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思考8篇

时间:2023-07-23 16:45: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思考

  

  理论博览|教育随笔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因柯昌蕃摘要:学校体育教育是国家“五育”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代,如何正确认识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学校体育教育,这些问题是摆在每位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新时代体育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以便同仁们参考借鉴。关键词:学校体育;新时代;思考一、当前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学校体育定位差错。学校体育包含体育课堂教学、课后体育锻炼二个方面。它是我国学校教育构成中的支柱之一,是个体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是学校教育中并行于德、智二个方面的另外一极,具有典型的教学育人特征。但目前,还有很多地区将体育教育人为的当成学校教育中的辅助部分,学科歧视仍然存在,体育教育失去了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干地位,使学校体育的发展处于长期的困境之中,远远落后于现代教育的需求。(二)学校体育功能片面。当前,学校体育包含健康教育。但是对于健康的概念认识不足,仅仅突出了体育教育的身体锻炼部分,造成学校体育功能事实上的弱化。由此自然出现了体育教学应模糊技能学习还是应注重技能学习等等诸多观念上的争斗,并带来体育教育发展中诸多的困难与矛盾,迟滞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三)学校体育发展中舍本逐末。学校体育是一门学科,具有完善的体系。其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并在其发展中为学生带来良好的身体教育,促进学校体育项目的创新与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因此,体育项目是一种身体练习的方式,是学生展现身体教育效果的外在体现,不具有身体教育的唯一性。项目的确定应具有科学性与时效性,为教育服务。但目前学校体育的发展却在舍本逐末,追逐终端产品,比如有些初中校只是为了提升学生体育中考成绩而开展体育教学,却忽视了体育技能学习与形成的科学规律,企图以增加体育中考成绩,激发体育的兴趣,却忽视了学生兴趣形成的一般性规律。致使以学生兴趣为主线的体育失去了应有的功能,也导致有些地方学生身体素质有下降趋势,形势危急。二、做好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一)统筹兼顾,全面提升体育教育在学校学科教育中的地位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育的培养总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和锻炼;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品质,是每个学科学生学习所必须的,有了这些良好的品质,学科学习将会如虎添翼。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的基础,要全面提升体育教育的重要地位,不能有学科歧视,要摒弃老旧思想,觉得体育就是玩,就是锻炼身体。在提升体育教育地位的同时,应该保证体育教育优先发展。(二)学科融合,将体育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教育中去学校体育教育和德育教育在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德育教育可以渗透到学科教育的各个方面,体育教育也可以。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谈到有关意志品质的话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坚持锻炼身体,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且长期坚持,这种坚持不但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增强体质,在体育锻炼中锤炼意志。要知道,所有成功人士,都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而这些意志品质的来源,很多都源自于体育锻炼。财经小说作家梁凤仪曾说过,健康好比数字1,事业、家庭、地位、钱财都是0;有了1,后面的0越多就越富有。反之,没有1则一切皆无;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对体育运动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生物、化学教学中可以就如何更好、更科学的能量代谢和体能恢复进行体育理论及健康教育。历史教学可以渗透体育史与体育强国相关知识;等等。作为教师,本着为学生幸福生活着想的原则,要时时刻刻把体育锻炼的思想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只有有了强壮的体魄,将来才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光荣使命。(三)多措并举,确保体育教育协调发展我国当前体育教育各地区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东南方发中达地区不但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而且学校还可以和社会第三方学开展合作,聘请专业人士开展诸如游泳、击剑、射箭、足球等专业生体育项目,相比来说,西北方体育教育相对落后,有些学校体育作教师数量严重短缺,中小学文化课教师兼职体育教师是普遍现文指象。甚至有些学校文化课教师也严重短缺,在招考中本来是招考导的体育老师岗位,到学校后很多体育老师被迫从事文化课教学,所以就出现了“我的数学课是体育老师教的”等网络调侃语。要2021.1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多措并举,一方面开展地区体育教学合作,帮助薄弱地区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让兼职教师得到体育教育的专业培训,像我省开展部分教师赴宁夏支教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另一方面,政府要帮助解决体育教师师资紧缺的短板问题,可以从现役专业运动员或者退役运动员中吸收优秀人才从事学校体育教育,扩充师资队伍,这样不但可以解决体育教师数量的问题,还可以增加运动员的就业渠道,一举多得。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到新时代赋予体育教育的重要使命,了解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白当前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全面提升体育学科的重要地位,将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采取多种举措,确保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学校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体育教育的安全开展,才能使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才能培养出能够肩负祖国建设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10[2]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首峰中学)周刊┆215

