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7篇

时间:2023-07-08 17:36: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浅析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经验交流symposium浅析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文/中共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委党校  杨玉英【摘要】面对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基层干部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农村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切实增强农村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词】新形势;农村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一、深度把握群众工作的基本内涵什么是党的群众工作?《党的群众工作大辞典》解读党的群众工作是“党为实现自己的政治路线,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所进行的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等工作的总和。”依据我们党90多年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基本可以这样界定:党的群众工作是指以全体共产党员为工作者,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工作对象,以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原则,以贯彻落实党的正确主张为工作内容,以实现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正确运用党的群众路线为根本方法,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为工作手段,团结和带领群众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工作。在我党历史上,工作方法问题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毛泽东早在1934年1月就写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文中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 ”。并且形象地把完成工作任务比喻为“过河”,工作方法比喻为“桥”与“船”,要想“过河”,必须首先解决好“桥”与“船”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科学的工作方法,才能收到良好工作效果。 二、充分认识农村群众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一)群众工作内容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加速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农村社会各种要素也加快由静态到动态、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快速发展,农业生产要素流动加快、生产资源整合加速,特别是各种专业大户、合作社大量涌现,一些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家庭经营情况看,既有纯农户、亦工亦农的兼业户,也有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的打工者、自主创业的企业家。不同农户经营项目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利益诉求也不同。 一是形式多样性。在新形势下,己从传统的婚姻家庭、继承、瞻养、邻里等民间纠纷扩展到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劳务争议、合同纠纷、民主管理等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问题以利益冲突为特征,且涉及政策、法律、经济诸方面的专业知识,单靠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传统方式很难奏效,易形成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就是传统性的矛盾也出现了利益诉求的新特点。二是主体群体性。当前很多矛盾和问题,由于主体利益一致、要求相似,容易形成群体性事件。如拆迁安置、征地补偿、社会保障、医患关系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往往是“一枝动而百枝摇”,易造成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较大影响。三是内容复杂性。当前的问题,既有历史遗留下来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老问题也有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既有群众要求合理但按政策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也有期望过高、要求过于苛刻,使问题难以解决的情况。过去的问题大都发生在个人之间,现在往往则扩展到个人或群体与企业、基层组织、政府部门之间,有些群众一旦发生纠纷就找政府,有时把矛头直接指向政府,导致个人与组织、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不断上升。四是方式对抗性。群众对我们党的认同已经从过去的感情认同转变为法理型认同和利益认同,对权威和体制的遵从性、依赖性大大减弱,独立性、民主性逐渐增强,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使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一些干部工作作风粗暴、简单的一刀切的工作方式伤害了群众的朴实情感,引起了群众误解和不信任,产生对抗心理,给干部与群众之间增加了障碍和难度。(二)当前基层干部在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一是思维方式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主要表现在部分乡村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工作已从管理型到服务型转变的重要意义。习惯以管理者自居,以有特权为荣,在思想上轻视群众、行动上脱离群众,不善于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经常使自己的工作陷入孤军作战、孤立无援的状态,以至于感叹“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二是平时繁忙的工作往往造成干部无法经常沉到基层一线。当前,社会矛盾和问题较多,为应对新情况普遍出现紧张工作状态,极大地挤压了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又没有创建社会管理的新机制,以致有时造成信息不灵、情况不明,“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三是乡村干部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影响了干部的心理状态。基层干部长期紧张地工作,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体力透支,又经常担心完不成工作任务、得不到上级领导认同而产生挫败感,造成心理障碍或心理疲劳,以至造成有时自觉不自觉会把这种不佳的精神状态发泄到工作对象身上,进一步伤害了群众的感情。三、注重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讲究农村工作艺术技巧做好群众农村工作,光有良好愿望还不够,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从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首先必须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第 72 页2017/03  工作指导  总第263期 

  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拜群众为师,向群众问计,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增长智慧,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总书记的指示明确要求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大力倡导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良好风气,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做群众的贴心人。农村群众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需要认真研究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农村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切实增强农村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做群众工作,要在“四多”上下功夫。一是多想。设身处地为群众谋利益。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是我国的基本思想方针。群众辛辛苦苦在田地里劳作,所获利益珍贵无比。因此,要充分保护好群众的利益并使群众利益在有效的范围内实现最大化。坚持与群众换位思考。把能为群众谋福利促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第一时间告知,对于不清楚的地方给予耐心的解释,直到群众了解透彻,在发展过程中有所帮助。在平常的工作中想方设法促进群众发展,坚持抓产业、上规模,抓基地,夯基础;抓龙头、连农户;抓科技,强服务;抓市场,活销路。通过群众工作,更新群众生产、生活、生育观念,强化科技生产意识和经济发展意识,把帮民致富的措施,转化为群众致富的能力。二是多看,及时发现群众困难并给予帮助。如今的农村与城市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文化上。农村的群众所面临的困难因此相对于城市居民要多。在平时的工作中,坚持主动寻找困难的群众、群众的困难,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解疑释惑,变群众反映困难为村委寻找困难。村委化被动为主动,真正当上群众的“知心人”。三是多听,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诉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农村进步的源泉,只有不断解决群众所反映的问题才能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群众的心声是他们最真实的表达,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支撑点。在平常的工作中,始终坚持实行村务公开、村民自治、民主议事等制度,在有关群众的大小事件上充分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合理的建议,充分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凡是涉及村民利益重大事项的决策,都要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的议事规则,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进行集体讨论决定。四是多做,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服好务。农村基层工作,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工作对象具体,接触问题直接,养成务实工作作风尤为重要,要说实话,办实事,言必信,行必果;要有实干的本领,实在的作风。在工作中坚持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以敢说立信,以敢干树威。工作措施具体实在而不花拳绣腿,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而不做表面文章。带领群众科技致富,而不瞎指挥、瞎折腾。重大问题村委会成员亲临现场,重要工作深入一线。(二)创新工作方法,要在吃透“三情”上做文章。一是上情,即上级政策,这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指针。所谓吃透“上情”就是要明确任务、把握方向,掌握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民情,即百姓意愿,这是发动群众力量、满足群众需求的根本。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到群众当中,从群众中了解实情、汲取智慧、听取意见、改进工作,从而促进工作的落实。要真正了解民情,重点要把握村情,要在调查研究上下一番苦功夫,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把情况摸清,不断深化对村情的认识,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突破口,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很多问题坐在家里苦思冥想是找不到答案的。因此做群众工作既要“吃透上情”,又要“摸清下情”,即“民情”。三是实情,即现实条件,这是确保新方法能用、管用的关键。 (三)开展具体工作,要用“三情”来开锁。在基层工作,经常要跟普通群众打交道,我深刻认识到,给群众做工作不能千篇一律,要实事求是、灵活应变、方法多样。要深入实际,掌握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法,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就要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好农村工作,有时需要特殊的方法:一要用亲情。在一个自然村中居住的人,往往都是沽亲带故,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注重利用这种特殊的资源来为我们服务,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外人跟他很难讲通和商量的事情,他的某个亲人,也许只要只言片语就可以做通他的工作。二要用友情。有些人往往就信任个别朋友,往往把朋友的话当圣旨。遇到这样的人,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不走弯路,通过他的朋友来做他的工作。三要用真情。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用真情实感,讲实情,说真话,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让群众感知到,你是真心为他着想,不是在骗他,更不是在害他。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只有以“三情”连民心、解民忧、谋民利,把群众当朋友、当亲人,才能将群众工作做到百姓的心窝儿里。(上接第70页)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读者的需求结合平时收集和掌握的各级各类期刊出版发行信息,图书馆再进行统筹筛选,生成高质量的期刊征订目录。而且必须根据期刊的使用情况、学校学科和专业的调整、读者新的需求、期刊出版发行变更以及采购经费的增减等情况,对征订目录进行不断地优化调整,使之更优更好,这是我们的工作职责,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参考文献】[1]杨伯勤.新时期对高校图书馆优化期刊订购工作的几点探讨.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06).[2]吕素娟.高校图书馆期刊征订工作初探.企业家天地,2007(09).[3]张炳娥.对期刊订购工作的几点思考.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4]李红才.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征订工作探讨.文教资料,2011(01).[5]王咏岚.探讨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订购工作的基本原则.群文天地,2011(12).2017/03  工作指导  总第263期 

  第 73 页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二:浅析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王兆莲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党同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决定》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这是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群众工作的新认识,是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的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表现,面对当前国内外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面对社会结构和群众状况的新变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对于提高党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涵和意义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具体表达。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正确运用的典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核心,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强调了实事求是,要深入基层调研,深入群众学习,集中民意,科学决策,再回归群众贯彻落实。所以说,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不断巩固和扩大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执政基础和长期执政才有根本保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妥善应对考验,化解风险,运用马克思建党学说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进程的一项基础工程。

  二、正确看待当前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期、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利益格局的调整期,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形势和环境的变化,群众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新特点:

  1、群众工作的背景复杂化。由于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等价交换等原则的渗透,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环境变化和人口流动,由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趋势的影响,由于社会分化而形成的利益群体和利益诉求的增加等等,过去相对封闭的环境所产生的群众对权威和体制的依赖性、依附性大大减弱,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影响群众思想和行为的因素和渠道也越来越复杂多样。这种背景条件下,群众工作比过去更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

  2、群众工作的内容多元化。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方面有大量的群众工作,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也有大量的群众工作。比如,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表面看是发展问题,实际上是群众工作问题。如果区域发展差距越来越大,贫富越来越悬殊,势必造成群众不满意,社会不安定。由此可以看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已经渗透到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从方方面面进行统筹协调,忽视了任何一方面的工作都不行。

  3、群众工作的方式与丰富的群众工作实践存在很大的不适应。现实背景在变化,工作内容在拓展,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现阶段,一些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存在很大的不适应。习惯于指挥、命令式的工作,一旦指挥不灵,便说群众“不听话”、“难管理”。有些干部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感情上疏远群众、在思想上害怕

