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全国水稻种植面积9篇

时间:2023-08-12 08:36: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全国水稻种植面积

  

  中国?稻产业发展现状深度分析中国?稻产业发展现状深度分析1中国?稻?产在世界中的地位从1980年以来我国?物总产量?直为世界第?位(表1),那么?稻作为我国第??粮?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总产与单产情况如何??稻是全球约50%??的主粮,其中近90%产于亚洲,并在亚洲等发展中国家消费。?前世界?稻种植?积约15500万公顷,印度种植?积最?约为4400万公顷,我国?稻种植?为3100万公顷,积约占世界种植?积的20%。我国?稻总产居世界第?,单产世界第五(图1)。

  图12建国以来中国?稻的成就及发展第?阶段(1949-1961):??开展以治?、改?为中?的农?基本建设的同时,进?了单季稻改双季稻、籼稻改粳稻等耕作制度的改?,并推?了有关先进栽培技术,对提??稻产量起了重要的作?。第?阶段(1962-1979):继续选育普及矮秆优良品种,并采?了与之相配套的优化栽培技术,在改??产条件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了双季稻?产。第三阶段(1980-?今):杂交?稻“三系”配套,并配制了?系列?产组合,??积应?于?产;东北?稻??积的种植,是我国?稻总产?幅上升,与此同时,由过去只注重单?栽培技术的研究,发展成为利?器官之间的相关?长规律,在不同?态条件下,创建了?些综合配套?产?效栽培模式,对提??稻单产起了重要的作?。3中国?稻分布中国?稻集中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温多?地区。如长江流域、珠江三?洲和四川盆地,中南半岛等,我国?稻主要有六?产区分别为:I.华南双季稻作带;II.华东、华中单双季稻作带;III.西北?燥稻作带;IV.华北单季稻作带V.东北早熟稻作带;VI.西南?原稻作带(图2)。图2421世纪以来中国稻?产业发展状况进?21世纪以来,总体上我国?稻?积和产量都呈增加状态,2004年以来,随着前期积压的稻?库存减少,我国稻?播种?积和产量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占全国粮?总产35%,仅次于??居第?位;平均单产6743公?/公顷。2011年中国稻?种植?积维持在3005.7万公顷,2012年稻?种植种?积在3029.7万公顷,较上年增长0.7%。2013年预估总体种植?积?幅下降,2014年维持在2013的?平(图3)。

  图3我国稻?供需平衡有余,粳稻产销基本平衡,2004年以来,受国家最低收购价提?、物价上涨、??和耕地费?增加等多种因素推动,我国稻?市场价格不断上升,且涨幅?,给我国稻??产带来巨?压?,粳稻批发价格最?,晚籼稻次之,早籼稻最低(图4).图4进?本世纪,我国??净出?量经过前3年的增长后,从2004年开始出现逐年减少的趋势,2011年出现逆转,由净出?转为净进?。2012/2013年度,由于国内稻?市场价格相对较?,东南亚?些国家的稻?价格较低,进???完税后还?我国南?籼?价格低0.30元/?左右,进??幅增长,2013与2014年进???数量依然会居?不下(图5)。图5联合国??计划署认为,中国的??峰值在2030年,??总量在15亿左右,随着??不断的增加,我国对稻?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图6),鉴于我国稻?价格居?不下,进?稻?具有价格优势,进?量不断增加,给我国稻??产带来巨?挑战。

  图65我国稻?产业发展?向??增长是我国?稻产业发展的原始动?,作为?产和消费稻??国,2030年我国??将接近15亿,如何保障稻??产和消费的平衡已经给我国稻?产业的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在作物?产中,?稻是受??资源约束性最强的作物,我国?稻耕地?积增长空间不?,从?稻种植的发展形势上来看,产量增长潜?最?的地?要属东北地区及江淮海地区,东北?稻近10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1年种植?积为4153万亩,2013年达到了6700万亩,10年增长了2517万亩(陈温福等,2012)。图7我国淡?资源紧张、劳动?短缺和?产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下,使?稻种植增粮与增收?盾?益突出。全球?候变暖不利于?稻?产,据国际?稻研究所研究,?稻?长期间的平均夜间最低温度每增?1oC,?稻产量就将下降10%据联合国政府间?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研究报告,全球平均温度经1000年前上升了0.3-0.6oC,?在此前?万年间,地球的平均温度变化不超过2oC,联合国有关机构还预测,由于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到2050年,全球CO2排放量将增?700亿t,全球平均?温将上升1.5-4.5oC,全球?候变暖还将导致?稻的各种病?害呈现增加的态势。所以在这些不利因素和世界?稻发展的环境下,我国?稻产业发展?临着消费量稳定增长、资源约束性增、强灾害性?候和病?害多发、?较效益偏低等严峻形势,我国应该根据国内的需求状况,坚持?产稻??给??;充分利?国际市场来进?稻?贸易;??提升我国稻?产业化?平,发达国家和地区?稻产业的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平较?的现状提?我们,?稻产业的发展将不仅仅依托产前产中产后?个环节的进步,?是更多体现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发展能?

  所以,我国今后要加快?稻产业快速发展加?财政投?,提?产业发展的现代装备能?;依靠科技进步,提??稻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撑能?;培育壮?龙头企业,提?产业发展的市场竞争能?;??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产业发展的组织能?(图7)。长按?维码关注,免费订阅?章来源于?络,著作权属于原作者

篇二:全国水稻种植面积

  

  2021年中国早稻种植面积、产量及单产量分析

  一、早稻播种面积稳中略降

  早稻栽培时间较早且成熟早的南方籼稻,以产季不同区分于中稻、晚稻。

  根据水稻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又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类。一般早稻的生长期为90~120天,中稻为120~150天,晚稻为150~170天。它们的播种期和收获季节,由于各个地区气候条件的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异。

  早稻生产的大米称为早籼米或早米,口感较差,一般作为工业粮或储备粮。

  《2021-2027年中国稻谷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稳中略降,全国早稻播种面积4734千公顷(7101万亩),比上年减少16.6千公顷(24.9万亩),同比下降0.4%。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区域以南方为主,水稻生产越来越向优势区域集中。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黑龙江水稻产区集中。目前南方稻区约占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的94%,其中长江流域水稻面积已占中国的65.7%,北方稻作面积约占中国的6%。

  早稻生产共有13个省,全部分布在南方,其中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4省区播种面积占中国的75以上。

  2021年,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的早稻播种面积分别为102千公顷、170.9千公顷、97千公顷、1218.8千公顷、120.2千公顷、1219.6千公顷、858.6千公顷、807.5千公顷、111.3千公顷、28.2千公顷,占比分别为2.15%、3.61%、2.05%、25.75%、2.54%、25.76%、18.14%、17.06%、2.35%、0.60%。

  其中:广西播种面积较2020年增加2.3千公顷(3.5万亩),增长0.3%;江西种面积较2020年增加1.3千公顷(1.9万亩),增长0.1%;广东、湖南受干旱以及种植结构调整影响,播种面积分别减少10.6千公顷(15.9万亩)和6.1千公顷(9.2万亩),下降1.2%和0.5%。

  早稻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主要是由天气干旱影响早稻适时移栽、种植结构调整减少早稻种植两方面因素造成的。

  二、早稻产量

  2021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稳中略降,但早稻产量较上年小幅增长。根据10省(区)早稻实割实测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560亿斤),比2020年增加72.3万吨(14.5亿斤),增长2.7%。

  从早稻种植省市来看,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的早稻产量分别为62.8万吨、99.2万吨、61.9万吨、673万吨、71.4万吨、743.8万吨、524.2万吨、480万吨、68.1万吨、17.3万吨,占比分别为2.24%、3.54%、2.21%、24.02%、2.55%、26.55%、18.71%、17.13%、2.43%、0.62%,浙江早稻产量与2020年持平,福建、云南早稻产量分别较2020年减少0.3万吨、1万吨,其它省份均较2020年增长,增长最大的省从是江西,早稻产量较2020年增长26.3万吨,其次是湖南,早稻产量较2020年增长25.1万吨。

  三、早稻单产水平有所增加

  2021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稳中略降,早稻产量较上年小幅增长,因此单产恢复性增长,2021年全国早稻单产5918公斤/公顷(395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73.0公斤/公顷(11.5公斤/亩),增长3.0%。

  从早稻种植省市的单产量来看,其中,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的单产量分别为6160.9公斤/公顷、5804.5公斤/公顷、6378公斤/公顷、5521.8公斤/公顷、5937.8公斤/公顷、6098.7公斤/公顷、6105公斤/公顷、5944公斤/公顷、6123.3公斤/公顷、6119.8公斤/公顷,安徽、湖北、江西上年因受严重洪涝灾害影响单产明显下降,2021年呈现恢复性增长,分别增加449.3公斤/公顷(30.0公斤/亩)、359.3公斤/公顷(24.0公斤/亩)和210.3公斤/公顷(14.0公斤/亩),增长8.4%、6.4%和4.0%。