篇二: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思考

  

  探索思考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几点建议文付社亮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体教融合发展,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山西省于2021年12月印发了《山西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全面部署了从2022年至2023为落实党中央、年直至2035年的体育工作目标。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教育部于2022年4月21日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规定,体育与健康学科拟占总课时比例为10%-11%,超越外语(6%-8%)和理化生、科学(8%-10%),成为了义务教育阶段第三大主科。与此同时,新课标还明确,学校需要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体育锻炼,发展学生的特长。这两个纲领性文件,为今后10多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路径要求,是我们规范办学和高质量办学的遵循与指南。通过认真学习领悟,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新时代体育工作的新要求与新变化《山西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中的新变化:(1)丰富和提高体育与健62康课程内容和质量。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垣基本运动技能垣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2)推动游泳项目普及。鼓励学校多渠道多方式开设游泳课程,加强游泳特色校和试点校创建工作。整合利用社会资源,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在校外开展教学和训练。(3)建好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猿年内建成1500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做好本行政区域内体育特长生的自主招生工作,规范招生行为,营造良好的特长发展环境。(4)多渠道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各地要在编制总量内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扩大体育专业省属公费师范生招生规模。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5)推动体育场地器材配备达标。猿年内切实解决学校运动场地及体育设施配备不达标的问题。把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6)统筹整合社会资源。鼓励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共管学校体育场馆。引导社会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学校和学生开放。(7)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要将体质健康达标作为中小学生毕业证书发放的重要参考。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占比分值,逐步将游泳和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纳入中考体育测试范

  围,增加过程性测试和运动技能考核。《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变化:(1)课时比例。从今年9月起,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其占总课时比例为10%-11%,仅次于语文(20%-22%)、数学(13%-15%)。(2)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其中,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类运动(跑、跳、投掷)、体操类运动(技巧与器械体操、艺术性体操)、水上或冰雪类运动(游泳、滑冰、滑雪、冰球)、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武术类项目、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新兴体育类运动(生存探险、时尚运动)等六类,每类包含若干运动项目。(3)学业质量。明确了学业质量的等级水平标准,将过程性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综合考核作为学生的测试成绩。二、目前学校体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对照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新要求,我认为主要的薄弱环节有以下几点:一是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目前,按照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每5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从数量上来看基本可以满足。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大课间工作量、各类竞赛比赛的组织训练和担任初三年级强化中考体育的同时,就显得精力不足。另外,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性不强,无法适应新课标对专项运动技能的要求。二是体育设施及场馆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主要还是满足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训练。对于专项运动技能的新要求,无论是设施配备还是场馆建设都需要加大投入。三是考试和招生制度改革需要稳步调整。当前,我省和我市的中考招生政策还不能适应新课标要求,中考的选考项目还比较单一,体育特长生的自主招生机制还有待灵活完善。初中学生家长对于体育特长培养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探索思考四是体教融合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按照新要求,如果离开了专业场馆和专业教练的支持,学校体育工作是无法满足正常教育教学的,更不敢说体操类、水上或冰雪类、新兴体育类运动。比如普及游泳项目,就受到很大的限制。三、亟需加强和改进的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建立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强化各级政府发展青少年体育事业的主体责任,统筹协调解决青少年体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二是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完善投入机制,积极支持学校体育工作。充分保障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校园足球、体质监测、体育竞赛、体育文化节等活动。同时要完善政策制度,从政府补贴、捐资激励等方面,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的活力,多渠道增加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三是强化师资配备和体教融合。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要加强体教融合力度,充分利用好体育部门的场馆和专业教练,为学校培养一大批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更好地满足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四是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将体质健康达标作为中小学生毕业证书发放的重要参考,让学生和家长及早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切实重视体育活动对于孩子身心成长的极端重要性。要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占比分值,逐步将游泳和球类、新兴运动类等项目纳入中考体育测试范围,为考生提供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特长选考科目。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还要统筹做好本行政区域内体育特长生的自主招生工作,增加普通高中的特长生指标,营造良好的特长发展环境。(作者系晋城市实验中学校长)责任编辑栗树林(投稿邮箱:**************)SHANXIEDUCATION63

