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策划方案 >

城市医联体建设方案5篇

时间:2023-08-11 16:54: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城市医联体建设方案

  

  城市区域医联体模式建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为确保城市区域医联体(以下简称“区域医联体”)模式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

  城市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城区所辖乡镇卫生院。社会办医疗机构可自愿加入。

  二、目标任务

  建立以城市公立医院为依托,不改变城区医疗机构职能任务和编制,一是按照“院办院管”原则,与下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建区域医联体;二是按照自愿、就近原则,以托管模式,与城区政府所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或二级专科医院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区域医联体。鼓励二级专科医院或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并发挥作用。形成城市区域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医联体内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诊疗方案下沉、双向转诊等为纽带进行紧密合作,整体提升城市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水平和综合服务效益。

  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依托城市公立医院为中心,整合城区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医联体的网格化布局,为网格内所有患者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

  三、内容措施

  (一)联建共担,构建责任共同体

  城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城市公立医院负责人为医联体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建立责任共担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医保支付、财政投入、医疗服务价格、人事薪酬等配套政策机制;区域医联体应建立牵头医院负总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负责、防治康协同工作机制。

  1.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市、城区政府要落实政府医疗卫生投入责任,在保障财政投入渠道不变的情况下,统筹落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专项资金,重点倾斜支持城市公立医院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技术创新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慢病诊疗中心、康复病房等建设;逐步建立完善与区域医联体发展相匹配的财政投入政策,财政以奖代补资金与医联体建设绩效评价挂钩。

  2.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增加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量;进一步完善城市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差异化报销比例;符合规定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的,其住院起付线标准以补差的方式收取,由上级医院转诊到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治疗的,不再收取住院基金起付标准;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和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根据医疗机构服务内容、服务能力以及所承担医保服务量,确定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具体支付标准;鼓励城市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开设联合病房,将联合病房相关费用按一级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支付标准执行。

  3.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是院前急救、诊疗、手术、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协同研究制定远程医疗、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签约服务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与医保报销政策。

  4.完善薪酬制度。落实“允许医疗卫生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探索医联体内部人员绩效分配机制。

  5.创新人事管理制度。落实城市区域医联体用人自主权,探索公立医疗机构人员编制总额控制和统筹管理使用的具体方式。

  (二)联建共用,构建服务共同体

  1.深化人员双向流动。根据网格化管理和基层业务需求,城市公立医院派出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采取常驻和定期派出相结合。城市公立医院派出到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驻人员不少于1人,医生应为中级及以上职称技术人员。医务人员在区域医联体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

  2.开展技术帮带。可采用定点帮扶或定期专业帮扶机制,上级医院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疾病防治、妇幼保健、康复护理、家庭医生服务等内容,可采取专题讲座、教学查房、检查手术带教、病例讨论、护理示教等方式进行业务指导,固定带教

  技术骨干1—2名,每年累计帮带时间不少于3个月;全面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做到区域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

  3.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城市公立医院针对城区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重点培训院前急救、中医、康复、口腔、妇科、儿科、精神(心理)卫生和常见病、多发病适宜防治技术。每年至少组织2期培训班,每期培训班时间不少于5天,确保每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两年有1名管理人员、每年有3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

  4.推进资源共享。依托城市公立医院,建立医学影像中心、医学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药品耗材供应中心等,探索建立医联体内统一的药品耗材招标采购、管理平台,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药品集中配送等服务。

  5.推进卫生信息一体化。依托既有网络,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平台实现联通,建立具有查询检索、实时监控、统计分析等功能的信息管理平台,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信息数据统一归口和共享机制,实现网络化卫生信息管理和卫生信息数据网络上报。建立远程医学双向交互机制、即时诊疗信息共享平台和医学专家资源库,完善网上预约制度,实行转诊就医网上预约;通过远程医学服务平台或掌上移动终端,开展远程医疗、远程影像诊断、远程教学、远程培训、远程急救技术指导、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及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6.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X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规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坚持稳定数量、保证质量、提高签约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的原则,重点向提质增效转变,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以签约对象数量与构成、服务质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满意度、医药费用控制、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等内容为核心重点指标,不断完善签约服务考核体系。

  (三)联建共管,构建管理共同体

  1.统一机构管理。在医院成立理事会,制定理事会章程,明确内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办事程序等,规范城市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负责审定区域医联体内所属医疗机构的总体发展规划、收支预算,以及领导班子成员聘任、X统筹调配、机构和人员绩效考核、效益和薪酬分配等重大事项,研究解决医联体内发展中有关的重大问题。理事长由城市公立医院(牵头医院)院长(法人)兼任,办事机构设在牵头医院,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

  城市公立医院院长与城区政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别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2.统一人员管理。在区域医联体内部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城市公立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统一管理、调配和考核。医务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使用、管理、退出等,由城市公立医院按照规定权限程序办理。建立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人员选调制度,由城市公立医院按规定选调符合条件医务人员到城市公立医院工作,拓宽基层医护人员职业晋升通道。

