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普法以案释法答案(3篇)

时间:2023-07-15 14:00: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普法以案释法答案

  

  2023年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须更好发挥治国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

  A.推进公正司法

  B.构建法治社会

  C.建设法治政府

  D.维护宪法权威

  【参考答案】:C【解析】:超纲知识点,《考试分析》并无相关知识点。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以下简称2021年《纲要》),指出“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为在新发展阶段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当前法治政府建设实际,制定本纲要。”

  2.

  下列有关法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和为贵是中华法系的重要价值追求

  B.不同法系之间不存在法律移植

  C.判例法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都是法的正式法律渊源

  D.划分法系的主要依据是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体现的阶级意志

  【参考答案】:A【解析】:判例法在大陆法系一般不是正式法律渊源,C选项错误。法系是是按照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法律的源流关系、历史传统以及形式上某些特点对法律所作的分类,D选项错误。

  3.

  司法中可供法官利用的原料有制定法、习惯、道德准则,这里的原料是指()

  A.法律事实

  B.法律渊源

  C.法律意识

  D.法律规范

  【参考答案】:B【解析】:制定法、习惯、道德准则属于法律渊源。

  4.

  以下不属于免责情形的是()

  A.正当防卫

  B.自首

  C.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六个月内未被发

  D.主动或减轻违法后果,被侵害人谅解

  【参考答案】:A【解析】:正当防卫属于无责,A选项不属于。

  5.

  “机动车不应包含由人力或畜力驱动的车辆”属于什么法律解释()

  A.文义解释

  B.目的解释

  C.比较解释

  D.历史解释

  【参考答案】:A【解析】:将“机动”解释为“不包含人力或畜力驱动”,属于字面解释。因为该解释单纯从字面含义出发,没有涉及文字含义以外的立法目的,不属于目的解释。

  6.

  下列哪个属于分析法学派的观点()

  A.恶法非法

  B.法要体现民族精神

  C.应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法

  D.法与道德无必然联系

  【参考答案】:D【解析】:“法要体现民族精神”属于历史法学派的观点,B选项错误;“应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法”属于社会法学的观点,C选项错误。

  11.

  离婚诉讼中,夫妻双方围绕共同饲养宠物的归属问题产生争议,法官参照我国民法中关于子女抚养和探望等规定对该案件作出相应裁判,本案法官所运用的法律推理是()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辩证推理

  【参考答案】:C【解析】:题目表述,法官“参照”而非“依据”《民法典》。如果法官依据《民法典》作出判决,属于演绎推理;而参照属于类似案件类似处理,属于类比推理。辩证推理借助于法外因素,如道德、社会公理等,也不符合本案情况。综合来看C选项正确。

  12.

  《反食品浪费法》规定,餐饮外卖平台应当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该规定表达的规则属于

  A.构成性规则

  B.任意性规则

  C.义务性规则

  D.准用性规则

  【参考答案】:C【解析】:提示消费者属于社会行为,不依附于规则而产生,属于调整性法律规则,A选项错误。应为的行为模式,属于法律义务,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履行,没有自我选择的余地,不属于任意性规则。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13.

  许某和常某就“暗刷流量”达成合意,签订合同,常某提供服务,许某未按约定支付报酬,常某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暗刷流量”行为侵害了不特定市场竞争者利益,故双方订立的合同无效,判决驳回常某请求,不正确的是()

  A.

  契约行为应受到法律的规范B.该判决有助于净化网络环境C.流量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D.判决驳回诉讼请求是对常某的法律制裁

  【参考答案】:D【解析】:判决驳回常某诉讼请求,是常某与法院之间因诉讼而建立诉讼法律关系后,由法院行使的权力,常某有义务接受该判决。

  法律制裁是以违反法律义务为前提,由国家强制执行的一种不利后果。在常某和法院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中,常某没有违反诉讼义务,因此接受该判决只是常某的义务,而非法律制裁。

  如果常某拒不依法接受该判决,则常某违反了诉讼义务,才可能会因此由法院认定并要求其承担法律制裁。

  14.

  关于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表述正确的是()

  A.二者的区分标准是修改程序的差异

  B.现代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是成文宪法

  C.宪法修正案是不成文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D.成文宪法是刚性宪法,不成文宪法是柔性宪法

  【参考答案】:B【解析】:成文宪法不一定是刚性宪法,有的成文宪法也是柔性的,如1848年《意大利宪法》就是这样,因此D选项错误。此内容为今年《考试分析》修改内容。

  15.

  关于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有权解释宪法

  B.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有权组织宪法宣誓仪式

  C.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可以修改除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D.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可以组织对有关法律进行立法后评估

  【参考答案】:D【解析】: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属于专门委员会,属于辅助性工作机构。解释宪法的机关是全人常,A选项错误。只有全人大主席团、全人常委员长会议、最高院、最高检、国家监察委、外交部为法定有权组织宪法宣誓仪式的机关,B选项错误。全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修改除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C选项错误。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可以组织对有关法律进行立法后评估,D选项正确。

  16.

  根据现行宪法,属于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是

  A.甲参加学术会议并作主题发言

  B.乙参与社区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C.丙发现网购的家用电器不合格,给商家差评

  D.丁写信给某国家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失职行为提出批评

  【参考答案】:D【解析】:公民行使监督权是针对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而言,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或国家赔偿请求的权利。因此D选项正确。

  17.

  某市河东区科创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该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产生的方式是

  A.

  社区所在街道办事处任命

  B.

  科创社区居民推荐,河东区人民政府任命

  C.

  科创社区有选举权的居民通过选民登记后选举

  D.

  科创社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每户派代表选举

  【参考答案】:D【解析】:

  1.

  本题题干要求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因目前尚不完备,仅有

  23条,并未规定“居民需要通过选民登记后选举”。因此C选项错误。

  2.

  值得一提的是,《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三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村民委员会选举前,应当对下列人员进行登记,列入参加选举的村民名单

  ”

  可见《村委会组织法》对于需要选民登记进行了规定。本题限于《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分析,因此C选项错误。

  3.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因此D选项正确。

  18.

  根据《立法法》,下列授权立法表述正确的是

  A.

  授权决定应当明确授权的目的、事项、范围、期限等

  B.被授权机关可以将被授予的权力转授给其他机关

  C.

  授权立法事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后,相应授权继续有效

  D.

