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论文

时间:2022-06-17 09:12: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论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论文

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论文5篇

【篇1】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论文

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政府与公众到底该哪个的权力大?公众是不是总是应该听从政府的安排?公众应该有什么样的权力、如何使用这些权力?等等,这些问题是每个民主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要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国家就会稳定,社会就会进步;
这些问题处理不当,社会矛盾就会激化,国家就会陷入混乱!解决这些战略问题之前必须对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有个全面的认识,并处理好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定位、平衡与分工的关系。

(一)政府与公众各自的定位

1、政府的定位

首先,政府是一个组织,是一个服从于国家、服务于人民而设立的行政执行机构。而它的设立者是一个可以代表最广大民众利益和声音的最权威的机构,而这个机构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公众。它的主要职能是执行民意、协调民意、反馈民意、维护民意。也就是说,从根本上,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公众,应该为人民服务,应该对人民负责。不管这个政府的组织形式如何,也不管它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还是间接选举产生(我们国家的政府属于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民主国家的政府由直接选举产生)它的权力都不应该大过最广大的民众,如果大过了,或者说它平白的多出了一个控制民众的职能,那说明政民关系已经变得不正常了,被严重扭曲了,必须纠正这种不正当的关系。

其次,政府是一个非营利性机构,它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维护最广大公众的利益、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它的职能是严格执行由民意总结和衍生出来的各种指令和任务。它的步调应该与大众民意保持一致,它不应该涉足到民间跟其职能无关的利益关系,更不能与民争利!虽然政府兼有协调大众利益的职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拥有参与利益分配的权力。如果它参与了进来,说明这个政府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说明它变质了,已经失职了,已经腐败了,那么它就不适合再继续生存下去,应该撤掉或者改革掉其中不应该存在的成分。应该重新选举出新的政府内容,让它重新焕发生机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政府变质了也反映出这个政府的选举和产生方式存在问题,必须改革掉。

再次,政府不是一个孤立的行政组织,必须有一个旗鼓相当的、独立于行政之外的约束机构的存在。政府拥有的权力巨大,享受人民赋予的权力时必须履行人民给定的义务。而这个义务是不能任由政府任意解读和操作的,它必须在有人监视的地方执行,它的行动必须曝光在公众的视线之下。为了保证公众的视线能够监督政府,必须设立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并由人民选举产生的、直接服从服务于大众民意的监督机构。这个机构的运行不受政府干扰,在权力和等级上要大过行政机构,它的职能就是监视政府的每一步操作,审议政府的每一步决策,评估政府的工作成果,及时纠正政府错误的行政行为。

2、公众的定位

首先,公众是一个群体,它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人,它是国家的基础,公众的利益代表了国家的利益方向,它有选择成立为国家利益服务的机构,也可以撤换与国家利益相悖的机构。

其次,公众作为国家利益的受惠者,有责任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更加关心国事,努力拓宽自身的战略视野,促进国家利益更好的实现。

再次,公众作为国家的被委托人,作为政府真正的主人,应该为促进政府更好的行政而积极建言献策。作为公众中的个人,不应漠视政治,不应逆来顺受,不能被动的接受政府的行政结果,我们是为国家利益而服务的,而不是为政府服务。政府在做出错误决策的时候,公众个人要努力的积极的纠正。

(2)政府与公众的平衡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必须要遵守的规则,政治上的运动变化也同样遵守这一规律。在国家中,政府与公众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都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政府是一个组织机构,而公众是一个群体。但二者却是一个共享国家权力的共同体。国家赋予了这二者一定量的权力,如何平衡这二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就成为影响国家运行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实际上,这二者的权力是处于一种此消彼长的平衡关系,任何一方的权力增长也就意味着另一方的权力递减。他们就像一部天枰一样共撑国家大局。如果二者力量达到平衡,则使国家处于一种长期的稳定,如果有外力的干扰或者二者的权力关系一直处于此消彼长的动荡改革期,那么国家也会陷于一种动荡和混乱。

如果政府权力过大而得不到监督和约束,政府就会凌驾于国家之上,凌驾于法律之上,凌驾于人民公众之上,政府就会滥用权力,在权力上走火入魔,迷恋权力并迷失自己在国家中的定位,从而脱离、违背民意,成为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利益组织。不断的为所欲为,就会激化社会矛盾,从而使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

