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提高教育质量思考(完整)

时间:2022-09-29 20:06: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思考(完整),供大家参考。

对提高教育质量思考(完整)

 

 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思考

  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教育的生命线。长期以,我市高度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从历史角度看,我市教育质量有了极大提高,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差距还比较大,横向与先进、发达地区比,差距更十分明显,特别是当前,少数地区工作呈现重办学规模、轻教学质量,重校园建设、轻教学管理,重教师数量、轻教师素质,重工作形式、轻工作落实的现象。透过这些现象,我们看出影响教育质量提高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一是管理体制不完善。近年,全市大力推进教育内部管理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校长负责制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不同程度的落实,但在关键环节还有待进一步落实,一是选拔校长的机制不活,选拔形式和渠道单一;二是校长责权不对称,无限的责任,有限的权利,班子怎么配,教师怎么管,这些事关教育质量的大事,往往不是校长说了算;三是各类学校校长任职条、任职资格不确定;四是管理体制不健全。校长该谁管?校长该对谁负责?是对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党组织或政府?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模糊。五是外部环境不宽松,校长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协调外面部门和单位的关系,办事难的问题也很突出。六是考核评判校长机制不健全,管理的目标责任也不明确。往往是良莠不分,优劣不分,能上不能下。与此同时,作为政府的主管部门,教育局由于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未理顺管理的职能,人权、财权、事权相对分离,无法正常行使本应履行的职责。

 二是激励机制不健全。教育大业教师为本,教师质量直接影响教育质量。但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却不健全,突出表现在:分配机制不活、教师队伍正常流通渠道不畅通、农村学校生活条和教师待遇差,缺乏吸引力等几方面。绝大多数学校基本上沿袭计划经济分配模式,干多干少,干坏干好基本一样。工资能多不能少,职称能高不能低,教师能进不能出。教育人员缺乏与社会互动式交流,外界优秀人才进不了,素质差的教师又不能淘汰出,构不成真正有效的竞争态势。同时,绝大多数村小无教师基本生活设施,而且代教师待遇极差,使这些学校根本留不住优秀教师。全市代教师的平均工资只在 160 元-300 元之间,有的学校只能请不合格代教师,甚至有小学或初中毕业生代的现象。更令人担忧的是,偏远学校,新分进的正式教师,由于待遇太差,宁肯辞职外出打工也不愿留下任教。绝大多数学校教师呈现年龄老化,学历低,教学能力差的特点。全市有村小教师 9418 人,其中 40 岁以上的 4214 人,占教师总数的 447%,大专以上学历 2320 人,仅占 246%,小高以上职称 174人,仅占 186%。目前全市尚有代教师 306 人,其中小学 470 人,初中 6 人,2004 年-2007年普通高中将缺 1100 人。教师问题直接影响了全市质量的提高。

 三是管理监控不到位。一方面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不能充分有效发挥管理职能。如在干部任用,教师选择、分配、调动,资金的分配、划拨等方面外界干扰过多,使教育行政部门不能按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行使管理职权,削弱了对学校的监督、调控力度。这种现状还造成个别地方出现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对立的现象,学校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或建议听之任之,不落实,不执行。二方面是学校内部执行力度不够,制度建设多,落实少,说得多,做得少。学校对教师的行为、教学效果和过程监控不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生行为指导和帮助不够。三方面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监督管理、奖惩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旧的质量评价体系已不适应改要求,而新的体系尚未建立,造成质量评价与督导评估工作无法有效实施。

 四是办学投入不足。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后,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主要由县级政府承担。在相当的贫困区县,县级财政只能保吃饭,有的连吃饭都不能保,更不用说有多余的经费发展教育事业。据最近测算,全市普高负债 23 亿余元,”普九”负债 297亿元,”排危”负债 66232 万余元,县级财政欠拨教育累计已达 68819 万元,学校为学生垫书杂费达 1438 万元。近年,高中事业规模发展极快,部分县为了解决高中规模不足的问题,

 挤占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将部分初中合并后增招普高班,使原本办学条就紧张的义务教育学校又承担了更重的任务,而高中的办学条和规模也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最终造成义务教育和高中办学条都不能满足提高质量需要的结果。

 办学条不够,使农村部分学生无法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入学,每天起早摸黑、步行四、五个小时上学,使学生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近两年的学校布局调整加大了这一趋势,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节省开支,大量撤并偏远、规模较小的学校,使更多中小学的学生奔波在上学路上。

 教育的办学条不足,还造成大量超大班,部分地区中小学班平上百人。在这种条下,教师承受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只能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没有更多精力去研究质量问题。

 针对当前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一、强化教育质量意识,为”质量”提供思想保障

 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关系到民族前途命运。而检验教育标准核心就是教育质量。当前,教育已经发展到从全民教育概念向受教育者提供”有质量”的教育阶段。各级党政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开放的、新型的教育管理和质量意识,围绕质量抓教育,增强抓好”质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抓龙头、抓名校,推动教育全面发展的意识,全面实施”三名”工程,即学校建名校,教师评名师,学生考名校,带动教育全面发展。把教育质量纳入对下级的目标考核中,严格考评,奖惩逗硬兑现。

 二、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为”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 在学校班子建设方面,首先要简政放权,取消校长职级制,认真落实校长负责制,把校长的考核、任命、奖惩权下放给政府的职能部门,班子怎么配主要由校长说了算,主管部门审查把关即可,教师怎么管由校长说了算,避免对校长行使职权的不正当干预。其次,要制定各类学校校长的任职资格和任聘条。再次,在校长的选拔、任用上要走民主道路,拓宽渠道,打破地域和传统思维限制,采取公开方式选拔,让肯干事、能干事、能干好事的人走上校长岗位。第四,建立健全对校长考评机制和评判体系,奖优惩劣,优胜劣汰,动态管理。第五,要在切实保障校长职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和职代会的监督作用,确保校长权利的正常运行。

