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五年级上册国学诵读8篇

时间:2023-08-13 14:36: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五年级上册国学诵读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八

  (一)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是小助手

  之:代词,它,这个地方指学问和事业。

  者:代词,……的人、好(hào):喜爱,喜好。

  乐(lè):以……为乐趣。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这个地方是吃饭的意思、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

  指热水、肱(gōng):胳膊、于:对,关于。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明白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关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考考您的智慧

  1、找出文中的两个多音字。

  2、从第一句话说明要想办好一件情况,应该。3。从第三句话说明我们要善于

  、4、孔子看待富贵的态度是如何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

  弘扬传统文化

  陆游诫子

  1202年,陆游之子子龙到吉州任司理参军、吉州在赣西南,靠近井冈山地处偏僻。当时,曾任任书监的杨万里和益国公周必大当时都告老住在吉州,他们都是陆游的老友。陆子龙赴任前,希望父亲给杨万里和周必大修书--封,请们对自己多加照顾。

  舐犊之情,人皆有之,陆游也不例外、他希望儿子仕途顺利,又不情愿儿子依靠私人关系向上爬,便平复地写了一首二百六十字的五言长诗,作为给儿子的临别赠言。诗中写道:”益公名位重,凛若乔岳峙","得见已足荣,切勿有所启”;"又若杨诚斋,清介世莫比","汝但问起居,余事莫挂齿"。益公指益国公周必大,诚斋是杨万里的别号,陆游的用意是告诉儿子,益国公周必大名高位重,您见他也就行了,千万不要有所求;杨万里是位清白耿直的老人,您探望之时,莫要让他为您讨人情,以免败坏了他的名声。

  (二)国学经典再现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我是小助手

  有司:古代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诸:“之乎”二字的合音、奚:什么。

  正名:即正名分。

  迂:迂腐。

  阙:同“缺”,存疑的意思。

  中:音zhòng,得当。

  苟:苟且,马马虎虎。

  我是小翻译

  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问如何管理政事。孔子说:“先责成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让他们各负其责,赦免他们的小过错,选拔贤才来任职、”仲弓又问:“如何明白是贤才而把他们选拔出来呢?”孔子说:“选拔您所明白的,至于您不明白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不?"。

  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情况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有如此做的不?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如何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关于他所不明白的情况,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情况就办不成。情况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可不能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如何办好。因此,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关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考考您的智慧

  1、孔子认为管理政事的关键是。2、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基础是

  ,这个观点让我们想起的一句俗语是。3。孔子如何论证自己提出的治理国家的观点呢?

  4。结合选文与自己收集的资料,整理一些论语中那些对自己学习、做人有用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一下、弘扬传统文化

  喜闻逆耳之言

  宋时,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宰相的消息,告诉他的属官说:“寇准确是罕见的人才,可惜他的学问还不够。”这话特别快传到了寇准耳里,他觉得张咏的话是有道理时。后来,寇准出任陕西,张咏恰好去官从成都回来,寇准供设帷帐,盛情款

  待。张咏将要回去,寇准亲自送到城郊,临别时问道:“您有什么教导我不?”张咏见寇准恭恭敬敬,尊重比自己职位低的人,心中暗暗赞赏。他说:“《霍光传》不可不读!”

  寇准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回到家里,找出《霍光传》认真研读起来。当读到“不学无术"一句,不禁笑了起来,恍然道:“这就是张咏说我的那句话了。"(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亡音无。学,五经之学。术音述,古籍多通假,术即述,说的是霍光不通官场权术。)参考答案

  (一)1、好

  乐

  2。以它为乐

  3、向别人学习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二)1、举贤才

  2。正名分

  名不正则言不顺

篇二:五年级上册国学诵读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五

  (一)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我是小助手

  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

  诲:教诲。

  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徙:音xǐ,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考考你的智慧

  1.“默而识之”中“识”的读音是。2.孔子喜欢做的事是。3.孔子忧的事情是。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写出来吧。

  弘扬传统文化

  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

  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二)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我是小助手

  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隅:音yǔ,角落。

  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藏,隐藏。

  夫:语气词,相当于“吧”。

  三军:是当时大国所有的军队,每军约一万二千五百人。

  与:在一起的意思。

  暴虎:空拳赤手与老虎进行搏斗。

  冯河:无船而徒步过河。

  临事不惧:惧是谨慎、警惕的意思。遇到事情便格外小心谨慎。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考考你的智慧

  1.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藏着两个词,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是:

  2.从“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可以想到成语。3.孔子领兵打仗会和什么样的人合作?

