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7篇

时间:2023-07-29 17:18: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农村三资管理是针对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种资产(土地、集体资产和农民集体组织基金)进行的管理。三资管理在农村集体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予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资产状况不明确。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集体资产的归属、财产关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明确性,甚至出现多次变更的情况,给后续的管理和利用带来了不确定性。

  2.管理机制不完善。当前的农村三资管理主要依靠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等传统管理机制,而这些机制存在着管理能力不足、管理经验欠缺、资金缺乏等问题,影响了对三资的科学、有效管理。

  3.利用模式单一。农村三资管理目前主要采取的是以土地承包经营为主,其他集体资产往往被忽视,而且土地承包经营利用率也存在短期利益过大、保护性意识不强等问题,需要更加科学、长期的利用模式。

  二、应对策略:

  1.调查核实资产状况。针对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要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核实,建立完整、准确的资产登记簿,明确资产的所有权关系、价值评估等各方面的信息,为后续管理和利用提供保障。

  2.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参考城市社区治理等有效经验,建立适应农村实际的三资管理机制,包括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制、程序、制度等各方面的规定,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加强宣传和教育等。

  3.多元化利用模式。要注意土地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将土地承包经营和生产经营相结合,探索多种农村集体资产的利用模式,例如开发乡村旅游、土地流转经营等,保护和提高农村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益,推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优化政策措施。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的支持和保障,例如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推进集体资产确权登记等。

  总之,要建立健全的农村三资管理体系,必须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和措施,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篇二: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农村集体三资指的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种资产,即集体所有的土地、集体所有的企业和集体所有的农村集体资金。在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三资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日益显现。本文将分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问题分析

  1.资产权益不清晰

  农村集体三资权益的产权归属问题不够明确,如何分配、合理利用多年系困扰着集体经济组织,影响农民群众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信心和支持。

  2.效益转化难

  农村集体三资的创收和效益转化难度大,一方面集体企业和资金的经营管理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难度大,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3.风险规避措施不足

  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防范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完善的资产风险管理机制,防范风险措施不够全面,缺乏对风险的识别及应对能力。

  二、对策分析

  1.完善资产权益的管理与运营

  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与运营,对资产权益进行分类管理,规范各项制度,明晰各种产权关系,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规定和处罚制度,加强对资产的监督管理和维护。

  2.推进三资的创收和效益转化

  加强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土地效益最大化,加快三资的效益转化进程,推进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资产风险管理和应对

  构建完整的资产风险管理体系,对资产风险进行评估和判断,建立风险防范、动态监测和预警、应急处置等机制,掌握资产活动的风险动态,及时防范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三、结论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和挑战,需要各级政府、农村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共同努力解决。只有通过完善资产管理、推进创收和效益转化、加强资产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才能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篇三: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处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以下简称“三资”)属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三资”管理一直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易发多发部位。可见,强化对农村“三资”管理,对于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三资”管理台账不完善。很多村干部对本村的三资家底不清,一笔糊涂账,有点连基本的台账都没有。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特别是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登记。要求村里做好三资的台账,但村里故意敷衍,不让办事处知道实情。

  2、合同不规范,损害了村集体利益。

  一是对于合同的签订随意性大,有些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等,不全面,造成群众利益损失。

  二是村干部违规发包,搞暗箱操作,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招标投标,少数人说了算。

  三是少数村对合同签订后不按照要求履行,合同变更随意,变更的内容和承包时间群众根本不知情。

  四是有极少数村搞一言堂,口头说了算,根本不签订合同。

  五是有的甚至随意__发包期限,降低承包金,造成集体“三资”收益减少,寅吃卯粮。

  3、“三公开”不全面,透明度不高。个别村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都不符合要求,有的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有时甚至是走过场。有的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4、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有些村对一般性开支不集体研究,大的开支不讨论;民主理财形同虚设,有个别村民主理财小组的公章在村干部手中;有的由于村干部自己开据收款、长期不报账,造成无法正常结账。

  5、少数村报帐员素质低,责任心差。有的村报帐员对“三资”的概念模糊不清,根本不知道如何管理;有的报帐员故意拖延报账时间,无法正常结账;有的报帐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村干部也束手无策。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农村“三资”内容广泛,复__样,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性质的;既有可移动的,又有不动的;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2、对农村“三资”管理的监督渠道不畅。

  一是纪检机关监督乏力。村干部是党员的,纪检部门还可以查处,对不是党员的,纪检部门不便查处。

  二是司法机关监督乏力。由于职能限制、违规金额小等种种因素,司法机关不能、不愿介入村组干部的经济问题。

  三是群众监督乏力。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此外,有的村的村民忙于在外打工,对集体的事不是很关心、有的根本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

