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职业学校学生应具备的素养8篇

时间:2023-07-17 11:27: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职业学校学生应具备的素养

  

  如何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培养包括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如何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详细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方法:职业素质教育

  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是职业素养形成的理论基础,学到的技能是职业素养形成的实践基础,教育与培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和人生不同阶段的任务,加强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增强团结合作、开拓迸取能力,树立劳动光荣、爱岗敬业精神,使职业素养培养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2.通过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考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职业准入的标准,它反映劳动者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一种考核水平。全面、科学、权威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必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工作中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敬业精神是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模拟应聘情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对能力;训练学生保持真诚亲切的目光与自然大方的微笑、恰当的手势、协调的姿态等能有效地表达出学生内在的思想与气质,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打通交际障碍。

  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方法: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知识技能是做好一个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各个职业有各职业的知识技能,每个行业还有每个行业知识技能,学习提升职业知识技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与所从事的行业。

  1.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特长、能力、职业能力倾向及适应范围,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到企业实习,到社会中调查等方式,从而对自己做出科学、正确的。这样,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就可以根据就业形势和

  自身条件进行全面权衡,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

  2.引入企业培训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将企业培训模式引入职业素养课程的教学中,让大学生系统掌握职业人相关的职业能力,适应团队合作的工作环,系统认知和理解基本的职场形态。实践环节模拟企业培训和项目执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创新,培养学生职场应对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认同。

  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职业素养是大学生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只要把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大学生就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篇二:职业学校学生应具备的素养

  

  当代高职生需要怎样的技能素养

  传统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某种行业内的专业技能、操作技能或实用技能.这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正如美国职业教育界对此的看法:“如果单加强职业教育.可能学生一出校门,社会就不承认他的职业技术符合需要”。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应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引起了失业的增加,职业流动性的加快,使大量原有技术人员和现行技术人员以及学校专业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都受到冲击。社会所需技能型人才不再是单项技能或知识叠加型人才,而是全面发展的、具有学习技能的、能很快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人。

  一、高职生的技能素养

  对于高职生应具有怎样的技能问题,国际职教界已普遍达成共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应该拥有适应社会变化的技能,应掌握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方法技能和社会技能,唯有如此才能使其在瞬息万变的职业变化中能够“以变应变”、“以不变应万变”。因此国际职教界要求:“教育应该帮助青年人在谋求职业时有最适度的流动性,便于他从一个职业转移到另一职业或从一个职业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一)世界各国对高职生的技能要求

  1.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技能要求。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关键技能(keyskills)”为目的,该技能又被称为“核心技能(coreskills)”、“基本技能

  (genericskills)”、“必要技能(essentialskills)”、“共同技能(commonskills)”或“可迁移技能(transferableskills)”,意指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化时,从业人员所具备的这一技能依然起作用。从业者的这一基本素质能使他们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和技能,所以有人形象地称它为“可携带的技能(portableskills)”,因它在劳动者未来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故而被称为“关键技官皂”。

  (1)专业技能。即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技能包括各专业和相应专业群的技术、工艺和运作技能;知识则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即认知能力。专业技能还包括认知与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经济意识、时间意识、工作完成后的卫生意识等。专业技能是从业者的核心技能。

  (2)方法技能。方法技能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

  学习方法。它包括制定丁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以及理解新事物的思维方法等。方法技能的深化,还包括分析与综合、全局思维与系统思维、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决策与迁移技能等。方法技能是从业者今后发展的重要技能。

  (3)社会技能。社会技能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技能。它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社会责任感以及群体丁作的协调与仲裁,参与意识、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语言文字表达技能等。社会技能是从业者的必备技能。

  2.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技能要求:①交流技能,即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提取、呈现、分析和评价信息的技能;②计算技能,即解释、呈现和运用数字材料的技能;③信息技术技能,即应用信息技术从事一系列日常丁作(如文字信息处理、模型设计等)的技能;④他人合作技能,即个人的认知能力和与他人交往、协作的技能;⑤改善自学与自做技能.即计划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和行为,努力改善自学与自做的技能;⑥解决的技能,即确定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检查其实效的技能。