  4.平日里你的老师是怎样教学的呢?学过这段之后你想和老师说点什么呢?弘扬传统文化

  范缜——卖论取官我不为

  南朝的时候佛教盛行,齐国的竟陵王萧子良和后来梁国的武帝萧衍,都带头宣传佛教,萧子良亲自给僧众送饭送水,萧衍称帝后,也宣布只有佛教才是正道,要求王公百官全都信佛。他们都妄图用佛教迷信来麻醉人民,维持其统治地位。

  当时,有个名叫范缜(约450-515)的人,是位有名的无神论思想家。他坚决反对佛教迷信,亲自写了《神灭论》一书,宣传唯物论的道理,把形体比作刀刃,把精神比作刀刃的锋利,以此来说明精神不能离开形体。他还揭露佛教迷信是虚妄不实的,佛教宣扬的"天堂"、"地狱",都是为了愚弄百姓。

  《神灭论》问世后,在思想界引起不小震动,急坏了竟陵王萧子良。于是,他找来了全国最有名的和尚,以及他手下能说会道的宾客,当面和范缜辩论。他们向范缜提出了许多责难,都被范缜不慌不忙地一一反驳回去了。辩论进行了好长时间,那些和尚和宾客们始终没有找出一条象样的理由来证明真有鬼神存在,反倒一个个被范缜驳得哑口无言,前来观看辩论的人越来越佩服范缜,认为范缜讲得是对的。

  公开辩论难不倒范缜,萧子良便派了一个名叫王融的人到范缜家里,企图私下收买他。王融对范缜说:"您坚持神不存在的理论,是和名教相违背的。您的才干如此超人,若是不这样固执,是不愁做到中书郎这样的大官的。"听到企图以高官厚禄收买他,范缜不由得哈哈大笑,说:"如果我卖论取官的话,恐怕早已做了更大的官了,何止区区一个中书郎呢!但是,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卖论取官我不为!"王融见范缜说得如此决断,只好灰溜溜地告辞而去了。

  后来,萧衍做了皇帝,想继续用高压手段压服范缜,但不论他采用什么手段,范缜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无神论主涨。

  参考答案

  (一)

  1.zhì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二)

  1.愤悱

  启发2.举一反三3.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

篇三:五年级上册国学诵读

  

  国学第十一册

  第1课始皇出游

  始皇出游。行至云梦,望祀虞于九疑山。浮江下,观籍

  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

  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

  德。

  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

  市等入

  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

  “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

  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

  “水神

  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

  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

  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古诗撷英

  焚书坑

  (唐)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第2课破釜沉舟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死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

  钜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

  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

  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

  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

  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一

  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

  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史记?项羽本纪》

  古诗撷英

  垓下歌(秦)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第3课高祖论功

  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

  “列侯诸将无敢隐联,皆

  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

  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

  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

  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

  予人利,此所以使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

  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

  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古诗撷英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第4课武帝求仙

  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

  少君言于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

  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

  于是天子始亲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

  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也,而使黄锤

  史宽舒受其方。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

  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史记?孝武本纪》)

  古诗撷英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第5课

  董狐直笔

  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

  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

  桃园而迎赵盾。赵盾素贵,得民和;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盾复位。晋太史董狐书曰“赵盾

  弑其君”,以视

  于朝。盾曰:“弑者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

  ”孔子闻之,曰:

  “董

  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也,出疆乃免。”(《史记?晋世家》)