  四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员无法监督。

  五是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是民选的,不为群众说话;有的一干多少年不调整;有的不懂财务知识,没有理财能力;还有的原则性不强。

  3、管理职能没有进一步明确。农村“三资”属于村集体所有,应该由处村统一进行管理。但目前对三资的管理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机构来管理,暂时纳入处“三资”管理办公室管理,管理也不严格,流于形式。

  4、恶势力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恶势力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稳,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5、对农村“三资”管理认识不高。有些村干部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债务多,无资产可管;有些村干部认为村民自治,应该由村里自主管理,处里不宜多管。有些村干部不熟悉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

  三、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建议

  1、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要加强对村干部和报帐员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加强财经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法纪观念。

  2、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寻,制度约束。制定“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度,对村集体进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3、强化人员培训,充实力量。要对农村“三资”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增强精力素质和敬业精神,加强对处村财务人员的会计基础知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村报帐员的素质。

  4、推进“三资”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发一套真正符合实际的“三资”管理工作软件,使全处的“三资”管理工作进入信息化管理。

  5、严肃纪律,加大查处力度。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对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办法的责任追究,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

篇四: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是指对农村集体资产、农民个人资产和社会投资资产进行管理的工作。在当前的农村发展中,三资管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村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农村集体资产流失主要体现在土地流失和资源浪费上,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时对土地的随意征用和非法拆迁,导致农村集体资产的流失加剧。

  2.农民个人资产劳动力闲置

  农民个人资产,如房产、车辆等,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由于供需的不匹配,造成大量闲置资产。同时,农民家庭的劳动力也随之闲置,导致资产无法产生效益。

  3.社会投资资产稀缺

  由于农村资产的匮乏,社会投资资产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但是,由于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导致社会投资资产的进入难度增大。

  二、对策分析

  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保护是实现三资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针对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高强度干预现象,加强农村集体资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证农民利益,并提高农民意识。

  2.促进农民个人资产转移和使用

  为了使闲置的农民个人资产更好地流通和使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增加住房租赁和农村运输部门的发展,促进二手车市场的建设等。此外,完善农民个人资产抵押融资制度,让农民个人资产的藏匿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3.加强社会资本的引入

  为了缓解公共投资的困境,加强社会资本的引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经济领域,同时建立健全的社会资本监管体制,加强社会资本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结论

  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解决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升农村资产的价值和效益,需要政府、农民和投资者的共同努力。只有在三者共同的促进下,才能实现农村资产的最大化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释放。

篇五: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篇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日益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的矛盾与信访事件频发,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基层党组织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通过乡镇经济责任及涉农专项资金审计、农村“三资”管理审计调查等发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突出,亟需整治。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三资”监管机构履职尽责不到位,监管流于形式。

  1.乡镇“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履职不尽责。各乡镇虽然均以文件形式成立“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但执行中存在部分单位未严格履行《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

  2.“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履职不到位、监管乏力。一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动态管理不及时,资产、资源台账登记信息失真,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二是农村集体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对农村财务监

  管流于形式,沦为村级财务记账员和会计凭证保管员,不能保证村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三是对村级资金使用情况监管不力。村级资金拨付使用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通过村支书或会计个人银行卡进行结算;村级资金使用村支书既是审批人、经手人又是报账员,村级资金使用脱离监督。

  3.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履职不到位,机构形同虚设。一是乡镇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人员由财政所人员兼任,缺乏一定数量的专职、专业人员,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活动、建设项目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二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只有少部分通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发包,各乡镇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不按规定程序交易、发包,管理无序,资产资源收益流失现象严重。

  1.资产资源发包、处置不规范。一是未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由各村村支书自行发包、处置现象普遍。二是承包期限过长、承包价格明显偏低。三是超期不缴承包费、提前发包预收承包费、超过合同承包期限逾期发包等现象。

  2.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收益流失严重。一是部分村集体资源由于村民强占、权属不清或未按期足额缴纳承包费导

  致村集体收益损失。二是发包价格普遍低于市场承包价格,导致村集体资产资源收益流失严重。

  (三)农村集体资金使用及财务管理极不规范,违纪违规问题多发,乱象从生。具体表现为:违反《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建账、报账不及时;村集体收入不纳入“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代管专户统一管理,由村级自收自支;白条报账、借款列支、挪借集体资金、违规开支等问题突出;虚报工程支出套取村级建设资金;收入不上账、私设“小金库”现象屡禁不止;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村民权益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表现为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未通过招投标,或者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建设项目不通过乡镇产权交易平台违规自行发包;村支书本人或者亲属、无公司法人资质的社会个人违规承包项目工程;项目承包合同签订不规范;工程项目违规转包分包;项目监理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工程质量较差;虚报工程量套取项目资金;工程项目支出票据不规范等。