篇三: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思考

  

  新时代加强与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思想和新举措(上)

  作者:毛振明

  来源:《体育教学》2020年第11期

  关键词:

  新时代学校体育;新思想;新举措;学习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20)11-00-02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笔者在认真学习了《意见》之后,发现其中有许多以前没有过的新表述,这些新表述包涵着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的新意义、新指向、新工作和新措施,需要我们认真领会。为此,笔者对这些具有“新意”的内容进行了梳理,找出了其中最具新意并内涵深远的12个表述,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今后一段时间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方向和趋势,启发大家对学校体育新工作的认识与思考,帮助学校体育同仁寻找新的工作突破点和特色点。

  一、立德树人基础工程

  《意见》开篇就为学校体育定性定位道: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定位不同于以往类似“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表述,而是直接定位在“立德树人”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区别在于“组成部分”是“方面军”,而“基础性工程”则是“军校”和“干部队”,此表述大大提升了学校体育在学科教育及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体育教育的根本性、基础性和重要性。《意见》强调“立德树人”和“提升综合素质”是新颖的表述,它摆脱了就体育论体育,就体育问题说体育问题的狭窄视野,摆脱了对“德智体美劳”之一的“体”的强调,甚至超越了“体质”“竞技”“身心发展”“终生体育”“全民健身”等目标范畴,而是将体育定位在“树人”“综合素质”的高度,这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特殊重视,也反映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问题所在,更体现了学校体育改进与发展的方向性。笔者相信,这个新的表述可能成为未来各个学校体育政府文件有关地位表述的基本说法。

  二、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独特功能

  《意见》在开篇部分指出:学校体育“对于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这也是关于学校体育功能的一个新颖的阐述。体育可以立德育心是绝大多数人承认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也可谓深入人心,但体育可以益智、育智的功能则是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的,相反“体育让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认识却是根深蒂固的。《意见》在此强调体育育智

篇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思考

  

  创新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的思考发表时间:2020-11-23T11:14:17.070Z来源:《中小学教育》8月23期(中)

  作者:

  王鹏[导读]强化体育课堂教学力度,提高学生对各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借以锻炼新时代生身体素质。

  王鹏

  通辽市科尔沁区丰田镇民主学校,028031摘要:强化体育课堂教学力度,提高学生对各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借以锻炼新时代生身体素质。本文将针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研究分析,首先介绍拓展训练与体育课堂融合的现实意义,阐述拓展训练与体育课堂的融合措施。使得新时代生可以在拓展训练中学习各项体育知识,确保创新体育课堂教学符合现代化教育行业发展要求,学校体育教师要积极完善学校教学模式、科学评估、精准教学、优化课程结构、以育人为主倡导生命教育。关键词:体育教学;终身体育;生命教育;健康教育

  前言

  体育知识传授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动机和生活方式,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健全人格、磨炼意志。学习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1发挥体育足球教学以锻炼育人为主导作用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足球这一运动形式,把足球作为体育教学的必修项目,提高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了解足球运动需要注意的事项,明确学生的体质与运动形式,进一步完善足球教学的目标。通过探究足球教学的优化策略,来培养学生足球运动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对足球的基本能力。中学阶段足球教学的现状分析以往新时代阶段的足球教学中,不能全面培养学生对足球技巧的意义的理解,只是带着学生进行练习,?体育教师要分享抗疫过程分享知名体育人、体育院校、体育爱好者,通过网络推出的各类健身指导方法和运动良方,结合体育学科特征,学校体育要发挥特殊使命,体育教学要将生命教育作为核心理念之一,强化责任、规则、团队、合作、奋斗等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修身报国之大志,强健体魄、锤炼意志、完善人格。

  其次,体育教师可抓住时机,传授科学“防疫”的知识,同时教育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唤醒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锻炼健身的习惯,从而提升身体抵抗力。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运动习惯,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可利用抗议图片、钟南山院士及各界体育人的抗疫行动故事等,激励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再次,体育教育就是为学生自身健康生存打基础的教育,学校体育不仅要教授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学校体育的生命教育就应该担当起一定的职能。可开设疫情下的生存教育专题,把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知识、技能以及心理健康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完善生命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生存环境的变化,寻求解决有关问题。培养与提高对环境适应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学校生存教育以《新课标》为基础,选择以发展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发展一般耐力、一般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为主的教学内容。改善学生的免疫系统,提高他们抵御疾病的能力,培养与提高对环境适应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

