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财政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7篇

时间:2023-08-11 13:36: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财政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水平日益提高。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经济也越上一大台阶。但是乡镇经济在改革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分析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帮助乡镇经济摆脱困境。

  一、当前乡镇财政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收入规模小,压缩开支难近几年我国各乡镇的财政收入呈总体上升趋势,但还是存在收入规模小、刚性支出强、压缩成本难等现象。随着我国的发展,社会医保和农村补贴范围的逐渐扩大,带给各地乡镇财政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由于各种社保和乡镇各机关单位人员工资都纳入在乡镇财政支出当中,属于刚性需求,导致乡镇财政在成本压缩方面变得非常困难。虽然各地乡镇政府想尽各种办法节约开支,但由于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债务负担重,偿还能力差乡镇债务负担过重是影响乡镇财政正常运转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债务的主要产生原因大多是由于乡镇政府投资决策错误、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兴建政府形象工程和发展规划不合理等造成的。其中绝大部分资金无法收回,给乡镇财政造成了很多坏账死账。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小、调控能力差等特点,使乡镇财政在债务偿还方面有心无力,因此许多乡镇的账户被法院查封冻结,给乡镇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三)体制不健全,调控余地小在农村实施税费改革以后,县财政的缺口越来越大,许多县政府为了确保县财政能够正常运转,给乡镇财1政下达了许多硬性指标。其中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财政收入基数设置过高县财政在下达任务时往往使用基数比例进行计算。即在上年财政收入基础上确定增幅,导致基数被越抬越高,往往不考虑实际收入能力,造成县财政下达的任务未能完成,形成恶性循环。

  2、支出预算过于紧缩对乡镇财务的支出过于严格,乡镇财政在实施帮扶企业过程中既定的补贴标准太低,往往起不到应有效果。

  3、财政收支过于理想化县财政在制定乡镇收支基数时,太过于理想化,很少考虑乡镇财政收支时产生的其他各种因素(如新增人员经费、新增项目的配套建设资金等)。在企业管理方面往往把盈利较多的企业囊括旗下,把运营困难的企业留给当地乡镇府,造成乡镇财政雪上加霜,有时为了完成县里下达指标,不得不违规进行操作。

  二、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乡镇财政的监督管理工作。财政部门是乡镇机关最主要的政府职能部门之一,其政务工作内容应受到政府相关监督部门的监督。只有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才能确保乡镇财政工作的合法性和科学性,才能有效提高乡镇财政工作的质量。因此,乡镇政府在实施财政监管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合法有效的监督,还得保证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仅要从乡镇财政内部实行监管,还要从外部的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进行跟踪控制。在内部监管方面,要明确财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其次,要把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落实到人。外部监管方面,对于要投资的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分析,确保资金投2入的安全性。这样,既能保证乡镇财政投入的准确性,又能使投入资金得到最大的限度的利用,从而确保了乡镇财政工作的质量。

  (二)健全财政债务管理制度,积极化解乡镇债务乡镇财政要做好债务统计工作,对于债务类型要进行区别划分,分清楚债务的责任和轻重缓急。对老旧项目投资方面要进行重新审核,对投资回报不确定、不清楚的项目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再次出现坏死帐现象。要增加乡镇财政债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让广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了解债务的组成部分,并对其进行监督,防止暗箱操作、挪用公款等现象的产生。要盘活现有资产,把多余浪费的资产进行整合重组,以便消化部分债务。

  (三)精兵简政,减轻乡镇财政负担精简机构和人员是乡镇财政减轻负担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把机构内部职责相似的部门进行合并重组,对本不属于财政拨款的下属事业单位要停止拨款,鼓励单位实行自收自支式运营。对于超编人员、借调人员和临时人员进行清退处理,切实减轻财政负担。

  (四)建立独立的预算、核算体系财政预算工作是保证乡镇财政资金合理利用的必要前提。在“三农”建设的大力发展下,建立一套独立的预算、核算体系对于乡镇的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因财务管理问题造成的资金浪费,同时,还提高了财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篇二:财政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基层财政运行存在问题困难和建议

  近年来,我国基层财政运行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收入不足。由于基层财政主要依靠地方财政转移支付来支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地方政府的财力又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导致基层财政收入不足,难以满足基本支出需求。

  二、支出压力加大。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基层政府面临的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压力不断加大,致使基层财政支出不断攀升,难以为民解决实际问题。

  三、财政管理体制不健全。基层财政管理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例如财务管理能力不足、财政监管不严、财政信息公开不及时等,这些问题导致基层财政收支不平衡、管理混乱。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和困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国家应该加大对基层财政的支持力度,增加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比重,确保基层财政收入足以满足基本支出需求。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层政府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财政支出,重点关注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领域,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和效果。

  三、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国家应该加强对基层财政管理的监管和指导,提高基层政府的财务管理能力,加强财政信息公开,推动基层财政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

  -1-

  总之,基层财政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认真关注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不断努力。

  -2-

篇三:财政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财政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财政改革不断深入,预算管理不断规范,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监督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推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本文在分析财政体制基本情况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相关解决策略,对于今后财政体制改革问题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财政体制改革

  存在问题

  对策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实现了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大跨越。财政改革不断深入,具体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①财政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初步建立起了公共财政体制框架。1994年,我国全面推出分税制改革。1998年,我国提出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财政资金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性领域,转向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服务。从1999年开始,推行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国库管理和政府采购改革。2007年起,全面推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和绩效考评试点。②财政分配关系获得调节,实现了更加规范化的预算收入管理,能够保证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的更加规范化。在最近的几年,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立,达到了分开中央地方管理权限和范围的目标,有利于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扩大,能够保证财政向中西部地区的倾斜。1994年,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不包含外资企业)的所得税根据33%的税率来进行征收,能够保证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的更加规范化,能够将各种包税办法和对国有企业的调节税取消。③预算支出结构达到调整和革新,财政资金主要倾向于民生领域。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数额正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在最近的几年来,扩大了数十倍。

  一、财政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虽然我国目前财政改革不断深入,预算管理不断规范,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监督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推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但是也要看到其中面临的问题。财政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所述。