  早稻播种以来,主产区大部时段气象条件较好,阶段性阴雨寡照和洪涝灾害发生偏轻,总体有利于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在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夏粮丰收和早稻增产奠定了全年粮食稳定生产的基础,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

篇三:全国水稻种植面积

  

  浅谈我国水稻的现状与发展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稻的种植技术和品种也在不断创新和提高。本文主要从我国水稻的现状和发展进行浅谈。

  一、现状

  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9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为31.45万平方公里,产量为2.14亿吨,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0%和33%,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另外,我国的水稻品种也不断更新换代,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提高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二、问题

  然而,我国水稻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资源环境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这对于水稻的种植和发展带来了困难。其次,水稻种植技术落后。我国水稻的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形成了“两高两低”的现象,即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低品质。这导致了我国水稻产量的下降,品质的不稳定和竞争力的不足。此外,我国的水稻种植区划单一,品种单一,抗病、抗逆性不强,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

  三、发展方向

  为了解决问题并推进水稻的发展,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案。首先,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政府加强对于城市化过程中的耕地资源的保护,鼓励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其次,加强科技创新,推广新技术,加快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农村科技专家和技术服务队伍加强水稻生产技术培训,宣传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广高效、环保的水稻生产方式和技术,全国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速水稻品种和技术的创新,推进水稻产业转型升级。此外,加强区域间合作,提高水稻抗逆性和品质,增强竞争力。实施区域协作发展战略,制定各地水稻产业的发展规划,推进不同区域水稻种植技术和理念的交流合作,加强适应性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发挥不同地区及国际合作的优势,提高水稻产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水稻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关键作物之一,同时也面临着发展所要面对的问题。未来,我国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将提升水稻的种植品质和产量,同时也需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以及各地区间的合作,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

篇四:全国水稻种植面积

  

  ....中国水稻种植区划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2000年,水稻播种面积29962千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7.6%,稻谷产量18791万吨,占粮食产量的家,稻作历史约有七千年40.7%。中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古老的国。,是世界栽培稻起源地之一一、水稻的分区水稻属喜温好湿的短日照作物。影响水稻分布和分区的主要生态因子:①热量资源一般≥,,10℃积温2000-4500℃的地方适于种一季稻5300℃是双季稻的安全界限,4500-7000℃的地方适于种两季稻;②水分影响水稻布局,7000℃以上的地方可以种三季稻体现在“以水定稻”的原则;③日照时数影响水稻品种分布和生产能力化,通过气温变化影响水稻的分布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④海拔高度的变、保肥能力,又;⑤良好的水稻土壤应具有较高的保水,酸碱度接近中性。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亚区。Ⅰ.华南双季稻稻作区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水稻面积占全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国的17.6%。Ⅰ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东起福建的长乐县和台湾省,西迄云南的广南县,南至广东的吴川县,包括131个县(市)。年≥10℃积温6500-8000℃,大部分地方无明显的冬季特征。水稻生长期日照时数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53天;粳稻(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00-1500小时,降水量1000-2000毫米。籼稻,下同)212-,下同)23510℃始现期至≥22℃终现期的间隔天数≥10℃始现期至≥20℃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载可编辑.

  ....-273天。稻田主要分布在江河平原和丘陵谷地,适合双季稻生长。常年双季稻占水稻面,品种以籼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是稻,防避台风、秋雨危害;选用抗积的94%左右。稻田实行以双季稻为主的一年多熟制瘟病和三化螟。今后,应充分发挥安全生育期长的优势逆、优质、高产品种;提倡稻草过腹还田轮作制。、增施钾肥;发展冬季豆类、蔬菜作物和双季稻Ⅰ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北界东起麻栗坡县,经马关、开远至盈江县,包括滇南41。年≥10℃积温个县(市)。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最南部的低热河谷接近热带气候特征5800-7000℃。生长季日照时数1000-1300小时,降水量700-1600毫米。安全生育,种植高度上限为海拔。今后,期:籼稻180天以上,粳稻235天以上。稻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1800-2400米。多数地方一年只种一季稻。白叶枯病、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要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复种,改良土壤,改变轮歇粗耕习惯Ⅰ3.琼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包括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共22个县(市)。年≥10℃积温8000-9300℃,水稻生长季达300天,其南部可达365天,一年能种三季稻。生长季内日照1400-1800小时,降水800-1600毫米。籼稻安全生育期天以上。台风影响最大,土地生产力较低。双季稻占稻田面积的籼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作、发挥增产潜力。253天以上,粳稻27368%,多为三熟制,以、三化螟等。今后,要改善水肥条件,增加复种,扩大冬Ⅱ.华中双季稻稻作区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豫两省南部,河。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7%。Ⅱ1.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亚区位于年≥5300℃等值线以北,淮河以南,鄂西山地以.下载可编辑.

  ....东至东海之滨。包括苏、浙、皖、沪、湘、鄂、豫的235个县(市)。年≥10℃积温4500-5500℃,大部分地区种稻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粳稻安全生育期159-170天,粳稻170-185天。生长季降水700-1300毫米,日照1300-1500小时。春季低温多雨,早稻易烂秧死苗,但秋季温、光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双季稻仍占2/5-2/3,长江以南部分平原高达80%以上。一般实行“早籼晚粳”复种。稻瘟病、稻蓟马等是主要病虫害后,要种好双季稻,扩大杂交稻,并对超高产品种下功夫壤。。今,合理复种轮作,多途径培肥土Ⅱ2.川陕盆地单季稻两熟亚区以四川盆地和陕南川道平原为主体,包括川、陕、豫、156-198鄂、甘5省的194个县(市)。年≥10℃积温4500-6000℃,籼稻安全生育期天,粳稻166-203天,生长季降水800-1600毫米,日照7000-1000小时。盆地春温回升早于东部两亚区国冬水田最多地区,秋温下降快。春旱阻碍双季稻扩展,目前已下降到3%以下,是全。病虫害主要有稻,改造冬水田,扩,占稻田的41%。以籼稻为主,少量粳稻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区增加蓄水能力瘟病和稻飞虱。今后,要创造条件扩种双季稻种绿肥。Ⅱ3.江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年≥10℃积温5300℃线以南,南岭以北,湘鄂西山地东坡176-至东海之滨,共294个县(市)。年≥10℃积温5300-6500℃,籼稻安全生育期212天,粳稻206-220天。双季稻占稻田的1200-1400小时,春夏温暖有利于水稻生长晚稻栽插困难。稻田主要在滨湖平原和丘陵谷地66%。生长季降水900-1500毫米,日照,但“梅雨”后接伏旱,造成早稻高温逼熟,。平原多为冬作物--双季稻三熟,丘陵。稻瘟病、三化螟等为主“迟配迟”形式的双多为冬闲田--双季稻两熟,均以籼稻为主,扩种了双季杂交稻要病虫害。水稻单产比其它两亚区低15%。今后,有条件的地区可发展季稻,开发低丘红黄壤、改造中低产田。.下载可编辑.

  ....Ⅲ.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国的8%。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共391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Ⅲ1.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亚区(市)。气候四季不甚分明包括黔中、东、湘西,鄂西南,川东南的94个县158-178。年≥10℃积温3500-5500℃。籼稻安全生育期天,粳稻178-184天。生长季日照800-1100小时,降水800-1400毫米。北部常有春,多以油菜--稻两熟为旱接伏旱,影响插秧、抽穗、灌浆。大部分为一熟中稻或晚稻主。水稻垂直分布,海拔高地种粳稻,海拔低地种籼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粮食自给率低,30-50%县缺粮靠外调。今后,仍需强调增产稻谷础。低热川道谷地应积极发展双季稻。,它是脱贫的基Ⅲ2.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包抱滇中北、川西南、桂西北和黔中西部的162个县(市)。区内大小“坝子”星罗棋布,垂直差异明显。年≥10℃积温3500-8000℃,籼稻安全生育期158-189天,粳稻178-187天;生长季日照1100-1500小时,降水530-1000毫米,冬春旱季长,限制了水稻复种。以蚕豆(小麦)--水稻两熟为主,冬水田占稻田1/3以上。稻田最高高度为海拔早中粳类型。稻瘟病、三化螟等为害较重2710米,也是世界稻田最高限。多为抗寒的中粳或。今后,在海拔1500米以下河谷地带积极发展。双季稻,在1200-2000米的谷地发展杂交稻为主的中籼稻并开发优质稻Ⅲ3.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适种水稻区域极小,稻田分布在有限的海拔低的河谷地带,其中云南的中旬、德钦和西藏东部的芒康水稻单产低而不稳,但有增产潜力。、墨脱等7县,有水稻。由于生产条件差,我国北方稻区稻作面积常年只有性的介绍。3千万亩,约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6%,以下仅作概括.下载可编辑.

