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二胎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哲学问题(9篇)

时间:2023-07-30 11:09: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二胎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哲学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刘秋月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1期

  摘

  要: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而近几年政策才逐渐改变,开放二胎,因此,在我国仍存在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问题;其成功与否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加强独生子女的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1-0080-03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原来的呵护孩子,转变为既要呵护孩子,重视孩子的质量,又要重视家庭教育,保证其教育的效果,许多家庭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并且甘之如饴。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们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对他们的教育更是尤为关心,围绕着他们的成长、成才问题倾其所有,心甘情愿。孩子的教育问题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整个人生,也影响着一个家庭是否和睦;对于国家来说,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家庭教育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才是响应了我国少生优生政策的直接体现。因此,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已然成为社会上一个热点话题。广大家长们为孩子付出了巨大艰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但与此同时,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在家庭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家庭教育不够理性

  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家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多子家庭中,家庭教育有重新调整的机会。如果第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不陈宫,那么还有机会在下一个孩子身上重新进行。可独生子女家庭就不存在这样的机会,他们的家庭教育机会有且只有一次。家长们殷切的盼望着孩子们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如果他们的家庭教育不成功,家长们就会觉得所有的希望都落空了,也直接影响了家庭的和睦。目前,这种家庭教育不理性的行为主要表现在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望过高。从古至今,孩子一直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对孩子有无限大的包容性,同时也有很大的期望。尤其的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更是无人能比,父母可以包容他们任何的缺点,同时,也对他们寄予厚望,甚至有些“厚望”已经超出了孩子自身的能力。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过于盲目,不够理性,出现一些荒唐现象:即使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也会满足孩子各种各样的要求,孩子要什么,父母就买什么;和其他伙伴发生争执时,父母百般呵护自己的孩子,并不指出孩子的过错……这些行为都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

篇二:二胎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哲学问题

  

  2020年第1期总第218期JOURNAL

  OF

  JIAMUSI

  VOCATIONAL

  INSTITUTE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No.1.2021Sum218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幼儿家庭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王 娜 王逸扬 周 芊(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摘要:自二胎政策实施以来,改变了很多家庭的成员结构,可以说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不论是对家庭还是对国家发展而言都意义重大[1]。随着家庭迎来新成员,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方法也应当相应作出调整,以保障头生子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本文以全面二孩政策作为研究背景,从家长和头生子两个层面对家庭教育现状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进一步提出加强二孩家庭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新时期下二孩家庭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参考和帮助。关键词:二孩政策;家庭教育;策略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1-000140-032013年我国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在2015年举行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全面开放二孩的政策,于是越来越多家庭加入了生育二孩的大军,一时间二孩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很多头生子一时间不能适应身份的转变,为家庭教育带来难度。对于二孩家庭来说,家长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成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家长首先应当认识到家庭新成员为头生子心理带来的影响,尤其要加强对头生子的正确引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二孩做好榜样等,忽略了头生子的情感需求,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实效[2](四)头生子责任心不强一方面,家长与幼儿的交流不够导致对头生子的引导不够,很多孩子不能适应二孩的到来,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生活变化;另一方面,在头生子看来,二孩分走了父母大部分的关爱,于是从心理上对二孩产生排斥,照顾二孩的责任心也不强。二、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产生原因目前,我国二孩家庭的家庭教育适应性普遍较低,。以下就从家长和头生子两个层面对其原因进行分析[3](一)家长层面第一,在认知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对头生子寄托了过高的期望;其二,缺乏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学习意识。家长对二孩出生后如何转变家庭教育方式没有正确的认识,忽略了头生子的心理变化,导致头生子出现敏感心理。大多数家庭希望头生子能够成为二孩的榜样,于是对幼儿克服困难、加强学习、全面发展等方面寄予了厚望,期望头生子能够承担起照顾、影响二孩的重任。家长没有关注头生子的心理变化,很少与幼儿及时进行沟通,这些都是家长缺乏不断学习的意识所导致的问题。另外,大多数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不关心教育类新闻,对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的社会家庭教育普遍现象不予关注,也是导致对头生子普遍出现心理变化。不够了解的原因之一[4]第二,在情感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家长一、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家长教育观念不强二孩的出生改变了家庭结构,家长需要同时照顾两名幼儿,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较大改变。但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结构变化为家庭教育带来的影响,没有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导致家庭教育难以适应二孩家庭的教育需要。(二)陪伴头生子的时间变少二孩家庭的家长需要花费两倍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幼儿,但由于家长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往往容易忽略对头生子的教育。对幼儿的陪伴时间不够,不易察觉头生子的心理变化,因此降低家庭教育的质量。(三)家长对头生子的引导不够家长陪伴头生子的时间减少了,也会相应导致家长与头生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此外,家长在与幼儿进行交流时,也更多的是偏于向孩子提要求,如希望他们收稿日期:2020-11-12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建国70年学前家庭教养方式的变迁——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的启示”(2019SJA1294);江苏省级“一

  流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娜(1991—),女,黑龙江五大连池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幼儿园课程研究;王逸扬(1999—)男,上海人,本科,常熟理工学院学前教育(师范)专业2017级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幼儿园课程研究;周芊(2000—),女,江苏苏州人,常熟理工学院学前教育(师范)专业2018级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幼儿园课程研究。142021年第1期职业教育研究No.1.2021总第218期对年龄更小的二孩更加偏爱。虽然这种偏爱可能不是家长的主观意愿,而是由于家长照顾幼儿的时间分配、精力分配以及物质资源分配等差异造成的,但是这些客观因素也是导致头生子心理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由于年龄小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照顾,因此家长只能减少对头生子的陪伴和照顾时间,因此头生子容易产生父母在情感上更偏爱二孩的感觉。面对这种情况,部分家长认为头生子应当具备独立自强的意志品质,应该让着二孩,忽略了对头生子进行引导和教育。(二)头生子的层面第一,头生子的认知存在偏差。二孩的来临使得头生子容易产生消极思想,因此对家庭新增成员这一事实的认知也主要表现为消极。例如,二孩出生后头生子更容易自卑,虽然增加了对照顾二孩而产生的责任心,认为自己应该做好每一件事,成为二孩的榜样,但是随之而来巨大的自卑感对头生子形成的影响更为显著。二孩到来后头生子的自信心下降,对父母和其他长辈的批评缺乏自主反思,认为什么事都是自己的错,习惯性认同家长的批评和职责,做决定时容易犹豫不决,没有父母的指导和帮助很难独自完成任务。第二,头生子的情感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二孩出生后,头生子缺乏安全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头生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概率。例如,一些头生子害怕二孩出生后父母就不喜欢自己了,于是有意无意的与二孩争宠。产生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父母对头生子的陪伴时间明显减少,头生子由此产生失落感,又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3],因此就有了生活中常见的“妹妹在喝奶,我也要喝奶!”等对话。头生子害怕家庭有了新成员后,自己会失去原本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害怕自己表现不好失去长辈们的宠爱,降低了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安全感。此外,二孩出生后头生子容易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一面:增强了成功动机,自尊心极强,害怕当众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不想在二孩面前承认错误[5];被人欺负后报复心极重,认为助人为乐可以收获别人的感激就多做,认为自己做了好事父母就应该表扬自己,认为爸爸妈妈答应了自己的事情就必须说到做到。三、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幼儿家庭教育的策略建议基于当前我国二孩家庭的家庭教育现状[3],家长可以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尽可能与孩子多相处、创造与幼儿情感交流的机会、增强头生子的责任心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头生子的同胞情感引导。(一)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教育头生子[6],自己对待两个孩子也应当公平公正,确保两个孩子在家庭中享有平等的对待和权利。在传统的二孩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对新成员给予Sum218了过多关注,忽略了对头生子的心理加以引导。因此,在转变观念时,家长应当将关心的天平适当向头生子倾斜,关注头生子的感受。幼儿的心理十分敏感脆弱,二孩的到来很容易使他们察觉家庭关系的变化,因此很多头生子容易变得消极沮丧。所以这就需要家长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思想偏差进行客观认知,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在开展家庭教育时要给予两个孩子同样的关心和关爱,摒弃“老大就该让着老二”这样的想法。如果两个孩子之间闹了矛盾,家长应该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秉持公平公正的教育原则给予妥善处理,既能使幼儿信服,又要让两个孩子都能接受,营造出和谐、宽容、友爱的家庭教育环境,提升幼儿家庭生活的幸福感[1]。(二)尽可能与孩子多多相处每一位家长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愿意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倾注全部的心血。二孩的到来,不仅是对父母关系的又一次改变,而且容易增加头生子“不被重视、得不到父母关爱”的负面心理,这就需要家长尽可能多地与幼儿相处,增进对幼儿的了解,消除头生子的心理顾虑和疑惑,帮助头生子健康、阳光、积极的成长,增强幼儿的幸福感和心理平衡感,如此也更有利于头生子接纳二孩。家长应当尽量创造与幼儿相处的机会[1],重点引导头生子爱护二孩,接受家庭成员结构的变化,培养头生子责任心和对照顾二孩的担当,在家庭内部形成和谐的氛围,即使有了二孩,头生子一样能够得到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关心、爱护,从源头上避免头生子与二孩之间的资源抢夺等矛盾,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三)创造与幼儿情感交流的机会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幼儿期间的孩子更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很多头生子认为二孩的到来会威胁自己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因此会“不惜一切手段”地来捍卫自己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1]。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在得知爸爸妈妈要为自己生个弟弟或妹妹时产生抗拒念头的原因。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了解并尊重头生子,一如既往对头生子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对表现好的地方加以认可,对孩子的不良表现加以重视,与头生子进行真诚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提高头生子的思想认识。家长应当有意识地与头生子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在交流中不仅要注意语言技巧,同时还要辅以一些亲切的肢体动作,如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1],或者亲亲孩子的额头、脸颊等,让幼儿认识到爸爸妈妈还是爱自己的,然后启发头生子从源头上找出犯错的原因所在,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了解,使孩子们都能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增强二孩家庭的家庭教育效率[1]。(四)增强头生子的责任心在二孩出生之前,头生子也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下转第144页141“人人生来平等”的理念