  3.澳大利亚的职业技能要求。澳大利亚提出了“为工作、为教育、为生活的关键技能”,具体定为七项技能:①收集、分

  析、组织信息的技能;②表达想法与分享信息的技能;③规划与组织活动的技能;④团队合作的技能;⑤使用数学概念与技巧的技能;⑥解决问题的技能;⑦运用科技的技能。同样,这些技能也不是为了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某一项工作技能,而是为了提高全体民众一生的生存能力.是每一个公民不可缺少的生存技能。

  4.关于美国职业技术的技能要求。美国劳工部在其发表的SCANS(Secretary"sCommissionforAchievingNecessarySkills)报告中提出了每一个进入劳动市场的人所必备的关键技能共有五个方面:①学习技能.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设计、监控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②思考技能,要求学生能够创造性地、批判性地和策略性地思考,做出有效决定,解决各种问题.实现个人学习目标;③交流技能,要求学生能够设计、参与、监控和评价在不同情境中的交流活动;④技术技能,要求学生能够在迅速变化的信息社会中,了解、使用、选择和评价各种技术以及在工作中应用技术的技能;⑤人际交往技能.要求学生能够与他人一起有效地工作,并且在各种情境中积极参与群体互动。

  5.日本职业技术技能要求。1996年8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题为《关于我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的咨询报告,将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作为教育改革的目的,它包括:①沟通技能;②实践技能;③判断技能;④独立思考技能;⑤问题解决

  技能;⑥信息处理技能;⑦同情心和正义感等基本素质和综合技能。

  6.香港职业技术技能要求。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在《学会学习》咨询文件的序言中指出:“我们为学生界定学习必须的学习经历、学习领域、共同能力、以及价值观和态度,目的是为帮助他们达致全人发展”。在《终身学习,全人发展》的文件中,教育统筹委员会建议制订了一个灵活开放的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9种“共同技能”及价值观和态度。共同技能为:①协作技能;②沟通技能;③创造技能;④批判思考技能;⑤运用科技、科讯技能;⑥运算技能;⑦解决问题技能;⑧自我管理技能;⑨研习技能。

  (二)技能的共同特点

  尽管世界各国对职业技能的提法和要求不完全相同,但其基本的精神是一致的.且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是各行各业的共同技能。关键技能所强调的并不是某个专业或某种职业领域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所有职业共同具有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在社会中交往的技能,是对传统职业技术教育技能观的补充和发展。

  2.是从业者的综合技能。关键技能所包含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心理学意义上个体的一般智力技能(包括如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记忆、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解决问题等技能)和特殊智力技能(包括如学习活动中的阅读、写作、计算技能),它还包括与人交往的技能、组织管理的技能等社会技能,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3.反映了学习化社会的具体要求。随着知识的更新和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很多人在一生的工作中不得不变换几种不同的职业或工作地点.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毕业后不久就会变得过时。因此,教育已不能以学习者已学到什么而感到满足和自豪,而是要注重培养学习者继续学习的意愿和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的职责应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帮助个人适应变化、适应职业的流动性。关键技能的目标是提高个体对职业流动的适应性,可以说,它是顺应学习化社会要求的新兴教育思想。

  4.是对“能力本位”、“人格本位”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关键技能所关注的并不是一系列特殊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开拓力、创新力以及在组织中共同活动的技能。

  二、高职生的技能培养

  (一)德国职业教育中关键技能的培养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即学生通过承接和完成某个具体项目、任务,来掌握专业技能、方法技能和社会技能。学生所承接的项目完全是依据教学计划、大纲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立思考、主动获取和加工信息、设计工作步骤和方式方法,分析并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并通过互帮互学来完成项目工作。