  ....Ⅳ.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3%。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本区有两个亚区:Ⅳ1.华北北部平原中早熟亚区10℃积温3500-4500℃。水稻安全生育期约。Ⅳ2.黄淮平原丘陵中晚熟亚区。≥130-140天。生长期间日照1200-1600小时,降水400-800毫米。冬春干旱、夏秋雨多而集中。北部海河、京津稻区多为一季中熟粳稻,黄淮区多为麦稻两熟,多为籼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要发展节水种稻技术,对稻田实行综合治理Ⅴ.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和辽宁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包括黑、吉全部3%。,共184个县(旗、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本区有两个亚区:Ⅴ1.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积温少于3500℃,北部地区常出现低温冷害;Ⅴ2.辽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10℃。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000-1300小时,降水300-600毫米。近几年来,水稻扩展很快。品种为特早熟或中、迟熟早粳。稻瘟病和稻潜叶蝇等危害较多水田,完善寒地稻作新技术体系。今后,要加快三江平原建设。,继续扩大,推广节水种稻技术Ⅵ.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0.5%。本区有三个亚区:Ⅵ1.北疆盆地早熟亚区;Ⅵ2.南疆盆地中熟亚区;Ⅵ3.甘宁晋蒙高原早中熟亚区。≥10℃积温2000-5400℃。水稻安全生育期1400-1600小时,降水30-350毫米。种稻完全依靠灌溉耐旱粳稻,产量较高。稻瘟病和水蝇蛆为害较重稻技术,增施农家肥料,改造中低产田。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基本为一年一熟的早、中熟。旱、沙、碱是三大障碍。要推行节水种.下载可编辑.

  ....二、水稻生产布局结构的调整和商基地的选建1.随着耕作制度的演变,水稻布局和结构的变化,大幅度地增加了夏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今后一段时期的调整建议:①从全局稳定双季稻面积,在局部地区进行适当调整。要稳步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生产谷平原地带双季稻面积建立集中稻区水稻;②积极发展北方水稻旱种;逐步创造条件扩大四川和西南河。③,重点在东北和华北地区扩种旱稻--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合理结构,发展饲料稻生产。。扩种豆类作物和利用绿肥作为饲草;积极发展玉米和豆类间作2.有步骤地选建商品稻谷基地,是保证国家稳定地得到必要的商品大米的重大措施。基本要求是,能够不断地向省外调出必要的商品稻谷品基地人均占有稻谷能超过。一般说,要求商500公斤,商品率在20%以上。为此建议:①重点建设中产稻区商品基地。主要是赣中丘陵、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平原。②巩固提高高产稻区商品基地。主要是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太湖平原。③逐步改造低产的稻谷生产基地,也可能逐步增加商品稻谷。主要是赣南、湘西南、桂东北、桂南。只要坚持多种途径治理的调出。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亚区Ⅰ.华南双季稻稻作区省和南海诸岛全部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水稻面积占全国的,西迄云南的广南县17.6%.,海南Ⅰ1.闽.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东起福建的长乐县和台湾省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南至广东的吴.水稻生长川县,包括131个县(市).年≥10℃积温6500-8000℃,大部分地方无明显的冬季特征期日照时数1200-1500小时,降水量1000-2000毫米.籼稻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下载可编辑.

  ....10℃始现期至≥22℃终现期的间隔天数始现期至≥20℃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12-253天;粳稻(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适,,防避,下同)235-273天.稻田主要分布在江河平原和丘陵谷地94%左右.稻田实行以双季稻为主的一年多熟制.今后,应充分发挥安全生育期长的优势合双季稻生长.常年双季稻占水稻面积的品种以籼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是稻瘟病和三化螟台风,秋雨危害;选用抗逆,优质,高产品种;提倡稻草过腹还田物和双季稻轮作制.Ⅰ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增施钾肥;发展冬季豆类,蔬菜作,经马关,开远至盈江.年≥10℃北界东起麻栗坡县县,包括滇南41个县(市).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最南部的低热河谷接近热带气候特征积温5800-7000℃.生长季日照时数1000-1300小时,降水量700-1600毫米.安全生育期:籼稻180天以上,粳稻235天以上.稻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多数地方一年只种一季稻,种植高度上限为海拔1800-2400米.,增加复.白叶枯病,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今后,要改善灌溉条件种,改良土壤,改变轮歇粗耕习惯Ⅰ3.琼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包括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共22个县(市).年≥10℃积温8000-9300℃,水稻生长季达300天,其南部可达365天,一年能种三季稻.生长季内日照1400-1800小时,降水800-1600毫米.籼稻安全生育期稻273天以上.台风影响最大,土地生产力较低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潜力.Ⅱ.华中双季稻稻作区.双季稻占稻田面积的253天以上,粳68%,多为三熟制,以籼,三化螟等.今后,要改善水肥条件,增加复种,扩大冬作,发挥增产,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占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全国水稻面积的67%.,豫两省南部,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Ⅱ1.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亚区位于年≥5300℃等值线以北,淮河以南,鄂西山地以东至东海之滨.包括苏,浙,皖,沪,湘,鄂,豫的235个县(市).年≥10℃积温4500-5500℃,大部分地区种稻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粳稻安全生育期159-170天,粳稻170-185天.生长季降水700-1300毫米,日照1300-1500小时.春季低温多雨,早稻易烂秧死苗,但秋季温,光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双季稻仍占2/5-2/3,长江以南部分平原高达80%以上.一.下载可编辑.

  ....般实行"早籼晚粳"复种.稻瘟病,稻蓟马等是主要病虫害对超高产品种下功夫,合理复种轮作,多途径培肥土壤..今后,要种好双季稻,扩大杂交稻,并Ⅱ2.川陕盆地单季稻两熟亚区以四川盆地和陕南川道平原为主体,包括川,陕,豫,鄂,甘5省的194个县(市).年≥10℃积温4500-6000℃,籼稻安全生育期156-198天,粳稻166-203天,生长季降水800-1600毫米,日照,秋温下降快.春旱阻碍双季稻扩展,目前已下.病虫7000-1000小时.盆地春温回升早于东部两亚区降到3%以下,是全国冬水田最多地区害主要有稻瘟病和稻飞虱扩种绿肥.,占稻田的41%.以籼稻为主,少量粳稻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区增加蓄水能力.今后,要创造条件扩种双季稻,改造冬水田,Ⅱ3.江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年≥10℃积温5300℃线以南,南岭以北,湘鄂西山地东坡至东海之滨,共294个县(市).年≥10℃积温5300-6500℃,籼稻安全生育期176-21266%.生长季降水900-1500毫米,日照1200-1400小时,,晚稻栽插困难.稻田主要在天,粳稻206-220天.双季稻占稻田的春夏温暖有利于水稻生长滨湖平原和丘陵谷地,但"梅雨"后接伏旱,造成早稻高温逼熟.平原多为冬作物--双季稻三熟,丘陵多为冬闲田--双季稻两熟,均以籼稻.稻瘟病,三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水稻单产比其它两亚区低,改造中低产田.8%.15%.今后,Ⅲ.西南高Ⅲ1.黔东为主,扩种了双季杂交稻有条件的地区可发展原单双季稻稻作区"迟配迟"形式的双季稻,开发低丘红黄壤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共391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国的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亚区包括黔中,东,湘西,鄂西南,川东南的94个县(市).气候四季不甚分明.年≥ 10℃积温3500-5500℃.籼稻安全生育期158-178天,粳稻178-184天.生长季日照800-1100小时,降水800-1400毫米.北部常有春旱接伏旱,影响插秧,抽穗,灌浆.大部分为一熟中稻或晚稻,多以油菜--稻两熟为主.水稻垂直分布,海拔高地种粳稻,海拔低地种籼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粮食自给率低,30-50%县缺粮靠外调.今后,仍需强调增产稻谷.Ⅲ2.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它是脱包抱滇中.年贫的基础.低热川道谷地应积极发展双季稻北,川西南,桂西北和黔中西部的162个县(市).区内大小"坝子"星罗棋布,垂直差异明显.下载可编辑.