  古诗撷英

  笔(唐)李峤

  握管门庭侧,含毫山水隈。

  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

  鹦鹉摛文至,麒麟绝句来。

  何当遇良史,左右振奇才。

  第6课范蠡浮海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

  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

  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

  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

  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

  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

  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

  古诗撷英

  松江怀古(唐)张祜

  碧树吴洲远,青山震泽深。

  无人踪范蠡,烟水暮沈沈。

  第7课

  管仲相齐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

  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

  “仓廩实而知礼节,衣食足

  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

  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

  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

  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

  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

  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史记管晏列传》)

  古诗撷英

  贫交行(唐)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第8课老子犹龙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

  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

  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

  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

  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

  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

  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

  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传》)

  (《史记?老子韩非列

  古诗撷英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9课燕王复仇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

  “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

  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

  者,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

  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

  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

  湣王出亡于

  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余皆属燕。

  召王世家》)

  (《史记?燕

  古诗撷英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第10课

  张良受书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

  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

  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

  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

  “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

  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

  “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

  书,乃《太公兵法》也。

  (《史记?留侯世家》)

  古诗撷英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唐)李白

  子房虎未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逆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第11课

  马陵之战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

  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

  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

  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

  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

  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

  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

  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到,曰:“遂成竖子之名!”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古诗撷英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12课

  多多益善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

  ,,上令武士缚信,载后

  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

  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

  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人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

  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

  ”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

  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古诗撷英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第13课张骞通西域

  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

  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

  ,,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

  氏奴甘父逃归。,,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资治通鉴?汉纪十》)

  张骞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

  一》)

  (《资治通鉴?汉纪十

  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

  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

  之他旁国。骞既至乌孙,,,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因分遣

  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及诸

  旁国,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马数十匹,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至h拜为大行。后岁余,骞所

  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

  (《资治通鉴?汉纪十二》)

  古诗撷英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第14课

  杨震却金

  震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

  曰:“关西孔子杨伯起。”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骘闻而辟之,时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

  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

  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密愧而出。

  性公谦,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

  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一》)

  古诗撷英

  杨震

  (唐)周昙

  为国推贤匪惠私,十金为报遽相危

  无言暗室何人见,咫尺斯须已四知。

  第15课

  击楫中流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

  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

  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

  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

  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南昌誓曰:“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资治通鉴?晋纪十》)

  古诗撷英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16课

  以铜为镜

  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

  听则明,偏信则暗。

  ,,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

  (《资治通鉴?唐纪八》)

  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魏徵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

  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

  ,,戊辰,徵薨,命百官九

  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徽

  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

  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

  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联亡一镜矣!”通鉴?唐纪十二》)

  古诗撷英

  过魏文步公宅

  (唐)杜牧

  虫惠虫古宁与雪霜期,贤哲难教俗士知

  可怜贞观太平后

  天且不留封德彝

  《资治

  (

篇四:五年级上册国学诵读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六

  (一)

  国学经典再现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我是小助手

  畎亩:田间,田地。

  傅说(yuè):殷武丁时人,曾为刑徒,在傅险筑墙,后被武丁发现,举用为相。

  版筑:一种筑墙工作,在两块墙版中,填人泥土夯实。

  胶鬲(gē):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盐为生,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

  管夷吾:管仲。士:此处指狱囚管理者。

  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

  (宰相)。

  百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用五张羊皮的价格把他买回,任为宰相,所以说“举于市”。

  曾:同

  “增”。

  衡:通“横”,指横塞。

  征:表征,表现。

  法家拂士:法家,有法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辅佐;拂士即辅佐的贤士。

  我是小翻译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

  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

  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考考你的智慧

  1.为了说明自己的论点,孟子举出了

  个实例,分别是。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行拂乱其所为,所以,曾益。3.看过这段话,说一说你以后成长的打算。