如果政府相对于其他部门权力过小或是没有什么实权,那么政府就会被其他部门所控制,沦为少数人的傀儡,这样不但也会脱离民意,而且还有亡国的危险。

但是有一点是永远不变的,公众的权力再大也不会超越政府,公众在国家生活中相对于政府始终是处于一种弱势群体的地位,只不过国家赋予公众的权力转移到了除政府之外的其他部门去了(比如军队、议会、宗教)。因此,权力改革应该集中在机构设置上,而不是对宪法、法律的修订上。因为不管宪法法律有多完备,没有合理去执行话,仍然是有法不依。

(3)政府与公众的分工

政府与公众可以视作是维持国家运转的两个部门,这两个部门不但权力分配要合理,各自分工合作也同样重要。政府主政国家事务,公众负责监督或享受具体的政治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一个权力回流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权力回流机制可以这样理解:社会和公众的权力就像大海,政府权力就像湖泊;
国家权力从公众开始蒸发、流出,分流到各个国家部门,而政府就像是一个湖泊一样成为权力的集中区;
有权力流进来就应该有权力流出去,而必要时,可以封堵某些泛滥的河流,使其回流到其他的河流和湖泊去;
而这条权力的河流不应只有政府一个湖泊,还应该有其他部门的湖泊和支流,但是他们的目的地都是公众这个大海。形成权力循环和回流,这样才不会造成政府一头独大的局面产生。

要建立这种权力循环和回流机制,除了立法,那么国家机构的合理设置也很重要。而这些机构的设置不应该由政府去设置,由政府设置就相当于政府自己革了自己的命,是不切实际的。机构设置应该由公众来完成,公众在这样的分工中应该是一个领导者的角色。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一方面公众最有权威,它应该有主导权,应该发挥领导者的角色。

——孤苏牧荣

【篇2】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论文

二、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以“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政府绩效与城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分析)

说明:
学习完教材第19章至结语之后完成本次任务。
形式:
小论文。
要求:
1.自拟题目。
2.综合选取多种行政学的前沿理论和最新成果。
3.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与论证。
4.不得抄袭,如需引用或借鉴他人成果,请用尾注标明。
5.字数不得少于1200字。

提示:答题框内不能输入超过2000个字符。如果超过2000字符,请使用附件上传功能。

政府绩效与城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政府绩效对城市居民政府信任程度的影响,对我国现阶段的政府工作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升城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关键词:政府绩效;
政府信任;
城市居民

政府信任又称政治信任,一般定义为:在政府或者政治系统运转过程中,与公民的期待相一致的结果或者信念。在最高层面,政府信任是指公民对国家的态度。由于政治信任的多层次性,因此其可能是对特定任职者的态度,也可能是对现存制度的态度。根据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政府和公众之间是一种委托和代理的关系,公众将行政权委托给政府,同时希望维持相应的权利和利益;
而政府代理公众行使行政权利,并通过履行相应的职能获得相关利益。因此,政府的信任是建立在委托、代理关系之上,一旦政府无法满足公众的期望,就会出现信任危机,从而导致两者之间原有的和谐关系破裂,甚至威胁到社会和国家的稳定。

政府绩效视角,主要是通过对政府的表现进行评估,分析政府信任的原因,即确定政府是否值得信任。个人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受到政府行政能力、经济总体形势、政策执行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国外的研究中,将公众不信任政府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政府工作效率低下、公款浪费严重、政策执行错误等原因。

政府绩效是影响政府政治信任程度的关键所在。政府绩效主要的参考标准是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行政结果、行政效益、行政效能,以及对政府在行使职能的过程中的管理能力进行研究[1]。政府的绩效是政府执政能力的表现,主要分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是三个方面。从理论上分析,政府信任程度对政府工作的顺利运作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它也是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城市居民中,首先城市居民将政府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城市居民对地方政府的评价相对较高,对中央政府和省政府的评价相对较低。虽然城市居民对中央政府的评价略低,这也体现出地方政府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作用和影响,表明了城市居民对政府信任的理性。其次政府的绩效能够有效提升政府的信任程度,通过政府决策的透明性、依法治国的执行力度、贫富差距的改善情况、社会治安的管理情况,都会对政府信任程度有所加分。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城市居民的信任程度需求明显对政府绩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激化等多种民生问题,由于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样不仅严重削弱了政府的执政能力,降低了行政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到国家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要求政府必须通过有效措施提升政府绩效,为国家转型提供必要的助力和保证,确保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刘米娜.公民文化视野下的政府信任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12(1):63-71.