  2020年第1期总第218期JOURNAL

  OF

  JIAMUSI

  VOCATIONAL

  INSTITUTE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No.1.2021Sum218(四)整合教学资源体育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中各种资源内容非常多[10]。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样才可以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供更多载体,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指导,让相关的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形成教学效果。例如,在羽毛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线上以及线下的资源整合,然后将这些资源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对应结合,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能提升。在整合资源的具体工作中,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资源的筛选和对比。不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所需要应用到的教学资源都会存在一定差异,教师一方面要考虑学校的客观条件和平台,另一方面要考虑教学资源与具体课程教学内容的匹配性,基于最大化利用教学资源的目的进行资源整合。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国家队参与国际比赛的视频,然后利用微课进行羽毛球教学的讲解,让学生不但掌握技能而且其思想观念也得到成长。(五)完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在教学中是非常更重要的,不但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的缺陷,而且也可以帮助教师和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完善课程教学的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一个覆盖学生技能训练评价以及职业道德素质评价的体系,以促进学生正确有效的提升自身素质。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教学内容评价形式也是不同的,差异化的教学评价标准还可以促进评价活动的应用价值提升。具体来说,评价模式可包括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力求通过客观全面的评价切实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三、结语课程思政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因此高职院校应不断深入挖掘体育课程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预备军,职业素养以及职业操守的提高,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深入融合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参考文献:[1]赵红凤.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路径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15):208.[2]赵宇.体育课程思政的探索——让德育融入体育之中[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1):212.[3]刘佳旻,张正芳.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研究[J].灌篮,2019(11):110.[4]胡启权.“体育思政”理念下高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科技资讯,2019(23):175-176.[5]陈静.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艺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J].大观:论坛,2020(6):104-105.[6]任云兰.“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体育课程的发展与启示[J].现代职业教育,2020(8):186-187.[7]王化一.高职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J].数码设计:上,2019(12):257-258.[8]路丽.《道德与法治》课性别角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9]张田敏.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措施[J].求知导刊,2020(36):91-92.[10]刘芳芳,魏晓阳.立德树人视野下德育元素融入高职体育课程的实践研究——以篮球项目教学为例[J].绿色科技,2020(13):

  234-235.(责任编辑:张咏梅)上接第141页几年以来的成长过程中都独自享受着家长的关爱,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导致降低幼儿道德认知,使得幼儿的心理发育缓慢,甚至容易形成自私等不好的个人品质能。在二孩出生以后,一些头生子为了表达父母对二孩关心的不满,随意用“自杀”“自残”等过激的行为威胁父母。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头生子长期以来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当二孩到来时,自然难以接纳。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在二孩到来之前,可以带头生子多与有二孩的家庭接触,或者带孩子经常与亲朋好友走动,让孩子认识到拥有同伴的价值和乐趣,并提前感受有一位亲密玩伴的生活状态,逐渐塑造头生子的健康心理,从而促使头生子更容易接受二孩的到来[1]。的要求。家长需要从根源上提高家庭教育观念,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和谐、友爱的家庭成长氛围,对孩子的教育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孩子之间出现的矛盾进行客观评判,维护头生子的自尊心,增强头生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而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促进二孩家庭的幼儿茁壮成长[1]。参考文献:[1]龙德华,王建平.二孩家庭的家庭教育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0):26-27.[2]周冬梅.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常州市二孩家庭教育需求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0,38(3):110-114.[3]王洁.全面二孩政策下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9.[4]李姗姗,等.“二孩”家庭父母教育观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9(1):43-49.[5]刘强,朱玮依,白鸽.头生子对二孩的接纳度及其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9(11):62-72.[6]吴佳佳.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3):132+134.四、结语随着当前我国全面开放的二孩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了二胎,这就对幼儿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责任编辑:张咏梅)144

篇三:二胎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哲学问题

  

  家庭教育之失与校园欺凌之伤的关系探究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科医路校区650106【摘要】俗话说“潜移默化,自然似之”,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并不仅体现在性格上,还包括认知能力、情绪变化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用心培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良好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孩子校园欺凌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校园欺凌;家庭教育;预防对策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对预防校园欺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的局面。”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起点,良好的家庭教育能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

  品德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孩子懂得如何“做人”,父母的以身作则是孩子最好的示范。家庭教育是基础,如果每个父母都能以身作则、诚实守信、崇德重义,为孩子树立道德榜样,那么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如果家长自身都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斤斤计较,那么孩子的行为和心灵就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人格发展的畸形与偏离,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校园欺凌的严重性

  有研究表明,欺凌者往往生活在缺乏家庭温暖缺失以及父母关系僵化、亲情淡漠的环境中,父母对孩子投入的精力和感情甚少,导致孩子的认知及情感出现偏离,其语言和行为多带有敌对性、攻击性及欺骗性。欺凌者的身后,常常是一个失败的家庭,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体会不到爱与关心,父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及失败的惩罚方式,带给孩子的只可能是错误的示范和引导,孩子有样学样,将这种模仿用在了同学身上。在这样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正常的成长需要都难以得到保证,茁壮成长更是无从谈起。

  被欺凌者受到的是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创伤,而且容易留下长期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严重者甚至还会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学业。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被欺凌状态,容易导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影响人格发展。若长期得不到引导和纠正,可能会形成反社会的人格,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对于孩子身心成长都会存在严重的影响。

  三、家庭教育与校园欺凌的关系

  校园欺凌之伤源于家庭教育之失,家庭教育的方式与父母在处理校园欺凌问题上扮演的角色是导致校园欺凌的重要原因。

  其一、父母性格的软弱或暴力,都会助长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性格软弱的父母出现孩子被欺凌时不敢站出来制止,让孩子隐忍,无形中助长了欺凌者的嚣张气焰,一而再,再而三,有恃无恐。性格暴力的父母,当孩子被欺凌时会采取暴力的形式解决,以错误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打回去”,以牙还牙,睚眦必报。

  其二、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家庭环境的差异导致父母教育方式的迥异。在国家二胎政策未开放时,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多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对孩子提出的物质要求,无论是否合理都会尽可能的满足。在父母的庇护和溺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多养成了专横跋扈、占有欲极强的性格,很难承受的住压力和挫折,稍微遭遇不顺,就会表现出过度的失望、焦虑、沮丧,甚至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以满足自己的内心的需要,到了学校也是如此。

  其三、单亲及重组家庭的孩子可能会因为父母的漠视,感受不到家庭应有的温馨和关爱,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让他们的行为无拘无束,这样极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出现消极的情绪和畸形的人格,更有甚者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其四、父母与孩子缺乏必要而有效的沟通,没有掌握恰当的沟通方法,不给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出现问题只会一味的责骂和打击,使得孩子出现胆怯的心理,即使受到欺凌,不敢告诉父母,更不敢告诉老师。

  其五、现代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很多父母为了工作和事业,将孩子的教育全部转交给老人。老人在某些程度上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管理孩子能力也相对有限,并且会出现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和放纵的现象。随着孩子年龄不断的增长、个性及认知的变化,由老人管理孩子的弊端就会日益凸显,对孩子的管教能力也会逐步减弱,这样会使孩子过于自我,我行我素,从而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其六、经常出现“家庭暴力”现象的家庭,父母之间的冷漠、敌对、激烈争吵甚至拳脚相加,最容易使孩子出现身心健康问题。家暴的影响不可小觑,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固执,产生暴力倾向,看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忍不住想要发泄情绪,严重的会使孩子产生抑郁症。

  四、基于家庭教育下校园欺凌的预防对策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最终的受害者是孩子,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位置无可替代。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优化家庭教育模式是预防校园欺凌的重要途径。

  (一)增加家庭教育的温度

  做有温度和力量的父母,让家庭教育成为有温度的教育。父母的相亲相爱、相敬如宾、尊老爱幼、以礼待人就是一种无声却最有效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家庭教育充满温度,形成幸福美满家庭环境及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孩子从中能受到感染和教育,得到精神安慰,从而产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感和责任感。

  (二)提升家庭教育的智慧

  所谓孩子的小事,都值得父母去关注,很可能这些小事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父母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一些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和经验,总结和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提升家庭教育智慧,让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1.父母可以多关注高质量的家庭教育知识平台,通过学习有效提升家庭教育的智慧。但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种信息也是良莠不齐,不乏大量的负面或错误的教育信息和经验,所以通过一些专业的平台获取前沿的家庭教育信息是有必要的。

  2.父母可以多参加一些家庭教育类的培训活动,通过教育专家的讲座和培训获取家庭教育知识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育专家的理论和观点都是通过研究和实践产生的,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如果遇到了好的学习机会,应该积极参与,而不应该与之失之交臂。

  3.父母可以多读一些专业的教育书籍,书籍永远是家长教育孩子最好的工具和老师,也是知识最好的载体。

  4.父母可以多加入一些优秀的家长互动群,与其他家族学习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很多家长都乐于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经验,真实优秀的教育案例是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身边的家长既是朋友,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5.父母可以多与身边积极乐观的家长做朋友,正能量能给人以积极向上、充满激情的动力的力量。

  (三)畅通家庭沟通的渠道

  好关系能打开孩子封闭的耳朵和心灵,父母既要孩子的老师,也要做孩子的朋友。让孩子敢沟通、能沟通、会沟通,优秀的父母在这方面基本都做得很好。首先,父母要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耐心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的真实意思;其次,父母要尽可能地去理解孩子,出现问题时要能够换位思考,体谅孩子的难处与苦衷;最后,父母要能够给出合理化的建议,询问孩子需要怎样的帮助,告知他们应该怎么面对和解决出现的问题,而不是越俎代庖。

  (四)加大家校合作的力度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形成“家校共育”新合力,齐抓共管才能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继续依托传统的家校沟通模式,充分发挥家校教育的互补功能。召开有准备的家长会,认真做好家访工作,组建班级家长委员会,设立学校家长开放日,建立学校家长志愿者团队,开展“家长大课堂”活动及亲子活动等。

  2.巧妙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的优点,提高家校沟通的时效。

  经常进行电话家访,建立“沟通热线”、班级家长群,利用微信、QQ及公众号与家长互动,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听取家长心声等。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只有不断尝试改进,标新立异,才能找到最符合学校实际的家校合作方式。

  五、总述

  校园欺凌是可防可控的,如能认真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能采取实际而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就能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韦日新.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分析以及对策分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9(02):83-84.

  [2]郭勇,郭晗曦.家庭教育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欺凌预防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02):65-69.

  [3]郑海啸.家庭教育视角下校园欺凌行为研究[J].现代交际,2019(06):145-146.

篇四:二胎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哲学问题

  

  李玫瑾说育儿讲座目录(含音频)

  第01课: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第02课: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第03课:要积累孩子依恋自己的心理资本

  第04课:情感陪伴的性格作用

  第05课:观念和性格的早期形成有规律

  第06课:好的亲情陪伴一定是唠叨的第07课:6岁之前要说“不”

  第08课:克制忍受与防止自私

  第09课:挫折教育有哪些必要性

  第10课:青春期的叛逆教育

  第11课: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第12课:青春期的爱情教育

  第13课:要让孩子知道生命的意义

  第14课:养育和教育的关系

  第15课:规范的养成

  第16课:学会辨别性的魅力

  第17课:孩子偷拿怎么处理

  第18课:早期教养中爱与性的识别

  第19课:杀亲案的早期性格培养溯源

  第20课:我如何走上了犯罪心理研究之路

  第21课:如何防止孩子有暴力倾向

  第22课:关注孩子青春期的红色信号

  第23课:人格障碍也会导致“坏小孩”

  第24课:为什么孩子厌学,该怎么办?

  第25课:保护孩子的理由

  第26课:正确地和孩子沟通,比什么都管用

  第27课:6岁前孩子性格培养

  第28课:孩子的“等待”和“自我控制”

  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1?

