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十大关系》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范文推荐)

时间:2022-06-07 19:54: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十大关系》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论十大关系》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范文推荐)

《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6篇

《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篇1

《论十大关系》讲解稿

各位同学,晚上好!今天我代表第六组全体成员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篇被称为探索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ppt1——《论十大关系》——毛泽东ppt2,准确的说我们现在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的前身,这是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这次讲话构成《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Ppt3

现在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的P256页,咱们拿到一篇文章的时候,最先看到的就是文章的标题以及作者,一个好的标题能帮我们快速的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作为一篇讲话稿,当然也不例外,比如说这篇《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最上面三排字,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节选) 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ppt4,很明显告知我们,这篇讲话稿的作者,发表的时间,以及它的主要内容。

对于毛泽东,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前面我们也已经学习过他的《实践论》、《矛盾论》,可以看出他的文章有着严密的逻辑思维,语言上多直白表述,但是往往隐藏着深刻寓意,这就需要我们反复的琢磨,总体上毛泽东的文章还是易于理解的。这里我们还是简要介绍一下毛泽东 出生 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家乡 湖南湘潭;
逝世 1976年9月9日,享年83岁。荣誉称号 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Ppt5 作者在做这篇讲话时正63岁的高龄,任国家主席。

就这个标题来看,这篇讲话稿只是原稿的一部分,在这里十大关系并没有完全阐述,而只是摘取其中前五个方面。原稿的十大关系ppt6展示 一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二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三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四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五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六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七 党和非党的关系 八 革命和非革命的关系 九 是非关系 十 外国与中国的关系

发表时间1956年4月25日,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讲,这直接关系到当时的一个时代背景,这篇讲话出现在这个时候有着时代的必然性,同时它的形成有着相对的偶然性 ppt7

我们先来看时代的必然性 从国内来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推进并取得巨大进展。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无论是工业、农业、科技,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很落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应该如何建设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Ppt8 从国外来看,第一,紧张局势日趋缓和 第二,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使我们党更加明确了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决心。

自朝鲜停战以来,经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国际紧张局势日趋缓和。毛泽东认为,现在有可能给我们十年或者更长的和平时间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他还看到,美国的军队布置不像是要打仗的样子。当然,毛泽东也估计到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帝国主义搞突然袭击 从苏共二十大中得到的最大的收益,就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Ppt9

形成上的偶然性 阅读十大关系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这十大关系主要来自34个部委的总结所得,毛泽东回忆说:“这十大关系怎么出来的呢?我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一个部,找了三十四个部的同志谈话,逐渐形成了那个十条。如果没有那些人谈话,那个十大关系怎么会形成呢?不可能形成。”(毛泽东在1958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记录) 但是毛泽东听取这个汇报是偶然的 , 1956年一月中旬,毛泽东从杭州回到北京不久,从薄一波那里听说刘少奇正在听取国务院一些部委汇报工作,立刻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对薄一波说:“这很好,我也想听听,你能不能替我组织一些部门汇报?”《毛泽东文集》第7卷 第2页 ppt10 ( 当时刘少奇召集国务院各部委汇报工作,是为了起草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做准备的,而毛泽东的调查既是为八大做准备,同时又超出了这个范围。) 毛泽东的讲话有即兴和仓促的特点。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原定议题是讨论农业生产合作社等问题。“谁也没有料到毛泽东要在这次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他讲了以后,会以便集中讨论这篇讲话” 《毛泽东传》(四)第1446页 毛泽东讲话的仓促特点可以从以下事实得以佐证:在讲话的前一日,即4月24日,在听取李富春汇报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毛泽东的概括还是“六大矛盾”,“也就是六个关系,即:一、轻工业与重工业;
二、沿海与内地;
三、国防、行政与经济、文化;
四、个人与集体;
五、地方与中央;
六 、少数民族与汉族” 《毛泽东传》(四)第1445页 《毛泽东传》在引用相关档案记录后说“毛泽东不久又提出四个关系,成为十大关系”《毛泽东传》(四)第1445页 其实,不是不久,而是在第二天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了十大关系,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党和非党、革命与非革命、是非关系、中国与外国等四个关系。Ppt11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全文的结构,第一段——十大关系的来源,十大关系就是十大问题 第二段——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以及这个方针确定的主要依据 第三段——基本方针中提到的国内外积极因素的分析 第四段——过渡段,引出下面对十大关系的讲话,接下来分别是五个小标题,讲解五大关系。Ppt12 一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二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三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四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五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每讲一个关系,大体上都是按照 理关系——找例证,谈问题——讲措施——讲结果 的思路ppt13