  (五)村务监督委员会成为“橡皮图章”,村民民主理财有名无实。按照《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规定,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村民民主理财,履行审核本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审查集体经济组织开支

  并签字盖章、监督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执行财经纪律情况等工作职责。目前,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多数未经村民选举推荐产生,而由村干部指定;普遍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对财经法规知之甚少;年龄偏大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一些地方的民主理财小组签章都由村干部掌握保管,村务监督委员会成为“橡皮图章”,村民民主理财有名无实。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以上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存在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村集体“两委”成员素质良莠不齐,法纪法规意识淡薄;三是乡镇农村“三资”监管机构履行职能不够,执行力薄弱;四是各级主管部门、执法机关对农村“三资”监督处于“碎片化”“应急式”状态,未实行常态化监管,也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三、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近些年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日益成为农村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的矛盾与信访事件频发,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基层党组织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乡镇党委、政府和各级监管部门应切实转变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其存在问题

  的危害性,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二)强化措施,加强管理。针对部分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法律意识、财经纪律意识淡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存在很多漏洞与薄弱环节的现状,各乡镇人民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乡镇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法制与财经纪律教育力度,牢固树立对国家法律法规、财经法纪的敬畏之心,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措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三)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乡镇“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等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构应增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改变目前“监管乏力”“流于形式”的工作现状,在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配齐人员力量,切实履职尽责,提高执行力。

  (四)部门协同,增强监督合力。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域依然存在各种违法违纪问题的现状,各级监管执法部门应改变“碎片化”“应急式”监督管理模式,加大工作协同力度,形成监督合力。尤其是要强化执纪执法与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严格依法依规处理,绝不姑息。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前些年村级“三资”管理上较为混乱,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村级财产损失严重,比如违规发包,三资收益管理不善,收支、挪用不过账,坐收坐支、支出不规范,财务不公开或公开避重就轻,群众监督麻木,村干部存在经济问题,“三资”底数存在瞒报漏报,私设小金库,资源权属不明,清产核资登记不实,村级缺少专业的财会人员,非生产性支出比重过大,招待费过高,支出票据不规范,白条报账等现象。

  农村集体“三资”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村干部长期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村税费改革前,很多村干部对农村集体“三资”观念模糊,甚至一部分干部不懂什么是“三资”,一些村干部经常把集体的当成个人的,致使村集体“三资”流失严重。税费改革后不再向农民收取各种税费,村级资金减少,但因为改革前“三资”管理不善,致使村级债务累累,有些村干部就认为资金少,债务多,无资金可管,后任不认前任账;二、对村集体“三资”监管不严。有些村干部认为,税费改革后财务制度逐渐健全,村干部无机可乘,致使思想上产生懈怠情绪,不愿管,情况复杂,怕得罪人,不敢管,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助长了管理混乱的歪风,给某些投机取巧的干部有機可乘,致使一些集体资产流失;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力量薄弱。由于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一些该登记的“三资”不

  登记、乱登记、错登记,办公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令一些工作无法开展;四、村支两委干部不团结。村支两委不能团结共事、做事不从大局出发,在集体资产、资源处置上优亲厚友或意见不一,造成村集体资产、资源流失;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不到位。一些司法机关和村监委不能尽职履责,乡镇纪检部门疏于管理,处罚不到位,认为熟人之间不好拉下脸;五、群众监督不到位。群众思想麻痹,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愿去管,一些群众长期在外务工,鞭长莫及,在家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对村集体事情不懂也不问;六、一言堂现象严重。村支部书记一个人讲了算,其他人都不愿发表或不敢发表意见,一些大的开支项目及一些资产资源的处理也只是走个形式,一人表态,众人附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农业部2009年6月29日专门出台了《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对管理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做出了具体的意见及要求。意见中明确指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属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充分认识管理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建立健

