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时间:2022-09-16 11:30:09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供大家参考。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本质的探究——从四大基本命题出发1.导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唯物主义解释历史、 辩证法、 和对资本主义批判所发展而出的经济、 政治和社会世界观。

 在 19 世纪中后期, 卡尔· 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建构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架构。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基或方法论的写作对现代的政治哲学和社会运动产生重大而广泛的影响, 包含了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学、 社会学、 哲学、 以及革命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以唯物主义的立场研究社会的发展, 认为人类社会是架构在其赖以维生的经济活动上。

 经济组织的架构和生产模式被视为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 政治、 法律、 和道德关系的根本来源 (或至少发挥了主要的影响), 这些社会关系进而构成了马克思所谓的上层建筑。

 在国内, 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 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其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结构体系中的核心部分, 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以经济为出发点检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和赖以谋生的生产方式。

 方法论是一门解决如何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科学。

 细分开来, 世界观主要解决如何来认识世界, 方法论解决如何来改变世界。

 通常来说, 方法论应该包括世界观的内容, 因为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认识问题。

 就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旨意研究的内容来看, 究其最终目的, 就是为了找到解放全人类的途径; 同时, 两人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 在如何的去划定问题的范畴, 探索问题的本质,把握问题的发展, 得到基本的原则和理论, 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 必然留下了极为丰盛的盛宴, 以供后人享用。

 因此, 说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方法论实不为过。

 在这些丰富的精神食粮中, 有四大主粮, 分别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历史和逻辑相一致; 4,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这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四大基本命题。

 然而, 在查阅国内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文章时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就是经常引用《列宁选集》、《毛泽东文选》、《邓小平选集》 中的文字, 来

 佐证马克思主义中的观点。

 暂且不论在人文学的研究领域, 引用一个人的观点来佐证另一个人的观点有多大的可行性。

 但是, 一方面, 列宁、 毛泽东、 邓小平等人本就是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的思想和理念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马克思主义; 另一方面, 从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来看, 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

 用马克思主义来佐证马克思主义, 是循环论证, 实乃糊涂之至。

 因此,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四个基本命题出发, 以马克思之前社会哲学的研究结果和理论为参照, 同时参考日常生活中的情形, 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本质做一个探讨。

 2.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对前人理论及常识的总结需要说明的是, 说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对前人理论及常识的总结, 并不是贬低马克思主义。

 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是有特别多发前人之所未发的部分, 而方法论却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 前人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 如若有现成的、 适合当前研究内容的方法论摆在眼前, 却要另辟蹊径, 用一种前人没有用过的, 高风险的方法论, 是不明智的。

 另一方面, 能从古今中外这么多研究问题的方法中找出相对正确, 适合自己领域, 适合当下环境的方法, 并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作一些改进, 本就需要极高的智慧。

 另外, 如果有人将生活中多种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常识, 总结升华, 形成理论, 公布于众, 普通人一看,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想得于心, 这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工作, 可以用伟大来形容,称得上是圣人功业。

 2.1 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的首要的基本命题, 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际运用, 其精神实质是善于抓住作为具体矛盾聚焦点的典型事实,以此展开对于矛盾的具体分析, 因而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简明表述。这里的 “实际”是指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个基本命题要我们头脑冷静, 不要主观主义, 要能在五彩世界中寻求有代表性的, 体现问题本质的客观事实, 通过这些客观事实去认识世界, 认识问题, 把握问题内在的发展规律, 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甚至改造世界的

 方法。

 其实说到底, 这个命题的核心就是唯物主义, 甚至单从这个命题上来看, 不理会后人对他的解译, 说他是古朴的唯物主义也不为过。

 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 肯定世界的基本组成为物质, 物质形式与过程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持着“只有事实上的物质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的这一种观点, 并且被认为是物理主义的一种形式。

 该理论的基础是, 所有的实体(和概念)

 都是物质的一种构成或者表达, 并且, 所有的现象(包括意识)

 都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意识与物质之间, 物质决定了意识, 而意识则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生理反应, 也就是有机物出于对物质的反应。

 因此, 物质是唯一事实上存在的实体。

 两者印证,充分说明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的来源就是唯物。

 就常识来说, 排除精神不正常以及有特殊宗教信仰的人群, 这条命题所阐述的原则已经且将来必然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个理性的人, 遇到问题,必然是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这就是从实际出发。

 只不过人有贤愚不肖, 判别能表现问题的本质的客观事实的能力不同,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同, 最后给出的解决方法和手段也就不尽相同了。

 2.2 关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的又一基本命题。

 列宁称其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列宁之所以这么说, 我认为是为了 当时革命的需要。这样一句话, 是任何阶级、任何政党或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一种处事技巧,或一种灵活变通的原则, 这和一加一等于二一样, 正常情况下都会成立。

 然而列宁需要这个命题不仅有严格的党性立场, 而且有明确的针对性, 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特有的思想路线, 不得已加以解译来的。