  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2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3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4第30课:严重暴力犯罪心理解析

  第31课:杀亲案的犯罪心理解析

  第32课:系列杀手的犯罪心理

  第33课: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解析

  第34课:高材生犯罪心理解析

  第35课:12岁之前的培养决定孩子的一生

  第36课:反社会人格≠犯罪,但它是病

  第37课:关注孩子的好朋友和兴趣爱好

  第38课:孩子青春期要注重“心理抚养”

  第39课:什么是抑郁症、焦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

  第40课:青少年心理的迷失

  第41课:12-18岁关键期和孩子做朋友

  第42课:家庭教育的缺失,易造成冷漠少年

  第43课:情绪怎么决定身体健康

  第44课:适度的惩罚也是一种保护

  第45课:研究人最简单的方法,考察Ta的过去

  第46课:注重孩子的法律和人生教育

  第47课:家庭健全≠健全的家庭教育

  第48课: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有滞后表现

  第49课:亲自的陪伴比丰富的物质提供更重

  第50课:人性的培养比智力的教育更重要

  第51课:良好的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

  第52课:大人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第53课:养育孩子陪伴最关键

  第54课: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的问题

  第55课:孩子的初生年一定要亲自抚养

  第56课: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一)

  第57课: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二)

  第58课: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三)

  第59课: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儿童教育

  第60课:如何走上学习哲学道路的第61课: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第62课:真正的好教育是快乐的第63课:犯罪心理学的真相

  第64课:犯罪中施害人的动机分析

  第65课:孩子胆小怎么办

  第66课:二胎家庭该如何教育

  第67课:如何察觉孩子的反社会人格

  第68课:养育孩子分四个阶段

  第69课:一眼识破渣人

  第70课:孩子所有的反应都是父母的折射

  第71课:让孩子远离危险

  第72课:高材生如何正确教育

  第73课:高材生心理健康建设

  第74课:心理精神疾病与谈话功效

  第75课:育儿中家规的重要作用

  第76课:父母如何跟孩子沟通

  02让孩子向阳生长

  精选

  李玫瑾:寻找价值,让孩子向阳生长1李玫瑾:寻找价值,让孩子向阳生长2李玫瑾:磨难助材,让孩子向阳生长3李玫瑾:吃苦耐劳,让孩子向阳生长403家庭教育讲座

  精选

  李玫瑾:1养人这个事情,不是有钱才能解决的李玫瑾:2孩子需要熟悉和安全,亲切、放松的环境

  李玫瑾:3赖座、讹人的人,这都是在曾经被宠溺过

  李玫瑾:4时间思维解读自尊、自制

  李玫瑾:5成年人给了未成年人什么,他们就回报会什么

  李玫瑾:66岁之前和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时期

  李玫瑾:7为什么三岁以内孩子必须跟妈妈睡!

  李玫瑾:8依恋关系是养出来的!

  【完整版】李玫瑾:青少年成长与家庭教育讲座

  【完整版】李玫瑾:成长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讲座

  【完整版】李玫瑾: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04心理抚养讲座

  精选

  李玫瑾:1-2教育关键在于教育父母

  李玫瑾:3给孩子存钱不如教他做人做事

  李玫瑾:4没有付出情感就没有约束力

  李玫瑾:5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

  李玫瑾:6孩子考不上大学就这么办

  李玫瑾:7六岁之前和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阶段

  李玫瑾:依恋期没有依恋对象

  李玫瑾:9你的拥抱和陪伴是孩子快乐的来源

  李玫瑾:10当你生病的时候,在父母跟前病就会好的快

  李玫瑾:11必须交由老人带孩子的这么做

  李玫瑾:12一个宠一个严,造成孩子双重人格

  李玫瑾:13沟通性格的培养训练

  李玫瑾:14克制训练、诱惑训练,明天思维

  李玫瑾:15孩子抑郁问题的一种情况和解决方法

  李玫瑾:16早期教育缺陷的补救期,父母少说话

  李玫瑾:17这个阶段孩子会把父母套到影视作品中去

  李玫瑾:18带他去见大海,他才知道水的小

  050-6岁

  精选

  李玫瑾:孩子0-3岁养育期,3-6岁教育期尤为重要

  李玫瑾:家长宠孩子是天性

  但教育更需要智慧

  李玫瑾:关于教育孩子黄金时段的几点建议

  李玫瑾

  :六岁之前和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阶段

  李玫瑾:保护孩子不等于替孩子做主

  李玫瑾:老人的宠溺,导致孩子养成任性

  李玫瑾:乖孩子内心脆弱,自律非常好

  李玫瑾:怎么给孩子零花钱最合适

  李玫瑾:孤独性格的人往往源于这些原因

  李玫瑾:孩子在学校老被欺负怎么办

  李玫瑾:为什么鼓励孩子多说话

  李玫瑾:如何解决孩子的攀比心和情绪问题

  李玫瑾:6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李玫瑾:化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李玫瑾:妈妈为什么要给足孩子心理营养

  李玫瑾:家庭暴力出来的孩子同样喜欢以暴制暴

  李玫瑾:孩子两面派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066-12岁

  精选

  李玫瑾:凡是特活跃的孩子,学习成绩不会太好

  李玫瑾:怎么解决父母与孩子的矛盾?

  李玫瑾:假期一定要给安排家务活

  李玫瑾:为什么孩子会为了几块钱就不择手段

  李玫瑾:怎么给孩子零花钱最合适

  李玫瑾:话多的孩子和话少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李玫瑾:孩子冲动易怒怎么办

  李玫瑾:什么样的妈妈是最聪明的李玫瑾:孩子做作业很拖拉怎么办

  李玫瑾:为什么有些孩子控制不住脾气爱发火

  李玫瑾:乖孩子内心脆弱,自律非常好

  012-18岁

  精选

  李玫瑾:孩子有没有前途、最重要的不是学历

  李玫瑾:怎么让孩子和你说心里话

  李玫瑾:如何对付那些有暴力倾向的大孩子

  李玫瑾:出现问题,病源在乎家庭环境和家长

  李玫瑾:生活当中,遇到痛苦时候要学会求助

  李玫瑾:大量的钱全部给到孩子以表达母亲的亏欠

  李玫瑾:孩子早恋!妈妈不用着急

  李玫瑾:不让孩子玩手机,最后被孩子扇耳光

  李玫瑾:在生活中最好不要经常损人

  李玫瑾:父母经常唠叨,真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李玫瑾:青春期叛逆心理问题和应对策略

  李玫瑾:心理的迷失

  李玫瑾:5条人生建议

  李玫瑾:孩子上中学为什么学习不好

篇五:二胎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哲学问题篇六:二胎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哲学问题

  

  二胎时代,家长该为大宝做什么

  摘要: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了二胎生活,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宝的适应力与对二宝的接受度成立一个大问题,本文通过五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让大宝更好地度过这个适应期,能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二胎

  亲子共读

  心理健康

  公平

  爱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了二胎,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问题,常常与朋友家长在交流过程中听到,一些担忧,与一些抱怨:每当我在抱二宝的时候,大宝也要抱,不然就在那里大哭大闹……弄得家里是鸡飞狗跳,热闹非凡。

  作为一个二胎妈妈我想从自己亲身经历来谈谈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二胎关系,更好地应对大宝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1.

  亲子共读,构筑大宝的心理安全线

  2010年,儿子4岁,我有了二胎,为了让儿子能更好地接受家庭的新成员,我做了一系列的准备。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一味地给他灌输一些道理,对他来说很枯燥也根本不想接受,所以一开始,我没有告诉他关于二胎的事情,而是买了一系列的绘本,想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让他接受二胎的到来,同时能通过故事中小主人公的一些心理问题与做法,让他去学习与接受。于是我买了一系列的绘本,比如《小弟弟要来了》、《彼得的椅子》、《你们都是我的最爱》等书籍,通过每晚的亲子阅读,给大宝讲这些故事,通过故事让大宝觉得多一个弟弟或妹妹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所以绘本是献给二胎家庭最好的礼物。

  亲子阅读能更早地对大宝进行心理建设,给大宝构筑一条心理安全线,让他在努力面对二宝到来的现实中变得更积极,更坦然。同时学会如何与二宝友好相处,甚至担负起部分照顾二宝的责任。

  ①同时对于爸爸妈妈们而言,亲子阅读的过程也是一次学习与成长的过程。让宝爸宝妈们能了解到原来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某些话、某些行为正在伤害大宝,让他感到了担忧和焦虑,让他失去了安全感。通过阅读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大宝的心理感受,更能正确的对待大宝的一些行为表现,同时给出较为正确的应对,给大宝更多地爱与耐心,促使孩子们能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1.

  尽量以大宝为主,减少大宝的心理落差

  在二宝降临之前,家里所有的人都围着大宝转,他(她)就是这个家独一无二的核心,享受着家人们全心全意的爱与关怀。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在家人共同的期待下,我们迎来了二宝。家人的精力和注意力自然而然的要分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给了二宝,曾经大宝一人独享的待遇被分享,大宝的内心必然会起波澜,心理落差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这时大宝就表现出了情绪不稳的特征。于是他会为了赢得父母的关注而想尽一切办法。于是我们就会看到明明曾经懂事贴心的孩子变得不可理喻,明明早早就独立的孩子,突然间变得那么黏人。他开始动不动就发脾气,大哭大闹,讲粗话,成绩下降……这一切行为称之为——

  大宝的不适应性变化。

  那么为了减少大宝的这种不适应性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在二宝启智前,尽量以大宝为主,要花更多地时间与他交流,处理大宝的情绪,保护他的安全感,与他共同走过这个特殊的适应期。

  每天接送他上下学,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大宝多交流,让他能感受到妈妈并没有因为妹妹而忽视他,他还是我们的宝贝。而当他帮忙照顾妹妹时,我更是表现出对他的肯定与赞扬,有时甚至故意表现地很夸张,那么大宝也就知道了怎么做才是最好地表现方式,同时他也能认识到的付出与努力妈妈还有和以前一样是看在眼里的,是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的。

  ②每天能给大宝一段特殊的时光,在这段时光里没有二宝,没有手机,只有独属于他的特殊时光,爸爸或妈妈专注地陪伴他做一件事,可以给他读个故事,陪他一起打场球等,这样的陪伴给大宝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他满血复活,元气满满。

  在一次次的事件中,让大宝无形中感受,妈妈还是我的妈妈,没有因为妹妹的到来而少关心我一点,甚至会帮着我一起“欺负”妹妹,自然就能更好的接受二宝,觉得有了二宝也是件快乐的事。

  三、公平对待,对事不对人

  当然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小宝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自然上面的方法不在顶用,两兄妹吵架打架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这时我就不能总是偏向大宝了,那样小宝该有意见了。

  那么当两个孩子发生矛盾时,如果没有肢体上的冲突,可以让他们尝试着自己解决。如果自己解决不了,作为妈妈就要尽量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然后就事论事,不能动不动就觉得是大宝欺负了二宝,对着大宝就是一通批评,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宝:“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妹妹。”这样对大宝不公平。在事实原则基础上,谁错了就要惩罚谁,做到公平公正,赏罚分明。

  1.