  群众、在工作上脱离群众,尤其是一些年轻干部,有知识、有文化,但十分缺乏做群众工作的责任心和真本领,与群众感情交流不够,虽身在农村却不熟农村,虽身在基层却走不到基层群众中间去。在一些地方,还出现党的政策不被群众所了解和掌握,因基层组织涣散造成群众工作的被动等现象。

  三、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群众工作既是一门崇高的政治使命,也是一门复杂的沟通艺术,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潮的相互碰撞、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影响群众思想和行为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在此情况下,光有做好群众工作的良好愿望还不够,还必须不断研究和探索适合时代特点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1、学会用群众化语言与群众沟通的技巧。在人们生活方式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如果还是习惯用传统的政治语言、官方语言面对所有群众,肯定效果很差。必须充分了解工作对象的特点,对各种群体的价值取向、语言体系、行为方式、处事习惯作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用他们各自熟悉的语言,习惯的方法沟通,同时还要遵守一个基本规则,即对群众要讲真话、实话,少说官话、套话,更不能说假话,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

  2、通过办实事办好事的办法做好群众工作。在为群众

  排忧解难的过程中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这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最实际、最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要自觉地把党的群众工作体现在群众办好事实事的具体行动中,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

  3、通过创新活动载体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组织动员群众投入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和载体。通过有效利用开展群众工作需要的组织载体、物质载体和沟通载体,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党的群众工作的合力。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群众团体作为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培育和扶持党领导下的各种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管理和组织、服务群众方面的作用。同时,要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城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和各类活动中心在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

篇三:浅析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也称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这句话为我们广大**干部不仅指明了工作的方法,而且明确了工作努力的方向,那就是做好群众工作,服务好最广大的群众。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新变化、新特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必须准确分析当前做好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

  (1)农村社会变革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道路平坦了、房屋宽敞了、农民富裕了,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这种人户分离给做农村工作、群众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增加了新的难度。总有部分群众对现行法律、政策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只讲权利不讲义务,陷于了“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顶用”的艰难局面。

  (2)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

  税费改革前,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管理,而现在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对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镇政府的职能也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乡镇的职权不断弱化,职责不断扩大,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广大农民群众盼服务、盼发展、盼致富、盼公平的心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他们不再是一个被管理的对象,已经成为被服务的主体。

  (3)群众观念变化的问题

  现代生活进入千家万户,农民群众存在感谢党、感谢政府的惠民政策的普遍心理。同时,由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家庭承包的分散l生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严重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有的地方出现了“土地分到户、不要村干部”,“只想发家,不管国家”的倾向,有的农民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分散主义严重。在这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时代,有人质疑幸福在哪里?一个人要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即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内心的关系。

  (4)基层干部的问题

  镇村干部“官小事多,权小责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镇村权力在缩小,任务在增大,权力有限、责任无限,特别是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等实行一票否决给镇村干部以巨大压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执政基础的广大基层干部队伍,其精神压力问题亟须引起重视。

  二、必须把握做好群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要察民情

  镇村干部必须上群众的门、见群众的面、听群众的声,身子沉得下,问题才摸得上。深入村社,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当基层干部,就要有“扎根基层心向党,服务农村勤为民”的志向。村干部要有民情记事本,开会、下乡、入户必须要带包、带笔、带日记。

  (2)要重民生

  首先要解决一个态度问题,民生是大计,百姓无小事。镇村干部要做到“在大与小面前,群众的事最大;在急与缓面前,群众的事最急”。其次要解决低保医保、劳动就业、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安全生产等具体问题。三是要解决实事办好的问题,做到干部不出事,群众要满意,上级要认可。

  (3)要解难题

  一是要做好大排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大意。一个地方不发生矛盾、不出现问题是不可能的。二是要做好大接访。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三是要做好大调解。调解是群众工作的传统,是社会和谐基础。

  (4)要找症结

  一是一些群众利益诉求过高,表达方式过激,有的还把怨气发泄到基层干部头上。二是镇村干部掌握解决问题的资源太少,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束手无策,很难为群众办成“实事”,群众从镇村干部手中得不到“实惠”,就很难认同我们。三是强行的征地拆迁有损害群众利益的倾向,强硬的**干部有损害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等等这些都无形增加了做群众工作的难度。四是有的基层干部个体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強,对群众漠不关心,不愿意听群众的声音,不愿意和

  群众交朋友。还有的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缺乏耐心,群众意见多、情绪大,影响了干群关系,影响了做群众工作效果。

  三、必须树立“四观”

  (1)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干部往往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时下,少数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主要是这些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净,形象不好,缺乏正气。日常只顾在办公室工作,不善于联系群众,由于缺少与群众的直接接触,在做群众工作时,便抓不住人心,解决不了问题,面对群众时自信心不足。所以,要有“敢面对”群众的勇气,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面对面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2)树立正确的思想观

  是否乐于做群众工作,**干部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现在,有的**干部高高在上,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有的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的盲目决策,给群众利益造成损失。因此,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主动地做好群众工作。其次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充满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晴。人都是有感情的,***人感情的最高体现就是对人民群众怀有一颗赤诚之心。**干部只有首先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会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充满了感情,与群众就会自觉的结合,由衷地产生责任感、使命感;就会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实说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

  (3)树立正确的工作观

  勤于做群众工作,就是要求我们**干部多深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脚步要勤,沉下身去,准确掌握了解广大群众的所思、所需、所盼,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并为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妥善处理矛盾纠纷提供准确的信息。现在基层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没有重视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而造成的。基层组织直接同群

  众打交道,基层组织的全部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做群众工作,包括做群众的服务工作,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把群众的要求集中起来,把上级的任务落实到群众中去。这些问题想清楚了,也就明白了我们工作的定位和方向,就明白了我们应该分出多少精力来做群众工作

  (4)树立正确的方法观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仅有热情和干劲远远不够,还须有新方法、新招数,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掌握方法,做到外圆内方。做群众工作,要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方式处理问题。什么是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方式?我的理解,首先,必须加强双向沟通。沟通的关键,先要弄清楚群众想要什么。一方面,我们要放下架子,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时刻把村民想什么、需要什么放在心上。另一方面,要主动告诉群众,村里正在做什么,最近有什么打算,对他们会产生影响等等。总之,群众希望村干部听到自己的心声,也希望了解村干部个人的想法,村干部既要作被动的倾听者,也要作主动的宣传员,这既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更能有效避免产生隔阂和误解。

  四、必须增强五种意识

  (1)增强党性意识

  **干部要增强党性,非党干部也要增强党的意识、党的观念,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好**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时时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重,自觉做到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监督,在群众面前站得直、坐得端、行得正。

  (2)增强全局意识

  群众工作就像一盘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做好各项事业时,必须把全局利益、群众利益放在优先位置考虑,这不仅是职责与义务,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基础。

  (3)增强责任意识

  事业心、责任心无论对党性,还是对老百姓负责的角度,都是第一位的,能不能干好工作取决于有没有责任心。有责任心就是要求我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

  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干好事,这是确立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最大基点。

  (4)增强创新意识

  面对各项工作,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要学会用新眼光看待新情况,用新观念思考新问题,用新办法解决新矛盾,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可行措施,创造性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面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没有创新意识去探索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就等于瞎子过河。

  五、必须处理好五种关系。

  (1)正确处理对党委政府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关系

  要把对党委政府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既要坚持对党委政府负责,维护党委政府的权威,执行党委政府的决议,不搞强迫命令,要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群众说服教育,把党委政府的决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又要坚持对群众负责,始终把广大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虚心向群众请教,善于集中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同时对群众中不正确、不负责任的意见不迁就、不妥协,教育引导群众把意愿统一到党委政府的工作意图上来。

  (2)正确处理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关系

  农村党总支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全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党总支与村委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委会要自觉接受党总支的领导,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应有的职能,履行自己职责,做好自己担负的工作。党总支要支持村委会工作,不能包办代替,“两委”班子要讲合心、讲真心、讲诚心。

  (3)正确处理村民自治与依法办事的关系

  村民自治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农村干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一方面做事要合民心、顺民意。另一方面,村民自治也不是任何事情都由村民说了算,自治要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发挥村民自主权力,尊重群众意见。同时,要深入分析群众意见,对的要支持,不对的要教育引导。

  (4)正确处理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与坚持原则的关系

  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求干部心中时刻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

  群众之所急,以拳拳之心、赤子之情、公仆之责、倾身之力,满腔热情地解决群众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尊重群众创造、集中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但是不能因为强调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而不坚持原则对那些损害他人利益,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不去纠正,不去制止,放任自流。

  六、必须提高五种能力

  (1)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

  村“两委”干部要学好政策、掌握政策、宣传政策,特别是加强对农业农村有关政策的宣传,让群众了解明白,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并严格按政策办事。

  (2)提高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

  必须抓住加快发展要务不放松,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资源,善于抢抓机遇,用新思路新办法来加快发展。

  (3)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一心为民、爱民亲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同时,要充分发挥在农村建设中的带头作用,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需要、最现实的事人手,不断提升服务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搞好服务。

  (4)提高依法办事、化解矛盾的能力

  作为村干部,心里时时装着一杆秤,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公正处理,并把所有的事务、所有的决策都公开,让群众知道、让群众参与,坚决杜绝搞形式主义。要摒弃“人情大于王法”的做法,不袒护违法行为,更不包庇坏人,不做徇私枉法的事。要依靠法律和制度做好群众的管理工作,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使村里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要尽最大努力让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特别要做好困难家庭、特困家庭、五保户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

  (5)提高带好队伍、团结进取的能力

  团结出感情,团结出战斗力。必须树立团队意识,积极争取其他同志的支持配合,并坚持民主集中制,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勁往一处使,形成工作合力。

  七、必须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1)切实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在决策中体现和维护群众权益

  在做决策时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汇聚民意、集中民智,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在进行各项改革和决策时首先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善于从政策取向上找准不同群体具体利益的结合点,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特别是要着重维护和发展困难群体的利益。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做到有明显不稳定风险的政策不出台、绝大多数群众不支持的项目不立项、劳民伤财的事情坚决不干。