  总之,体育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加强业务学习,拓展知识,树立健康教育的意识,利用信息化手段传播健康的理念与知识,创新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形成常态化的教育行为。学校体育教育坚持“健康第一”理念,着力丰富健康教育内容和策略,将疫情知识融入健康教育。按照主题或专题形式等,以视频、PPT、动画等形式,与室内课、大课间和实践课开展融合教学。倡导多元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能力,提高健康教育的成效。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疫情的危害,提高师生对疫情的应变能力,切实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疫情防控演练纳入安全教育,在校实行疫情突发应急演练,模仿学生在校各个环境有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做到参与演练的工作人员紧密配合、有序衔接、流程标准、应对措施明确。提高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疫情能力。2创新体育教学课程结构的评价教学模式

  在疫情影响下,要重视对学校原有教学模式、现有教学条件、学生体能状况、年级班级的差异等进行诊断评估,线上和线下教育的衔接,查漏补缺重新规划教学计划,合理组织精准教学。2.1合理安排运动场地

  体育课尽量安排在室外或通风条件好的体育场馆内,合理控制好同时开课的班级数量。可采用全时段错时排课,做到学校运动场地的充分利用。人均运动场地面积大的学校,拉大距离,尽可能地利用学校的空间。对人均运动场地面积小的学校,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丰富课程设置,班级活动区域化,优化场地利用率。2.2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在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教学起点,以恢复体能、简单类技能学练为主,循序渐进地提高难度强度;练习形式上以独立学练为主,避免近距离肢体接触的对抗性、合作类学练;学习评价上要突出纪律、规则、卫生、安全等方面。要加强课前课中课后的访问观察指导和反馈。课前应做到准备充分;课中应合理把控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密切关注学练动向,身体及情绪状况,防止扎堆聚集;课后应及时提醒运动后的注意事项,保证体育教学活动有序进行。2.3推进落实课内外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积极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将大课间活动分散到不同时段,分批次、分层次、区域化进行。做到课内外一致性,即课内学、课外练。进行重复性练习,不安排面对面的站位,集合和练习队形要按照散点组织,保持间距。充分利用室内环境,组织室内健身操以弥补场地不足或是天气不宜,确保学生大课间运动时间与运动效果。2.4合理安排课外锻炼,满足不同学生需要

  学校要充分合理规划体育课、课外锻炼的时间、场地、人员确保安全有序,要满足参加各类比赛和校队建设的体能训练要求,避免一刀切、简单粗暴式地停止开展校园体育活动。2.5重视场地器材安全,确保师生活动质量

  体育教学中合理、科学、安全地布置场地和器材,学校要定期对所有的运动场地、器材等进行定期定时消毒杀菌及安全检查,在运动场周围配备自来水、洗手液等,要求学生穿戴合适的运动装备、合理使用运动器械、注意运动前后的个人卫生等。最大限度地利用场地器材,确保体育教学有序健康地进行。

  2.6体育长跑训练学生的耐力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新时代体育教学的质量,将长跑教学单独拿出来分析,着重论述长跑教学的基本原则及相关策略,在新时代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需要重点注意新时代生的学习特征及规律,意识到每个新时代生之间的差异性,特别是对于长跑来说,新时代生之间的体能素质和耐久力普遍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新时代体育教师应当充分理解新时代生在长跑中的差距,积极帮助学生克服在长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将长跑教学的最终目的铭记在心。希望能够为新时代体育教师更高效地展开长跑训练提供一些教学思路。?3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对学校体育教学引发诸多思考,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学校体育需要体现积极的担当。服务防疫大局下,发挥育人功能、保护学生生命安全、落实生命教学,科学诊断评估,优化课程结构、组织精准教学,确保学校教学有序进行,发挥教育应对公共社会危机的作用。参考文献:[1]胡晓洋.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手段,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2020,16(16):143-144.?[2]韦文激.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及影响[J].神州,2020,(14):11

篇五: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思考

  