讲完了全文的结构,我们来具体分析下讲话的内容,把握此次讲话,首先要认识到贯穿这篇讲话的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方针。

基本思想 :“以苏为鉴”,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的路 。这一点,在我们了解讲话的内容后,我们会看到在论证十大关系时提出了很多苏联方面反面的例证,从而的相应的措施

基本方针:
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ppt14 这个方针在教材的第二段明确了,并且在接下来的第三段就讲述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在第三段里,提到一句话叫做:尽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一点在基本方针里并没有体现,但是在后来5月2日毛泽东向最高国务会议作报告时明确指出: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Ppt14

接下来我们整体来看十条关系,其中五个是经济方面的,五个是政治方面的关系,但全篇侧重于经济问题的讨论,这反映在新的形势下,中共领导人在分析国内矛盾时,已经把经济建设中的矛盾摆在中心的地位。

在进行细分的话,前三条,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与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第四五条借鉴苏联的教训,主要讲述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 后五条主要讲政治关系,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等方面着眼调动各种积极因素ppt15

根据我们手中的资料,今天我们主要讲解前五条的内容,

具体来说 第一条 产业结构问题 主要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比例关系问题 肯定了我们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以苏联和东欧国家所犯错误为例,指出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加重的结果是,更好的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更快的增加资金的积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的发展重工业。

第二条 生产力的布局问题 主要是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 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好好的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可以更有力量来支持和发展内地工业。

第三条 国防工业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从经济上看实际上是更深层次的产业结构问题,即重工业内部的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关系问题 强调把军政费用讲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的更快,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第四条 经济体制问题,主要是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强调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否则不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 第五条 国家对经济和其他事业的管理体制问题 ,主要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强调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中国面积大人口多情况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必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毛泽东同志常说每讲一个问题,总要讲例证,讲措施,然后讲结果。这一思想在这篇文章中深刻体现。教材中节选的五条经济方面的问题,都是按照谈问题,讲例证,讲措施,然后讲结果的顺序来写的。现在我们就来重点看一下前面五条

第一条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问题: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投资比例

例证:指出苏联和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

措施: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

结果:第一更好的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第二更快的增加资金的积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的发展重工业。

第二条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问题:
工业布局不合理 最近几年对沿海工业有些估计不足,沿海工业发展不足

例证: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约70%在沿海,30%在内地 战争影响了我们对沿海工业的看法

措施:逐步平衡工业布局,好好的利用沿海工业老底子,是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结果:促进沿海工业发展的同时,引导工业布局的平衡

第三条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问题:军政费用占国家预算比重太大

例证:一五计划期间,军政费用占国家预算全部支出的30%

措施: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

结果:加强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基础

第四条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问题:工人的工资增长问题,工厂的独立性问题,农民粮食问题,合作社和农民的关系问题

例证:我国1954年在农民粮食问题上犯的错误,苏联义务交售制的弊端

措施: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

结果:有利建设社会主义,有利于无产阶级专政

第五条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问题:在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地方的独立性问题

例证:我国建国初期的大区制度,苏联中央集权制度

措施: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处理好地方与地方的关系,顾全大局,互助互让

结果:兼顾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ppt21

分析了全文的内容,我们现在来看看此次讲话的时代意义。

《论十大关系》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刚刚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就敏锐地提出了根据本国情况探索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方向和各项具体方针,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成果。这个讲话成为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启意义:

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积极发现和处理各类矛盾,特别强调紧紧抓住和处理好主要矛盾 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是相对的、暂时的,而矛盾是时时处处存在,只有积极发现矛盾,主动解决的矛盾,才能达到相对和谐。

强调经济基础的重要性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

二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践行实事求是的理念

三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各方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四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发展理念

以上就是我们6组要与大家一起分享到内容,谢谢大家!