  (2)完善群众工作机制

  群众工作是经常性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提高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一是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及时化解利益矛盾。二是完善矛盾调处机制。把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与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加大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力度,为群众表达诉求搭建平台;同时,对矛盾调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严格责任追究。三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强化政策调控,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困难群众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遇到的难题,真正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潼南区委党校)

篇四:浅析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村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一)牢固树立一个观念,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根本,其核心内容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要坚持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能否树立群众观点,能否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不仅是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问题,而且是政治立场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应该成为领导干部的座右铭。二要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执政为民,必须倾听民意,反映民愿,集中民智,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要坚持群众标准。凡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情要全力以赴地做好,凡是无益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坚决不做,凡是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严肃查处。要把广大群众是否受益作为决策和工作的重要依据,努力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二)坚持强化五种意识。一要强化党性意识。党员干部要增强党性,非党干部也要增强党的意识、党的观念,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时时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重,自觉做到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监督,在群众面前站得直、坐得端、行得正。二要强化全局意识。群众工作就像一盘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做好各项事业时,必须把全局利益、群众利益放在优先位置考虑,这不仅是职责与义务,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三要强化责任意识。事业心、责任心无论对党性,还是对老百姓负责的角度,都是第一位的,能不能干好工作取决于有没有责任心。有责任心就是要求我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干好事,这是确立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最大基点。四要强化创新意识。面对各项工作,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要学会用新眼光看待新情况,用新观念思考新问题,用新办法解决新矛盾,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可行措施,创造性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面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没有创新意识去探索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就等于瞎子过河。五要强化法制意识。当前,农村政策法规等信息透明度较高,群众民主法制意识逐步增强,所以村"两委"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法制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村,把坚持党的领导、民主管理和依法办事统一起来。否则,就会给工作造成被动,引发矛盾,留下隐患,影响稳定。

  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

  (一)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一要正确处理对党委政府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关系。要把对党委政府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既要坚持对党委政府负责,维护党委政府的权威,执行党委政府的决议,不搞强迫命令,要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群众说服教育,把党委政府的决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又要坚持对群众负责,始终把广大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虚心向群众请教,善于集中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同时对群众中不正确、不负责任的意见不迁就、不妥协,教育引导群众把意愿统一到党委政府的工作意图上来。二要正确处理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关系。农村党总支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全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党总支与村委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委会要自觉接受党总支的领导,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应有的职能,履行自己职责,做好自己担负的工作。党总支要支持村委会工作,不能包办代替,“两委”班子要讲合心、讲真心、讲诚心。三要正确处理村民自治与依法办事的关系。村民自治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农村干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一方面做事要合民心、顺民意。另一方面,村民自治也不是任何事情都由村民说了算,自治要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发挥村民自主权力,尊重群众意见。同时,要深入分析群众意见,对的要支持,不对的要教育引导。四要正确处理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与坚持原则的关系。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求干部心中时刻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拳拳之心、赤子之情、公仆之

  责、倾身之力,满腔热情地解决群众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尊重群众创造、集中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但是不能因为强调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而不坚持原则对那些损害他人利益,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不去纠正,不去制止,放任自流。五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处理遗留问题上,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原则处理好。同时,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搞好本村的经济和村政建设。遇事要冷静,不要头脑发热,激化矛盾,做事情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要冷静地思考,用发展的眼光、成熟的思想来解决。

  (二)着力提高五种能力。一要着力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村“两委”干部要学好政策、掌握政策、宣传政策,特别是加强对农业农村有关政策的宣传,让群众了解明白,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并严格按政策办事。二要着力提高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必须抓住加快发展要务不放松,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资源,善于抢抓机遇,用新思路新办法来加快发展。三要着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一心为民、爱民亲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同时,要充分发挥在农村建设中的带头作用,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需要、最现实的事入手,不断提升服务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搞好服务。四要着力提高依法办事、化解矛盾的能力。作为村干部,心里时时装着一杆秤,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公正处理,并把所有的事务、所有的决策都公开,让群众知道、让群众参与,坚决杜绝搞形式主义。要摒弃“人情大于王法”的做法,不袒护违法行为,更不包庇坏人,不做徇私枉法的事。要依靠法律和制度做好群众的管理工作,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使村里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要尽最大努力让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特别要做好困难家庭、特困家庭、五保户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五要着力提高带好队伍、团结进取的能力。团结出感情,团结出战斗力。必须树立团队意识,积极争取其他同志的支持配合,并坚持民主集中制,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工作合力。要树立良好的威信,必须强化道德修养,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多干些让群众高兴、满意的实事,多出一些让群众认可的实绩,以此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赖。要加强后备干部培养(这种意识在村级干部中普遍缺乏),把有政治头脑、有创业门路、有工作能力,懂科学技术、懂经营管理的农业科技带头人作为后备干部苗子来培养,成熟一个吸纳一个,及时给他们下任务、压担子、定责任,确保后备干部备而有用,有所作为。

  当前,农业农村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当前农村工作形势,努力探索新时期做好农村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基层干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调查、收集到的一些资料,专门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仅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农村基层工作中出现的积极变化

  近几年来,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工作确实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可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农民种田积极性得到高涨。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三农”的不断投入和重视,农民负担逐年减轻。据调查,2002年我镇土地抛荒面积曾一度达到1906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12.2%,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负担较重,种田比较效益较低,导致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当前随着农民负担的逐步减轻

  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撂田荒变成种田热。

  2、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连续出台,广大农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不仅农业税得到取消,而且还发放了粮种补贴和种粮等补贴资金。同时,取消农业税,对衍生在其上的各种乱收费进行“釜底抽薪”,农民拍手称快。从“取”到“予”,从向农民“催粮、催款”到“补贴、鼓励”农民种田,农民从党的惠农政策中感受到极大温暖。现在农村人人都说党的政策好,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3、工作重心发生转移,工作职能出现可喜变化。针对农村改革后的新形势,本镇不等不靠,大胆创新,在政府转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近年来,本镇的工作重心由过去以征收农业税为主转移到以抓发展、搞服务为主上,自觉地把抓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全镇的第一要务,努力构筑和谐农村。

  二、当前农村基层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积极变化的同时,我们也从调研中了解到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乡镇财政收支有所好转,但保运转保发展的压力依然存在。随着上级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机构改革后减支效应的显现,目前乡镇财政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但由于多数工业税源很少,仅靠上级转移支付来过日子是

  非常艰难的。加之乡村两级债务难化解,感到压力很大,乡村两级正常运转面临一定的困难。

  2、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出现“梗阻”。税费改革前,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费用可以列支。税改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除各级政府的支持、扶持外,更多的是通过"一事一议"的渠道来解决。由于农民对公益事业的认知程度不一,加上集体意识淡薄,往往很难达成共识,造成投入严重不足,许多公益设施老化陈旧却无人无钱整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明显改善。

  3、村级债务得到较好控制,但化债仍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最大难题。由于对村级财务进行了严格管理,使村级债务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乡村两级债务仍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

  4、当前农村发展很快,但社会事务管理有弱化趋势。近几年,由于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农村的变化很大。但是,随着机构的改革,处于转型时期的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长效的机制,导致当前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有明显的弱化趋势。

  5、农村工作格局出现积极变化,但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亟待转变。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

  入推进,广大乡村干部看到农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拐点已经出现,他们普遍感到农村工作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广大基层干部从繁重的“催粮要款”任务中解脱出来,他们所扮演的越俎代庖的角色最终成为历史,对此他们由衷高兴。但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村组干部待遇还偏低,存在心中的落差。加之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领导职数减少,部分中层干部感觉提拔无望,难免产生悲观思想。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许多乡村干部存在茫然失措、畏难压头的思想,对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心中没有底。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分析当前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认为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

  1、干部因素:

  基层干部是落实党在农村政策的关键性因素,政策落实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地位。然而由于干部政策水平、行政态度、工作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是农村干部素质不高。农村干部长期处在基层一线,主要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处理日常繁琐事务,缺乏学习提高,认识水平有限,理解政策不深,有时执行政策走样,工作中容易滋生一些矛盾。二是农村干部认识观念还没有转变。多年来,一些干部认为自己的本

  职工作就是“催粮要款,结扎放环”,导致农村干部服务意识淡漠,甚至与民争利。三是农村干部精神状态不佳。一些农村干部说我们工作软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如果工作硬了,说是方法不当,作风粗暴,常常是上级批评群众骂,认为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这些因素掺杂到干部的工作中去,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2、群众因素:

  一是部分农民的思想认知水平较低。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在农民心中没有彻底消除,部分农民一方面生产积极性高涨,求富致富心切,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松懈涣散、自私狭隘的思想。一些人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对乡村两级干部管理漠然置之。二是农民对过去与干部产生的怨结“心有余悸”。多年来,乡村干部向农民索取的多、给予的少,摊派的多、服务的少,农民产生抱怨情绪。这种残留思想使农民对当前的基层干部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往往产生抵触情绪。三是农民群体出现多样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原来的农民群体实际上已经分化成普通农民、农民工、基层干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若干阶层,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情感、声望和社会、经济地位千差万别,价值取向各有不同。复杂的工作对象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农村工作局面。四是农民的自主意识和决策能力增强。广大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判断思维能力增强,特别是新一代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他们不再盲目地相信干部,农民的“不安分”心态增加了农村工作的难度。

  三、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的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当前农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基层组织、基层干部都要针对农村工作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尽快转变职能,转变角色,在思想观念、工作重点、方式方法等方面一定要加大创新力度。

  1、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我们乡村干部应充分认识到,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取消农业税是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现阶段,我们必须调整工作思路,把工作重心转变到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上来。我们这次调查时,群众要求最多的是基层干部要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因此我们乡村干部必须把为群众服务当作天职,从当前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上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动足脑子,想尽办法,做好文章,在

  积极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建农村公益事业上有新的作为。

  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抓住有利时机,着力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型,由以完成经济任务为主转移到加快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两大主题上来。一是重点培植本级骨干财源。从吃“农业饭”、吃“补贴饭”中走出来,建立乡镇自主型和自给型财政,逐步走出财政困境,提高工作的保障能力。要跳出单纯靠农业求发展的圈子,拓宽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把财源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二、三产业上来,积极构建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多元化财源体系。二是履行好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要包装整合小城镇建设资源,提升小城镇建设功能。三是履行好引导生产发展的职能。要勇当"掌舵人"、"导航者",引导村组干部及时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尤其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广泛传播科技知识,有针对性地举办农民培训班,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带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致富能力。四是履行好管理公共事业的职能。乡镇政府不仅要担负一方经济发展的重任,而且还要担负地方事业发展重要职责,负有对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福

