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推进会上汇报材料四篇

时间:2023-08-17 13:54: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推进会上汇报材料四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3年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推进会上汇报材料四篇

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材料4篇

【篇一】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材料

在全区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产业发展推进大会,目的很明确,就是研究部署全区产业发展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合力,推动全区产业的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为建设美丽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久前召开的全市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市委、市政府围绕“强攻产业、决战工业”进行了一系列全面深入的部署,吹响了全市加快产业发展的“冲锋号”。现在全市上下千帆竞发,各个县区、开发区你追我赶,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和重要形势下,我们**区不容缺位、不容坐等、不容懈怠。这里,我想讲四点意见,与大家共勉。概况起来就是,抓经济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必须抓招商,抓招商必须抓环境。

第一,抓经济发展必须抓产业。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没有产业,谈何发展?强攻产业是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的任务所在,是遏制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所迫,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的路径所依,是建设美丽幸福**的使命所系。我们必须以强烈的进取意识和危机意识,脚踏实地把产业抓好抓实,夯实经济之基,筑牢发展之本。这当中,我们要先搞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的优势在哪里?一是有平台。我们既有可供工业做大做强的空间载体,又有可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的区位优势;
既有省级工业园区,又有大大小小的村级产业园、村级产业楼和各类“园中园”,还有罗家那一大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特别是随着枢纽站南昌高铁东站的即将落户,我们**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都将极大提升。二是有基础。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形成了针织服装、食品医药、冶金建材、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几大产业,2016年,我们针织服装产业产值接近300亿,电子信息LED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南昌光谷”LED产业链的封装生产企业绝大部分集中在我们昌东工业园区,我们的封装生产线占全市的70%,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位列全市第二,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80亿元。此外,我们**区还集聚了一些新经济、新业态,比如,以阿里巴巴、百度等为代表的电商产业,以省艺术中心、新华安699、太酷·云介等为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恒茂·梦时代广场、东方银座为核心的城东商圈初具规模,特别是随着华润置地、万达广场两大项目的即将挂牌启动,将进一步引爆我们**区的现代商贸业,提速我们的三产发展。三是有势头。2016年,我们新增签约项目66个,签约总额373.33亿元。光是去年6月份和9月份举办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和“南昌光谷”LED产业集中签约仪式,就签约项目22个,签约金额66.95亿元。这些项目和投资在未来几年将陆续投产、运营并发挥作用,为我们的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第二个问题,我们的短板在哪里?先说工业,就是殷美根书记指出的“六缺”:缺体量、缺龙头、缺集群、缺效益、缺创新、缺后劲。这“六缺”对我们**区而言,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说缺龙头的问题,全区大型的工业企业如统一、娃哈哈、方大特钢等等,都是些“老面孔”,没几个“新生儿”;
比如说缺效益的问题,我们的针织服装产业产值300亿,但这里面贡献了多少税收呢?方大特钢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每年又给我们贡献了多少税收呢?再说服务业,我们的服务业总的来说是传统的多、现代的少,低端的多、高端的少,生活性的多、生产性的少。比如说我们有香江建材市场、鹿鼎家居市场等各大专业市场,有恒茂·梦时代、京东天虹、家乐福、大润发等各大卖场,但我们有多少研发中心、创意设计中心呢?有多少总部大楼呢?面对这些现状,我们没有理由沾沾自喜,更没有理由止步不前,必须坚定强攻产业的决心。

第三个问题,我们的抓手在哪里?总的一条,就是“主攻三产、提升二产”。具体来说,三产抓什么?就是要以现代商贸为引领,以集聚发展为方向,以高端业态为核心,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大力发展金融服务、证券保险、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旅游、社区服务、健康养老、精品酒店等生活性服务业。尤其是要充分利用村级楼宇资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让现代服务业“爬楼上户”,打造一批中介服务、区域总部、结算中心、建筑安装、文化创意等亿元级的特色楼宇和精品楼宇。二产抓什么?就是一手抓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把体质做优,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把体能做强。重点是强攻针织服装、电子信息(LED)两大支柱产业,针织服装产业要积极引入时尚、文化、创意等元素,加大研发、品牌设计和高端营销力度,向高设计含量、高附加值的时尚创意产业转型发展,到2020年,针织服装产业产值要超过500亿;
电子信息(LED)产业要紧紧抓住打造“南昌光谷”的机遇,围绕健全LED产业链条,重点招引产业链上游的硅衬底、外延片、芯片项目,中游的封装项目,以及下游的应用项目,既要有“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又要有“铺天盖地”的配套项目,形成“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当然,除了两大支柱产业外,食品医药、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也不能放弃,能做大的要做大,能做强的要做强。一产抓什么?农业我们占的分量很小,以前讲的也不多,实际上我们还是有20多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们要进一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在罗家天祥大道以东区域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现代农业。各镇、街道、园区抓什么?昌东工业园区要抓住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更名的契机,聚焦针织服装、电子信息(LED)等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以技术研发、创意设计、智能制造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比如说,绿色照明、汽车电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
湖坊镇要结合旧改征迁,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和楼宇经济,打造一批总部经济,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加快李巷·万达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建设,特别是要发挥名镇强村的优势,着力推进村级产业园转型升级;
塘山镇要配合推进临江商务区开发建设和民营科技园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商贸、创意设计、总部楼宇以及VR等产业;
京东镇要盯紧幸福渠流域起步区、华润置地综合体、何兴特色街区等项目,加快村级楼宇的招商引资,壮大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健康医药、特色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
罗家镇要抓住南昌高铁东站建设、罗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机遇,结合新一轮的规划调整,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打造一个现代化宜居宜业宜游新城;
上海路街道、青山路街道、南钢街道包括即将挂牌的站东街道,要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重点发展社区服务、健康养老、精品酒店等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引进一些中介服务业,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等。

