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强国 >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12篇

时间:2022-07-16 16:12:03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12篇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篇1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22日正式公布,文件指出2022年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步伐。会议从全面抓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强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等几个方面阐述了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其中保障“菜篮子”供给、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与我们农业畜牧工作者息息相关,也为我们2022年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做好动物疫病防控是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工作,也是有效保障畜禽产品供应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作为基层畜牧工作者首先要肩负起防控责任,加强动物检疫、做好防控,有效降低动物疫情的风险,保障重要农产品的供应,从源头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菜篮子”。

  二、加强养殖技术的推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畜牧业也有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要使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不断推广畜牧养殖技术。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为养殖技术推广打好坚实基础。其次,要加强养殖技术的宣传力度,坚持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态度,深入到广大养殖户中去,提供耐心热情的周到服务,真正的把养殖技术“落实到户”。

  三、加强种质资源的普查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战略高度。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指出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我们作为农业畜牧工作者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落实文件精神,全面落实普查责任,做好普查收集工作,摸清畜禽种质资源家底,切实做好保护种源工作。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农业农村发展方向,也为我们农业农村工作者划清了工作重点。要求我们始终秉承无私奉献精神,实实在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农业农村发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篇2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22日正式公布,文件指出2022年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步伐。会议从全面抓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强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等几个方面阐述了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其中保障“菜篮子”供给、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与我们农业畜牧工作者息息相关,也为我们2022年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做好动物疫病防控是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工作,也是有效保障畜禽产品供应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作为基层畜牧工作者首先要肩负起防控责任,加强动物检疫、做好防控,有效降低动物疫情的风险,保障重要农产品的供应,从源头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菜篮子”。

  二、加强养殖技术的推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畜牧业也有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要使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不断推广畜牧养殖技术。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为养殖技术推广打好坚实基础。其次,要加强养殖技术的宣传力度,坚持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态度,深入到广大养殖户中去,提供耐心热情的周到服务,真正的把养殖技术“落实到户”。

  三、加强种质资源的普查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战略高度。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指出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我们作为农业畜牧工作者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落实文件精神,全面落实普查责任,做好普查收集工作,摸清畜禽种质资源家底,切实做好保护种源工作。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农业农村发展方向,也为我们农业农村工作者划清了工作重点。要求我们始终秉承无私奉献精神,实实在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农业农村发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篇3

  紧紧抓住粮食安全“四条线”

  近日,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提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牢牢抓住“四条线”,让“粮袋子”量足价稳,“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守好耕地基准“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必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持续加强农村地区建设用地审批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坚决防止补充耕地数量、质量不到位的问题,护好粮食生产“命根子”。利用网络、遥感等现代科技手段实施动态监测,对乱占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等行为进行及时预警,构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的预警机制,严肃查处违法占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强化政治责任落实,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占补平衡等纳入地方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以严格的考核约束机制,倒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提升粮食生产“线”。“若年谷丰登,衣食给足,则国富而民安”,必须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让老百姓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稳产高效、旱涝保收、生态友好的高品质农田,提高耕地质量条件,完善水利、输电设备等田间基本设施,夯实农业生产设施基础。打通惠农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或增加种粮补贴等方式,切实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增强农民种粮意愿。联系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加强技术指导,同时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对灾害天气进行及时预警,降低天灾对粮食产量带来的影响,让粮食丰收有保障。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式发展转向拼科技、拼质量的集约化发展,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连接种业支撑“线”。种子是农业的灵魂,决定着整个粮食产业链的素质和效益,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种业卡脖子难题,建立自己的种子库。持续进行农业科技研发,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在提高种子抗风性、缩短成熟期、增加产量上下功夫,造好农业“芯片”,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深化科企合作,推动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育种资源、人才、技术从科研单位向企业聚集,实现科技资源整合和产学研深度合作,为种子研发工程提供坚实支撑。加强本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注重收集、保存古老珍稀品种并进行应用价值的挖掘,通过建立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促进资源信息交流共享。

  划出节约保护“线”。“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时代背景下,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反食品浪费法实施进程,对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生产经营者等主体行为进行规制,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用法律托举粮食安全。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走进机关、校园、企业等单位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活动,纠正“光盘”即“寒酸”、“剩宴”为“盛宴”的错误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管好自己和身边人,坚决抵制奢侈浪费的风气,按照标准执行公务接待制度,同时加强对各种浪费行为的监督检查,以实际行动为弘扬厉行节约之风作表率。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篇4

