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体育规划】中山市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02 17:09:01 来源:网友投稿

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是中山经济社会大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阶段。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事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群众对体育的需求空前高涨。为进一步推动“十二五”期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规划】中山市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体育规划】中山市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优秀范文】



体育事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中山经济社会大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阶段。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事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群众对体育的需求空前高涨。为进一步推动“十二五”期间全市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总结“十一五”期间的经验,结合中山实际,制定《中山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体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条例》,抢抓机遇,克难奋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设施建设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计划目标。

(一)业余训练: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召开了全市业余训练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举办不少于24项全市青少年锦标赛和传统项目学校比赛,深入镇区业余体校和各传统项目学校进行调研、检查和评估,举办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成立了“中山市招聘运动员选材小组”,加强了体育苗子的选材与管理。根据《关于加强学校体育竞赛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精神,加强了全市中小学生年度赛事的赛风赛纪工作。与广东教育学院、市教师进修学校合作,在市体校开办大专班,解决市体校毕业生的出路问题。

(二)竞技体育:组团参加广东省第12届运动会,获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双双名列全省第五名,并获道德风尚奖和广东省体育突出贡献奖。组团参加广东省第13届运动会,获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分别名列全省第六名和第五名,并获道德风尚奖和广东省体育突出贡献奖。四年来共获世界冠军8个、亚洲冠军13个、全国冠军87个。我市7名运动员参加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勇夺512铜,并有11项超世界纪录,22次破全国纪录。港口镇残疾人运动员梁贵华参加世界残疾人自行车锦标赛和公开赛,夺得21铜,并破世界纪录。

(三)群众体育:先后举办了市第六、七、八、九、十届体育节,中山市第六届运动会、中山市第十七届老年人运动会,中山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市第六届机关运动会等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全市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经常性参加体育健身的人口超过75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50%左右。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扩大,达3349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万分之二十三,提前完成省体育局提出的“到2010年平均每万人配备1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目标任务,也超过了《广东体育工作指南》提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13人∕万人”的现代化社会体育工作标准。全市创先争优工作突出,全市共有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6个,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个,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61个,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个,全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1个,广东省体育先进镇区9个,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8个。市体育局获得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突出贡献奖和组织奖,广东省第一届体育大会最佳活动组织奖,全国龙腾狮跃闹元宵活动优秀组织奖。

(四)体育产业:体育产业稳步推进,市体育场馆经营年创收500万元以上,市体育场馆管理处被评为全国贯彻《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先进单位,市全民健身广场被评为全国优秀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彩票销售不断创新高,20062009年体育彩票销售分别达9200万元、9500万元、1.28亿元、1.77亿元,筹集公益金达1亿多元。认真贯彻实施《广东省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管理规定》,加强高危体育项目管理。建立了中山市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成立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提升了体育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规范了体育行业从业标准。

(五)场馆建设:城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紫马岭游泳馆、市乒乓球馆、市羽毛球馆先后落成或已开工建设。全市已建成35个全民健身广场,432个健身苑(点),15个镇区建有“一场(400米田径场)一池(游泳池)一馆(体育馆或综合训练馆)”,在全省甚至全国率先实现4100%(即100%的镇区建有全民健身广场、100%的行政村建有健身苑、100%的社区建有健身点、100%的全民健身设施全天候免费向社会开放),这一做法和经验,得到广东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的充分肯定。在国家体育总局主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我市作了“以建设全民健身广场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小康体育工程”的经验介绍。目前,全市人均公共体育用地达到3平方米。以上指标,都达到或超过了《中山市“十一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部分指标甚至超过了《广东体育工作指南》中现代化社会的体育工作标准。

(六)体育交流:承办了中国女排与广东大学生男排对抗赛、中山国际男子篮球邀请赛、广东宏远对辽宁盼盼篮球对抗赛、中韩女子篮球对抗赛、全国80城市全民健身展示(中山站)活动、第十四届全球华人杯羽毛球邀请赛、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环南中国海国际自行车大赛(中山站)、“奥马杯”全国武术套路(女子)锦标赛、“壹加壹杯”全国跆拳道冠军赛、CBA联赛广东宏远中山主场比赛等一系列国内国际大赛,连续三年接待国家女子乒乓球队来中山备战训练,先后组团组队赴全国各地参赛、学习、观摩、研讨,促进了中山与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以及世界各地体育交流,扩大了中山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体育组织:重新成立了高尔夫球友协会、棋类与桥牌协会、体育舞蹈运动协会、登山运动协会、无线电运动协会、网球协会、龙狮运动协会、健美健身协会等单项体育协会,多次召开单项体育协会工作会议,完成了第三届体育总会换届选举,体育社团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体育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

经过五年的实践,我市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体育社会化水平有较大提高,体育管理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达到一定水平;全民健身工作保持全省前列,体育社会氛围浓厚,全社会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大大提高,体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业余训练网络不断完善,业余训练水平不断提高,竞技体育竞争力不断增强;建立了政府引导培育、社会多元投资的体育产业格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体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更加就近便利,体育健身需求得到合理满足;体育运动队伍和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业务能力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达到新水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深入,并取得显著成果。