  利、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的服务管理职能。五是履行好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群众信访工作,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3、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是管理方式从"直接型"向"间接型"转变。在传统体制下,乡镇政府管理方式大多是属于直接管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型,要转变到通过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来,对那些可以由市场、企业和民间办好的事情,政府部门则坚决"退位",不再具体包办事务性活动。二是工作方式由简单的行政命令向用市场办法引导、服务、示范转变。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学会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开展工作,通过抓龙头、抓中介、抓大户来引导、服务、示范,发展农业,活跃农村,致富农民。三是日常管理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从根本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农村,必须进一步理顺乡镇与村组的关系,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变"为民作主"为"让民作主"。不论大事小事,只要属于村民自治范畴,乡镇都要"指导、支持、帮助"群众通过规范的方式和程序,民主决策,自主办理,更多地运用法律、经济和教育管理的手段,在尊重村民自主权和村委会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实

  现对村组的有效管理。

  4、切实加大对乡村的扶持力度。当前,乡镇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在乡镇自身努力的同时,上级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对乡村的扶持力度。一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在现有财政体制基础上逐步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大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解决当前乡镇的财政困难。二是化解乡村债务。在锁定债务、分清债务性质的基础上,上级组织应出台具体的相关政策,逐步化解乡村两级债务。三是加大倾斜力度。上级部门要在资金、项目上加强对乡村的倾斜和扶持力度,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多为农村加快发展做一些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四是转变管理方式。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工作考核机制,在管理上适合农村的实际,使工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

  5、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提高乡村干部素质是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和前提,要把它作为当前干部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提高思想素质。结合各级正在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广大乡村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作风正、经济清、办事公,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是提高政策水平。引导乡村干部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宣传落实过程中不走样,同时又能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增强开拓意识。当前农村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要引导广大干部抓住机遇,带领群众干一番事业。如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终日碌碌无为,无所事事,自然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四是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农村工作非常具体。乡村干部要学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只有思想工作做细了,道理讲明了,政策法规宣传到位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思想沟通了,农村工作才能如鱼得水,一帆风顺。

  我是一名工作在最基层的乡镇干部,我认为乡镇干部的工作就是建设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新时期如何做好农村工作,我认为应把握如下三个要点:

  一、正确处理好干群关系,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要实践这一宗旨,首先要确立好农民是农村工作的主体这一基本概念;也就是说,乡镇干部的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农民来开展,来服务的,只有这样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得到贯彻和执行;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为民服务制度,从制度上监督、约束干部履行职责,这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本条件,好的制度才能产生好的干部,好的制度才能有好的工作效率;再次是要发展经济,领民致富,这是乡镇干部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是当今农民最大的愿望和需要。也是现阶段党在农村的根本任务,是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我们乡镇干部,既要懂政策,又要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既要懂传统型生产模式,又要懂得将最新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相结合;既要懂生产,又要懂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群众早日奔小康。

  二、努力加强体制创新,提高农村科学和民主管理水平。

  体制创新的目的是如何促使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干部有效工作。乡镇部门普遍面临事多、责重、权小、利微的机制矛盾,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是导致乡镇工作效能不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体制因素。科学和民主管理是促进党群干群关系改善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第一、要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将干部的职权和职责统一起来,定人、定岗、定责;第二、要建立健全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处理政务;第三、要严格考核与奖惩制度,确实做到从“德、能、绩、效、廉”五个方面严格考核和推荐干部,对考核不合格,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批评或处分;第四、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第五、要充分发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切实履行好人大的监督职能,督促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高效行政;第六、要加强信访、接访制度建设,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并及时给予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复。

  三、拓展工作思路,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社会氛围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磨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密切干群关系,促进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一是体察民情民意,掌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对于本乡、本村的社会情况、民情民意、现实矛盾以及可能出现的潜在矛盾,要做到了然于胸,取得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的主动权。每个干部下村组要作好“工作日志”,及时掌握了群众的思想脉搏,对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做到了胸中有数,并能从中注意发展动态,做到“日晕知风,础润知雨”,及时排查和发现矛盾苗头,见微知着,防微杜渐。另一方面加强了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沟通了干群感情,融洽了干群关系,一旦发生矛盾,干部也容易协调处理,解决问题才会游刃有余。二是寻求新的办法,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首先,要吸引群众的注意力,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上来。其次,要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农村矛盾尤其是干群矛盾,往往是群众的要求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而造成的。因此,对于群众的要求,要区别不同情况给予认真对待。对于群众的合理要求,凡属应该解决的,及时妥善解决;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要求,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做好重点人的转化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已经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则落实责任制,研究对策,采取积极措施限期解决,防止小事拖大,矛盾激化。第三,重视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如:计划生育工作难做、社会治安难维护等诸多社会矛盾,是影响干群关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热点问题。第四,在依法治村上下功夫。定期举办法制学习班,学习常用的法律法规,普遍提高了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了农民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并充分利用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村民在群众中的威望,发挥他们对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山林田土纠纷等民事纠纷的调解作用,把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尽量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第五,要加

  强科学文化的普及。农村各类矛盾的产生,往往是与人们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思想政治素质较低等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一要重视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现代素质。开办农民夜校、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农业技术广播、企业农民工学校,形式多样地向农民进行科技的普及和推广;二要建设农村文化阵地,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建立文化站、广播站、电影队(院)、图书馆,业余文艺宣传队等,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多了,群众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了,社会问题和矛盾自然就少了。第六、是要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准。创建文明村、文明户、评选“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科技示范户”、“小康示范户”等活动,并将其经常化、制度化。使农民的荣辱观念和道德观念有正确的导向,形成了遵纪守法光荣、劳动致富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各项工作都需要乡镇干部去落实,只要我们每个干部都能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扑下身子,扎实工作,就一定能把农村各项工作做好。

  在今年七月一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回顾总结90年取得的经验教训时,胡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这段话既深入强调做好当前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深刻说明密切联系群众依然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根本之所在。

  根据这几年在基层做群众工作的实践体会,我觉得要真正做好群众工作,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就要做到坚持一个核心、培养两种能力、把握三个原则、提高四种认识、做好五项工作。

  一、坚持一个核心就是坚持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

  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群众是历史巨轮前进的推动力,群众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元素。从古到今,是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繁衍了社会。原始社会人人平等,自从出现了阶级就出现了差别,就出现了剥削,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治统治,都没有实现人人平等。自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才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了人人平等,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所有公职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大家应该清醒认识到,是普通的人民群众为我们提供了管理服务的机会,为我们创造了工作岗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我们不应该轻视他们,懈怠他们,而是要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始终坚持贴近民心,了解民忧,改善民生,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一心一意谋取农村发展;始终坚持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恩人,满怀深情,心存感激,从内心深处去爱他们,帮助他们,奉献他们,这样才能真正做好群众工作。

  二、培养两种能力就是培养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表,也是党的基层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和贯彻者,我们每天接触的都是最基层最普通的党员群众,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直接关系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我们思想素养和政策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党的农村政策的贯彻执行,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而要提高我们的思想素养和政策水平,就要培养两种能力:一是培养学习能力。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学校的学习是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基本常识的学习,是别无选择被动式的学习。而成人的学习,是一种有选择的学习,是一种实用性的学习,没有强迫,没有监督,完全靠自愿和自觉,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修养。人与人先天本没有多大差别,而是后天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使人与人有了很大差别。只要培养兴趣,选定目标,制定计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必有大的收获。二是培养沟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是基层干部必备的基本能力,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处理群众关系的好坏。沟通能力的培养,一靠提高胸怀境界,二靠学习实践积累,三靠掌握语言技巧,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多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大胆讲话,真诚交流;多做细致入微的群众工作,田间炕头,屈膝谈心。长期锻炼,沟通能力自然会提高。心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宽;能力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学习和沟通能力提高了,我们将有更宽广的人生舞台,才能更好地处理好和群众的关系。

  三、把握三个原则就是要把握公平原则、发展原则、和谐原则

  一是要坚持公平原则。温总理说公平正义比太阳都有光辉。公生明、廉生威,只有我们坚持了公平原则,群众就会尊重我们,服从我们,才能心顺气平,衷心拥护;如果我们丧失了公平的原则,群众就会背离我们,疏远我们,就会聚众闹事上访。而公平原则的获得要靠正确政策指导、要靠公务人员良好的素质、要靠长期实践的总结。二是要坚持发展原则。目前我国既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又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各种矛盾交织出现,给各级党和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又要通过发展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发展就没有前进动力,没有发展就会死水一滩,只有通过发展,才能推动经济、改善条件,扩大就业、化解矛盾,才能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三是要坚持和谐原则。现在国家提倡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而建设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多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多从群众身边小事出发,和群众多协商、多交流、多调解、多谈心,避免武断,拒绝暴力,防止简单执法和强迫命令,共同构建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

  四是要提高四种认识。一是:要快不要拖。中国有十三亿人口,任何小事乘以十三亿都会是大事。所以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一定要及时上手,靠前指挥,果断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化。尤其是群体性事件,它会传播、会发酵、会膨胀,像贵州瓮安事件一样,都是由于处理缓慢而酿成惨剧。所以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遇事快速处理,及时解决。二是要疏不要堵。民如火,扼之则自焚;民如水,疏之则自流。矛盾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人类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发展前进的。所以要给群众提供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要让群众通过合理的利益诉求,解决存在问题、排除感情纠结,而不要一味打压、控制。三是要明不要暗。处理和群众的关系,一定要把话说到明处,把事做到明处,千万不要心存一丝一毫的侥幸和私心,企图搞