  1.财政政策、编制、执行和监督之间缺乏有效制衡。当前的财政政策、预算、执行和监督不能够充分发挥出合力,缺乏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财政部门内部的预算、监督等机构出现多重设立的问题,导致出现职能的交叉,从而不利于形成统一的管理口径,不能够真正区分清楚不同的职能部门的责任所在,最终导致财政工作的效率低下,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互相推诿的问题时有出现。与此同时,财政政策、编制、执行和监督因为存在着职能方面的重复设置,会出现做同样的工作的问题,并且会导致不同的文件之间的分歧,不利于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决策,也导致财政预算执行部门很难决策。另外,财政预算监督也存在着问题,不能够较为详细、具体的编制预算草案,不能够保证预算报表所列科目的具体性,所有科目的规模数额都存在着扩大的问题,并且不具备较强的公开透明性。

  2.预算管理工作有待健全。在现阶段,仍然没有形成绩效预算机制。项目支出不具备可供参考的立项标准,专项支出也能够保证绩效预算的原则得到反映,专项资金安排仍然没有形成较为科学有效的评审机制。事前并不能够对项目支出预算做出真实、合理、科学有效的绩效评审工作,在事中,也不能够科学有效的对项目支出预算做好督导工作,在事后,不能够科学有效的进行绩效评价工作。与此同时,预算调整也不科学。随时调整预算收支,改变预算科目的现象经常出现。资金分配也不均匀,从而造成部分单位为了得到资金而形成预算编制的浮夸和随意性的问题,导致财政预算不具备权威性。另外,预算执行存在“散、慢、弱、低”的问题,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非常低下。

  3.财政监督法制、体系、方法有待健全。在现阶段,财政监督的法制保障是非常落后的。当前的法律对财政的监督主要是停留在原则性规定方面,不具备较强的操作性。与此同时,不具备较为健全的财政监督体系,并没有理清楚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经济监督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也不科学,时常出现交叉工作的问题。另外,不具备较为规范的财政监督机制,相关的监督方法也不具备多样性,监督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检查的方式来进行,不符合当前的财政职能转变的要求,外部监督机制也比较缺乏,不能够有效发挥出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的监督作用。

  二、财政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1.转变财政体制改革的观念

  只有转变财政体制改革的观念,才能够在新的观念的指导下,建立新的财政体制改革制度,更加有效的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开展。首先,必须坚持大局观念。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割改革在财政各项改革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定要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来理解他们的重要作用。其次,一定要坚持责任观念。再次,一定要坚持民主法治观念。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应该是民主的,必须坚持民主原则,保证我国财政的所有收支行为必须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最后,必须坚持绩效观念。预算管理和监督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就是必须取得最高的绩效。另外,也应该坚持诚信观念和危机观念。

  2.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工作

  大胆借鉴国外做法,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政府职能,具有法律约束,科学、规范、高效的预算管理模式。一是深化分税制改革,完善分级预算制度,坚持财力下移,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二是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地区之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公式化、均等化的改革方向。三是全面实行综合预算、部门预算和复式预算,以保证预算的完整性。四是推进财政机构改革,建立财政政策、编制、执行、监督四权相对分离、相互制衡机制。

  3.加强财政外部监督工作

  加强财政外部监督工作,就是要做好人大监督、审计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等各方面的监督工作。实现这方面的监督效能的全面加强和提升,从而保证我国的财政部门能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力量,切实秉承公开、公正、透明的财政改革原则,不断做好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工作,不断突破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的瓶颈。加强财政外部监督工作,就要求不断修改和健全《预算法》及相关条例,从法律的角度做好预算管理和监督工作;同时,也应该逐步建立健全人大财政监督工作机制;并且,要做好预算编制、执行和结果的审计工作;另外,逐步做好“阳光财政”工作,保证财政改革的公开透明程度。

  综上所述,本文进行了关于财政体制改革的初步探讨,提出了几点财政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今后的财政体制改革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让财政体制改革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再平.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1,(08).

  [2]谢凤兰.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走向趋势[J].财经界(学术版),2011,(03).

篇四:财政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国当前财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论文关键词]财政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财政体制不断发展完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财政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本文着重从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收入,财政预算,财政监督和财政秩序等方面对财政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分别对解决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财政体制是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逐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运行规律。财政体制改革,目标应该是强调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特别要强调政府与社会之间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在财政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仍有不少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

  1财政支出

  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仍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和优化的过程中,虽然已取得显著的进展,但仍受到传统计划经济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框架的约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适应。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存在“越位”与“缺位”现象。

  具体表现在政府及财政在资源配置领域的定位不明确,财政的职能范围与支出责任未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而做出相应调-1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整。一方面,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括了许多包不了又包不好的事物。另一方面,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够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

  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

  (1)经济支出仍然偏高,财政负担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应与市场承担的支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在财政支出上表现为经济建设支出费用的居高不下,虽然这表现为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财政负担了应有市场承担的支出,造成了财政职能的严重错位和经济建设对财政的过度依赖。

  (2)行政管理支出偏高,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些年行政管理支出费用增长速度高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财政支出和收入的增长速度,也明显高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的增长。过高的政府运行成本和过高的行政支出比重,加重了财政负担,不利于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3)国防费用明显偏低。中国国防支出的总体水平在世界上相对较低,这不仅反映在国防费的绝对值上,也反映在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上。偏低的国防费用难以满足我国军队建设的需要,影响了现代化国防建设的速度。

  (4)社会保障支出不足。社会保障支出近几年虽然有了进一步的增长,但是以抚恤和社会福利性支出为主的支出仍然偏低,仅占严重制约了市场和企业制度的深化改革。

  -2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5)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虽然有一定增长,但仍然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6)农业支出增长缓慢。近几年来农业支出比重在低水平的情况下继续下降,不利于三农政策的有效实施,严重制约了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与我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发展要求相比,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还是低水平的。

  基于上面对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分析,应当从战略上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若干思路和措施。

