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定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规划

时间:2022-10-02 12:12: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定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规划,供大家参考。

定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规划

 

 定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规划

 “十五”期间,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迈向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由解决温饱问题向建设小康社会跨越的新阶段。因此,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展望未来美好蓝图,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在“十一五”期间有计划、有步骤建设、发展、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指明方向、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促进农民全面小康,特制定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

  一、“十五”期间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十五”期间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突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两大重点,扎实推进规划目标的落实,呈现出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的喜人局面。

  1、粮油生产恢复性发展。主要表现为面积扩大,单产提高,季季增产,总产增加。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 105 万亩,总产 46 万吨;油料播种面积 24 万亩,总产 6.8 万吨,比 2000年增加 0.6 万吨。粮油生产呈现出自 2002 年以来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双增长,人均粮食占有量 295 公斤,实现了常年粮食供需平衡,丰年略有盈余的目标。

  2、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随着国家“三补一免”政策的落实、粮油全面增产、打工收入增加等多种增收因素的影响,2005 年全市农业总产值 65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775 元,分别比 2000 年增加 21 亿元、874 元,年均增长率 6.2%、5.4%,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现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 18%,呈现出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民现金收入健康、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3、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2003 年全市大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民人均总负担由改革前的 126 元减至 62 元,减幅达 51%;2004 年农业税税率降低 3 个百分点;2005 年又降低了 3 个百分点,2006 年实现农业生产的“零税赋时代”。

  4、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在农村经济中,以种养业为主的传统、单一经济结构被打破,种养、加工、运销、建筑建材、商饮服务、打工经济等全方位发展。在种植业内部,单一的粮油经济被优势特色产业取代,养殖小区发展势头强劲,优势产品板块已具雏形。

  5、农村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五年来,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 20.5 万亩。建成生态家园 8000 户,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市共有机井 1.93 万眼,单井保浇面积 63.3亩,新修、维修水利设施 7595 处,完成水利建设投资 5800 万元,基本农田面积比“九五”末增加 2.5 万亩。可通达汽车的村数达到 500 多个,占全市总村数的 99.2%。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由于收入的大幅增加,农村消费出现突破性增长,农民吃穿住用的质量明显提高,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 50 多平方米,100%的村通了固定电话,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全市 25 个乡镇办,500 多个村开通了闭路电视,占全市总村数的 99%。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健全,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制约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农民增收的亮点不多,渠道不宽,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速度与全省的平均值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提高。我市耕地资源潜力有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总量不足,与现实需求的差距大,抗灾能力不强;农业新技术的突破难度大,普及应用率不高。

 3、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建设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如何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兴办村内公益事业,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兴办农村公益事业等,还需要不断探索。

  4、农村经济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一是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较大,二、三产业发展不够。二是在第一产业中传统产业的比重较大,优势特色产业的主导经济地位尚未凸现出来。三是加工业发展滞后,对一、三产业发展缺乏应有的拉动力。

  二、“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及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方向;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科技兴农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信息化进程,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及生产基地认证步伐,推动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品牌打造力度,不断优化农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不断加强农业执法,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壮大中介组织,促进土地流转、农村富余劳力转移和农产品流通,推动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全面建设社会进步、经济协调、生态和谐、民生殷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任务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要重点在蔬菜、苗木花卉、畜牧养殖、林果等优势主导产业上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经营格局。到“十一五”末耕地面积稳定在 115 万亩左右,农林牧渔业产值力争达到 83 亿元,年递增 5.7%。

  1、种植业。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种植面积达到 70 万亩,80%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粮食总产稳定在 60 万吨左右,油料总产稳定在 7.5 万吨上下,种植业总产值达到42 亿元左右。

  2、畜牧业。扩大饲养量,提高存栏率,力争到“十一五”末,猪存栏达到 123.8 万头,年均增 2.4%;牛 13.5 万头,年均增长 4.8%;羊 40 万只,年均增长 1%;家禽 1325 万只,年均增长 1.5%;禽蛋产量 11 万吨,年均增长 1%,畜牧业总产值达到 35 亿元左右。

  3、林果业。重点发展苗木花卉种植,苗木花卉面积稳定在 10 万亩左右,其中高档苗木花卉面积 6.5 万亩左右;大力推广果树的高接换头、人工授粉、疏花疏果等先进适用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发展绿色特种果品生产,林果业总产值达到 8.3 亿元左右;全市森林植被覆盖率达到 25%以上。

  4、人民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300 元以上,年均递增 7%左右,其中,农民现金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 80%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达到 33 万人以上,年均递增 6%左右,务工收入 6 亿元,年均递增 6.7%左右。

  三、“十一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

  “十一五”期间,要立足三大特色产业,做足“农内”、“农外”两篇文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发展以绿色无公害蔬菜为主导的种植业

  首先是大力开发和提高蔬菜产业。以开发和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为重点,全市 70 万亩蔬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

  一是发展规模。以棚室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留早、清风店、大鹿庄、杨家庄、南城区等乡镇绿色棚室生产区,设施面积达到 35 万亩左右。