  私下交易,从群众身上捞不义之财,这样既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给自己带来不利,而且会败坏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一定要光明正大,公道正派,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四是要实不要虚。“为什么我眼里总饱念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只有真心实意的爱着群众,真心真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才能创建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如果虚与委蛇,口是心非,必然适得其反。

  五是要做好五项工作。

  一是要记好民情日记。民情日记是连接干部和群众的感情纽带,是搭建党和群众沟通的精神桥梁。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利用下乡和群众交流谈心的机会,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所盼所想记录好、反应好、解决好。通过这种形式,拉近干部群众之间距离,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二是办好议事听证会。在各村居建立村民议事听证大厅,对涉及群众利益的大事、难事,邀请村组干部、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相关人员进行民主议事,集体对大事难事做出决议。对议事以后还难以解决的问题,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听证,通过听证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全面剖析解决存在问题。三是抓好致富项目。基层干部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帮助有能力的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要利用自己的所学所识,帮助群众选择合适的致富项目,指导他们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四是包好困难群众。对那些家庭特别贫困、年龄较大、身体残疾或长年有疾病的这些特困人群,我们一定要做好帮扶工作。为他们办理最低生活保障,提供社会救助,确定适合的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责任,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共享党和政府的温暖。五是建好信访通道。要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下访、领导接访信访工作机制,畅通群众上访渠道,给群众创建一个表达合理诉求的信访通道。

  总之,做好群众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做到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就一定能够做好。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凝聚全县人民力量,共同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根据中央、省、市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认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情况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群众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明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任务。

  各乡镇、各部门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放到全县大局的高度去谋划,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一)充分发扬民主,密切联系群众。

  1、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不直接分管“人事、项目、财务”、“末位表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不断规范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进行酝酿协商.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增进决策的透明度,使决策最大限度地反映不同群体的合理意愿。实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和纠错改正机制,坚

  持谁决策谁负责,防止出现决策失误,特别是要防止出现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失误。

  2、完善民主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和推广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和办法,加快推进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在基层党组织中推行党务公开,按规定应当公开的事项全部及时公开,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在村级和社区深入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围绕群众广泛关注的重大事项,扩大公开信息量,拓宽公开形式。深化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强化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动态公开,把公开透明要求贯穿权力运行全过程。全面推进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项公开,重点抓好教育、医疗、社保、环保、安全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事项公开。完善村(居)务公开、校务公开、厂务公开等,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畅通联系群众渠道。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设立便民窗口、便民热线、群众信箱等,广泛听取群众的呼声和诉求。要坚持阅批群众来信,并组织专门力量做好群众反映问题的收集办理、督查反馈工作,做到有问必答、有应必果、有诺必践。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开办“民生直达”、“民生热线”等栏目,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就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建立社情民意调查制度、社会舆情分析制度,及时准确掌握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大力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纳民意、聚民智。

  4、坚持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要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各级干部要坚持经常下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到农户、居民家中,特别是困难群众中,问冷暖、问疾苦,问需、问计、问政。县乡(镇)及各部门领导干部每月下基层不能少于10天。认真落实蹲点调研制度,县、乡科级领导干部要根据工作实际,建立不同类型的基层联系点,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到条件最艰苦、矛盾最突出、社情最复杂的地方调查研究,重点选择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协调有关方面集中加以解决。对各种涉众性问题,领导干部一定要亲自到一线,面对面地做工作,及时妥善处理。深入基层和联系点的工作情况要记入“民情日记”,每年要写出1—2篇有份量的调查报告。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不搞层层陪同。

  (二)注重改善民生,积极为群众谋利益。

  1、稳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县乡党委、政府及县直各部门要把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以实施“一城、五区、八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富民强县发展战略。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文化、医疗、住房、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解决好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着力打造民生财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民生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每年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及民生工程公示承诺机制。每年年初,县乡两级、县直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要将所确定的办实事内容、责任单位、责任领导等有关内容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公示,公开承诺,年底公布兑现结果。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

  2、强化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社会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合作医疗覆盖范围,逐步提高城乡医疗水平。不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分类救助、专项救助等制度,大力推动福利、优抚、慈善事业发展,保障全县困难居民基本生活。强化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政策扶持,完善

  面向失地居民、下岗失业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

  。纵深推进新民居建设,改善县城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努力使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

  3、广泛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各乡镇、各部门特别是直接服务群众的单位,要从群众需要出发,不断强化完善服务措施,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方式,更好地方便群众。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推行“一站式”服务、电子政务、网上审批、超时默许等制度,提高行政效能。推广村(居)民事务代理制、城乡助困“一卡通”、“网上事务所”等做法,为群众提供最直接、最便利、最有效的服务。要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广泛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送服务活动。

  4、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做到公正文明执法。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报、不作为乱作为等不正之风。切实维护企业职工、青少年、妇女儿童、农民工及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发挥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开展执法质量民主评查活动,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界群众代表和新闻媒体对执法机关执法质量进行检查评议。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每年对直接面对群众的行政司法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民主评议或群众满意度测评,根据群众意见改进工作。

  (三)从源头抓起,积极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1、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重大事情决策时,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按照“绿、黄、红”三个等级做出评定,根据三个等级标准,调整、完善决策。凡未经风俭评估或评估不过关的重大事项,一律不予提交决策研究,更不得擅自实施。对应评未评

  或评估措施实施不力、走过场,导致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严肃追究责任。

  2、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完善职责明确、措施到位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排查活动,每月汇总上报排查结果。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切实做好村组、社区楼院、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矛盾纠纷排查,不留死角死面。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分工,对排查工作亲自部署,定期召开联调会议,协调解决复杂矛盾纠纷。加强群体性事件源头预防,完善应急预案,事件发生时相关地方和单位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指挥,根据事件发展果断迅速平息事态,并及时上报情况。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在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普遍建立行政调解室,在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建立人民调解员制度,设立警务室,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的群众化、社会化和专业化。

  3、落实党政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制度。坚持领导公开接访制度,县党政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各安排1次公开接访,每个工作日至少轮流安排一名县级领导公开接访。乡镇、县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安排2次公开接访,每个工作日都应安排一名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公开接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筛选重要信访事项约访下访。县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各安排一次约访下访,其他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每2个月至少各安排一次约访下访。乡镇、县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各安排1次约访下访。县政法委书记带领“四长”定期深入乡镇,现场解决问题,每个季度至少一次。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每两个月到一个问题比较多,牵扯县直部门比较多,问题难解决的乡镇现场解决问题。各乡镇对本区域内的重

  点问题要集中精力,深入研究,乡镇政法委书记要到问题比较多的村现场了解情况、当场解决问题。

  4、落实领导干部信访包点包案机制。实行信访包点制度,领导干部包信访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实行包案制度,领导干部包问题复杂、解决难度大的信访事项,确保实现“案结事了”。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都要包1--2个难点,协调解决几起信访难案。

  5、落实信访突出问题综合协调机制。对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劳动保障、涉法涉诉等问题,组织专门力量,认真分析成因,逐项研究和完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对跨地区的信访问题,由上级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对跨部门的信访问题,由本级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对人事分离的信访问题,明确牵头单位,相关单位配合解决;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由政法委组织协调,督促有关政法机关解决。对一些复杂疑难信访事项,采取召开听证会、案件评查、困难帮扶等措施予以化解。

  6、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范科技化、信息化建设,建立起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加强对流动人口、社会闲散青少年、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形成教育、就业、管理、维权、服务“五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一中心、一站、一员、一长、一网”为主干的“五个一”组织网络格局作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群众安全感。

  7、注重从制度和政策方面解决好社会矛盾问题。要注重改善民生、保护群众合法权益,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矛盾由事后调处向源头预防、由因时治标向着力治本转变。针对村

  级“三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各乡镇要认真落实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制,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管,对资源的分配、管理、使用,对资产的处置以及处置后资金的分配,要建立起严格的监管制度,今年三月底前,要落实到位的。在乡镇和县直行政执法部门中开展“依法行政零败诉”活动,无论从法律、法规的实体把握上,还是在执法程序上,都要严格规范,认真解决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不规范、执法不严格、执法不到位,甚至违法行政问题。县政府法制办牵头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四)搭建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1、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不断规范各入驻单位的管理,做到应进必进、优化流程、充分授权、公开透明、便民高效,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覆盖。将社会服务事项一并入驻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服务。加快推进网上审批服务,逐步实现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和联合审批,充分利用电子监察,对网上审批和服务事项全程监控。各乡镇(街道)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实行大厅式管理,全面实行村民事务代办制,对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需审批的事项“一站式”办理,服务大厅不能直接办理的,由大厅人员到县行政服务中心或相关部门代办或领办,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服务体系。

  2、加强联合接访服务中心建设。继续完善联合接访服务中心(包括涉法涉诉联合接访服务中心)。县联合接访中心与信访局合署办公,主任由县级领导兼任,中心设涉法涉诉、农业农村等6个专业接待室,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程序、统一考核、统一奖惩,建立“统一登记、分类接谈、现场答疑、立案调处、交办督办、综合协调、法律援助、回复回访”的运行机制,真正成为群众信访的“终点站”。积极开展“网上信访”,推广信访代理制,方便群众投

  诉。各乡镇要按照要求建立综治维稳工作中心,代办群众诉求,解决各种矛盾纠纷。

  3、建立群众工作部(站、室)。成立群众工作部,与信访局合署办公,具体负责群众接待、咨询和问题处理工作,定期进行群众工作满意度调查、统计、分析以及群众意见征集工作,对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的群众工作进展情况、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等进行督导,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行专项督办,采取督促整顿、情况通报、公开曝光等方式,促进工作落实。在乡镇(街道)普遍设立群众工作站,整合纪检、监察、司法、民政、计生、国土、信访等力量,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和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开展工作,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信访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在行政村和社区居委会设立群众工作室,由村(居)委会干部和县直、乡镇(社区)驻点干部入驻工作。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在企事业单位,依托工会组织设立群众工作室,配备群众工作员,没有工会组织的设立群众工作员,协助企业负责人做好群众工作,处理职工反映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报送信息。

  实行机关干部派驻群众工作站(室)工作制度。选派县直机关干部定期到群众工作站(室),直接开展群众工作,帮助基层解难题、保稳定、促发展。

  三、强化举措,确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1、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成立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担任,领导小组要统筹协调、组织指导、安排部署群众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开