【篇3】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论文

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度与政府公信力关系研究

(文献综述部分)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公众参与度、政府公信力、公众信任关系

一、引言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政府公共管理改革和反映政府工作成果的重要内容,无疑是政府公共部门职能转变的一个强大而有效的推动力。近些年来,随着政府绩效评估的公开、透明和公众参与程度的不断增加,使得民众的参与意识也与日俱增,由于目前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蓬勃展开,政府绩效评估在各级政府部门中间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公众间树立政府公信力就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度这个角度入手,仔细探究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度与政府公信力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的资料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这种现象对政府改革产生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1.政府公信力

关于“公信力”概念,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代表性的观点有:唐铁汉认为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制建设程度同事,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名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杨金木认为公信力亦叫公信度,指政府是否作为,能否全面覆盖公共责任的质量和获得公众认同的情况,它表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和信心水平;
张旭霞认为是指政府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信守对公众的承诺,从而获得公众内心上对政府的运作方式政府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以及与政府行为相关的整个社会制度的理解和信任。不难看出,政府公信力是政府获得公众信任的程度,反映着政府行为与公众行为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政府公信力作为一种软资源,是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的重要保障,公信度的提高能使政府和社会公众同时受益。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和民主政治的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对提高公信力日益重视,已经将其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提升公信度的能力。过去大多数学者和政治改革家认定:政府公信度的提升依赖于政府业绩的提高,因而,公信力的提升也源自于提高政府绩效能力。从这一理念出发,人们从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如奥斯本、盖布勒提倡对政府进行市场化改革,用企业家精神提高政府绩效;
罗尔斯主张提高公众的政治参与度,以满足公众的政治需要;
还有学者从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面研究了行政效率对于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他们的研究成果积极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绩效,改善了公共服务和公众政治参与状况,使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政府绩效评估

关于绩效评估,目前国内外尚无一致公认的定义。史密斯.穆飞认为,“绩效评估是组织对雇员价值秩序的决定”。朗格斯纳认为,“绩效评估是基于事实,有组织地、客观地评估组织内每个人的特征、资格、习惯和态度的相对价值,确定其能力业务状态和工作适应性的过程。显然,对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认识不能从单一层面上来理解,绩效评估是指政府体系的产出产品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工作的需要(胡宁生,1998),美国审计总署也指出,“便于公共决策者获取相关信息的一种方法”。

一般而言,政府绩效评估是对一定时期内特定政府的成绩和效益的测量和评析,它以政府行为的最终结果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来评判政府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试着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在微观层面,绩效评估是对个人工作业绩、贡献的认定;
中观层面,便是政府和分支各部门,包括事业单位、非盈利组织如何履行期被授权的职能,如政策制定的效果,项目管理实施的状况影响,给民众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从宏观层面来说,是政府绩效测评,政府为满足社会和民众需求所履行的职能。

3. 公众参与政府公信之间关系

在政府绩效评估的具体过程中,公众逐渐开始扮演了参与者的角色,比如,有时作为一般公众,他们可能认为政府是浪费的、不可信任的或缺少回应的;
有时作为服务对象,他们又有可能认为政府的服务是令人满意的;
有时作为被管理对象,他们也有可能对政府的管理感到很不适应。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或不认同会影响到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另外,政府部门以不同的政策,不同的管理方式、方法对待公众,也会影响到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可见,对政府信任或不信任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公众对于政府的期望与认知之间的落差大小。一方面,为了获得公众对政府基于内心的认同和服从,政府需要通过广泛、持久和深层次的公众参与,以保证政府不背离公众的利益,满足公众向政府提出的各种政治要求的期待。另一方面,在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良性循环的情形下,公众的参与意识会明显增强,公众之间可以相互平等、畅所欲言地交流对政府现象和公共事务的看法,这有助于增强政府的代表能力和回应能力,提高政府决策与执行的质量。如果政府与公众间滋生不信任关系,会致使公众为了自我保护而倾向于减少政治交往、参与和合作,从社会之中回到自我封闭的世界。这种对政府的相对隔绝、疏远和排斥持续存在,必然导致合法性危机。由此观之,如果从公众参与意识角度关注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重建,对于增强政府的合法性、维护政治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政府与公众信任的研究颇丰。国外学者如什托姆普卡(Piotr Sztompak)、罗森布鲁姆(David H.Rosenbloom)、赫梅尔(Ralph Hummel)、汤普森(Victor Thompsonl)、古德塞尔(Charles Ooodsell)等人在其著作中都对有关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作过较深入的研究。国内学者张康之对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做过深层面的理论探讨。他根据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基本历史形态以及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的交往和人际历史形态,提出将信任区分为“习俗型信任”、“契约型信任”和“合作型信任”三种类型。这是对于信任理论的一种全新的诠释和解读。国内其他学者如何显明、乔耀章、李砚忠、王和平等也对此问题也有过精辟的论述。然而,对于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度对政府公信力影响这一重要问题,国内外学者似乎缺少必要的关注,对我国有些地方做实证层面的分析则更为少见。因此,我们将从这个层面出发,从理论和实践入手,探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度对政府公信力产生的影响及其这种现象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周志忍.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我国的实践历程与前景[J]. 中国行政管理,2008(1).