  科学界定财政支出的范围。这是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前提。科学界定支出范围,合理确定支出项目,改变国家财政包揽一切的分配格局,将应由市场和社会负担的十五从财政支出中逐渐分离出来。从目前来看,我国财政支出的范围应主要集中于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社会公益事业以及半公益事业,社会保障,非竞争性和非经营性的公共投资以及部分生产性投资等方面。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1)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行政经费的膨胀。在财政内部上级对下级财政的行政经费总量限额、行政人员编制及人均行政支出综合定额提出控制指标,进行动态考核和奖罚措施。下决心推进行政改革,精简机构,这是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和压缩行政经费的治本之策。

  (2)逐步增加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支出比重。积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增加科教方面支出,保证财政安排教育、科技经费的增长速度高于其他支出的增长速度。把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社-3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会保障支出部分由财政承担起来。

  (3)增加对农业和基础设施以及基础产业的支出。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支出,促进三农政策的顺利实施。增加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并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4)增加国防资金投入。增加财政对国防的投入,积极推进国防建设,保障国家安全,做好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的需要。

  2财政预算

  我国财政预算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财政预算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方法上欠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没有统一政府收支,大量财政性资金在预算体外循环。

  (2)财政预算报告编制粗糙。我国的财政预算报告沿用传统办法,只公布几个收支大类的预决算数字,并加以大量的文字说明。这些极为粗糙的预算指标,不利于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发现问题。

  (3)财政预算的时间存在问题。预算年度的起始日期先于人大审批日期,造成预算审批通过前就已经开始执行,形成预算审批的法律空档以及预算约束缺位。

  (4)财政预算执行工作透明度不高,导致有关部门和人员在资金分配和使用自由裁量权过大,人大不能完全发挥其监督作用。

  在缺乏监督制约的情况下,滋生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预算计划之外的临时性追加拨款更难以控制。

  -4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财政预算改进的对策

  (1)对人大代表进行培训,细化预算,提高其信息掌握程度;便于监督,审计和决策。

  (2)改变预算时间,真正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来进行。

  (3)政府应该加强预算监督,鼓励纳税人监督。同时加强审计,保证审计的公平与公正,对审计结果公开。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预算体制存在问题

  (1)财权与事权划分不清,不对称。现行分税制改革以划分财权为主,而对各级政府事权划分不详细不清晰,增加了具体操作的难度。两权的不对称影响各级政府预算的安排,导致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不规范。

  (2)税权高度集中于中央,地方财政上不是真正的一级财政。忽视了我国各个地区复杂的经济情况和千差万别的税源情况,不利于地方政府财权与实权的统一,不利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控地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无助于提高地方利用本地区资源优势组织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的积极性。

  (3)地方财政上不拥有自己独立的支柱来源,地方税收入难以满足地方财政职能的需要,导致名目繁多的收费泛滥。地方税种仍然存在着税种设置重复过时,税种划分标准不一,主体税种缺乏等问题。

  -5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政策依据不充分,难以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体系。运作方法不科学,难以达到均衡地区财力的效果。监督机制不严密,难以有效管理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

  进一步完善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

  (1)根据公共财政理论进一步明确各级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公共物品收益范围的层次性是划分范围和职责的主要依据收益范围覆盖全国的,支出责任属于中央财政,否则属于地方财政。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出职责要严格分开,跨地区的外溢性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务,根据效率原则,由受益地区主办,中央给予补助。

  (2)合理调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建立以集权为主适度分权的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模式。各级主要税种税收立法权和税收政策制定权都要集中于中央,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小的地方税种可适当向地方分散。省级政府可结合本地优势经国务院和人大授权对具有地方性特点的税源开征新税种并制定具体征收办法。此外还要进一步深化费税改革。

  (3)完善地方税制结构,构建地方主体税种。完善地方税制结构,统一重复税种,取消过时税种,改革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开征新的税种,构建地方主体税种。

  (4)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始终以均衡地区间财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实现社会公平为最终目标。结合纵向转移支付和横向转移支付的混合模式,实现纵向均等化,简化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6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模式,运用科学的调剂方法,实现横向均等化。建立与转移支付制度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加强对转移支付制度的监督。

  3财政收入

  存在的问题:

  (1)财政缺乏对初次分配的调节手段,如何充分发挥财政调节收入分配职能作用,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2)政府收入机制不规范,税收的费化和收费的“越位”问题严重。这种税收“缺位”和收费“越位”并存的现象必将直接导致收费规模的扩张和政府收入机制的混乱,严重影响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资金保障来源。

  解决对策。主要是逐步建立以税收为主、收费为辅的政府收入机制,加大税制改革,调节收入分配。强调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特别要强调政府与社会之间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1)是将现有收费中一些不具有公共产品性质,不再体现政府职能的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收费方式,逐步推向市场,依法经营和纳税。

  (2)是根据纯公共产品由税收提供保障的观点,取消现有收费中用于提供纯公共产品、具有税收特征的收费,代之以税,即进行费改税。

  (3)是保留现行收费中那些用于提供受益面确定、体现受益性原则比较明显的准公共产品的收费,并进行了合理规范。通过税-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收与收费的科学“归位”,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的保障能力。

  4财政监督

  财政监督存在问题

  (1)财政监督工作认识不足,使财政监督滞后于财政管理。有些人片面地将财政监督理解为对财政违法行为的处罚和惩治,忽视了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造成了财政监督的客体对象对财政监督行为产生了对立和抵触情绪,导致财政监督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理解。

  (2)财政监督手段过于单一,使拨付后的财政资金脱离监督、管理。我国的财政监督目前没有建立一套对财政资金分配和经济运行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的科学监督机制,财政监督的调节和保障作用远远没有得到体现。

  (3)财政监督执行乏力,削弱了财政监督的威慑力。普遍存在着执法不严,惩治力度不够的现象,对某些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避重就轻,以罚代法,减弱了财政处罚力度。

  (4)财政监督法律法规不健全,制约性不强。目前我国现存的财经法规制度比较分散,部分财经法规政策的出台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立法缺乏超前性和预见性。

  (5)财政监督存在分工不明、职能交叉现象。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不明确,监督标准不统一,缺乏科学的配合与协调,造成管理上各自为政,信息不能共享,很难从整体上发挥财政监督应有的作用。

  -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财政监督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快财政监督检查的立法工作。立法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财政监督做到有法可依,加大对财政