  展群众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切实做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积极支持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和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志愿者服务组织等共同做好群众工作,形成强大合力。

  2、落实责任机制。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群众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将群众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巡查的重要内容,其结果与领导班子评价和干部奖惩任用挂钩。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因群众工作不力、信访稳定矛盾突出被列入重点管理对象的乡镇和部门不能参加当年评优和奖励,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3、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选好配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大后进村治理整顿力度,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后进村制度,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倒排整治,限期改变面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建设,切实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推行干群恳谈例会、民主议政等制度,发挥群众在村、社区管理中的作用。

  4、切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增强主流思想价值观对群众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引导社会热点,解答群众疑惑、稳定社会心理,疏导群众情绪,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和遵纪守法水平。教育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重视发挥

  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用群众身边的事和身边的人影响教育群众,增强群众工作亲和力、感染力。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文化惠民活动,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深入研究新兴媒体的特点和规律,加强虚拟社会管理,建立网络监控指挥系统、网络舆情研判机制和网络舆情应急机制,提高网络舆情发现和预警能力。

  5、提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各级干部要注重在群众工作中锻炼自己,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中提高本领,在实践中打牢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坚持把党的群众工作理论作为县乡党校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要有计划地通过挂职锻炼、干部交流、短期任职等形式,组织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到农村、社区或信访部门进行锻炼,组织机关干部到基层做群众工作。要善于在群众工作中培养、发现、选拔干部,对群众工作实绩突出的要提拔重用。

  6、加大投入力度。各乡镇、各部门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群众工作上来,按照上级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落实意见,下大力抓好落实。对于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涉及的人员要优先配齐配强,要有具体的办公场所、办公经费、工作制度和交通工具等,从各方面优先安排、保障做好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

  .

  作为一名农村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组织实施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中共1号文件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作为党的主要任务,贯彻到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必须在“八个懂”和“八个增强”上下功夫,才能更好的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工作。

  一、懂得农村政策,增强服务水平的能力

  村干部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我认为必须吃透有关文件精神。如果没有吃透文件精神,掌握政策精髓,你要用政策去凝聚人心,教育村民同党保持一致;去号召村民跟党走,向先进看齐;去组织村民搞生产发展,走致富之路;去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满意;那就是一句空话。如何去消化农村政策?首先,态度一定要端正。文件出台后必须认真学,开会认

  真听,认真记,直到弄懂为止,然后结合实际多观察、多思考,使其政策扎根在脑子里,其次,在比较中理解政策。要弄清现在的文件精神与过去的文件精神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共同点?重点主要是什么?这样来理解,政策在脑子里就越来越清晰,工作起来就能目标明确。三是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别人的先进经验,唯我所用,千万不能拒之门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为村级干部只有懂得农村政策,服务农村才有资本,否则上面怎么说,你就怎么说,甚至不知怎么说,那是做不好农村工作的。

  二、懂得农民语言,增强交流思想的能力

  有人认为,村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同村民打交道,“谈笑无鸿儒,往来多白丁”,不需要多少知识,多少技巧,殊不知,持这种想法的农村工作是危险的,工作难以开展。上级组织安排你做农村工作,将一方水土交给你,就是用你的知识文化水平,去影响周围的群众,去教育村民,去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把理论的东西变成实践的东西,把实践的东西上升为理论的东西。坚持学中思,思中学,把深奥的道理变成浅显易懂的农村话语。这样同村民交流才达到思想上贴近,感情上沟通,做起工作来就有成效。比如有几次上级领导到村组来调研时,领导干部大谈上级政策、精神、好处等等,在座村民沉默不语。当领导转题采用拉家常的方式轻松交流时,一下子抓住人心,缩短双方感情和心理上的距离,村民们讲了许多掏心窝的话,特别讲了改革开放农民致富,农村发展的新鲜事,为调研农村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所以学好农民语言,增强交流能力,就能了解真实情况。

  三、懂得服务群众,增强辅导和指导的能力

  “发展是硬道理”。200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和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切实改进政府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为村级干部既要把带领群众谋求发展增加收入作为第一要务,同时应充分尊重群众的经营自主权,增强辅导和指导的能力如何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主动性、创造性、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群众在入世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减少失误,得到实惠,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在谋求发展中服务群众。首先,工作职能要变管理为服务。在增强服务本领上下功夫,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在传授农业适用新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增加村民收入上等方面下功夫,加大投入,引导群众自愿投入;在市场信息服务和产销衔接服务上下功夫,主推产业挂靠龙头企业,解除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运用普及,关键在村干部。村干部如何由外行变成内行,如何在培训村民,传授农业适用新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增加村民收入上,就要下功夫去学习相关技术知识,刻苦钻研,把复杂的东西变成简单的道理,快速地交给群众,使农业实用技术不断得到普及提高,村级经济不断发展。因为农村干部就要心想群众,有指导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干部只有懂得一技之长,才能避免用行政手段、行政命令去强迫村民搞生产、避免用违法违纪的办法去处罚村民推动农业生产、避免用集中突击的办法抓农业生产。才能用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去指导发展生产,说话才有力、村民听,干群关系才融洽,工作开展才顺利。

  四、懂得服务承诺,增强提高办事效率的能力

  要在群众中有威信,就要为群众服务,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言必信、行必果。公开承诺的事就要为。但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嘴上讲要全心全意为人服务,而自己却我行我素,承诺的事不认真履行,想办就办,不想办就推,上面责怪,假话欺骗,最后是害人害已,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现在的政府是服务型政府,作为农村党员干部更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服务村民的意识。如何在服务上下功夫?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会服务,服好务,可以使一个党支部的形象大增,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反之,就要受到社会议论,党的形象受损。党的干部特别是农村干部,窗口部门的干部,更要注意做好服务工作,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才能取信于民。

  五、懂得依法行政,增强教育示范的能力

  依法行政是世界潮流,也是一个党能长期执政的基础,中央曾多次三令五申通报在计划生育,农业税征取等问题上的涉农恶性案件,确实取得一定的震慑作用,但还是屡禁不止。如何防止侵害农民利益问题的出现,首先就要求干部自身依法行政,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工作;超越法律,侵害农民利益,就要受到严肃处理;二是搞好法律教育,干部必须做依法行政的榜样。只有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提高党组织领导班子驾驭工作的本领和能力,才能教育好群众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引导农民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懂得分清主次,增强统筹兼顾的能力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作为村两委班子领导就要懂得分清主次,合理分配任务,明确责任。现在的农村工作越来越细,考核指标越来越具体,人民的期望越来越高,各项任务越来越明确。作为基层,无论是村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要落实好这些指标任务,就必须要周密思考提前安排。主要抓什么?次要抓什么?派什么人去抓?这些都是主要领导应该考虑的事。如果考虑不周,安排不好,就会给整个工作带来被动,影响发展,影响稳定,影响诚信。要避免矛盾转化,把工作做好,主要是发挥班子的核心作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营造好干事的氛围。班子强不强,关键在是不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作为村级主要领导就要善于激发大家、鼓励大家、引导大家、鞭策大家做合作共事的模范。只有这样各项工作才能完成得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事才能实现。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唱独角戏,就很难做好工作。作为基层的主要领导,就要善于统筹协调,懂得弹好钢琴,各方面的工作才能有序推进。

  七、懂得化解矛盾,增强身先士卒的能力

  目前,农村的予盾,有些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些是发展中造成的,有些是方法不当引发的。不管是什么矛盾?村干部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化解。矛盾出现了就要及时弄清产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背景一定要弄清楚,这样去做化解时心中就有数,就不会产生大的对立情绪。一是矛盾出现时引起重视,平时常讲要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什么是萌芽,就是刚出现时。萌芽状态时解起来,既轻松,又不会产生大的影响,现在有许多矛盾为什么会造成越级上访,致使市、镇二级层层签字,最后才逼着去解决,导致难度大,效果差,时间长,就是没有把矛盾及时消化。二是突发性矛盾出现时,村主要领导要身先士率。亲自到场,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临时调整处置措施,避免矛盾恶化和扩大。三是对发展中产生的因土地、拆迁造成的个体上访也应引起高度重视,时间越长村民就越反感,就要越级上访。农村矛盾无论是小矛盾,还是大矛盾,只要领导身先士卒,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八、懂得明辨是非,增强鉴别是非的能力

  现在农村工作纷繁复杂,村干部只有增强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本领和能力,工作思路才清晰,指导工作才有力。在农村,一是当上级出台了新的政策时,除吃透政策外,而且要结合本村实际来思考、来分析,再具体一点,就是结合本村的村民来思考分析。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时,才具有针对性、灵活性,有效避免就政策落实政策,群众听不懂现象出现。二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农村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要求民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村干部要尽快适应民主法制进程的要求,保护和利用好群众的民主热情。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对涉及到村集体财务收支、基建工程招投标、宅基地分配及土地征用补偿等问题上。就要在民主决策中集中民智,集思广益,减少失误,只讲民主不讲集中不行。三是村干部必须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教育群众。教育群众不是管住群众,而是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让群众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教育群众就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和法制观念;教育群众就是通过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机制把基层民主纳入法制化轨道,使群众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内履行民主权利,不致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农村有家族势力左右选举等不正常的现象,部分人暗中拉选票,如果不注意这方面的现象,要达到上级要求的选好领头雁,富了一大片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总之,基层干部只有学会解剖麻雀,掌握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本领,才能增强明辨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贯彻落实岳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岳发〔2011〕3号)精神,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大力促进社会和谐,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群众工作,开展“六个一”活动,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明确要求,确保工作推进效果

  1、把握原则、要求和基本方法

  基本原则。加强新时期群众工作,要突出以人为本,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准则;突出转变作风,把增进群众信任作为第一要求;突出因势利导,把确保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突出夯实基层,把发挥群众作用作为第一动力。坚持规范性原则,依法、依规、依政策做好群众工作;坚持协同性原则,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各界联动,广大群众参与;坚持创新性原则,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新机制、新方法;坚持开放性原则,拓宽联系群众渠道,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满足群众合理需求;坚持实效性原则,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基本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思想上尊重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要深入民众,紧贴民心。了解群众意愿,解决群众困难,做群众的贴心人。要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大力发扬民主,科学决策,改善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依靠民力,共建民享。共建民主、法制、和谐的社会,共享更加富裕、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