  大胆地说“爱”,让“爱”看得见摸得着

  记得女儿刚出生那天,儿子来医院看我,小小的人儿爬上病床,对着我的第一句话:“妈妈,有了妹妹,你是不是就不要我了。”听到这句话我一下子心酸了,原来就算我之前做了很多的铺垫,他的内心还是会有担忧,会不安。我一把抱住他,对他说:“这么会呢,你永远是妈妈最爱的宝贝,你是大宝贝,妹妹是小宝贝,不管怎么样你都是爸爸妈妈的第一个宝贝,爸爸妈妈都一样的爱你们。”

  “爱”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那么孩子对爱的理解又是如何的呢?曾经开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许多大哲学家在研究爱到底是什么?但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得不出一个统一的结论。这是有一个孩子说:“爱就是一个拥抱。”原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位哲学家。

  “爱”的表达如此简单,但我们的民族很传统,很多人会爱,懂爱,却不会表达爱,尤其是父亲这个角色。有了二胎有一定不要吝啬于像大宝表达你的爱,可以是每天下班回家时对孩子的一个拥抱;每天睡觉前的一句“晚安,宝贝,我爱你!”或者是一个晚安吻。

  1.

  让大宝参与照顾二宝,培养手足的友爱之情

  在大宝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大宝参与到照顾小宝上来。妈妈可以让大宝一起来帮忙给小宝换尿裤,让大宝给小宝喂奶等。让大宝有了当哥哥/姐姐的责任感。同时要及时表扬大宝,给予大宝充分地肯定,让他觉得作为哥哥姐姐是一件自豪的事情。

  小朋友的友谊是在玩乐中快速建立起来的,手足之情亦是如此。妈妈可以陪着大宝小宝一起玩耍,同时引导大宝陪小宝玩耍,在玩乐中培养手足之间的默契与情感,让他们能不仅能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也能感受到来自彼此的爱。

  1.

  切忌彼此之间相互比较,使他们成为彼此的敌人

  作为父母不要总拿两个孩子来作比较,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作为父母不能有所偏颇,在比较中,容易让两个孩子相互产生“敌意”,甚至大宝会背着父母打二宝,这样造成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孩子之间会因为对对方的嫉妒与仇恨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并发现孩子的独特性,针对这些独特性进行对赞美,并放大成为孩子身上最珍贵的“闪光点”。如此一来,孩子之间的竞争就会自然而然的消失,同时能突显各自的独特性,发展自己的专长。

  二宝的到来给大宝带来了压力和考验,只要爸爸妈妈能处理好大宝的情绪问题和两个孩子之间相处问题,那么大宝一定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也一定会拥有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冯颖.二孩出生后大孩为何变“坏”了[J].家庭教育2019,(04):27-22.

  冯颖.生二孩,你家大孩答应了吗[J].家庭教育2019,(01/02):63-653.年糕妈妈.打算生二胎?这几本绘本帮你给大宝做好心理建设.百度

篇七:二胎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哲学问题

  

  家长育儿心得体会(通用5篇)

  家长育儿心得体会(通用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长育儿心得体会(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长育儿心得体会11、以身作则,成为孩子行动的表率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表率作用是很重要的。孩子透过自己的观察,能够从家长那里得出什么事能够做,什么事不能够做,从而得出行为的准则。作为家长,务必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起模范带头作用,作一个好的表率和榜样。

  2、家长要认可孩子,让孩子有一个自由的空间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好奇贪玩是他们的天性。作为家长,要经常与孩子沟通,找到孩子平时难以察觉的闪光点,大加赞赏并给予用心引导,不要忽视孩子天生的想象力、模仿力。孩子就是靠这些来发展她的心智的。当自由给孩子时,孩子不再听成人的摆布,而听从他内在老师的呼唤,他会依照他生命的秩序和要求来发展。他在玩水中变得专注而且安静,虽然他玩的满身是水,满地是水;在玩沙中,他把整个世界都忘掉了,虽然他会把衣服搞脏;在攀高中,他充满了探险和勇敢的精神,虽然让你提心吊胆;在捉迷藏时,他总藏在一个地方,从不试图换个藏身处,当你每次都出此刻同一个地方发现他时(他很高兴上你发现他),他就会快乐的哈哈大笑,而且不断的重复这个在你看来既愚蠢而又毫无好处的游戏……所有这些,你都不明白它的好处何在。对他的未来有什么帮忙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这样

  3、善辨是非,正确对待身边所发生的事情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判别事物对错的观念。要舍得批评孩子,但要掌握好批评的火候。批评能够使孩子改正缺点、错误,构成好的品德行为。

  首先要查清事实,不能主观臆断,不能冤枉孩子,否则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和对抗,起到相反的效果。其次要就事论事,不能翻箱倒柜把孩子的所有缺点都摆出来批评,也不能从事说到人,进行大面积的批评,正确的做法是把人于事分开,只对此事不对人,使孩子懂得父母否定的是自己的不良行为,而不是本人。这样的批评,孩子才会心悦诚服地理解。最后批评要点到为止,批评孩子不能没完没了,唠唠叨叨,这种批评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指出孩子的错误所在,孩子能有所醒悟,并决心改正,这一页就就应翻过去,一切从头开始。

  4、开拓思维,多方面发展

  孩子的兴趣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经常变换的。要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合理的开发孩子的智力,开拓思维,让她尽量多学一些知识。同时家长也就应顺应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及时补充和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以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5、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要理解孩子

  作为家长要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掌握社会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知识,尽管孩子提出的问题很幼稚,但反映出他在思考,家长对孩子提出的答复以及态度,将会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甚至还影响他的一生……

  家长育儿心得体会2有人说:“没有教育不了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我很赞同这个观点。那么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我认为家长不仅仅要有良好的育儿心态,更要讲究育儿方法。下面我来谈谈自己教育儿子的心得体会:

  1、作为家长,首先要调整好心态,要清楚懂得自己的孩子性格特点与优缺点。应对孩子教育我们应当有稳定的情绪,健康的情感。哪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不等于纵容,做父母的必须不要事事顺着孩子,要学会怎样拒绝孩子,要让他明白,你为什么要拒绝他,你的拒绝理由是什么要让他明白有时对他的拒绝也是对他的一种爱,人生漫长的路上不必须都会事事如意,就算不如意,他也懂得怎样做。

  2、要重视品德教育。做父母的要想清楚自己想要把孩子培养成怎

  样的人,家长就应明白“先学做人,后成才”的道理。只有一个品行优良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尊敬。所以我们比较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常把理想、信念和爱心做为主要教育目标,由始至终贯穿在孩子的教育中。

  3、我们应当多与孩子沟通,认真倾听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一般我还是挺注意与孩子沟通的,我称之为闲聊。例如:你这天在学校、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开心与不开心的。但是闲聊并不是唠叨,我们如果能把唠叨化为闲聊,同时给以孩子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无论孩子的优点多么微小,我们都应给予肯定与表扬,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有益的。当然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对孩子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和睦能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用心的人生态度,让孩子健康愉快的成长。

  4、注意开拓思维,要求全面发展。孩子的兴趣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经常变换的。要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合理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开拓思维,让他尽量多学一些知识。同时家长也应顺应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及时补充和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以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我认为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即家长要多参与孩子的活动。

  5、多鼓励,少训斥。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她“笨”“不乖”“没出息”等之类的话。因为此刻的小孩自尊心都很强,这样你的孩子幼小的心灵会受到伤害的。其实当你责备她不争气的时候,你能够蹲下身子用鼓励的口吻,鼓励他。

  6、寓教育于实践中。要多给孩子以练习的机会,而不要直接加以指责。比如说常让孩子去买盐、香皂之类的东西。开始,孩子可能会算错帐,这时我们不要责备他,然后再让他去买一次回来。几次之后,孩子再买东西时一般会很少再出错。这种不责备孩子的失败,而是想办法让孩子反复练习、实践、体验的方法,总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就应操之过急,而就应思考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给以孩子更多的耐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家长育儿心得体会3生了二胎后,为何对大宝有愧欠的感觉?

  在生老大之前,我和老公就商量好了,不让大宝独自长大,会再给她一个伴儿。童年的小伙伴是什么东西都代替不了的,姐妹之情是她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姐姐接近3周岁的时候,妹妹出生了,转眼4年过去了,这对小玩伴也经历了多数兄弟姐妹之间情感的和平和战争。她们渐渐长大,相处地也越来越融洽了,作为父母的我们打心眼高兴。

  有些生了二胎的宝妈存在一种奇怪的心理,就是对大宝总是存在愧疚的心理,总觉得自从有了二胎之后,对大宝的的关心都减少了。和多数父母一样,也曾有过对大宝的愧疚,玩具分配问题,姐姐要不要让着妹妹等等问题。

  自从有了二胎之后,尤其是在月子期间和小宝一岁之前,这段时间是宝妈最忙的时候,而且也是心情起伏最大的时候,有时候因为一件小事就会突然火大,如果两个孩子年龄差距小,大宝也需要妈妈的关爱,甚至比以往更黏人,大人常常会因为精力不济,心情烦躁,对大宝的态度会很恶劣。等脾气发完,事情过去之后,更会觉得自己对大宝不好,有亏欠于大宝。

  想起妹妹刚出生,我刚出月子的时候,姐姐要吃蛋糕,妹妹饿了要吃奶,我让姐姐等一下,她便一直问:好了吗?我想吃蛋糕,什么时候能吃蛋糕?我说等一下,妹妹吃饱了睡着了,我就帮你切。因为等的时间长了,她愈发情绪激动,最后开始哭,我又心烦有心急,大声喊她出去,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看着她可怜的样子,我心痛不已,一边一个宝贝,我们哭做一团。我真心觉得对不起姐姐,她也只是个孩子,妈妈就是她全部的世界,被这个世界拒绝了,她是多么无助。后来老公回家不停安慰我,给我分析在这个阶段情绪起伏较大,是很难控制脾气的,吼孩子不是本意,不必过多自责。从那之后他下班或休息的.时候会多花很多和姐姐玩,我有了时间休息,心情也渐渐平静,能更好的照顾姐俩了。

  有个宝妈说,大宝四岁多,二宝二十多天了,从怀孕到生产那天大宝一直跟我睡,顺产住院四天。大宝晚上跟着姥姥姥爷,白天在医院随时能看见我,过来看看妹妹说好高兴,他真的有妹妹了,然后问

  我还疼不疼,就出去玩,玩够了想我再进来看看。出院后第一天在我床上睡着了,他奶奶非得抱到她屋,我也不能强制说不让抱,后来半夜大宝哭着回来了,从此都是跟着我睡。左边儿子,右边闺女,最边上孩子们的爹。生二胎为什么要委屈大宝呢?宁愿自己累成狗也不能委屈孩子,不然我为什么要二胎呢?