“十一五”期间,我市体育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基础总体上讲还比较薄弱,与省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各镇区之间,城乡之间体育发展还不够平衡;竞技体育整体水平还不高,优势项目不多,后备力量不足;体育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不高,体育市场和总体规模不大;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增长缓慢;体育法制建设和体育市场管理监督还有待加强和完善。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12015 年是中山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也是体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从外部环境来看,还是从体育发展规律来看,今后的五年将给中山体育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期间,中山体育发展有着诸多有利条件:一是经济的加速发展将会促进体育消费需求的提高。 2010 年中山将率先实现现代化,人均 GDP 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空前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这些都将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中山市第六届运动会和参加省第十三届省运会为中山体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市运会的举办推动了中山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广大群众的体育意识,提高了体育人口的总体比例,为“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后奥运时期国家体育的发展为体育发展带来重要契机。“奥运热”、“体育热”已席卷全国,对推动各地经济发展和体育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山体育也将从中受益。我市以此为契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必将有较大发展。未来五年,中山体育将实现新的飞跃。

与此同时,未来五年,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全省兄弟市体育实力不断增强,对我市竞技体育水平提高构成新的挑战;中山竞技体育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体育后备人材尖子不尖、教练员梯队建设滞后;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大、体育品牌还没有形成,对中山体育的发展会带来一定影响;社会投资体育规模偏小,不能满足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制约了体育中山强市的建设。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贯彻党的十七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事业发展全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以建设体育强市为目标,紧紧围绕推动全民健身、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产业三大工作中心,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努力为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为建设中山“三个适宜”新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体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互相促进的原则。体育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反映和地区综合实力的体现。既要努力保持体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努力争取政府、社会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又要坚持统筹兼顾,以“大体育”的思维,开放的胸襟,主动融入国际国内体育发展时代大潮之中,努力以体育手段提高城市的影响力,激发城市的活力和激情,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坚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通过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体育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发挥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多元功能和作用。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体育是具有产业性的社会主义公益事业。正确处理好体育的公益性和产业性、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把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人民体质,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中山实际的体育发展模式,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重点支持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体育设施,开发体育产业。

(三)总体目标

努力构建完备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使市民充分享有科学、普及、生活化的体育健身服务。以举办市运会、参加省运会,为省和国家输送更多优秀体育苗子为动力,促进业余训练大发展,培养更多高水平优秀运动员,努力保持竞技体育水平位于全省前列。大力推进体育本体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为体育事业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形成布局更加合理、服务更加完备的体育设施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竞技体育集约化,群众体育社会化,体育产业市场化,体育协会实体化为目标的中山体育事业发展新格局。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为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群众体育

形成完善的全民健身四个网络,使市民具有健康、科学、文明、时尚的健身理念,体育健身和体育文化活动成为市民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员和整合各类社会体育资源,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促进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具体措施:

1、动员社会力量,形成政府指导、社会承办、市民广泛参与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争取全市各镇区和社区(行政村)有专职人员负责体育工作,逐步完善市、镇区、行政村 (社区)三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鼓励机关和事业单位建立体育组织,鼓励学校、社区、体育场馆建立体育俱乐部。逐步建立和完善市、镇(区)两级国民体质测定站,完善市、镇()、两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建立市民体质健康档案库,定期公布国民体质结果。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2、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围绕体育节和全民健身日,办好主题鲜明、具有中山特色的大型全民健身活动。组织传统性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包括全民健身展示大会、机关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农民运动会等;发展特色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包括十万市民健身跑、舞龙舞狮、龙舟赛、毽球比赛等。动员市民经常参加12项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活动。使全市体育人口达到60%,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更加科学化、普及化、生活化。

3、进一步完善市、镇(区)、行政村(社区)、自然村四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切实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用地规划和建设工作,结合城市景观建设和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推进体育设施园林化。协调各镇区规划、建设全民健身广场、体育场馆等体育设施,使大型场馆等体育设施布局更加合理。

4、加强全民健身宣传工作。向市民宣传科学健身观念,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培养科学健身习惯,提高体育素养,使群众体育融入大众生活。建立以传播体育健身科学知识和服务市民健身需求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系统。与媒体加强合作,大力宣传全民健身。

(二)竞技体育

健全业余训练体系,提高业余训练的人才质量和承办大赛的能力,迅速提升竞技体育实力和竞争力,努力为国为省争光,保持竞技体育全省前列。具体措施:

1、大力加强市体校“国家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巩固和提高传统优势项目的实力和水平;扶持潜优势项目,努力寻找新的“金牌增长点”,提高中山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争取在国内外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2、建立完善业余训练网络和工作体系。明确市、镇的业余训练管理职责,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业余训练项目格局。形成以市体育运动学校、镇区业余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基础的业余训练网络,努力增加受训人数,提高人才质量和效益。建立和完善综合性运动会和各单项体育竞赛制度。密切体教结合,妥善解决优秀退役运动和市体校学生的学习、训练、升学和就业等问题,畅通业余训练及职业教育的渠道,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3、加强训练体系集约化管理。对体育项目管理,要统一布局,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积极推进为市运、省运、全运、奥运服务的训练管理体制建设。鼓励镇区、企业、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承办或共办运动队,建立多元化竞技训练体系。