  ....≥10℃积温3500-8000℃,籼稻安全生育期158-189天,粳稻178-187天;生长季日照1100-1500小时,降水530-1000毫米,冬春旱季长,限制了水稻复种.以蚕豆(小麦)--水稻两熟为主,冬水田占稻田中粳或早中粳类型1/3以上.稻田最高高度为海拔.稻瘟病,三化螟等为害较重2710米,也是世界稻田最高限.多为抗寒的.今后,在海拔1500米以下河谷地带积极发展.Ⅲ3.青藏高寒河,其中云南的中旬,但有增产潜,双季稻,在1200-2000米的谷地发展杂交稻为主的中籼稻并开发优质稻谷单季稻亚区适种水稻区域极小,稻田分布在有限的海拔低的河谷地带德钦和西藏东部的芒康力.,墨脱等7县,有水稻.由于生产条件差,水稻单产低而不稳我国北方稻区稻作面积常年只有Ⅳ.华北单季稻稻作区3千万亩,约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6%,以下仅作概括性的介绍.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3%.本区有两个亚津,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区:Ⅳ1.华北北部平原中早熟亚区稻安全生育期约.Ⅳ2.黄淮平原丘陵中晚熟亚区.≥10℃积温3500-4500℃.水130-140天.生长期间日照1200-1600小时,降水400-800毫米.冬春干旱,夏,黄淮区多为麦稻两熟.,多为籼稻.稻瘟Ⅴ.东北早熟单季秋雨多而集中.北部海河,京津稻区多为一季中熟粳稻病,二化螟等为害较重稻稻作区.今后,要发展节水种稻技术,对稻田实行综合治理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包括黑,吉全部和辽宁大部及内蒙古东3%.本区有两个亚区:Ⅴ1.黑吉平原河谷特早.水稻北部,共184个县(旗,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熟亚区;Ⅴ2.辽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10℃积温少于3500℃,北部地区常出现低温冷害安全生育期约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扩展很快.品种为特早熟或中1000-1300小时,降水300-600毫米.近几年来,水稻.今后,要加快三江平.Ⅵ.西北干燥区单季,迟熟早粳.稻瘟病和稻潜叶蝇等危害较多,推广节水种稻技术原建设,继续扩大水田,完善寒地稻作新技术体系稻稻作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南北本区有三个亚区:Ⅵ1.北疆盆地早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下载可编辑.

  ....熟亚区;Ⅵ2.南疆盆地中熟亚区;Ⅵ3.甘宁晋蒙高原早中熟亚区.≥10℃积温2000-5400℃.水稻.安全生育期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400-1600小时,降水30-350毫米.种稻完全依靠灌溉基本为一年一熟的早,中熟耐旱粳稻,产量较高.稻瘟病和水蝇蛆为害较重,增施农家肥料,改造中低产田..旱,沙,碱是三大障碍.要推行节水种稻技术我国水稻集中产区主要在北方散区。,即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这里主要属于单季粳稻分我国北方水稻分散产区的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的特点。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具体地说,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1、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2、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3、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下载可编辑.

  ....南方是我国的水稻集中产区积占全国的95%左右。,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①华南双季籼稻区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浙江、安徽、江西、,热量比较、陕南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长江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均有分布。,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籼稻和粳稻③云贵高原水稻区。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籼稻。本区以单季为主。、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下载可编辑.,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

  ....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三季水稻。东北为一年一季水稻播种时间约为每年的7,8月份东北的亚寒带气候是主要原因华北等地区一年两季南方部分地区一年三季东北水稻生长时间长,腐殖质土壤营养丰富,所以东北可产出优质大米,量最好的.下载可编辑.(如海南)可种是我国稻米中质

篇五:全国水稻种植面积

  

  云南省水稻种植面积

  云南杂交水稻的种植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那云南省水稻种植面积有多大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云南省水稻种植面积,希望对您有用。

  云南省水稻种植面积

  全省水稻种植面积1564.6万亩,种植面积居全国第11位。

  云南省水稻种植现状

  2003年以来,稻谷发展在云南日渐重要,陆稻种植面积达到142.5万亩,位于全国首要位置,科学技术发展之下,水稻发展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年粮食增长率62.5%,年播种面积占据32.8%。水稻发展大局已定,在水稻单产显著提高之下,面积,产值也有了良好发展势态,水稻发展再次创历史新高。

  自2008年以来,云南省实现建立57个粮食高产创建区,涵盖62个县,109个乡镇,2012个村,31.56万农户。间接带动383万亩农田,平均增产率达到50公斤,预计增产20万吨,实现了水稻增长率快速增长。连续三年时间,杂交水稻面积从300万亩,跨越到400万亩,直至700万亩,占居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5%。中国杂交水稻也曾一度被世界各地使用。

  云南水稻发展策略

  科学利用农业资源

  科技发展是水稻发展重要支撑点,科技能省有效扩展耕地面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可以有效提高产出能力。加强水利工程设置,缓解农业缺水问题,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加强抗灾防灾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开展遗传育种;加强中低产稻田改造,提高综合实力。

  优化品种区域布局

  结合云南当地资源优势,注重发展适合高原气候的杂交梗稻,不断提高品质和单产,逐步实现区域面积扩展,稳定水稻面积,质量,增强稻米自给能力,强化技术推广,做好科学管理,合理密植,培育壮秧,高产品种选择,做好水稻发展新规划。

  推广机械化作业

  减轻水稻劳动力强度已经成为了云南当前最迫切

  的问题,针对劳动力输出问题,需要加强机械化作业。坚持“稳面攻产,优化结构,推进可持续发展”总体构思,实现生态,安全,高校,高产,优质生产;加快水稻产业技术科研攻关,强化优质低耗标准技术推广和研究,发展订单农业,加快健康,和谐,稳定购销关系建构,加强加工,贮存,保鲜技术研究,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水稻种植技巧

  一、精细整地。直播水稻的田面一定要整平、作畦,畦面高低相差不要超过1寸,这是直播水稻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每隔3米左右开一条畦沟,作为工作行,以便于施肥、打农药等田间管理。

  二、品种选择。选择苗期耐寒性好、前期早生快发、分蘖力适中、抗病力强、植株较矮、抗倒力强的早熟或中熟品种,如湘早籼24号、湘早籼32号、湘早籼29号、中98-19、早优143以及超级杂交稻株两优819等。

  三、用“旱育保姆”拌种或浸种催芽。水稻直播一般要求用旱育秧型“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包衣。用旱育秧型“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包衣的种子不需催芽,只要将精选后的稻种在清水中浸泡至吸足水后拌种。春季气温低,早稻种应浸24小时左右;晚稻浸12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中稻浸种时间介于早、晚稻之间。浸种时间过短,出苗较慢,发芽率较低。浸种时间过长,易发生烂种。将浸好的稻种捞出,用清水冲洗后,沥至稻种不滴水即可包衣。按每公斤“旱育保姆”包衣稻种3~4公斤的比例,将种衣剂置于圆底容器中,然后将浸湿的稻种慢慢地加入容器内进行滚动包衣,边加边搅拌,直至将种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拌种后稍晾干,即可播种。若不用“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包衣,早稻常规稻需浸种3天,.杂交稻需浸种2天,浸种后即可保温催芽。手工撒播种子要求芽长有半粒谷长、根长有1粒谷长为宜;机械播种只要求种子催芽至“露白”即可。

  四、播种期和播种量。适时播种是一播全苗的技术关键。一般直播水稻比移栽水稻迟播7-10天,早稻直播适宜播种期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抢在冷尾暖头播种。湖南早稻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种为宜。每亩大田播种量:常规稻为3-4公斤、杂交稻为1.5公斤左

  右。双季晚稻直播期应在7月上中旬。

  五、播种。采用手工撒播将已用旱育秧型“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包衣的种子直播于厢无明水的厢面上。为保证播种均匀度,可以采用定畦定量的办法,先稀后补,即先播70%的种子,再用30%的种子补缺补稀。杂交稻还要提前七八天按种子总量的10%育预备苗,以防严重缺苗。播后轻塌谷,有条件的可盖上一层油菜籽壳,以保温和防止鸟害及雨水冲刷,在播种后20-25天要及时进行田间查苗补苗工作,移密补稀,使稻株分布均匀,个体生长平衡。

  六、及时进行化学除草。直播水稻必须及时进行化学除草。这也是水稻直播的成败因素之一。一般分别在播种前和苗期进行。播种前化除方法是:在稻田整平后播种前3-5天,亩用60%丁草胺乳剂125-150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或拌5-8公斤潮湿细土撒施。苗期除草方法是:在秧苗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亩用35%乐吉丁苄80-100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或在三叶期亩用35%田青可湿性粉剂40-50克,兑水30公斤喷雾。喷药时田里保持浅水,喷药后水自然落干。

  七、科学管水。直播水稻的灌溉必须坚持芽期湿润,苗期薄水,分蘖前期间歇灌溉,分蘖中后期晒田够苗或够苗晒田,孕穗抽穗期灌寸水,壮籽期干干湿湿灌溉的原则。具体掌握在播种至三叶期水不上畦面,保持畦沟里有水,但如果畦面出现丝裂,则可在傍晚或清晨灌跑马水;三叶期至分蘖末期间歇灌溉,分蘖中后期及时晒田。

  八、合理施肥。播种前施足基肥,三叶期施断奶肥,晒田复水时酌施穗肥。施肥量视土壤肥力和水稻苗情而定。

  九、及时防治病虫害。直播水稻苗多,封行早,田间较荫蔽,病虫发生率较高,必须注意测报,及时进行综合防治。

篇六:全国水稻种植面积

  

  稻米产业由稻米生产、贸易、加工、物流、研发等环节构成,是

  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2022年,我国稻米产业发展继续向好,产量平稳增长,技术不断革新,市场平稳波动,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

  平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世界范围来看,稻谷种植的集中度非常高,亚洲稻谷播种面积