  2.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方式。无论是职业学校的文化课学习、专业理论学习,还是实验、实习及实训,在德国均采用小组式教学法。课堂教学一般是由几个学生围在一起,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在文化课学习中,共同收集、整理和交流信息;在专业理论课上共同切磋和讨论某项专题;在企业的实习中,共同加工并完成某个加工工件。这一教学过程,使他们学会了合作,增强了团体工作、独立工作以及解决个人所负责工作问题的技能,学会了与他人交流,进行创新性思考,培养其批判性地评价自己工作成果的技能。

  3.改变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在项目教学、小组教学等新颖

  教学组织形式中,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而是一个顾问、支持者和咨询专家。教师一般不再站在教室的前方宣讲知识,而是站在小组的旁边,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地位和作用的这种变化大大提高了对自身的要求,因为“教师经常要面对一组学生,解答一个群体提出的问题”.因此,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新形式不断变化的要求。

  4.产教结合的实训基地。在德国,原先的企业培训基地、中心,大多是脱离生产现场的独立培训车间,生产和教学是分离的。近年来,德国的许多企业改变这种做法,在生产车间建立了“学习岛”,使教学直接融于生产环境之中。“有了学习岛,既节省了企业的开支,又能使学生尽早接触生产实际,培训教师也可经常亲临现场,感受企业技术革命的不断变化”。

  (二)我国高职生技能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视交流技能的培养。本世纪最成功的从业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最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最善于与人沟通和交往的人。因此,交流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只关注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听讲,严禁学生说话和插嘴。新的教学观念和方式要求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在交

  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大家的想法,得到更多的启示,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全方位推进个体的学习进程。

  交流技能包括口头和书面的交际技能、全面阅读和理解技能、批判性思维和推理及解决问题的技能、适应性和灵活性、听和说及成为小组一分子的技能等。口头交际技能是学生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学生平时参与课堂讨论、小组活动进行培养,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与他人友好合作.具有团队意识,能共同完成任务;阅读和理解技能,要求学生能够从大量的书面材料和网上资料获取所需信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提高阅读能力.学会主动阅读并进行交流和分享;写作技能需要在长期的练习中逐步培养和提高,要学生学会观察、学习思考.既要将工作中的经验及时总结出来,又要能运用不同文体.并能根据材料的特点书写文字报告,进行交流。

  高职生课堂交流技能的培养,主要以小组讨论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该项技能。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来商量和讨论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怎样更多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帮助和指导,从而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2.改变传统的“数字”概念。传统的数字概念就是简单的“计算”,而新的“数字”理念是要通过对数字进行计算、检验、呈现解释和交流.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字,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字与自然、社会的联系,探索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模型,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数学实践活动尤为重要。首先,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从事数字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等一系列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能提供学生发展数学实践技能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数学实践活动能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并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建立数学概念。可以说,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呈现表述,最终选择最佳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选择材料、运用材料,通过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字运用技能的重要场所,通过小组活动、师生互动,使其相互交流,积极参与,通过对数字信息的认识和计算、检验和解释以及表述和呈现三方面的实践,主动建构自己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3.运用信息技术。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到来,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主要手段发生了重大变革,能否用信息技术从事一系列日常工作,如文字信息处理、模型设计等;能否对各种纷至沓来的信息进行处理、筛选,进行去伪存真的分析与综合、比较与选择、运用与派生等技能,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技能。

  教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①运用信息工具的技能。掌握从图书馆资料的检索到计算机信息处理,软件和网络浏览器、网络通讯工具软件的灵活使用方法。②主动获取信息的技能。具有敏感的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发现信息;收集整理必要的信息,包括参观、采访、实验、问卷、检查及各种现代媒体的应用,如图书馆、网络的利用等。③善于处理信息的技能.包括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出信息的技能。能够从大干世界丰富的信息中选择和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够明白易懂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传递给他人,包括研究结果的表达、媒体的应用、信息的存储与变换、发表与传播的有效方式的选择等。④使用信息进行学习的技能,善于充分运用信息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为了使教育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等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教师必须通过使用信息设备和通讯网络技术来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系统地培养学生自己分析信息的技能,让他们有足够的阅读和分析实践练习,并且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达到理解和运用信息的目的。