第二,抓产业必须抓项目。项目是产业的载体,抓项目就是抓产业。关于项目推进工作,上个月召开的重大重点项目推进工作部署会上已经作了安排,并且印发了2017年重大重点项目推进实施方案,大家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切实加快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管理、加速项目见效。这里,我再重点强调三点意见:

一是要以“大力度”赢得“加速度”。时间不等人,现在一季度很快就过去了,接着是梅雨季节,雨季一来又会对我们的项目建设造成影响,留给我们的时间确实不多了,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只争朝夕,以更大的力度赢得项目建设的速度。要重点瞄准重大产业项目,对于还在报批的项目,要加强跟踪对接,尽快从“纸上”落到“地上”;
对于已经批复的项目,要第一时间开工,尽快从“备战”转为“实战”;
对于续建和在建项目,要以最快的速度推进,尽快由“持久战”转入“速决战”;
对于已经竣工的项目,要督促企业方尽早投产达产,由“建设会战”转入“生产会战”。各片区指挥部、各职能小组、各级各部门要卡死时间节点、推进步骤,把责任再压实,加强督查考核,做到分类排队、十指弹琴、全力推进,在确保施工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施工进度,形成更多的实物量,推动经济发展。

二是要以“硬招数”啃下“硬骨头”。现在的形势已经不容我们后退,就是要拿出“硬打硬”的精神,拿出“背水一战”的决心、“舍我其谁”的勇气、“赤膊上阵”的干劲,努力在突破中突围、在打破瓶颈中打开局面。要切实解决“开头难”的问题,重点破解土地、规划等项目前期问题,不能因为“开头难”最后“步步难”。要切实解决“中梗阻”的问题,重点破解一批开头快建设慢、施工不到位的项目,尤其是阻工、揽工、索拿卡要等问题。要切实解决“见效慢”的问题,对进资工作缓慢、开工速度不快、建好了不能用、运营之后没有明显成效的项目,要认真研究,深入分析,精准发力帮助协调解决。

三是要以“硬作风”扛起“硬责任”。不得不说,以往有些列入计划的好项目、大项目,却只开花不见到结果,为什么?除了客观上的困难形势,主观上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也注意到,我们有的干部,谈计划踌躇满志,落实起来就是迈不开步子、甩不开膀子;
有的遇上一点困难,就暂时搁置了,再拖就没影儿了;
有的面对千头万绪,不知道该拎起哪一根,只好等待观望;
不少项目的建设涉及多个部门,有问题没人抓、没人管,等等。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看起来“热热闹闹”,干起来“冷冷清清”。我想这种结果大家都不愿意看到。为此,各片区指挥部、各镇街园区、各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动起来、忙起来,要靠前指挥、靠前协调、靠前攻坚,按照既定的安排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推进,一个难题一个难题攻克,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跟进,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同时,区项目办要加大项目推动工作督查考核的力度,定期通报,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奖出干劲、罚出责任。

第三,抓项目必须抓招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地方政府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第一次被正式写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招商引资也正式被国务院提升为国家战略。这一方面意味着招商引资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各地招商引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招商难度逐步加大。一个好的项目,肯定有很多追求者,要怎么做?我把它归纳为五条要诀。

第一要诀:眼要明。要围绕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准确把握自身的强项和缺项弱项,瞄准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精准出击、专业招商。当前而言,就是要围绕针织服装、电子信息(LED)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到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和大型央企民企里找“高富帅”,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找“白富美”。同时,也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对那些低端、低效、圈地的项目就是“投怀送抱”,我们也要“坐怀不乱”。

第二要诀:心要诚。如果硬件不足我们就用软件补,政策不足我们就用服务补,优惠不足我们就用感情补,如果彼此有感情,就算我们条件比别人差一点,人家也会选我们。怎么以情动人?首先就是要“懂行”,要能够与客商交流、沟通,尤其是在产业定位、企业发展等问题上能“对上话”,谈出行内、业内的“门道”,客商才会另眼相看,从而更容易达成共识,项目落户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相反,如果我们只知道罗列“优惠政策一二三四”、“让利举措ABCD”,就好比男女初次见面,张口就谈礼金、房子、财产,十之八九谈不成。所以,关键还是要打造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专业招商队伍。

第三要诀:腿要勤。就是要勤走动、勤联络。市委明确要求,我们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党政“一把手”每年要把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三分之一以上的精力用在产业招商和项目推进上,每人每月外出招商不少于一次,对于连续两周无主要领导外出招商的县区要警示,连续四周的要全市通报。如此可见,市委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视之高、力度之大。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我和区长带头,每月外出招商一次,其他区级领导每年外出招商要不少于15天,各镇街园区要有一名主要领导主抓招商,每人每月外出招商不少于一次。区投促局对外出招商情况实施逐月通报、分季考评、半年汇总、年终算账,对在招商引资中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消极应对的单位,首先由我和区长对单位“一把手”进行约谈。