  二是大力发展出口创汇生产基地。以耐贮运型、出口型品种为重点,积极发展外向型蔬菜,进一步打开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市场。

  三是实施名牌战略。进一步与北京等大中城市的对接,以“天冠”、“中州绿”、“丁绿”、

 “晓启”等四个知名品牌为龙头,争创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第一市。其次是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按照绿色产品标准,推广专用小麦、优质玉米品种,建设优质小杂粮基地,并力争提高单产,提高品质。粮食总产量保持在 60 万吨左右。

  (二)发展以奶牛养殖为主导的畜牧业

  本着突出主导、发展特色的原则,突出抓好以奶牛养殖为主导的绿色畜牧业,稳步发展绿色蛋禽业,强力推进奶牛的养殖规模。推进“三地、一区”建设,即奶牛基地、养猪基地、肉牛基地,无规定疫病区。

  1、建设奶牛养殖基地。依托伊利、三鹿等大集团,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在号头庄乡、叮咛店镇、高蓬镇建设奶牛养殖基地,全市 500 头左右奶牛养殖小区达到 150 个以上,其中30 个达到标准化小区水平,全市奶牛存栏达到 12 万头左右,年产鲜奶达到 40 万吨左右。

  2、建设养猪基地。在李亲顾镇、明月店镇、周村乡建设冀合白猪等优质品猪养殖基地。新建冀合白猪养殖基地 20 个以上,全市冀合白猪等瘦肉型猪出栏达到 139.16 万头左右,优质品率达到 95%以上。

  3、建设肉牛基地。在怀德营、东牛村、西牛村、唐家庄等回民村建设食草型肉牛养殖基地,肉牛出栏达到 22 万头左右。

  4、建设“无规定疫病区”。全市大多数畜产品达到出口标准,畜产品出口创汇率达到 20%以上。

  (三)发展以优质苗木栽培为主导的林果业

  本着面积调稳、品质调优、效益调高的原则,大力发展以大辛庄苗木花卉基地为主导的优质苗木花卉产业。苗木花卉面积稳定在 10 万亩左右,其中优质林果面积要达到 95%以上。推广高接换头、人工授粉、疏花疏果等先进适用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实施定州鸭梨提质增效工程;组织新品种的繁育、试验、示范和推广,发展特种果品;根据市场需求,在大辛庄、东亭、高蓬等乡镇发展耐寒、耐热、抗病虫、抗风沙苗木和花卉新品种。

  (四)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农副产品加工业

  1、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适应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大力扶持食品加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农村经济结构。到 2010 年销售收入 1000 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 15 家以上,销售收入达到8 亿元左右。

  2、做强做大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通过改革改制改造,推动龙头企业完善机制,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创造品牌,提高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加强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的联结,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以新宗食品有限公司、黄家营葡萄酒庄、国富绿源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到 2010 年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 10家左右。

  3、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引进、培植一批能对当地农副产品进行加工、从而带动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龙头企业。积极借鉴伊利液态奶、珠江啤酒的成功经验,到 2010 年外资农产品龙头企业达到 3-5 家。

  (五)发展以产加销为主导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我市农业经营规模小,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仍然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规避农业市场风险,积极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1、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坚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发展的原则,依托各地的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从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农民实际出发,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组建形式上由种养大户、专业市场或运销大户牵头兴办,也可以围绕农产品加工,由龙头企业牵头兴办,并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路子,让农民真正享受专业经济协会的收益分配权。以

 大鹿庄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为重点,到 2010 年投资 1000 万元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5 家。

  2、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户、经纪人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促进农副产品流通。

  (六)发展以专业市场为主导的农业服务体系

  一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支持和发展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产品经纪人,促进发展农产品销售。

  二是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以西关蔬菜批发市场、东关鲜活农产品市场为龙头,大力发展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到 2010 年农贸市场达到 80 多个,组织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与超市对接,通过产销直接见面,降低流通成本。加强农产品的市场开拓,广辟农产品流通渠道,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到 2010 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5-8 个。

  三是完善农产品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发布机制,做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

  四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治,完善农业自然灾害、生物灾害的应急反应机制,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七)发展以农民增收为主导的效益农业

  充分挖掘资源优势,认真实施“龙头、品牌、基地”三大战略,致力于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效益农业发展,走出一条以市场带动企业,以企业带动基地,以基地带动农户的富民增效之路。以发展效益农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要抓结构调整。围绕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方向,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大棚蔬菜、畜牧业、花卉苗木。

  二要抓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拓宽农业产业化投入渠道,培育一批经营主体,切实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大户在“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体系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促使土地使用权向经营大户、效益项目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企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

  三要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各种必要的中介组织,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要抓生产基地。以辛兴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龙头,加快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参照工业园区建设思路,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从平面式向立体式推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宽农民就业门路。

  五要抓基础设施。加快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和生产条件。

  六要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强对失地农民和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八)发展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现代农业模式

  1、加大对农业科研...

推荐访问:定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规划 定州市 农村经济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