  被授权机关应当在授权期限届满一年前,向授权机关报告授权决定实施情况

  【参考答案】:A【解析】:授权立法事项,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及时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后,相应立法事项的授权终止,因此C选项错误。

  被授权机关应当在授权期限届满的六个月以前,向授权机关报告授权决定实施的情况,并提出是否

  需要制定有关法律的意见;需要继续授权的,可以提出相关意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定,因此D选项错误。

  19.

  甲省乙市拟将上城区与下城区合并,设立为市中区,对于这一行政区划分的变更,有权审批的国家机关是

  A.

  民政部

  B.国务院

  C.甲省人民政府D.乙市人大常委会

  【参考答案】:B【解析】:上城区与下城区合并属于县级行政区划的合并,国务院批准,因此B正确。

  20.

  村民赵某在乡人大代表选举期间临时外出务工,无法返乡参加选举。下列正确的是

  A.赵某可以进行网络投票

  B.乡选举委员会可以暂停赵某的选举权

  C.经乡选举委员会同意,赵某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

  D.赵某可以同时参加本乡和务工所在地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

  【参考答案】:C【解析】:我国《选举法》尚无网络投票的相关规定,A选项错误。暂停赵某的选举权由由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向乡人民代表大报告,B选项错误。选举平等原则要求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因此D选项错误。

  21.

  关于国家监察委员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法律监督机关

  B.国家监察委员会指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C.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选举产生

  D.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接受其监督

  【参考答案】:D【解析】: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法律监督机关,A选项错误。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B选项错误。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C选项错误。

  22.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关于国务院部门规章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部门规章由部门首长决定

  B.部门规章名称一般称“条例”或“规定”

  C.国务院公报或部门公报上刊登的规章文本为标准文本

  D.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有关部门可以分别制定规章

  【参考答案】:C【解析】:部门规章应当经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决定,A选项错误。部门规章一般不称为“条例”,B选项错误。国务院公报或部门公报上刊登的规章文本为标准文本,C选项正确。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

  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当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D选项错误。

  23.2018年宪法修改,生态文明正式写入我国宪法。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外要求”。关于生态文明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产生阻碍作用

  B.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是我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

  C.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不得对自然资源进行商业开发

  D.生态文明程度越高表明人类依赖自然的程度越小,强调主宰和征服自然

  【参考答案】:B

  24.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关于质询案的提出,正确的是

  A.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一个代表团可以书面提出质询案

  B.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专门委员会可书面提出质询案

  C.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十名以上代表可联名书面提出质询案

  D.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委员长可书面提出质询案

  【参考答案】:A【解析】:质询案机关无权提出,B选项错误。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三十名以上代表可联名书面提出质询案,C选项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只有十名以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书面提出质询案,D选项错误。

  25.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有权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的是

  A.司法部

  B.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C.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

  【参考答案】:D

  26.

  根据现行法,下列关于我国分配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国家实行各取所需的分配制度

  B.我国的分配制度是由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C.国家实行按劳分配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国家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需分配

  【参考答案】:C【解析】: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情况下又允许多种分配形式并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多种生产方式并存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27.

  关于人大代表执行职务保障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对人大代表采取强制措施,应当由人大常委会许可B.人大代表在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C.

  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不予公开

  D.

  无固定工资收入的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权由本级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参考答案】:

  D【解析】:乡、民族乡、镇代表,如果被逮捕、受刑事审判、或者被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执行机关应当立即报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非经主席团许可,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对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如果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应当经该级主席团或者常委会许可。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机关应当立即向主席团或者常委会报告。可见对人大代表采取强制措施,并非必须由人大常委会许可。因此A选项错误。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并非各种会议,因此B选项错误。

  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每年向常务委员会报告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情况,并予以公开,因此

  C选项错误。

  28.

  韩非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中国古代以此为治国指导思想的朝代是(A.秦朝

  B.隋朝

  【参考答案】A)

  D.元朝

  C.宋朝

  【解析】题干的核心关键词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而且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只有秦朝是采纳法家思想的朝代,因此选A。

  29.

  出土于敦煌的唐代《放妻书》写道:“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该《放妻书》所反映的唐代离婚制度是(A.义绝

  B.和离

  C.七出

  D.三不去

  【参考答案】B)

  【解析】题干的核心关键词“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即夫妻感情已经破裂,自愿离婚。因此选B。

  30.

  《水浒传》中,宋江、林冲、武松等人都曾受过一种酷刑,被骂为“贼配军”。这种酷刑将三种刑罚施于一人,这三种刑罚是(A.鞭刑、枷号、配役

  C.枷号、徒刑、充军

  【参考答案】D)

  B.鞭刑、刺面、流刑

  D.杖刑、刺面、配役

  【解析】题干的核心关键词“贼配军”“三种刑罚施于一人”,这些都提示本题的刑罚是刺配。刺配是将杖刑、配役、刺面三刑同时施于一人的复合刑罚,“既杖其脊,又配其人,而且刺其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

  31.

  明初洪武年间“定南北更调之制”,即南方人调北方任官,北方人调任南方任官。这种任官回避制度古已有之。下列选项中,属于任官回避制度的是()

  A.

  汉朝三互法

  B.曹魏的九品官人法

  C.宋朝差遣制

  D.元朝行省制

  【参考答案】A【解析】汉朝三互法在2020年考过,当时的题目为:汉代的《三互法》规定的主要制度是()

  A.司法管辖

  B.任官回避

  C.犯罪株连

  D.外贸管理

  当时的答案选的是B。2023年再考此题,相当于原题重考。核心关键词“任官回避”。

  32.

  评剧《刘巧儿》的故事,源于封芝琴(乳名捧儿)与张柏的婚姻纠纷案件。该案的审理是陕甘宁边区司法民主崭新形式的典型体现。主持这一案件审理的法官是(A.董必武

  B.林伯渠

  C.马锡五

  D.雷经天

  【参考答案】C)

  【解析】马锡五在担任陕甘宁边区陇东专署专员兼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期间,在巡回审判中贯彻群众路线,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了解案情;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尊重群众意见;方便群众诉讼,手续简便,不拘形式。他依靠群众纠正错案,解决疑难案件,被人民群众誉为“马青天”。他的审判工作经验被总结为“马锡五审判方式”。戏剧《刘巧儿》的原型封芝琴(乳名捧儿)与张柏的婚姻案,就是马锡五审理的典型案例。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把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针创造性地运用到审判工作中去的司法民主的崭新形式。

  33.