[2] 郑方辉,吴轶.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的公众满意度调查[J].市场研究,2007(3):25-29.

[3] David Royse. Project Evaluation:An Introduction. Trans. by Wang Junxia,Tu Xiao.Beijing: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07.p122.

[4] 郑方辉 覃事灿. 政府绩效评价周期及其实证检验[J]. 中国行政管理,2010(11).

[5] 胡荣 胡康 温莹莹. 社会资本、政府绩效与城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D].论文,厦门大学,香港城市大学.2011.(1).

[6]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现状与发展前景[J].中山大学学报, 2007(5).pp82-83.

[7]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11).pp231-243.

[8] Zheng Fanghu.i Overa ll Perf ormance Review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Ch ina. Beijing: Ch ina Econom ic Press, 2008.

pp242- 244.

[9] 邓国胜,肖明超.群众评议政府绩效: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 郑方辉,喻锋,覃事灿. 政府整体绩效评价:理论假说及其实证检验—以2008年度广东省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 2011(7).

杨斌

西南大学2011级MPA上海班

2012-3-11

【篇4】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论文

我国政府组织与公众的信任关系:契机、困境、路径
作者:庞明牌
来源:《市场周刊》2016年第06期

        摘 要:信任关系是构成我国政府组织与公众之间协作关系的关键要素。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与政府的信息公开给我国政府组织与公众的信任关系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由于受到了经济与社会问题、腐败问题、公共服务水平问题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我国政府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仍然有待改进。对此,要针对问题找出合理的路径来推动我国政府组织与公众的信任关系。

        关键词:政府组织与公众;
信任关系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117 -03

        一、问题提出

        现代公共治理体系是一个多层级、多主体的复杂系统,信任机制则是维系这个多功能系统有效运作的枢纽,是治理各层面和各主体间的“软环境”。我国正处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增进政府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度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以及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现如今,我国政府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也遇到许多新挑战。作者呼吁我国政府组织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来回应信任危机的挑战。如何使我国政府组织更好地与公众之间建立良性关系,突出稳定的信任关系,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政府治理水平现代化,则是这个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焦点国家所必有的研究。

        二、我国政府组织与公众信任关系的发展契机

        首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增加了助推力,逐步形成政府组织与公众信任关系的格局。“天下之权,唯民主是主。”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一词更加深入民心,庄严体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对我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民主社会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的美好期望。我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其实质与核心。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生长之沃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政治保障。我国政府组织在提高我国民主水准上发挥更为巨大推动的作用,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就更显而易见,有利于推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走上新台阶。同时,基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迈出了巨大的进步,无形中就为我国政府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增加新动力。

【篇5】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论文

以“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高绩效政府的创建与公众信任,高绩效政府的创建和公信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绩效政府是政府形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良好的政府形象无疑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有赖于高绩效政府的创建,同时,政府公信力又是高绩效政府创建过程中的一股活力因素,公众对政府的支持和信任可,一、高绩效政府是政府形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形象是一种社会资本,是政府本身的一项重要资源,对提升政高绩效政府的创建与公众信任,高绩效政府的创建和公信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绩效政府是政府形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良好的政府形象无疑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法宝。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有赖于高绩效政府的创建。同时,政府公信力又是高绩效政府创建过程中的一股活力因素,公众对政府的支持和信任可以减少高绩效政府创建过程中的阻力,产生一种休戚与共、荣辱相依的情感。