第四要诀:脑要活。就是要动脑筋、想办法。不仅要自己主动出击,也要多找人牵线搭桥。要积极运用平台招商、产业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市场资源招商、创意招商、文化招商等方法,探索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模式,充分发挥商会协会、投资咨询等各种组织机构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政协、工商联的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已落户企业的推介作用,充分发挥本地能人牛人、乡贤的带动作用,积极参与央企入赣合作对接会、**(北京)新经济发展对接会、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赣港经贸合作活动等各种招商推介活动,择机组织开展一到两次**区产业招商推介大会,争取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的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和集中开工仪式。

第五要诀:脸要厚。就是要紧追不放、死缠烂打。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招商不是一件容易事,能够与客商一拍即合、两情相悦当然好,要是遇到点挫折,也不能轻言放弃。我们的招商干部要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和“蚂蟥精神”,对认准的项目紧盯不放,千方百计去抢,全力以赴去争。区委将对有作为、有魄力、有实绩的干部给“帽子”,对能吃苦、肯奉献、有贡献的干部给“票子”,让想抓项目的有机会、会抓项目的有舞台、抓好项目的有位子,在全区形成一种跑项目越跑越愿跑、越跑越有劲的浓厚氛围。

第四,抓招商必须抓环境。抓招商不抓环境,就是“死水一潭”。区委、区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发展环境,凡谈招商必谈环境,凡谈项目必谈环境,凡谈产业必谈环境,凡谈发展必谈环境。这里,我就简单强调三点。

一是要用“金牌服务”打造“金字招牌”。我们要牢固树立“你投资、我铺路,你赚钱、我保护,你有难、我帮助,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落实政策零停留、办事零推诿、服务零距离、流程零障碍、违规零容忍的”五零”服务理念。只要合情合理合法,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企业痛恨什么我们就打击什么,企业遇到什么难题我们就解决什么难题,把我们的服务打造成吸引客商的“金字招牌”。当前,要充分发挥“政企直通车”服务平台的作用,打通政府和企业的信息通道,让政府的声音能传递到企业那里,企业的诉求能反馈到政府这里。

二是要用“权力瘦身”推进“服务健身”。要进一步深化权力清单制度改革,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只要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客商投资、有利于项目落户,该取消的收费全部取消,该精简的事项坚决精简,该压缩的流程迅速压缩,该归并窗口的全部归并窗口,让企业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钱”。

三是要用“刚性治理”优化“项目生态”。就是要以“法治**”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特别是对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非法阻工、强揽工程、强买强卖、索拿卡要等违法行为,毫不手软、严厉打击,确保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让落户**区的每一家企业都享受公平公正的对待。

同志们,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落实,关键在实干。会上,我们已经把工业、服务业、招商引资、现代农业四个实施方案印发给了大家,各镇街园区也签了责任状书,请各镇街园区、各部门各单位,找准坐标,找到对标,按照实施方案和责任状的要求,全力以赴抓好贯彻落实。要用好机制抓落实,进一步用好决策机制、调度机制、推进机制、督查机制和考评机制,以机制推动工作落实,以机制确保工作实效;
要强化作风抓落实,坚决克服“慵懒散虚”等不良作风,面对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源要素等制约瓶颈和征地拆迁等艰巨任务,要敢想、敢试、敢闯,以创新的举措破解难题、推进工作;
要加强组织领导抓落实,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既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又加强对接配合,形成一个部门牵头主抓,相关部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领导配合抓,保持抓产业的精力不转移、劲头不减弱、工作不松懈。

同志们,我们**区的现实支撑在产业、前途未来在产业、依托依靠在产业。希望全区上下拿出冲劲、钻劲、韧劲,定了就干、干就干成,不达目的、决不收兵,奋力开创**区产业发展新局面,为展雄风争上游,创辉煌先小康,建设美丽幸福**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篇二】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材料

基层群团工作上发言在群团工作会上的发言材料

  第一名,四年获县委、县政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支部工作六年获县委和县直属工委表彰.

  2019年,被国务院残工委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陆远强理事长在北京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表彰.在残疾人工作中,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我们把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将全县756名城镇贫困残疾人和6525名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投入资金125万元,为全县173户贫困残疾人实施茅危房改造173间,使他们搬进新居,告别居住茅危房的历史.

  在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同配合下,齐心协力,确保城镇残疾人职工按照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组织个体就业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县残联每年安排10多万元残保金,各乡镇每年安排2万元以上的经费,为全县特困残疾人和1—2级重度残疾人进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重度残疾人的报销比例提高十个百分点,一般残疾人提高五个百分点.

  二、残疾人康复工作成绩显著大力开展社区康复工作,使残疾人人人都享有康复服务.县残联、县卫生局联合开展康复知识宣传,预防残疾的发生,以乡(镇)卫生院为骨干,在全县24个乡(镇)建立了社区康复指导站,指导残疾人家庭进行康复训练,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先后举办社区康复员培训班6期,培训康复员200多人,举办残疾人家长培训班4期,培训140多人.大力开展残疾人五个一康复工程活动,为贫困残疾人筹集资金100多万元.

  认真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工程,邀请贵阳、遵义的眼科专家到我县为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1329例,使他们重见光明.对患者实行医保报销、困难补助、全免等方式,极大地减轻了残疾人的经济负担.

  为65名低视力患者免费配用助视器;
为下肢重度残疾人捐赠轮椅车195辆;
配用助听器67台;
为30名重度精神病患者免费发放药物治疗,减少了他们在社会上肇事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40名聋哑儿童进行语言训练;
为麻风病人装配防护辅助用具103件;
免费供应残疾人辅助用具1524件,为患者减免经费10多万元,为全市缺肢患者安装假肢524例,为患者节约安装经费160余万元,恢复了他们的劳动能力,增强了他们生活的信心.