《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篇2

读《论十大关系》

自中学思想政治课以来就一直不断接触毛泽东思想,但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思想碎片,没有形成完整而系统的思想体系。本学期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刚好弥补这一不足。在老师的梳理、讲解下获得了更为系统的毛泽东思想。同时按老师的推介认真拜读了毛泽东选集的精华部分。现对所读的其中一篇稍作归纳总结。

首先对成文背景稍作介绍。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国际上,在2月召开的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密秘报告”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帝国主义乘机掀起反共、反社会主义制度的狂风恶浪。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反动分子乘机蛊惑,帝国主义乘机煽动,及本国物资缺乏,货币贬值,人民不满,导致政局动荡。在波、匈事件掀起世界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境困难。在国内,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标志着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基本消灭,标志着国内主要矛盾已由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转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自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已有3年多的实践经验。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我国人民面临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任务。  

    从1956年2月开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的一些领导同志,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取了中央农业、工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建国以来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对经济建设问题进行的一次时间比较长、内容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之后,由毛泽东在4月25日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十大关系》的讲话,5月2日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进一步作了阐述。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

    《十大关系》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各种矛盾的关系,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阐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要解决的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是:

    第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关系。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决不可以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

    第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为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并且利于备战,必须大力发展内地工业。为此,就必须同时充分利用和更好地发展沿海工业基地,支援内地工业。

    第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一定要加强国防建设;
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第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必须兼顾三者的利益,不能只顾一头。

    第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第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巩固各民族团结。

    第七,党和非党的关系。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搞好统一战线工作,改善同民主党派的关系。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一定要分清敌我。镇压反革命是必须的,但应当坚持少捉少杀,给他们以生活出路,使其有自新的机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第九,是非关系。“党内外都要分清是非”。但对待犯错误的同志一要看二要帮,要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第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对外国东西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和一概照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都对我们的事业不利。

归结起来,《论十大关系》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概括起来讲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索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即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述并指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方针、指导思想,而且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作出了大胆探索。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建国初期的经验,为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作。它从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的矛盾出发,通篇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科学地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正确方针,是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纲领性文献,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深远意义。它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胆探索的结晶,多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以自己的智慧形成的建设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如重点发展农业、注意调整经济结构、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互相监督、荣辱与共的党派合作制等一系列的论述都是对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同志的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是在50年代初中期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当时对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充分和深刻,因而这种探索难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也难免有失误。我们不应过分苛求一位探索者,因为探索真理终究比占有真理更可贵。无论如何,毛泽东同志毕竟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已成为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为今天新时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阅资料:《中国近代史纲要》 沙健孙 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2月第2版

简析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才智 2008/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论十大关系》的当代视角探析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 2008/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论十大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源泉 绵阳日报 2008/01/07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的科学发展思想探析 长白学刊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篇3

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机自1406王亮

之前早就听过《论十大关系》,主要是由于它的作者,致使一听到,就有种如雷贯耳的感觉。还曾一度以为这是一本很厚的书,这次终于在老师布置要看政治书做作业的情况下,上网上找了个电子版的读了一下,一万多字,也就算是一篇稍长的文章吧。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共产主义的中国指明了方向。它是一篇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论十大关系》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建设思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二、适当地安排国民经济,提出按“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提出我国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文章讨论了沿海工业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提出要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不能离开经济建设来片面地强调国防建设。

首先我知道了这“论十大关系”都论的是哪“十大关系”: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
7,党和非党的关系 ;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
9是非关系 ;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也从中了解这《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的汇报。也就是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继而集中概括出来的。这“十大关系”也算是“十大矛盾”,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对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3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经验教训为戒鉴,从而形成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当然以上这是官方的解说,百度出来的读后感也都是这样成筐成筐的。我看过之后有两大不解,第一就是在1956年做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报告与提出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并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等关系中多次提到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到了1966年,事隔十年,就开始以阶级斗争为主了呢?是我们国家形势越来越越发展得非阶级斗争不可呢?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呢?要是非阶级斗争不可,为什么到了1978年,也算是十年后,又开始改革开放了呢?是毛泽东思想出问题了吗?