  4.鼓励合作学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集体活动的作用也越

  来越明显,一些善于合作,具有合作技能的人,会使看似平庸的集体创造出惊人的价值。因此现代社会迫切需要人们在共同体中与人合作的技能,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再大,都是有限的,任何个人只有在集体中与他人合作,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不难看出,重大的发明成果往往是某个集体共同努力完成的,如导弹的发射、卫星的上天等重大科研成果,单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办到的,只有置身于一定的集体之中,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才能完成工作任务。

  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技能的重要方法,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建构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合作中,学生分享职责、相互鼓励、支持和协作,通过报告、联络、沟通等手段,培养团队精神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5.树立终生学习的意愿。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作为一种新陈代谢速度极快的可再生资源,时时在更新、发展和变化,人们想要获取知识创造财富,必须坚持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一古训必将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因为任何一种教育或培训已经不可能为学生准备好终生享用的知识储备。人才流通机制的启动、居住变迁的频繁、岗位转换的加快、产品生命

  周期的缩短和自我超越心态的增强等一系列生活现实告诉人们,只有自律及对自己行为负责,依照道德原则树立目标和评估目标、肯定努力的价值,时时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知识进行更新和“充电”,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往往是通过与同学、老师的合作,了解到同学及老师的评价,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而逐渐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过程结束时,对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进行检验、评估,如果有必要,及时改进学习方式和方法;指导他们通过观察,了解其他同学的进步,发展自我,使学习的意愿得以萌生、持续和形成习惯。

  学生的学习意愿对学生学习行为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极为重要.极有利于学生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目光远大、个性全面发展的有协调性的人。如果学生没有或缺乏学习动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从不制定学习计划,更不知如何评价和评估自己的学习结果,那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都一直处于糊里糊涂的状态,是被动消极的学习。即便他学习成绩优良,充其量他只是一个“知识的容器”,只会接受教师灌输的现成的知识,不会有多大的进取心、创新性和终生学习的后劲;一旦他离开学习环境或学习场所.他就再也不会踏进校门或以其它方式获取学习资源,进行自我“充电”;他对自己

  没有计划、目标和安排,自然会被历史所淘汰,学校学习终结之日,便是他发展停滞、生存危机产生之时。因此.改善自学与自做技能是关键技能之关键,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6.培养创新能力。解决问题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审时度势、权衡优劣得失、吸取不同意见、合理承担风险,并从多种选择替代办法中择优做出决策是对他们职业生涯的考验。他们不仅要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解决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内思考与解决问题。另外,在问题解决时的创新能力,综合地反映了学生如何将任务的要求与个人的资源相匹配,并在计划——执行——监控——评价的不断循环中提高自己的计划和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运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去寻求问题,去发现新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并能检查和评价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去发现知识、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地获得结果;要培养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习惯,而不是坐等成果。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如社会中的实际问题或社会中实际问题的设计或模拟等,在这种知识生成的情境和知识运用尽可能接近社会现实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采用探究学习方式,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

  用.就能更有效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更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和问题解决技能的养成。

  三、结语

  职业技术学院都有各自不同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这些专业技能是学生走向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是职业学校学生在社会的谋生手段,可以说是基础技能。而学生更需要一种适应社会,面对就业竞争挑战的技能,它取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来讲,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宽厚的相关文化基础知识、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精湛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综合技能的培养不能靠某一门学科的教学来完成,而是需要全体教师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用整体的力量来进行培养。要求各学科的教师都要树立起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意识,自觉地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改善、提高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人交流合作的技能及数字运用、信息技术技能等。更重要的是,关键技能的培养应该从学前教育阶段开始一直贯穿到职业前或伴随整个职业生涯的教育和培训之中。

篇三:职业学校学生应具备的素养

  

  论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缺失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被公认的较为重要的素养特征。

  教育工作者比较关心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二、人才需求与中职现状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担负着人才培养的中职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中职业学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存在着差距,劳动者整体职业素养不能适应产业高度化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城乡、地区间劳动力职业素养水平的不均衡性十分突出。

  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毕业生必须成为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而学生的核心素养直接影响新一