  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有章理事,按制度办事。

  该意见颁布后,各地方政府先后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心,依托镇农经站,在原建立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基础上,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同时依托镇司法所建立农村项目竞标服务中心,形成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总协调,“三个中心”为依托,“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意见颁布十年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成效显著,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加强服务,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管到位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但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长期工作,在“三资”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监管不严、开支不合理、收入漏记、坐收坐支、会计科目混淆、固定资产漏登、账外有账、集体资产资源流失、违规收取罚款、工程不招标或招标不规范等现象。针对“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及漏洞,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及各地“三资”管理措施,结合当地实际及本人近些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一、首先乡镇纪委、“三资”管理中心及村监委在监管和审批及管理上要密切配合,确保“三资”管理不出现漏洞,并成立审计组或请审计部门定期对“三资”进行审计;

  二、在资金管理上严把收入支出审批关,资金的来龙去脉一定要捋清,做到不该收的不收,不该给的不给,不坐收坐支、杜绝账外账。各村监委会要尽职履职,收入来源、审批手续、支出去向做到全程监管;

  三、会计做账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根据收入和开支情况合理编制会计凭证,会计科目要编制准确,防止固定资产等重要的科目漏登或错登。不能认为资金余额与账相符、报表平衡就万事大吉。随时掌握各村资金数额,按月编制会计报表,协助村监委把好资金出入关;

  四、资产管理主要建立资产台帐,详细登记每一项资产的数量、价值和管理使用情况,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规范资产、资源管理,做到账账相符,对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并将资产、资源使用情况定期向村民公开,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五、资源管理主要实现了对可利用资源登记造册,建档立案,逐项登记,对资源管理实施全程监督,便于随时查询。

  六、合同管理主要是建立"合同管理台帐",进行电脑录入,动态管理,通过台帐掌握各村合同的基本内容和合同金额,合同履行情况等,及时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等;

  七、统一招投标管理,对招投标过程进行记录和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促进资源使用合理;八、增强群众监督意识。选派法律意识强,有正义感的群众作为群众代表,对村务公开进行监督;向群众宣传什么是“三资”及“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共同爱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杜绝村集体资源的非法开采,争取集体收益的最大化。

  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保值增值,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流失,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是我们每一个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及义务,需要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努力做好该项工作。做好“三资”管理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同时也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创造条件。是推动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前提。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有的乡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甚至个别乡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

  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以沙洋县为例,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开始,沙洋县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行几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组建了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开通“村级财务公开内容自动生成”系统,保证了财务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二是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三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镇的年终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整治,规范票据管理。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人情,搞暗箱操作,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2、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及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规,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二是有抵扣、结算现象,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在一些地方以抵扣方式结算,造成村级运转艰难;三是返还收入不交会计入账。如在清理中发现,洪岭村固定资产账面总额170.1万元,有效资产151.4万元,账实不符达19.5万元,大多数为管理不规范造成。

  3、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4、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

  5、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对管理好农村“三资”思想认识。“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

  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

  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

  4、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过去实行“村账乡管”存在思想障碍:一是法律障碍,如“村民自治”;二是财力障碍,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村级资金主体部分由过去自己收,变为了上级转移支付。为全面推行农村

  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提供了制度和财力保障。因此要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监管机制等措施,扎实做好“双代管”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突出资金管理,加强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要通过民主推选,每年一次。

  5、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要进一步统一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纪检、监察、财政、政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要联合制发“关于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严肃处理处罚。

  6、建立村干部岗位补助财政直达个人帐户办法,解决村干部岗位补助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六: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农村集体“三资”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交易不公开、收入不记账等问题侵害了群众的民主管理权,损害了群众利益,个别村组甚至引发了干群矛盾,上访越访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监督管理不到位。一是“三资”监管机构履职尽责流于形式。按照《陕西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机构负责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日常指导和监管工作。因此,市、县农业局及其下设的农村经营管理站(以下简称农经站)是“三资”监管的职能部门。在实际中,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区域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上,放松了对村级集体“三资”的监督管理,一时出现了“不好管、无法管”的现象。农经体制改革后,原镇农经站由县农业农村局下属事业单位农经站直管,变为人、才、物都由镇政府管理,县级农经站作为监督管理部门,体制上的不顺造成“不好管”。由于村集体资金的使用、资产和资源的处置公开不到位,群众不知晓,造成了“无法管”。县级农经站作为监管部门,主要重心工作在于对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建设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办法实施,对农村“三资”管理和监督主要依靠审计监督,对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未建立起完善的动态管理体制,登记台账有些失真,数据不够准确完善,日常监督存在乏力、流于形式的问题。如,2021年3月对吴堡县岔上镇进行村集体经济审计,发现薛张山村、叶家园沟村新旧村干部不按时交接账务,樊家畔村存在坐收坐支等情况,且换届移交档案里存在白条支付、缺清单、杂工补助支出占比较高等问题。二是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不明显。按照《榆林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规定,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村民民主理财,履行审核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审查集体经济组织开支并签字盖章,监督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执行财经纪律情况等工作职责。目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普遍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对财经法规知之甚少,年龄偏大,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有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有名无实,很少能够干涉村委会的决议,监督失去独立性,无法实施监督也不敢监督,更不愿监督。2020年5月,吴堡县委开展第七轮巡察,对全县100个行政村、3个城市社区开展了常规巡察,通过巡察发现农村“三资”管理方面问题135条。