其次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原文说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这段话再简单明了不过,只要不违背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之下,各地方各部门机构就应该有更多的自由来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更好地推动建设发展。

这十个关系的提出是毛主席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世界观为指导的,毛主席和我们的党一直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但是毛主席又不是很盲目的去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是深刻的分析了我国的国情,再用马列理论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然后走出一条属于我们中国的路。就拿当年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政策来说,那就是由列宁领导的城市包围农村政策的一个中国国情化。

毛主席对于工业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是很有利于当时的我国工业发展的,我国在建国以后,一味的进行了重工业方面的建设,但是那也是国家的需要,我国那时候还是面临着美帝国主义的威胁,我们必须要建立稳固的国防,才能够保卫新兴的社会主义政权。但也正是因为我们对重工业的重视,而导致了轻、农之间的发展相对滞后。轻工、农业是人民生活的保障,只有轻工业及农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才能跟的上去,这也才能符合我国社会的社会性质,才能够安定民心。

沿海地区从帝国主义的入侵后,沿海的经济发展也很迅速,不管是已经灭亡了的满清政府、还是共和政府、还是军阀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他们的经济命脉都在沿海地区,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地区的发展关系着当时的国家的发展,但是自从我党上台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了调整,这样的调整,既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也是为了东西部地区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是公平,国家让沿海和内地的工业一起发展,这样才能够让国家的整个工业得到平衡和安全,才能保障我们国家的繁荣。

经济建设离不开国防建设,只有稳固的国防,才能保证经济的建设。而国防的建设也离不开经济的建设,没有雄厚的经济做后盾,国防如何加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密切,密不可分。毛主席对于这二者的关系,很好的运用了马克思的关于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原理,来分析和解决这两者的关系。经济建设不可松懈,但是国防建设自然也是头等大事,尤其是在那个国际社会两大阵营对立的时期,台湾的老蒋对大陆还在觊觎的时候,这两者的关系更要处理好,稍有不慎,内则伤己,外则受欺。

对于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农民的关系,毛主席强调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毛主席运用马克思关于经济原理的劳动生产率来阐述工人的积极性问题,直接切中了这一问题的要害,工厂要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调动百姓的生产积极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上去,工厂和工人都能得到好处,在合作社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也是这个理。再者,毛主席用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来进一步阐明工厂和国家的关系,工厂内部的权利问题。统一与独立的提出也是毛主席运用马克思理论的体现,这样的处理方法,既不损害国家的利益,也不会损害到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农民之间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在关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问题上,毛主席运用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但是部分也有各自的用处。中央管理地方靠的是自己的行政命令,但是对于地方,也应该让他们自己有自己的自主权利,这样让各个地方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属于自己的方针政策,而不是一直套搬中央政策,那样只会浪费地方的各种资源,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我国的历史文化是所有的民族一起创造的,因而我们要团结好各族人民,不管是汉族还是其他的少数民族,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的政策是好的,我们的政策是比较稳当的,是比较得到少数民族赞成的。毛主席运用马克思的重点论与两点论思想来说明这两者的关系,在民族关系上,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但是那一般不是重点,我们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要一样对待,不管是政策还是权利方面,都要讲究公平。

党和非党的关系,我国奉行政治协商制度,我们允许其他的党派存在,他们可以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监督我执政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谋划策,毛主席很赞同几个党的存在,各党派和中共始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一起为国家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毛主席运用矛盾的双方的关系来说明,反革命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毛主席认为反革命可以转变,但是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国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政策,现在就有不少反革命被改造成不反革命了,有些人还会做一些有益的事。

是非关系,党内党外都要分清是非。毛主席认为我们对待犯了错误的人,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处理这个问题的正确态度应当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而且毛主席还以以王明为首的教条主义者当权的时候为例子,还有斯大林作风中不好的一面。认识到我党和别人存在的问题,引以为戒,为我党的更好的建设奠定更好的基础。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毛主席运用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用普遍与特殊的原理来说明我国和外国的关系,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情与别国不同,我们在进行我国的建设的时候,是要学习别国的有益经验,但是也不可全盘搬来,要站在我国的国情之上,用我国的特殊国情来取别国的经验,那样才能够建设更好的社会主义国家。