  代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所以,提高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

  相关调研发现,社会和企业对用人的标准具有了全新的要求。除专业能力外,更提出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如责任心、守时负责;诚实正直、适应变化和压力;具备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具备善于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等能力,充分表明了企业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

  多年从事职业教育,对职业学校学生现状比较了解。有不少中职学生思想认识模糊,是非判断能力差;心理脆弱,经受不了挫折;知识见闻狭窄,对专业之外许多常识、必备的东西知之甚少;文化基础偏低,有言语粗俗现象;校园内外暴力等违法事件也时有发生等。不少学生踏入社会便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独立生活及适应社会环境能力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差;自我防范、保护意识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就业成才道路曲折。这些现状,都对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品格的职业人形成冲击。

  基于中职学生的普遍特点,他们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才能使中职学生满足“适应社会需要”这一要求。中职学生必须拥有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是什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中职学校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三、总结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在推动教与学的变革。中职学校也不例外,应该把中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融入到各个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在学生学习专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求的,应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跟创客教育一样,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助推,并不需要另起炉灶,而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中职学生能够就业就好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来能够就业,而且就好业,甚至可以创业。

篇四:职业学校学生应具备的素养

  

  职业中专学生应具备的道德素质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有技术、懂经济、能开拓、会管理、肯吃苦

  的复合型、应用型中级人才。但人们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只有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才

  能充分发挥作用。工作中一些人不是由于技术水平低不能胜任工作,而是因为思想道德水平

  低而贻误了工作。所以,每年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各用人单位除了要求职业中专毕业生有

  较高的技术水平外,更要求这些毕业生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除了要求进行一般意义上的思想道德教育外,还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由于职业教育的职业指向十分明确,因而,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

  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正当职业的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必备的道德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的职业观

  不同职业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职业内容可以不同,但不同职

  业的社会

  地位都是相同的。所以,要教育学生树立平等的职业观。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职业差异现象,树立“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即爱

  岗敬业。不管自己的具体职业如何,只要能够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出相应的贡献,都会受

  到社会的尊敬,获得必要的物质利益。太原钢铁公司的治碴劳模李双良,北京市公交汽车售

  票员

  李素丽,上海的管道维修工许虎,他们都是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工作,为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社会的尊敬。所以,职业中专学生应以发展的眼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做好本

  职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思想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每个人的职业活动都是一种社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困

  难和矛盾的存在是一种客观必然。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与矛盾,是关系到职业活动整体效果的关键。对此,职业道德教育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职业道德教育以个人为对象时,就

  是要使每个受教育者树立全心全决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思想。

  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服务的关系。一个人要想获得他人的服务,首先必须为他人服务。只

  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服务关系。如果只强

  调“人人为我”,那么只能以“自我”为中心,这是行不通的。因此,树立“我为人人

  ”的集体主义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

  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是劳动者利益的不同表现形式,在根本上是一致、统一的,但三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矛盾。在处理这些矛盾时,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

  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只有这样,三者利益在宏观上才能得到解决,反之,局部利益矛盾

  就会扩大为整体利益矛盾。在极端情况下,会使三者利益体系崩溃,引起社会动荡,最终会

  损害大多数人的个人利益。因此,集体主义教育,既是思想教育的核心,同时也是职业道德

  教育的核心。

  三、正确的劳动态度

  正确的劳动态度,不仅包括在劳动过程中的态度,而且还包括为劳动准备的态度。

  只有良好的劳动准备,才会在劳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状态。劳动准备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

  热爱科学、钻研技术的良好态度,这是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生产技术本身的要求。职业道德教育应当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树立努力钻研技术的精神,掌握过硬的技术本

  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效益,同时也为学生日后参加工作,适应生产技术要

  求,奠定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技术基础。

  四、严格的职业纪律观念

  现代生产组织严密,没有严格的职业纪律就无法实现正常的生产。因此,每个劳动

  者都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纪律素养,这是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职业纪律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它反映着社会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并以规章制度