  弘扬传统文化

  聪明的魏元孚

  东晋时的晋简文帝,很喜欢和手下大臣开玩笑。有一个大臣叫魏元孚,长得十分难看,个子矮,脸盘短,还秃顶,其貌不扬。

  有一次,晋简文帝叫人准备了酒席,请大臣们喝酒,其中也有魏元孚。他还让太监准备了十几个酒坛子,都是矮粗的那一种,看上去就像魏元孚的脸,还在每个酒坛子上戴了顶帽子,叫人看了忍俊不禁。晋简文帝叫人把这些酒坛子放到长条案子上,摆放在大殿中。

  许多大臣都给魏元孚敬酒,想把他灌醉。魏元孚是个很精明的人,虽然他不知道晋简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感觉苗头不对,于是他当面把酒喝下去,过一会儿假装上厕所,又全都吐了出来,回到酒席上再喝,假装喝醉了。喝完酒,魏元孚被宣上殿。魏元孚一上殿来,大臣们哄堂大笑,因为长条案子上放的那些酒坛子实在太像魏元孚了。晋简文帝也被逗得前仰后合,想看看魏元孚到底怎么办。魏元孚却是一脸严肃,半点笑容没有,他越是这样,大家越觉得可笑。魏元孚走到长条案子前,停住了脚步,看着那些酒坛子,大声说“哎呀,这不都是我的兄弟吗?你们真是大胆无礼,怎敢跑到大殿上排队站着,赶快跟我回家!”一边说一边把酒坛子搬走了。魏元孚的举动把晋简文帝逗得合不上嘴,觉得他的确是个人才,把事情处理得滴水不漏。这些酒坛子被魏元孚拿回家后,他就叫家仆四处放风,说皇帝赏赐魏元孚十几坛子美酒,魏元孚愿意把美酒换钱接济穷苦百姓,还说这都是晋简文帝的功德。这事很快传进了晋简文帝的耳朵里,晋简文帝拍案叫绝:“魏元孚实在是太聪明了,人真不可以貌相啊!”

  从此以后,魏元孚成为晋简文帝最器重的大臣之一,帮助晋简文帝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受到老百姓的赞扬。晋简文帝器重魏元孚的主要原因是“饮酒而不乱性,甚有分寸,九分清醒一分醉”。

  (二)

  国学经典再现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

  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我是小助手

  游;指游说。

  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

  得己:即自得。

  我是小翻译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

  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考考你的智慧

  1.穷则独善其身,。

  2.孟子告诉宋勾践,在劝说国君时要。3.孟子提出这个论点的基础是什么?

  4.了解孟子,结合资料,梳理孟子的施政主张,并且找一些对自己的生活有帮助的语句记忆下来。

  弘扬传统文化

  包拯不持一砚归

  大名鼎鼎的包拯,是北宋一位刚正不阿、断案如神的清官。包拯喜欢书法,对书法艺术也颇有造诣。

  有一次,包拯被调到端州做地方官,这里的端砚非常有名。

  他到任不久,便听说历任地方官员借进贡端砚为名盘剥百姓,砚工苦不堪言。

  为了弄个究竟,一天包拯穿上便服,去砚工最集中的村子了解情况。

  包拯进了村,就听见一间小茅棚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砚工们正在凿砚坯、刻图纹。只见砚工们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他们边工作边埋怨官府要砚多却付钱少。