  (二)群众利益受损害。一是村务公开不全面、不及时。首先,公开范围不全面。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很多村委会为了减少工作量,或出于利益原因考虑,并没有严格对所有的村务进行公开,或是公开的部分仅是表面内容。还有的村委会公布的账务只有收支款项,具体的资金用途描述却不够

  细致。资金公开、资产资源的处置事务不公开也是常见现象。其次,公开时间不及时。有些农村的村务公开时间严重滞后,而且大多只公布事情的处理结果,对于事情的过程描述不多,村干部没有认真对待村务公开,对集体“三资”的处置没有做到民主。巡察发现,2019年吴堡县岔上镇大枣湾村山地苹果配套实施工程、宋家川街道办南王家山村在建积粪池项目、张家山镇宽马家石村打深水井项目、寇家塬镇安家山村环山道路工程等无支付明细、无四议两公开,未设立项目实施管理小组;2009年,宋家川街道办康家塔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尚某在未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的情况下,与某公司签订协议,将约150亩荒地以30年承包期承包给该公司,造成不良影响,2019年10月,尚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二是农村“三资”清理问题不到位。“三资”涉及面复杂,不仅有集体资金,还包括农业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集体资产,以及土地、林木、荒地、水面等集体资源。部分拖欠、侵占村集体各种应收款和承包费未清理,侵占村集体机动地、宅基地、四荒地等签订合同条款不明等问题,容易产生纠纷矛盾。大部分村建立了金额账、资产账,但集体资源等方面的实物账还不健全、不规范。长期以来各村对“三资”缺少精细核算和定期盘点,许多村居账实不相符,时间一长很易造成集体“三资”流失。目前普遍存在对农村资源性资产的位置、类别、地籍类型、地力等级等情况登记不够规范的问题,造成农村“三资”底数不清、底子不明、管理混乱,有的改变了性质,有的甚至长期被个

  人占用。如,宋家川街道办白家山村监委会主任任某,从2000年起违规占用自家窑洞附近的村集体土地,2008年起违规居住、占用村内小学窑洞,2020年9月,任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规占用的土地和窑洞归还村集体。三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收益流失严重。村委会对于集体资源、集体项目的发包仍然存在随意性,未按照民主程序进行公开公示,未招投标,往往是村委会甚至是个别村干部直接决定了农村集体“三资”的处置,没有参考村民的意见,村民也没有渠道反映自己的意见,这也给某些村干部谋取个人利益提供了便利。如,有的村委会未按照法定程序公开进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往往导致承包人多是村委会关系户,存在承包期限过长、承包价格明显偏低等现象,村集体资产资源收益没有实现应得经济效益。郭家沟镇候家焉村集体产业挂面厂2020年5月份投产,但因村上管理粗放,产品没有及时通过食品安全认证,导致产品积压4000余斤,未见效益,没有分红,带贫益贫功能差。

  (三)违纪违规问题多。一是农村集体资金使用及财务管理不规范。目前,村集体财务实行“村财乡管”制度,坚持村级所有、乡级服务、民主管理原则,在不改变村集体的所有权、经营权、分配权和财务支出权的基础上,由县级财政局派驻乡镇财政所(以下简称乡财所)对村级所有资金统一集中核算并对村级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村级设立报账员负责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按月报账,按月登记“三资”台帐,按期公示“三资”管理情况,该制度对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的不足之处逐渐显露,乡镇财政所存在重记账、轻监管的现象,过多强调事后监管过程,资产处置、资源发包、集体资产资源入股、清产核资、土地确权等工作缺少专门业务平台,“三资”效益难以有效发挥。如,寇家塬镇庙岔上村、慕家塬村“两委”负责人和会计对财务政策掌握不够,认识不到位,出现了违规报账问题;李家塔下山村存在村级财务白条支付劳务费用和无人签字领款等问题。2020年宋家川街道办事处村集体经济审计,发现2019年7月报销羊场、蓄水池等工程项目支出,无工程概算、无工程总价、无合同、无会议纪要和无公开资料的情况。二是村级报账员学历偏低、年龄偏大,业务处理不精准、不及时。村级报账员不经过选举产生,有的是村两委人员兼任,有的是村聘用人员,各村人员调整很随意,很多时候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会计业务不熟悉,法治意识薄弱,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报销过程不规范,很难发挥监督理财作用。有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及时建账、报账;村集体收入不纳入“三资”监管乡财所专户统一管理,由村级自收自支;白条报账、借款列支、挪借集体资金、违规开支等问题突出;虚报工程支出套取村级建设资金;收入不上账、私设“小金库”现象屡禁不止;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村民权益现象时有发生。许多村居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和小孩对村级事务的参与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