4、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加强教练员、裁判员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深化项目、人才、基地一体化建设,对重点项目,重点选手,予以重点投入,重点培养,重点保障,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管理。加强与省体育局的沟通联系,积极扩大尖子选手的人才交流,与省体育局以及各基地共同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

5、提高承办各类运动会和国内外大赛的能力。提高赛事组织能力,积极培养高水平赛事组织管理人才,努力提升体育场地设施档次,中心城区体育场馆具备承办国家和省级综合运动会或大型赛事的能力,各镇区具备承办市运会和省单项赛事的能力。

(三)体育产业

以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要为主要目的,培育壮大体育产业,拉动体育消费和经济增长。以培育有经营规模,高品质的体育经营实体为重点,加强体育市场体系的建设,促进体育市场多元投资经营主体格局的形成。

1、鼓励和支持发展体育产业。加强体育产业政策研究,逐步规范体育产业市场管理。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经营实体,积极动员全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产业。广泛吸引社会投资,积极引导大众消费,大力培育和繁荣体育市场。为健身服务业和体育用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扶持,推动社会力量兴办的健身服务业和体育用品业进一步发展。

2、积极培育体育经营实体。按照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的要求,以培育有经营规模、高品质的体育经营实体为重点,发展多种所有制体育经济。扶持体育用品的生产和经营,发展体育相关产业,支持和引导体育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体育民办非企业、民营私营企业和境外企业进入体育服务领域,加强与国际国内体育机构的合作与联系,争取有规模的体育经营主体落户中山。

3、大力开拓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围绕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坚持政府举办与社会举办相结合,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行各业兴办各类健身娱乐俱乐部,为群众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场地设施和技术辅导等各种优质服务,以满足消费者对体育健身娱乐不同层次的需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健身。

4、积极开发体育表演市场。发挥现有体育场馆资源优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充分利用和整合资源,逐步打造中山体育中运动品牌赛事,开发体育表演市场。

5、做好体育彩票的管理和销售工作。在国家彩票发行与销售机构改革前继续规范体育彩票管理和销售工作。按照促改革、优服务、增效益、保安全、保增长的工作思路,加强对体育彩票管理工作职责、激励机制的建设,不断开拓市场,加大营销宣传。加强销售队伍培训与管理,确保体育彩票销售资金安全,促进体育彩票销售额进一步增长,完成省体育彩票中心下达的销售任务。

五、保障措施

1、以“三个建设”,提高体育干部队伍水平。积极创新用人机制,围绕发展选干部,用好干部促发展,适应和关于推进科学发展的体育工作队伍。一抓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各级体育工作的干部队伍;二抓思想建设,提高体育工作干部的政治理论和科学发展水平;三、抓作风建设,形成一支坚强、团结的和谐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干部队伍。

2、促进管理职能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新时期中山体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切实抓好管理职能和工作作风的转变,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努力提高构建体育和谐发展的执政能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认真研究解决中山体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群众体育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加大对公益性体育设施的投入,增加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合法的体育权益。

3、加强体育法制建设。以推进体育管理法制化为重点,加强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工作。研究制订《中山市体育竞赛管理办法》;建立保护体育用地的有效机制。进一步研究制定体育场地设施的具体管理办法,对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尤其是对公益性体育设施在规划建设上给予保护。参照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建立中山市体育服务业标准管理体系。

4、实施体育人才培养战略。着力实施本土体育人才培养的同时,建立体育人才尤其是竞技体育人才的引进机制,形成吸引体育人才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体育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体育人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体育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作用,使体育人才的技能等级评定科学化、规范化。

5、规范体育社团建设。建立规范建设、行业自律、民主管理、自我发展的体育社团发展长效机制。促进市体育总会的实体化,逐步使体育总会成为体育社团的管理机构、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机构、体育文化的传播机构。

6、加强体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和指导。搞好新时期体育发展的宏观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分类制定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体育设施建设、体育用地、体育人才队伍培养等各方面规划;提高对体育资源的配置能力,加强对体育人才资源、体育设施资源、体育无形资产的宏观调控,搞好各种资源间的整合,做到合理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7、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继续争取各级政府加强对体育工作的投入力度,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保证体育事业资金投入的稳步增长;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加强与政府各部门协调,在人才引进、设施建设、体育投资等各方面制定各类优惠政策,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拓宽体育投资渠道,推进体育社会化发展,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吸引外资、民资等各类资本投入体育,增强体育活力。

8、增强素质,提高能力,切实加强体育队伍建设。搞好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进一步完善全系统理论学习制度,加深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干部职工的继续教育培训,鼓励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把学习和培训情况列为干部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从而在全系统形成人人想事业、个个干事业的团结奋进的局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内部公平竞争,引进聘用在市场上有竞争能力、善于管理、勇于开拓的新型人才。同时,推行岗位竞争,打破人员身份界线,能者上、庸者下,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

推荐访问:中山市 发展规划 二五 【体育规划】中山市体育事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