  丰收节里话“丰收”

  1959年,毛主席阔别故土32年后,再一次回到家乡韶山,站在家乡的土地上,“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情景,不禁令他抚今追昔,感而赋诗,留下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雄心。如今,秋分将至,全国各地一片丰收之景,我们也即将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礼赞丰收,更要把对丰收的渴盼、憧憬和追求,融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为“丰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的丰收是乡村产业的大丰收。“硕果累累”“穰穰满家”“五谷丰登”是广大农民对丰收“量”的朴素追求,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如今,人们对丰收的追求更体现为“质”的提升。“质的提升”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和新知识等一系列科技兴农的要素源源不断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质的提升”离不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势所趋;“质的提升”离不开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创新手段“各显神通”。“物质丰收”让广大农民更有底气。

  新时代的丰收是乡村建设的大丰收。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诉求,除了要“填饱肚子”,还要在“铺好路子”“建好房子”“打好底子”“固好里子”等方面铆足力气、下足功夫。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蹄疾步稳。新时代的乡村建设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领域环节,乡村建设的大丰收需要我们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致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环境美”;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塑造新农村建设的“精神美”;矢志不渝以党风政风引领乡风民风,大力创建新农村建设的“风气美”。“精神丰收”让广大农民更有生气。

  新时代的丰收是亿万农民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的大丰收。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七年聚焦“三农”工作,党中央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出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起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广大农民群众的“情感粮仓”不断丰富充实。特别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顺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唤起全社会对农民群体的尊重和感激,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精神层面必将增强亿万农民振兴乡村的热情、动力和信心。“物质精神双丰收”让广大农民更有士气。

  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劳作不得闲。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要“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丰收都是汗水浇灌出来的,愿每一份辛劳都有黄金的收获,愿丰收的喜悦点亮乡村的明天!礼赞丰收,致敬农民!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篇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篇6

  丰收节里悟“丰”字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丰收是农民最期盼的、最高兴的事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丰收来之不易,它承载着汗水和智慧的艰辛,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值一年丰收节,我们要在这节日里深悟“丰”,深悟“丰”的意义非凡。

  “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深悟党的引领之“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发展,始终把“三农”发展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尤其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等一系列关于“三农”发展的新观点、新政策,大力推进落实了一大批新举措,实现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充分证明,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三农”更好地发展。只有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开创“三农”发展的新辉煌。要在丰收节里要深悟党的领导,要坚定不移拥护、支持、融入党在“三农”改革发展中各项工作。

  “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深悟党员干部担当之“丰”。发展农业,改善乡村面貌的落脚点就是想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想和得的中间是“做”,就要为广大农民打造一副副“金扁担”,实现农业现代化。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聚焦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持之以恒地攻坚克难;在优化农产品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不断发力,让广大农民个个挑起“金扁担”,不断增强劳动的获得感、生活的幸福感和职业的荣誉感,实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力争年年都是丰收节,年年都是好光景。同时,要把丰收节的“丰”字内化于心,根植于心,始终把实现更多更大的“丰”作为干事创业路上的不懈追求。

  “勤劳勇敢的中国老百姓,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深悟人民群众勤劳勇敢之“丰”。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因为勤劳勇敢,我们才造就了无数让世人赞叹的发展奇迹,写下了伟大的中国之“丰”。俗话说,锄头口上出黄金,风浪里头练行家。“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想有更大的成就,就要举起“锄头”不断去耕耘;就要敢于驶向大江大河去劈波斩浪,勇于去探索。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要不断引导、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发扬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同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更加浓厚社会“勤劳之风”“奋勇之志”,去创造越来越红火的日子,做全力以赴奔跑着的追梦人。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让我们在“丰”字里不断汲取力量,始终朝着更强、更美、更富去奋斗。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篇7

  丰收节里悟“丰”字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丰收是农民最期盼的、最高兴的事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丰收来之不易,它承载着汗水和智慧的艰辛,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值一年丰收节,我们要在这节日里深悟“丰”,深悟“丰”的意义非凡。

  “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深悟党的引领之“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发展,始终把“三农”发展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尤其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等一系列关于“三农”发展的新观点、新政策,大力推进落实了一大批新举措,实现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充分证明,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三农”更好地发展。只有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开创“三农”发展的新辉煌。要在丰收节里要深悟党的领导,要坚定不移拥护、支持、融入党在“三农”改革发展中各项工作。