  三、残疾人就业扶贫工作残疾人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

  几年来,以开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为突破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66人,集中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和个体就业496人,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00多万元;
协调民营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147人;
扶持残疾人个体开业364人;
举办形式多样的城镇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15期396人;
城镇和农村残疾人就业率得到提高.为促进盲人就业,解决盲人就业难的问题.

  积极组织盲人参加省市残联组织的各类盲人保健按摩培训班.目前我县有57名盲人从事按摩行业,其中49名盲人分别在深圳、珠海、广州、成都、贵阳、遵义等地从事按摩行业,8名在本县从事按摩行业.

  举办残疾人理发培训班4期,培训85人,现已有12人从事个体理发行业.举办残疾人家电维修班3期,培训95人,现已有21人从事家电修理工作.

  举办残疾人电脑培训班5期,培训残疾人202人,举办残疾人畜牧兽医防病治病培训班3期,培训61名残疾人.现已有5名同志在农村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开展农村残疾人种、养殖业培训95期,培训1350人.

  四、抓好残疾人特殊教育县残联与县教育局联合将残疾儿童少年纳入九年制义务教育管理,我县三类残疾学龄儿童大部份生活在农村,家庭比较困难,为确保他们能够接受教育,县残联通过开展残疾人五个一康复工程活动,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狠抓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三类残疾人儿童的入学率从70.9%提高到85.2%,实施扶残助学、国家彩票公益金助学、扶助残疾儿童少年1000多人(次),2019年对5名考上大专院校的残疾学生,每人补助3000元.

  五、残疾人宣传、文体、艺术工作我们把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协调媒体,做好宣传.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发[2019]7号)和《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主线,认真落实《贵州省委宣传部关于残疾人宣传工作的意见》(黔宣发[2019]8号)、《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9]35号)精神,通过桐梓广播电视台、娄山关新闻报、遵义市残联站、遵义日报、贵州残联杂志宣传我县残疾人事业.

  组织开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世界精神病防治日、世界麻疯病防治日以及国际聋人节、盲人节、爱耳日、爱眼日、残疾人五个一康复工程捐款活动宣传,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宣传残疾人事业,使我县扶残助残的社会风气日益形成,人人参与扶残助残.几年来,在中、省、市、县报刊、电视台等刊物上发表反映我县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生活的新闻报道100多篇.

  2019年,在《中国残疾人杂志》上刊登的《背起同学去上学》,在中残联的新闻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2019年,在《贵州残联》杂志上刊登的《桐梓假肢站帮助520名残疾人迈上人生新路》;
在省残联新闻评选中获得三等奖;
县残联2019年度获中残联两刊征订工作先进单位.残疾人体育工作,我县把残疾人体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县、乡镇、社区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络.

  每年举行一次残疾人体育活动,及时发现输送残疾人体育人才,建立了残疾人体育和艺术人才库,目前体育人才库有57名运动员,艺术人员18名,两库人才表做到了八要素齐全,做到了情况清、底数明.为省残联输送2名运动员,一名射击运动员娄小龙(下肢高位截肢).

  2019年在第七届全国残运会中获得汽步枪比赛第4名,游泳运动员段徐升(下肢截肢)在2019年全省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个人获得8枚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成为遵义市金牌数量最多的运动员.2019年,在贵州省

  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县残疾人运动员获得较好成绩,为遵义市残联争得了荣誉,获得6枚金牌,2枚铜牌,两个项目破省记录.

  定期举办残疾人艺术、书法、摄影作品展,鼓励支持残疾人艺术创作.2019年选送20名残疾人艺术人员参加遵义市首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做到了声乐、器乐、舞蹈、戏剧小品四类节目齐全.

  由20名残疾聋哑儿童演出的《我们的校园》舞蹈节目荣获二等奖,由视力残疾人冯佳冶演出的《土耳其进行曲》钢琴节目获得二等奖.2019年,我县下肢残疾人薛连桐的书法王维诗二首获得全省残疾人文化活动周金牌.

  2019年5月,举办了桐梓县

  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有13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20多名残疾人家属参加了运动会,通过组织残疾人体育、艺术活动,残疾人得到了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增强了他们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心.

  六、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我县有24个乡镇,228个村(社区),5万多残疾人,抓好残疾人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保障.

  按照《国务院残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和机构建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要求来建设基层残疾人组织,夯实残联基础工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络.在228个村(社区)建立了残协,主席由村(社区)主任担任,各村招聘.

  了残疾人专职委员,专门负责残疾人工作.

  深入开展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基本生活保障等业务.开展了残疾人摸底调查,建立了残疾人基本情况和需求档案,做到了对残疾人家庭情况清楚,对残疾人的状况清楚,对残疾人的经济状况清楚,对残疾人的工作情况清楚,对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清楚.

  制定了帮扶措施,组织残疾人参加社区文体活动,对残疾人进行就业、康复指导,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真正实现了残疾人在组织中更加活跃,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加活跃,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社会更加活跃.七、认真做好残疾人的信访工作做好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我们急残疾人所急,想残疾人所想,把做好信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信访接待制度,把信访工作建立在首问责任制窗口,认真接待残疾人来访,建立了理事长接待制度,几年来共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2500多人次,为残疾人协调解决茅盾纠纷300多件,无集体进京、到省上访.