  3.统一药械管理。区域医联体内部药品、耗材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由城市公立医院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测和维护保养装备设备器材,培训辅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操作人员。区域医联体内统一慢性病常用药品目录,重点将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重大慢性疾病用药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实行处方流动、药品共享。

  4.统一财务管理。区域医联体内可设立财务管理中心,统一负责财政预算、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等。财务管理中心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分户独立核算管理。

  5.统一绩效考核。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医联体运营考核评价制度,将城市公立医院资源下沉情况、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居民健康改善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列为重要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工资总额等挂钩。建立完善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岗位聘用、个人薪酬、职业发展等挂钩。

  6.统一业务管理。城市公立医院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组织体系建设,更新诊疗目录,规范技术准入,实施病种管理,逐步实现区域医联体内医疗服务质量同质化。制定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病种目录和转诊流程,建立双向转诊信息平台,设立双向转诊专职部门,由专人具体负责协调转诊工作,明确分管领导;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鼓励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设联合门诊、联合病房,将稳定期慢性病患者和康复期患者及时转诊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继续治疗和康复;按照主管医生负责制要求,主管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跟踪随访。

  (四)联建共享,构建利益共同体

  1.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理事会负责每年对医联体运营情况进行考核。明确不同业务活动的经济责任和利益分享细则,促进成员单位可持续发展。各医疗机构在保障本机构正常运转和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进行自主分配。在绩效工资分配上,重点向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全科医生和进驻社区专家等基层医务人员倾斜。

  2.完善人员下沉的补助机制。医联体内应协商确定下派人员补助机制。鼓励城市公立医院对下派人员适当提高绩效待遇补贴标准,以提高下沉人员的积极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下派人员的合理补助。

  四、组织领导

  各区域医联体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由城市公立医院牵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人员共同组成的办事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抓好工作落实,确保试点任务落到实处。

篇二:城市医联体建设方案

  

  XX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医联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

  目

  录

  一、总体要求...............................................................................................2三、医联体协作机制...................................................................................6四、促进医联体资源贯通

  ............................................................................五、政策保障...............................................................................................六、组织实施.............................................................................................11为调整优化全市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全市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和《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XX政办发〔2017〕56号),结合XX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全国、全省、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立足实际,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统筹规划。落实政府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根据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统筹医联体建设与发展。

  2.坚持公益,创新机制。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切实维

  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结合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的推进,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机制。

  3.资源下沉,提升能力。利用三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医联体内统一管理模式,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绩效。

  4.便民惠民,群众受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促进医联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接,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群众获得感。

  (三)工作目标

  2017年,基本搭建医联体制度框架,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XX市城区和资兴市分别建成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医疗集团)或医共体;其他市级医院和县市区医院根据实际推进医联体建设。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医共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方式,引导医联体内部初步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转诊机制。2018-2020年,整体推进、稳步实施医联体建设,形成

  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妇幼保健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四)重点任务。以基层能力提升为核心,以重大疾病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大型医院优势专科、信息通信技术等平台,分区域、分层次组建医联体,建立和完善医联体内运行机制,促进医联体内部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打造专科专病专治联盟和专业医师服务团队,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由竞争关系向分工协作转变,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推动医联体成为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不同形式的医联体。

  二、医联体组织模式

  医联体建设采取政府主导、双方选择的原则进行组建。市城区三级甲等医院要在医联体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医疗机构地域分布、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业务关系、合作意愿等因素,充分发挥各类医疗资源作用,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探索分区域、分层次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流动。根据社会办医疗机构意愿,可将其纳入全市医联体。

  (一)组建市城区医疗集团。XX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XX市

  第四人民医院、XX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苏仙区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南学院附属医院联合XX市第三人民医院及北湖区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2个市城区的医疗集团(医疗联合体)。在医联体进行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双向转诊、团队服务等方面合作。

  (二)组建县域医疗共同体。县市区建设以县级综合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共同体(管理、责任、利益、服务共同体),并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

  (三)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充分发挥国家级重点专科、省级临床医学中心的作用,通过帮助市、县市区级公立医院提升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形成补位发展模式。XX市中医医院与县市中医医院和其他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科,组建中医药联盟;XX市精神病医院与县市精神病专科医院及有关医院精神病科组建精神病专科联盟。鼓励相关医院根据儿科、产科、耳鼻喉、口腔、肿瘤、康复医学、重点传染病(如肝病、肺结核)等优势专科资源,以若干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充分发挥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学会组织)及其协同网络作用,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模式,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面向基层特别是桂东县、汝城县、安仁县、宜章县等边远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全市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通过对县级医院(中医医院)托管或签订管理、技术、人才帮扶协议,派驻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重点帮扶县级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建立管理帮扶、技术协作和双向转诊关系。原则上省里已经确定的三级医院对口支援二级医院保持不变。

  鼓励我市医联体与省属公立医院建立合作关系,组建更高层次、优势互补的医联体,开展创新型协同研究、技术普及推广和人才培养,带动我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三、医联体协作机制