  回到衙门,包拯立即找来经办贡砚的书吏张考文。这人专用端砚贿赂上司,博取主子的欢心。

  他一听包拯问起端砚的事,便奉上一个优质砚台,并讨好地说还有更多的好砚台要送给包拯。

  本来按规定,端州每年只向朝廷进贡十块贡砚,而地方贪官私自增加数目,中饱私囊,害苦了砚工。

  包拯越想越气,脸色铁青,把张考文送上的端砚“砰”的一声摔在地上。

  张考文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才知道“包青天”果然铁面无私,于是跪地叩头求饶。

  包拯据此专门出了一份告示,规定不得任意增加贡砚数目,不准克扣砚工的工钱。百姓们高兴极了。

  包拯离任时,端州男女老幼都来码头送行。很多人携物相赠,都被包拯一一谢绝了。官船在一片赞扬声中顺江而下,不久就到了羚羊峡。风和日丽的天空突然乌云翻滚,浊浪排空。

  包拯感到事有蹊跷,但他又想自己平生廉正,上天断不会为难自己。然而,过了好一会,风还不停,浪也不止。

  包拯追问再三,这时他的书童忽然跪下承认,离开前有人送了一块端砚,他认为是小事,就私下替包拯收了。

  包拯一听,当即命令书童将砚台取出。这块端砚,外包黄布,砚身雕龙刻凤,果然是方好砚。

  包拯喜爱书法,对文房用具也很钟情。但他连看也没看一眼,随手将端砚抛到江里。说也奇怪,砚一落江,顿时风平浪静,云开日出。

  船开行不久,就在端砚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沙洲。包裹端砚的黄布顺流而下,一片黄光,变成了沙滩。传说现在广东广利镇的“砚洲”和沙浦镇的“黄布沙”就是这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

  (一)

  1.六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动心忍性,其所不能。

  (二)

  1.达则兼善天下2.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3.尊崇道德,喜爱仁义

篇五:五年级上册国学诵读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一

  (一)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我是小助手

  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时习:“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愠:音yùn,恼怒,怨恨。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鲜:少的意思。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考考你的智慧

  1.学习的一个好方法是。2.“说”的读音是:。3.你知道的古代启蒙读物都有哪些呢?

  弘扬传统文化

  贾逵隔篱偷学

  东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名叫贾逵,十五岁时就成了名闻乡里的小先生,向他求教的人络绎不绝。

  贾逵从小就聪颖过人。他父亲早逝,母亲既要操持家务,又要为别人缝补浆洗来维持一家的生活,没有时间照料他。幸运的是,贾逵有一个贤惠的姐姐,经常给他讲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那时贾逵才四岁,他总是安安静静、津津有味地听姐姐讲故事,听完一个故事,又缠着姐姐再讲一个。可是,姐姐哪有那么多的故事给他讲呢?有一天,姐姐正带着贾逵玩耍,忽然听到对面学堂里的老先生正在给学生们讲课,正好讲的是上次没给弟弟讲完的那个故事。姐姐灵机一动,带着贾逵悄悄来到学堂旁边,听老先生讲故事。学堂外边有道篱笆墙,贾逵个子小,姐姐就抱着他,站在篱笆墙外听。以后,每到上课时间,姐姐就抱着贾逵站在篱笆墙外,悄悄地听老先生讲课。慢慢地,贾逵长大了,姐姐抱不动他了,他就拿着板凳站在上面听,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夏天,烈日炎炎,他顶着酷暑听讲,热得汗水直流;冬天,大雪纷飞,他冒着严寒学习,冻得手脚麻木。姐姐心疼他,几次要拉他回家休息一下,他却说什么也不肯,坚持把课听完才肯罢休。

  就这样,通过几年坚持不懈地听课学习,贾逵到十多岁的时候,已经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加上他平时刻苦阅读,广泛涉猎许多名篇名著,比如《左传》、《四书》、《五经》等,已经达到了能够熟练背诵的程度。

  (二)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我是小助手

  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北辰:北极星。

  所:处所,位置。

  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蔽:概括的意思。

  思无邪: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纯正。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考考你的智慧

  1.孔子对施政的观点为:。2.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怎么确定呢?

  3.你学习过诗经中的诗句呢?你能说一说你了解的《诗经》吗?

