堂调控,设计适当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使其处于活跃状态。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使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积极地思考、讨论、练习。

5、每节课都要注重科学的学法指导,学生会学了才是教学最终目的。若学生学学习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则会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为了教学生会学习,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最终达到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6、每节课都要有适当的激励机制。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辅差工作不仅仅是课后的工作,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辅差工作,尤其是辅差工作值得高度重视。辅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惰和练习中的懒惰。思维上的惰性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
练习中惰性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课外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例如: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在参与问题回答的过程中,产生危机感、紧迫感。通过努力正确回答问题形成一定的自信心;
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
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
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交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教育。五是及时地给予肯定,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适当的激励,正是为了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教学全面丰收。

反思篇

四、课后反思,追问课堂中的四个“一”

每一个问题都有意义吗?

每一个学生都关注了吗?

每一分钟都珍惜了吗?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围绕着教学重点展开吗?

做到了,就是一节高效的课堂,没做到,该如何改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把讲台当舞台,视学生为上帝,把教书当事业,就一定能用爱心、用责任感、用事业心打造高效课堂。

砍柴散文篇2

磨刀不误砍柴工

——课前预习,优质高效课堂的磨刀石

泉州市新华中心小学 张惠玲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的继续推进,怎样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质量?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而我认为,课前预习就是敲开高效优质课堂大门的一块金砖,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那么预习对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性有何意义?目前语文预习的现状又是如何的?有哪些有效的指导预习的策略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字:预习;
课堂效率;
策略;
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不打无准备的仗”、“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等等都告诉我们:做一件事前,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可见,预习对教会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预习的意义

所谓“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的有明确目标的独立的阅读实践活动。它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可见它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学习策略。

1.提高听课效率。

预习一方面可以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比如一些的字词的音形义、课文感知、关键字词的把握等等,学生通过预习都有一定的收获,这样就能使新课学得更顺畅,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益。

另一方面,通过预习,学生听课时目标明确,清楚自己掌握的与没掌握的,更能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十分钟的一堂课,学生的注意力并不能分分秒秒都集中,预习之后,学生就能把注意力更好地集中于重点与难点处,把更多时间花在师生共同探讨预习时提出的问题上,提高听课的效率。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而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的一个过程,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种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果养成了,可以运用的课外阅读中去,对于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 有利于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布置学生进行搜集资料的预习作业时,包括文中涉及的知识点,如:作者生平、作品链接、相关诗词、同类文章等。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资料的搜集、阅读,并进行简要的摘记,填入相应的表格。或是在预习中教师可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提供专题学习网站的连接,网上资料的地址等。

此类阅读预习作业,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4. 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1)提高自学能力,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面对陌生的课文和问题,对新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所包含的意义远胜于学生了解知识本身,是训练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过程。

(2)培养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的能力。

有些课文的预习,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从网络上汲取所需,进行摘抄、或是有选择的打印,或是把相关书籍带到学校,带进课堂。这样的预习还能帮助学生培养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的能力。同时,学生在预习检验时与同学交流也是合作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

5.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上课时,我就经常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来体会文章的中心,并把体会批注在旁边。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把这种方法带到预习中去。

预习时,我让学生抓关键字、词、句子来写体会,体会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品质,或者是文章的中心,这样在课堂上有预习的学生由于已经在此前进行了思考,在课堂上再思考的时间就比较宽裕,回答起来就更得心应手,如此就极大地增强其自信心,俗话说“成功乃成功之母”,反复的成就感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及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究。

二、目前小学语文预习的现状

1.预习流于形式。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够重视,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很多教师只布置了预习,但是没有明确预习的要求,所有的这些都让预习流于形式。

2.预习方法单一。很多学生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不善于思考,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预习检查不到位。由于教师对预习要求不明确,没有一套量化的标准而让预习没有针对性,学生没有方向,不知道在预习过程中要做些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教师当然也就不知道要如何检查,没有检查,很多学生由于自觉性不够,就可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最终放弃了预习这个好习惯。

三、有效预习的策略——授人以渔:预习的方法

(一)教师制定明确的预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找出多音字,并组词,圈出容易写错的字,写上形近字,加以辨别。已对经查明意思的词语,写上解释。

2.搜集背景资料。查阅了资料,可以标注出来,或是贴上记有摘记的小纸条。如教学《我只看见你的眼睛》前,我设置了预习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查阅“非典”的知识,了解“非典”医护人员的事迹。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这些资料抄在小便签上贴在课文相应的地方。

