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

“感动中国”2012年度获奖人物事迹汇总

时间:2022-09-06 13:48: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2012年度获奖人物事迹汇总,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2012年度获奖人物事迹汇总

 

 “ 感动中国” 2012 年度获奖人物事迹汇总

 “感动中国” 2012 年度获奖人物事迹汇总(重点

  推荐)

 “感动中国” 2012 年度获奖人物事迹汇总(重点推荐)

 “感动中国” 2012 年度获奖人物:

 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

  【人物事迹】

 林俊德:

 大漠铸核盾, 生命写忠诚

  林俊德, 福建永春人, 中共党员, 1938 年 3 月出生, 1960 年 9 月入伍, 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 原总工程师, 少将军衔,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 2012 年 5 月 31 日 20 时 15 分病逝在工作岗位上。

 入伍 52 年来, 林俊德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 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3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 2 项、 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 20 余项, 1999 年特邀出席“两弹一星”突出贡献科技专家表彰大会, 荣立一等功、 二等功各 1 次, 三等功 2 次。

 (如果你想学习, 娱乐两不误, 并且和小编在线互动, 那么请关注疯狂阅读微信公众帐号:

 疯狂阅读)

 他是院士, 也是将军, 一辈子隐姓埋名, 坚守在罗布泊。

 他参加过我国所有的核试验。

 他是搞核试验的, 说自己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

 现在, 这两个都成了不折不扣的事实。

 他研究爆炸力学, 一辈子都和炸药打交道。

 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 每次总是尽可能地离炸药近一点。

 他的学生说, 为了 拿到第一手资料, 老师常年奔波在实验一线。

 凡是重要实验, 他都亲临现场, 拍摄实验现象, 记录实验数据。

 这是他的专业需要, 也是习惯。

 每做一次实验,他都建一个档案, 就像病人的病历一样, 几十年从没间断。

 谁需要资料、 数据, 都能在他那儿很方便地找到。

 简便实用、 讲求实效, 也是他一贯倡导的。

 他常对学生说, 科学就是用简单的办法达到理想的目的。

 病中留下的工作笔记上, 他一笔一画绘下了保险柜开锁示意图, 密码盘、 固定手把、 开门手把, 以及三位密码刻度的标示, 清晰明了。

 还有详细的文字, 第一步干什么, 第二步干什么„„

  他一丝不苟的程度, 有点像人们所说的极致。

 住院期间, 他和来看望他的基地司令员闭门谈了一个多小时。

 他也感叹, 一生最大的缺点是说话直率得罪人, 不懂人情世故, 不会“做人” „„

 他说话硬, 直来直去, 不绕弯子。

 乍一听, 难以接受, 时间长了, 都知道他不玩虚的,一辈子有自己的做事和做人原则。

 就像他去世前说自己, “我不善于交往活动, 实事求是搞科学。

 ”

 他有“三个不” :

 不是自己研究的领域不轻易发表意见、 装点门面的学术活动坚决不参加、 不利于学术研究的事情坚决不干。

 2005 年, 东北某大学邀请他当名誉教授。

 他说:

 “我们研究领域虽然接近, 可是距离太远, 鞭长莫及的, 我给不了 什么指导, 这挂名教授我还是别当了 。

 ” 2011 年, 在安徽黄山召开评审会, 会议主办方请他当主审。

 他老老实实地说, 第一个成果跟我研究方向有点关系, 但也够不上当主审, 第二个成果不是我的研究领域, 我当不了评委, 你们抓紧时间再找人吧。

 他说, 自己虽然是院士, 只算得上某个领域专家, 不可能样样都懂, 样样都精。

 而且专业越深就越窄, 别的懂的就越少。

 他工资不低, 所以掏钱时并不手软。

 老战友在外地聚会, 他说战友们转业早, 工资不高, 他慷慨解囊。

 青海玉树地震, 他悄悄捐了 3 万元。

 但他自己, 一块手表用了 15 年, 一个游泳帽用了 19 年, 一个公文包用了 20 多年, 一个铝盆补了 又补舍不得扔。

 他搞实验, 动手能力强, 家里的沙发 和床是他用包装箱拆下的木板做成, 沙发套是老伴亲手缝制。

 客厅里的小木椅是他用家里铺完地板后剩下的废料, 花了半天时间敲打好的。

 屋里的灯也是他引了一根电线加一个灯管改造而成。

 去世后, 学生们收拾他的衣物, 除了军装, 没找到几件像样的便装, 两件毛衣还打着补丁。

 他的学生们说, 老师是一个心里有爱的人, 长时间接触, 感受得更深。

 他戴了 15 年的手表, 是大学母校百年校庆时送的纪念品, 他一直戴着, 旧了磨手, 就用透明胶粘上。

 他去世后, 护士想把手表摘下来, 老伴理解他, 说老林喜欢, 就让他带着走吧。

 他带过的每位学生, 都在他的电脑里有个属于自己的文件夹, 每一个文件夹都详细记录着每个人的技术专长、 培养计划和施教方案。

 住院期间, 他让学生们将各自的文件夹拷贝走, 这时学生们才发现, 从跟他的第一天起, 短的三四年, 长的十几年, 他都详细准确地记录下了 每个人的成长足迹。

 去世前三天, 他写下这辈子的最后 338 字, 虽然手抖得厉害, 但字迹工整, 没有一丝潦草。

 这是他给学生写下的论文评阅意见。

 他在 5 月的最后一天去世, 这个学生在 6 月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

 他欠家里人太多, 特别是对女儿一直有着愧疚。

 他带的 23 名学生都是科技精英, 却没时间管女儿的教育, 女儿没读过大学。

 他只好对女儿说, 你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 我们没有教育孩子的经验, 你是我们的试验品, 就多担待点吧。

 女儿出嫁, 他在外执行任务。

 女儿办完结婚证, 背着简单的行囊进了 丈夫家。

 儿子结婚,

 他也一直没抽出时间和亲家见面, 婚礼由对方一手操办。

 他不是个完人, 但他被家人理解。

 老伴说, “这一生我陪伴他, 我觉得我值。

 因为, 他为国家、 为人民、 为党, 做好了 他应该做的事情, 良心上没有愧对党和人民对他的培养。

 ”

 他去世后, 10 万元慰问金交到老伴手上, 她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表示谢意, 说:

 “这些钱就当做他的最后一次党费吧, 这也应该是他的心愿。

 老林一辈子干了 他喜欢的事业, 他对党和国家的爱刻骨铭心。

 ”

 女儿说, 很多人说林院士一辈子没享过福, 但我知道父亲不是这样的。

 他对幸福的理解不一样, 他说过他这一辈子真的很愉快。

 参加第一次核试验的人们回忆起, 那个时候他一股朝气勃发的劲儿; 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虽然年纪大了、 人沧桑了, 他蓬勃的朝气、 工作的热情一点没变。

 人们在想, 是什么支撑着他走出了比 75 年更长的生命跨度?

 创造了马兰精神、 见惯了 英雄的马兰人送给他一副挽联, 为他送行:

 “铿锵一生, 苦干惊天动地事; 淡泊一世, 甘做隐姓埋名人” 。

 “感动中国” 2012 年度获奖人物:

 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人物事迹】

 陈斌强:

 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

  陈斌强, 38 岁, 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 9 岁时父亲车祸去世, 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

 2007 年, 妈妈得了 老年痴呆症, 丧失了 日常生活能力。

 为了 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 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 骑着电动车行驶 30公里去学校上班。

 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 说:

 “这样带在身边照顾, 一两天倒可以, 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 ” 可陈斌强做到了, 一连五年, 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

 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

 晚上 9 时, 服侍母亲睡下; 凌晨 1时, 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 清晨 5 时, 闹钟响起, 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 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 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 早上 7 时喂过母亲吃饭后, 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 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 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 总管学校体艺 2+1 活动。

 他总说:

 “我是跑着走的。

 ”

 “感动中国” 2012 年度获奖人物:

 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

  【人物事迹】

 何玥:

 捐献肝肾的 12 岁女孩

  何玥, 女, 12 岁, 广西桂林人, 小学生。

 2012 年 4 月, 何玥即将小学毕业, 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 住院进行了 第一次手术。

 9 月初, 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 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

 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 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11 月 17 日, 小何玥脑死亡, 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 何玥是个爱学习、 有爱心的孩子。

 今年 4 月, 做完手术第三天, 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 。

 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 之类的荣誉奖状。

 08 年汶川地震时, 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

 她被查出脑瘤后, 学校为她捐钱, 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

 9 月中旬, 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 她第一句话就说:

 “爸爸, 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 行不行? ” 她说, 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 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 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婶婶最终同意了孩子的想法, 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11 月 17 日凌晨零点 10 分, 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 12 年的生命历程。

 凌晨 4点, 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 181 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 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 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 , 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 。

 “感动中国” 2012 年度获奖人物:

 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

  【人物事迹】

 高秉涵:

 见证海峡沧桑的台湾老兵

  高秉涵, 台湾律师, 老兵。

 1936 年出生于山东菏泽。

 高秉涵的一生, 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 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高秉涵生于山东菏泽, 13 岁已经成为“小学兵” , 在“南逃” 路上几乎丢掉半条命, 辗转抵达台湾之后, 他又成了 孤儿流落于台北街头。

 他流过浪, 做过小贩, 几经周折考上了台湾“国防学院” 法律系, 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

 他审的第一个案子是金门逃兵案, 一个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一只轮胎穿越金门海峡想游回厦门的家, 但是没能成功, 被判处死刑。

 一个想要回家孝敬母亲的人怎么会有死罪? 为什么一段浅浅的海峡会让骨肉同胞分为两个世界? 身为法官的高秉涵无能为力, 但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

 1973 年, 高秉涵退出军界, 成为一名挂牌律师。

 1979 年, 离家 31 年后, 高秉涵写的第一封家书, 由台湾至欧洲、 经美国寄到中国, 又经北京、 广州、 辽源, 历时三个多月, 于母亲葬礼的当天抵达亲人的手中。

 两岸开放后, 他开始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 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 20 多年间, 先后抱回了 54 个老兵的骨灰罐, 帮助他们完成遗愿, 回归故乡 的怀抱。

 “感动中国” 2012 年度获奖人物:

 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

 【人物事迹】

 高淑珍:

 河北的爱心小院

  高淑珍, 56 岁, 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 4 岁那年得了 类风湿, 落下了 残疾。

 到了 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 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

 后来她发现, 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 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

 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 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1998 年 4 月, 她的“炕头课堂” 开讲了, 老师是女儿王国光。

 5 个孩子、 4 张课桌、 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的家里响起了读书声。

 这个学校一开就是 14 年。

 14 年 间, 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 却从未收过一分钱。

 高淑珍和女儿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 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

 渐渐的, 自行车已经接不过来, 她一咬牙, 买了辆旧面包车。

 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 路上她怕颠坏了 , 就一直抱在怀里。

 后来, 为了让孩子少受罪, 她索性让孩子都住在家里, 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 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 家里地方有限, 还债务累累, 但是“不” 字她始终说不出口。

 无论多么艰难, 她总是尽最大努力, 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

 高淑珍家承包了 20 多亩水田, 稻谷就是孩子们的口粮。

 但是歉收的时候, 让每个孩子吃饱并不轻松。

 为了多挣几个钱, 她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 驮着批发来的一些日用品去赶集, 一骑就是 100 多里地。

 有的时候下大雪没有集, 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 “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 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 我心里头欢喜, 骑着车子都有劲。

 ” 她说。

 高淑珍爱心小院的故事见诸媒体后, 引起强烈反响。

 爱心小院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 还有不少志愿者从各地赶来实行爱心接力。

 有的志愿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 三年多时间, 上海一家医院为小院的 10 个孩子实行了治疗手术。

 “感动中国” 2012 年度获奖人物:

 陈家顺——动人以行不以言

  【人物事迹】

 陈家顺:

 受民工爱戴的基层好干部

  陈家顺, 54 岁, 男。

 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 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 积极组织家乡 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 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 为他们排忧解难,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 摸清农民工工作、 吃住、 工资待遇、 劳动时间等情况, 陈家顺从 2007 年 9 月起先后深入 5 家用工企业, 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 打工。

 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 当过操作员、 仓库保管员, 养过猪, 干过装卸工, 当过民办学校教师。

 几年来, 他“卧底” 考察了 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 为农民工提供了 180 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 他总是挺身而出, 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

 4 年来, 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 780 余起, 挽回损失

 180 万余元。

 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 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 伙食费、 医药费等共 7 万多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 赢得了 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 陈家顺被...

推荐访问:“感动中国”2012年度获奖人物事迹汇总 事迹 汇总 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