  弘扬传统文化

  陈平忍辱读书

  陈平是汉朝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喜好道家学说,他和萧何,韩信等人一起协助刘邦创立了汉家王朝,历任三朝宰相,主持清除了擅权乱政的皇后家族的势力,为稳定汉朝统治做出了重大贡献。

  陈平自幼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学有所成,闭门读书,但是,他却有一位自私蛮横的大嫂,经常刁难羞辱他,还烧掉了他阅读的书简。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陈平面对嫂子的羞辱,一直隐忍不发,但是大嫂变本加厉的刁难,终于让陈平忍无可忍,他离家出走,想要浪迹天涯,最终还是被哥哥追回。陈平回来后不计前嫌,阻止了哥哥休掉嫂子,在当地传为美谈。为了报答兄长的厚恩,他更加发愤苦读。后来又有饱学老者听闻此事,特意前来免费收徒授课。陈平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参考答案

  (一)

  1.时常温习。2.yuè

  (二)

  1.以道德教化2.北极星在天空的北方,先找到北斗七星,北极星在北斗星勺柄所指的方向上。

篇六:五年级上册国学诵读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大学》

  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

  “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三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第六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未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此章为朱熹补传)

  第七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第八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

  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第九章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第十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

  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第十一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

  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篇七:五年级上册国学诵读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四

  (一)

  国学经典再现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我是小助手

  湍

  (tuān)水:急流的水。

  信:诚,真。

  就:趋向。

  颡

  (sāng):额头。

  我是小翻译

  告子说:“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考考你的智慧

  1.对“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理解错误的是()

  A.人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B.人怎么能够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C.人虽然可以迫使他做坏事,但是本性改变不了。

  2.孟子关于人性的论点和三字经中的一句相同。

  3.告子关于人性的观点是。4.我们在学习中应该如何利用人性呢?

  弘扬传统文化

  安步当车

  战国时,齐国有个隐士名叫颜躅,他颇有才能,不愿从政,甘愿过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时间长了,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齐宣王为了搜罗人才,派人把颜躅请了来,要委以官职。颜躅不便违命,只得进宫朝见宣王。

  这天,齐宣王高坐在朝廷上,他以为自己是一国之君,颜躅是个无官无职的文人,便以轻蔑的口气说:"躅,过来!"颜躅是个很有骨气的人,见宣王这样对待自己,心里很生气,便立在那里不动,用同样的口吻说道:"王,过来!"齐宣王听了,又改作笑脸,客气地说:"颜先生果然名不虚传。请您帮助我,作我的老师,我要向您请教。您要是能到我这儿来,咱俩一同生活,一同游玩,保证每餐都有牛羊肉和猪肉吃,出门也有车坐,您的夫人,儿女也都能身着衣锦,尽情地享受荣华富贵。"

  颜躅听了这番话,感到齐宣王是在利诱自己,便严肃地回答说:"谢谢。我不要什么荣华富贵,我愿"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娱"!""晚食以当肉"是说,我虽然穷得吃不起肉,但我推迟吃饭时间,等饿极了再进食,就和吃肉的滋味一样了,"安步以当车"是说,我虽然穷得没有车子坐,但我步行时把脚步放慢些.放平稳些,就和坐车差不多舒服了;"无罪以当贵"是说,我虽然是个平民百姓,但我只要清白正直,不做坏事,就是一个很高贵的人了;"清静贞正以自娱"是说,我一身清白,自由自在地过着隐居生活,自己就感到无限欢乐了。

  颜躅的这番话,说得齐宣王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二)

  国学经典再现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几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我是小助手

  辟:同“避”。

  豆:古代盛羹汤的器具。

  呼尔:轻勇地呼

  喝。

  蹴尔:以脚践踏。

  得:通“德”,这里指以我为德,即感激的意思。

  乡:同“向”,向来,一向,从前。

  我是小翻译

  孟子说:“鱼是我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欢吃的;如果不能两样都吃,我就舍弃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想拥有的,正义也是

  我想拥有的;如果不能两样都拥有,我就舍弃生命而坚持正义。生命是我想拥有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使我想拥有的,所以我不愿意苟且偷生;死亡是我厌恶的,但是还有比死亡更使我厌恶的,所以我不愿意因为厌恶死亡而逃避某些祸患。如果让人想拥有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只要是可以活命,什么事情于不出来呢?如果让人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只要是可以逃避死亡的祸患,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呢?但也有些人,照此做就可以拥有生命,时照此做;照此做就可以逃避死亡的祸患,却不照此做。由此可知,的确有比生命更使人想拥有的东西,也的确有比死亡更使人厌恶的东西。这种心原本不只是贤人才有,而是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保持它罢了。一篮子饭,一碗汤,吃了便可以活下去,不吃就要饿死。如果吆喝着给人吃,过路的人虽然饿着肚子