  汉朝颁布《上计律》,其适用的主要事项是()

  A.地方官吏考核

  C.盗贼缉捕审判

  【参考答案】AB.田租赋税征收

  D.强宗豪右监察

  【解析】两汉时期重视对官吏政绩的考课。一般官吏主要根据法律考核其所任职务的完成情况。对地方郡国守相和县令的考核,仍沿秦制,通过上计的方式进行考课。汉《上计律》规定,年终由郡国上计史携带上计簿到京师上计,汇报工作。上计的范围包括户口、赋税、盗贼、狱讼、农桑、灾害、道议等,根据政绩的殿最,决定迁降赏罚。

  34.

  程树德在《九朝律考》中指出:“自晋氏失驭,海内分裂,江左以清淡相尚,不崇名法,故其时中原律学,衰于南而盛于北。”这一时期中原律学的发展推动了北朝立法的创新。下列选项中,代表了北朝立法最高成就的法典是(A.北魏律

  B.麟趾格

  【参考答案】C【解析】《北齐律》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著称,在古代法典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隋唐立法尤具影响。程树德在《九朝律考》中指出:“自晋氏失驭,海内分裂,江左以清谈相尚,不崇名法。故其时中原律学,衰于南而盛于北。”总的来看,南北朝时北方律典兼容并蓄,日臻成熟,它克服了南朝律的繁芜,避免了北周律的刻意复古,注意了礼律并举,又在罪名和刑制上有所创新,因而为隋朝所取

  法。因此本题选C。)

  C.北齐律

  D.大统式

  35.

  唐中期,某部尚书受所监临财物,赃值八匹,依律应判徒一年。但由于其为正三品职事官,享有“八议”资格,据律可减一等处罚,则对其应判处(A.笞五十)

  B.杖九十

  C.杖一百

  D.徒半年

  【参考答案】C【解析】徒一年是徒刑的最低刑等,减一等,减到杖刑的最高刑等——杖一百。

  36.

  下列对于宋代典卖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物可以两典

  B.典权可以转让

  C.钱主对标的物享有优先购买权

  D.业主可在回赎期内以原价赎回标的物

  【参考答案】A【解析】宋朝为了保护典权人的权利,严禁“一物两典”,如有重复典卖者,业主、中人、邻人并契上署名人,“各计所欺人已钱数准盗论”,并须将钱退还典主。此外,凡典买卖产业,须家长和买主“当面署押契帖”,卑幼不得专擅典卖,或伪署尊长姓名,否则依法重断。本题选A。

  37.

  相较于唐宋而言,明清时期刑律对于化外人犯罪的规定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

  A.规定化外人犯罪不再科刑

  B.确立完全的属人主义原则

  C.确立完全的属地主义原则

  D.采用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相结合选择

  【参考答案】C【解析】明律规定:“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采取属地主义的原则。本题选C。

  38.

  按照清代司法审级和诉讼管辖的规定,死刑案件的初审机构是()

  A.州县

  B.府

  C.省按察司

  D.总督、巡抚

  【参考答案】A【解析】按照清朝的刑事审判程序,笞杖刑案件由州县自行审结。凡应拟徒刑的案件,由州县初审,依次经府、按察司、督抚逐级审核,最后由督抚作出判决。流刑、充军等案,由各省督抚审结后咨报刑部,由刑部有关清吏司核拟批复,交各省执行。死刑重案,由州县初审然后逐级审转复核,经督抚向皇帝具题,最终由“三法司”核拟具奏。

  如果题干问的是“初审机构”,那么本题选A。如果不是“初审机构”,就要看题干具体问什么了。

  39.

  下列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中,对“国权”和“地方制度”分别作出专章规定的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参考答案】D【解析】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即“贿选宪法”,名义上实行地方自治,实则确认国内军阀的势力范围。为了平衡各派军阀和大小军阀之间的关系,巩固曹锟、吴佩孚控制的中央大权,对“国权”和

  “地方制度”作了专门规定,实际上宪法成了大小军阀实现利益分配的账单。本题选D。

  40.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负责审理行政诉讼案件的机构是()

  A.司法院

  B.地方法院

  C.行政法院

  D.最高法院

  【参考答案】C【解析】国民政府时期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在法院之上增加了一个最高层次,即司法院。其下设四个直属机关,其中司法行政部掌管司法行政事务(后曾改归行政院统辖),最高法院行使最高审判

  权,行政法院行使行政诉讼案件的审判权,官吏惩戒委员会掌管文官和法官的惩戒事宜。本题选C。

  本题的A选项是否确定为“司法院”?如果确定是,本题选项不太严谨,因为严格来说,行政法院属于司法院的下属机构,下属机构负责行政诉讼案件,选上级机构也不能算错。但AC两个选项比较,最佳选项是C。

  二、多选题

  4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宪法为核心的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时俱进,更加完备。在新时代,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改废释纂各项工作,需要

  A.

  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等重要领域立法

  B.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立法

  C.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加强涉外领域立法

  D.总结编纂民法典的经验,适时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

  【参考答案】:

  ABCD

  42.

  法治思维是基于对法律的尊重和对法治的信念判断是非,权衡利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法治思维的表叔,正确的有

  A.

  法治思维是规则思维

  B.法治思维是公平思维

  C.法治思维是人权保障思维

  D.法治思维是程序思维

  【参考答案】:ABCD【解析】:《考试分析》中并无B、C选项的内容,因此只选择AD的同学也有合理性。

  但是基于内容本身,法治思维是权力受制约思维,制约权力的目的是保障人权,因此C选项正确;法治思维是平等思维,平等属于正义的一部分,与公平密切相关,因此B选项正确。

  同时参考往年的真题答案设置规律,选项并非按照《考试分析》严格进行文字选择(如2022年真题中“司法公开原则”也作为了正确选项),而要考虑知识本身的内涵,这一点我在各个班次的课堂上尤为重点进行了提示,故若本人在考场,会选择ABCD。当然只选AD也有合理性,大家可以再等待官方答案进行明确。

  43.

  下列情形中违反法律职业化道德的有

  A.某法官在案件审理期间接受当事人的宴请

  B.某律师在高校担任兼职研究生导师并领取报酬

  C.某检察官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对正在审理的案件进行评论

  D.某法官在任职期间接受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

  【参考答案】:AC【解析】:律师并非国家工作人员,可以兼职并领取报酬。

  44.