  除了这种情况外,大宝有时候也会觉得有了弟弟/妹妹之后,妈妈就不爱自己了。有个网友说,自从有了二宝,虽然大宝也喜欢妹妹,可是大宝毕竟也还小,有时不听话我说他,他就哭着说妈妈不要我了,而且一直重复说很多遍。真的很心塞,有时明知他的要求无理,却不忍心拒绝。

  有的家里甚至会出现大宝嫉妒小宝,趁大人不在的时候打小宝。宝贝大一点会因为吃东西,分玩具闹意见。我家的做法就是大的吃大的,小的吃小的,吃的一样多的话对妹妹肠胃不好,玩具轮流玩。姐姐应该照顾妹妹,但妹妹要听姐姐的。谁错了谁道歉,而不是说大宝应该懂事,事事就该让着小宝。

  两个孩子年龄差过小的话,两个孩子的矛盾会多些,大宝就会觉得自己会受到偏待,从而处于弱者视角,总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年龄差距大的两个孩子,老大懂事些,不会为吃的玩的去和小宝争,但内心却极为敏感,父母要多和老大交流沟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爱还和从前一样,只有家长不偏倚,两个孩子之间相处才会更和谐,宝妈也就不会出现愧疚的心理了。

  父母不必嘴上老强调公平,会给孩子一种真的很委屈的感觉,久之就会产生不平衡的感觉。孩子需要的是尊重,不是无条件的顺从。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关爱,换位思考,才更有利于两个孩子的成长。

  家长育儿心得体会4现代社会,当家长不容易,当“优秀家长”更不容易。曾听“知心姐姐”卢勤说过,现代孩子心目中的家长是,懂一点英语,懂一点电脑,化一点淡妆,能跟自己朋友式的交流。时代在变,教育在变,观念在变。现在在这科技发达的今天,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提高了,孩子对家长的要求也提高了。我们作为家长,要适时改变观念,与时俱

  进,努力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家长。

  现在的社会,每个家长工作都挺忙,但再忙也不要忽视与孩子的亲子交流、亲子互动。

  一、言传身教,多沟通交流

  在家里,作为家长,对孩子说过的话一定要算数。对孩子承诺过的东西一定要履行,要以身作则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不要误导孩子爱说谎。记得有一次,女儿要去学钢琴,我对她说:“你要认真学,放学后妈妈和你去书店买《班尼兔》套书。”后来我忘记了,她生气地说:“妈妈你说到,做不到,没有口齿!”说得我脸都红了,从那以后我对她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因为你是孩子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力量很重要。平时我还会和孩子多沟通交流。比如放学的路上,逛商场的时候,随机教育,通过身边的任何事情、任何东西随时随地跟她说,引导她观察,说出她的感受。每天的睡觉前,我都会和孩子互相分享交流,让孩子跟你分享幼儿园的趣事,而她也愿意听你分享单位里难忘的事情。这样促使我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相互沟通得很好。

  二、积极参与亲子活动

  现在的社会,每个家长工作都挺忙,但再忙也不要忽视与孩子的亲子交流、亲子互动。平时多跟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如打羽毛球、滑冰、去体能训练场攀爬等。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增进交流,培养性格,增长见识。每次幼儿园的活动,我都积极抽空参加,如确实不能出席要及时跟她沟通,不要让孩子到时失望。每次老师布置的小制作,我都会和孩子一起商量制作什么,选什么材料,然后一起剪剪贴帖。平时我也喜欢搞一些家庭聚会,相约一些同龄的小朋友一起参与玩游戏,大食会等,让家长与孩子都有一个放松、玩乐的机会。与孩子一起参与的过程很有乐趣,很享受,也很重要。

  三、培养良好的兴趣习惯

  我们的孩子马上就要升大班了,现在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良好的兴趣习惯。现在孩子能自己刷牙、洗脸、收拾书包、自己洗澡、自己独立睡小床。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得益于幼儿园老师的谆谆教诲。每天睡觉前我都会和孩子讲故事,互动。孩子讲一遍,妈妈讲

  一遍。让孩子的表达能力、朗诵能力得到提高。我还有意识地训练她写好自己的名字,每晚写一篇日记,让她口述,妈妈作记录。一个行为持续21天,就能成为习惯。我高兴我的女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庭教育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要有耐心、细心,有智慧。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我们要用新时代的尺子来量量自己,学点新知识,变个新形象,当好新时代的父母!

  家长育儿心得体会5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变成一名小学生,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小学是孩子一生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段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尤为重要,所以家长要做好孩子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里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比他学到了多少知识要重要的多。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是一个让人放心的,可以走遍天下的孩子;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是让你一辈子操心的孩子,所以作为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源点和起点,作为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能会各有千秋,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下面是我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注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榜样,所以父母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处理好自己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一定要统一思想,行动一致。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随时做好孩子的榜样。

  二、懂得倾听,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

  孩子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我们要善于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理解孩子的感受,再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不管孩子说什么尽量让孩子说完,要相信孩子。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一点一滴的进步,肯定他,鼓励他,耐心的引导他并以实际行动支持他,这样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

  三、注重与孩子的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

  要和孩子成为朋友,平时多和孩子交流,让他说说学校里有趣的事情,说说班级同学的优缺点,最近下课都在玩些什么好玩的游戏,自己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啊,交流时一定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不能居高临下的质问。发现孩子的缺点要想办法帮他改进,要针对孩子的性格想出适合孩子的办法,不能一味的批评或者仿效别人的方法,所以了解孩子和孩子成为朋友是你帮助孩子成长最为关键的。

  四、加强与班主任和老师的沟通和联系,紧密配合老师的工作。

  主动向班主任介绍自己孩子的情况,经常向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将孩子的点点进步向班主任和老师汇报,及时沟通。孩子是否能顺利成长,家长很重要,老师是关键。现在班级都60多位同学,老师也精力有限,作为家长的我们必须要全力配合老师的各项工作。

  五、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并培养他学会休息和调整。

  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争强好胜是孩子成长的三大要素。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小,天性爱玩,在这方面要保证孩子有充分的机动时间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可以给孩子养成放学就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不拖拉,不磨蹭,学习完后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在孩子每天上六节课,每天放学回家都很辛苦,作为家长的我们不仅要为他做好各种后勤工作,加强补充营养,更需要教会孩子学会休息和调整,比如听听音乐,闭目养神等。另外平常生活中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不要事事包办,让他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和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学会担当。

篇八:二胎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哲学问题

  

  《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读后感1最近,我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书中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书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让我们老师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的方法,对待学校里课堂上的一些活泼的好动的学生们,老师们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们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

  1、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

  2、就事论事,坚持原则

  3、鼓励也要爱的衬托

  总之,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2教育意味着什么呢?有一位德国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世界上最好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刚开始读完这句话,不是特别理解,通过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些,原来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有相对应的心理原因在里面。

  记得有一个小男孩,上课不注意听讲,还喜欢做一些小动作,我一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心里很苦恼,脸上还起了几个青春痘,成天焦头烂额的。当我看到了这本书时才明白,要走入孩子的内心才可以,而且

  书中把原因和解决的方法也说的很清楚,那孩子们会因为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问题呢?有以下五点:

  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2、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

  3、放任不管的教育方式;

  4、严格管教的教育方式。

  5、误食人工染料,摄入铅量过多导致的。

  于是,我通过这几点观察这个学生,才了解到,原来是这个孩子很早就自己跟着妈妈,在父母这方面有所缺失导致的,而且还发现这个孩子很喜欢咬铅笔头,也有可能导致孩子食铅过多。于是,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方法:

  1、跟孩子勤沟通和交流,告诉孩子用正确的方式交流。

  2、因材施教,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3、避免让这个孩子使用残缺的铅笔。

  通过这几次的交流和谈心,发现了不一样的一面,其实这个孩子的内心是很细致的,只不过是孩子的自制力差,需要成人的督促,平时上课回答问题非常的积极踊跃,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只要多一些耐心,一定会成功。

  等我全部读完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眼光是多么的窄。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爱表达的孩子,有内向的孩子,有爱发脾气的孩子,有爱哭泣的孩子·······

  这本书都会一一指出来,让我们明白孩子们无厘头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式,真是让我受益颇多。现在,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已经做父母的朋友们,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也许这会成为打开孩子心灵的一把钥匙也说不定哦。

  《正面管教》读后感3工作之余拜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实在是一次对自己日常班级管理观念的颠覆。在读的过程中,我对于“管教”一词有了新的理解。在我原来的认识里,管教应该是一种威严,是约束,是赏罚分明的,首先要管,之后才是教。而这本书中谈到一个词语“正面管教”。如书中开篇所言,正面管教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育方式,与现在普遍执行的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有别。而在我的班级管理当中,奖励与惩罚即是我自己在班级日常中最擅长使用的管理方式。

  谈及奖励与惩罚的手段,这二者是我在班级管理中,见效最快的手段方法。我任教的一年级为了让孩子“懂事”、“安分”、“听话”,我采用了奖励的形式,即得到表扬的孩子能拿到奖章,反之,得到批评的孩子则得到无法得到奖章。

  这个方法的实行,在短期时间内获得了极大的成效。班上孩子为了“金星少年,银星少年”为了奖券,似乎安分听话了不少。可是这个“安分”的状态并没有维持太久,几个星期后重新开始问题重重,对孩子们来说,班级制定的奖惩制度已经失去了新鲜感,老师的呵斥他们也已经能够完全免疫。正如书中所言,孩子们成为了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

  我反思自己,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是否遵从了孩子们本性中自然的成长规律?我是否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了“大人”,强行以成人世界的规矩规定去约束孩子,而无视了孩童成长过程中的.天真,打断了他们对世界的探索?一个优秀的班级到底该如何定义?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指出,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应该是让孩子们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而以上的能力培养,目前正是我的班级中极其缺失的。这本书不仅帮助我发现了以上的自我反思问题,还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如何去和学生沟通,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本书实践性非常强,可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书典范。在接下来的班级活动中,我将会以书中案例为模板接着进行班级管理尝试。

  《正面管教》读后感4早就听说过《正面管教》但是一直没有拜读,这学期的年级组共读不负众望,迎来了这本被无数家长、老师所推崇的书。拿到手首先翻看序言,原来作者竟是7个孩子的母亲,29个孩子的祖母,着实吃了一惊。无意中看到书里的一句话:总有几个孩子,能让二年级的老师想提早退休,能让四年级的老师想赶紧放暑假。看到后忍俊不禁,会心一笑。很想看看书中有什么方法来“管教”这一类孩子呢。