  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踩踏后再给人吃,就是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可是现在,万钟的傣禄却有人不问合乎礼义与否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奉养以及我

  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过去宁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过去宁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妻妾的奉养而接受了;过去宁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而接受了。这些不是可以停止的吗?这种做法叫做丧失了本性。”

  考考你的智慧

  1.“一箪食,一豆羹”要说明食物的。2.选文中划线句子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

  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代指的是什么?

  弘扬传统文化

  梨树无主,吾心有主

  元朝初年,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人许衡,品行高洁。他小的时候,正是蒙古灭金、灭宋的战乱年代。一个炎热的暑天,许衡和一些人逃难经过河南的河阳县,一路上没水喝,嗓子直冒烟。突然发现前面路上有一棵梨树,上面硕果累累,同伴们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梨吃。唯独许衡一人端坐树下看书,象不知道有梨一样。有个伺伴劝他说:"这梨刚熟,甘甜可口,吃了真解渴,你怎么不摘个来吃?"许衡答道:"这梨树不是我家所有,不能随便摘人家的东西。"同伴说,"现在兵荒马乱,人们死的死,逃的逃,这树是没有主人的。不用担心,快吃吧!"许衡说道;"梨树无主,我的心有主。"结果,他一梨子也没吃。

  参考答案

  (一)

  1.BC2.人之初

  性本善3.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

  (二)

  1.量很少2.比拟3.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篇八:五年级上册国学诵读

  

  第一单元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

  【北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闲居初夏午睡初起

  【南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增广贤文》(一)

  第1则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第2则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第3则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第4则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第5则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第6则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第7则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第8则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第9则

  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第10则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

  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

  第11则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第二单元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秋山

  【唐】张籍

  秋山无云复无风,溪头看月出深松。

  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

  钟山即事

  【北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增广贤文》(二)

  第12则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第13则

  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第14则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第15则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第16则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第17则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中仁。

  第18则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第19则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第20则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

  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第21则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第三单元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增广贤文》(三)

  第22则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平生莫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第23则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第24则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第25则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第26则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美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第27则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第28则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

  第29则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第30则

  水至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

  知者减半,愚者全无。

  第31则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第四单元

  竹枝词(其一)

  【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竹枝词(其二)

  【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增广贤文》(四)

  第32则

  竹篱茅舍风光好,僧院道房总不如。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第33则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第34则

  会说说都是,不会说无礼。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

  求财恨不多,财多反害己。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第35则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第36则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嫉财莫嫉食,怨生莫怨死。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

  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第37则

  墙有缝,壁有耳。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第38则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第39则

  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第40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第41则

  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第42则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第五单元

  题张司业

  【北宋】王安石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如神。

  看似寻常实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泛舟

  【南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增广贤文》(五)

  第43则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第44则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第45则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第46则

  路逢险处须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

  第47则

  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第48则

  人贫不语,水平不流。

  第49则

  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

  为学始知道,不学亦枉然。

  第50则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第51则

  惜花须检点,爱月不梳头。

  大抵选他肌骨好,不搽红粉也风流。

  第六单元

  春游湖

  【北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湖上暮归

  【元】赵孟頫

  春阴柳絮不能飞,雨足蒲芽绿更肥。

  正恐前呵惊白鹭,独骑款段绕湖归。

  《增广贤文》(六)

  第52则

  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成仇。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第53则

  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

  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第54则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第55则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近寻死路。

  生不认魂,死不认尸。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第56则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第57则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

  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第58则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第59则

  但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第60则

  假缎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

  善事可作,恶事莫为。

推荐访问:五年级上册国学诵读 诵读 上册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