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

时间:2022-10-03 15:54: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供大家参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文)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三日 当 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 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取决于各类 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 时期。

 新中国成立 50年 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面对新的形势, 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 我们的教育观念、 教育体制、 教育结 构、 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 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全党、 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 育体系,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1. 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2.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 中小学教育、 职业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 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在不同 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 相互配合, 全面推进。

 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

  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把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 更要重视德育, 还要加强体育、 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 协调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 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 求, 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 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

 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要有针对 性地开展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 理想、 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 基本国情、 国内外 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

 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邓小平理论“进教材、 进课堂、 进学生头 脑”工作。

 职业学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讲究实际效果, 克服形式主义倾向。

  针 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 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规范 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

 加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 严禁一切封建迷信和其他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及物品传入 校园。

 加强共青团、 少先队和学生会工作, 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社会各方面要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和德育活动基地, 形成学 校、 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4.

 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要让学生感受、 理解知识产生 和发展

 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 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高 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

 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 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

 各级政府都要建立健全减轻学生 课业负担的监督检查机制。要重视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开发, 普及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5.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 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 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

 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 识、 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 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 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根据农村的实际条件 和需要, 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和卫生。

  6.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 提高素养, 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 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 过程。中小学要加强音乐、 美术课堂教学, 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

 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增强学生的美感 体验, 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为学校美育工作创造条件, 继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各类文化场所(博物馆、 科技馆、 文 化馆、 纪念馆等)

 要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 鼓励文化艺术团体到学校演出高雅健康的节目。

 农村中小学也要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 因地制宜地开展美育活动。

  7.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 使其接触自然、 了解社会, 培养热 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建立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制度。

 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 培养动手能力; 职业学校要实 行产教结合, 鼓励学生在实

 践中掌握职业技能; 高等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 技术开发和推广活动以及社会服务活动。

 利用假期组织志愿者到 城乡支工、 支农、 支医和支教。

 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 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

 二、 深化教育改革, 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8.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

 ,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继续将“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确保 2000 年“两基”目标的实现和达标后的巩固与提高。

 各地要从实际出发, 改造薄弱学校, 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办学水平。

 2000 年后要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 继续加强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切实解决农村初中辍学率偏高的问题, 同时大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

  9. 调整现有教育体系结构, 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 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减缓升学压力。

 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到 2010 年, 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百分之九提高到百分之十五左右。

 要在确保“两基”的前提下, 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 为初中毕业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机会。

 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高 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 生产、 建设、 管理、 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 专门人才。现有的职业大学、 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部分高等专科学校要通过改革、 改组和改制, 逐步调整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

 。

 支持本科高等学校举办 或与企业合作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

 。

 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对当地教育资源的统筹下, 可以举办综合性、 社区性的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 院)

 。

  10.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 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 为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

 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 学院)

 可采取多种方式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

  高 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 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 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

 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其他继续 教育。完善自学考试制度, 形成社会化、 开放式的教育网络, 为适应多层次、 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 逐渐完善终身学习体系。

  11. 进一步简政放权, 加大省级人民政府发展和管理本地区教育的权力以及统筹力度,促进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今后 3 年,

 继续按照“共建、 调整、 合作、 合并”的方式, 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的调整, 形成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新体 制,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经国务院授权, 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大部分高等专科教育的权力以及责任交给省级人民政府,省级人民政府依 法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

 和高等专科学校。

 高等职业教育(包括高等专科学校)

 的招生计划改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其招生考试事宜由省级人民政府自行 确定。

  继 续完善基础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 分级管理的体制。

 根据各地实际, 加大县级人民政府对教育经费、 教师管理和校长任免等方面的统筹权。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 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统筹。

 学历教育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

 在高中及其以上教育的办学水平评估、 人力资源预测和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方面, 进一步发挥非政 府的行业协会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

  按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的规定, 切实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加强对高等学校的监督和办学质量检 查, 逐步形成对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的社会监督机制以及评价体系, 完善高等学校自我约束、 自我管理机制。

 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招生、 专业设置等自主权, 高 等学校可以到外地合作办学。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精简机构, 减员增效。

 改革分配和奖励制度, 实行多劳多得、 优劳优酬。

 加大学校后勤改革力度,

 逐步剥离学校后勤系统, 推动后勤工作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 发展教育产业。

 12.

 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 的格局。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办学形式, 均可大胆试验。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举办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

 经国 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举办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进入公办小学和初中的前提下,可允许设立少数民办小学和初中, 在这个范 围内提供择校机会, 但不搞“一校两制”。

 积极发展以社区为依托的、 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幼儿教育。

 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优惠政策(如土地优惠使用、 免征配套费 等)

 , 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 引导和监督, 国家要加快民办教育的立法, 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各级各类民办学校都要依法办学, 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13.

 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 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

 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 中小学 实施素质教育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 积极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进行每年举办两次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试点。

 高考科目设置和内容的改革应进一步突出对 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鼓励有条件的省级人民政府进行多种形式的高考制度改革试验, 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和考生的选择机会。

 逐步建立具有多种选择的、 ...

推荐访问: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 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