  “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深悟党员干部担当之“丰”。发展农业,改善乡村面貌的落脚点就是想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想和得的中间是“做”,就要为广大农民打造一副副“金扁担”,实现农业现代化。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聚焦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持之以恒地攻坚克难;在优化农产品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不断发力,让广大农民个个挑起“金扁担”,不断增强劳动的获得感、生活的幸福感和职业的荣誉感,实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力争年年都是丰收节,年年都是好光景。同时,要把丰收节的“丰”字内化于心,根植于心,始终把实现更多更大的“丰”作为干事创业路上的不懈追求。

  “勤劳勇敢的中国老百姓,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深悟人民群众勤劳勇敢之“丰”。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因为勤劳勇敢,我们才造就了无数让世人赞叹的发展奇迹,写下了伟大的中国之“丰”。俗话说,锄头口上出黄金,风浪里头练行家。“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想有更大的成就,就要举起“锄头”不断去耕耘;就要敢于驶向大江大河去劈波斩浪,勇于去探索。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要不断引导、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发扬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同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更加浓厚社会“勤劳之风”“奋勇之志”,去创造越来越红火的日子,做全力以赴奔跑着的追梦人。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让我们在“丰”字里不断汲取力量,始终朝着更强、更美、更富去奋斗。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篇8

  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主题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果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短短的9655个字,涵盖了“完善国家食粮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延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八个方面,是以“三农”为重心的工作部署,更是今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据,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进步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涉农工作做得更全面、更细致。通关一号文件全文,责任感、使命感贯穿其中;“服务于民,奉献于民”的执政思想显而易见;踏足于实际,把要求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增强政府支持与保障能力,实现资源可延续利用,为增进经济长期较快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央一号文件的连续第11年聚焦“三农”,粮食安全始终摆在首位,这是对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延续,更加突出了粮食安全、农业科研创新、土地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主题,强调了深化改革,细化了具体措施。以具体的便民举措,助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体质上与机制上摒弃弊端,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全面推进,是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谨记的关键。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篇9

  大里村的“路”

  我时常走在走村串户的小路上,村里的每一条小路我都烂熟于心。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这些年来,大里村的道路从砂石路变成了水泥路,从路宽3米又胖成了4米,如今已纵横交错,阡陌交通。咱们大里村的路越走越宽!今天就说一说大里村的“路”。

  路,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往来通行的地方。一条道路能够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修建一条路是帮助村民致富的“硬件”,让村组之间不再闭塞,让城市和农村不再因为一条路而阻隔。在大里村有一条路叫“朝阳路”,朝阳路位于海安市南北走向的城市主干道,朝阳就是向着阳光、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的意思。2019年,朝阳路改造被列为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包含朝阳桥的施工、道路的施工及管道的施工等,对于打通南北经济带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唯一一条被列为重点工程的道路,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为了保障工程顺利实施,村党总支成立了工程征收小组、清障交地工作小组,沿线17家企业及村民,通过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协议签订、移交空房,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施工以来,不仅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而且全体村民都盼着它早日通车,踏上平坦的朝阳路,幸福之村连通着幸福之城。朝阳路改造工程只是大里村狠抓为民实事的一个缩影。群众要求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我们大里村就斥资86万元,新建进庄路3400米,彻底保障了全村家家户户通上水泥路,“满地坑洼,雨天难行”现象一去不复返。除了道路的完善,大里村还对全村年久失修的老车口进行排查重建,车口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提升。最后一批1900米硬质渠道也已建成到位,遍布大里各个村民小组,有效减少水流在原土渠中的渗漏与流失,农业灌溉能力得到增强。

  路,还有一层含义,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从国家层面来讲,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咱们大里村则有一条道路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之为“指南路”。指南路指引着什么?当然是党的方向,它的背后是大里村全体村民一心向党的真实写照。为了解决传统农业收入不高、增收缓慢的问题,大里村党总支决心带领群众通过大规模种植、科学规范管理、市场化运营、孵化特色农产品等方式实现“农业增值”。近年来,大里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解决原有土地分散经营情况,邀请“农业专家”、“农业巧手”等,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经营,提升农业机械化、集约化水平。目前,大里村西瓜、草莓、葡萄产品已远近闻名,城乡居民组团“下乡”采摘草莓蔚然成风。2019年新型合作农场流转土地1000亩,大里村现已形成了生产、包装、销售、运输水果产业一条龙。为进一步助力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大里村还抓住理论传播这一扩音器,促使村民主动更新传统农业生产观念。通过举办“中央一号文件到田头”系列活动,邀请百姓名嘴、创业能手、种植大户等入户宣讲,手把手指导,激活村民想做事、要创业的热情,进一步迸发“农村活力”。如今的大里村的村民已不再靠天吃天,走上了新型农业化道路,村民都笑称“指南路”如今真正指了南了,跟着党指引的方向去致富。