最后在读到“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中,也受到了一些启迪,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毛主席的这篇对于我国那时候的主要关系的分析,可谓是一针见血,说到了主要点子上,更主要的是,毛主席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了我国当时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很合理的解决办法。但是令人惋惜的是,当时的某些领导人并没有按照这个方案来执行,最终偏离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道路,致使我国遭受了十年的浩劫。

应当承认,任何事物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一个民族是这样,那么作为一个单个的人,更是如此,我们在不能妄自菲薄的同时,更不能盲目自信,要充分地认清自己的能力,要学会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这样才有助于个人的发展。

《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篇4

一、《论十大关系》的方针: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也提出了《论十大关系》基本方针: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论十大关系》的背景:

1956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已有3年多的实践经验。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

三、发表时间:

1976 年12 月26 日, 经毛泽东生前亲自审定的《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随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99年6 月,收入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四、例题练习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

  A.独立自主,艰苦创业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答案选B考查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论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篇5


论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论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论十大关系》是一篇比较重要的政治报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贯穿这两大理论成果始终,并体现在两大成果各个基本观点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实事求是。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这些矛盾在实践中是否能完全处理好,也要准备两种可能性,而且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一定还会遇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但是,像我们常说的那样,道路总是曲折的,前途总是光明的。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篇6


论十大关系
——终极系统的成功之道

系统(system),这个原本从古希腊哲学中衍生出来的概念,随着直销商战序幕的拉开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而进入2004年尾声时,直销三法规出台在即,“系统、系统、再系统”的呼声更为高涨,“建立管道的生意”逐步被“建立系统的事业”所取代。这一词汇被频繁使用的情况下,其内涵和外延究竟有多少在使用者之间达成一致并臻于客观规律呢?这里提出三个基本的问题:①系统是什么?②为什么要“建立”系统(请注意引号)③如何建立和维护系统?这三个问题并非是为了长篇大论而提出,也并非为了引发论战式的攻击,或许在已有的成熟的终极系统面前,这三个问题的描述是贫乏的。最谨慎的对待这三个问题的态度可能是将其作为思考的切入点。而下面的讨论也并非是为了给出绝对的答案,毕竟本人在这里所运用的语言其本身也属于复杂系统的一种,追求绝对答案的结果可能是陷入文字游戏这一结构性迷宫。因此,可能这种思考的终极目标是达到对系统的结构化认识并从而得到超越系统复杂性的领悟,最终找到成功的简单道路。在此之前,承认系统的复杂性可能是切入其研究的首要心态,而从系统十大基本关系入手可能更能准确地进行框架性描述。许多人从确保复制的准确性这一特点来理解系统,但却停留在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西装、领带、标志、包饰和材料的一致性被认为是系统的特征。当然也有给出系统的一般性定义的:系统是已经被证明的成功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简单、精练但亦尚需拓展。如果从人们所希望的组织特点及最佳功能期望来界定系统:自动、自发、自我成长及自我修复——一种超越个体生命限制的生命存在方式。这些特征注定了系统的最显著特征:(就像生命现象一样)复杂、不确定但又稳定而神奇。其精髓的传承可能存在于下面的平衡之中:严格的原则性复制以及在复杂和不确定性中的创造性成长。
上述较为烦琐的表述可能并不适用于简单的复制或尚需精练,但从笔者的角度而言,足够的复杂性可能更能表现其框架。在笔者前面发表的文章中,曾经讨论过直销的界定和持久经营的观念(消费获利的个人创业模式和深度是基础宽度是发展的持久经营理念,见拙作《论持久战——直销战国的生存策略》),也讨论过自由企业家要做的三件事(观念、培训和构架,见拙作《结构的力量——自由企业家的三件事》)。当时的讨论限于组织构架的外形结构,而在一个复杂系统中,无形的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统驭力量常常更为可怕。因此,有必要将无形结构作单独讨论。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系统无形结构的特征可能在于其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将其分解为十大关系进行表述的方式可能会有所欠缺。体会系统自动、自发、自我成长和自我修复的生命力可能才是各位最终需要体悟的终极之道。十大关系见下表:
产业关