3.进行朗读练习。对于朗读可以做如下要求:画出精彩词句,并反复朗读。对于难读的句子,可以标上表示不同读法的记号——重读的地方加点,停顿的地方画斜线,延长的地方上扬的语气用向上的箭头等。对“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用双横线标醒目的画出来。

4.感知课文内容。如在《包公审驴》一课的教学前提了这样的预习要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加几个小标题,这样有助于学生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这对于他们理清脉络,学习写法,讲述故事都很有帮助。

5.品词酌句,感悟内容,体会感情。绝大多数学生在面对预习的时候,常常是茫然而机械的。据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列出合理的预习提纲,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预习。例如我在《沙漠之舟》中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层次结构”,列出了这样的预习提纲:“阅读文章,概括文章的要点。想一想文章哪些段落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哪些段落写了骆驼对人的帮助”,在《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中根据教学目标“练习标画出重点词句,练习品词品句”,我布置的预习提纲是“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你觉得那些词语用得好?说说你的体会,并把它写下来。”通过预习提纲的导引,学生的课前预习就有了针对性,初步感知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在《金色的鱼钩》一文中,有学生在“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旁写到:“我”为老班长的精神感动,对老班长感激又担心。可以看出,学生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此外,课堂上当老师抛出此类问题时有预习的学生在预习时已经得到充分的思考,回答起来就信手拈来,滔滔不绝,极大地提高了其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其自信心,反过来也增强了其进行预习的信心,促进了其预习习惯的进一步养成。再者,预习也让学生课堂上思考的时间缩短了,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是一举多得啊!

6.预习目标的层次性、阶段性。

针对学习程度不一的学生,教师应该设计不同层次的预习要求。比如说,有四项预习要求,那有的学生可要求全做,而学困生则量力而行,做最基础的前两项,如课文感悟优生要求找关键词写体会,而学困生只要求把课文读熟即可。

针对不同年级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低年级的学生,课前预习重在“读”,无需布置书面预习作业。如读读课文,认认生字等,渗透学生课前读书的意识。中年级,教师开始侧重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上,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反复练习。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获得预习技能和习惯,用其来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

(二)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1.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对预习文本进行反复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做上不同的圈画,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养成动口,动手和动脑的好习惯。比如:用横线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用小圆圈圈画出自己容易写错或读错的词语,用波浪线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用问号标明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如《永生的眼睛》让学生画出琳达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画出琳达心理描写的语句。这样学生在预习中手、口、脑并用,真正起到培养自学能力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乐于质疑”的意识。

(1)对课题质疑。课题常常是课文的眼睛,分析透了课题,有时就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如对《跳水》这一课题提出:“是谁跳水?”“为什么要跳水?”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探索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内容质疑。可以对课文的字词,也可以对不理解的句子,进行提问,同时也可以注上自己的推测猜想理解,留待课堂提问,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上课时就会注意力更加集中。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三)教师示范方法,学生掌握方法

在每学期前,教师要根据学段特点,列出这学期的预习提纲,如是低年级就只要求读读课文,认认生字,中年级以上则要求查资料,理解课文做批注,据此,教师拿出一节课作为示范,根据预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四)检查学生的预习是否到位

1.设置一定的练习。根据预习目标设置相应的练习来检验学生预习的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预习的结果。新课标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一学习的方式也可运用到预习中去,每天的20分钟的早读课上,可以利用10分钟的时间来让学生前后桌为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预习情况,小组长根据大家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登记(用A、B、C三个等级来评定),再将结果上交到教师手上。

(1)生字词的交流。可以交流读音或书写容易出错的字,成语的意思。

(2)检查朗读情况,可以成员间轮读或者分角色朗读。

(3)课文内容理解的交流,通过问题,抓住关键字、词、句,说体会谈理解,一个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巡视。在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教师到小组内进行巡视,督促检验预习情况,对于预习效果好的学生进行大力表扬,并且在全班面前进行公开表扬;
在预习过程中能提出问题的,大胆质疑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也可以每周评出“预习之星”,促进其做得更好!对于预习不到位,不应多加批评和职责,而是引导、督促其改正,积极鼓励其向做的好的同学学习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语文教学中,这块“磨刀石”就是预习,预习工作做好了,课堂效率这把宝刀才能锋利,学生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这团火,才能烧得旺,烧得持久。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叶圣陶教育文集》 刘国正主编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8。

[3]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著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10。