  为了办好群众的事业,大里村坚持“党总支领导、干部干得好、群众跟着跑”的工作思路,党总支全体人员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建立连心网格,将村民包干到每一位党员,乡间的每一条小路则被群众亲切的称之为“广来路”,干部从四面八方来,走出了一条“广来路”。开展“幸福党建来敲门”、“传承红色文化 领航新征程”等主题活动,将红色文化、党的理论、组织关怀送到低保户、五保户、困难党员家中。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就业难、脱贫难问题,大里村努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项目,让贫困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摘帽,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大里村对每一位未就业人员进行信息跟踪,直至该人员正常就业为止。对于辖区建档立卡户,开展精准扶贫。大里村建档立卡户29户,目前已脱贫27户,今年我村将继续加大扶贫力度,拓宽扶贫渠道,创新脱贫方式,确保今年底全村低收入户全部脱贫。“广来路”的背后是大里村每一位干部走村入户解难题的身影,大里村24组村民刘立德因患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老婆顾玉云也患病在身,一家无固定收入,儿子从学校毕业。我们在了解、核实情况后,主动和刘立德联系,将顾玉云介绍至奇奥电器打工,目前刘立德夫妻二人月收入超过5000元,顺利实现脱贫。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广来路”打通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心路,从一颗心走近另一颗心,畅通了反映问题的渠道,人广来,收入广来。

  在大里村不仅有“来”路,还有“去”路。由于一条路靠近殡仪馆,被群众戏称为“黄泉路”。该名虽是戏称,但它反映的问题却是深刻的,过去该路两边沿路可见散落的纸钱、花圈等物品,绵延上千米,烧香、吹乐者络绎不绝,不仅不美观,而且影响群众生活。为了推进移风易俗,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大里村决心画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我们将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从该路抓起,着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大里村对公路两旁实施亮化,安装路灯。长年累月的垃圾进行集中整治,对小摊贩进行劝导,党员志愿者在路两旁对群众进行集中教育,在显著位置张贴了移风易俗专项宣传,如今路两旁干净整洁,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脏乱,群众都以实际行动自觉践行移风易俗。

  大里村的路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在此不能一一介绍。今后,大里村人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继续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建设“枢纽海安、物流天下”“产业高地、幸福之城”贡献大里人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篇10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一是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

  二是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

  三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

  四是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五是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

  六是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七是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扩大乡村振兴投入;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

  八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建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

  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篇11

  苏州乡村振兴学堂作为江苏省首个乡村振兴综合实践教育培训基地,是培育农业农村人才的摇篮,结合我们学堂实际,我认为可以在以下三个重点上发力:

  一、产业振兴:文件中提到,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融合需要把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放在首位,把培养职业化农民队伍当成产业振兴的前提,只有解决了人的问题才能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的可持续问题。

  二、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精神之钙,如何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文化精品;如何传承文化根脉,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弘扬文化内核,建立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振兴学堂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应做到将文化与规划相结合让体验更有质感;将文化与农产品相结合,让农业附加值更高,教会农民如何讲好水果故事;将文化与农民生活相结合,让农村焕发“锅气”从而引来“人气”,促进人口回流。

  三、生态振兴:自然资源加速升值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农业现代化必须要建立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上,乡村振兴学堂的课程设计应该更加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教会农业带头人如何把自然资源与文化和产业相结合,更要助力乡村把生态振兴当成乡村振兴的主要前进动力来抓。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篇12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两条底线、三项重点、一个加强”为主要内容,明确提出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文件强调,要落实“产业振兴”来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聚焦“为民服务”来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创新“平台载体”来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强化“教育培训”来实现乡村人才全面振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教育工作者,我将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持续研究,在组织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和高素质农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等的培育中,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学堂的乡村振兴教育实践主阵地作用,把党中央对“三农”工作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和指导融入农业课程里头、带入农村乡间地头、传入农民群众心头。

 

 

推荐访问:学习心得 中央一号文件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