  法规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

  (2)建立财政监督预警机制,运行机制和内部约束机制。通过预测分析,查找存在问题,及时反映情况,提出改进工作和加强管理的意见,建立起高效规范的监督运行机制,应充分意识到强化内部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抓好内部监督,促进财政监督工作的总体水平。

  (3)严格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进一步加强监督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实施重点监督,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威慑作用和教育作用,提高全社会的遵纪守法的意识。

  (4)建立良好的财政监督信息反馈系统。对财政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进一步做好监督工作。

  5财政秩序

  当前财政秩序存在若干问题

  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经领域的违规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相当严重,财经秩序比较混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相当普遍。

  稳定财政秩序的对策

  (1)进一步健全财政法制,加大财政执法力度,做好财政法律的宣传,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继续落实中央关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积极做好财政预算和财政管理工作,做到罚缴分离、票款分离。

  (3)抓紧社会中介机构的清理整顿工作,规范社会中介机构的执业行为,通过法律惩治违法的中介机构人员。

  (4)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对财政支出尤其是重点支出,要进行全程监管,对违反法律的,要依照有关法律对责任人追究责任。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财经事务及地区性经济合作,广泛开展财经双边外交活动,建立了与主要经济大国和经济体的财经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财经舞台上的重要作用;注重学习借鉴国际经验,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财政制度只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我国都根据国情出发,注意比较和借鉴。但最主要的还在于我国能根据财政的特殊性,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逐步解决财政面临的问题,完善财政体制,从而发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条件下我国财政的巨大优越性,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林.财政与税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2]王钧,王世宏,韩彩虹.试论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村财政与税务2008年第10期

  [3]黄山,艾志鹏.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问题和对策的探-1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讨,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4]吴晓玲,李灯强.我国财政改革进程,现存问题以及未来政策取向,地方财政研究,2008年12期

  [5]项怀诚.九届人大三次会议财政预算报告,2009年3月

  [6]周天勇.未来改革的核心-财税体制改革攻坚,创新科技,2007年10月

  -11

篇五:财政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县财政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当前我县财政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自18年国家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全国绝大部分省市的县级财政经济实力已得到了明显好转,社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县市由于体制的原因,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笔者就当前XX县财政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并对如何走出困境提出建议及对策。

  一、制约财政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财政总体实力弱。由于现行财政体制存在财力层层向上集中的机制,地方税收体系不完善,地方税中缺乏稳定且有规模的税种,税收管理权过分集中于中央,地方增减财政收入的自*很小,县级财政的总体实力较弱,可用财力较少,形成了相对数大、绝对数小的状况。18年XX县共实现财政总收入281869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仅为61018万元,而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06357万元,形成了典型的贫困地区向富裕地区作贡献的不良局面;人均财力十分有限,仅为635.6元。加之近年来支柱财源转移,后续财源不济,乡镇财政自给力差,全县21个乡镇没有一个能自给。

  (二)财政增收乏力。全县财源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来自“两烟”的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0%左右,但由于“两烟”受上级政策调控因素的影响,自我发展空间有限;采矿业大部分还处于原矿和初级产品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较低,难以担起经济发展的重任。县内农业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农产品自给率高,农产品转化附加值小,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还未形成财源“气候”,而且受国家政策影响明显,来自农业方面的收入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刚起步,产生的税额有限,由于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滞后,招商引资难度大,真正能在近期增加财政收入

  的项目不多,从全县整体来看,没有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支撑财政收入;加之由于受电力体制改革、驰宏公司核算地搬迁、以礼河电厂受库容等因素的影响,财政增收十分困难。

  (三)收入质量不高。从税源结构上看,非税收入绝对数过大,比重过高,达17.5%。来自于第一产业的财政收入约占1%,来自于第二产业的财政收入约占73%,来自于第三产业的财政收入约占26%,反映了全县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近年来,由于非税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越来越大,但如行政性收费、罚没款收入和国有资产处置收益等非税性收入,大部分要返还给上缴单位,甚至有的是全额返还,因此,实际形成的可用财力只有很小的一部分;非税性收入的增多,一方面说明财政收入的含金量不高,降低了可用财力的比重,另一方面又催胀了财政收入总量,造成财政虚增,影响上级的转移支付补助,严重损害了地方利益。

  (四)支出增长较快。在财政收入质量不高且可用财力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却增长迅猛。一是由于农业、教育支出上存在“两个高于”的硬性规定,支出基数越滚越大。二是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贯彻“三条保障线”的要求,财政负担的压力骤然增加。三是国家不断出台调资政策,人员刚性支出居高不下。四是上级各类专项资金大多要求地方提供配套,进一步增加了地方支出压力。五是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退伍军人安置、正常晋升工资、中小学教师、公共卫生和事业单位绩效保工资、保运转等使财政支出负担进一步加重。同时,随着县财政偿债高峰的到来,每年仅支付国开行及各专业银行贷款利息达5000万元左右,财政潜在风险加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隐患。

  (五)收支平衡困难。由于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制约,财源结构单一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财源建设困难多,难于形成大的财源增长点,致使全县财政增收缺乏有力的支撑点,财源结构除“两烟、两电、一铅锌和一建材”外,后续财源不济,财政增收十分困难。而财政支出规模

  却随公务员津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特别是教师绩效工资、新分人员等刚性支出的不断增加而扩大,财政收支平衡的矛盾已越来越突出。

  二、县级财政困难的成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县级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滞后。一是农业不强。由于自然条件差,水利化程度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大,农业经营管理粗放,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民增收艰难;二是工业不富。工业主要以卷烟、铅锌、电力为主,随着烟草行业重组,驰宏公司总部搬迁,地方可用财力十分有限。其它产业主要以出售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资源就地转化升值亟待加强。三是第三产业不活。文化旅游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带动力不够强,第三产业比重低。四是基础不牢。城市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二)财政收入单一,可用财力不足。从近年来年全县财政收入的结构上看,一是财政收入过分依赖于“两烟、两电、一铅锌”,然而由于受上级政策调控因素的影响,全县财政收入减收较多。二是由于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增值税收入大头上划中央,返还比例较低,税收返还增长率采用环比计算,严重制约了基层财力增长。三是分税制把大税种的小部分、小税种的大部分留给地方,税源零散,征收难度大,增长弹性小,征税成本高,从而地方可留用的财力大大减少,不但使原本不宽裕的县级财政捉襟见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四是政策性减收明显。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的一些减免税政策,对县级财政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有18年起省财政对体制下划的省级收入以18年为基数全额上解,同时对工商税中的主要税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都按照超收部分的20%划为省级收入;提高国税起征点;取消降低烟叶特产税外的农业特产税;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等,使县级财政直接、间接获取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性资金大为减少。