  和产量均占全球的九成摆布。

  世界大米的消费也主要集中在亚洲,中

  国、印度、印尼三国大米消费量占了全球的六成。

  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仅次于印度,约占世界水稻总面积的1/6,占国内粮食种植面积的26.9%。平均单产6.56吨/公顷(2022年数据),比世界平均单产高34.3%。稻谷产量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稻谷总产

  量的27.5%,占国内粮食总产量的1/3摆布。

  。2004年以来,国内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

  持续增长,实现了

  “十一连丰”。2022年我国稻谷稻谷总产量20642.7万吨,较2022年增加313.7万吨,产量连续4年站稳在2亿吨之上。

  。我国水稻分为籼稻、粳稻,还有少量

  糯稻。其中籼稻产量占2/3摆布,粳稻约占1/3。主要产区分布在东

  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各品种间分布区域差异较大。

  ①中晚籼稻。

  中晚籼稻产量约占国内稻谷产量的一半,主要分布

  于南方,即海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和河南。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估计,2022年我国中晚籼稻产量10211万吨。

  ②粳稻。

  我国粳稻分布地区主要有3个:

  以黑龙江为核心的北方

  粳稻区,以江苏为核心的南方粳稻区和以云南为核心的云贵高原粳稻

  区。其中黑、吉、辽、苏、浙、皖、云7省粳稻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

  全国粳稻的85%。2022年,我国粳稻产量7020万吨。

  ③早籼稻。早籼稻产量约占稻谷产量的1/6,主要分布在长江以

  南13个省区,其中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是全国早籼稻种植面积

  最大的4个省(区),产量都在500万吨以上,4省(区)播种面积占全

  国的80%,决定着全国早籼稻播种面积的大局。2022年全国早稻总产

  量3369.1万吨,比2022年下降0.9%。

  ①生产日益向主产区集中。

  仅黑龙江、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和安徽7省的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就占了国内六成以上。其中,黑龙江和江苏两省的粳稻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粳稻的60%以上。湖南、四川、湖北、江西4省中晚籼稻产量合计占全国的55%。

  ②商品率不断提高。

  随着稻谷生产日益向主产区集中,稻谷的商

  品率也不断提高。

  据统计,2022年国内稻谷商品率为36.9%,较2022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主要是粳稻的商品率大幅上升。

  ③粳稻增产势头强劲,籼稻产量浮现徘徊。2022年稻谷增产主

  要来自于粳稻,当年国内粳稻产量较2003年增加2850万吨,增幅

  68%;而同期籼稻产量增加1727万吨,增幅14%。

  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受种植

  效益相对较好的刺激,东北

  特殊是黑龙江的粳稻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新的水稻主产区。

  而籼稻主

  产区在南方,受制于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难

  以增加,相反却有下降的趋势,导致产量徘徊不前。

  ④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初步统计,2022年全国水稻机插、机

  收、机耕面积分别达1.6亿亩、3.6亿亩、4.3亿亩,水稻耕种收综

  合机械化水平估计达到74%,比2022年提高16个百分点。

  ⑤单产稳步提高。据统计,2022年我国稻谷单产6810.7公斤/公顷,较2003年增加749.7公斤/公顷,增幅12.4%。单产提高的主

  要原因是政策支持,水利灌溉设施提升,良种良法推广,机械化水平

  提升等。

  随着稻谷产量增加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大米加工业也取得

  了长足发展。2022年全国入统大米加工企业8500多家,生产大米1.3亿吨,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亿元,利润4亿多元。

  据统计,2022年全国生产大米1.304亿吨,较2022年增加0.732亿吨(见图表七)。2022年1~6月生产大米0.609亿吨,同比增长1.73%。大米产量持续增长的原因:一是人口增加,对大米和以大米

  为原料的食品需求持续增加;二是统计体系不断健全,入统大米加工

  企业不断增多;三是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符合入统的企业增多,入统企业大米产量也不断增多;此外,大米加工量也存在重复统计的可能。

  我国大米生产布局与稻谷种植分布高度相关。2022年统计,我

  国大米生产主要集中在华中、华东、东北三大地区,产量合计占国内

  大米总产量的近90%。上述三大地区是我国的稻谷生产集中区,因此,也成为了我国大米加工企业的主要集聚区。

  分省看,大米产量最高的为湖北省,2022年大米产量2631万吨,其后挨次为:安徽省1725万吨,黑龙江省1504万吨,湖南省1245万吨,吉林省1041万吨,江苏省998万吨,辽宁省707万吨,江西

  省

  687万吨,河南省600万吨,四川省616万吨。10省大米年产量

  达

  11754万吨,占国内大米年产量的九成以上。

  其中前6省大米产量9144万吨,占国内大米产量的七成。可见,大米生产非常集中。

  经过多年发展和竞争的洗礼,大米加工企业经历了由少到多、又

  由多到少的过程,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提升。据统计,2022年全国

  入统大米加工企业7311个,加工能力16074万吨;2022年底增加到

  9349个,产能3.1亿吨;2022年下降为8519个,产能2.43亿吨。

  前期加工企业数量和产能快速增

  长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粮食刚刚

  全面市场化,又适逢稻米市场持续上涨,加工利润较高,于是浮现盲

  目上马,产能无序扩大。

  后期企业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稻米市场牛

  市结束,产能严重过剩,加之进口大米冲击,企业竞争激烈,亏损严

  重,关停增多。

  大中型加工企业趁机扩大市场份额,使得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

  其中,黑龙江省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的企业由2022年的41家增

  加到2022年的102家。全国排名前50的企业加工能力合计占总产能

  的12%摆布。前三甲的中粮集团、北大荒米业、益海嘉里3家产能合

  计超1000万吨,占整个稻谷加工市场的4%摆布。

  伴有着行业集中度提升,大米品牌建设也取得了较大发展。

  北大

  荒、福临门、金健、金龙鱼等已成长为知名的大米品牌。五常等一批

  优质大米品牌也已深入人心。

  特殊是在小包装领域,品牌大米的市场

  占有率较高。

  其中,中粮和益海嘉里在小包装大米市场合计占领了约

  36%的份额,余下则被北大荒、华润五丰以及各地的区域品牌所瓜分。

  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稻米市场持续上涨,大米加工产能急

  剧扩张,产能利用率随之下降。此后,稻米市场止涨回稳,市场竞争

  激烈,加之进口大米冲击,大米加工企业处境日益艰难,破产关停不

  断,行业集中度开始提升,产能利用率也随之提高。

  2022年,我国稻谷年处理能力为1.6亿吨,当年大米产量4783万吨,产能利用率47.3%。2022年,产能扩张至2.85亿吨,大米产

  量8200万吨,产能利用率却下降为44.9%。2022年,产能降为2.43亿吨,当年大米产量1.3亿吨,产能利用率提升至八成摆布(剔除重

  复计算产量,产能利用率约六成),达到本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

  此外,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稻米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也在迅速

  提高,产业链逐渐延伸,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升。

  稻米贸易包括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其中国内贸易主要是稻米的购与销,国际贸易为大米进出口。

  从2004年开始,我国稻谷收购市场全面放开,同年又出台了稻

  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因此,稻谷收购可分为三块:一是以大米加工、经营企业为主的多元化市场收购;二是以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为主的储

  备稻谷补库收购;三是以中储粮系统为主的托市收购。市场收购价格

  高于最低收购价格时,稻谷收购以大米加工和经营企业等市场主体为

  主;市场稻谷收购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格时,稻谷收购以国有粮食收

  储企业为主。

  2022年以前的大部份时间,市场主要以加工企业和贸易商收购

  为主,储备轮换补库为补充(2022年曾经全面启动临储收购)。2022年

  以后,特别是2022年以来,随着稻谷生产的连续丰收,最低收购价

  预案启动已成常态。

  截至2022年3月底,全国累计收购2022年产中

  晚稻6765万吨,同比增加572万吨。其中临储收购中晚稻2807万吨,较上年增加113万吨。

  2022年早籼稻托市收购预案于7月28日在安徽、江西、湖南3省启动,湖北省在7月30日启动。这是我国连续3年启动早籼稻最

  低收购价预案。

  2022年9月23日起,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率先在安徽省

  启动,9月25日、28日、30日,四川省、湖北省和河南省也先后陆

  续启动预案,估计其他主产区随后也将启动预案。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2022年国内稻谷总消费量约19000万吨,同比减少178万吨。其中,口粮消费约16900万吨,同比减少

  20万吨;饲料用粮约900万吨,同比减少120万吨;工业用粮约1020万吨,同比减少40万吨。除种用和饲用以外,稻谷普通要加工成大

  米后才会出售。

  我国大米市场化改革较早,市场化程度也较稻谷彻底。经过10年来的发展,目前稻米销售已经基本形成为了多元化、多渠道的销售格

  局和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销售主体有加工企业、经销商、米店、超

  市和便利店等,还有少量的网上销售。

  由于目前大量稻谷掌握在国有粮食企业,因此,国有粮食企业的稻谷销售是国内稻谷销售的主力军。

  国企稻谷出售主要分为正常的储

  备出库和临储稻谷出库,两者出库都需要进行拍卖。

  储备稻谷出库是

  一种正常的储备轮换业务,年度内轮入轮出相对平衡。

  由于库存庞大,临储稻谷的出库更受市场关注。

  椐统计,从2022年5月临储稻谷再次开拍至2022年9月30日,临储稻谷成交总量为

  1026万吨,月平均成交量约60万吨。其中,早籼稻成交81万吨,中晚籼稻成交432万吨,粳稻成交513万吨。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向来是大米出口国。2022年以后,由