一、高绩效政府是政府形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形象是一种社会资本,是政府本身的一项重要资源,对提升政府公信力大有裨益。政府形象建设归根结底是要获得公众的满意和认可。一般来说,廉洁高效、公开透明、责任回应、务实创新等良好的政府形象构成了政府权威的合法性基础,是政府有效运行不可缺少的条件,能够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其强大的凝聚力能够培育出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法宝,任何增进政府形象的行为都是建立信任的捷径。“像凯迪拉克一样好”和“像存在银行里的钱一样安全”这样的信誉都是靠多年的努力才得以建立的,无懈可击的信誉减少了建立信任的时间。“信任的原始基础是熟悉的特征的过去的记录。因此识别与记忆的能力成为这一机制的生理支点。但是仅凭这一生理上的能力还远远不够。为了给信任找到参照,我们需要在识别和记忆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媒介,它就是声誉。”[1]如果政府向公众展示了优良的形象,使得公众抱有“像政府一样高绩效”或“像政府一样为公众服务”等等看法,那就表明公众对政府已具备较高信任关系了,而这正是我们致力于追求的目标。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言行形成的印象、评价和信念的总称,是公众对政府整体素质、执政能力和施政业绩等方面的一种主观评价。政府形象的根本依据取决于政府的实际表现,即“施政业绩”,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政府绩效。“在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框架中,公民对政府的合法性认同及其引起的信任与支持,主要基于三个来源:一是对产生公共管理的国家主权的信念;二是对政府公共管理效能的信任;三是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预期。”[2]这里所说的第二个来源“政府公共管理效能”指的就是政府绩效。政府绩效是一个包含经济、效率、效益以及社会公平等因素的综合性范畴。高绩效政府是指政府在履行行政职责的过程中,在注重社会公平的基础上,能够积极回应公众要求,追求公众满意,以相同或更少的资源获得公共产出的最大化。[3]高绩效政府能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关注公平的价值,能满足公众期待,使公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得以提高,是政府形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以建立高绩效政府为目标的行政改革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效,高绩效政府的创建已成为现代政府的一个必然选择。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共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必须强调政府的总体绩效,力争创建高绩效政府。我国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服务的质量取决于其工作绩效。如果政府的工作是高绩效的,它就能胜任自己的责职,从而在公众中树立起威信,使公众心悦诚服地拥护政府、信任政府。

二、赢取公众信任有赖于高绩效政府的创建

取得公众信任有赖于高绩效政府的创建,政府的管理重塑高绩效形象是公众对政府信任投入的重要源泉。如果政府树立了高绩效形象,自己的责任感也会增强,在公众中就有了威信和号召力,容易得到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公众愿意与政府达成更多的一致,政府的政策易于得到理解,政府的目标也能顺利地贯彻与执行。公众在内心形成政府的高绩效形象,就会在遇到困难时首先向政府求助,在陷入危机状态时团结到政府周围,在面临挑战时和政府齐心协力。

1·高绩效政府是一个公众满意度高的政府

可以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现代政府治理的实质精神就是必须为公众服务,对公众负责,并时刻关注公众利益的平衡和实现。而且,现代政府所面临的竞争性生存环境也要求政府必须密切关注公众满意度,并随时调整自己的服务来满足公众的需求。这就意味着现代政府必须以公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和评价政府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公众满意度是公众对政府工作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状态,高绩效的政府应该是具有较高公众满意度的政府。

以公众满意度为导向来评价政府绩效是构建现代高绩效政府的必然要求。因为,以“公众本位”替代“政府本位”已经是一种大势所趋,高绩效政府必将始终以公众满意作为其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执政为民”是当前创建高绩效政府的思想基础。当然,政府肩负着社会整体规划和长远发展的重任,它也不能仅仅为了公众的满意而只顾公众眼前的、直接的、经济的利益。

2·高绩效政府是一个有限而强大的政府

高绩效政府是一个有限政府。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的功能不再是无所不为的全能型管理,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有限型管理与服务。政府与市场或社会各司其职,有限政府的职能主要在于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弥补市场失灵和提供公共服务。有限政府的高绩效可以从适度的政府规模、科学的政府职能范围、精明强干的政府机构人员等方面加以衡量。但有限政府并不是弱政府或低效政府的代名词。恰好相反,追求政府的有限性是期望利用政府的能力以低成本来满足公众的需求。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推行各项改革政策。高绩效政府体现了政府强大的能力,“一个政府的合法性取决于一个政府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存在的问题,即政府能力。”一个强大而有能力的政府具有良好的战略管理能力、行政执行能力和自我监督能力,能够保证政府运行的效率及处理关键性问题的速度。如果政府在维护和促进公众利益、提供优质服务、解决公众的实际问题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自然能赢得公众更高的信任。