  (三)招商引资能力弱,缺少经济增长点。由于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认识不足,把握不够,致使招商引资数量不多、质量不高,项目建设的不足导致全县新兴经济增长点不多。一是缺乏对外部经济形势的准确了解和把握,招商手段单一,招商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招商载体和吸引力。二是对县情缺乏分析、缺少招商策略,谈判水平不高。三是过分强调土地、税收等优惠,而忽略了投资环境的建设,致使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诚信氛围不浓。四是由于是典型的吃饭型财政,为保工资、保重点、保民生以及各种配套资金的足额到位,已力不从心,加之国开行债务到期,偿债压力加剧,企业*难,因此,财政无法再安排资金扶持发展经济,企业发展较为困难,严重制约了后续财源建设的步伐。

  (四)财政供养人员多,财力缺口越来越大。一是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员快速增加,几乎每年的新增财力都用于人头费开支;二是中央不断出台的一些政策性增支因素,也是加大县级财力缺口的重要因素。如近年来的几次调整工资;教育、科技、农业、水利等都要求有法定的增长比例,致使县财政缺口资金越来越大。

  三、缓解财政困难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基础,结合“桥头堡”战略规划,重点实施好省级整村推进重点村、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边远贫困地区特困群众就地扶持发展项目、中低产田地改造、硝厂河龙头水库、迤北水库、罩子河水库、播罗水库、“长治”工程、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沼气建设、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大海草山植被恢复工程、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这17个兴边富民工程项目,争取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村生产条件的瓶颈问题,切实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奔小康的新路子。二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区域化布

  置、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加大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力度,重点培育畜牧、薯类、林果、蔬菜、烤烟等主导产业。三是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大种植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养殖业标准化小区建设力度,大力扶持辣椒精深加工、优质肉牛屠宰加工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作,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实施好工业强县战略,加强骨干财源培植。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16万吨铅锌冶炼及渣综合利用工程,尽快启动五星澜沧江磷化工项目,全力推进大岩洞电站、龙洞电站、大海草山和驾车乡风能资源开发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千方百计保证红云XX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万箱的卷烟生产技改项目和金塬建材有限公司90万吨/年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项目如期完工投产。介时投资70000万元的烟厂技改项目和投资36200万元的金塬水泥厂新型生产线投产后将给全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财政增收也将会有一定的保障。二是加大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一园四片区”的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加快园区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集聚功能,构筑工业发展平台。结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准项目,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促进优势项目向园区聚集,优势资源向企业聚集。三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落实加快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逐步培育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竞争力强、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努力构建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框架。四是搞好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外向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快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坚持“引资”和“引智”相结合,实现借外发展,促进县域经济上档次、迈台阶。

  (三)强化增收节支,提高财政收支质量。一是强化收入征管。认真贯彻执行《税收征管法》,严格依法办事,坚持依法征管,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杜绝“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二是树立节支也是财源建设的思想,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原则,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三是加强支出预算管理。实行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实行综合预算,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监管,把预算内、外资金都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增强财政预算的统一性;实行零基预算,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四是优化支出结构,规范财政管理。严格界定财政支出范围,以增强保重点、保热点的能力。

  (四)明确各级*责任,合理界定人权事权。要合理界定各级*的职能、职责,全面清理财政供给对象,严格控制财政供给范围,彻底解决财政“越位”问题。一是明确中央与省的事权及支出责任后,要进一步划分省以下*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二是进一步明确中央对县级在农业综合开发、大型公益事业、卫生医疗体系建设以及科技、义务教育和扶贫开发等经济性事务方面的事权责任和承担份额。三是在各级*之间确立公共政策的责任原则,即:“谁出政策,谁拿钱”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制定和实施涉及*间权益再分配的公共政策时,各级政策决策者都要遵守这条最基本的责任原则。四是合理明确*职能定位,清晰划分各级次之间“事权”与“财权”,将更多的财力留用主动权下放到县级一层,确保其有足够的能力搞建设、促发展。

  (五)充分盘活存量资产,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是通过建立财税、金融与企业的沟通协调互信机制和平台,积极营造良好的财税*环境,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难的问题;二是运用贴息、奖励、担保等手段,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工业、市政公用事业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激活民间资本,扩大投资规模;三是充分盘活现有的闲置土地,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对已征用、但长期闲置未用的土地,督促项目业主尽快进场开工建设,形成新的财源。对不用的土地,及时依法收回,让新的项目使用,避免浪费土地资源。

  (六)完善财政体制,加大对贫困县的支持力度。一是应建立完善科学的财政管理体制,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范围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建议上级财政应切实加大对贫困县的转移支付力度,对于在工资性转移支付中有关中央出台的增资政策应按全额予以转移补助,不要再给地方配套。二是建议将如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扩大内需等这部分开支全部纳入到中央转移支付之中予以照顾。三是建立县级财政横向转移支付。适当集中本辖区内经济发达县市的财力,向困难县区转移,缩小县区间的差距。同时,要建立配套激励机制,以调动贫困县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从而真正走出财政困境。

篇六:财政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财政遇到困难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叠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我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但是下半年经济和财政增速将下滑且支出刚性不减,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

  一、全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但支出刚性,“紧平衡”依旧,财政形势困难的根源是什么?