  村民小丽在家庭纷争中,不能确定自己是否遭遇了家庭暴力,去咨询本村“法律明白人”老张。老张将《反家庭暴力法》第2条告诉小丽,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对比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老张的解答属于法的适用

  B.

  法律概念可以与日常生活概念不同

  C.

  “法律明白人”普法释法活动有助于法治社会建设

  D.

  明确家庭暴力的概念,有助于人们准确理解《反家庭暴办法》的内容

  【参考答案】:BCD【解析】:司法又称为法的适用,老张是进行了法律解释,并非司法活动,不属于法的适用。

  45.

  近年来,我国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定了《家庭教育促进法》。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关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未成年人的权利受宪法保护

  B.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C.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

  D.

  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其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ABCD

  46.

  某村坐落在山区,清水河穿村而过,村民在宅基地上建房时发现一处煤矿,根据我国宪法下列选项,属于该村集体所有的有

  A.煤矿B.自留山C.清水河D.宅基地

  【参考答案】:BD【解析】:A、C属于全民所有。

  47.

  下列对于我国宪法上的“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的理解,正确的有

  A.该规定保护了公民隐私

  B.该规定是公民人身自由的重要内容

  C.该规定保障了居住安全和生活安宁

  D.该规定要求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参考答案】:ABCD

  11【解析】:住宅区包括公民隐私。《宪法》的住宅权被民法具体化,《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因此A选项正确。

  48.

  《吕刑》是西周中期具有代表性的刑书,其确立的原则有()A.五刑之疑有赦B.重刑轻罪

  C.同居相为隐

  D.刑罚世轻世重

  【参考答案】AD【解析】《吕刑》继承并贯彻了周初明德慎罚的思想,以苗民无德滥刑而亡国绝祀的历史教训说明

  建立法度的重要性,强调必须以德教为本,用刑适中(“明于刑之中”),提出惩罚与罪行相符(“其罪惟均,其审克之”“上下比罪”),结合具体案情灵活处断(“刑罚世轻世重”“轻重诸罚有权”)、案情不能确定时从轻不从重(“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等审案原则,还规定了较为完整的收赎办法,赎刑由此开始制度化。AD项正确。西周主张宽严适中,罪刑相当,B项错误。C项同居相为隐最早出现在汉朝。

  49.

  下列关于《开皇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完善了“官当”制度

  B.正式确立了“十恶”罪名

  C.设加役流为死刑减等后的刑罚

  D.刑罚定型为死、流、徒、杖、笞五刑

  【参考答案】ABD【解析】《开皇律》删除了前代酷刑,刑罚定型为死、流、徒、杖、笞五刑。《开皇律》在北齐“重罪十条”的基础上正式确立了“十恶”罪名。《开皇律》完善了“八议”和“官当”制度。ABD项正确。

  《贞观律》增设加役流为死刑件等后的刑罚,C项错误。

  50.

  《中华民国民法》第一条明确规定:“民事,法律未规定者,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下列关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事立法中“习惯”的表述,正确的有(A.

  习惯的适用优先于法理

  B.

  习惯的适用以法无明文为限

  C.

  习惯构成南京国民政府民事法律渊源D.)

  习惯以不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为限

  【参考答案】ABCD【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规定,适用顺序是:法律>习惯>法理。ABC项正确。作为民事法律渊源的习惯,不能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D项正确。

  三、简答题

  51.

  简述法律部门的概念和划分标准

  【答题要点】

  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律部门划分标准: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和第一位

  12标准。法律调整的方法作为划分法律部门的辅助标准。

  52.

  简述受教育权的宪法规定和保障

  【答题要点】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接受文化、科学、品德等方面教育训练的权利。受教育也是公民的一项义务。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加强社会文明建设,要求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53.

  唐律规定了保护制度。所谓保辜,是指在斗殴案件中,加害行为发生后依法确定一定期限,根据期满之日的加害结果确定加害人的罪名和刑事责任。简述唐朝保辜制度的功能。

  【参考答案】

  保辜,即在伤害行为发生后,确定一定的期限,限满之日根据被害人的死伤情况决定加害人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在法定的期限内加害人可积极救助被害人,在挽救被害人生命的同时减轻自己的罪责。

  保辜的期限根据伤害的方式和程度而定,辜限内被害人死亡的,以杀人罪论处;在限外死亡或虽在限内而以他因死者,以伤害罪论。

  保辜制度力求准确认定加害人的法律责任,使之罪刑相应;同时要求行为人在法定的期限内积极对被害人施救,以减轻自身的法律责任,这对减轻犯罪后果,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良好作用。

  四、论述和分析题(非法学)

  54.

  同学们在课堂上围绕法律原则展开讨论。学生甲认为,法律原则是更为抽象的法律规则,两者之间没有实质差别。学生乙认为,法律原则,不像法律规则那样具有可操作性,无法在法律实践中发挥作用。结合法理学相关知识,分析甲和乙的观点是否正确,并阐明理由。

  【答题要点】

  1.

  观点分析:甲、乙的观点均片面,部分正确,部分错误。

  2.

  理由:

  (1)

  甲的观点片面,理由如下

  一方面,法律原则相对于规则具有抽象的特点,这一表述正确。

  另一方面,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之间没有实质差别,这一表述错误。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在内容、适用范围、适用方式和作用上存在区别。

  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而法律原则不预先设定明确的、具体的假定条件,更没有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其要求比较笼统、模糊。

  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具有宏观的指导性,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

  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如果一条规则所规定的事实是既定的,或者这条规则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接受该规则所提供的解决办法。而法律原则的适用则不同,它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当两个原则在具体的个案中冲突时,法官必须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及有关背景在不同强度的原则间作出权衡。不同强度的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

  在功能上,法律原则是法律规则的本源和基础,它们可以协调法律体系中规则之间的矛盾,弥补法律

  13规则的不足与局限,它们甚至可以直接作为法官裁判的法律依据。

  (2)

  乙的观点片面,理由如下

  一方面,法律原则不像法律规则那样具有可操作性,这一表述部分正确。法律原则的操作性较弱,法律规则的操作性较强。

  另一方面,法律原则无法在法律实践中发挥作用,这一表述错误。法律原则可以在法律实践中发挥作用。

  法律原则为法律规则和概念提供基础或出发点,对法律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对理解法律规则也具有指导意义。法律原则有时可以作为疑难案件的断案依据,以纠正严格执行实在法可能带来的不公。法律原则填补规则可能存在的漏洞,在立法中必不可少。

  55.2021年,共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6339件,其中以书面寄送形式提出的1274件,通过在

  线受理审查平台提出的5065件,经研究,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范围的有5741件,我们对审查建议逐一进行研究,同有关方面沟通,提出处理意见,并依照规定向审查建议人反馈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2021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针对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就哪些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

  (2)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向审查建议人作出反馈,有何现实意义?