  于国内外大米价格倒挂,我国由大米出口国一跃成为主要的大米进口

  国。据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大米进口量约为236万吨,2022年和

  2022年分别进口大米约224万、256万吨。

  我国进口大米的主要来源

  国是越南、泰国、巴基斯坦和缅甸。2022年我国累计进口大米255.7万吨,同比增加31.3万吨。其中,进口越南、泰国和巴基斯坦大米

  分别为

  135.3万吨、72.8万吨、40.7万吨,分别占总进口量的52.9%、28.5%和

  15.9%。

  如果算上走私大米,则大米进口总量很可能超过400万吨。

  据越

  南粮食协会统计,2022年中国从越南进口大米约210万吨,说明至

  少有70多万吨的越南大米是走私进口的。2022年1~8月大米进口

  量19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8%,进口势头依然强劲。

  我国大米出口量在2003年达到本世纪的最高点后,开始呈下降

  趋势。

  近年来,由于国内大米价格较高,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更为困

  难。2022年我国累计出口大米41.9万吨,同比减少5.9万吨。

  其中,出口朝鲜、日本和蒙古分别为6.4万吨、2.5万吨和1.95万吨,分

  别占总出口量的15.2%、5.9%和4.7%。2022年前8个月,我国出口

  大米14.2万吨,同比增长5%,总量依旧保持在较低水平。

  我国出口大米多为粳米,进口大米多为低端籼米。

  虽然年进口量

  不到国内总消费量的2%,但对国内大米供求的负面影响却越来越大。

  我国稻米本本就供应过剩,在便宜的进口大米

  冲击下,国内稻米市

  场压力增大,国家不得不频繁启动托市收购来稳定稻米市场。

  大米大

  量进口,对我国的大米加工业也造成为了较大冲击,加剧了产能过剩。

  同时,低端大米的流向是从沿海向内陆、销区向产区,与原有的稻米

  流向相反,加重了我国产销区间的不平衡现象。

  2022年我国稻谷产量20642.7万吨,当年进口大米256万吨,折合稻谷约390万吨(按出米率66%计算),供应总量21033万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2022/2022年度国内稻谷总消费量约

  20228万吨,2022年我国出口大米41.9万吨,折合稻谷63万吨,需

  求合计20221万吨。

  2022/2022年度我国稻米供需平衡有余,当年结余892万吨,粳

  籼稻米均呈供大于求的态势,期末库存量继续增加。

  2022/2022年度,估计我国稻谷总产量20700万吨,进口折合稻

  谷420万吨,稻谷总供应量21120万吨。估计国内稻谷总消费量约

  19000万吨,出口60万吨,总需求量约19060万吨。

  全年继续供大于需,估计结余2063万吨,库存将继续大幅增加。

  2001年稻谷购销全面放开后,价格基本由市场形成。2004年最

  低收购价政策出台后,对市场价格形成为了重要影响。2022年以来,随着国内稻谷连续丰收和最低收购价不断上调,国内稻米市场价格低

  于最低收购价和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已成常态,政策对国内稻米价格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市场波动范围不断收窄,“稻强米弱”成为常态。

  我国稻米储存分为两部份:一是社会库存,包括民营企业库存、农户库存、国有粮食企业自营库存,主要用来满足经营和消费所需;二是储备库存,包括国家专项储备、暂时收购储存和地方储备,主要

  用来调剂年度间稻谷供求平衡。

  我国稻谷储备的普通要求是产区3个

  月、销区6个月,总体上产销区的稻谷库存布局较为合理。由于稻谷

  生产和加工日益向主产区集中,无论是生产者库存、加工企业库存,还是储备库存,也日益向产地集中。

  随着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的连续启动,稻谷库存向主产区集中的趋势更为明显。2022~2022年,临储稻谷累计收购7600多万吨。由

  于惟独主产区才会启动托市收购,因此除部份跨省移库外,临储稻谷

  库存绝大部份在主产区,导致主产区库存畸高。

  我国粮食仓储企业遍布全国,基本形成为了以大连北良港、广东新

  沙港、上海民生港、浙江舟山等粮食物流基地为枢纽,以各级粮食中

  心库为节点,以遍布全国的粮食收纳库为基础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

  系。

  仓容。截至2022年底,我国拥有各类粮食仓储企业1.9万个,仓容总量超过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100倍。然而,随着我国稻

  谷的不断丰收和商品率的不断提高,稻谷库存越来越大,仓容压力不

  断增加。近年来,国家大力兴建仓库,国有粮食企业的仓储条件持续

  改善,但加工企业等社会储备的仓容建设投入不足,已影响到企业收

  购,特别是加工企业的收购。

  仓储设施。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仓储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特别是大中型粮库的仓储设施较为先进,智能化程度较高,基本实现

  了环流熏蒸、富氮储粮、智能通风、粮情测控等智能和绿色储粮,稻

  谷保管品质得到较大提升。

  大多数粮库还实现了散装散卸,装卸效率

  大幅提高,但社会储粮设施仍较为落后,损耗较为严重。

  运输设施。经过多年的发展,散粮运输设施得到了较大提升,稻

  谷散运比例逐年提高,运输效率大幅提升,运输损耗与成本都有所下

  降。特殊是集装箱运输实现了门到门的运输,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

  了损耗,是今后粮食运输的发展方向。

  包装。稻谷体大有芒,运输成本

  高。因此,除了短途运输和储

  备补库外,国内跨省贸易和运输主要以大米为主。

  与稻谷运输散粮化

  相对应的是,随着大米品质的不断提高,附加值的提升和电商化的发

  展,大米包装日益小型化,规格多样化。

  我国稻米产销布局很不平衡,主产区较为集中,消费较为分散。

  稻谷生产、库存和加工不断向主产区集中,决定了稻米的基本流向,形成为了“早籼南下、中晚籼东输南下,北粳南运”的流通大格局和运

  输走向,且多年来较为稳定。

  江西、湖南、湖北中晚籼米产消平衡有余,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缺口较大。产销衔接上,江西的中晚籼米主要销往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地,湖南、湖北的中晚籼米主要销往广东、广西、福建、海南、贵州等地;江西、湖南的早籼米主要销往广东、贵州等地。

  粳稻大量销出的主要是东北三省,江苏和安徽也有少量粳稻外

  销,产销衔接上,东三省粳米主要销往京、津、冀、苏、浙、沪、闽、粤等,江苏和安徽的粳米主要销往浙、沪、闽、粤。

  随着我国水稻种植的重心稍微北移和商品率的提高,估计今后主

  产区向外输出的稻米数量将持续增加,东北粳稻南下的数量仍有增长

  空间。

  产业政策

  为支持粮食和稻米产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主要有:

  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22-2022)》,《粮食加

  工业发展规划2022-2022年》,《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

  (2022-2022年)》、《

  全

  国

  新

  增1000亿

  斤

  粮

  食

  生

  产

  能

  力规

  划(2022-2022)》,《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22-2022年)》,《水稻优

  势区域布局规划(2022-2022年)》等,这些政策从不同层面对稻谷生

  产、流通、加工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将给我国的稻米产业发展

  带来深远的影响。

  补贴政策

  稻米补贴政策有种植补贴、运输补贴和加工补贴等多种形式。

  为

  鼓励水稻种植,国家赋予了种子、农药、化肥以及农机等多方面的补

  贴。2022年东北粳稻大丰收,销售不畅,国家出台了东北粳稻(粳米)入关运费补贴政策,2022年新粳稻上市后入关运费补贴政策住手执

  行。2022年11月26日,国家再次启动东北粳稻(米)入关运费补贴

  政策。今年4月份,黑龙江省对加工企业竞购加工政策性稻谷按100元/吨的标准赋予补贴。由于市场整体低迷,加工补贴政策效果不明

  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根据联合国发布

  的数据,2022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7476美元,处于中等偏上收

  入国家。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必然对包括大米在内的食品需求

  提出更高的要求。

  稻米加工产业的功能已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对数量与温饱的需求,美味、安全放心、营养健康、便捷、多样化等将成为未来稻米加工产

  业发展的方向。

  科学技术是第一辈子产力,科技的不断变革将给稻米产业的发展带

  来机遇。水稻种子的改良、种植方法的改进、机械化种植的推广、大

  米加工工艺的革新、副产品综合利用的开辟、物联网的应用等,都将

  加快推动稻米产业的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稻米产业除稻谷有政策性收购、储存外,贸易、加工、物流和销

