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加强感恩教育必要性(完整文档)

时间:2022-09-15 09:18: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加强感恩教育必要性(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浅谈加强感恩教育必要性(完整文档)

 

 浅谈加强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网络时代, 青少年面对应接不暇的花花世界, 既兴奋又茫然, 学校教育在学生眼中的再也不像以往那么神圣和让人心服口服。

 既然学校教育不够权威和吸引力, 那么, 就“感觉取代思考”、“跟着感觉走” 吧。

 于是新新人类一边快乐地听着周杰伦们的吐字不清的歌一边高喊着躲避崇高。

 致使现下校园出现不少良莠不分的偶像崇拜, 一些三流歌星、 影星、 体育明星成了“追星族”、“发烧友” 们效仿的偶像, 甚至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反面人物也成了少数人的崇拜对象, 而一些值得崇敬的英雄、 模范人物却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学校里, 教师一边没完没了喋喋不休地强调“女生不留长发发不涂口红不穿高跟鞋, 男生不烫发……”, 可另一边我们总能够在学校里看见三三两两的涂口红戴首饰理飞机头的“另类”。

 马加爵事件后, 互联网上各大论坛一片沸腾, 几乎无一例外地涉及这样一个话题:关于马加爵, 我们的教育是否应该反思点什么? 学校德育工作确实应该有所反思了。

 也正是这一时候, 中央连发两道文件, 要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 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

 一时间, 不论是在高层, 还是坊间, 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都有了一个空前的重视。

 实践证明, 对广大的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不能谈得太虚, 也不能限得太死, 否则, 都不能获得应有的收效。

 你看, 在课后, 我们总能听到不少老师“永远” 的抱怨:

 啊呀, 现在的学生真是太难教啊!

 面对这样的问题, 我们的德育工作是否一筹莫展呢? 基于此, 我在想, 新时期, 新教育, 我们的德育工作是否可以从感恩教育杀开一条血路、 突出重围呢? 引入感恩教育迫在眉睫传统的学校德育那么柔弱无力, 寻求改革和突破便是一种必然。

 传统德育弱化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它的单一价值观、 物化个体以及其自始至终由外而内的“外烁” 倾向。

 那么我们突破正应该努力寻找一种由内而外的“内省” 的新模式, 它寻求一种道德的人本理解、 以人的方式把握和理解, 它可以真正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 使人最终成为人。

 毫无疑问, 感恩教育之于这些条件她是天生丽质的佳人。

  美国的感恩节始于 1621 年, 那年秋天, 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的英国移民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和印第安人的帮助, 举行了 3 天狂欢活动。

 从此这一习俗就沿续下来, 并风行各地。

 1863 年, 美国总统林肯正式宣布感恩节为国定假日。于是, 美国人每逢 11 月的第四个星期四都要隆重庆祝一番。

 这一天, 全家人围

 坐在餐桌旁, 面对有火鸡、 南瓜派的丰盛大餐, 进行餐前祈祷和感恩。

 这时, 每个人都会怀着感激之情细说值得他们感恩的事。

 现在, 在许多美国人的心目中,感恩节是比圣诞节还要重要的节日 。

 实际上, 美国人的感恩心态在平时就表露得十分充分。

 不管你在什么场合, “谢谢你”、“非常感谢” 总是不绝于耳。

 因为他们深知, 说声“谢谢” 不仅使世界上的另一些人感到快乐, 而且也使自 己心情舒畅。

 在感恩的空气中, 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 在感恩的空气中, 人们可以认真、 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 在感恩的空气中, 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在感恩的空气中, 人们正视错误, 互相帮助; 在感恩的空气中, 人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

  惜乎我们没有感恩的传统。

 不仅是美国, 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感恩节”, 而中国没有。

 现在许多的新新人类都乐此不彼地与“世界接轨”, 尽情地过着情人节、 愚人节、 母亲节、 父亲节、 狂欢节、 圣诞节……却没有想到过感恩节。

 他们视幸福为天然, 认为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稍微有一点他应该得到的东西没有如期而来, 便愤愤不平唳气冲天……乌鸦反哺、 结草衔环、 义犬救主的私塾启蒙、“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的古训,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的佳句阐释的不是感恩思想, 而是一种封建的狭隘的报恩情结。

 它们可能有某种相通之处, 但彼此的心态却大相径庭。

 我们可能有感恩的个案, 但没有感恩的传统。

 我们认为,在转型期的学校德育工作中, 引入感恩思想迫在眉睫。

 加强德育从感恩教育开始感恩教育有多大的魁力? 我们来看美国的哈尔·厄本做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