  拿到新书先看目录是我的习惯,我一下子被第三章的“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吸引了,不管其它先看看这章再说。书中说在家中排行最大的孩子和排行最小的孩子,在性格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老大的特征是负责任、独立、好胜、循规蹈矩、保守等,因为老大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必须成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老小最明显的特征是娇惯,很多老小不但被父母娇惯而且被哥哥姐姐娇惯,这使得他们很容易错误地认为,他们必须不断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才能显出自己的重要性,常常善于利用自己的`魅力来激励别人为自己做事。相比较而言,最小的孩子可能很难适应学校生活。独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两个孩子。所以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呈现出老大或老小的心理特征。从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来看,去年一年级刚入学时,有个别孩子呈现出任性、规则意识差的状态,对小学生活的适应相对较慢,甚至有一两个孩子到现在也无法按照学校的规则要求去做,非常自

  我。看了书中所写,再回想一下这些孩子的家庭状况,确实存在孩子在家中排行最小,或者父母十分娇纵孩子这种现象。

  书中还提到,教师的出生顺序也会影响个人的执教风格。身为老大的老师通常喜欢负责。偏爱条理和秩序,最乐意看到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按照他们说的去做。我就是独生女,而且偏向于老大的心理特征。看到这里,我更加觉得自己特别需要这本书了,希望能够从本书介绍的正面管教的方法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通过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来达到让学生们有秩序的目的,切忌成为权威型的老师。

  《正面管教》读后感5有态度

  《正面管教》的态度只有一个:和善而坚定。一看见这五字,莫名地,会有一种被赋能的感觉。这五字,直击要害,十分形象地描摹出一个“正面管教”者的姿态,温和友善里又带着坚定的力量,心中有底、有道、有理。和善、坚定是并列的,不是先后。同时拥有两份力量,是一个成熟人格的魅力。增之一分则肥、减之一分则瘦,圆润平和通达,是一个为人父母者最好的体态、也是姿态。

  一切刚刚好。过度和善,失去原则,容易娇宠,娇宠不是“正面管教”。过度坚定,失去弹性、容易控制,控制不是“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中性平和,如静水流深。“水,利万物而不争”,中西方文化

  的精髓在此汇融,“正面管教”的魅力就此舒展。每每遇事,刹那停顿,默念“和善而坚定”,像口诀一样,慢慢地,情绪会缓解,直至被接纳、到释放,而后,在和善的"心境下,去坚持该坚持的、放下该放下的。有方法

  《正面管教》有52种方法,头脑风暴、特别时光、适时叫停、幽默感、鼓励、错误修复、有限屏幕时光、赋予自主权等,轻松、简单、落地,操之有方、有序、有具。

  印象最深的是错误修复。当错误发生时,不要急着去修正,情绪当下,至理名言都不管用、听不进。先链接,接受孩子的情绪,平稳后,再跟进、产生共鸣,接纳不同的、接受相同的,亲子一起,共享暴风雨后的“爱”就像风雨后的彩虹,特有醇度,亲子双方,也借此各自成长。

  有收益

  《正面管教》是一本书,也是一面镜子,阅读和听课,都能很清晰地照见,看见孩子、也看见自己。看见孩子,能清晰知道孩子情绪所在、兴趣所向、心志模式,了解孩子,进而更好地助力,给予教练式的引导。陪伴不打扰,尊重得信任。拥有不揪心的亲子关系,享受品质的天伦之乐。静等花开、其乐融融,这是爱本来的样子。

  读书,使大脑充实;思考,则会让智慧开花。教育绝非单方面的冥思苦想,更需要不断摸索和在实践中总结和改进。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努力充实自己,做好自己,与孩子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在爱与欢乐中相处,在教育的道路上始终温柔而坚定地走下去。

  《正面管教》读后感6实践出智慧,读书出样出智慧,实践而后读书,更出智慧。《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是一本可以提升教育教学智慧的好书!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或者说是管教。无论是对于班主任来说,还是对于普通的任课教师来说,道理都一样。

  中国式传统的教学管教,习惯于师道尊严式的高压,习惯于严厉斥责或向家长告状,习惯于制定各种规则、运用处罚手段。这些做法当然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同时我们也深感它的作用是有限的,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这种做法对学生、家长乃至教师自己的伤害都是很大的。说到底,这种做法既不人道,也不高明,更不智慧;虽然我们有时还不得不这样做,因为我们还不善于改变自己。

  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时,会有不少教师和班主任有这样的排斥:小儿科,不切实际,不合中国国情。这正是问题所在:教师千方百计想改变眼前的学生,而最难改变的人是教师自己。任何一个教育教学行为一经行成,立刻就可能成为学习提高的障碍而非助力;转变一种教学行为,实质上就是在转变一种教学理念,也是在转变人自身。

  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会发现,支撑作者写作的"价值理念是民主、平等、尊严。这些最重要的普适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社会、家庭中尤其是年轻一代群体中已有大量涌动、出现、诉求,而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理念于此明显滞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矛盾、冲突与此有关。

  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还会发现,作者所宣扬的管教行为,本质上是引导学生个体去自我教育,更是引导学生群体去自我教育。其实,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真正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教育了学生同时也就教育了自己,学生教育了自己也就教育了别人。

  读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吧,那些面对学生不交作业束手无策、听之任之的教师,那些和学生相处不融洽、满心郁闷的教师,那些教学成绩总是徘徊不前的教师,那些面对班中调皮的学生无可奈何的班主任,或许能从此书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新的启发。

  《正面管教》读后感暑假我拜读了简。尼尔森的让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正面管教》,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还是很听话的,都想要在老师面前当一个好学生,但是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却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对。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犯错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师和家长往往更加关注于惩罚而不是问题的解决。犯了错误的学生为了避免责罚和保持良好的形象,于是短期性地表现良好,以达到弥补过错,重新获得认可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只是暂时性的,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好了疮疤忘了痛”,继续犯同样的错误。然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能够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做得更好。不过,首先我们自己就得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让孩子认识到犯了错之后,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师的斥责,而是从错误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犯错的孩子。启发性的问题的首要目的就是让老师会和家长停止告诉孩子答案。当孩子的思想或是行为不恰当时,帮助孩子分析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总结,最终与孩子一起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还能对解决方式更加认同。作者还认为,将启发式问题运用在班会当中,效果也很不错。作为班主任,如果每次班会都是自己的一言堂,那么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降低,同时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长期以往,也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班会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在遇到困惑的问题时,应该如何解决。问学生该怎么做比告诉学生怎么做,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体会到冷静思考的好处之后,他们的自我价值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对我们教师来说,正面管教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屈辱,也不会让老师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与合作的基础上,教会孩子学会对他人理解和宽容,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起责任。这样好的教育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大胆的尝试。

  《正面管教》读后感正面管教的育儿理念已经被人们所熟识。自从生了孩子以后,如何教育孩子和陪伴孩子成了每位妈妈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教育的神奇之处就是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别人的教子经验看起来很成功,用到自己的孩子却不一定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孩子是不断成长,每天都在变化的,之前有效的.方法没有多久就失效了。我家儿子还经常会嘲笑我:“这是和教子经验的书学来的吧?”他总是以识破我为乐,但毋庸置疑他还是喜欢我去读一些教育的书,当我读这本《正面管教》的书时,他会很开心地问我,“妈妈,书上都讲了些什么?”

  《正面管教》是我从头看到尾的一本书,前后应该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还做了很多的摘抄和笔记,有很多受益匪浅的理念!比如: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当他不被满足的时候会表现出各种不可理喻的言行。如果我们能够洞察孩子深层次的目的,追求归属和价值,我们就会做出正确的决定,而不是就事论事,大发雷霆!我的一个学生,当时在读硕士,是个非常优秀有想法的男生,他曾经跟我说过:“自己曾经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做过很多奇怪的事!”另外这本书还讲

  到了很多可操作的内容,由于看得时间太久已经不太记得了。这本书给我的另一个收获就是把问题留给孩子去解决,甚至创作一些问题叫孩子们去解决。不得不说,我是一个只会救火的妈妈,出了什么问题,我都要努力想出办法去解决,我擅长说教,可能和我的职业有关系,我希望学生通过我的言行学到东西,而很少把问题抛给学生,发挥她们的主动性。对学生可能有益,她们是为了解决问题来寻求帮忙,而对于孩子的培养却没有好处,她们丧失了解决问题和表达想法的机会。

  没想到写了这么多,总之推荐大家去读一读这本书,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家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亲爱的老师、家长们:

  大家好!我是六年级四班曹竣哲的妈妈,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分享《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这本书。

  十多岁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变化最为迅速的青春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情绪波动比较大,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很多方面仍然需要父母的协助,但需要父母的方式和小时候完全不同。

  《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这本书倡导以和善、坚定并且对孩子充满鼓励的方式养育孩子,书中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和你的十几岁的孩子站在一边,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不要用传统的教育理念高高在上去控制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并保持孩童般的好奇心,多鼓励孩子而不是讽刺羞辱,和孩子一起专注的解决问题,固定时间开家庭会议与孩子达成相互尊重的约定,无条件的爱你的孩子并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第二,和孩子高效沟通的技巧,帮助孩子学会独立生存所需的品质和人生技能,尊重孩子的选择,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十几岁的"孩子学会做饭、洗衣,独自去做预约好的其他事情,要毫不犹豫地说:“这是你自己能做的事情。”或者“我相信你能自己做。我很原意告诉你如何着手做。”

  第三,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与孩子一起致力于对电子产品安全、平衡的使用,电子产品也可以提供娱乐、有益的知识,并有助于孩子培养一些能用于其他方面的技能。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与我们成长的时代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他们能从使用电子产品中极大的获益。我们对自己和孩子要有信心。

  养育十几岁的孩子,我们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知识,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去践行那种方法更适合自己的孩子,从而帮孩子从容的度过青春期的成长。《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中这两句话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您也有帮助。一是:“放手并相信你的十几岁的孩子没有你的控制或过度保护也有基本的学习能力。”二是“勇敢的父母相信自己

  的孩子会在一种没有批评或解救的支持性氛围中从他们的错误中学习。”

  《正面管教》读后感1最近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

  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

  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

  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11作为一名光荣的教师,我不断的寻求正确的而又合适的教育方式。怀着这样的心情,近来读了一本叫做《正面管教》的书籍。

  何为正面管教?正面管教在于我们要用和善的坚定的,正确的观念来教育孩子。首先,不同的教育方式会有不同的类型。大致分为严厉型,娇纵型和正面管教型。严厉型,过度限制没有自由,有损孩子们的天性。娇纵形则恰恰相反。过度的自由,没有限制。正面管教型是两者的结合。既有自由,也有规矩,正面而坚定的。教育需要正确的选择。

  首先,我们要知道不管采用什么的教育方式,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把他培养成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必须具备七项感知能力。第一,对个人能力的感知。第二,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第三,内省能力。第四,人际沟通能力。第五,整体把握能力。第六,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影响或能力的感知力。第七,判断能力。

  长久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生活技能,培养出责任感,孩子才能具备以上七项重要感知和技能,从容面对人生的诸多挑战与议题。