  售已全部放开。

  在稻谷生产和加工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估计行业兼并、重组将加

  快,规模化、集团化将是发展方向。

  2022年以来国家连续七次提高最低收购价,农户种植水稻的收

  益得到了保障,促进了我国稻谷生产的连续丰收,但却不能改变我国

  水稻种植比较效益偏低的状况。

  从单位面积来看,目前水稻种植效益

  不如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也不如外出打工,种植水稻的劳动力

  也持续流失。

  近年来我国的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

  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仍有提升空间。

  发展优质稻是当前世界水稻生产的潮流,但我国优质稻的种植比

  例仍不高,稻米生产偏重数量而轻蔑质量,市场上出售的大多数是普

  通稻。原因主要是普通稻种植易于管理、产量高,效益要相对好于优

  质稻,且有最低收购价托底;而优质稻产量低、投入高、难管理,常

  规优质稻的抗性差,且托底价与普通稻一样。因此,我国优质稻种植

  迟迟难以大幅提升。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农药和化肥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

  亩8公斤),是美国的2.6倍。农药使用量总体也呈上升趋势。据统

  计,2022~2022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年均使用量31.1万吨,比

  2022~2022年增长9.2%。过量施肥、过量使用农药,不仅增加水稻

  生产成本,也影响稻米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2022年全国大米行业实现利润不足5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利润

  不足5万元。

  行业内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大部份处于微

  利或者亏损状态。2022年北大荒米业亏损就达4.22亿元。而据黑龙江

  大米协会统计,2022年以来有近半大米加工企业亏损。受此影响,黑龙江惟独不足1/3的大中型企业开工率能达50%摆布,其他普通维

  持在30%摆布,年加工能力5万吨以下的小型企业停产面更为严重。

  南方地区受进口大米冲击更大,加工企业停产、半停产现象更为

  严重。。目前国内入统的大米加工企业平均产能惟独3万多吨/家,小型

  及以下企业产能仍占行业的50%以上。行业排名前三甲的中粮集团公

  司、北大荒米业集团、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三家产能合计也惟独4%摆布的份额,行业集中度远低于面粉、油脂等行业。

  由于大米加工企业众多,部份企业一家会使用2~3个品牌用以

  区分高中低档品质大米,导致大米品牌既多且杂。

  仅黑龙江省大米品

  牌就有上千个,但在市场上有号召力的品牌不多。

  由于大米企业各自为战,造成为了国内优质稻米品牌间的内耗和严

  重的同质竞争。此外,假冒“五常大米”等优质稻米的标志满天飞,假冒伪劣产品很难杜绝,消费者难以通过品牌辨别大米品质好坏,品

  牌效益低下。。由于过分追求大米好看,加工时大量使用抛光工艺,甚至双抛工

  艺,加工精细化倾向严重。据统计,2022年一级和二级大米产量合

  计8024万吨,占大米总产量的90.3%,远高于2022年原国标特等米

  30%的比例;三级大米产量724万吨,占总产量的8.2%,远低于2022年原国标标一米62.3%的比例。因过度加工,我国稻谷平均出米率比

  日本低3%~5%。精米出米率甚至惟独55%~65%,每年因此损失大米400万~600万吨。过度加工,还造成营养物质损失增加,煮饭时饭

  粒不易成型、口感差,能源消耗增加。。我国每年稻米副产品达4500多万吨,其中稻壳3000万吨、米糠

  1000万吨、碎米等500万吨,但米糠的深加工综合利用只占10%,稻

  壳发电及综合利用只占30%。印度稻米油近90万吨,我国还不足30万吨。

  稻米加工副产物利用率低,直接影响我国稻米加工的资源利用

  率与增值效益。导致稻米加工企业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差,赢利能

  力低下。。稻谷产前品

  种选育、栽培、种植、收割、储运及综合加工链条

  建设,除个别大企业外,普通中小企业尚处于无视或者无能状态,于是

  很难保证优质米的稻谷来源。

  部份加工企业虽建有基地,但规模总体

  偏小、经营分散、标准不高。80%以上的企业加工原料主要在市场上

  随机采购,使加工产品质量难以稳定。。随着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成为常态,我国临储稻谷库存

  规模也不断膨胀。2022~2022年,临储稻谷累计收购7600多万吨,而2022年以来至今年9月底,该批临储稻谷累计销售仅1026万吨,临储稻谷库存目前仍高达6600多万吨,已超过常规储备稻谷库存。

  按照目前每年600万~700万吨的销售进度,现有库存需10年才干

  全部消化。

  而随着托市收购成为常态,每年的临储收购量远大于年度

  拍卖量。。一方面,国内临储稻谷库存不断膨胀,仓容设施严重不足,需要

  加大仓储设施建设,而社会仓容特别是部份加工企业的仓容更为不

  足,只能收购1~2个月的加工量,影响新稻收购;另一方面,我国稻

  谷目前总库存(包括常规储备、社会库存和临储库存)已达1亿多吨,库存消费比达60%以上,远超合理库存需要。。我国稻谷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收获损耗要高于发达国家,由于

  散装散卸散运尚未普及,物流损耗也较高,大米过度加工也造成较大

  的损耗。国家粮食局指出,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

  造成的损失浪费就高达700亿斤。

  水稻规模化种植是我国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是有

  利于推广机械化生产,提高效率,减少稻谷收获损耗,提高种植效益;二是有利于采取标准化生产,提高优质稻品质,并可以建立追溯体系,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稻米;三是有利于实行配方施肥,农药喷洒,降低

  成本,减少污染;四是为实现稻米产加销一条龙提供了条件。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水稻规模化种植

  的示范效应日益显现,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扶持水稻规模化种

  植,鼓励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后期以农业合作社和家

  庭农场为主的水稻规模化种植势必在我国蓬勃兴起。

  人们生活质量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对优质、营养、无公害稻

  米的需求持续增加,绿色有机水稻市场不断扩大。同时,土壤测定,科学施肥,推广有机肥,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适时准确防

  治病虫害等种植技术也不断成熟,为推广生态水稻种植提供了条件。

  农业部也制定了《到2022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2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等政策,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

  量控害。无公害生态水稻种植发展之路在我国势必越走越宽广。

  1.发展深加工是稻米产业的必由之路当前国内大米加工企业生

  存艰难,惟独加大研发力度,发展稻米深加工才干摆脱加工产业面临

  的困境。

  首先,发展稻米深加工能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据发

  达国家稻米深加工利用经验表明,稻谷精深加工后可增值5~10倍。

  益海嘉里米业单纯在大米加工环节是亏损的,通过下游大米深加工环

  节才得到了弥补。

  其次,可以节约资源。稻谷各组成部份都有特殊的营养功能,建

  设稻米加工全产业链是由稻谷的物性科学而定的。

  据测算,如果全国

  的稻壳用作燃料,可替代2000余万吨煤,可生产200亿度电,还能

  减少燃煤发电带来的30万吨二氧化硫的排放。如果全部水稻加工产

  生的米糠用来榨油,可产220多万吨米糠油,等于增加了1.1亿亩大

  豆的种植面积。

  第三,可以满足人们生活多样性的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对大米的营养性和即食性、方便性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未来加工企业将会合理控制加工精度,大力发展大米副产物的综

  合利

  用,提高出米率,减少大米营养损失。同时,可积极开辟碎米

  产品,如米线、米粉、淀粉、啤酒、味精等;发展米糠制油,提取谷

  维素、植酸钙、肌醇等;开辟米胚芽制品等。此外,发展即泡即食的干态方便米饭或者微波加热即可食用的湿态无菌米饭以及便当米饭(鲜

  食米饭)等满足快节奏生活也是一种出路。

  国内大米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状况,粮源难以保

  证,加工产品质量难以稳定。而水稻种植更是分散在千家万户,农户

  在市场上难有话语权。

  水稻规模化种植后,为规避市场风险,种植户迫切需要建立一个

  机制来保障种植收益,而大米加工企业的不断壮大,也需要保障原料

  供给,特别是能稳定获得优质稻谷资源。由于具有共同要求,双方将

  会采取定单收购、加工、销售的方式或者“公司+农户”等方式来加强

  合作。同时,加工企业规模扩大后,为增强竞争力,也会加强对产品

  营销渠道的建设和对下游大米经销商的控制。随着各方合作的不断紧

  密,未来龙头企业将会逐步向集育种、种植、加工、储运和销售为一

  体的大型企业发展,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将得到大大加强。

  规模化、集团化生产经营不仅是国家政策的调控目标,也是市场

  发展运行的要求。目前,我国大米加工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同质

  化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惟独凭借规模优势,依托产加

  销一体化,积极做大产业链,加大品牌建设,才干不断增强市场竞争

  力。

  也惟独大型企业才干凭借规模优势,建设完善的大米加工全产业

  链,实现更高的附加值。

  国家出台的《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22-2022年》明确提出,至2022年,在稻谷主产区和大米主销区及重要物流