  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为人们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准则。遵守职业纪律是为了更好地履行

  职业责任。每个人的职业岗位不同,其责任的具体内容也会有所不同。职业责任的基本原则

  是要求从业人员忠于职守、诚实守信、认真负责。所以职业责任与职业纪律紧密相关,共同

  构成职业

  道德的基本内容。

  职业道德同职业活动紧密相关,因此,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对职业技术学校来说,应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和祖国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把今日的学习和明日的工作联系

  起来,把个人谋生与社会贡献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更大贡献。

  毕业后报效祖国,献身本职工作,为社会做出

篇五:职业学校学生应具备的素养篇六:职业学校学生应具备的素养

  

  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

  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形象等在内的职业素质是从事职业活动、立足职场的基础;是一个人胜任某一岗位的综合能力的体现。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素养,熟练的职业技能是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高专大学生在掌握必备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还必须掌握大量的实际操作技术或技能,即达到“准职业人”的要求。“大学生”和“准职业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而后者更重视以培养“准职业人”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学识、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高职高专院校如何着力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打造就业竞争力呢?

  一、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是树立职业理想

  新生入校的那一天成了一名大学生。毕业后要寻得一个岗位,从事某个职业,要成为一个社会的职业人。如何实现零距离就业,在大学中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准职业人”呢?这将是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没有理想就没有奋斗目标。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更是实现职业报负的精神支柱。有了理想,就有了学习目标,就可以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积极进取,努力拼搏,孜孜不倦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因此在日常的学生辅导工作中要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来指导

  他们,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作为一名高职高专的学生,未来的职业定位就是成长为服务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只有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立足根本,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关键是技术、技能

  职业不同,技能要求就不同。比如石油工程技术专业要求的是石油钻井、采油等油田一线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操作、运行与管理工作,能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掌握好相应的技能将是他们进入相应职业领域的资本。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学习技术技能的根本。三年的职业规划中要让学生分阶段整理、比对自己的技能清单,充分把握所掌握的技能与职业目标、理想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并逐步缩小差距。大学生应该通过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来了解自己,特别是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工作,不断丰富经验。通过实践,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认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使他们具备“准职业人”的综合素质呢?下面简单谈两点途径。

  首先,满足需求是职业素质培养的起点。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基本途径的职业教育,要自觉地把职业素质的培养与不断发展

  变化的社会需求相统一,依据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职业素质教育、尤其是职业关键能力教育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就需要:第一,高职高专院校要根据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融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为一体,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出发,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的机会;第二,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比如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学生的培养,实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如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者派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围绕学生未来职业活动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实施企业与学校互动的毕业实践考核,使学生不仅掌握职业实践技能,而且也会使他们职业实践技能以外的其他职业素质得到提高。

  其次,实际工作内容载体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一个显著特点。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应突出以“能力为目标,实际工作内容为载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上要着力于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学习与实训基地相统一,特别注意教学与工作过程相统一,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工作相统一,即结合岗位工作的过程与要求进行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例如毕业实践是

  学生到就业的具体单位进行主岗位顶岗实践,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岗位的重要工作,教师应结合学生工作单位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自立课题,锻炼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和创新与综合职业技能、拓展能力、最终实现“零距离”就业。

  三、结束语

  大学生为找工作发愁,用人单位为找人才发愁,“一种相思,两处情愁”。高等职业教育只有转移到培养“准职业人”轨道上,让正确的职业理想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的不竭动力,通过对“职业性、应用型、高技能性人才”的培养,才能鲜明地体现高职高专的办学特色和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

篇七:职业学校学生应具备的素养

  