砍柴散文篇3

磨刀不误砍柴工
摘要:初中化学中的计算题解题基本方法有:关系式法、守恒法、极值法、差量法、十字交叉法等。
关键词:浅谈初中化学计算题巧解法
初中化学中的计算题特别是计算型的选择题,往往隐含着巧解的思路,在考查学生基本计算知识的同时还考查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巧解往往省去了繁琐复杂的计算,能提高解题的速度。解题基本方法有:关系式法、守恒法、极值法、差量法、十字交叉法等。一、关系式法
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或元素之间数量关系的一种简式。正确书写关系式是解这类化学计算题的关键。
例1.已知Na2S,Na2SO3,Na2SO4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46%B22%C32%D64%
解析:从三种化合物的化学式Na2S,Na2SO3,Na2SO4看它们有共同的“Na2S”部分,可提取出如下关系:2Na——S4632
设该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2Na——S463246%x
46/46%=32/xX=32%
所以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6%一32%=22%,答案选B。练习:由FeSO4和Fe2(SO43组成的混合物,测得该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a%B.2a%C.3a%D.1—3a%二、守恒法
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溶液中离子电荷守恒等。
例2在含有K+、Mg2+、Cl-、SO42-四种离子的溶液中测得K+、Mg2+、Cl-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4:1:2,则该溶液中Cl-、SO42-离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
解析:本题解题依据是溶液中离子电荷守恒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可这样表示个数所带电荷K+4+4Mg2+1+2Cl-2-2设SO42-个数为x
SO42-2x-4-2x=-4x=2

所以Cl-、SO42-离子的个数比为2:2即1:1。三、极值法
在解决混合物的计算中,根据计算的需要,取两个计算的极端,分析两个极端之间的值。
例31.8gMg、A1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可能为(
A0.15gB大于0.15g但小于0.2gC0.2gD无法确定
解析:1.8gMg、A1混合物,不知Mg、Al各为多少,可取两个极端。假设1.8g为纯净的Mg,则其与足量酸反应可防出氢气的质量为x根据关系式:Mg———H22421.8gx
列比例式:24:2=1.8g:x解:x=0.15g
假设1.8g为纯净的A1,则其与足量酸反应可防出氢气的质量为y根据关系式:2A1——3H25461.8gy
列比例式:54:6=1.8g:y解:y=0.2g
所以1.8gMg、Al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在0.15g-----0.2g之间。答案为B。
例4某学生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收集到他所需要的氧气后停止加热,高锰酸钾未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混合物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不可能是(A55:45B55:50C55:58D55:62解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取两个极端:
假设高锰酸钾一点也没分解,则Mn、0元素质量比为55:64
假设高锰酸钾全部分解生成了K2MnO4和MnO2并且K2MnO4和MnO2个数相等,则Mn、O元素质量比取平均值,即:55:64和55:32的平均值,即:55:(64+32/2=55:48。
所以剩余固体混合物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在55:64——55:48之间。答案为A四、差量法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形成质量差量的原因,列比例式求解。
例560g镁、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蒸发水后得204g固体。则反应过程放出氢气的质量为(A2gB3gC4gD无法计算
解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
首先要明确蒸发水后的204g固体为MgSO4、ZnSO4、FeSO4的混合物反应前后固体关系可表示为:

60gMg——→MgSO4204gZn——→ZnSO4Fe——→FeSO4
固体质量由60g增大到204g,增多了204g-60g=144g,增多的质量为硫酸根(SO4的质量。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根据关系式:H2SO4-----SO4-----H2↑962144gx
列比例式:96:2=144g:x解:x=3g所以答案为B
当然本题的解法是关系式法与差量法的相互结合。五、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进行二组分混和物平均量与组分量计算的一种简便方法。例6用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溶液为A和质量分数为80%的硫酸溶液B配制成60%的硫酸溶液。求所用A、B两种溶液的质量比?解析:十字交叉法:大减小化简■
所以A、B两种溶液的质量比为2:3
例7CO、CO2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求CO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析:分别算出纯净的CO和纯净的C0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十字交叉大减小■
所以CO、CO2的质量比为1:1。即CO的质量分数为50%。
解决化学计算题除上述方法之外,还有平均值法、整体归“1”法、估算法、比例法等。各种方法并不是单一使用的,也可能是相互渗透的,同一道习题中也可能用到多种方法,解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应用。
参考书目:
①《中学化学教与学》2005年第9,10两期②轻巧夺冠中考化学复习指导③中考复习指南

推荐访问:砍柴 散文 砍柴散文 砍柴散文 砍柴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