  (一)完善组织管理和协作制度。制定医联体章程,签订合作协议,规定主体单位与其他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等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医联体可探索在医院层面成立理事会,并成立医联体管理办公室,负责研究落实医改政策的具体措施,及时落实医联体建设具体任务,协调、联系本单位医务、护理、信息、人事、财务、药剂等部门与医联体成员单位有关工作。

  (二)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医联体建立责任共担和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积极性,落实功能定位。三级医院逐

  步取消门诊输液、普通门诊,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二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复杂疾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超出服务能力的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康复机构、护理院等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村卫生室(社区卫生站)根据当地群众就医需求,加强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基础服务工作。

  (三)科学实施双向转诊。在医联体内推行双向转诊、急慢分治。根据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明确双向转诊服务流程。医联体内确需转诊的患者,可以优先转至医联体、专科联盟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对转诊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提供连续性诊疗康复护理服务。鼓励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加入医联体,建立医联体内转诊机制,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加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一体化、便利化的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

  (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医联体牵头医院要设置全科医学科,负责对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预约专家、预约转诊、预约床位、预约检查、预约诊疗等工作;同时负

  责安排专家到医联体成员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坐诊或开设家庭医生工作室。探索推行医联体“联合签约,全程服务”模式,群众与户籍或居住地所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签约同时,纳入医联体签约服务范畴,医联体建立“医生团队”,以“服务包”等形式,为辖区居民提供签约优质服务;基层医疗单位探索对部分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不超过2个月用药量的“长处方”服务,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取药。

  四、促进医联体资源贯通

  鼓励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在保持行政隶属关系和财政投入渠道不变的前提下,统筹人员调配、薪酬分配、资源共享等,形成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

  (一)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统一调配医技等资源,医联体内统筹薪酬分配,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鼓励医联体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在医联体(包括跨区域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在签订帮扶或者托管协议的医疗机构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

  (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充分发挥三级公立医院牵头引领作用,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派出医务人员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以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妊娠、新生儿危重症等为重点,率先建立覆盖全市的协同救治网络,推动防治关口前移,提高救治水平、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患

  者致残率与死亡率。

  (三)统一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对医联体的支撑作用,在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管理、互联互通的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统筹推进医联体相关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等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实现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医联体可以共享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慢病管理、远程医疗、资金结算等协同服务。发挥远程医疗作用,促进医疗资源贴近城乡基层,探索实行远程医疗收费和支付政策,促进远程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按照省里部署,在省平台上搭建统一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实行转入转出可追溯、动态监管。

  (四)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医联体内可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互认检查检验结果。探索建立医联体内统一的药品招标采购、管理平台,形成医联体内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经核准生产的部分安全性高、疗效明确、性能稳定的医院制剂在医联体内可调剂使用。

  五、政策保障

  (一)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积极争取中央、省基建投资支持力度,加快补齐医联体发展短板,提高区域内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县级医院综合能力以及远程医疗协作水平,推动医联体更好在基层发挥作用。按照分级属地原则,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落实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建立财政补助资金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产权归属保持不变,继续按照原渠道拨付财政补助经费。鼓励医联体通过技术支援、人才培养等方式,吸引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并发挥作用。

  (二)发挥医保经济杠杆作用。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合理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间报销水平差距,增强在基层看病就医的吸引力,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引导医联体内部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联体内同种疾病转诊者可简化医保转诊、报账手续,双向转诊起付线可以连续计算,下转无需交门槛费,上转只需交差额门槛费用。

  (三)完善人员保障和激励机制。按照“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按政策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职称晋升办法,实行科学评价,拓展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四)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医联体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医联体技术辐射带动、医疗资源下沉情况等,不单纯考核业务量,要将三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情况、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情况以及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引导三级医院履行责任、完善措施,主动帮扶基层,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并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进修、晋升等挂钩。

  (五)规范医联体备案及命名管理。医联体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在签订合作协议后的5个工作日内,分别报发证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协议内容应当明确双方权利、责任和义务,对人才培养、区域注册、门诊下沉、急慢分治、双向转诊、远程医疗、利益分配机制等进行约定,确保责任落实、工作落实、保障落实。医联体合作终止或发生其他重大变化时,双方应及时报发证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取消备案。规范医联体命名管理,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可在保留第一名称的同时,按照医联体组建形式分别加挂“医疗集团医院”、“医共体医院”、“专科联盟医院”、“远程协作医院”等牌子,但不得以此名称作为第二名称进行医疗机构执业注册。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医联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有力举措,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完善配套措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抓紧制定适合本地区医联体建设的11实施意见或方案,明确医联体建设目标及时间进度,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2017年10月底前,市直三级医院、各县市区都要明确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工作方案,12月底前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都要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

  (二)明确部门职责。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联动互动,及时出台配套文件,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起付线、单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临床路径管理付费、疾病分类管理付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体制机制创新。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联体建设的监管,明确医联体组织管理和分工协作制度,牵头制定相关技术文件。

  发改(价格)部门要完善医药价格政策。

  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落实财政补助政策,按照分级管理原则,设立医联体建设专项经费,专项用于支付下派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帮扶指导的医务人员工作经费补助和下转病人的奖励,并协同市卫生计生委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医保医疗服务监管,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跨区域医保联网结算;合理确定医联体各级医院的支付标准,将符合条件的日间手术和日间化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内;试行联体内打包付费等方式,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进一步落实医务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基层服务一年的规定。