  最后,孩子最终会走向社会成一个社会人。我们要以自己的行动为目的,慢慢的引导他们。小时候的孩子需要自信和归属感。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自信心,就总会行为不当,造成各种错误。另外,我们要和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感。另外,要赢得孩子。要确保把自己的爱确实的传递给孩子。我们不能只认识到孩子的错误,也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从自己的错误出发来教育孩子。因为孩子总是受到大人的影响,所以认识到大人们自己的错误尤为重要。要关注于解决问题,不仅要启发性的问孩子问题,来给他们新的思维,还要积极

  地鼓励他们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多专注于他们的优点。另外要定期和孩子开一个类似于班会的总结,一起出去玩儿一玩儿,多和他们沟通。

  我们要知道孩子的童年需要快乐和爱。不需要我们更多的指责,所以我们要把爱无条件地给孩子。我们要学会正面管教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爱孩子。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正面管教》读后感12文:宸汐;《正面管教—儿童行为心理学》6月女儿班主任提议与家长共读的书名,其实当我看到这个书名时,我觉得我的孩子很幸运,因为自己在学心理学的原因,我知道这正是现在的孩子所需要的。

  接触心理学有段时间,了解越多就越发现,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父母的认知结构失调所造成。书中的很多观点背后都折射出父母的问题。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用消极,否定的态度来评判孩子,比如孩子很努力地尝试完成一幅水彩画,我们通常注意到的会是弄得一身满地的颜料,却忽略了孩子的努力。

  孩子长期接受到这种态度自然也就变得消极不自信,消极的语言会伤害孩子幼小心灵,会摧毁他们的美好信念,会扼杀他们的天性。唯有放手,孩子才能慢慢拥有自主的能力,现在我们还能管,等到了青春期,管也管不了了,所以趁现在学会放手,给孩子自主的空间。

  作家冯尘说过: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

  所以,孩子不是压力,孩子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份礼物,让我们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最后读完这本书,我想分享罗森塔尔效应给大家:

  罗森塔尔,12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和助理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选出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最后随机从中选出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他叮嘱一定要保密。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的谎言”,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这个过程中教师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

  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

  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正面管教》读后感13我读了《正面管教》一书,这本书出自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博士,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

  读了书中内容让我们受益匪浅,我深刻的记得书中反复强调: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并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虽然这本书还没读完,但是依旧让我获益匪浅。的确,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都离不开正确的管教。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年轻教师来说,这本书教给我用另一个角度和方式与孩子交流。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

  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书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给我们老师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方法,对待学校里课堂上的一些活泼好动的学生们,老师们要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们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

  这本书让我明白,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要不断的学习与思考,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慢慢感受与改变,给孩子与自己提供成长的坏境,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适合自己的教育。

  《正面管教》读后感14临近寒假,学校推荐给老师们一套教师读书书目,其中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所著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下子吸引了我。轻轻地翻开扉页:“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正面管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要改变孩子们的行为,必须处理其行为背后的信

  念……”“在纠正之前先建立情感联结……”简尼尔森仿佛知音、更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娓娓讲述着我一直渴求、一直探寻的教育真谛。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书中“和善而坚定”五个字出现的频率很高,让我印象深刻。书中说道:“在和善而坚定之中,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给孩子。”“许多家长把和善而坚定看成了非此即彼的两个词。”“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所造成的反叛、抗拒、对自尊的挫伤等。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所造成的娇纵、操纵父母、被宠坏的小孩,对自尊的挫伤等。”其实,简单说来,“和善”就是表达自己对孩子们的尊重,这样可以“赢得”孩子,让孩子得到尊严,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而“坚定”却是让我们尊重自己,并尊重当时情形的需要,减少“赢了”孩子而带给孩子的伤害,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

  现在我对“和善与坚定”的理解更深一层了,我认为“和善”是说一个人如同和煦的春风给他人的心田带来温暖与舒适,能够理解和接纳对方,能够有“在错误中学习”的豁达,能够有“静等花开”的耐心;“坚定”是说一个人如同深沉的大山给他人可靠的支持和帮助,是执着于爱的教育,相信每个人都会成长,是能够有改变自己的勇气,相信自己有无穷的正能量。

  当然对《正面管教》很多理念与方法的只是粗浅的了解,希望和大家在相互沟通中能够不断领悟,在与孩子的共同成长中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共同陪伴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15因为有了前一本书的基础,看这本书时有些东西就比较好理解些了!这里说的不要问圈套式问题,好像是我常干的,我总是习惯性的回到家,看到他就会问今天作业做好了吗?什么什么的都干了吗?可以想象到我接下来面对他的回答会做出什么相应表情了!还有就是我家现在看到什么好玩的新鲜的东西都想要,都想买来玩一下,不给买还要想办法让我们给他买,有点头疼,平常我们只能和他说:什么都想买,我们家又不是开银行的或者你买过了玩不到三天就又不玩了之类的话,所以还是要让孩子知道欲望与需要之间的区别,耐心的帮助他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当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做出惩罚是希望他能记住并吸取教训,让他下次不要再出现类似问题。帮助孩子为了将来而学习,而不是为现在或过去付出代价,这个说的很好,发生了就要想办法补救,让损失伤害降要最低,而不是纠结懊悔。我们经常通过说教和解救协助孩子避免出现错误,可是不自己亲身经历体验,就不会记忆深刻,也不会成长改变!关于奖励小红花的策略,我家原先也用过,后来没有用下去,可能我不是个坚定者,所以他有时会耍赖,而在集体中就不一该怎样就怎样,这是规矩!以后我也要努力做到,这样就不用左一遍右一遍的唠叨了!

  我有多了解我的孩子,以前总觉得他这也不好,那也不对的,所以有时会很烦燥的,希望他立马就能改变!可现在有点茫然了,当你认真的去聆听他们的心声时,有些缺点不过是路边的小草,轻轻一拔也就去掉了,趁现在他们还很依赖我们的时候要珍惜多和他们相处交流,也许再过上个几年他们大了就享受不到他的撒娇抱抱了。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错,同样我们也会犯错,有次我生气无端的对他发了脾气,事后觉得这样不对就向我家浩浩坦承道歉了,他的表现让我很欣慰!所以犯错不可怕,如何妥善处理,如何从错误中学到经验,这是需要让孩子知道的:承认、和好、解决,这三步缺一不可。但是同样的错误是要避免再次发生的,要明确告诉他什么是‘错’,什么是‘恶’,以示警戒。

  现在和他聊天,都在刻意的让他多说,让他说

篇九:二胎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哲学问题

  

  李玫瑾家庭育儿

  李玫瑾家庭育儿

  公众号本文欢迎转载

  李玫瑾简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分析孩子从0---6岁形成期、6---12岁潜伏期、13---18岁表现期的心理问题和对策。家庭的抚养不仅是物质抚养,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李玫瑾育儿精选100课

  第01课: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第02课: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第03课:要积累孩子依恋自己的心理资本

  第04课:情感陪伴的性格作用

  第05课:观念和性格的早期形成有规律

  第06课:好的亲情陪伴一定是唠叨的第07课:6岁之前要说“不”

  第08课:克制忍受与防止自私

  第09课:挫折教育有哪些必要性

  第10课:青春期的叛逆教育

  第11课: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第12课:青春期的爱情教育

  第13课:要让孩子知道生命的意义

  第14课:养育和教育的关系

  第15课:规范的养成

  第16课:学会辨别性的魅力

  第17课:孩子偷拿怎么处理

  第18课:早期教养中爱与性的识别

  第19课:杀亲案的早期性格培养溯源

  第20课:我如何走上了犯罪心理研究之路

  第21课:如何防止孩子有暴力倾向

  第22课:关注孩子青春期的红色信号

  第23课:人格障碍也会导致“坏小孩”

  第24课:为什么孩子厌学,该怎么办?

  第25课:保护孩子的理由

  第26课:正确地和孩子沟通,比什么都管用

  第27课:6岁前孩子性格培养

  第28课:孩子的“等待”和“自我控制”

  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1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2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3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4第30课:严重暴力犯罪心理解析

  第31课:杀亲案的犯罪心理解析

  第32课:系列杀手的犯罪心理

  第33课: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解析

  第34课:高材生犯罪心理解析

  第35课:12岁之前的培养决定孩子的一生

  第36课:反社会人格≠犯罪,但它是病

  第37课:关注孩子的好朋友和兴趣爱好

  第38课:孩子青春期要注重“心理抚养”

  第39课:什么是抑郁症、焦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

  第40课:青少年心理的迷失

  第41课:12-18岁关键期和孩子做朋友

  第42课:家庭教育的缺失,易造成冷漠少年

  第43课:情绪怎么决定身体健康

  第44课:适度的惩罚也是一种保护

  第45课:研究人最简单的方法,考察Ta的过去

  第46课:注重孩子的法律和人生教育

  第47课:家庭健全≠健全的家庭教育

  第48课: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有滞后表现

  第49课:亲自的陪伴比丰富的物质提供更重要

  第50课:人性的培养比智力的教育更重要

  第51课:良好的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

  第52课:大人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第53课:养育孩子陪伴最关键

  第54课: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的问题

  第55课:孩子的初生年一定要亲自抚养

  第56课: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一)

  第57课: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二)

  第58课: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三)

  第59课: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儿童教育

  第60课:如何走上学习哲学道路的第61课: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第62课:真正的好教育是快乐的第63课:犯罪心理学的真相

  第64课:犯罪中施害人的动机分析

  第65课:孩子胆小怎么办

  第66课:二胎家庭该如何教育

  第67课:如何察觉孩子的反社会人格

  第68课:养育孩子分四个阶段

  第69课:一眼识破渣人

  第70课:孩子所有的反应都是父母的折射

  第71课:让孩子远离危险

  第72课:高材生如何正确教育

  第73课:高材生心理健康建设

  第74课:心理精神疾病与谈话功效

  第75课:育儿中家规的重要作用

  第76课:父母如何跟孩子沟通

  第77课: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1第77课: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2第77课: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3第77课: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4第77课: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5第78课:伸向钱包的小手

  第79课:孩子出走为哪般

  第80课:人格障碍,我不是个坏小孩

  第81课:如何教育小孩不急不争的性格

  第82课:处在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教育他们?

  第83课:当你喜欢一个人时,千万不要着急?

  第84课:现在有些女孩就爱泡夜店,李玫瑾说出了原因

  第85课:教你一眼辨别渣男,句句真理!

  第86课:孩子性格中缺少坚强,父母应该怎么办

  第87课:30岁之前看学历40岁之后看性格

  第88课:不要老是跟孩子说考不上大学能干嘛

  第89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及违法预防

  第90课:抑郁症患者可以用这个方法治疗

  第91课:在教育当中有一个误区被家长都忽略了

  第92课:为啥有人自私自大还脆弱?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第93课:为孩子寻找他的价值-1第93课:为孩子寻找他的价值-2第94课:宝宝晚上是和月嫂睡还是和妈妈睡?