  八、认真完成县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完成业务工作的同时,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布暑,狠抓残联机关的效能建设,促进残联干部的作风转变,进一步端正为残疾人服务的思想;
抓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服务态度的转变,牢固树立残联干部五个不准和十项行为规范;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作风建设年活动、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等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在工作中做群众楷模.

  几年来,全面完成了县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多次得到县委书记罗其方的表扬.县残联2019年度获得政法(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2019年度获得五型机关创建先进单位;
2019年度获得县委、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单位、人口计生工作综合考评先进单位;
2019年度获得县机关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
2019年获得先进基层党组先进单位、十佳文明窗口先进单位,2019年获得全县综合目标考核二等奖.

  过去几年获得的成绩,是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市残联精心指导的结果,凝聚着各级、各部门的热忱帮助和大力支持,包含着全县残疾人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体现了各族各类残疾人的积极参与和自身奋斗的精神.几年来,我县残疾人工作走在全市、全省、全国先进行列,连续十六年获得全市残疾人工作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

  全县残疾人事业虽然得到长足的发展,也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认可.在建设与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残疾人是当今社会极其贫困的弱势群体,需要进一步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贫困残疾人与正常人的差距还在继续拉大,残疾人扶贫攻坚有待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优惠政策要进一步落实,社会共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工作的宣传,认真完成市残联、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为我县的残疾人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篇三】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材料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魏玮①叶晨②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近30年来,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为国内外经济学界所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我国目前也已形成了一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在此背景下,合理的选择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其技术溢出效应来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在波特原有的“钻石模型”基础上,从众多实证案例中提炼出了一些其他的重要因素,建立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四因素钻石模型”,并结合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特点,分别讨论了企业因素、行业因素、禀赋因素这三大内生因素与政府因素这一外生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关键词:产业集群影响因素集群模式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在地理上集中,且具有关联性的企业、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MichaelE.Porter,1998)。它是介于市场和巨型跨国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近几十年来,产业集群以其独具一格的组织结构特征给所在区域乃至国家培育了大量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从而奠定了产业集群所在国在全球竞争中不同寻常的竞争能力。
产业集群存在于大多数产业中,并且越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其产业集群现象越明显。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的代表,其集群现象比较显著,这也正是美国硅谷、台湾新竹科技园、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等产业集群典型案例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的原因之一。与其他产业集群一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也是集群单元、集群模式和集群环境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集群单元是基础,集群环境是外部条件,集群模式则是影响集群效率的关键因素。


魏玮(1966—),男,陕西丹凤县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组织制度与产业发展。②
叶晨(1986—),男,河南洛阳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产业投融资。

因此,我国要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首先明确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才能制定出合理的产业政策,最终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一、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的定义与产业集群模式的划分
国内外学界对产业集群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产业集群由MichaelE.Porter等早期研究者所定义,它等价于创新群,一般指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具有创新性的地方生产系统,群内各个企业之间不是简单的地理集中,而是相互联系、资源共享的,存在信息溢出效应与合作效应。广义的产业集群则认为,产业集群包含两种类型:一是高端的创新性产业集群,二是低端的基于低成本的产业集群。很明显,根据广义产业集群的定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属于基于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创新性产业集群类型。目前,大多数西方学者采用是广义的产业集群定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问题,已有一定阶段性研究,其中比较典型的如表1所示:
表1产业集群模式类型分类
划分标准集群的优势来源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集群模式
低成本型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市场主导型产业集群、政府扶持型产业集群
集群内企业的联系方式网状式产业集群、轮轴式产业集群、多核式产业集群、
混合式产业集群
集群的产业性质集群内产业关联方式
传统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横向产业集群、纵向产业集群
集群在生命周期中所处新型的产业集群、成长中的产业集群、成熟的产业集群、的阶段
衰退的产业集群
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关于产业集群模式的内容是相当宽泛的,从不同的准则和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模式。总体上来说,目前缺少一个考虑了影响产业集群模式选择的所有主要因素的综合性产业集群分类模式,对于拥有不同优势的地区,根据哪些因素如何选择对自身最优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也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硅谷、班加罗尔软件园、北京中关村等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经验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选择最优模式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促进集群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从影响产业集群的发展的因素入手,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模式进行划分。产业集群有了竞争力自然可以得到发展,丧失了竞争力就会被市场淘汰,所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将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作为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目前,学者们通常都将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模型——波特的“钻石模型”作为分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工具。尽管成熟理论模型的构建模式值得借鉴,但必须更全面地对影响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进行归纳,使这些因素能够在一个模型内得到有层次的深入分析,因此,本文利用了已有理论模型的因素划分和架构方式,在模型原有的因素基础上,从众多实证案例中提炼出了一些重要的其他因素,将这些因素进行分类归纳,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本文称之为“四因素钻石模型”,如图1。

图1四因素钻石模型
企业因素
禀赋因素行业因素
政府因素

这个模型将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分为四个大的方面:企业因素、行业因素、禀赋因素和政府因素。其中,企业因素、行业因素、禀赋因素属于内生因素,而政府因素属于外生因素。
(一)企业因素
企业是产业集群的单元,也是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最基础的要素。产业集群