  不强,加上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不高,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农村集体“三资”的支配和管理基本上由村支书说了算,容易滋生村官腐败问题。如,吴堡县岔上镇大枣湾村互助资金协会理事长薛某在2013年至2017年任职期间,每年为他人违规借贷2万元扶贫互助资金,造成了不良影响,2019年12月,薛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寇家塬镇庙岔上村原村主任慕某将村互助资金利息以领取补助、报销餐饮费的形式发放给协会人员及本人,共计17146元,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2019年10月,慕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纪所得全部被收缴。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存在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乡镇党委政府、村“三委”及村民监督作用发挥不明显,未形成监管合力。

  (一)思想认识不足。农村集体“三资”涉及面广,既包括现金资产、实物资产、资源资产,又包括专项收入、集体收入、集资捐资等,甚至还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遗留问题,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且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底子不清、管理不规范,导致有些村干部产生畏难情绪。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存在的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三资”管理就是做做账、管管钱,没有多大工作量,直接造成了管理力量的薄弱,人员、经费等难以保障,镇村两级“三资”管理工作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当前,农村集体资产规模日益增长,集体资产的存在形式和运行方式越来越复杂,监管难度

  加大。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制定了不少,但相对零碎,未成体系。如,资产保值增值制度、监督考核制度、资产产权评估流程、资产产权处置办法、资产产权交易合同签订流程等制度都没有制定,造成村委会或个别村干部对集体资产产权处置的随意性和任意性。有的镇、村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存在实际执行不规范的情况,没有发挥好制度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另外,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已不能满足农村“三资”管理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新要求,管理统一性不足、管理监督效率低下。

  (三)监管渠道不畅。基层党委政府应该对下辖农村的集体“三资”管理起到指导、监督的职责,但是现实情况是基层党委政府事多人少,大多兼职,监管力量不足,履行职能不够,执行力薄弱,难以对下辖的每个村的“三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同时,村民管理意识淡薄,村务监督委员会有名无实,不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部分村民集体观念弱化,文化程度不高,对不涉及个人利益的事漠不关心,存在不愿监督、不会监督和不敢监督的心理,村民自治“民主监督”苍白无力,力不从心。农经站作为主要监管部门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开展的换届离任审计监督等外部监督往往采用专项检查的形式,难以形成常态化监督,导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缺乏强有力的监管。

  三、对策和建议为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农村集体“三资”违规违纪问题易发多发现象,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盘清家底,强化风险管控。县级农经站发挥监督主体责任,成立集体“三资”核算工作组及管理机构,开展以清账户设置、清各类存折、清公款私存、清资金出借、清以据抵现、清合同协议为重点的清产核资工作。核对各村账面余额,盘点现金、银行存款,重点盘查集体所属的土地、森林、山岭、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和各种流动资产、农业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债权债务和各类合同,对“三资”的种类、存量、价值、权属和使用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做到应收尽收、账物相符、账款相符。同时,采取“台账式”管理办法,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动态实时更新资产使用及流转处置信息,确保资产账实相符。通过上线“三资”管理电子网络系统,强化监管农村“三资”从盘活、登记、租赁、维护、处置到收益的全过程,为农村集体资金使用、资产租赁、资源利用公开化、透明化提供保障。目前,吴堡县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平台设在政务大厅,正在安装启动全市统一信息软件,包括产权制度改革系统、清产核资管理系统、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管理系统等八大模块,出现支出不平衡,资产负债率超过比例时,系统会出现报警,启动自动锁定功能,提醒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是完善机制,强化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民主公开管理、资产处置审批、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招标投标、债权债务管理、承包合同管理、农村“三资”年度检查、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