  神州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该培养的职业素养王庆军大连市普兰店区职业教育中心摘要:现在都在强调人才,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呢,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我们对这个人才标准也应该有个重新的定位。也就是说在新的时代中职学校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关键词:中职学校;职业素养;技能力以前我们界定人才标准和素养时经常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素质全面、技艺精湛”“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来描述。渐渐地,人们发现在人才培养中,“立德树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很重要,进而提出了“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的原则,很多职业学校的口号是先成人、后成才,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其实做人做事是相辅相成的,既分不出先后又不能顾此失彼,否则会培养成道理讲出一箩筐,又胸无点墨的“空壳人”,或者培养成有才无德的“准废品”,所以我们大家要关注职业素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人才呢。结合一些专家的意见今天就来谈一下中职学校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一、品质力。品质就是指做人的品味。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职业人,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知识中的知最终是要变成学生的识的。在识中既包括职业技能也包括做人的品位。做事应该上升到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度,在自己收获的同时想一想为社会、为别人、为国家做了什么。看什么书、和什么人交朋友、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对工作的态度等都反映了一个人的品位。做人品位的高低决定了品质的内涵,其指数就是品质力,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训练有素,彬彬有礼,素质全面的,有职业理想和道德信念的.“不可多得、倍受青睐”的技能人才才是我们中职学校应该培养的人才。二、技能力。技能力就是运用知识和经验,从事一定工作,完成一定任务,达到一定目标的能力。技能力反映了一个人技能水平的高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优势就应该是技能水平高,动手能力强。所以中职学校的学生要十分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通过反复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技能训练课应该是都要学好,形成能胜任未来岗位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较强的技能力。三、责任力。责任是一个人应做好的分内的事,责任力则是一个人心智、格局和胸怀的体现,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该成为“用勇气担责、有能力担当”的技能型人才。四、自觉力。自觉就是自己因为有了明确的认识,能主动地去作为,自觉力就是它的衡量标准。在工作中不需要别人强调什么,能遵循工作流程,遵照工作职责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工作。在社会生活中,能按照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自觉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五、领悟力。领悟就是领会、晓悟的意思。领悟力就是领悟的衡量标准。读书学习,做人做事,学理论、学技术都要有一定的领悟力,其实也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脑用心的能力,中职学校学生必须锻炼自己的领悟力。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六、创新力。创新一词有着三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在信息化时代,以及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力的高低决定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和冲破固有模式的能力。七、敬业力。敬业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的态度,敬业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是把工作简单的当成挣“薪水”的手段,还是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以辛勤忙碌中不断取得成果为乐。后者是组织中最需要的人才。八、奉献力。奉献是对事业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奉献力的大小主要体现在是不是有着主人翁意识,遇事是把它当成自己责无旁贷的分内事,还是把它当作与几无关的分外事。中职学校学生不应忽视奉献力的培养。九、学习力。学习就是通过阅读、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学习力就是学习效果的衡量标准。当今社会,要做一个有思想、勤思考、善思辨的智者,需要时不我待的求索意识,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锲而不舍的长期坚守。中职学校的学生也要有终生学习的目标。不学习就要落后,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十、跨界力。复合型人才是我们现在需要的人才,要成为复合型人才就必须具备跨界力,跨界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的融合,跨界力则是跨界水平的衡量指标,要求中职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还具备相关专业的能力,根据职业要求成为复合型人才。187“创新型人才”

篇八:职业学校学生应具备的素养

  

  中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职学生作为职业教育的受益者,其培养目标自然是与职业有密切关联,应为开发学生职业潜能,培养职业素养做好基础打造,而培养职业素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以下是中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几点建议。

  一、协作沟通能力

  协作沟通能力是中职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在职场中,多数工作是团队合作完成的,因此学生应该在学校期间培养协作沟通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在学校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协作活动,例如集体讨论、小组讨论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间相互竞争,提升学生对团队协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中职学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日新月异,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才能在新产业领域有所建树。在学校中,老师可以以创客教育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创新实践,帮助学生增强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此外,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实验室,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平台,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潜力,达到创新创造的目标。

  三、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中职学生发展的又一个关键素养。由于职业教育的学习需要具备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因此中职学生应该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学校中,老师可以通过授课和作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学习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之一。职业教育教学强调“实践”二字,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学校中,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实习、实验课程等方式,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实践水平。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发展各种合作项目、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总之,中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职业体验和实践教育等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推荐访问:职业学校学生应具备的素养 职业学校 素养 应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