 虽然马克思强调“具体” 是能够认识世界的“具体”, “问题” 是能够改变世界的“问题”, 但是这里的“具体”、“问题” 本就是普世“具体”、“问题” 的一个子集, 要从这点就说他是一个新东西, 那是无中生有。

 故而在这节中解读这个命题的时候, 不会采用列宁以及后人解读的观点,“具体” 就是“具体”,“问题” 也就是“问题”, 没有阶级, 也没有针对性。

 虽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个基本常识性的问题, 论述其历史来源毫无意

 思, 但是在军事应用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中国兵家经典《孙子兵法》 提纲挈领的《始计篇》 中说“故经之以五事, 校之以计, 而索其情:

 一曰道, 二曰天, 三曰地, 四曰将, 五曰法。” 就分了 五种尺度, 用来分析具作战双方的胜败趋势。

 随后有“兵者, 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 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 乱而取之, 实而备之, 强而避之, 怒而挠之, 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 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 阐述了针对那种具体情况应该采取哪种方法, 这就是典型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3 关于“历史和逻辑相一致” “历史和逻辑相一致” 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又一基本命题。

 前面的两大命题可以说都是根本属性判断, 而这个命题的独特性在于它是矛盾关系性判断。。这一命题说明在认识事物时, 要把对事物历史过程的考察与对事物内部逻辑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 逻辑的分析应以历史的考察为基础, 历史的考察应以逻辑的分析为依据, 以达到客观、 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目的。

 它要求:

 ①思维的逻辑进程与客观的历史进程相统一; ②思维的逻辑进程与思维的历史进程相统一。

 不过, 这一命题不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而是在他之前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其历史观中提出来的。

 在他看来, 哲学史发展过程和逻辑推演过程有着内在的同一性, 即为“绝对精神” 的自身发展的同一过程, 认为历史上的那些哲学系统的次序与理念里的那些概念规定的逻辑推演次序是相同的。

 不得不说明, 黑格尔的“历史” 更多的在强调“哲学史”, 即符合了 上述的第二点要求“思维的逻辑进程与思维的历史进程相统一”。

 然而在中国北宋时期(公元十一世纪)

 成书的《皇极经世》 中就旗帜鲜明的表现了 这种观点。《皇极经世》 是一部运用易理和易数推究宇宙起源、 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著作。其“逻辑” 虽为易理和象数, 但是也清楚的体现了, 在宏观上,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这种规律是可以探究的, 这就符合了上述的第一点要求“思维的逻辑进程与客观的历史进程相统一”。

 因此,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方法, 也是有源可溯的。

 2.4 关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又一重要的矛盾关系性命题。这一命题比“历史和逻辑相一致” 更为深刻, 因为它不仅涉及主客体关系, 而且涉及主体间关系。

 在讨论这个命题之前要有一个前提性认识, 那就是理论与实践既然作为矛盾关系, 就必然既相互依赖、 相互转化, 又相互对立、 相互排斥。

 这里又不得不说明, 后人解读马克思主义中的“实践”, 经常都解读成能够改变世界的“实践”, 是能够创造历史的“实践”, 因此, 很多论文和著作中, 将“实践” 的地位抬的特别高。

 这种观点我是不认同的, 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最终动力, “实践” 如果不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进行的, 那还谈什么改变世界, 创造历史!

 撇开那些故作高深的著作对“实践” 做的添油加醋的解读, 就可以发现“理论和时间相结合” 这个方法论其实没什么了不起, 我们每天都在用。

 一方面, 我们通过日常做事情(实践)

 来学习知识(理论), 另一方面, 我们又通过我们学来的知识来指导我们做事情, 这本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人类生来如此, 要探究其理论起源也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马克思之前的理论来佐证, 明朝大儒王阳明先生提出来的“知行合一” 理论就是非常有力的了, 只不过其关注方面着重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方面。

 3.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前人基础上的改进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的绝大多数理论, 都是可以在前人的研究成果或者人类常识中找到一鳞半爪的。但是,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绝不是照搬了古圣先贤的理论,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其主要的改进方式是将辩证唯物论与古人的思想相结合。

 辩证唯物论提出了世界存在普遍联系的理论,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 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之中, 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四个基本命题中, 都有着明显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 命题中, 考察实际时, 不能孤立的片面的去考察, 要联系客观情况, 抓住焦点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命题中, “具体”, 不能是感

 性的“具体”, 而应该是认识之后的思维“具体”, 概念“具体”, 这是唯物主义的要求。“历史和逻辑相一致” 命题本就是关于“历史” 和“逻辑” 矛盾关系对立统一的判断, 是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形式的命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命题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识到了“理论” 和“实践” 相互依靠相辅相成的同时, 也认识到了“理论” 和“实践” 之间相互排斥对立统一的关系。

 4.总结通过以上论述, 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的理论, 多数是建立在古圣先贤的正确方法和人类常识之上的, 并不高深莫测。

 同时,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的过程中, 在其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 对前人们的理论做了一定的改进, 使之更适合于社会经济学的研究, 最终形成了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其实质就是前人智慧和辩证唯物主义结合的产物。

推荐访问: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