  【答题要点】

  (1)

  审查对象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司法解释。

  【彬彬有理】:以下法条依据只为说明本人给出答案的合理性,不作为考试的答题内容,没有写出法条依据不影响分数。

  法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一百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在审查、研究中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研究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三十二条:“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之间认为对方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送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法规、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办法》第二条:“对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州和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以下统称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以下统称司法解释)的备案审查,适用本办法。”

  《法规、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办法》第二十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依照法律规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的对法规、司法解释的审查建议,由法制工作委员会接收、登记。”

  (2)

  首先,回应了社会关切,社会各方面需要了解审查工作的进展情况,避免发生审查建议石沉大海”的现象,保障了审查建议人的知情权。

  14其次,有利于增强公民、组织提出审查建议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公众对备案审查工作的关注度与参与度。

  再次,同时督促制定机关尽早纠正违法问题,发挥备案审查制度的实效,有效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最后,对提出查建议的公民、组织既要积极反馈,体现对公众参与权的尊重,又要慎重稳妥,把握

  社会公众参与立法和监督活动的尺度。

  为了回应社会关切,增强备案审查工作的公开与透明,本条还规定,对法规审查、研究的情况可以向社会公开。根据这一规定,常委会工作机构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将收到审查建议的情况和对审查建议审查处理的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彬彬有理】:此问属于超纲知识点,需要大家在原理上了解《立法法》第一百零一条的内涵,言之成理都有分,答案不局限于我给出的【参考答案】。

  非法学:

  56.

  各州县设立申明亭,民间有词状,许耆老,里长准受于本亭剖理。及书不孝,不悌与一应为恶之人姓名于亭,以示惩戒,所以使人心知惧而不敢为恶。板榜以示为之,亦书朝廷所行劝善惩恶之言,兴利除害之事,于各衙门前张挂,使人皆得通晓,皆教民之要务也。

  ——《大明律集解附例》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明初申明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

  申明亭的设立对明初基层社会治理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

  为“申明教化”“明刑弼教”,明初创建了申明亭,对百姓施行教化,并调处纠纷,以稳定统治秩序。亭内树立板榜,定期张贴榜文,公布本地有过错人的姓名和过错行为,并受理和调处有关婚姻、田土、斗殴等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

  (2)

  申明亭具有地方基层司法组织的性质,承担了解决基层社会纠纷的主要职责。明初设置此种程序,有利于发挥家族、宗族组织的纠纷调处功能,对乡民实行教化,以达到息讼的目的,稳定社会秩序。申明亭成为百姓“理讼”重要的救济渠道,一方面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保护小民不会因讼累而“财尽家败”。这一程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众的诉权。

  法学:

  38.陈寅恪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刑律儒家化”的观点:“古代礼律关系密切,而司马氏以东汉末年之儒学大族创造晋室,统制中国,其所制定之刑律尤为儒家化,既为南朝历代所因袭,北魏改律,复采用之,辗转婵蜕,经由(北)齐隋,以至于唐,实为华夏刑律不祧之正统……”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瞿同祖先生对“法律儒家化”问题做了系统论述:“儒家以礼入法的企图在汉代已开始……实胚胎蕴酿于此时,时机早已成熟,所以曹魏一旦制律,儒家化的法律便应运而生。”“归纳言之,中国法律之儒家化可以说是始于魏、晋,成于北魏、北齐,隋、唐采用后便成为中国法律的正统。”

  ——瞿同祖《中国法律之儒家化》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什么说晋律“所制定之刑律尤为儒家化”?

  (2)

  汉代引礼入法表现为哪些制度和原则?15(3)

  概述中国法律儒家化的历史进程。

  (4)

  如何评价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

  【参考答案】

  (1)

  《晋律》第一次将礼中的“服制”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即亲属间的犯罪,据五等丧

  服所规定的亲等来定罪量刑。服制不仅确定婚姻、继承与赡养等关系,而且也是亲属相犯时施用刑罚轻

  重的原则。在刑法适用上,凡以尊犯卑,服制愈近,处罚愈轻,服制愈远,处罚愈重;凡以卑犯尊,服制愈近,处罚愈重,服制愈远,处罚愈轻。对于家庭(族)内的财产侵犯,则服制愈近,处罚愈轻,服制愈远,处罚愈重。

  “准五服以制罪”是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使法律成为“峻礼教之防”的工具,其影响极为深远。

  张斐、杜预为《晋律》作注,用儒家思想解释法律。

  (2)

  汉代引礼入法的表现有:刑法原则:上请、亲亲得相首匿、矜老恤幼。制度:春秋决狱、秋冬行刑、录囚。

  “上请”,又称“先请”,是指对于一定范围内的官僚贵族及其子孙犯罪,司法机关不得擅自裁判处理,而须奏请皇帝裁决的制度。“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源于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思想,是指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均可因互相隐匿犯罪行为而免于刑罚(以尊匿卑,如果所隐匿罪为死罪,则上请廷尉,由其决定是否追究首匿者的罪责)。矜老恤幼原则,对老人、孩童、妇女、残疾人等生理上之弱势群体在定罪量刑上给予特殊宽宥。

  “春秋决狱”,也称“引经决狱”,是指以儒家经典(主要是公羊《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司法审判的根据,它是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必然产物。春秋决狱促进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开辟了引礼入法的通道。汉代死刑的执行采取秋冬行刑制度。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录囚制度,即由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决狱情况,以平反冤案,疏理滞狱。

  (3)

  法律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伦理道德精神引入律典、法令,以儒家思想作为决狱、注律与立法

  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般认为,法律儒家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一)经义决狱(“春秋决狱”)。汉代“春秋决狱”开启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在董仲舒等人的推动下,儒家的精神原则贯彻到了司法活动中。(二)以经注律。自西汉开始,即有儒生阐释法律。引经注律在东汉颇为流行。晋律修成之后,张斐、杜预对晋律进行注释,其注文得到朝廷认可而颁行天下,成为普遍遵循的法律解释。(三)以经立法。魏晋时期,儒生参与律令的制定,儒家思想体现在律典之中。魏律儒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八议”入律。晋律在法律儒家化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是其集中表现。基于“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思想而制定的唐律则是法律儒家化的最终成果,“八议”、“十恶”、官当、存留养亲、亲属相隐、服制定罪等体现儒家精神的制度均规定在律典之中。唐律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和理念,而对《唐律疏议》的评价——“一准乎礼”更是“以经立法”的集中体现。

  (4)

  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中华法系独特的特征,对整个封建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更多的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法律儒家化为统治阶级建立了合理的法律秩序,维护皇权、维护封建等级。法律儒家化重在礼法合一,注重道德、关注礼教,使百姓遵守三纲五常,从而维护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法律儒家化是基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由于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需要而产生的。

  57.