  面向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考

  摘要:本文根据三十多年学校体育工作实践经验,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方法,就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中十分关注的目标、内容及实际操作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提出了学校体育必须为全体学生获得健美乐服务的基本观点,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从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提供参考。

  关健词

  学校体育

  全体学生

  目标

  内容

  实施

  1

  学校体育应以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健美乐为宗旨

  学校体育改革,若从管理学角度思考,应包括确定目标、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及其调控过程各个环节的全部内容。

  我国学校体育在目标问题上经历了从“技能”→“体质”→“人才”的演变发展过程。几十年实践证明,实施这些目标都曾收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以“运动技能”为目标,对于不以体育职业的广大学生来说显然是不需要的,也是作为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主的绝大多数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不可能做得到的,学校也根本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让全体学生习练运动技能。其典型见证是,人均接受16—19年学校教育的高校教师们身上反映出来的“运动技能”掌握水平很是一般:现实生活中也几乎没有人用从小学到大学都曾学习过的跳高、跳远、推铅球等运动技能坚持锻炼身体。以“培养人才”为目标,虽然符合国有社会需要—办学校—育人,但却又与学生个人需要—求学—生活并不完全一致。且影响学生成才的因素很多,几乎涉及到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限于体育的本质与功能,学校体育不可能单独承担或主要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由此看来,将“技能”、“体质”和“人才”单独作为学校体育目标都存偏颇,或不需要,或不可能实现。事实上,国内外早已提出“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观点,揭示无论是教育,还是体育,都不应把目光仅仅盯在学生由学校毕业即所谓成才上,而应该为学生们的终身服务。因此,只有突破学校体育的“阶段”框架,树立终身体育的观点,才有可能较为全面系统地思考并确定学校体育的目标。

  “健”是根本,是人类从事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美”和“乐”的首要前提条件,包括了健身、健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即是说,一个经常工作、生活、娱乐的身体活动,动作正确、熟练、省力、优美: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时时处处显得很有朝气,充满活力;能长时间学习或工作效率高,能适应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健康与长寿。这才是“健”的基本含义,从事体育的首要追求。相比之下,运动场上逞“英豪”,文化学习没精打彩,成绩低劣:比赛夺奖牌,而身体“五劳七伤”,甚至早天,显然失去了“健”的本义,不是体育所追求的目标。

  2

  体育课程建设应以健美乐为主线

  以往体育课程构建、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在以“运动技能”或“增强体质”为目标,还是在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前提下,都始终不能冲破以竞技运动为主线的思想观念束缚。其主要表现有:教材选编按竞技运动项目排列;教学内容从小学到大学“一跑到底”、“一跳到底”、“一投到底”、“一滚到底”;学校体育工作,重视训练少数运动尖子比赛夺标,并以此论英雄成败,而忽视体育教学,不少学校连“法定”体育课也不能保证,学生群体活动更是流于形式;场地器材设施,按竞技运动项目训练比赛需要构建,追求“标准化”,如此等等,似乎学校体育就是竞技运动,离开了竞技运动项目,学校体育再也找不到内容。但“照此办理”几十年,我国学校体育既无新的起色,更无特色。且学校群体活动经常性以及学生体质几乎每况愈下。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上述作法”不能反映学校体育实质,不是学校体育的本义,学生需要,又是学校不可能做得到的。例如将竞技运动中跑、跳、投项目始终列为大、中、小学的基本教材,而花了那么多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学生学了十几年,可从学校毕业后就再也不用;即使在校期间,如果不是强行组织,课余时间内又有几个学生运用它来锻炼身体。

  任何学科,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其内容、形式、层次上有着明显差异,为什么体育学科就没有,是不能还是不愿作这些方面的区分。要求学校构建“标准化”场地设施,又是否必要与可能。例如仅湖南有序号的中学就有6048所,在“标准化”口号下,就该建6048个标准的400米环形田径场,须知该占用多少土地,而我国并非真是那么地大。标准田径场上沙坑1—2个,又能否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又如标准篮球场,按国内外使用惯例,一般只容纳10—15人比赛训练,比照这下,2000名学生的学校,也是否该建100个以上篮球场。更有甚者,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到职业篮球队一律必须