  节点,重组和建设一批年处理稻谷20万吨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和若

  干个年处理稻谷1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建设完善的大米加工全产

  业链。政策的支持将加快推进加工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品牌是一个企业、一个地方的形象。品牌大米市场影响大,竞争

  优势较为突出。目前,政府、企业对大米品牌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各地稻米主产区正在制定完善的县级、市级乃至省级整合方案,以打

  响地方品牌。

  大中型企业也在大力实施名牌工程,以推动经营管理水

  平和产品质量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兼并、重组,未来5~10年,我国大米行业将浮现一批以福临门、金龙鱼、北大荒等为代表的一线品牌,其市场占有率将大幅上升,而小品牌的市场份额将被挤压。

  估计到明年一季度末,我国临储稻谷库存将达9000万吨摆布,加之社会库存与常规储备库存,总量将达1亿多吨,全球稻谷库存大

  有向中国集中的趋势,这将对我国的仓容、资金构成极大的压力,后

  期去库存化将是必然的选择。

  今后可能采取的措施:一是提高优质稻生产,减少普通稻产量,从而降低临储稻谷收购量;二是加快改良水稻品质,严格生产标准,打响国产大米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大米出口;三是大力发展

  粮食银行业务,提高加工企业等社会储备能力;四是参考国外做法,对保管年限较长、品质降低的稻谷一次性转为饲料粮,避免稻谷价值

  继续减损,减少费用开支,还可以腾出珍贵的仓库资源,可谓一举多

  得。

  大米包装已非常普遍,散装米市场日渐式微。

  随着品牌时代的到

  来,估计大米包装还将趋小。一是量小质精的中高端米市场持续扩大;二是电商和网购时代的到来,要求大米小包装化;三是居民“米袋子”

  不断瘦身,也要求大米包装不断趋小。

  随着现代信息化水平的发展,特殊是物联网的发展,智慧物流应

  运而生。

  利用现代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将稻米收购、储藏、运输、加工、信息传递、实物监管等工作,实行系统化、模块化、简

  捷化,实现自动化、三维可视化及智能化,为科学管理、快速决策提

  供依据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各地正在抓紧建设智慧粮库,并逐

  步在粮食物流的各环节推进。估计稻米物流这一传统行业也将很快走

  向智慧化。

篇七:全国水稻种植面积

  

  2021年中国水稻(稻谷)种植面积、产量、单产量及进出口情况分析

  1、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

  稻是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中国南方为主要产稻区,北方各省均有栽种。种下主要分为2亚种,籼稻与粳稻。亚种下包括栽培品种极多。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稻的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三位,低于玉米和小麦,但能维持较多人口的生活,所以联合国将2004年定为“国际稻米年”。

  随着稻谷种植成本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有所减弱,2015年以来,中国稻谷种植面积总体开始呈现下降的态势,但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基本保持在25%-26%之间,2021年中国稻谷播种面积29920千公顷,较2015年减少864千公顷;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5.44%,较2015年下降0.44个百分点。

  中国稻谷总产量年际变化主要是由播种面积变化和单产变化决定的。虽然近年来中国稻谷种植面积下降,但总产量基本没有太大幅度的下降。2021年中国稻谷产量21285万吨,比上年增加10万吨,增长0.5%。2021年中国稻谷产量21284万吨,比上年增加98.04万吨,增长0.5%。

  随着中国农业科学化及机械化的提升,中国稻谷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扩大。2021年,中国稻谷单位面积产量7.11吨/公顷,同比增长0.99%。

  2、早稻种植面积与产量

  2021年,由于天气干旱影响早稻适时移栽,还有部分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减少早稻种植,中国早稻播种面积稳中略降。2021年中国早稻播种面积4734千公顷(7101万亩),比上年减少16.6千公顷(24.9万亩),下降0.4%。

  2020年中国早稻单位面积产量5745公斤/公顷(383公斤/亩),比2019年减少157.3公斤/公顷(10.5公斤/亩),下降2.7%;2021年中国早稻单产5918公斤/公顷(395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73.0公斤/公顷(11.5公斤/亩),增长3.0%。

  2021年,中国早稻播种面积稳中略降,单产恢复性增长,早稻产量较上年小幅增长。2021年中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比2020年增加72万,增长2.67%。

  3、稻谷进出口

  中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也是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国,但进口最多的是大豆及豆制品及油料。2021年中国进口稻谷1.17万吨,较2020年减少1.56万吨。中国是世界第三粮食出口国,主要出口小麦、水稻、高梁,2021年中国中国出口稻谷12.51万吨,较2020年增加0.21万吨。

  从进出口金额来看,2021年中国进口稻谷506.37万美元,较2020年减少595.81万美元;出口稻谷9510.40万美元,较2020年增加1225.94万美元

篇八:全国水稻种植面积

  

  中国水稻种植面积

  我国是世界水稻播种面积第二大国家,那中国水稻种植面积有多大?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水稻种植面积

  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从2000年第一期目标的亩产700公斤、2004年第二期的亩产800公斤、2011年第三期亩产926.6公斤,到2014年的第四期亩产1026.70公斤,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在14年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四连跳”。目前,袁隆平及其团队正在开展第五期超级稻研究,“我们将向每公顷16吨攻关,一直攻关到20吨”。

  中国水稻种植分布情况

  我国现在水稻种植分布区域以南方为主,水稻生产越来越向优势区域集中。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黑龙江水稻产区集中。目前南方稻区约占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的94%,其中长江流域水稻面积已占全国的65.7%,北方稻作面积约占全国的6%。以2005年为例,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较大的省份有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川、安徽、江苏、湖北、浙江、福建、云南等12个省(区),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分品种来看,早稻生产共有13个省,全部分布在南方,其中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4省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5以上;中稻及一季稻生产分布在除广东、海南和青海以外的全国各地,其中四川、江苏、黑龙江、安徽、湖北、云南、湖南、重庆等8省(市)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晚稻生产分布在南方15个省,与早稻分布相近。

  我国的稻谷在生产上大体土可划分为南北两大稻区:按秦岭一淮河一线分界,长江流域的主要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及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市自治区,以及陕西和河南南部为中国南方稻区,以种植籼稻为主,籼粳并存;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中部和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中部和北部、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市自治区为中国北方稻区,基本上种植粳稻。南方稻区是中国水稻生产的主要生产地区,2000-

  2005年,播种面积在全国前8位的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川、安徽、江苏、湖北均为南方稻区,其播种面积占全国的67.92%.其产量占全国的68.02%。

  (1)籼稻的种植分布

  目前籼稻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16个省(市、区),即海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和河南。其中四川、重庆、江西、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水稻种植基本上全部是籼稻,按面积计,湖北水稻87%以上、安徽70%以上、贵州92%以上、河南75%以上均为籼稻,浙江约65%、云南32%、江苏17%的水稻为籼稻。按照2000-2005年各省区籼米产量进行统计,湖南、四川、江西和湖北四个省份生产出全国50%以上的籼米。

  (2)粳稻的种植分布

  粳稻主要分布于东北粳稻生产区、华北粳稻生产区、西北粳稻生产区、长江中下游粳稻生产区和西南云贵高纬度粳稻生产区。包含东北三省、内蒙、华北、西北(除青海外)及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和云南等省市。按照2000-2005年各省区籼米产量进行统计,江苏和黑龙江两个省份生产出全国48.8%的粳米。

  中国水稻种植的产量情况

  我国常年稻谷种植面积为2680-3000万hm2。稻谷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均居粮食作物首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稻总产占粮食总产比例呈下降趋势,由1980年的43.05%下降到2005年的37.31%。

  1980年后,中国水稻总产呈现阶段性的变化特征。1980-1984年为第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水稻产量由1980年的年均增长达到959万吨;1985-1994年为缓慢发展阶段,年均增长只有82万吨;

篇九:全国水稻种植面积

  

  水稻产业统计数字

  水稻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农产品之一,也是我国民众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水稻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水稻产业的统计数字。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19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3400万公顷,其中广西、湖南、江西、安徽和云南等省份是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全国水稻年产量超过了2000万吨,占到我国稻谷总产量的60%以上。同时,我国水稻生产的供给水平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随着水稻耕作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水稻生产效益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二、现代化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

  我国水稻产业技术不断创新,现代化水稻种植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我国在稻田水分管理、育苗、生产标准化、高产栽培、化学品外施、病虫防治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三、水稻商品化加工

  水稻已经成为了中国主要的商品粮食之一,也逐步走向商品化加工。随着现代化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水稻品质的不断提高,各种水稻制品得到了广泛的消费群体青睐。如今,我国的水稻加工企业已成为水稻加工业大国。

  四、水稻产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人口众多,每年需要消费的水稻量也非常大。因此,水稻产业前景广阔,未来发展空间大。同时,水稻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众多农业企业的主要支撑,也有望成为未来解决农村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水稻产业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技术和品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了不断的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稻产业的前景也十分广阔。我们对于水稻产业应当充满信心,推动水稻产业更好地发展。

推荐访问:全国水稻种植面积 水稻 种植 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