  “没有国家强制力的法是一种自相矛盾,犹如不燃烧的火,不发亮的光。”请结合法理学的相关原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6【答题要点】

  “没有国家强制力的法是一种自相矛盾,犹如不燃烧的火,不发亮的光。”19世纪德国法学家耶林这句名言,集中表现了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把法的国家强制性作为法律概念中的核心成份,它说明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相对独立的规范体系。

  第一,国家强制力是法的基本特征之一。

  法律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它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即国家强制性。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国家的强制力是法律实施的最后的保障手段。法律之所以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取决于下面两个原因:一是法律不一定能始终为人们所自愿遵守,需要通过国家强制力强迫人们遵行;二是法律不能自行实施,需要国家专门机关予以运用。

  第二,国家强制力是法的支持和保障

  国家权力是法的支持和保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国家是法的产生和发展直接的推动力之一。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国家政权的建立是一个国家的法得以产生的政治前提;政权的稳固是法的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政权职能和发展也推动了法的内容和作用的变化。第二,国家权力是创制法的直接力量。国家权力是创制法的直接主体,借助于国家权力,立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表达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利益和意志。第三,国家权力以其强制力参与和保障法的实现。在现代社会,法的实施和实现除了依靠传统、习惯、舆论、利益引导等积极因素外,也必须依靠国家权力的支持。

  (如果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的环节论述,同样正确)

  五、论述和分析题(法学)

  34.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根据材料,结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阐述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法治建设全过程各环节。

  【答题要点】

  法与道德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一、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不同部分,法与道德又有显著的区别。

  法与道德的产生方式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实现方式不同。调整范围不完全相同。评价的尺度不同。权利义务的特点不同。

  二、法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

  道德是法的理论基础。道德是法的价值基础,是判断、评价法的价值尺度。道德是法运作的社会基础。道德是法的补充,它具有弥补法律漏洞的作用。

  法与道德是人类生存的两大支柱,人类社会和文明要求法与道德并举并重,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只有法与道德互助共生,才能真正形成和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融入国家法治建设全过程各环节

  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是由社会主义社会中一组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相关的价值所组成的系统,它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内在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法律领域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其特征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关注人民利益与个人权利的统一性。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关注价值之间的协调统一。

  其一,应当在科学立法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立法是法治的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提高立法质量成为立法的中心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在立法中进行贯彻,才

  1能真正实现良法善治,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其二,应当在严格执法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执法是对行政机关的正当要求,行政机关应当严格、严明和严肃地执行国家法律。“制定好的法律,并严格实施这种法律,”被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是法治的两个重要条件。在执法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法律的目的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其三,应当在公正司法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司法是对司法机关的基本要求。司法是正义的最后防线,也是法治的生命线。“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司法领域集中体现,既是人民对法律救济的价值追求,也是司法机关对法律适用的价值准则。在司法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能使得法律真正成为保卫人民的武器。

  其四,应当在全民守法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需要全民对法律的信仰而被最终实现。只有全民守法,法的价值才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结合,依法治国才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35.

  “法不禁止即自由;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请结合上述法谚,论述权利和权力的关系。

  【答题要点】

  “法不禁止即自由:针对私主体而言,强调对权利的保障;“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针对公主体而言,强调对权力的约束。

  权利和权力的区别如下:

  第一,在我国现行宪法中,对中央国家机关使用职权一词,对地方国家机关使用权限一词,对公民则使用权利一词。

  第二,权利主体一般是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权力主体则只能是被授予权力的国家机关及其特定的工作人员。

  第三,权利和权力的自由度不同。权利主体对其享有的某些权利是可以转让或放弃的,职权不能放弃、不可让与。

  第四,权力的强制性是直接的,权利的强制性则是以权力为中介的,是间接的。

  36.

  为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了《长江保护法》。规定长江流域相关地方根据需要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定、规划编制、监督执法等方面建立协作机制,协同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甲、乙为长江两岸相邻两省,制定并通过了《甲省长江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乙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完成两省协同工作制度建设。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国家制定实施《长江保护法》,体现和落实了宪法序言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哪些规定?

  (2)

  结合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评述甲、乙两省建立区域协同作战机制的宪法意义。

  【答题要点】

  (1)

  国家制定实施《长江保护法》,体现和落实了宪法序言中“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

  1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的位置,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国家强调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2)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则。

  第一,中央立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了《长江保护法》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我国行使国家立法权。

  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二,地方立法。《甲省长江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乙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体现了地方行使立法权。

  其中,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第三,协同立法的意义。甲、乙两省建立区域协同立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立法新增,是我国地方立法的方式的创新。

  其一,区域协同立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在新时代针对区域发展新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区域立法工作的协作,共同制定行为规则,形成区域内统一的法制环境。

  其二,区域协同立法是区域内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区域发展一体化要求采取一致规则和行动,通过协同立法来协调各方关系,打破壁垒障碍,形成共同的市场和规则。

  其三,区域协同立法是区域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区域协同立法是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在全国率先发展的制度来协调区域内关系,让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和区域典范。

  其四,区域协同立法是区域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污染具有流动性,有关各方必须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治理环境污染。

  37.