  基本方法。注重与群众交朋友,积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注重一线工作,做到作用在一线发挥,矛盾在一线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注重民主管理,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充分发扬民主、倾听民声、尊重民意;注重示范引导,坚持以党员领导干部的言传身教带动群众,以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引导群众;注重加强基层基础,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

  2、分步、按要求组织实施

  ①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2月22日至3月10日)

  召开单位动员大会,传达学习群众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各单位要对照活动内容,逐条细化量化,责任到人。并于3月15日前将本单位实施方案(以书面形式,一式三份)报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暂设党政办,曾丽华负责),各单位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本单位工作开展。

  ②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3月11日至11月30日)

  严格按照本《通知》要求,带着任务,带着感情,迅速深入联系村组、深入企业,着力解决基层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千方百计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和基层需要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要认真梳理,制定整改措施,作出公开承诺,限时整改到位。

  ③总结评估阶段(2011年12月)

  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开展群众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并向办事处群众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报告活动开展情况。办事处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市活动开展情况的成效进行评估。

  ④建立长效机制阶段(2012年1月以后)

  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总结,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开展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一切力量和有利因素形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合力,为桃矿的新崛起筑牢坚实的群众基础。

  3、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工委成立加强新时期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由王雪明任组长,侯次平、何大浪、胡益富、赵沛智、周俊、曾丽华、王冬福、卢进新、李冶湘同志任副组长,梁新检、刘满星、母华、刘建平、曾超美、彭志雄、刘勇、刘成立、谢祝意、张婴、张勇、张凡容、杨迎归、夏志诚、李芳芳、梁云南等同志为成员。各站所、社区要成立群众工作站,各居委会要成立便民服务点,各居民小组要明确群众工作信息员,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网络。

  二、开展六项活动,认真加强桃矿新时期群众工作

  第一,开展一次学习大讨论活动。

  1、开展“宣传培训活动”。在桃矿社区开展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专题讨论宣传,成立宣讲团并聘请市宣讲团领导来桃矿宣传巡回到社区讲课,帮助基层党员干部掌握了解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责任单位:党政办,责任领导:曾丽华,卢进新)。

  2、召开专题会议。各居委会、站所、党小组等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迅速传达贯彻群众工作会议精神,并积极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办好专题宣传栏。工委将开展“群众工作大家谈”征文活动(责任单位:各居委会、站所)。

  3、营造活动氛围。各单位要全方位、深层次开好会、搞好学习培训、做好宣传工作,及时总结并推介经验,树立一批群众工作先进典型,扩大工作影响,积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由卢进新牵头,党政办、各居委会、站所负责落实)

  第二,开展一次民情大走访活动。

  1、广泛开展“与群众交朋友,为基层搞服务”为主题的“访民情”活动。严格落实走访责任,建立健全“民情恳谈”、“民情日记”、“民主议政”、干部进社区、机关干部下访制度。党政领导每年下基层不少于90次,站所长不少于150次。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帮助居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曾丽华牵头,司法、派出、党政办负责落实)

  2、深入开展全民文明素质教育。要结合访民情活动,开展以“遵纪守法讲‘四德’、爱国爱家爱桃矿”为主题的文明素质教育,提高群众文明素养。同时,大力宣传我市“十二五”发展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激发群众“知我桃矿变化、爱我桃矿家园”热情(卢进新牵头,党政办负责落实)。

  3、开展“作风建设月”活动。3月份在办事处开展以“转变方式促发展,转变作风惠民生”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月活动(由何大浪负责)。

  第三,开展一次困难大帮扶活动。

  1、全面启动本年度扶贫帮困工作(由何大浪牵头,民政办负责)。

  2、做好“双联”工作,联系帮扶困难职工260户(责任单位:工会,责任领导:侯次平)。

  3、开展中小企业帮扶行动,促进矿区企业平稳较快发展。(责任单位:招商办、工业园,责任领导:赵沛智)

  4、开展就业援助,举办“春风送温暖”招聘会等活动,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力争年内培训居民200人以上,新增转移劳动力800人以上(责任单位:劳动保障站)。

  5、开展“阳光救助”等行动扶助困难群体,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提高五保户供养待遇,解决特困家庭临时救助(责任单位:民政办,责任领导:何大浪)。

  第四,开展一次矛盾大排查、大化解活动。

  1、排查矛盾纠纷。要组织“司法、派出、和谐协会成员”进社区、下基层,重点排查信访、学校周边安全等方面的矛盾隐患。落实社区义务巡逻制度,开展“我当一天志愿者”活动。扩大社会防控面,稳控重点地域和重点对象。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黑”等犯罪行为,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何大浪牵头,司法、派出所、联防队落实)。

  2、认真处理群众信访。认真做好“接访、下访、约访”工作,坚持开门办公、开门接访,定期接访。对群众的来访来信,做到有访必接、每信必处,坚决杜绝层层转批转办,确保群众诉求问题不出本地本系统。认真落实领导包案处访和带案下访责任制,党政领导每人每年一般不少于4次,带案下访数量应占包案数量的30%。规范群众信访行为。全面落实《信访条例》,按照“两个维护”的要求,引导群众正确选择表达利益诉求的途径和方式,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公共秩序。对非正常上访人员要实施法制教育并落实稳控措施(何大浪牵头,司法、派出所、各单位落实)。

  3、发挥无职党员作用。深入推进无职党员综治维稳责任区创建活动,动员广大社区无职党员在本责任区排查摸底,掌握维稳信息,积极化解矛盾。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桃矿、矛盾不上交”。(何大浪牵头,居委会负责落实)

  4、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行动。对烟花爆竹、工矿企业、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旅游景区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专项整治。(赵沛智牵头,安监办负责落实)

  5、规范司法行政行为,确保执法公正。抓好政法干警“三项教育”,实行“开门评警”,重点抓执法纠错和责任追究。落实审务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及行政执法公开等制度,对执法不公、司法不公产生的问题,应依法依程序及时予以纠正。(纪委牵头,相关站所负责落实)

  6、开展环保问题大排查。加强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期的监管与整治,杜绝偷排、漏排等污染事件发生。督促企业加大投入,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实现达标排放。(责任单位:招商办、工业园,责任领导:赵沛智)

  7、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公车管理、“四不直管”、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执法不公、重大责任事故等背后的腐败案件,严查干部入股经商、强揽工程、损公肥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纪委牵头,财政等相关单位落实)。

  8、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决整治“三乱”现象,加大对损害群众权益问题的查处力度,强化对专项资金管理

  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由纪委牵头,社保、民政等相关单位负责落实)。

  9、加强劳动执法维权。大力开展整治非法用工、农民工工资支付、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等专项监察执法活动,全面规范劳动合同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由胡益富牵头,劳动保障站负责落实)。

  10、加强应急事件管理。建立应急队伍,完善应急预案,有效应对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由周俊牵头,城建、国土、林业、居委会等相关单位落实)。

  第五,开展一次实事大办理活动。

  1、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和植树活动搞好小区绿化,加强社区绿化管理工作。着力抓好以改水、改厕、治乱、治脏、治污为重点的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由办事处主要领导牵头,相关站所落实)。

  2、深入推进“五创提质”活动。加快棚户区改造建设。实行党政领导包区域、站所单位包路段,开展以疏导交通、整治占道经营、清理牛皮癣和垃圾等为主的综合管理整治(由王冬福牵头,城建站落实)。

  3、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开展送戏、送书等文化下乡活动,搞好工人俱乐部和2个农家书屋建设;力争开通矿区数字有线电视;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着力抓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宣传委员牵头,广电、文化站落实)

  4、加强教育工作。抓好中小学校校安工程建设,努力改善教育基础条件。对桃矿中学、中心小学、幼儿园来一次

  安全大检查,重点整治校车安全等问题(由李治湘牵头,中学落实)。

  5、加强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抓好卫生院提质改造。加强重大疾病的防治监测,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集中整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行为(由李冶湘牵头、卫生服务中心落实)。

  6、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促进劳动就业服务工作。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切实做好住房保障工作,新建廉租房2130套,确保廉租房租赁补贴按政策到户。继续开展阳光培训和劳务输出工程。争取培训300人,安置就业150人。(胡益富、王冬福牵头,社保站、城建站负责)。

  7、认真办理一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案(由人大、政协牵头,各居委会、站所负责落实)。

  8、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帮扶园区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快速发展。加强尾矿库闭库后的管理,确保尾矿库安全。(由赵沛智、周俊牵头,安监办、尾砂管理所负责落实)

  10、整合6501风景区各处景点,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大服务力度。

  第六,开展一次工作大督查、大评比活动。

  1、督查。纪委、组织、党政办要对各线、各单位群众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2、评比。开展群众工作创先争优活动,定期印发工作简报,将群众工作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3、问责。对工作不力、行动缓慢的单位负责人,要进行问责,并在予以通报批评,不得参加本年度评优和奖励。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群众情绪理得顺不顺、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干部,基层干部是做群众工作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宣传政策、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任。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摆在每一位基层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做好群众工作,要力戒“三论”

  基层干部身处一线,与群众直接接触,直接面对群众的各种诉求,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三种不良情绪。

  一是群众无知论。百姓是衣食父母,广大农民群众是纯朴善良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却认为群众觉悟低,从而不愿做群众工作。

  二是工作无用论。有的干部主观认为,到群众中去,走村串户,拉拉家常,嘘寒问暖,是一种形式主义,没有意义,不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起不到实际效果,反而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因此对做群众工作,对访民情活动,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也很随意。这实际上是不愿做群众工作的借口。

  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干部不习惯、不善于、不屑于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不懂得怎样积极主动地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也不明白如何与群众良性互动,对做群众工作有抵触情绪,即使做了,心里也不情愿,而且方法简单,不痛不痒,导致群众不信任不买账,使干群关系越来越疏远。