  近年来财政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半年财政坚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固本培元、促进科技创新和稳定就业。

  当前的财政形势一句话概括是:好看的数字与难过的日子,财政紧平衡态势仍存。“好看的数字”是基于:经济恢复性增长以及去年的低基数,当年增速尤其高,两年平均增速高于疫情前水平;“难过的日子”是基于:经济恢复不牢固以及不均衡导致收入增速前高后低,稳定经济增长、兜底民生、偿还利息、防范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等任务重,刚性支出不减,同时特别国债等非常规大规模刺激性财政政策退潮、专项债发行偏慢,实际可支配财力增速同比下降。

  今年财政形势和去年的区别在于:去年是数字难看,但依靠巨大赤字和债务支撑度日,低收入增速、高支出增速;今年回归常态,大规模赤字和债务退潮,叠加基数作用,高收入增速、低支出增速。因此,我们仍要看到形势的严峻性,坚定信念、负重前行。

  对财政形势的判断要结合财税体制、经济形势以及具体的收支总量及结构,财政之难,难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支出以更快速度扩张,难在平衡。财政紧平衡和收支矛盾加剧将是未来的常态,财政要在多重目标下行走:实现发展与安全的平衡、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减税降费和财政可持续性的平衡、短期经济社会稳定与长期内生增长动力的平衡、民生福利改善与科技强国的平衡。

  财政困难是个延续了几十年的老话题,并非新提法,90年代初中央财政困难,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县乡基层财政困难,近年来的全国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困难等一直不绝于耳。讨论财政困难实际上是讨论政府显性收入与支出规模及刚性程度的矛盾,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更为根本的是政府隐性收入(决定实际可支配财力)以及政绩考核机制(决定支出责任)的矛盾,是个政治问题。

  曾经的情况是“年年难过年年过”,因为日子终究要过,地方政府行政长官

  在相对单一的GDP考核机制下,有多种化解困难的方式:增加预算外收入、增加债务、土地财政、弱化或牺牲对农村和进城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上级政府转嫁支出责任。但当前的形势是:1)财税制度滞后于经济结构以及持续大规模减税降费导致筹集收入的能力下降,我国的财税和经济统计制度更多是基于工业经济时代,而服务经济和数字经济所引发的一系列变革并未充分体现到经济统计和财税制度,虚拟交易、数字经济产生的财政税收收入还不充分;2)支出的规模和刚性程度上升,环保、安全、科技、共同富裕等任务都上升到政治的高度,都是支出源头;3)在防风险、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和实施举债终身追责的背景下,过往消化和解决收支矛盾的隐性机制显性化、透明化和规范化,所以化解矛盾的方式越发狭窄,这就是财政形势愈发困难的根源。

  二、当前全国财政主要呈现六大特征

  第一,1-7月全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累计增速20%,两年平均增速4.7%,已高于疫情前的水平,主要源于经济持续恢复及大宗商品价格两大原因。

  第二,上半年财政支出节奏偏慢,源于经济总体恢复、稳增长压力相对较小、防风险和调结构成为阶段性任务以及为未来的不确定性留足财政空间,但7月以来财政支出已开始提速。

  第三,收入端恢复增长、支出端进度缓慢的背景下,财政存款余额明显提高。

  第四,支出端压中央保地方,地方支出占比提升。

  第五,政策重点逐步从效率转向公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持续从基建转向民生,但债务付息增速快、占比快速上升。1-7月民生相关(社保就业、卫生健康和教育)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为39.2%,较2020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基建相关支出占总支出比例22.4%,较2020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压制基建投资。

  第六,土地市场活跃带动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较高,土地财政属性依然较强;但政府性基金支出显著弱于收入。上半年土地出让收入相当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6.7%,占地方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达到35.2%。伴随房地产调控升级、土地市场降温,7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已逐步放缓。

  三、区域形势分化:东部六省贡献近一半地方财力,广东一马当先,湖北排名上升最快,仅上海收支盈余

  第一,从财政收入规模来看,上半年广东、江苏、浙江等东部六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方总收入的49.4%,其中广东持续一马当先、财政收入超7000亿元,其收入规模相当于西藏、青海、宁夏、黑龙江、吉林等12个省(市区)的总和。湖北逐步从疫情中恢复,财政收入达到2000亿元,排名快速上升至第11名,较2020年提高5名。

  第二,从财政收入增速来看,上半年有29个省份财政收入两年平均增速实现正增长,反映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但仍有9个省份两年平均增速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1-6月浙江(10.3%)、青海(10.1%)、福建(9.2%)、新疆(8.2%)等省份排名居前,仅有西藏和黑龙江两个省份为负,分别为-2.5%和-0.01%。

  第三,从财政支出增速来看,上半年共有16个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两年平均增速正增长,其中山西、河北、安徽支出增速最高,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6.4%、5.9%和5.9%。但相比2019年,31个省份财政支出增速全部回落,与上半年稳经济压力不大、严肃财政纪律以及非常态财政政策退潮等因素有关。其中贵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两年平均增速为-12.5%,较2019年同期下滑33.9个百分点。

  第四,从财政平衡来看,上半年仅有上海财政收支盈余,18个省份财政自给率低于50%,但需要注意我国财政体制尤其是转移支付因素。上半年地方财政自给率水平有所提升,但更多是受到今年财政支出进度偏慢影响,地方财政依然较为困难,对中央转移支付及债务的依赖度较高。上半年仍有西藏(11.2%)、青海(17.9%)、甘肃(22.9%)、黑龙江(26.8%)等18个省份财政自给率低于50%。

  第五,从收入质量来看,上半年浙江、北京、上海、江苏等7个省市财政收入质量较高,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比超过80%,贵州(61.1%)、河北(61.3%)、广西(62.8%)税收收入占比低。营改增后地方税收来源主要依靠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三大共享税种,均与经济增长联系密切。

  第六,从政府性基金收入来看,目前已披露的16个省份中,河南(3738亿元)、山东(2808亿元)、湖北(1648亿元)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较高;重庆、湖北对土地依赖程度较高,其土地出让金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值分别0.82倍和0.72倍;上海(0.17倍)对土地出让金收入依赖度相对偏低。

  第七,从专项债发行来看,今年以来各省普遍存在专项债发行偏慢的现象,截至7月底,青海、宁夏、内蒙古、海南等地尚未发行新增专项债,吉林、天津、河南发行进度基本低于30%,而山西、上海、江苏等省份发行进度较快。截至7月底,吉林、天津、河南等分别发行142.7亿元、703.2亿元和320.7亿元,仅占已下达额度的22.3%、29.4%和30.2%。山西、上海、江苏等省市发行进度分别为71.6%、71.5%和66.1%。