  其他医改成员单位根据国家、省里文件规定的职责支持医联体

  12建设与发展。

  县市区政府负责牵头辖区医联体建设与发展工作。

  (三)加强督查评估。各级医改部门要会同各有关部门通过调研、专项督查、定期评估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指导各地有序推进医联体建设,保障医疗质量安全。要建立医联体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方法,综合评估质量、安全、效率、经济与社会效益等因素,以强基层为重点,严格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增强大医院帮扶基层和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动力。要坚持问题导向,防止和破解大医院垄断资源、“跑马圈地”、“虹吸”基层资源、挤压社会办医空间等问题。

  (四)强化宣传培训。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开展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加强医联体建设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逐步形成有序就医格局。

  13

篇三:城市医联体建设方案

  

  丹东市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

  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深入贯彻《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7〕79号)精神,确保省政府“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中“医联体建设任务”落地见效,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17年底,市政府制定印发了《丹东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医联体建设的总体实施目标。为确保2019年医联体建设工作任务按时推进、取得实效,结合目前工作实际,制定了《丹东市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整合城市三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城市二级医院、基层(社区、乡、村)医疗机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充分发挥城市三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引领、帮扶作用,着力提高社区、乡、村医疗服务能杆作用,全面推行总额控制下的医保支付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确保县域内就诊率持续达到90%、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2019年,建成1个管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探索开展管理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试点(名单附后)。

  (二)基本原则

  -3-

  1.协同服务,利益共享。鼓励采取收购、控股、参股、托管或技术合作模式,以协同服务为核心,以医疗技术为支撑,以利益共享为纽带,以支付方式为杠杆,建立多种形式的紧密型医联体,形成利益共同体。

  2.整合资源,分工协作。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牵头医院引领作用,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派出医务人员通过专科共建,补齐医疗服务短板,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完善的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医疗服务格局。

  3.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把握好改革的难度、进度及力度的关系,以区域检验、影像、心电、消毒供应、病理中心等资源整合为切入点,整体谋划,试点先行,稳步推进,逐步实现紧密型医联体全覆盖。

  二、建设模式

  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指导,充分考虑医疗机构地域分布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业务关系、合作意愿等因素,因地制宜,做实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整合,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医疗服务体系。

  (一)组建管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医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探索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立医疗共同体,形成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2019年,在凤城市中心医院医共体建设基

  -4-

  础上,完成管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二)探索建设管理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试点。

  以城市区域检验、影像、心电、消毒供应、病理中心等优势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为切入点,以专科协作为纽带,探索建设以城市三级医院为龙头的管理紧密型城市医联体,促进基层医疗机构错位发展,提升薄弱专科发展能力,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三)发展远程医协作。

  建立和持续提升区域医疗运行质量和效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组织管理体制。

  丹东市中心医院和凤城市中心医院要组织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管理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医联体章程和负责制,在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机构、人员绩效考核,效益分配等重大事项上明确职责和分工,要明确建设时间进度,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其他9家医联体要积极探索建设管理紧密型医联体,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和工作规划要于5月20日前报市卫生健康委备案。

  (二)完善医联体激励约束机制

  1.推行医保支付激励引导机制。积极开展紧密型医联体整

  -5-

  体医保总额付费管理试点,实行“总额预付、合理超支分担、结余留用”的医保基金管理方式。医保经办机构对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年度总额控制指标进行合并计算,以上一年度实际发生数为基数,综合考虑医疗服务数量、质量以及合理增长等因素,由医保经办机构与紧密型医联体谈判确定当年医保总额控制指标。合理拉开紧密型医联体内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就诊报销比例差异。

  2.完善绩效共享激励机制。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按照契约规定建立利益分配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绩效待遇。重点向临床线、业务骨千、关键岗位、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全科医生和服务基层的医务人员倾斜。

  (三)构建医联体资源下沉机制

  1.健全资源下沉长效机制。推动城市三级医院和县级医院人、财、物全面下沉,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赢,医联体牵头医院派出医生人数不低于全院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医生人数的5%。派出人员一年内在基层单位累计工作不少于两个月,原则上每周至少ー天,可与对口帮扶工作相结合。

  2.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严格执行双向转诊规范,重点畅通下转通道,引导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确定、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及其他恢复期患者,转至医联体下级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护理等诊疗活动。医联体成员医院应设立双向转诊工作办公室,明确责任人,将部分专家号源分配给基层医疗机构,对预约转诊患者提供

  -6-

篇四:城市医联体建设方案

  

  医联体建设方案

  医联体建设方案

  篇一:

  医联体实施方案新

  西安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探索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整合卫生资源,提高医疗服务体系宏观效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切实方便群众就医,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探索构建以医联体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打破机制体制壁垒,不断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臵效率和利用效率,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发展医联体,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运行效率,合理分流患者,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2017年,在每个城区都建立1—2个医疗联合体,力争2017年实现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联合体全覆盖。