  使用高3.05m的球篮,显然很不合理。若“扣篮”是一种高效得分技术,而普通学生望尘莫及,就是体育专业学生也是一筹莫展。为什么不可以降低篮框高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也获得享受与体验。所以如此,显然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因为它们是竞技运动项目,有国际比赛,更因“长官意志”强令学校学生执行。实则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表现。

  3

  实施学校体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

  学校体育就是全体学生的体育,享受身体方面教育,是每一个在校学生的权利,是不能被剥夺或侵犯的。就是说,能不能保证为全体学生服务,实则是一个关系到学校体育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大是大非问题。因此,为少数、为多数,还是为全体学生服务的问题,就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中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基于这种认识,学校实施体育,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应当保证提供所有学生同等参与活动的机会与指导,即使课余体育活动,都应当保证提供所有学生同等参与活动的机会与指导,即使课余训练与比赛也不能例外。这是因为:①凡是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体育方面的有目的、有组织、有意识活动,学生都具有同等享受利用的权利,不容许被少数人“霸占”。作为学校体育教师就当在课内和课外活动中对其所教全体学生负责。②如果说,课余时间的训练辅导自在“提高”,由于体育本身具有强烈的“利己性”,这种“提高”也应当是学生自身的提高,而决不是“通过他人经受训练来提高自己”,也不是少数人被训练提高了,就等于提高了全体学生。事实上,所谓普及与提高关系,如果脱离二者之间的纵向作用,而只追求横向影响力,显然这种理解是很不全面正确的。例如我国自行车普及率居世界之首,可就没有出现象征“必然提高”的金牌运动员;湖南体操、跳水运动很不普及,却又拥有陈翠婷、熊倪这样的世界金牌得主,同时也未因有了陈、熊这样的“提高”,而指导、推动了湖南这两项运动的普及。重要的是,近些年来,学生代表队的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了,可学生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的整体水平则是令人担忧。③如果说,课余训练旨在培养人才,那就更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要求“成才”的权利,更因为学生个体的票赋、爱好、性格及环境条件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才华也各不尽同。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思考并开展训练,才有可能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显然,当前多数学校的课余训练,只把目光投向少数学生,个别项目,统一

  模式与尺度的做法很可取。④“比赛”泛指比较本领或水平的高低,具有通用性、导向性和激励性。它并非体育特点,但体育实践中借用“比赛”,对于与实现自我,学习未来,指导并推动体育实践深入向前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自然,这种好的手段方法应经常用于学校体育,使其更好为促进全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服务。应当特别指出的是,目前学校体育比赛几乎全以竞技运动项目为内容,派出少数几个代表参赛。尤其是在校际、省际比赛中,姑且不论这些项目学生是否学过练过,也不论这些“运动员”是否有资格代表学生(即指他们或“租赁”或“买卖”而来,与学生群体实际水平天渊之别),但终因这种比赛不具备群众性、经常性、健康性和教育性,而不能起到推动学校体育发展、刺激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4

  结语

  学校体育是全体学生的体育,只有根据全体学生的现在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切身需要,从目标、内容和实际操作上全面进行改革,才会使我国学校体育突破传统观念,有所发展,并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

篇六: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思考

  

  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考

  新时代的学校体育工作要求和实践

  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学校体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实践。学校体育工作应根据中央和地方有关方针政策,积极服务于育人目标,加强体育学校和社会联系,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发展。

  首先,要把握“以体育支撑教育”的理念,把体育内容融入学生的学习科目,将体育内容作为必修课程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体育的教育,把体育教育纳入课堂教学目标,在发展学生素质和卫生体魄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团体意识和责任心,构建健康、开放、和谐、乐观、坚强进取、尊重他人、遵守纪律的人格。

  其次,要制定完善体育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就业导师制度,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自我实现,在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下,创新学生的学习空间,并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另外,学校还要切实履行体育的营养训练义务,改善学生的体质,强化学生的体育素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活动条件,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学习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健康安全意识。

  此外,学校还要重视学校体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深入交流与联系,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方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提升大家对体育学校工作的熟练把握,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扩大学校体育的社会影响力,倡导更加全面的体育参与,构建体育文化野外实践活动,加强传统体育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塑造学生的健康体貌。

  最后,要加强学校体育管理与科学化建设,注重学生体质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快扩大体育教室和体育场馆,重视学校体育教学事业及其社会影响,改善师生健康,逐步完善赛事基础设施,加大集训队和学生体