  四、下阶段财政形势:收入回落、支出不减、紧平衡依旧

  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房地产投资和出口存在下行压力,财政收入回落的同时,刚性支出不减,财政紧平衡态势仍存。下半年财政工作重在提升政策效能,主要有三大发力点:一是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可持续性,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压降非必要非刚性支出,基本民生只增不减,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三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机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反复、房地产和外需回落共振

  目录

  一、总体形势: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但不改“紧平衡”大势

  二、分化的区域形势:东部六省贡献近一半地方财力,广东一马当先,湖北排名上升最快,仅上海收支盈余

  三、下阶段财政形势:收入回落、支出不减、紧平衡依旧

  正文

  一、总体形势: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但不改“紧平衡”大势

  一是1-7月全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两年平均增速已高于疫情前的水平,主要源于经济持续恢复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两大原因。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两年平均增速4.7%,超过2019年同期的3.1%和2019年全年的3.8%。1-7月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6.5%,高于去年同期0.6个百分点,表明财政收入质量持续改善。财政收入进度较快,1-7月财政收入已达到全年预算的69.7%,高于序时进度的58.3%。

  二是上半年财政支出节奏偏慢,源于经济总体在恢复、稳增长压力相对较小、防风险和调结构成为阶段性任务以及为未来的不确定性留足财政空间,但7月以

  来财政支出已开始提速。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3%,两年平均增速为0.1%,远低于2019年同期的9.9%。但7月单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两年平均增速为6.1%,较6月提高10.1个百分点,表明当前财政支出正在提速。从支出进度上看,1-7月财政支出完成年初预算的55.1%,略高于去年同期54.4%,但仍远低于2019年(57.8%)、2018年(56.8%)和2017年(57.5%),与财政收入进度相差14.6个百分点。

  三是在收入端恢复增长、支出端进度缓慢的背景下,财政存款余额明显提高。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仅有4560亿元,为2017年以来的新低;财政存款余额达到5.42万亿元,明显高于往年同期。

  四是支出端压中央保地方,地方支出占比提升。当前部分省份财政形势依然严峻,中央多次强调要做好三保工作,竭力压减自身支出,保地方。1-7月,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为-5.5%,在全国财政支出中的占比仅有13%,创2009年同期以来的新低;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4.8%。

  五是政策重点逐步从效率转向公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持续从基建转向民生,但债务付息增速快、占比快速上升。今年以来财政支出继续向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以及卫生健康等民生领域倾斜,体现各级政府节为民用、基本民生只增不减的财政指导思想。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相关(社保就业、卫生健康和教育)的支出累计达到5.4万亿元,占总支出比重为39.2%,较2020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与此相反,1-7月基建相关(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和交通运输支出)支出占总支出比例22.4%,较2020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对前期基建投资形成一定的压制。

  此外,需高度政府债务付息压力。随着政府债务不断扩张,债务付息压力逐年提升,1-7月债务付息支出同比增速为7.7%,在所有分项中排名第2,支出规模占总支出比重为4.4%,较2020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六是土地市场活跃带动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较高,土地财政属性依然较强;但政府性基金支出显著弱于收入。支出偏弱主要受到专项债发行偏慢的拖累,收入偏强主因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景气度较高,土地出让收入相当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6.7%,占地方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达到35.2%,推动政府性基金收入两年平均增速超2019年水平。伴随房地产调控升级、土地市场降温,7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已逐步放缓。

  一方面,1-7月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增长18%,两年平均增速为12.8%,较2019年同期提高9.7个百分点。2021年上半年多地房价有所上涨、房地产开发商拿地热情较高,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达到4.14万亿元,占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0.1%、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6.7%,分别较2019年提高3.4和5.6个百分点。由于政府性基金收入90%以上来自土地出让金,1-7月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同比为19.9%,两年平均增速为10.2%,较2019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随房地产市场调控加码、多地延期集中供地,下半年以来土地市场已有所降温,7月单月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两年平均增速已降至8.3%,较6月下降9.3个百分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也随之下行,由6月的19.6%下降至2.5%。

  另一方面,1-7月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同比-6.8%,两年平均增速5.4%,较2019年同期下降26.4个百分点。政府性基金支出端回落主要受到专项债发行节奏后移的影响。截至7月底,专项债发行13546亿元,仅占全部新增额度的37.1%,后续随着专项债放量发行,这一影响因素将会减弱。

  二、分化的区域形势:东部六省贡献近一半地方财力,广东一马当先,湖北排名上升最快,仅上海收支盈余

  一是上半年广东、江苏、浙江等东部六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9.4%,其中广东持续一马当先、财政收入超7000亿元,其收入规模相当于西藏、青海、宁夏、黑龙江、吉林等12个省份的总和。上半年广东(7600亿元)、江苏(5647亿元)、浙江(5314亿元)、上海(4732亿元)、山东(4300亿元)、北京(324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位居全国前六,六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达到3.08万亿,贡献近一半地方财力。

  东部发达地区的财政实力雄厚,主要在于其经济基础较好,而东北资源枯竭、西北区位因素较差,导致东北、西北经济发展较弱,财政收入较低。上半年西藏(100亿元)、青海(168亿元)、宁夏(234亿元)、甘肃(473亿元)、海南(480亿元)、吉林(664亿元)、黑龙江(664亿元)等中西部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靠后。

  此外,湖北逐步从疫情中恢复,财政收入达到2000亿元,在全国各省份排

  名中快速上升,较2020年提高5名。

  二是上半年共有29个省份财政收入两年平均增速实现正增长,反映地方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但仍有9个省份两年平均增速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当前经济恢复存在基础不牢、结构性不均衡等问题,叠加支出刚性,地方财政紧平衡的形势并未改变。1-6月共有29个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年平均增速实现正增长,其中浙江(10.3%)、青海(10.1%)、福建(9.2%)、新疆(8.2%)等省份排名居前,仅有西藏和黑龙江两个省份为负,分别为-2.5%和-0.01%。与2019同期相比,山西、河北、宁夏、辽宁、湖北、云南等9个省份两年平均增速下滑,与地区经济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有关,上半年湖北、辽宁、河北GDP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8%、2.8%和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支出增速看,上半年共有16个省份一般公共预算两年平均增速支出正增长,其中山西、河北、安徽支出增速最高,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6.4%、5.9%和5.9%。但相比2019年,31个省份财政支出增速全部回落,与上半年稳经济压力不大、严肃财政纪律以及非常态财政政策退潮。其中贵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两年平均增速为-12.5%,较2019年同期下滑33.9个百分点。