  三、工作原则

  (一)“落实功能、统筹发展”的原则。坚持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落实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注重责权一致,统筹兼顾医联体内的实际利益,实现双赢。医联体内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来的隶属关系与投入渠道保持不

  变,双方在卫生行政部门主导下,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建立契约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赋予牵头医院对二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职能,在此基础上开展纵向合作。

  (二)“因地制宜、多元探索”的原则。根据自身医疗资源配臵现状,兼顾历史上已形成的合作关系基础,各单位按照就近及属地原则,开展松散型和紧密型等不同模式的合作,建立集团化、托管型、技术协作型等不同类型的医联体。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探索建立中医医疗联合体,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三)“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主要以合作为纽带,以章程为规范,以管理为手段,以技术、人员、流程、信息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切入点,以点促面、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逐步向更加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

  四、组建及管理

  (一)总体布局。根据行政区划,结合医疗资源分布及百姓就医习惯,在每个区县建立1至2个医联体。在城六区主要组建由综合型三级医院牵头的医疗联合体;在郊县区继续推行县、镇、村一体化和区域信息协同模式。同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医院专科优势,形成具有儿科、眼科、妇产科、中医科、骨科等专科特色的医疗联合体。各三级医院可因地制宜,优先结合本单位卫生支农对象和行政区划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医联体。有能力的三级医院可跨区组建医疗联合体。首批组建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西安交大一附院负责在雁塔区建立医疗联合体;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长安医院负责在未央区建立医疗联合体;市第四医院、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负责在新城区建立医疗联合体;唐都医院、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辅仁医院)负责在灞桥

  区建立医疗联合体;陕西省人民医院、市第一医院、市第九医院负责在碑林区建立医疗联合体;西电集团医院负责在莲湖区建立医疗联合体。

  未纳入首批组建医联体的三级医院应根据情况积极开展组建工作。

  (二)组建方式。以三级医院为牵头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建立的医联体应包含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三级专科医院可根据自身能力组建具有专科特色的医联体。此前已经建立合作关系的,一并纳入医联体管理,并按照医联体的建设标准和要求进行规范;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市管医疗机构组建或加入医疗联合体。

  (三)管理模式。医联体所属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以章程为共同规范,以管理为联结纽带。医联体采取理事会治理结构,理事会作为联合体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负责联合体所属医疗机构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机构、人员绩效考核,效益、薪酬分配等重大事项的决策。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原则上由牵头医院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理事、理事若干名,由理事长、副理事长共同提出理事拟任人选,负责协助理事长工作。理事会成员需报市级、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方能履行职责。

  (四)职责分工

  1.牵头医院:

  承担医联体理事会的筹建,负责医联体日常事务管理运行;组织成员单位共同制定医联体章程和各项制度;负责组织医联体日常工作例会、工作信息的收集和汇总;承担对下级医疗机构的管理指导、技术帮扶、质量控制、人员培训等;负责医联

  体内下级医疗机构疑难危重疾病患者的会诊、上转接收工作;完成理事会规定的其他工作。

  2.各成员单位:

  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和慢性病管理,开展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治疗;负责医联体内上级医疗机构的稳定期和康复期患者的下转接收工作;完成理事会规定的其他工作。

  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作为辖区医联体理事会的重要成员,履行监管职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医联体提供各种政策支持。

  五、工作内容

  (一)统一规划发展,开展综合考评。医联体根据各医疗机构专业特点、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医联体理事会统一规划下,实行总体控制、实时监控、动态调整,按年度校准完善发展方向、按季度审核任务完成情况、按月度分析运行效率指标。医联体理事会委托牵头医院,定期对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考评监测和

  通报,内容包括医疗质量、服务水平、运行效率、人员绩效等,各成员单位要结合考评结果对本单位相关部门及职工给予奖惩。

  (二)推行

  二、三级医院全科医师团队到社区服务制度。各

  二、三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全科医学科,设臵全科诊室。全科医学科人员构成分为管理团队和医疗团队。管理团队的成员兼任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主任职能,主要负责制定符合基层医疗机构实际的个性化指导方案、培训课程及人员配臵方案。医疗团队由医联体内

  二、三级医院的医疗专家、技术骨干组成,一是负责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保证每天至少1-3名专家在基层医疗机构坐诊,二是在全科诊室出诊,负责上转患者在院内的接诊、分诊工作及下转患者的康复指导工作,促进优势医疗资源下沉。上级医院选派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任和全科医师团队,其工资待遇由所属医院承担,不得低于原收入水平。

  (三)医联体内人员合理流动。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医师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医联体内具有相应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作为多点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服务,由各医疗机构报医联体理事会审核后,向双方(或多家)机构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与医联体内非本机构医技人员和医疗管理人员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报本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聘请其在本机构兼职。上级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聘任中级职称前或申报高级职称资格考试前,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至少篇二:2017年规范医联体实施方案