 他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 24 小时里不准抱怨。

 对这项实验任务, 学生的第一个反应便是一阵抱怨。

 消除掉这句抱怨的影响后, 他们接着讨论了一些具体的事宜。

 他的第一个要求是, 即使他们在第一个小时里便违规发出抱怨, 也不能停止实验。

 其实大多数学生在第一小时里就开始抱怨。

 假若不能在 24 小时里不发出抱怨, 要至少在一天中尽量减少抱怨。

 接着, 他建议学生在兜里揣张纸条, 每次发觉自己在抱怨前便记个数。

 第二天, 他要求学生们猜猜,多少人自 昨天以来没有抱怨。

 他们都写下一个数字。

 在那个班的 30 名学生中,大家猜出的不抱怨的人数在 6 到 12 之间。

 他猜出的数字是零。

 而且这个数字从来不会错, 他说。

 在过去 18 年里, 这个实验反复搞, 没有哪个学生能在 24 小时中一句也不抱怨的。

 这一实验最精彩的部分是接下来的讨论。

 他提了两个简单的

 问题:

 这项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你们从参加这项实验中学到了什么? 大家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完全一致。

 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

 “你想要我们知道我们多么容易抱怨。” 正确。

 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通常是:“我懂了, 其实没有什么多少事情值得我们抱怨。

 我的抱怨实在有点傻。” 同样正确。

 不论他们是否真的抱怨或者是否意识到自己在抱怨, 他们都熟悉了两样事情:

 自己常常抱怨,自己抱怨的事情其实微不足道。

 以上这两项是这项实验的第一部分。

 紧接着那次讨论, 展开了实验的第二部分。

 他给学生们分发一张表格, 表格顶端写着:

 “我感激, 因为……”, 下面是三栏, 第一栏的标题是“事物”, 要求学生在下面列出自己很高兴拥有的物品。

 第二栏的标题是“人物”, 让学生列出自己赞赏的人物。第三栏的标题是“其他”, 他们可以在这一栏列出不属于前两栏的任何事物。

 大约 20 分钟后, 三栏全部填好。

 紧接着开始的是实验的第三部分。

 他要求学生在以后的 24 小时内把自己填写的这张表格读 4 遍:

 午饭以后、 晚饭以后、 睡觉之前、 第二天上学之前或开始学习之前。

 第二天上课时, 他问学生, 努力不抱怨后,感觉与前一天有没有什么差别。

 当然, 他们的答案他早已经知道了。

 学生们走进教室时的体态和手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不但与前一天不同, 而且与以往任何一天都不同了。

 大家脸上开心的微笑更多了, 眼睛也睁得大多了, 身体也显得更具活力了 。

 这是魔术吗? 不, 只是赞赏、 是感恩。

 感恩精神让心灵发生了 奇迹…… 是啊, 抱怨对人生永远是个负数, 如果我们关注的是正确的东西而不是错误的东西, 生活便能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是什么使得这帮孩子在短时间内有这么一种质的提升呢? 是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的激发。

 我们的新德育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由外烁到内省的反思, 这种由人要我学好到我要我学好的主体意识的复归和个性发展的主动权和制高点有效控制。

 这, 正是我们所要借鉴的。

 有人可能会说, 有那么多东西可以让我们感激的么? 对此, 我们想套用席勒的一句名言:

 只要你愿意, 你就可以找到。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有一次家中失盗, 一位朋友闻讯后写信来安慰他, 他在回信中写道:“感谢上帝:

 因为第一, 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 第二, 贼只偷去我部份东西, 而不是全部; 第三, 最值得庆幸的是, 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面对失盗, 罗斯福没有怨天尤人, 反倒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度和智慧? 今天, 我们的学生浪费粮食,大手大脚花父母亲的血汗钱, 对父母的馈赠从不言谢, 对朋友的帮助少有道谢,

 稍有不如意便大发牢骚, 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 社会太不公平, 动辄诉诸暴力,或以死相胁, 一不小心就走入两个极端, 或者目 空一切, 或者内向自卑……这许许多多不胜枚举的心理偏差, 迫切需要感恩思想伸入他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来一次灵魂的洗礼。

 因为, 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 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 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 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 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 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

 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就从感恩教育开始吧。

推荐访问:浅谈加强感恩教育必要性 必要性 浅谈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