  第95课:别让自私毁掉孩子

  第96课:不要让孩子的特长毁在你的手中

  第97课: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

  第98课:成长环境如何影响孩子的暴力意识

  第99课:孩子吃苦耐劳为什么那么重要

  第100课:初恋是最容易失恋的,但会使人成长

  10-6岁,情感与性格培养

  李玫瑾:孩子6岁前要管好,不然以后就管不了了。孩子4岁时你拒绝他,他最多在地上打滚,等他14岁拒绝他的时候,他就会离家出走,服毒自杀了。从哪几个方面管呢?例如克制任性,防止压力,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学会挫折等6个方面。

  01: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02:要积累孩子依恋自己的心理资本

  03:情感陪伴的性格作用

  04:好的亲情陪伴一定是唠叨的05:6岁之前要说“不”

  06:克制忍受与防止自私

  07:养育和教育的关系

  08:6岁之前的孩子规范的养成

  09:杀亲案的早期性格培养溯源

  10:6岁前孩子性格培养的“四不一做”原则

  11:孩子的性格控制之“等待”和“自我控制”

  12:养育孩子陪伴最关键

  13:孩子胆小怎么办

  14:养育孩子分四个阶段

  15:从心理抚养谈早期教育

  16:废话连篇就是人早年重要的养育的过程

  17:如果你不养孩子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见到毫无情感的人

  18:教育关键在于教育父母

  19:给孩子存钱不如教他做人做事

  20:父母没有付出情感就没有约束力

  21: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

  22:六岁之前和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阶段

  23:你的拥抱和陪伴是孩子快乐的来源

  24:当孩子生病的时候,在父母跟前病就会好的快

  25:孩子必须交由老人带的这么做

  26:一个宠一个严,造成孩子双重人格

  27:早期教育缺陷的补救期,父母少说话

  28:为什么三岁以内孩子必须跟妈妈睡!

  29:依恋关系是养出来的!

  30:养人第一步养情感

  31:孩子0-3岁养育期,3-6岁教育期尤为重要

  32:6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33:家长宠孩子是天性但教育更需要智慧

  34:关于教育孩子黄金时段的几点建议

  2优质育儿课程推荐

  01:9成学生都有“写作困难症”,他却教3万孩子写出高分作文

  02:为什么中国人养孩子这么累?问题就出在这里!

  03:孩子磨蹭、拖拉、没时间观念?试试这招,很受用!

  04:古诗不用背,听完自然会(建议家长收藏)

  05:自律,也许是普通家庭孩子逆袭的唯一途径

  06:有远见的父母,懂得在这件事上下功夫(值得父母深思)

  07:孩子从“看电视”到“看书”,我只做对了这件事!

  08:16岁保送北大:语文总是拿高分的孩子,都赢在哪里?

  09:你越吼,孩子越差劲!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孩子的父母!

  10:熊孩子犯错,父母才是背后最大的“帮凶”!

  11:教育部公布:快速阅读纳入考纲,没“套路”你的孩子怎么拿高分!

  12:16堂顶级外教的实用口语课:轻松学会说一口地道、流利英语

  13:他是《最强大脑》冠军,却曾被骂“又笨又傻”:记忆力差,99%的努力都是瞎忙活

  36-12岁,孩子能力培养

  李玫瑾:12岁以前称为依恋期,依恋期需要家庭教育.孩子挫折忍耐力跟意志力有关,而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而是靠体力,在孩子小的时候,多做些体力上的活,有好处。

  01:观念和性格的早期形成有规律

  02:挫折教育有哪些必要性

  03:让孩子学会辨别性的魅力

  04:孩子偷拿怎么处理

  05:为什么孩子厌学,该怎么办?

  06:正确地和孩子沟通,比什么都管用

  07:12岁之前的培养决定孩子的一生

  08:关注孩子的好朋友和兴趣爱好

  09:亲自的陪伴比丰富的物质提供更重要

  10:人性的培养比智力的教育更重要

  11:良好的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

  12:大人们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13:你的身先示范会成为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依据

  14:依恋期没有依恋对象

  15:沟通性格的培养训练

  16:克制训练、诱惑训练,明天思维

  17:孩子抑郁问题的一种情况和解决方法

  18:这个阶段孩子会把父母套到影视作品中去

  19:养人这个事情,不是有钱才能解决的20:孩子需要熟悉和安全,亲切、放松的环境

  21:赖座、讹人的人,这都是在曾经被宠溺过

  22:时间思维解读自尊、自制

  23:成年人给了未成年人什么,他们就回报会什么

  24:青少年成长与家庭教育讲座

  25:成长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讲座

  26:李玫瑾: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27:保护孩子不等于替孩子做主

  28:老人的宠溺,导致孩子养成任性

  29:乖孩子内心脆弱,遇到欺负不会投诉

  30:孤独性格的人往往源于这些原因

  31:为什么鼓励孩子多说话

  32:如何解决孩子的攀比心和情绪问题

  412-18岁,青春期孩子成长李玫瑾:12-18岁成为青春期,青春期需要社会的参与。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有时候话说到了就可以,不一定非要逼孩子承认错误,写保证书,逼急了孩子反而会对你不恭敬,要让青春期的孩子承认错误很难得。

  01: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02:青春期的叛逆教育

  03: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04:青春期的爱情教育

  05:要让孩子知道生命的意义

  06:早期教养中爱与性的识别

  07:如何防止孩子有暴力倾向

  08:关注孩子青春期的红色信号

  09: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解析

  10:孩子青春期要注重“心理抚养”

  11:青少年心理的迷失

  12:12-18岁关键期关注未来的职业想法

  13:家庭教育的缺失,易造成“冷漠少年”

  14:如何培养孩子的法律和人生教育

  15: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的问题

  16:孩子的初生年一定要亲自抚养

  17:一眼识破渣人,青春保护教育

  18:孩子所有的反应都是父母的折射

  19:让孩子远离危险,情感心理如何建设

  20:孩子考不上大学就这么办

  21:孩子有没有前途、最重要的不是学历

  22:怎么让孩子和你说心里话

  23:青春期,作为妈妈如何引导孩子步入正确轨道

  24:出现问题,病源在于家庭环境和家长

  25:生活当中,遇到痛苦时候要学会求助

  26:不能大量的钱全部给到孩子以表达母亲的亏欠

  27:孩子早恋!妈妈不用着急

  28:不让孩子玩手机,最后被孩子扇耳光

  29:父母经常唠叨,真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30:青春期叛逆心理问题和应对策略

  32:孩子上中学为什么学习不好

  33:教育不是标准化,而是要了解孩子的特长

  5李玫瑾——人格心理解析

  01:我如何走上了犯罪心理研究之路

  02:人格障碍也会导致“坏小孩”

  03:保护孩子的理由

  04: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105: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206: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307: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408:严重暴力犯罪心理解析

  09:杀亲案的犯罪心理解析

  10:高材生犯罪心理解析

  11:反社会人格≠犯罪,但它是病

  12:适度的“惩罚”也是一种保护

  13:研究人最简单的方法,考察Ta的过去

  14:家庭健全≠健全的家庭教育

  15: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有滞后表现

  16: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

  17:我所从事的犯罪心理学的真相

  18:犯罪中施害人的动机分析

  19:如何察觉孩子的反社会人格?

  20:李玫瑾:未成年人违法预防及心理教育

  21:高材生犯罪的心理解析(视频完整版)

  22:谈犯罪心理学研究(视频完整版)

  23:杀亲案的心理解析(视频版)

  24:经历打架的孩子长大后不暴力

  25:如何对付那些有暴力倾向的大孩子

  26:李玫瑾《今日说法》断绝关系的母子

  27:李玫瑾《今日说法》女孩被绑示众真相调查

  28:李玫瑾《今日说法》母爱有毒

  29:李玫瑾《今日说法》假爱真凶

  30:李玫瑾《今日说法》如何走出网络沉迷

  31:李玫瑾《今日说法》我的未来在哪里

  32:李玫瑾《今日说法》问题学校系列,裂痕

  33:李玫瑾《守护明天》被“出租”的女儿

  34:李玫瑾《守护明天》妈妈再给我一次机会

  35:身边存在反社会人格和天生犯罪人

  36:如何对付那些有暴力倾向的大孩子

  37:出现问题,病源在乎家庭环境和家长

  38:家庭暴力出来的孩子同样喜欢以暴制暴

  39:很多犯罪人他都先是受害人

  40:跳车的小孩

  41:一名花季少女的遭遇

  42:小孩作下的大案

  43:离家出走的少男少女

  44:寂寞的毒

  45:犯罪人体型上是有共同特点的46:二十年前的小事-弑师案引发的思考

  47:为什么孩子会为了几块钱就不择手段

  48:哪些家庭容易出现孩子想自杀的心理现象?

  49:孩子具有反社会人格,父母应该怎样进行教育

  50:化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6李玫瑾——家庭育儿精选

  01:二胎家庭该如何教育

  02:育儿中家规的重要作用

  03:父母如何跟孩子沟通?

  04: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105: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206: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307: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408: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509:孩子出走为哪般

  10:李玫瑾参加2018年四川首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完整版)

  11:李玫瑾:2019家庭教育高峰讲座

  12:李玫瑾: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抚养

  13:李玫瑾:孩子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14:人的观念受父母影响

  15:为孩子寻找他的价值

  16:无言自威或是解决父母和孩子之间矛盾

  17:如果大人明白,孩子会活的很轻松很快乐

  18:怎么给孩子零花钱最合适

  19:孩子在学校老被欺负怎么办

  20:妈妈为什么要给足孩子心理营养

  21:孩子两面派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22:樊登说出教育孩子的理念

  23:凡是特活跃的孩子,学习成绩不会太好

  24:怎么解决父母与孩子的矛盾?

  25:假期一定要给安排家务活

  26:为什么孩子会为了几块钱就不择手段

  27:怎么给孩子零花钱最合适

  28:话多的孩子和话少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29:孩子冲动易怒怎么办

  30:什么样的妈妈是最聪明的31:孩子做作业很拖拉怎么办

  32:为什么有些孩子控制不住脾气爱发火

  7李玫瑾——心理与人生

  01:什么是抑郁症、焦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

  02:情绪怎么决定身体健康

  03:高材生如何正确教育

  04:高材生心理健康建设

  05:心理精神疾病与谈话功效

  06:心理的迷失

  07:心理与人生

  08:“眼里有什么,心里有什么”

  09:在生活中最好不要经常损人

  10:心理的迷失

  11:5条人生建议

  8李玫瑾——哲学的眼光看世界

  01: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儿童教育

  02:我是如何走上学习哲学道路的?

  03: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04:真正的好教育是快乐的05: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

  9李玫瑾——恋爱与婚姻

  01:恋爱很容易婚姻却需要选择

  02:如何辨别渣男

  03:婚姻和恋爱

  04:单亲家庭的孩子应该怎么教育

  05: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06:教育孩子父母该如何分工

  07:大量的钱全部给到孩子以表达母亲的亏欠

  08:时间和包容是离异、再婚家庭处理亲子关系的重点

  PoweredbyTCPDF(www.tcpdf.org)

推荐访问:二胎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哲学问题 家庭教育 哲学 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