政府要以现代的公正理念作为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获得公众的认同和支持;保持较高的社会治理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创建高绩效政府,与社会的发展保持同步运行;政府除了有权力有能力通过政策的制订及自身的转型实现强大的目的外,在实现过程中还要确保自己运行方式的合理性,避免以目的的正当性论证行为的合理性。

3·高绩效政府是一个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理念是与高绩效政府关联最为紧密的一个维度。根据社会契约理论,政府是因为社会的需要和满足公众利益的要求而存在的,其最根本的职能就是服务职能。服务型政府的实质就是为人民服务,追求的是公共利益的实现,以公众利益为中心,以公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自身绩效的标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在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政府势必要转变全能政府的观念,变无限责任政府为有限责任政府,实现高绩效政府的目标。完善政府公共服务是转型期政府形象建设的基本立足点。高绩效政府应当能够合理地考虑在成本与效率和公平之间保持平衡,并且应当能够服务于当前和未来的社会需求。在转型期,政府应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政府必须突破本位主义,不为局部与眼前利益所动,谋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维系整个社会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发展,尽可能消解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轮驱动。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公众持久的支持和信任。

三、创建高绩效政府的思考

作为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理念,高绩效政府强调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注重责任,将公平置于重要的位置,是对服务型政府、有限型政府、责任型政府、公平型政府等治理理念的综合与深化。

首先,高绩效政府的创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政府百折不挠的努力。即使在面对众多批评,甚至在政府努力为社会公众服务却仍得不到公众的认同或赏识时,也要坚定创建高绩效政府的决心和信心。高绩效政府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善于抓住改革时机的政府。高绩效政府应富有创新意识和灵活性,具有采取

行动的倾向性,能够预测未来趋势并做出相应的组织战略调整。创建高绩效政府不仅要对政府的工作方法和组织结构进行改革,还需对政府的服务对象、组织文化以及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改造,引入现代系统科学方法进行宏观上的整体设计。政府确立明确的改革目标,并脚踏实地开展工作,都会激发起创建高绩效政府的热情,政府的这种热情对于提升公信力无疑是一支强心剂。其次,高绩效政府的创建有赖于政府对信誉的重视,也就是政府对其高绩效形象的维系。

要促使政府有维护自身信誉的主动性,必须具备一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根本措施在于使信誉保持较高的价值,信誉低会受到较高惩罚或损失,信誉高则可获取高收益。高绩效政府需要引入风险激励机制,创造一种紧张气氛,在容忍平庸的环境中注入一种重

视优异表现的精神。选择一个能引起公众关注的外在威胁或外部竞争对手,使公众意识到为达成共同目标须与政府保持一致性,使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在外在威胁或竞争对手面前消失。可以说,高绩效政府的创建尤其体现在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上。政府在危机中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迅速放大,并被公众纳入评价的范畴,当然,危机状态下也极容易产生更高程度的不信任感。虽然危机公关能力是增强政府高绩效形象的重要途径,但是要让公众在政府面临困境或失败时仍保持较高水平的信任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最好还是让政府少处于危机之中。

再次,高绩效政府的创建需要重视领导艺术,领导人必须以值得公众信任的方式行事。领导艺术在激发高绩效政府创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领导人必须具备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需要的特殊才能,有能力面对转型时期的各种挑战。如果领导人没有能力、言行不一、不关心公众,则非常容易毁掉信任。高绩效政府的创建需要领导人的支持和促进,只有领导人认识到创建高绩效政府的重要性,才可能不断促进建设。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人的魅力可以对公众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即使公众对政府施政的一些具体方式存在异议,即使政府遇到一些危机,公众也能与领导人所代表的政府同呼吸、共命运。

最后,高绩效政府的创建是一个共同参与的过程,每个人都能为这个过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事实上,在组织的任何层次上都可以做出高绩效改革的决定。你不必一定是最高行政官或民选官员才能有效地改革。显而易见,管理部门会有更大的权力和资源来指导改革。但是中层管理人员或一线雇员同样可以做很多事情。虽然在等级制中职位影响着控制范围的大小,但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在他或她自己的控制范围内提高绩效。”高绩效政府应积极主动地扩大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程度,以公众意愿作为第一价值取向,并建立公众参与决策的渠道、规则和程序。通过让各方广泛参与评价政府绩效,建构起立体的、综合的政府绩效评价机制,让服务对象监督、评判政府和公务员的工作。这种促进参与的高绩效政府的创建过程,使得公众更能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投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对政府的支持和信任。

推荐访问:绩效 公众 信任 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论文 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论文 以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