篇七: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思考

  

  学校体育与国民体育素质新思考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步认识到体育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不仅是传递友谊的桥梁,也是展示国家综合实力的晴雨表;在新的历史时期,体育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助推器,是经济发展的牵引机。新的观点将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群众体育;体育认识;体育功能;现代化建设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国民的体育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体育健身热潮在我国蓬勃兴起并得到了健康发展,健康已成为人们最大的财富,参加各种体育健身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体育本身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体育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国民体育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1.1体育是健身防病的有效手段:

  “生命在于运动”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名言,是古今中外被实践证明的真理,说明了运动对健身的意义。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现代人深深地懂得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工作、事业、和长寿的承载体,这个承载体就是需要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心情愉快地完成人生之旅途。国际卫生组织对什么是健康作了规定,它不仅指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指要有良好的生理状态和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能力。当今社会崇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享受大自然带给人类的一切,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体味体育的赐予。

  1.2体育是需要:

  体育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视是人们了解信息、学习知识、丰富生活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我国人们可以收看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的体育节目和体育比赛实况。并且很多人乐意从电视节目中获取有关体育的消息,享受体育的魄力,读报是许多人一天中的第一件事,而通过读报,了解体育消息和赛事又是读报的目的之一,除了体育专业报外,通常一份报纸~4版是有关体育的报道,驾驶在高速公路上和川流在大街小巷时的出租车司机也念念不忘收听广播里的体育新闻和报道,有的甚至忘记了挣钱,将车停靠在路边,尽情地收听广播传来的赛事转播。人们总是津津有味地聆听和阅读,他们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国际体育的最新的动态,各大赛事的竞争格局,以及国内体育的赛事安排,球星转会和丑闻的披露还能读到发生在身边的体育报道各俱乐部的联赛成绩和百花齐放的评论。

  1.3体育是美:

  体育运动不仅本身给人以力量美、速度美、健康美、节奏美的感受,而且其参与者的肌肉美、体型美、曲线美,在当今人体审美领域中愈来愈显示出其价值和地位。尽管科学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无数的束身、减肥的“良药”。但人们仍然认为体育运动是达到这一目的最佳有效手段。追求身体美的男女老幼,纷纷来到健身、健美俱乐部和健身房,希望通过体育来美化自己的身体。健身训练场所那挥舞的手臂,扭动的身躯充分体现了青春的和健美的活力。通过体育锻炼和与大自然交融而获得的健美和肤色,被认为是莫大的财富。女子总是不失时机和场合地来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健美的身体和肤色。女子健美运动由此而身价倍增。纤细、柔弱、典雅美,在现代审美范畴里已成为过去的代名词。2我国学校体育对提高国民素质承担的责任

  学校体育应全面担负起培养国民体育素质的重担,把国民体育素质的构成要素转化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体系,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良好体育个性品质放在第一位。综观建国以来的学校体育,没有突破以下框架;第一,强调统一的考核标准。第二,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教材为中心,强调严密组织、严格纪

  律,并没有真正“以学生为本”。第三,学校体育融入思想教育缺乏,未能帮助学生由“自然的人”向“社会的人”转变;第四,缺乏传授终身体育思想,未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和习惯。总之,学校体育不够“快乐”,未能让学生在体育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框架内,学校体育是很难实现提高学生体育素质这个目的的。3发挥学校体育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中的作用

  3.1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

  过去,我们在体育教育中,比较注重对学生体育技术的传授,我们如此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如何运动,结果学生体育技术没学好,反而对体育的兴趣荡然无存。我们应该以各种快乐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重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一旦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他就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也就会主动学习体育技能,并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体育应至于培养学生具有一般的运动技能和身体活动方法,具有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的兴趣,并能长期乃至终身乐此不疲地从事其兴趣的体育锻炼。

  3.2学校体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差异较大。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具有一定运动特长的学生,而对那些身体条件较差、体育兴趣淡漠的学生很少关心,甚至对其冷落,致使这些学生对体育课不仅觉得无味,而且悚然。学校体育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尤其要关心体育方面的“弱者”,让他们品尝体育的乐趣,激发起运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3学校体育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教学内容要精心选择既有健身价值,又能满足学生兴趣的运动项目。我国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中有许多正在成为大众体育中最受欢迎的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体操、舞蹈、篮球等。学校体育教学理所当然应加强这些项目的教授。对传统田径运动项目,在教学时也可以对规则、场地、器材等进行适当调整,使这些竞技项目更加大众化、健身化、趣味化。充分挖掘民族体育和传统养身健身活动中健身价值较高的运动,充实、丰富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4结束语

