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如何理解我国的良法与善治7篇

时间:2023-07-09 12:36: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如何理解我国的良法与善治篇二:如何理解我国的良法与善治

  

  作者:李霞

  作者机构:盐城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出版物刊名:中国出版

  页码:67-67页

  年卷期:2016年

  第14期

  主题词:依法治国

  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善治

  良法

  解读

  摘要: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陆续推进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人们意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法治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

篇三:如何理解我国的良法与善治

  

  何谓良法?何为善治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这样的表述。没有法律,特别是没有良法,善治就等于空谈。

  良法的五条标准:第一,良法必须是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它保护的是人民的利益,维护的是有利于人民的社会秩序。人民利益应当是多数人的利益,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公共的利益、特别是应该符合人性,讲究人道,体恤人情,尊重人格的法律。同时,要看法律的实质,明确该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不能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二,良法应该是顺应世界潮流、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规范。当今世界潮流和时代特征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如果一个法律与此背向而行,宣扬和鼓吹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言行,那么它就是恶法。第三,良法应该是可以操作的法律规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如果一个法律不能实施,操作它极端困难,这样的法绝不是良法。第四,良法应该是联系实际的。良法是客观规律、特别是经济规律的反映。因此,法律必须结合本国实际,直接引导、促进和保障经济的发展。良法的第五个标准是,良法不仅可以“护航”,而且可以“导航”。只有能够“导航”的法律才是良法。这是因为法律的导航作用是很明显的,它为人们提供了三种行为模式,明确告诉人们: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禁止做,哪些行为必须做。前一条是权利,不做也不违法,但最好按法律导向去做。后面两种则是义务,违背法律的导向就要受到法律的干预、制止或惩罚。

  因此,我们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中,要强调法律的导向作用。

篇四:如何理解我国的良法与善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良法善治:法治中国的价值追求

  作者:资金星

  张恒业

  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06期

  摘要:良法为法治之前提,善治为法治之目的,两者统一于法治。当今时代,法治是时代的强音,选择良法善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客观使然,我们必须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实现良法善治,构建法治中国。

  关键词:良法;善治;法治中国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3605(2018)06-0058-0法治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治国理政的良方,经过古代的孕育和近代的发展,到现代,法治以其制度框架和文化品格的魅力为大多数国家所追求。近代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久经磨难,经过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今天,法治中国构建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我们知道,构建法治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治国理政,为了更好的为人民谋幸福,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制定出来的法律必定是良法,且以良法为基础实现善治。可喜的是党的十九大对良法善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正是基于这一逻辑,构建法治中国必须以良法为依据,以善治为基础。

  一、良法善治涵义的基本阐释

  (一)良法涵义阐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里提出了一个关乎法治的著名论断:“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1]202,从此良法作为法治要件之一走上了历史舞台。古典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可以分为两类,良法和恶法,符合自然法则(公平、正义等价值追求)的为良法,不符合的即为恶法,并主张恶法非法,人们不应当受到恶法的约束。与此相对,分析法学派则主张恶法亦法,立法机关制定的就是法律,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因此,相对于恶法,良法在形式之外,拥有更多的实质要求,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这种要求也会有所差别。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指明:“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良法善治,不是抽象的良法善治,而是站在人民立场,以人民利益为核心价值标准的良法善治。”[2]有学者总结认为:“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立法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努力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国情民情。”[3]

篇五:如何理解我国的良法与善治

  

  以良法促进发展,保证善治的解读

  重要的历史证明,我们可以通过实施良好的法律制度来促进发展和保持社会和谐和稳定,进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良好的法律制度可以确保社会上每个人在公平的情况下实现自身价值,更重要的是保护人民的权利,维护公共利益,建立一个社会公正和稳定的政治环境,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有利于发展。

  人民的善治,从根本上要以法治的思想为导向,以法治的实践为母体。因此,必须制定完善的法律,强化法律的遵守,建立法治的社会风气,营造合法的管理环境,突出法治的统治性,才能彻底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面对当今社会发展各种挑战,必须以完善的法律制度管理社会关系,构建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稳定,才能真正保证善治。

  善治,首先要推动和促进司法制度的现代化,推进司法制度的完善,实施科学的司法判断,勇担制度责任,健全审判机制,构建公正、和谐的公共秩序,改善法律的执行力度,彻底杜绝司法的腐败,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公平。