发展最初的动力来自于企业追求自身发展的愿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企业在自身潜力挖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寻求外部的帮助,距离资源更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等等都是企业超越自身限制,提升竞争力的好方法。正因为有这些需要,战略联盟、合作伙伴这样的方式在现代市场中越来越多地涌现。产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战略合作的特征,但产业集群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使得产业集群内的企业联系更广泛、更紧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合作。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就是企业的聚集,也就是说,产业集群的发展依赖于企业聚集,并且保持这种聚集的状态。因此,企业间的聚集必然影响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要发展也势必要考虑如何促使企业的聚集,保持企业的聚集,并扩大集群的规模。(二)行业因素
本文所指的行业因素主要是指行业内部各企业间的合作程度。行业内部有着良好的信息和资源共享氛围,通过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共同地实施某些基础建设,共同进行某些技术开发和研究,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现有企业的成本,也能吸引那些外部企业的加入。资源和技术的共享就为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升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分工协作的机制不仅可以给予企业更大的生存空间,并且伴随着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做大做强,然后派生或衍生出新的企业和分工,从而促进了整个集群的发展。(三)禀赋因素
产业集群的禀赋因素主要包括两点:群周边自然资源丰富度和劳动力储备情况。自然资源丰富度通常决定着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成本,从而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而根据劳动力储备情况,我们可以将一个集群所在区域划分为生产型劳动密集区和技术型劳动密集区。生产型劳动密集区主要集中在人口众多、科研机构和高校数量较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技术型劳动密集区则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经济开发区以及科研机构和高校密集的地区。拥有要素禀赋的地区,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和难度不同,所适合的产业集群模式也不尽相同。(四)政府因素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部分,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政府宏观层面的支持是分

不开的。只依靠市场和企业的作用,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而政府的支持、引导和调控,能够促进更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扩大。无论现有理论模型还是我们看到的每一个成功产业集群发展的案例,政府的支持和政策都是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政府应该积极发展区域内的交通和基础设施,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条件。政府积极转变职能,为企业提供更简便快捷的服务:进行制度建设,将人的管理转变为制度的管理,规范产业集群发展区域的建设;
鼓励配套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各类中介机构和服务企业。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各种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划分
(一)内生因素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
本文根据上文提出的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三大类内生因素,即企业因素、行业因素、禀赋因素,再结合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特点,从动态角度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划分为以下三类模式:即基于领导者的产业链式集群、基于合作的“虚拟化大厂”集群和基于技术的模仿扩散式创新集群。1.基于领导者的产业链式模式
它的特点是集群内存在一家或少数几家规模较大的领导企业,它们有足够能力整合上下游资源、人力资本和研发活动。以领导企业为核心,周围围绕着与之关联的供应商、分包商、销售商等上下游中小企业,形成“众星拱月”式的结构。群内产业链完整,从原材料的供应到最终产品的分销都在集群内部完成,并且群内半成品和服务的交易成本要低于群内与群外间半成品和服务的交易成本。
结合“四因素钻石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一个集群中大型企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大,企业间联系以纵向联系为主,企业间合作程度较高,自然资源和生产性劳动力资源较丰富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适合采用基于领导者的产业链式模式。
2.基于合作的“虚拟化大厂”模式
它的特点是集群由众多规模相当的中小企业构成,群内有较细致的专业化分工,比如专门提供技术支持的企业、专门从事生产的企业和专门从事物流的企业。集群内各单元以横向并行关系为主,整个集群的运作要通过群内所有企业的共同努力和协调才能完成,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程度非常高,整个产业集群就像

一个虚拟的大工厂。
结合“四因素钻石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一个集群中不存在大型主导企业,企业间联系以横向联系为主,企业间合作程度极高,技术型劳动力资源较丰富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适合采用基于合作的“虚拟化大厂”模式。
3.基于技术的模仿扩散式模式
它的特点是群内存在众多规模相近、技术特点相似的中小企业,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具有垄断地位。它们具有独立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体系,相互之间竞争激烈。不断地竞争促使这些企业不断创新,而技术的外溢性使得新技术迅速在行为主体间扩散,并在扩散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先进技术的共享使得群内其他技术相近企业的创新起点不断提高,并为后来入群的企业节约了初期的研发成本,存在一种正的外部性。
结合“四因素钻石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一个集群中只存在规模相近的中小企业,企业间联系以横向、纵向联系都不密切,竞争又多于合作,技术型劳动力资源较丰富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适合采用基于技术的模仿扩散式模式。
(二)外生因素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
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外生因素主要是指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陈继海(2003)根据政府干预在产业集群过程中作用的强弱程度,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业集群划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扶持型。事实上,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成功的产业集群,无论是所谓自下而上的市场主导型产业集群,还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扶持型产业集群,它们的发展都与政府宏观层面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只不过不同地区、不同模式下政府支持的力度和所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是资本投入大、技术密集、对信息传递速度的要求高,而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因此政府支持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认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政府的定位必须合理。政府不应以市场主体身份直接接入产业集群的发展,而迎扮演好产业引导者、公共服务者和市场监管者的角色。
(1)制定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以法律、法规等形式保证专项政策和规划的落

实,建立健全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与产业政策相配套的保障体系,以保证产业政策自身、产业政策与相关政策的协调和完善。同时,政府应通过政策杠杆只允许与群内主导产业具有产业关联的企业进入,以避免国内许多园区出现的群而不聚的现象,影响集群效应。
(2)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一方面,政府应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通讯、配套的生产服务设施等“硬服务”,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路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技术设施和公共设施条件;
另一方面,政府应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及人才信息以及技术管理培训等“软服务”,以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发展。
(3)管理好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企业开办、运营的交易成本,努力创造一个高效、积极的良好环境来吸引和鼓励创业者,引导和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参考文献
1.Porter,M.E.ClustersandNewEconomicsofCompeti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1998,11.
2.王缉慈.地方产业群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2(3
3.陈继海.世界各国产业集聚模式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3(64.钱平凡.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特点与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2
5.王缉慈.关于中国产业集群研究的若干概念辨析[J].地理学报.2004(10

