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读后感二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读后感2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读后感篇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实践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
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是“一化”,而是“两化”,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经验马 克思主义化。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着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特性和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所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的理论,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从而为新的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全面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历史进程,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规律,对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
1、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2、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教条主义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当作语录,当作《圣经》,开口闭口“拿本本来”。只注意他们的具体结论,而忽视了引出结论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观点,是根据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而来的,生搬硬套地将它用到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社会,一定会犯“水土不服”的毛病。这样做,看起来取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经”,但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活的灵魂;
看起来思想无比革命,实际上思维十分保守。一旦采用这种思想来指导实践,很容易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的损失。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用马列主义这根“矢”,去射中国革命实践这个“的”,理论科学,目标明确,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回顾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本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一帆风顺;
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5、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刻地阐述。
克思主义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新的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求具有中国特点的形式,更要求它包含切合中国实际所需要的内容。这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创新化。民族化,就是用我们民族特有的表现形式,来表述和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之成为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具体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的实践,并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
、创新化,就是要立足中国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新阶段
(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历史事实证明,任何一种理论不可能无条件地适用于任何时代和任何国家,理论只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转化为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理论,主要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能够倾听时代的声音,解读时代的变迁,解决社会发展的矛盾和现实问题, 进而引领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能够传入中国、植根于中国并实现中国化从根本上说也正是源于它这种与时俱进,始终与时代和社会实践发展相结合的理论品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而融合了时代内容的理论成果必然要付诸于某种具体的实践,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并形成新的认识,使理论自身不断得到丰富,从而进一步推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飞跃进程中先后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形成的,是在解决不同时代背景下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紧紧抓住“战争与革命”这一时代主题,适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成功地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深刻揭示时代特征,预见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吸取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取得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着“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坚持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必须明确的根本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做出了新的理论贡献。科学发展观的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正式确立,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认识和基本主张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加切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需要。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内容上来说,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时代特征紧密结合,使其能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前进,以解决不同时代背景下中国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发展中也出现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要求我们必须在新的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深刻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涵。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首先就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只有努力学好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即运用马克思主义考察和分析中国当前的现实,从中提升具有时代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创造性回答,既指导中国的当前实践,又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只有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用富于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察世界,解决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使我们党能够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时代的潮流,推动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2、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的思想体系,它的创立本身和每一步成功发展都渗透着继承和发展同在、改革与创新并举的精神。要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唯一的方法就是要使它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而丰富和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只有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真正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从历史上看,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创立,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无一不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这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现,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科学的理论武器。可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就在于结合实践的发展进行理论创新,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
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封建农业文明的传统、近代以来经济文化发展十分落后,同时自然条件又十分复杂的东方大国之内进行的,所遇到的一些特殊情况和问题是世界其它国家都没有遇到过的,在马克思主义的书本上也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通过研究和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制定出适合中国实际和特点的路线、方针、政策,把革命和建设引向胜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而要学会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要立足中国的具体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有的放失”。今天,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正处在并且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我国社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了长足发展和进步,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文化发展还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社会成员间的贫富两极分化以及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诸如此类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首先必须在理论上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因此,我们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以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和发展,使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切实符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能够切实解决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四、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相连,而且与党的自身建设密切相关。党的建设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的效应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建设的成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党的自身建设和领导水平、执政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进一步搞好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就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只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建设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制定其全部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而党的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作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也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创新。其次,只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建设才会取得应有的成效。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建设的发展,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团结统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和领导保证,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又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思想理论条件。只有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建设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搞好党的建设,必须处理好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必须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考,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把握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与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真正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从而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创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普遍性,其另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发展,与时俱进。因此,才有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发展,是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和基本立场为基础,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理论升华。能够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具有理论自身的普遍性,即超越它所产生和指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革命和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有一般的和普遍性的价值。这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不同时期不同的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经历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政治革命、以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心的生产力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分别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不断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这些理论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革命和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国情,而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现实中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理论,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曾说过,“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他反复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主要领导干部,只有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才能很好地完成党的历史任务。