①直销与传统行业的关系(相辅相成)



企业关系
经销商关系系统关系时代关系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直销企业与直销企业的关系(竞争关系)同一企业内部团体之间的关系(竞争与合作)不同直销企业经销商团体之间的关系(竞争大于合作)
领导人与领导人的关系(提升与互助)领导人和一般经销商(消费商)的关系消费商和消费商的关系系统与直销企业的关系系统与传统行业的关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①产业关系之:直销与传统行业的关系(相辅相成)。
目前将直销与传统营销相区分的着眼点主要在于分销方式的不同,更深入一点的可能是创业模式的不同,仅此而言尚失之浅薄。从直销企业的角度来看,其最终的效果是尽可能多地占有财富的来源——消费者。仅仅让消费者参与直销企业的利润分配就必然产生与其相关的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分配多少利润才能维持并不断扩大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由此我们便可以看到直销企业之间竞争的最初形式:增加利润分配额度来吸引消费商。最初的表现是在奖金制度上对拨出率的设定增加,人们可以从M=p%*N(M:收入,N:业绩额)来估计收入。在不断出现新公司刷新拨出率的情况下,“聪明”的奖金制度设计者又发明了调值系数k。于是拨出率变得可调(就如传统企业打价格商战一样),最终人们通过M=(k*p%)*N来选择公司。从一个问题的提出到上述我们已经看到的现象为止,是否产生了一个很少有人认真提出过的问题:这样的竞争不又是与传统企业没有什么区别了吗?或许有许多人曾经考虑过,但很多人都说:我考虑过,但没有办法解决,大家都是这样干的,“阵亡”的人太多了要活下去必须“狭路相逢,勇者胜”!系统思考的原则告诉我们,小范围的对立并不妨碍大范围的统一。在整个商业领域中,直销与传统的关系可能并非绝对的对立与取代的关系。而更可能是互补与统一的关系。试想一种绝对的情况:在一个完全的买方市场,一个直销企业的所有经销商都是全职投入。买方市场意味着推销获利的行为具备局限性,短期性和不稳定性。而全职投入意味着直销企业最大的客户群体——消费商团体——其他收入来源的切断。这两者结合的后果是什么?直销企业的钱脉被缩窄到依赖推销获利但却适应不了市场。企业的钱脉可以来源于消费者,也可以来源于自用产品的经销赏人员亦即消费商,而后者在