  流转等各项制度,用制度规范行为。通过推行各行政村银行账户管理、专用票据、支出审核把关“三统一”,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行为。将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大额资产处置等列入村级重大事项,实行制度化、流程化管理,破除村支书“一言堂”问题。制定加强农村民主管理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制度的意见,规范、细化村务公开内容,完善农村集体民主议事规则、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的保障机制,完善集体经济事务民主决策程序。进一步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对农村“三资”的管理使用情况,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开,明确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真正让村民能了解、能参与、能监督。吴堡县辛家沟镇民主监督管理农村“三资”做法值得借鉴,对年度预算决算、村民分配、大额资金使用、经营项目发包、建设项目招标等都必须经过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和决议公开、实施过程及结果公开的“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使“三资”处置的各项重大事项决策民主、信息公开,有效遏制了腐败问题的滋生。

  三是划片分层,强化基层监督。村级民主监督、乡(镇)级会计监督、县级审计监督是“三资”监管机制的“三驾马车”。依托现代化的管理网络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督体系,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进行事事时时监督。村级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设立驻村廉政监督员,每一项支出由村委会提出,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重大支出报乡镇批准,村支部书记、副书记、民主理财小组组长、驻村廉政监督员和乡镇有关人员签字后方可支出。县纪委监委、县农业农村局依托现代化的管理网络,对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进行定期监管,乡镇纪委对村级每一笔支出进行日常监督,确保取得实效。2020年12月,吴堡县纪委监委抽调农业农村局、扶贫办等部门工作人员成立了督查组,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及项目建设、运营、收益情况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带贫益贫机制等村集体“三资”领域重点内容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共检查了5个镇1个街道91个行政村,现场下达督办反馈单51份,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进一步规范运营管理。

  四是协作配合,强化执纪问责。纪检、财政、审计、民政和农业等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加大对“三资”管理过程中坐支、挪用、贪污、失职、处置不当、违反民主程序等方面问题的查处力度。在专项巡察中,重点对村居“三资”管理处置程序手续不健全、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深入了解,着力发现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线索。纪检监察机关加大查处力度,对典型违纪问题通报曝光。近年来吴堡县立案查处了一批典型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的违纪违法案。如,辛家沟镇李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尚某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在土地确权工作中优亲厚友,2011年变相申请危房改造,重复领取危房补助款,2012年危房改造项目中,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私自同意村民危房改造申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郭家沟镇刘家墕村原党支部书记王某分别于2007年、2010年,私自

  分两次将68亩、275亩村集体土地登记在其6名亲属名下,并从2007年至2016年陆续领取了村集体种粮补贴款11.8万元,除去为村集体开支的6万元,把剩余资金全部用于个人日常生活开支,王某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县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篇七: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三篇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篇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有的乡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甚至个别乡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以沙洋县为例,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开始,沙洋县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行几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组建了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开通村级财务公开内容自动生成系统,保证了财务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二是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三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镇的年终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整治,规范票据管理。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如王港村对矿山、鱼塘、荒山、荒沙和机动地承包租赁合同没有存档保管。通过清理,该村承包租赁矿产资源等项目48个,其中签订正式合同34个,以收据代合同4个,未签正式合同10个。应收承包租赁费119.23万元,仅收98.22万元,下欠21.01万元无账面反映。沙洋镇洪岭村发包渔池134亩,4年来既未向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也未收取承包费,村里没有任何记录。少数村干部不明家底,也不想弄清家底,并因此以权谋私,送人情,搞暗箱操作,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3、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及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规,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二是有抵扣、结算现象,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在一些地方以抵扣方式结算,造成村级运转艰难;三是返还收入不交会计入账。如在清理中发现,洪岭村固定资产账面总额170.1万元,有效资产151.4万元,账实不符达19.5万元,大多数为管理不规范造成。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

  6、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对管理好农村三资思想认识。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

  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

  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

  4、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过去实行村账乡管存在思想障碍:一是法律障碍,如村民自治;二是财力障碍,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村级资金主体部分由过去自己收,变为了上级转移支付。为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提供了制度和财力保障。因此要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

  台,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监管机制等措施,扎实做好双代管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突出资金管理,加强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要通过民主推选,每年一次。

  5、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要进一步统一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纪检、监察、财政、政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要联合制发关于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严肃处理处罚。

  6、建立村干部岗位补助财政直达个人帐户办法,解决村干部岗位补助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二篇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是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但是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运作不规范、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滋生了较多问题。现就我乡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梳理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人才。实行村财乡管以来,由于我乡只有一名会计,且由于人员调动等原因,造成了人手不足、交接不畅等情

  况,难以将账目梳理到毕尽毕善。

  2.制度不完善。没有建立好完善的报账流程,台账建立不完善。

  3.思想认识不足。村财乡管,乡级只是管理,没有对村级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资金进行合理投资、资金进行合理规划。