  岚县中医院

  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山西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晋卫[2017]40号)》要求,来进一步提高县级中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根据《山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岚县中医院与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从2017年10月正式建立了医疗联合体关系,从创建至今已整一年时间了,通过医疗联合体的建立,使我院在医疗技术水平、人才建设培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方面有了不断的进步,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对我院的对口支援工作来说同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探索对口支援新模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现,就以后医联体工作的进一步规范、下一年计划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建立中医医疗联合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低廉合理的医疗费用、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宗旨,以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转变服务模式、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拓宽服务领域和现代化管理为动力,不断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层次,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医药事业发展机制和体制。通过医疗联合体的建立,使联合体内人才、技术、管理等资源实行纵向流动,提升运行效率,促进资源下沉,实现双向

  转诊、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方便患者就医。

  二、医联体支援时间、方式和待遇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每月选派1—3名副高以上专家来我院帮扶2次,每次1—2天,开展查房、带教、会诊、病历讨论等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及门诊工作,专家挂号费、诊疗费执行省城标准,处方执行专家处方为准。根据职称情况对下乡人员进行补贴,按照每人每天计算,正高:关于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晋卫[2017]40号)》要求,来进一步提高县级中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根据《山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岚县中医院与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从2017年10月正式建立了医疗联合体关系,从创建至今已整一年时间了,通过医疗联合体的建立,使我院在医疗技术水平、人才建设培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方面有了不断的进步,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对我院的对口支援工作来说同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探索对口支援新模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现,就以后医联体工作的进一步规范、下一年计划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建立中医医疗联合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低廉合理的医疗费用、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宗旨,以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转变服务模式、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拓宽服务领域和现代化管理为动力,不断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层次,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医药事业发展机制和体制。通过医疗联合体的建立,使联合体内人才、技术、管理等资源实行纵向流动,提升运行效率,促进资源下沉,实现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方便患者就医。

  二、医联体支援时间、方式和待遇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每月选派1—3名副高以上专家来我院帮扶2次,每次1—2天,开展查房、带教、会诊、病历讨论等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及门诊工作,专家挂号费、诊疗费执行省城标准,处方执行专家处方为准。根据职称情况对下乡人员进行补贴,按照每人每天计算,正高》的通知

  京卫医字(2017)182号

  各区县卫生局、发展改革委、人力社保局,各三级医院: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建立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区域医疗中心的带头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鼓励康复和护理机构发展,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分工协作,合理利用资源,方便群众就医,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中医局等共

  同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并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突出政府主导,注重顶层设计

  各区县要把医联体建设工作,作为新的医疗制度加以推进。建立医联体的数量应根据辖区居民分布情况,由区县政府统筹,区卫生局与区发展改革委、人力社保局等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统筹规划,有序建立。各三级医院应积极参加,争取承担核心医院。

  二、要强调规范诊疗,切实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在医联体管理体系及管理机制的建立中,要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无论是多点执业,还是技术指导、进修培训,都应依法执业,严格按有关管理规范开展诊疗活动。

  三、要完善组织保障,建立卓有成效的工作机制

  医联体的建立和运行是一项全局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各级医疗机构一把手应亲自抓,负总责,各有关部门领导应全力支持,通力协作,确保各类问题的及时解决。

  四、要着眼长远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

  从当前一些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情况看,仍然存在着合作不够紧密,转诊不够顺畅,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各单位应从方便社区居民就近医疗的要求,把医联体工作做为可持续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工程,结合实际稳步推进。

  五、要敢于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医联体服务模式

  各医联体要在医保付费方式、药品保障、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医务人员交流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对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区内卫生局、发展改革委、人力社保局等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沟通,形成共识,对能在本级解决的问题,应在本级解决。对本级解决有困难的,受到政策制约的问题,应认真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逐级上报研究解决。市卫生局建立医联体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政处。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并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一、要突出政府主导,注重顶层设计

  各区县要把医联体建设工作,作为新的医疗制度加以推进。建立医联体的数量应根据辖区居民分布情况,由区县政府统筹,区卫生局与区发展改革委、人力社保局等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统筹规划,有序建立。各三级医院应积极参加,争取承担核心医院。

  二、要强调规范诊疗,切实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在医联体管理体系及管理机制的建立中,要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无论是多点执业,还是技术指导、进修培训,都应依法执业,严格按有关管理规范开展诊疗活动。

  三、要完善组织保障,建立卓有成效的工作机制

  医联体的建立和运行是一项全局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各级医疗机构一把手应亲自抓,负总责,各有关部门领导应全力支持,通力协作,确保各类问题的及时解决。

  四、要着眼长远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

  从当前一些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情况看,仍然存在着合作不够紧密,转诊不够顺畅,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各单位应从方便社区居民就近医疗的要求,把医联体工作做为可持续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工程,结合实际稳步推进。

  五、要敢于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医联体服务模式

  各医联体要在医保付费方式、药品保障、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医务人员交流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对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区内卫生局、发展改革委、人力社保局等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沟通,形成共识,对能在本级解决的问题,应在本级解决。对本级解决有困难的,受到政

  策制约的问题,应认真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逐级上报研究解决。市卫生局建立医联体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政处。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市医院医联体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医疗联合体、资源共享及信息化一体化建设,实现“三通”即人通、财通、医通,结合卫生院功能定位和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细则。