  三是利益无关论。表现为对群众的困苦无动于衷、漠不关心、冷若冰霜,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漠然置之,甚至对群众颐指气使,发号

  施令,官气十足,趾高气扬;对群众的诉求能躲则躲,躲不过就拖,最后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难。有的干部认为群众反映的问题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把群众反映问题视为“找茬儿”、“闹事儿”,思想上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轻则不理不睬,敷衍塞责,重则出言不逊,大声训斥,结果误了群众的事,凉了群众的心,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做好群众工作,要具备“三心”

  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是回应群众的新期待、解决农村发展的新问题、树立党员干部的新形象的需要。对此,基层干部必须正确看待、清醒认识、高度重视。

  一是要有信心。当前,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环境不断改善,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难做,这是客观事实,但开展群众工作的实质内涵是相同的。群众工作不是洪水猛兽,并非难事,做群众工作,一定要心里装着群众,树立一定能跟群众打成一片的信心。

  当然,信心绝对不是盲目自大,而必须是“知己知彼”后的必胜信念。要树立信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群众工作有足够的了解。因此,在开展每一次走访群众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要想一想群众在盼什么,希望我干什么,工作重点在哪里,困难在哪里,自己有什么优势,能为群众解决那些问题等。只有把群众工作当作常规工作,放在心上,经常实践,多去走访、多打“草稿”、多作总结,才能做好群众工作。

  二是要有恒心。开展群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完的工作。“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恒心的力量是巨大的。要想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保持高昂的热情、较高的工作效率,就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能因为群众不理解、发牢骚,不能因为工作碰了壁、受了阻,就轻言放弃。每

  个人都有惰性,开展群众工作必须克服这种惰性,必须树立敢于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恒心,排除一切消极影响和困难,一如既往的投入到为民服务的工作之中。

  三是要有慧心。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做群众工作不得法,就会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有人说,“群众工作是口才学”,只要多打交道、说好听的就算完事。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和理解,因为群众工作不是熟练工种,而是需要我们用慧心去发现工作方法的学问。

  邓小平同志说过,“群众的意见,有合理的,合理的就去接受,就去做。有一部分是基本合理,合理的部分就做,办不到要解释。有一部分是不合理的,要求做工作,进行说服”。群众工作需视对象、情景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并不是光靠说好听的、简单应付就能做好,智慧的、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开展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因素。

  三、做好群众工作,要做到“三入”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也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心系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

  一是要身入群众,关注民生。就是要走出机关大院,走出文山会海,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通过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交流,特别是注重走访偏远的村组,困难的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社情民意,可以拉近干群距离。

  二是要深入入群众,解决民困。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法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群众最讲实惠,不需要干部对他们讲大道理,也不需要干部和他们不疼不痒地套近乎,而是希望干部能根据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合理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群众的事情,对于全局来说可能很小,而对群众自己来说,则事事牵动人心,件件都是大事,有的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牵动他们的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这就要求干部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三是要心入群众,维护民利。就是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马克思指出,人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群众工作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依归。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树立干群一家的理念,把人民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来信当成家书,把群众之事当成家事,群众工作当成家业,带着真心、带着感情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实利。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心比黄金更宝贵,真情比实物更重要。对群众没有感情,哪怕给群众送去钱物,群众也不会满意。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学会换位思考,以情动人。与群众联系时要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官味;要甘当公仆,尊重群众,与群众平起平坐,平等对话,促膝谈心,建立鱼水关系。

篇五:浅析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抓教育引导

  重示范服务——浅析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有效方法

  刘仁辅;殷荣奎

  【期刊名称】《咨询与决策》

  【年(卷),期】2004(000)004【摘

  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员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方法、指明了方向。

  【总页数】1页(P77)

  【作

  者】刘仁辅;殷荣奎

  【作者单位】中共郧西县委宣传部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327.63【相关文献】

  1.在监管中抓服务在服务中抓监管——浅析经营性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行业监管2.抓实基础提升内涵强化服务创造品牌充分凸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的创建效应——创建“国家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区”专题报告3.抓主抓重抓关键

  高效生产成典型——贾升平苹果高效示范园的经验4.创办农村示范服务基地

  促进农村

  工作领导方式的转变——遂川县雩田镇分流机关干部创办示范服务基地初探5.在监管中抓服务

  在服务中抓监管——浅析经营性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行业监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六:浅析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对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群众工作问题的探讨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农村地区群众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其重要性不能忽视。当前,随着农村社会转型的加速和城乡发展差距的不断缩小,农村群众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关于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群众工作,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一、精准定位,注意群众需求

  在新形势下,优先关注农村群众需求,聚焦关键问题,精准施策是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基础。针对不同的群众需求,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制定不同的活动和措施,采取定向的服务和帮助手段,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的需求变化,为群众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支持和援助。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真正关注农村百姓的福祉和稳定,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积极解决他们的问题,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注重思路创新,融入新时代要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工作的形式和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同样,农村群众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和进化。在工作方法和思路上,需要强调“三进”的原则,即“进去了解,进入思维,进入实践”。同时,要更好地融入新时代的要求,关注人文关怀、文化教育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在吸纳外来经验和借鉴外部经验的同时,更要注重本土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模式。

  三、加强组织协作,推进多方合作

  农村群众工作不是单一部门的工作,这需要依靠政府、组织、社区和相关群体之间的合作。应该加强政府与社区的协作,在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乡村旅游等方面制定有效的措施,包括建立合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同时,在推行农村群众工作时还要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市民参与,鼓励多样化的组织和形式,支持青年、志愿者和企业等多方人士,积极开展“服务西部”、农民进城等活动,促进各方面的合力,为农村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过程中,人才队伍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引导培养更多的人才,强化农村工作的能力建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同时,对于群众事务的处理,应该给予专业的指导和服务,提高人力资源的来自和素质,助力农村群众工作和乡村发展。(完)

篇七:浅析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摘要:第三,群众工作方法“单一”与人民群众需求“多样化”和社会矛盾“复杂化”相脱节,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多样、多层、多变的,社会矛盾是错综复杂的,片面追求群众工作方法的统一性是不可取的,应努力形成“党委领导和引导、政府负责、群众主体、社会协同、多方参与”,以“社会管理”为主要功能的群众工作模式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所处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群众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新的工作方法对策去应对。

  关键词:新形势;转型时期;群众工作

  一、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体制转型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新变化和新挑战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改变的不仅是经济运行方式,而是整个社会的发展逻辑,需要和利益成为人们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出发点。

  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矛盾、利益冲突成为制约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关系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和无序化的趋势显著增强;第二,不同利益群体在形成中凸现博弈的力量;第三,利益分配关系失衡,利益群体分化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第四,利益冲突的潜在风险扩大,无直接利益冲突成为社会矛盾的新警号。

  (二)网络时代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正在改变社会。既改变着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政治的应运而生正改变着执政党的群众工作方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新途径,值得加以重视。

  (三)群众工作自身存在的新问题

  第一,群众工作价值目标“务虚”与“务实”的冲突。我们在做群众工作时,往往只追求一个统一性的目标,这与群众关注的“务实”热点和价值选择必然存在冲突。

  第二,群众工作主体“一元”与“多元”的失衡。人民群众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提高和新的社会主体大量涌现,导致了执政党和人民群众主体关系“一元”与“多元”的失衡。

  .

  第三,群众工作方法“单一”与人民群众需求“多样化”和社会矛盾“复杂化”相脱节。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多样、多层、多变的,社会矛盾是错综复杂的,片面追求群众工作方法的统一性是不可取的。

  第四,群众工作运行机制“行政权力机制”与“民主自治机制”的摩擦。目前,以“行政权力”为特征的群众工作运行机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以“民主自治”为特征的群众工作运行机制也正在形成,因此摩擦在所难免。现实中基层政权的公信力、凝聚力和号召力逐渐弱化和大量流失,部分基层干部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屡禁不止,导致党群之间、干群之间产生隔阂,形成结构断层,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对策

  (一)确立新型的党群关系

  新时期,党群关系应该从过去的只强调服从管理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重新确立平等的关系,从而使执政党做到与群众权力共生,成为群众的利益代表而非对抗者。

  (二)牢牢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切入点、着力点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要善于从大多数群众反映最强烈、意见最大的问题,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矛盾的聚焦点以及群众自己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出发。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愿望,关心群众的疾苦,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情民意诉求渠道不畅通、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等问题。

  (三)具体对策

  1.价值目标由“务虚”向“务实”的转型。实现由理想目标向具体目标的根本转变;由统一化、雷同化、固定化目标向层次化、个性化、多元化目标的根本转变;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目标的根本转变。

  2.对新时期群众工作主体的重新界定。执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不同的利益群体、社会阶层、社会团体应成为不同的群众工作主体。总之,执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是和而不同、互补共生的和谐关系。

  .

  3.实现群众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由感性化向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根本转变;由随意化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根本转变;由主客二元化向主客一体化的转变。

  4.工作方法的丰富创新。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方法应该向个性化、多样性、动态性、全面性、综合性和有效性方向发展,做到结合渗透与教育引导、沟通协商与群众自治、依法办事与以德教化、政策引导与制度规范、社会救助与典型示范的相结合。

  5.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型群众工作模式。应努力形成“党委领导和引导、政府负责、群众主体、社会协同、多方参与”,以“社会管理”为主要功能的群众工作模式。其关键在于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高效政府。

  6.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群众工作新机制。形成党群之间、干群之间、上下级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协商的群众工作沟通机制;形成群众工作主体间的良性互动、互补共赢机制;形成不同群众工作主体间相互包容、和谐发展机制。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仅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体制的变改、政策上的调整,也有赖于群众工作的加强。我们党在群众工作方面一直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要做好今天的群众工作需要在群众工作的体制、方式、方法甚至观念上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才能依靠广泛深入的群众工作去凝聚人心、组织力量,发展好我们的事业。

  参考文献:

  [1]王凤青,王培芝.群众工作运行机制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2]王培芝.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价值定位[J].青年记者.2011,(8)..

推荐访问:浅析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浅析 新形势下 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