  宪法规范是调整宪法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结合宪法的本质,论述宪法规范的特点。

  【答题要点】

  宪法是确立公民权利保障和国家机构权限的根本法。宪法规范是调整宪法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第一,宪法的本质

  其一,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与公民权利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现代各国的宪法文本都以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为重要内容。其二,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宪法规定了代议制和普选制,为人民主权的实现构建了政治运行机制。它以根本法的形式赋予人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其他

  1社会、经济、文化权利。它具体规范了国家机构的职权和行使程序,为国家权力的运行提供了法定界限。其三,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宪法是在社会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并掌握了国家政权的那个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是统治阶级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本阶级的斗争成果、巩固本阶级已经取得的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统治地位的法律武器。宪法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决定和影响,这是各阶级社会政治地位的动态反映。

  第二,宪法规范的特点

  其一,内容的政治性。宪法规范内容的政治性,是宪法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相比最主要的特点。宪法规范内容的政治性是由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从宪法最初的产生来看,宪法就是为了保障人权而对国家权力的行使进行严格限制的一个崭新的法律部门,因此,宪法内容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从宪法规范的具体内容来看,主要是有关国家权力、政治过程、平衡各种政治利益的规则、规范国家与公民及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与普通法律只是调整公民和法人的个人生活或社会生活的规则内容相比,宪法内容的政治性是显而易见的。除此以外,宪法规范内容的实现和变化都要受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也体现了宪法规范的政治性。

  其二,效力的最高性。宪法规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是由宪法规范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的,也是由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决定的。宪法规范是有关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最根本的规则和问题,是国家的根本法和总章程,因此,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法律地位,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构成宪法的每一个规范自然就具有最高性的特点。

  其三,立法的原则性。宪法规范表现为原则性和概括性,宪法规范的这一特点是与宪法规范调整内容的广泛性相联系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和总章程,要为社会政治调整和国家权力行使提供规范依据,这就决定了宪法规范在内容设计上要囊括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任何的立法空白都会使社会活动的总体调整陷于无法可循的境地。如果宪法在立法上过于具体庞杂,必然会导致规范主次不分明和经常发生修改,也不利于保护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所以,宪法的原则性是宪法的概括性、适应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基础和综合体现。

  其四,实施的多层次性。这是宪法规范在实施方式上的特点。大部分的宪法规范只提供了调整社会关系的宏观性原则,宪法规范的实现不可能是直接的一次性调整具体社会政治事项和个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形成宪法秩序。宪法规范的调整和规范职能,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多层次的具体化,包括立法具体化和宪法解释,使其成为一种具有直接的可操作性的行为规范,这样才能通过社会主体的自觉守宪行为和有权机关的合宪性审查行为而最终实现。但是,有的宪法规范由于立法形式比较具体,其实现就可能是一次性的或较少具体化层次即可完成,特定的宪法主体和合宪性审查机关直接执行这些规范即可形成宪法相关秩序,实现宪法规范的职能。

  58.

  我国最早在西周时期就确立了“明德慎罚”的原则,儒家进一步提出“民为邦本”的主张,彰显出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请结合法理学与法律史学知识论述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对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启示。

  【参考答案】

  民本主义是中国古代法制与法文化的基础。西周时期就确立了“以德配天”的观念,即天授王权取决于君王的德性,体现为“敬天保民”的统治政策。儒家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民为国本的思想。这一传统对于中国古代法律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传统法律的各个层面都表现出浓厚的民本主义色彩,如德主刑辅,注重教化;摆脱神判,重视证据;宽仁慎刑,爱惜人命等。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注重以民为本,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从西周统治者关于“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思想的提出,到孔孟关于“德治”“仁政”理论的形成,汉唐明清政治家、思想家都注重民心所向。中华法系在法律指导思想与具体制度实施方面,也全面体现“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原则。

  2民本主义原则在国家治理中的首要表现,在于“轻徭薄赋”,维护民生。中国古代,在政治常态之下,多制定实施“轻徭薄赋”的相关法律,注重富民养民,既确保国家财政收入长期可持续,也确保民众基本生活水准。在民本主义原则主导之下,中华法系注重对于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在土地所有权法律保护方面,表现出锄强扶弱、保护小自耕农利益的特征。为了保护土地所有权,鼓励通过土地流转提高社会生产力,法律一般允许土地买卖。但同时,为防止豪强土地兼并,法律也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土地过度集中,以保护属于弱势群体的小自耕农。此外,法律还规定,对于老幼病残、孤寡废疾,即便是犯罪,也区别常人而给以特殊处理。古代法律对于老幼、疾病、体残等罪犯的变通处理,体现了法律的温情,体现了中华法系人文关怀、民本主义的特征。

  “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公平感。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价值。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这不仅是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源头。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执法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做好执法工作,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

  中国古代社会,崇尚人文精神,注重以人为本,主张以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解决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坚决杜绝因司法不公而造成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的事情发生。对一切侵犯群众合法权利的行为,对一切在侵犯群众权益问题上漠然置之、不闻不问的现象,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坚决追责。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21

篇二:普法以案释法答案

  

  2023年65普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二)

  1.(单项选择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施行的?

  A.2014年10月1日B.2014年7月1日C.2014年2月26日D.2014年4月25日正确答案:B2.(单项选择题)任何公民,非经()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A.国家安全机关B.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C.人民检察院D.人民法院正确答案:B3.(单项选择题)民事诉讼是指()在当事人和全体诉讼参加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关系。

  A.国家安全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公安机关正确答案:C4.(单项选择题)保证公正司法,增强司法公信力;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办案过程和办案结果都符合程序公正B.办案过程符合实体公正,办案结果符合程序公正C.办案过程和办案结果都符合实体公正D.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正确答案:D5.(单项选择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推进以()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A.检察B.侦查

  C.立案D.审判正确答案:D6.(单项选择题)“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是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出自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C.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D.《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正确答案:A7.(单项选择题)黄州市交警大队以赵某违章停车为由,依有关规定,决定暂扣赵某1个月的驾驶执照。这一行为属于以下哪个选项?A.行政强制措施

  B.行政处分

  C.行政监督检查

  D.行政强制执行

  正确答案:B8.(单项选择题)在诉讼中,人民法院不具有的职权是A.对庭审中的不明事项进行侦查B.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C.对公诉和自诉案件进行裁判D.直接受理自诉案件正确答案:A9.(单项选择题)行政法规是()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制定的法律标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B.中共中央办公厅C.国务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确答案:C10.(单项选择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数一般不超过本单位参加年度考核工作人员总数的A.5%

  B.20%C.10%D.15%正确答案:C11.(多项选择题)对某市某县公安局派出所以该县公安局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具有管辖权。A.某市人民政府B.该县公安局C.某市公安局D.该县人民政府正确答案:CD12.(多项选择题)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属于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内容的是:()。A.健全行政决策机制B.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应和责任追究制度C.完善行政决策程序D.考核决策实施结果