买方市场中可能占据更稳定和更重要的地位。因此,归根到底,直销企业的钱脉来自于传统行业所赋予消费者的消费力。
②企业关系之:直销企业与直销企业的关系(竞争关系)。
企业之间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源——消费者——的有限性。直销的形式决定了其需要能够有适当时间内的重复消费以及对于消费者的深度接触,因此其产品集中于家居用品、个人护理、美容护肤、营养保健品等日常生活用品。对于消费者的人群是有一个固定的数量,因此能在这固定数量人群中获得市场份额的第一个手段是细分市场——产品的种类增多或者具备独特性。于是直销企业就具备了各种产品形式,老牌的直销企业由于经历了少有竞争的创业期,以少量独特性或先进性的企业起家,走过创业期积累了一定的规模后,进入竞争时代后,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研发大量产品覆盖市场需求面,因此老牌的公司可以维持其市场的基本份额稳中有升。在技术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后起直销公司往往利用两点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低价策略和独特性高科技产品。这种策略可能有其市场存活理由,但是在目前的时代可能并不能获得持久的核心竞争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财富流通模式的改变,拥有知识并不等于拥有财富,只有在知识流变环节中才能寻求到财富。正如戴尔的发展历程所证明的,在直销时代到来时,已经获得成长的大型企业可以通过标准化和多元化来拥有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这之中包括有形产品的销售环节和知识流变环节。针对后者的标准化经营和多元化竞争策略将使得某些老牌企业获得在由所有直销企业所组成的复杂商业系统中相当于集散节点所拥有的结构化力量——而这需要消费商系统的辅助(见后述)。
③经销商关系之:同一企业内部团体之间的关系(竞争与合作)。以往事实表明经,企业的销商团体都必然经历一个发展的历程,个人—>小组—>团队—>体系—>集团—>系统。但并不是每个团体都能发展到上述形式的系统的终极阶段。由于直销企业的网络构建形式的特点,在很多团体在发展到系统甚至仅仅到团队的阶段就产生了竞争的状态。于是,领导人咨询团体的一贯以下的咨询力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没有咨询团体的支持的团体之间,对于相同圈子内的人脉关系及消费者资源的竞争是没有约束与原则性游戏规则的,同样即便有约定的规则也是没有贯彻力的。要维持咨询团体的贯彻力就必须赋予其一定的优势,在这种生意中,最大的优势可能就存在于咨询线的成功模式和经验以及咨询线领导人在传统人脉关系中的桥接作用(健身俱乐部范例,见后第⑨大关系——系统与直销企业的关系)。在强有力的咨询线的贯彻下,同一个直销企业的团体之间才能将竞争转换为合理的合作与支持。在这里,旁线业务不干扰的原则在保持复制准确的同时接受着团体之间合作的挑战,同样需要强有力的上位咨询线的支持才能完成人脉利益的均衡分配。因此,同一直销企业内部团体之间的关系形式上可能存在竞争关系,但本质上是利益一致的,需要咨询线的原则贯彻来获得这种本质上的一致性。
④经销商关系之:不同直销企业经销商团体之间的关系(竞争关系)。



不同的直销企业经销商团体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是竞争关系,如果产品形式在各自领域内存在独特性,可能会形成短暂的合作关系。但是其选择上深深得烙上了直销企业之间的竞争的烙印。除非直销企业之间能够出现相关关系的出路,否则在未来的很长时期内都会保持竞争的面貌。经销商团体和自由企业有类似之处,选择什么样的团体创业仍然是新进消费商的困惑。或许在走过盲目选择公司和炒作公司卖点的路程之后,理性的消费商会回头选择老牌直销公司的成熟系统进行创业,而这种“或许”已经或者正在发生于直销走过的世界征程中。
⑤经销商关系之:领导人与领导人的关系(提升与互勉)。
直销系统中的网络关系如前所述,存在着复杂系统的特点,网络的功能状态为占据网络数量很小的一部分集散节点所控制,而这里所说的集散节点就是指网络的领导人团体。在一个有生命力的网络中,少数领导人的流失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这种特性在几乎所有的类似于生命的复杂系统中都可以见到并已被证实),合格领导人的数量更有可能遵循无尺度网络的幂次定律。这种类型的网络的软肋在于集散节点如果同时流失将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因此,领导人与领导人的良性关系在于其提升与互勉关系,在一个成熟的系统中,领导人与领导人之间的关系还在从直销中延伸出去达到整个传统人脉网络(传统商业和日常生活),这种人脉网络制约着整个领导人团体的行为,从而避免了网络本身的软肋。这样一种成熟的系统将证明系统不是靠个人生存而是依靠系统的有形和无形结构的力量,因此有足够的理由让每一个领导人归零并谦卑的对待和每一个伙伴的关系。
⑥经销商关系之:领导人和一般经销商(消费商)的关系。
领导人和一般经销商的关系其是没有关系又有最密切关系。在一个自由企业家的创业群体中每个消费商都是自我创业。无论是领导人还是消费商,其选择和承诺的范围可以最小限度地局限于自身的范围。而作为以领导人为定位的自由企业家创业的过程是帮助人们发掘并实现自身梦想的过程,其自身对于系统的承诺及其所帮助的消费商对系统(包括领导人)的承诺使得整个系统具备了无形结构的基础形式。在此结构上嫁接血肉(即知识流和传统人脉)就形成了整个系统。因此,从个人创业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角度来说,领导人和一般消费商之间没有依赖关系;
从个人创业的可行性来说,领导人和一般消费商之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合作和服务关系。在上述两个方面的平衡可能是成熟系统所具备的特点。
⑦经销商关系之:消费商和消费商的关系。
这是直销系统内绝对数量最多的一个群体。这些个体之间的关系的可塑造性极大,又在未来会进化为整个系统的基础关系。因此,对于消费商的塑造就如教育孩子一样,在标准化复制的同时保留多元化的发展。因此,强有力的培训和教育可能是系统所提供的最为有力的支持,是系统复制的第一步,也符合持续终生教育的每一步。
⑧系统关系之:系统与直销企业的关系。



