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教育文本理解论【完整版】

时间:2022-09-21 12:48: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文本理解论【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教育文本理解论【完整版】

 

  教育文本理解论 【摘要】:

 自学校诞生以来, 教育就与文本理解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这样说, 学校教育就是以教育文本理解为核心的教育。

 不过, 在教育发展史上, 教育文本的地位却沉浮不定, 教育文本的理解也常常出现偏向文本或读者的钟摆现象。

 在教育大范型(借用多尔的话)转换的历史关头往往出现诸如“究竟应如何看待教育文本?”、 “教育文本究竟应如何理解?”之类的迷茫。

 “究竟应如何看待教育文本”、 “教育文本究竟应如何理解”之类的问题与教育文本理解之理解的问题密不可分。

 因此, 对教育文本理解之理解进行本体追问就显得十分必要。

 基于理解理论(特别是哲学解释学)、 阅读理论(特别是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理论)、 主体理论与文本理论, 本论文对教育文本理解的历史、 教育文本理解的本质、 教育文本理解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文本理解的循环机制、 教育文本理解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的评判标准进行了分析。

 理清教育文本理解的发展脉络, 是分析教育文本理解问题的前提。

 本论文将中国教育文本理解的历史划分为三大阶段:

 古代经典教育文本及其理解、 近现代科学教育文本及其理解、 后现代审美教育文本及其理解。

 与这三大阶段对应的时代是前现代化教育时期、 现代化教育时期、 后现代教育时期。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 由于教育价值的取向不同, 教育文本理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古代, 出于政治教化的需要, 我国古代教育文本具有很强的经典化色彩, 文本地位至高无上;就总体倾向看, 教育文本理解有着浓重的延续文化命脉的意向。

 这决

  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文化维护”的使命感。

 这种“文化维护”的使命是通过尊经、 信师、 本义、 “自得”和践履等实践来实现的。

 尊经、 信师、本义、 “自得”和践履也因此成为经典教育文本理解的特性。

 这种文本理解的实践取得的文化成就就是:

 中华文明一以贯之而不曾中断; 其代价就是:

 守成有余而文化创新不足。

 中国近代悲惨的文化命运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 就出现了近现代以来的教育现代化的努力。

 这其中包括近代以来课程设计的科学化的努力。

 近现代教育文本科学化实际上具有多方面的含义, 其中最核心的是知识恰切性的认定、 选择、 知识的力量化的认同以及知识占有的追求旨趣。

 这种科学化努力的背后是主客二分的思维定势或者说思维取向。

 文本与外部世界之间、 文本与理解活动本身之间、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主、 客体之间的关系。这就形成了近现代教育文本理解的线性的、 机械性的特点, 它抽空了文本理【关键词】:

 教育文本理解解释学

 【学位授予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

 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

 2006

 【分类号】:

 G40

 【目录】:

 前言 15-29 一、 选题的目的 15-20(一)教育文本理解问题是教育研究的永恒主题, 具有永恒的研究价值 15-16(二)当代文本理解观的变化使教育文本理解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需要研究者予以深切的关注 16-18(三)近年来教育研究中的“人文观照”现象需要我们冷静反思 18-20 二、 选题的意义 20-21(一)理论意义 20(二)实践意义 20-21

  三、 研究现状 21-23(一)国内外关于文本的研究 21-22(二)国内外关于教育文本理解问题的研究概述 22-23 四、 主要研究方法 23-24(一)历史方法 23-24(二)结构方法 24(三)案例法 24 五、 文本理解:作为一种研究的视角 24-29 第一章教育文本理解的理论基础 29-43 一、 理解理论29-34 二、 阅读理论 34-38 三、 主体理论 38-40 四、 文本理论 40-43第二章教育文本理解的历史考察 43-65 一、 中国古代经典型教育文本的理解及其特点 43-53(一)中国古代经典教育文本理解的历史演变44-48(二)古代经典教育文本理解的特点 48-53 二、 近现代科学教育文本的理解及其特点 53-59(一)近现代科学教育文本的特点 54-55(二)科学教育文本理解的特点 55-59 三、 后现代审美教育文本及其理解59-65(一)后现代教育文本的特点 59-61(二)后现代教育文本理解的特点 61-65 第三章教育文本理解的生存论意蕴 65-77 一、 文本理解:从认识论到存在论 65-74 二、 教育文本理解的实质:师生存在的一种扩充74-77 第四章教育文本理解的对话结构 77-118 一、 教育文本的本体存在 78-99(一)教育文本的存在是一种自律性存在 78-84(二)作为自律性的“半成品”:教育文本的存在是一种游戏性存在 84-89(三)提升对话品性:教育文本的意向性建构 89-99 二、作为读者的师生及其与文本的关系 99-105(一)作为读者的阅读理解:一种文本意义得以表现的事件99-104(二)作为读者的师生:一种有限性、 历史性的存在 104-105 三、师生关系 : 你一我的对话关系 105-118(一)师生关系 的多 种界说105-106( 二 ) 师 生关 系 走 向 主 体 间 性 : 你 - 我 对 话 型 关 系 的 建 构106-110(三)你-我对话关系如何可能?:教学身 份意识的适度转换

  110-118 第五章教育文本理解的循环机制 118-152(一)关于“理解循环”118-119(二)理解循环的意义展开与深化 119-124 二、 理解循环运行的教学把握 124-152(一)精心设问, 激发意义预期 125-128(二)善待“前见”, 合理利用前见 128-137(三)加强反思, 层层推进 137-147(四)变式理解, 注重生成 147-152 第六章教育文本理解的尺度 152-164 一、“原意论”与符合性标准的确立及其后果 154-156 二、 理解的生存论转向与生成性标准的确立 156-162 三、 生成性标准启导教育文本理解范型的转换 162-164 主要参考书目 164-168 一、 中文类 164-166 二、 英文类 166-168 后记 168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推荐访问:教育文本理解论 完整版 文本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