  正确答案:ABC13.(多项选择题)普法内容上的多元性上,要注意

  A.在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普及,如专利法、特种设备使用法等B.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法律领域法律知识普及,如刑法刑诉等C.注重在法律实践中“以案释法”,通过鲜活的案例来进行法律知识宣传D.首先是宪法的普及,积极宣传普及宪法知识正确答案:ABD14.(多项选择题)事业单位人事仲裁受案范围有

  A.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B.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因职务任免发生的争议C.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因聘用合同期限发生的争议D.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因解除人事关系发生的争议正确答案:ABD15.(多项选择题)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以下哪些事项作出规定?A.本行政区内市、县、乡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

  B.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C.国有工业企业的财产所有制度D.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正确答案:BD16.(多项选择题)全民守法的重要意是

  A.全民守法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B.全民守法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C.全民守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达D.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核心要素正确答案:ABCD17.(多项选择题)现阶段,国务院部门立法存在着的突出问题是以下哪几项?

  A.越权立法B.立法冲突C.部门保护主义D.地方保护主义

  正确答案:ABC18.(多项选择题)根据宪法与立法法的规定,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哪几项?

  A.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B.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C.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D.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正确答案:ABD19.(多项选择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的法治政府。”A.守法诚信

  B.廉洁高效C.公开公正D.执法严明

  正确答案:ABCD

  20.(多项选择题)以下可以签署地方政府规章并予以公布的有哪些?

  A.上海市市长B.内蒙古自治区主席C.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D.湖南省省委书记正确答案:ABC21.(判断题)单位不能成立集资诈骗罪。A.对B.错正确答案:错对22.(判断题)集资诈骗罪主观方面为成心,并具有非法占有所吸收资金款的特定目的。A.对B.错正确答案:对错23.(判断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分主要在于:后者具有非法永久占有他人集资款的特定目的,而前者并不具备这个

  目的。A.对B.错

  正确答案:对24.(判断题)非法集资犯罪的犯罪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主体,也可以是单位主体。A.对B.错正确答案:对对25.(判断题)行政部门未对非法集资作出性质认定的,不影响非法集资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A.对B.错正确答案:对错26.(判断题)非法集资的“社会性”特征是指“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因此,如果单位虽以吸收资金为目的,但通过公开招聘,在聘用同时向应聘人员筹集资金的,由于所集资参与人已成为单位的特定员工,因此,不能认定为非法集资。

  A.对B.错正确答案:错27.(判断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第二项中的“向社会公开宣传”,包括以各种途径向社会公众传播吸收资金的信息,以及明知吸收资金的信息向社会公众扩散而予以放任等情形。A.对B.错正确答案:对对28.(判断题)成立非法集资需要同时具备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等四个特征。A.对B.错正确答案:对对29.(判断题)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向社会公开宣传”仅指直接传播信息,不包括放任信息扩散。

  A.对B.错正确答案:错错30.(判断题)国家安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反间谍工作职责获取的组织和个人的信息、材料,只能用于反间谍工作。对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应当保密。A.对B.错正确答案:对对

篇三:普法以案释法答案

  

  2023年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资格证考试判断专练题库及答案(共460题)

  1、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时效性。(×)2、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3、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健全公民权利救济渠道和方式。(√)4、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5、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6、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7、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8、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9、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主要过程记录制度。(×)10、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

  11、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12、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13、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决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现象,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14、坚持把行政执法人员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15、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16、行政执法人员送达有关法律文书,一般直接送交当事人,当事人拒绝接收的,可以采用留置送达;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采用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当事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采用公告送达。(√)17、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18、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决定前,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19、行政执法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20、行政执法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应当遵守法定程序,严格按照

  法定的方式、步骤、顺序、期限等实施。(√)21、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工作方式。(×)22、行政机关可以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23、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某旅游公司的权益,行政机关征求该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也应当计算在行政机关答复的期限内。(×)24、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即使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况下,仍不得公开。(×)25、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照《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2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27、某县人民政府对房屋拆迁及其补偿的具体情况不属于其应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28、行政机关发布政府信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未经批准不得发布。(√)29、某市文化局发布的政府信息涉及到某市教育局,但该市文化局无需与市教育局进行沟通、确认。(×)30、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31、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行政行为取得的正当权益受法律保护。(√)32、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33、行政决定因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必须撤销或者变更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此遭受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34、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当遵守法定期限或者承诺期限,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高效、优质服务。(√)35、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应当以其隶属的行政机关的名义作出行政决定,并由该行政机关承担法律责任。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36、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7、因行政协助发生争议的,由请求机关与协助机关共同决定。(×)38、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提出行政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行政机关应提供必要条件,采纳其合理意见和建议。(√)39、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行政执法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不得违法干预行政执法。(√)40、联合执法中的行政执法决定,由参加联合执法的行政执法人员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依法作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1、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2、行政执法程序只能由行政机关依职权启动。(×)43、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申请启动行政执法程序,其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当场不予受理,并告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44、行政机关受理或者不受理申请,应当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但不需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4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不定期对重大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组织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46、当事人有权提出调查证据的申请。行政机关不受理的,应当口头说明理由,无需记录在卷。(×)47、行政机关公开举行的听证会,只有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旁听。(×)48、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听证符合条件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30内组织听证;不符合条件的,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书面告知,并说明理由。(×)49、听证主持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经政府法制机构统一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50、法律、法规、规章对对行政执法程序没有规定办理期限的,应当实行限时办结制度。(√)

  51、行政执法程序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启动,涉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的,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45日内办结;45日内不能办结的,经上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5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52、行政机关在法定期限或者承诺期限内,非因法定理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未启动行政执法程序的,属于不履行法定职责。(√)53、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必须接受、听从、配合行政指导;行政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实施行政指导。(×)54、行政机关审理行政裁决案件,应当由1名以上工作人员办理。(×)

  55、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给付的,行政机关应当撤销,予以追回。(√)56、行政机关收到行政调解申请后,应当告知被申请人,并组织调解。(×)57、追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责任的形式有行政处理和处分,两者可以合并适用。(√)58、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理,由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监察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机关决定。(×)59、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外,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并公开发布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可以反复适用的规定、办法、规则等行政公文。(×)60、规范性文件可以根据情况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

推荐访问:普法以案释法答案 普法 答案 案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