系统与直销企业的关系实质上是生产商文化与消费商文化的区分关系,究其形式上说是鱼和水的关系。对于系统与企业的关系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健身俱乐部范例。直销公司就相当于一个健身中心,提供一个平台给每一位消费者。在这个健身中心的会员中,有着三类人:一是纯粹的健美爱好者(产品的爱用者),二是对健美有一定研究已经可以成为中心的教练员(全职消费商),三是更多的参与健美活动增加自己的人脉范围从而把自己的本职生意做得更好的人(兼职消费商),而他们留下来持续消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他俱乐部无法提供更好的经过积累的人脉。直销公司的钱脉其实来自于第三类人群。因此,系统与直销企业相辅相成,一方面企业提供好的产品和创业机会,一方面系统为学习和创业提供持久的支持和教育,或在传统行业解决某些个人生存问题,或在直销业谋求经济和生活事业的发展。
⑨系统关系之:系统与传统行业的关系。
系统与传统行业的关系其实最深刻的来源于传统的人脉关系,这是系统发展的行动圈的原点。而系统对整个社会贡献的终点可能很大部分也指向传统行业。成功的系统,可以理顺传统人脉关系而不是产生人际代价,可以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而不是转导行业人才,可以为社会提供终身再教育课程而非推广短期的盲目遵从行为。系统的高级人才往往可以以其他行业的高级人才的身份出现,或者系统的高级领导人能够同时成为其他行业的顶尖人物,从而为系统咨询团队增添其他团队不可替代的系统人际势能,能增添系统为成员解决各种实际生活问题的咨询能力从而增强对成员的凝聚力。
⑩时代关系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时代在一个系统的形成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A公司成立以后的近十年间,一个卖方为主的少有竞争的时代使得推销获利时代的经销商团体得以获得生长的土壤。在之后,随着市场向买方为主的转变,其经销商团体适时转型形成消费获利的营销模式,并形成其契合公司经销商文化的消费商文化系例如Yager系统。系统成型之后,经历直销商战的磨练,系统的无形结构得以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未来,系统以其标准化的培训课程辅以系统的贯彻力将复制在深层贯彻,从而维持其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人提出试图建立新的系统的主张,虽并不排除其可能性,但在历史的发展历程中,偶然的一瞥在必然中主宰着命运的车轮。后起公司的经销商需要同时具备市场机遇、团队传统人际势能、团队咨询线磨合后的默契配合以及对知识流的掌控能力,同时需要经历团队之间的内斗、公司之间的纷争和政策变化的未知等因素。如果说过去的历史进程使得A公司的优秀经销商系统总能够在每个发展时期有集中力量发展的条件,那么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可能并未为其他公司留出在一个历史时期单一地处理发展事务的条件。新系统形成并非无可能,或许经销商个人创业更愿意选择成熟的能给出确定性和稳定性的系统。
在已有的系统中,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成长起来的耶格系统由于经历了少有公司之争的独利时代,形成了其可抗击风险的独有的无形结构并蓄积了足够多的政商界产业以及产业外的人际势能;
在企业之争的时代中经历了各个国家的挫折之路从而强化了其无形结构的,积累了足够的公司之间区分的势能;
而团队间磨



合的两代人以上的努力已然形成了区分于其他团体的领导人势能。或许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线上,只有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能出现其形成,能支持其成长,也能在一般规律下形成学习型的组织。未来之门始终打开,终极之道论说不休,不如推背而去……


推荐访问:十大 背景 过程 《论十大关系》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 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