(二)注重总结经验,把握事物的规律。规律都是隐藏在现象中的,任何规律的发现和掌握都是经过不断地对现象进行研究,不断地总结经验得到的。中国的国情有其特殊性,我们要研究中国的国情,把握中国革命不同于别国革命的特殊性、特殊规律,把握不同革命阶段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而取得革命的胜利。
(三)要坚强理论创新。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因此,在实践中,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实际,既要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又要通过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不断创造新的理论。只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地位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应用。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要求的。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只有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因此,要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实际,而且要通过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的双重内涵,要求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不但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研究,更要注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跃迁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要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出发点、着力点问题;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
(一)、首先要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本土化,从发生学的意义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不同时期中国社会重大问题的需要。马克思总结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规律。由于各国的革命和建设具有各国的特殊性或个性,晚年的马克思研究全球化条件下不发达国家的国情实际,提出了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构想。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代替论”和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跨越论”,体现的正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革命规律之间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科学理论,具有揭示和构造现存世界的价值指向。来源于无产阶级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回到西方发达国家和东方不发达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过程中才能在指导革命中得到验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发挥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才能通过解决中国这一东方大国的实际问题来实现其改造世界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是中国社会变迁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本是来自西方的理论,为什么能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并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民接受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恰好是中国人民企盼和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也只有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能得到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最初是毛泽东针对中国革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学习,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合。我们需要马克思主义,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马克思主义主义,脱离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精要管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中心课题主要是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强民富的问题,这就产生了中国革命、中国改革和中国发展三大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这三大主题,实现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马克思的中国化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跃迁,最重要的是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问题,要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而不能从理论原则出发。对中国国情的客观分析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本土化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在时间方面即纵向方面是与时俱进,根据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不同时代的特点、不同历史阶段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
在空间方面即横向方面是因地制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在总体上要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才能进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但这些思想中没有提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也没有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我们党存在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倾向和盲从共产国际指导的问题。按照共产国际的组织规则,中国共产党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必须接受共产国际代表的监督和指导。当时世界上只有苏联成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和俄国革命经验神圣化就成为一种难以避免的状况。用俄国党的标准和俄国革命的经验来指导与衡量各国共产党和各国革命的情况,当然会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内有两种马克思主义者:一种是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陈独秀照抄照搬俄国孟什维克的策略,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应由资产阶级领导,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
王明照抄照搬俄国布尔维克的策略,认为中国应走俄国攻打大城市的道路另一种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就是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同样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能冲破教条主义,不迷信共产国际指示的束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实际出发,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以农村为中心、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搬到中国甚至把俄国式马克思主义搬到中国,或者照抄共产国际指示和俄国革命经验,表面上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实际上并未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真正结合,并未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用马克思主义要理论联系国情实际,而不能用理论剪裁实际,不能要求实际去适应理论,这是唯物主义原则的贯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中国历史与现实的认知深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前提;
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转贴于 中国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力点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最根本的是要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力点问题。要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实践创新与理论飞跃,形成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的结合,使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体现时代性、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表明,中国现代化的思想资源,不能纯粹源自于西方,但又要求具有西方形式;
不能源自于自身的文化传统,却又要充分考虑到文化传统及其现代转换的内在要求。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话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叫普遍真理,另一方面叫结合本国实际。我们历来认为离开任何一面都不行。遗憾的是后来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出现了偏差,未能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中国不发达的基本国情,犯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盲目求快、盲目求纯的错误和“文化大革命”超越发展阶段的“左”倾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实事求是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的结果;
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着眼于中国特色革命、改革和建设过程中的实践创新,创立和发展充满活力和富于创造性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在旧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共产党人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在马列主义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是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在农村这一薄弱环节首先突破,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比较好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邓小平的一个创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马克思主义只有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高水平的表现形式。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础上实现历史性飞跃,高举体现规律性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领导的党中央,在中国革命、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次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形态;
邓小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二形态;
江泽民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三形态;
胡锦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形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标志。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是一个永恒的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水平。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读后感篇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作者:方卫兵
作者机构:咸宁学院,社科部,湖北,咸宁,437005
来源:荆楚学刊
ISSN:1672-0768
年:2003
卷:004
期:003
页码:21-24
页数:4
中图分类:B0-0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先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