  高度重视医联体工作,各科室要落实责任,真抓实干,切实把医联体各项工作做好。

  一、组织机构

  成立***公立卫生院医联体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联体的组织领导工作。下设医联体工作办公室,负责医联体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与报告、工作档案的建立与保存等。

  鹤山镇公立卫生院医联体工作领导小组:**市医院医联体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医疗联合体、资源共享及信息化一体化建设,实现“三通”即人通、财通、医通,结合卫生院功能定位和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细则。

  高度重视医联体工作,各科室要落实责任,真抓实干,切实把医联体各项工作做好。

  一、组织机构

  成立***公立卫生院医联体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联体的组织领导工作。下设医联体工作办公室,负责医联体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与报告、工作档案的建立与保存等。

  鹤山镇公立卫生院医联体工作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7〕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11号)和《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7-2020年)有关精神要求,制定我市妇幼保健医联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强化责任。强化各级政府对医联体各级医疗机构的投入,加强卫生局、计生委对医联体的监管和指导,实行理事会领导下医联体自主管理的运作模式,明确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分工协作。

  (二)优化资源,提升能力。注重责权一致,加强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与各区(市)妇幼保健院(站)、计生服务站的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各成员单位和医务人员实际利益,激发各方支持和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三)统一管理、独立运营。医联体龙头医院、骨干医院和各分支机构按照统一管理、独立运营、综合考评的原则进行管理、运营。

  (四)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初级阶段医联体各组成机构的法人结构、人事管理、资金来源、管理层级不变,逐步进入高级阶段后,医联体形成集团化管理,实行总院长负责制,资源统一配置、技术统一调度、任务统一安排、绩效统一考核。

  二、组织框架

  (一)枣庄市妇幼保健医联体以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以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区妇幼保健院、山亭区妇幼保健院、薛城区妇幼保健站、峄城区妇幼保健站、台儿庄区妇幼保健站、枣矿集团医疗卫生管理中心为骨干,以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以上医院(含枣矿集团所属医院)儿科、妇产科和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为分支,以医联体章程为共同规范进行组建。突出妇女、儿童的疾病诊治、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由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牵头指导联合体内各成员单位的业务工作。

  (二)枣庄市妇幼保健医联体实行市卫生局、市计生委领导下的理事会负责制。理事会每届任期3年,设理事长1名,由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担任,市计生委副主任兼任副理事长,其他副理事长若干名,原则上由区(市)妇幼保健院(站)院(站)长、枣矿集团医疗卫生管理中心副主任担任,理事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以上医院(含枣矿集团所属医院)儿科、妇产科主任和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站长担任。设立(转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7〕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11号)和《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7-2020年)有关精神要求,制

  “医联体”)实施方案。

  定我市妇幼保健医联体(以下简称

  一、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强化责任。强化各级政府对医联体各级医疗机构的投入,加强卫生局、计生委对医联体的监管和指导,实行理事会领导下医联体自主管理的运作模式,明确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分工协作。

  (二)优化资源,提升能力。注重责权一致,加强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与各区(市)妇幼保健院(站)、计生服务站的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各成员单位和医务人员实际利益,激发各方支持和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三)统一管理、独立运营。医联体龙头医院、骨干医院和各分支机构按照统一管理、独立运营、综合考评的原则进行管理、运营。

  (四)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初级阶段医联体各组成机构的法人结构、人事管理、资金来源、管理层级不变,逐步进入高级阶段后,医联体形成集团化管理,实行总院长负责制,资源统一配置、技术统一调度、任务统一安排、绩效统一考核。

  二、组织框架

  (一)枣庄市妇幼保健医联体以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以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区妇幼保健院、山亭区妇幼保健院、薛城区妇幼保健站、峄城区妇幼保健站、台儿庄区妇幼保健站、枣矿集团医疗卫生管理中心为骨干,以全市乡镇卫生

  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以上医院(含枣矿集团所属医院)儿科、妇产科和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为分支,以医联体章程为共同规范进行组建。突出妇女、儿童的疾病诊治、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由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牵头指导联合体内各成员单位的业务工作。

  (二)枣庄市妇幼保健医联体实行市卫生局、市计生委领导下的理事会负责制。理事会每届任期3年,设理事长1名,由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担任,市计生委副主任兼任副理事长,其他副理事长若干名,原则上由区(市)妇幼保健院(站)院(站)长、枣矿集团医疗卫生管理中心副主任担任,理事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以上医院(含枣矿集团所属医院)儿科、妇产科主任和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站长担任。设立(转载自》要求的工作内容。医联体内全面推行“先诊疗、后结算”的惠民政策。

  3、统一业务管理。妇幼保健医联体理事会负责制定医联体统一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各专业委员会负责各成员单位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业务指导、疑难病例讨论、业务培训、健康教育和双向转诊等。建立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医务人员