 --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牢固树立”国运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观念,要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建立合理的流动、激励机制。一要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凡执教教师必须首先取得教师资格证,反之,一律解聘。二要完善中小学教师评聘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实行评聘剥离,形成竞争氛围。建立与考核、聘任制度相适应的激励机制,逐步扩大学校在教师报酬分配上的自主权,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以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待遇、奖惩的重要依据。三要通过调整岗位、进修培训、吸引具有教师资格的优秀人员到中小学任教等途径,逐步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加大教职工考核、聘任(用)力度,清退不合格教师,辞退代教师。建立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名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制度,实行定期双向交流。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近郊支援边远、强校支援弱校”的工作。在偏避的农村要建立”学校联舍,教师走教”制度,实行人事、经费、教师待遇、教学统一管理的四统一体制,让偏避的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四要实施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名师作用,实行名师跨校服务制度。对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名师在晋职、调资、评优、奖励、福利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五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构建合理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提高教师素质。

 -- 在行政班子建设方面,各级教育局班子建设好坏,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好坏,首先要建好班子。一个好班子必须具备的条是:一要思想解放,观念新。二要思路清晰,方向明。三要团结协调,齐心干。四要措施得当,抓落实。五要人民满意,成效显。用好的机

 制、好方法,选好配强班子就是抓住了党和政府抓教育的”牛鼻子”。其次要放权,把教育的事权和人权、财权有机的统一,让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充分行使管理职能,统筹考虑教育全部工作,下好一盘棋。再次,党和政府要建立对教育局的目标考核评估机制,奖惩逗硬兑现。

 总之,要在队伍建设上实行干部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职称能升能降的竞争机制。

 三、加大投入,为”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有人民满意的投入”。对教育的投入首先必须确保政府的主渠道作用,必须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发展教育的责任在义务教育上,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转移支付 4%以上的经费用于农村教育,确保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做到”三个增长”,确保学校的”三保”经费落实。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民办教育的大力发展。拓宽筹资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广纳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各级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化解学校债务,为学校解除发展的后顾之忧。

 要以创建示范学校为载体,各类学校要通过创”国示”“省示”“市示”工作,大力加强合格学校建设。重点解决好高中扩招校舍严重不足问题,义务教育超大班和学生生活用房、村小教师生活设施问题,完善教学设备设施,搞好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好优质教育资,实现优质教育资共享。

 四、强化管理,为”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健全和完善督导评估制度。督导评估是过程管理的重要形式,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督导评估制度要做到”与时俱进”,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相适应,要构建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和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的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的督导评估制度,把单纯的鉴定性评估模式与发展性评估模式相结合,区域性督导评估与对学校的督导评估相结合的评估制度,形成综合性督导检查与专项督导检查、随机督查相结合的督导方式。

 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学校在制度建设上要构建和完善两大保障体系,一是全面目标计划体系。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把学校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行为和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建立科学的目标计划体系,即学校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开展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二是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学校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引导教职工将目标落到实处,落到管理的全过程。在过程管理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度上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全面保障;对教育、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工作作全面质量监控,紧扣教育教学中心开展工作,以阶段性目标的完成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结果。

 健全和完善对三支队伍的考评制度。完善考评制度是强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教育和学校内部管理,完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有力措施。在教师的考评上,要从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全面综合考评,要将自评、互评、听取学生意见、学校考评组考核的方式结合进行 ;对校长的考评,重点应看其是否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清晰的办学思路,务实、民主的工作作风,突出的工作实效;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考评,重点应突出其是否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学校,是否健全了有效的、对学校的管理、指导制度,是否以质量为中心开展工作,是否当好了党政的参谋助手,是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考评工作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教职工的考评必须与聘任、职称晋升、评优、奖金发放等密切挂钩;对校长的考评,要将考评结果与校长的任免挂钩;对教育行政的考评要与其政绩挂钩。要通过科学考评,真正体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不一样的原则。

 五、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为”质量”提供政策保障

 规范政府各职能部门对教育的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学校的人、财都应有调控权,以便更合理、科学的分配和分布教育资。在用人方面,不管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校长的任命和教师调动应该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在教育经费的安排、使用上,应以教育的意见

 为主,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审查。只有将人、财、事权统一起,才能做到权利与责任的对称,才能对学校工作进行有效调控,行政调控才能产生作用和效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不得对学校随便检查,确需要检查的,必须经相关党政领导同意。禁止向学校或学生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对学校发生的乱收费事,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调查处理,若涉及重大问题,可提请纪检、监察和纠风部门共同处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强令学校停,让学生从事社会公益劳动和参加社会活动。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切实保障民办教育的合法权益,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任何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机构不得违法收取费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民办教育机构摊派各种费用。

 对各级各类学校在征地和新建、改建教学用房、教职工和学生生活用房及其附属建筑设施时,要从简从速为学校办理有关征地、建设施工等手续,坚决制止在学校建设中的强装强卸、强买强卖行为。

 有效制止扰乱学校教育秩序、侵犯师生合法权益,破坏、侵占、盗窃学校财物等违法案的发生;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消除学校周边的不安全隐患,为教育质量的提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

推荐访问:对提高教育质量思考 教育质量 完整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