  总之,学校体育的蓬勃开展,有助于涌现出更多的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处于金字塔塔尖的竞技体育只有在学校体育的坚实基础上,才能耸立得更高、更稳。

  参考文献

  [1]孙文琦.新时期国民体育认识与体育功能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

  [2]张尚晏.论新世纪国民体育价值观[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04)

  [3]吴春成.学校体育之于国民体育素质的责任[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4]袁燕.学校体育与国民体育素质新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12)

  [5]陈济川.关于国民体育生活化进程影响因素的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

篇八: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思考

  

  体育大视野2019年(第9卷)第34期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9.34.253——以南京理工大学场馆管理中心为例葛邵鹏程王雪飞(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210094)摘

  要: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及体育产业双重背景下,一批具有现代化功能的高校体育场馆投入使用。加强和创新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对于提升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民健身计划落实、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式,浅析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及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并探索出“两级分类管理”“品牌效益管理”“标准化管理”等创新型场馆管理模式,旨在为提高高校场馆管理水平、提升高校场馆综合效益提供依据。关键词:高校场馆管理模式一流场馆规范中图分类号:G81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a)-0253-02关于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综合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①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快速高质量发展,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追求显著提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推动下,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经费的不断投入,高校体育学科以及体育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批现代化功能齐全的高校体育场馆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方面完善了高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配套,另一方面也为营造良好的高校文体氛围提供保障。鉴于高校体育场馆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好坏、全民健身计划落实以及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等[1],因此,探索适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场馆综合管理模式,对实现场馆专业、高效、集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运动的深入开展,作为全国体育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定位不仅仅限于校内,还应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国家也鼓励高校在保证教学训练需要及校园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借鉴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适当有偿收费的形式,有序向社会单位及群体开放,继而缓解社会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同场地资源相对紧张之间的矛盾。(3)高校体育场馆向专业化集中管理方向发展已成趋势。目前,我国高校场馆管理运行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由体育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二是校内成立专门部门负责管理;三是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管理。3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但无论哪种模式,从场馆管理角度而言,随着场馆数量的日益增加,提升场馆服务和保障水平明显迫切,这就要求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既要掌握场馆管理的专业知识,做好设备设施维护、安保、保洁等工作;又要把握体育运动规律,合理安排教学训练任务;还得兼顾市场运行规律,最大限度挖掘综合效益。因此,单一满足教学训练的场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高校场馆管理的要求,而专业化集中管理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必然成为未来发展趋势。1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运行现状(1)高校体育场馆规模呈高速发展态势。根据第四、五、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全国高等院校体育场馆总数分别约1.27万个、2.87万个、4.97万个。相比较于前一次普查结果,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高等院校体育场馆数量净增分别约1.6万个、2.1万个,增长率分别高达125.9%、73.2%[2,3]。通过数据分析,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以及“体育强国”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体育发展,重视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在大学城或新校区建设时,场馆呈现起点高、投资多、空间大、功能全等特点,大量的高校体育场馆投入使用,无疑对其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2)高校体育场馆功能定位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确保高校体育教学、科研、训练以及竞赛集会等学校重大活动的正常开展是高校体育场馆首要功能定位,是开展其他各类活动的前提条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全民健身2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综合管理模式探析一直以来,高校体育场馆是由体育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兼职进行管理,因缺乏系统专业的管理培训以及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导致管理方式相对简单粗犷,致使场地资源整合、设备设施改造升级、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跟不上场馆实际使用需求,场馆运行处于相对混乱无序状态。近些年来,在高校成立专门场馆管理部门成为普遍现象,鉴于不同的校情,有的学校场馆管理部门为独立二级单位,有的则挂靠学校党政办公室、体育部(系)、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服务中心等,但无论机构如何设置,成立专门场①作者简介:葛邵鹏程(1990,12—),男,汉族,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校场馆管理。

  王雪飞(1982,12—),男,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场馆管理研究。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SportsTechnology)253

推荐访问: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思考 新时代 思考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