  其次,必须完善法律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机制,保证法律的正确性和公正性,遏制社会中的恶性腐败行为,促进社会公正和发展。

  最后,政府需要严格实施法律,严肃纪律,尽快通过各种立法,加强对法律的执行,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的和谐,打击和抑制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不公,真正实

  -1-

  现以良法促进发展,保证善治。

  总而言之,以良法促进发展,保证善治,需要从加强完善法律制度入手,严肃制定、实施和监督法律,推进司法制度的现代化,提高司法办案能力,增强法治的统治性,强化法律的遵守,营造合法的管理环境,实施公正的审判制度,积极打击和抑制不合法的行为,最终形成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以良法促进发展和保证善治。

  -2-

篇六:如何理解我国的良法与善治

  

  良法善治的含义

  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这就是良法善治,也就是以优良的法律来公正的治理的方法。良法善治是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出的。由善与公正组合的法治社会是一个说理通达的社会,它让祖国和家园更美好。

  “良法善治”,意味着要立良法、谋善治。良法应该是能促进社会活力和进步的,而不是简单粗暴地限制社会活力。就行政机关而言,应当恪守依法行政的原则,严格依法办事,禁止滥用权力随意设置行政许可,并做到行政权的行使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既不失职也不越权,切实尽到热心服务民众、维护公平正义的责任。具缺乏正当性的规定往往很难得到普遍遵守“立法如林、,执法如零”,最终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因此,规章制度要重在可行、管用,重在可实施、可操作。要广开言路、集中民智立良法,杜绝一拍脑袋、急功近利立恶法。而也只有尊重和反映民意的良法才能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从“纸面”转变为“地面”,只有在良法的框架内,在法治的轨道上,坚持法治理念和法治方法,才能规范政府权力运行,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平衡、协调好各方面社会利益关系,奠定社会和谐稳定的民意基础。“良法善治”需要让民众对法律有信心。

篇七:如何理解我国的良法与善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习近平良法善治重要论述及时代价值■毛维国布海璐摘要: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总目标为建设法治国家,构建法制系统。在此情况下,我国构建法治系统、建设法治国家、实现总目标的基本路线可概括为善治和良法。善治和良法再次展现了道德同法律之间相辅相成的内在关联,也从侧面契合了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关键词:良法;善治;时代价值基金项目:本文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四个自信’的学理逻辑与当代价值”(项目编号:16CZJ18)的阶段性成果;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对弘扬沂蒙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的部分成果(18CYMJ12)。收稿日期:2019-08-11作者简介:毛维国,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布海璐,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山东泰安,271018)中图分类号:D9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79(2019)05-0010-04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强调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立法为民。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3]需要明确一点,即构建法制体系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护民众的利益,这是评判“良法”的唯一标准。现代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要求就是基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意志,保障普通大众的合法利益。总结而言,良法的标准有三:就法的形式而言,良法具备形式科学性;就法的价值而言,良法的根本目的是基于正义、维护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就法的内容而言,良法需要符合调整对象本身的基本规律。[4]换而言之,良法应当满足六大基本条件:(1)符合法定程序,在程序上无懈可击;(2)是合理的科学的理论系统;(3)能够反映民情、社情和国情;(4)满足社会前进的基本规律;(5)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6)反映广大社会群众的意志,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非维护少数人的个体利益。唯有推行良法,将社会现行法律一一打磨成公正之法,方能真正建设法治国家。何为良法?简而言之,良法是正义之法,通过制裁罪犯、阻止保证和维护公正来保证民众的自由和权利。与之相反的则为恶法,恶法是非正义之法,通过随意剥夺民众自由、侵犯人权及维护暴政来维护独裁者的专制统治。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维护少部分人利益的法律并非真正的法治。[2]换而言之,良法是善德之法,是正义之法,维护的城邦的总体利益。一、良法善治的科学内涵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接下来的总目标为全方位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针,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路径。全会指出,法为国之重器,善治的基本前提条件即为良法。善治和良法的提出完美契合了法治的要求。“法治”这一概念的形成,甚至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时代。其在著作中曾提到过,作为多数人的统治方式,“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1]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体系,法治应当由善治和良法组成。(一)良法的基本内涵10JOURNALOFTHECHENGDUMUNICIPALPARTYCOLLEGEOFC.P.C

推荐访问:如何理解我国的良法与善治 理解 我国 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