【篇四】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材料

新常态下ST区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摘要:新材料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产业,对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它既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和保障,更是当前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文章聚焦中国新常态下ST区新材料产业集群问题,着重阐述了总体现状、成效、现存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为做强、做大ST区新材料产业,持续提高ST区新材料产业集群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加快构建“创业ST、宜居ST、和谐ST”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常态;
新材料;
产业集群;
发展优化;
ST区
一、问题的提出
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支撑和基础,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已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近年来,新材料产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许多国家加大了对新材料的扶持力度,美国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加大对包括先进材料在内的四个领域的投资;
欧盟研究出台了新材料激励政策,重点发展纳米等新材料领域;
英国、韩国等紧随其后,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世界新材料产业正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期。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在国际产业布局中正呈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全球合作交流的进一步深化,我国新材料产业整体发展趋势良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新材料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0%;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一些关键材料的研发、应用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十二五”期间,新材料产业被国家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重点培育和快速发展。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包括新材料产业在内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新材料作为上海市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已发展成为产值位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之后的第三大产业,成为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上海市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领域,其中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已成为上海新材料产业的两大核心产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前,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依然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新的风险又在形成和积聚,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危机的应对方法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抢占工业发展新制高点,巩固经济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促进经济增长复苏。在此背景下,中国发展环境、比较优势和内部动力机制已发生深刻变化。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关系中国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中国“弯道超车”,必须突出创新驱动作用,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推动新技术产业化,在未来分工地位的关键产业领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在各行业打造一批能够支撑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且具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在牢牢把握以上经济形势的基础上,ST区委、区政府为了推动ST区产业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的追赶式增长,积极对接国家、上海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进一步明确了ST区产业发展的“3+2+3”的八大产业集群,并将“ST区推进八大产业集群建设的难点及对策”作为区委重点调研课题。
新材料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产业,对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它既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和保障,

更是当前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在中国整体进入新常态下,在中国“四个全面”的进程中,特别是在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上海“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大背景下,ST区如何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如何做强和做大新材料产业集群,如何持续贯彻和落实ST区“工业强区”战略,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ST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ST区关注的焦点。本文聚焦中国新常态下ST区新材料产业集群问题,分析了其发展环境和发展概况,着重阐述了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建议,为做强、做大ST区新材料产业,持续提高ST区新材料产业集群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加快构建“创业ST、宜居ST、和谐ST”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二、ST区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诊断分析
1.总体现状。
(1)招商引资力度日趋加大。ST区大力开展新材料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境内招商和境外招商并举,针对新材料发展目标,着力引进具有产业引领性作用、产值效益高的重点项目;
在产业链招商上下功夫,尤其是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开展针对性招商,着力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为重点项目做好配套工作,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2013年,新签约新材料项目18个,总投资达79.49亿元。中国软包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BOPP薄膜项目落户ST工业区;
全球最大的工业织带制造商澳帕曼落户张堰新材料产业基地,除此之外浙江永恒实业稳定网络索、上海晟玺PC热塑料镜片等新材料项目也相继签约落户ST区,产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2)发展软环境已逐步营造。一是引导企业用好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争取国家、市、区三级专项补助资金,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2013年,ST区新材料企业新增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两家;
ST区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小巨人、专利示范企业各一家;
乘鹰新材料等7个项目获得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上海市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上海市产学研合作计划项目及各类品牌创建奖励等共计576万元。二是加大融资和人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融资服务新平台,帮助企业对接银行、担保公司、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2013年组织新材料产业系统性的融资对接活动5次,落实贷款1亿元左右。鼓励企业引进在新材料领域有前瞻性眼光、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积极推动人才公寓和单位租赁房、员工宿舍楼工作,落实人才的住房、税收等优惠政策。(3)企业产学研合作发展迅速。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营造产学研合作的良好发展环境。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共建新材料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对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提升行业科研能力。目前,“多功能纤维面料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特种纤维涂层研究中心”等相继在ST区落地建设。在政府的推动下,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深化,科技攻关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提升。欣年助剂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合作建立了“低碳化工催化剂工程化平台”,与中石化石科院合作开发工业废水的膜处理系统,推进催化试剂的研制开发工作;
汇得化工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申报了2013年度产学研合作计划项目高亮揉纹聚氨酯树脂,对新型纤维材料的研发力度进一步加大。
(4)产业转型发展日益加快。鼓励企业采取增资、兼并重组等方式,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实现自身技术的升级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华峰铝业