  二、提出的建议

  1.培养人才。在三资较为丰富的村,设立专门的会计岗位或将本村村委会中年轻的干部进行专门培训,增多人手对村财进行管理。三资较为匮乏的村,可相近两、三村公用一会计。

  2.完善制度。建立规范的报账流程,将流程书面化公开。梳理台账,将账目完善。

  3.提高思想认识。村干部与乡干部可到村级三资管理先进的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扩大投资范围,转变投资方向,学习经验,将当地资源合理利用。如我乡管山村、万工村临湖风景优美,可投资民宿、农家乐等项目。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三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日益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的矛盾与信访事件频发,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基层党组织形象造成了严

  重损害。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通过乡镇经济责任及涉农专项资金审计、农村三资管理审计调查等发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突出,亟需整治。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三资监管机构履职尽责不到位,监管流于形式。

  1.乡镇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履职不尽责。各乡镇虽然均以文件形式成立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但执行中存在部分单位未严格履行《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

  2.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履职不到位、监管乏力。一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动态管理不及时,资产、资源台账登记信息失真,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二是农村集体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对农村财务监管流于形式,沦为村级财务记账员和会计凭证保管员,不能保证村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三是对村级资金使用情况监管不力。村级资金拨付使用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通过村支书或会计个人银行卡进行结算;村级资金使用村支书既是审批人、经手人又是报账员,村级资金使用脱离监督。

  3.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履职不到位,机构形同虚设。一是乡镇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人员由财政所人员兼任,缺乏一定数量的专职、专业人员,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活动、建设

  项目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二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只有少部分通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发包,各乡镇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不按规定程序交易、发包,管理无序,资产资源收益流失现象严重。

  1.资产资源发包、处置不规范。一是未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由各村村支书自行发包、处置现象普遍。二是承包期限过长、承包价格明显偏低。三是超期不缴承包费、提前发包预收承包费、超过合同承包期限逾期发包等现象。

  2.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收益流失严重。一是部分村集体资源由于村民强占、权属不清或未按期足额缴纳承包费导致村集体收益损失。二是发包价格普遍低于市场承包价格,导致村集体资产资源收益流失严重。

  (三)农村集体资金使用及财务管理极不规范,违纪违规问题多发,乱象从生。具体表现为:违反《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建账、报账不及时;村集体收入不纳入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代管专户统一管理,由村级自收自支;白条报账、借款列支、挪借集体资金、违规开支等问题突出;虚报工程支出套取村级建设资金;收入不上账、私设小金库现象屡禁不止;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村民权益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表现为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未通过招投标,或者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建设项目不通过乡镇产权交易平台违规自行发包;村支书本人或者亲属、无公司法人资质的社会个人违规承包项目工程;项目承包合同签订不规范;工程项目违规转包分包;项目监理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工程质量较差;虚报工程量套取项目资金;工程项目支出票据不规范等。

  (五)村务监督委员会成为橡皮图章,村民民主理财有名无实。按照《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规定,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村民民主理财,履行审核本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审查集体经济组织开支并签字盖章、监督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执行财经纪律情况等工作职责。目前,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多数未经村民选举推荐产生,而由村干部指定;普遍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对财经法规知之甚少;年龄偏大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一些地方的民主理财小组签章都由村干部掌握保管,村务监督委员会成为橡皮图章,村民民主理财有名无实。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以上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存在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村集体两委成员素质良莠不齐,法纪法规意识淡薄;三是乡镇农村三资监管机构履行职能不够,执行力薄弱;四是各级主管部门、执法机关对农村三资监督处于碎片化应急式状态,未实行常态化监管,也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三、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近些年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日益成为农村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的矛盾与信访事件频发,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基层党组织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乡镇党委、政府和各级监管部门应切实转变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其存在问题的危害性,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二)强化措施,加强管理。针对部分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法律意识、财经纪律意识淡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存在很多漏洞与薄弱环节的现状,各乡镇人民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乡镇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法制与财经纪律教育力度,牢固树立对国家法律法规、财经法纪的敬畏之心,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措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三)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乡镇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等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构应增强责任

  心,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改变目前监管乏力流于形式的工作现状,在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配齐人员力量,切实履职尽责,提高执行力。

  (四)部门协同,增强监督合力。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域依然存在各种违法违纪问题的现状,各级监管执法部门应改变碎片化应急式监督管理模式,加大工作协同力度,形成监督合力。尤其是要强化执纪执法与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严格依法依规处理,绝不姑息。

推荐访问: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原因 农村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