  三是上半年仅有上海财政收支盈余,但需考虑我国财政体制尤其是转移支付因素。整体来看,上半年地方财政自给率水平有所提升,但更多是受到今年财政支出进度偏慢影响,地方财政依然较为困难,对中央转移支付及债务的依赖度较高。上半年仍有18个省份财政自给率低于50%。

  若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减去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算收支盈余,1-6月仅上海存在收支盈余,为942.6亿元,其余30个省份均存在收支缺口,其中云南、四川、河南等地三省收支缺口最大,分别为2545亿元、3034亿元和3514亿元。

  但该收支盈余指标只反映政府间关系的初次分配,在分税制体系下,中央在初次分配中获得全国约一半收入,通过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均等化。考虑到大量的中央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给地方后的再分配效应,地方事实上的可用财力和满足支出的能力将大幅提高。

  从财政自给率来看,受到今年上半年财政支出进度偏慢的影响,除山西、黑龙江、海南、广西、贵州外,其余26个省份的财政自给率均较2019年有所上升。1-6月我国财政自给率超过50%的省份有13个,其中上海(124.9%)、浙江(96.3%)、北京(87.6%)、天津(85.3%)和广东(82.4%)5个省份排名靠前,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有关。而西藏、青海、甘肃、黑龙江、新疆等西部和东北地区省份财政自给率不足30%,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度较高。

  四是上半年浙江、北京、上海、江苏等7个省份财政收入质量较高,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比超过80%,贵州(61.1%)、河北(61.3%)、广西(62.8%)税收收入占比低。事实上,从地方主体税种来看,营改增后地方税收来源主要依靠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三大共享税种,均与经济增长联系密切。从区域角度上看,这三个税源主要聚集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省份,占据全国单项税种的半壁江山,因为这部分地区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相对较高。

  据已披露数据,上半年北京、广东、浙江三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收入单项合计分别为4819亿元、3059亿元和1156亿元,占到全国13.7%、11.1%和16.0%,按照增值税地方分享50%,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40%的比例计算,三个税种分别占到地方的27.4%、27.8%和40.0%。

  五是目前已披露的16个省份中,河南、山东、湖北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较高;重庆、湖北对土地依赖程度较高。

  从各省政府性基金收入看,目前已披露的16个省份中,河南(3738亿元)、山东(2808亿元)、湖北(1648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居于前三;海南(190亿元)、内蒙古(232亿元)和甘肃(261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相对较少。

  以土地出让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衡量各地财政对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依赖程度,从已披露数据的10个省份中,重庆、湖北等省份的财政高度依赖于土地出让金收入,其土地出让金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值分别0.82倍和0.72倍;上海对土地出让金收入依赖度较低,其土地出让金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值仅有0.17倍。

  六是今年以来各省普遍存在专项债发行偏慢的现象,其中宁夏、内蒙古、海南等地尚未发行新增专项债,吉林、天津、河南发行进度低于30%,而山西、上海、江苏等省份发行进度较快。今年专项债额度已下达两批,合计3.47万亿元,占全年新增额度的比重达95%。但截至7月底,青海、宁夏、内蒙古、海南等地尚未发行新增专项债。在其他17个公布专项债下达额度的省份中,吉林、天津、河南等发行进度最慢,分别发行142.7亿元、703.2亿元和320.7亿元,仅占已下达额度的22.3%、29.4%和30.2%。山西、上海、江苏等省份专项债发行速度较快,截至7月底发行进度分别为71.6%、71.5%和66.1%。

  三、下阶段财政形势:收入回落、支出不减、紧平衡依旧

  展望下半年财政形势,上半年财政收支压力有所缓解,但是经济恢复基础不牢固、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房地产投资和出口有下行压力,财政收入增速回落的同时刚性支出不减,紧平衡态势仍存。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

  下半年财政工作主要围绕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可持续性,下半年的财政空间主要在于专项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上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缓慢,拖累了新增地方债的发行进度。截至7月底,专项债共计发行13535亿元,仅占全部新增额度的37.1%,剩下22965亿元额度将在8-12月发行,将对基建回暖形成一定的促进效应。

  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压降非必要非刚性支出,基本民生只增不减,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下半年财政支出结构将继续压降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和公用费用,腾挪出更多的空间用于改善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

  三是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机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突出,纳入城投债的地方政府负债率从2011年的2.7%攀升至2020年的35.9%,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成为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接下来将进一步严防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好做化债工作。

篇七:财政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财政工作存在问题及改革建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财政工作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财政工作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财政工作现存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一、税收体系不完善

  中国税收体系的不完善是财政工作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中国税制比较复杂,税种繁多,涉及面广,税收制度既存在重叠、重复征收的问题,也存在征收不足、征收不全的问题。同时,税收管理机构和征税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针对这个问题,建议政府应该深度调研,全面梳理税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此外,应该加强税收管理机构和征税方式的改革,从而实现税收制度的完善和税收征收的合理化。

  二、政府财政支出不透明

  政府财政支出的透明度是财政工作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当前,政府财政支出的透明度普遍较低,特别是在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方面,很难

  得知财政支出的具体情况和用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加强财政信息公开,对政府的财政支出进行公开透明,提高财政支出的管理效率和权威性。此外,政府应该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防止地方政府出现乱花钱的现象。

  三、财政收支不平衡

  财政收支不平衡也是财政工作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之间的矛盾,财政收支出现了不平衡的情况,这导致了政府债务的不断增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强财政收入的管理和征收,完善财政收入的体系,同时也要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管理和控制,避免财政支出过度、浪费、重复等情况。

  综上所述,财政工作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针对税收体系不完善、政府财政支出不透明、财政收支不平衡等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革建议,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从而保证财政工作的顺利运行和稳定发展。

推荐访问:财政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困难 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