通过增资并购方式引入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借助国外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延伸产品应用领域,2013年公司产值首次突破9亿元,产品成功打入欧美、日本等市场。鼓励凯鑫森与其关联企业凯兰达兼并重组,强化与上市公司上工申贝的合作,重组公司将获得后者注资1.8亿元,用于发展新功能性薄膜和涂层材料项目。针对产业发展特点和企业发展实际,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产能,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等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013年新材料产业有1家企业被列入淘汰产能企业名单。
2.主要成效。作为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ST区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及高分子合金材料、特种橡胶、新型绿色建材、高档涂料等,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以华峰超纤、嘉宝莉涂料等一批骨干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近年来,通过推进项目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措施,ST新材料产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成效显著,表现在: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全区54家新材料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7.51亿元,同比增长8.17%。其中新型合金材料及高分子合金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成长性良好,已发展成为ST区新材料两大支柱力量,其中新型合金材料及高分子合金材料实现产值65.83亿元,同比增长2.59%;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实现产值23.28亿元,同比增长31.75%,其中华峰超纤贡献产值7.27亿元。
(2)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ST区新材料企业顺应产业发展形势,通过有效配置人力、物力等资源,对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和研发力度,加快调整产品结构,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引领和辐射整个产业集群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例如:华峰超纤作为超细纤维聚氨酯合成革生产技术领域内的领跑者,生产能力位居国内第二,技术储备丰富,是5项国家轻工行业标准起草与制订单位之一,拥有较强行业话语权。精细化工园区的嘉宝莉多年来潜心专注于涂料行业的经营,企业高度重视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核心产品已成功打入高端市场,2013年企业获得中国涂料十大品牌(内资品牌)、中国著名涂料品牌等多项荣誉称号,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2)产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从目前新项目、开工及竣工项目情况看,新材料产业后续发展动力较足,形势良好。2013年,ST区引进新材料产业项目18个,计划投资总额79.49亿元,其中用地项目11个,计划投资总额78.76亿元,用地面积1040亩,亩均投资强度757.31万元。华峰铝业、美凯威奇等18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悦得软包装、巴德士等13个项目已竣工,有望2014年投产,凯鑫森(二期)、立邦工业涂料等8个项目进入开工建设阶段,上述项目预期将新增产能34.76亿元。
3.现存问题。
(1)自主研发能力较弱。ST区新材料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但高端技术设备严重依赖进口的现象仍然存在。对生产工艺的研究欠缺,创新投入不足,导致产品整体竞争力不足,目前ST区新材料企业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且品种不全。部分企业对硬件的重视程度高于软件,对前者的资金投入也大于后者,在人才、技术培育等方面缺乏远见意识,制约了新材料行业的创新发展。浙东建材产值规模较大,但受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影响,客户可能随时转走订单,企业正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2)产品配套能力较弱。ST区新材料产业相互配套能力较弱,上下游产业融合较差,关联企业紧密对接的完整产业链欠缺。部分企业所需的原材料无法在区域内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和采购商,需要到其他地区进行采购,增加了企业交易和运输的成本,原有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的部分优势被相应抵消,区域内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产销一体化网络格局也难以形成。
(3)产学研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产学研的长效机制缺乏。长期的、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在目前看来,ST区新材料企业的产学研围绕项目进行的短期合作较多,围绕某一技术领域的点对点合作较多,部分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仍停留在技术转让以及委托开发等较低层面上,部分研究领域和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重复投入和建设的现象,资金、科技、人才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对关键技术缺乏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二是产学研脱节现象仍然存在。表现为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专利项目较多,但项目转化率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和交流平台,各环节紧密结合的机制体制尚未完全建立,高校、研究机构的科研方向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产业发展没有形成合力。金霞化纤与东华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致力于新型纤维材料的研发工作,但受生产设备、投入成本等因素影响,双方的合作更多地停留在研发层面,致使其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实际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三、ST区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优化措施
?1.环境分析。
(1)有利因素。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和上海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都明确将新材料作为重点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在产业政策的引领下,新材料产业势必会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ST新材料产业规划前瞻性强,目标清晰明确,区域内重点发展的新型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等与新材料“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重点发展领域契合度高,为争取国家及上海市的产业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ST已形成以八个产业集群为重点发展的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和企业。张堰镇、漕泾镇、上海精细化工园区、ST工业区等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有力,为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孵化器,区内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壮大,引领和带动产业的整体发展。
(2)不利因素。ST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核心技术、高端产品等方面缺乏优势,发展面临着较多不利因素:从事新材料产业的科研机构数量不多;
适应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
资金投入不足,高性能材料、关键技术研发进展缓慢;
高端技术人才不足,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体系尚未完善;
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节能控耗和转型升级压力大。
2.优化措施。
(1)培育新材料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将做大产业和做强企业相结合,支持华峰铝业、大巨龙蓬盖等企业继续发挥规模优势,加强品牌建设,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支持嘉宝莉、华峰超纤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骨干企业加快发展;
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发展壮大,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着力引进一批具有为上下游产业提供相关配套服务能力的特色中小企业,形成完整

紧凑、各细分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形态,加速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2)加大产学研合作工作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产学研用合作环境。围绕ST区新材料产业创新需求,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构建紧密结合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攻关实力和优势,不断促进高校的科技成果与企业的需求有效对接,着重突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环节,提升ST区新材料产业技术水平。加快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着力对新材料企业具有共性的科技技术进行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共享机制,加快新材料产业商业化、规模化进程。鼓励ST区重点骨干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联合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研发力度。
(3)加强政策对接。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按照ST区关于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相关要求,积极帮助企业对接各项优惠政策。对于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符合新材料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积极帮助其争取上海市土地统筹指标,加快推进项目的落户和建设进度;
支持企业申报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上海市及ST区企业技术中心等项目;
对企业成功创建品牌给予奖励;
鼓励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和上海市重点技术改造等专项补助资金,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鼓励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产业特点和优势,打造企业特色品牌,走专精特新之路,实现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N].文汇报,2015-05-20.
[2]赵丽丽.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述评[J].商业时代,2009,(11).
[3]肖林.直面新常态与创新驱动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4]南剑飞.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上海农村经济,2015,(3).

推荐访问:会上 集群 高新技术产业 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推进会上汇报材料四篇 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材料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