  到市妇幼保健院进修和培训机制。医联体要有计划地、定期对各成员单位的医务人员安排免费进修或专业技术培训,为成员单位培养一批能胜任妇幼保健工作的医护人员,不断提升成员单位妇幼卫生服务水平。每半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以便大力提高各成员单位的妇幼保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4、统一医保预付。把医保、新农合基金的年度预算由原来对各医疗机构的分别预算,逐步改变为对医联体统一预算的方式,实行总额预付制。总额预算指标由医联体统一掌控使用,各成员单位的报销比例不变,进行记账式虚拟预算,并赋予医联体总控指标内部调配的职能,超支分担,结余留用。在医联体内,病人在转诊过程中产生的医保费用由医联体理事会统一结算。以此促进医联体内“小病在社区,康复回社区”利益机制的形成。催生医联体资源共享、双向转诊、有效利用资源的内部运行机制。鼓励医联体通过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减少费用。

  5、统一信息平台。依托枣庄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居民健康卡,逐步在医联体内部建立病人报告及检测终端、预约诊疗终端、远程会诊终端,建立妇幼保健医联体信息平台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妇幼保健子系统。

  (三)发挥团队优势,成立专业委员会。

  为实行医联体内部的“五统一”管理模式,成立五个专业委员会,即:

  医院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护理

篇五:城市医联体建设方案

  

  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

  建立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贯彻国家医改精神、促进XX深度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分级诊疗机制和双向转诊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密切XX关系,实现XX共建共赢,共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根据《福建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和《福建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由我院主导的松散型医疗联合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2014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探索构建以医联体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依托医联体构建覆盖城乡的分级诊疗体系,以利益共享为纽带,以医保支付为杠杆,以信息化为支撑,完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形成上下联动的接续诊疗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协调,权责明晰。坚持我院作为XX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以及为XX服务完成医疗保障任务的历史使命,落实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注重责权一致,统筹兼顾医联体内的实际利益,实现双赢。

  2.循序渐进,积极稳妥。主要以医疗为纽带,以章程为规范,以技术、学术、流程、信息等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切入点,以点促面、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逐步向更加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

  3.双方自愿,利益共享。坚持双方自愿,以利益共享为纽带,统筹兼顾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利益,实现利益共享,互惠多赢,充分激发各方支持和参与改革内在动力。

  二、工作目标

  2016年底,完成以我院为中心的闽西南片医联体布局和构建,与一定数量的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初见成效。2017年,我院与二级医院协同服务进一步加强,我院医疗资源下沉机制初步建立,医保支付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建立重点专科对口扶持、双向转诊、业务指导、信息化建设、检查结果互认,提高医疗服务的协调性、连贯性、整体性,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比例。2018年,XX第XX医院医联体体系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建立医疗、医保、医药互相联动的综合保障机制,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

  三、组织领导

  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体制不变,隶属关系不变,以章程为共同规范,以技术、服务为纽带,以服务协议为行为准则,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医联体实行纵向协议与横向管理相结合。成立医联体理事会,作为医联体日常运营管理机构,理事会办公室设在我院。理事会办公室负责医联体所属医疗机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专科建设、人员培养管理等事项的决策管理。各单位设立联络人,联络人由联合体成员单位医务科或联合体办公室负责人担任。

  (一)理事会

  理

  事

  长:

  常务副理事长:

  副理事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

  成

  员:

  职

  责:制定医疗联合体章程,明确联合体组织性质、宗旨、任务、机构成员、管理体系、职责范围、权利义务、工作规则等规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医联体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负责选派相应人员到下级单位担任相应职务开展蹲点帮扶等工作。

  (二)理事会办公室

  主

  任:

  副主任:

  成

  员:

  秘

  书:

  职

  责:负责建立适合医联体实际管理需要的管理架构;医联体运行中本院有关管理工作,协调落实医联体各项医疗工作与协调工作。

  (三)医联体成员职责分工

  主体单位:XX第XX医院

  职

  责:负责组织医联体区域内成员单位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共同制定双向转诊、重点专科对口扶持、人员带教与培训、绿色通道和远程会诊等具体工作计划;组织召开医联体日常工作例会,做好医联体工作信息的汇总分析;开展对下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帮带,负责区域内的疑难复杂危重疾病患者的救治;医联体领导小组确定的其他工作。

  成员单位:XX安宝医院、XX莲荷总院、XX安兜医院、XX光亮医院、XX枋湖门诊部、漳州市第三医院、泉州滨海医院、漳浦县第二医院

  职

  责:主要承担各区域内开展常规诊疗技术;开展慢性病管理、常见病的日常诊疗和康复护理等;完成医联体领导小组确定的其他工作。

  四、建设内容

  我院联合若干家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松散型的医联体,在医联体内实现“人才流动、资源共享、技术扶持、双向转诊、信息整合、监督管理”六大功能。

  (一)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根据《福建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我院部分科室医师可根据自愿和需要,选择医联体内具有相应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作为多点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服务,选派骨干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支持帮扶基层医疗机构的学科建设。探索医联体内人才交流制度,主体医院安排固定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专家定期到成员单位开展查房、出诊、带教、会诊等,有在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累计工作半年以上经历者,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时优先考虑。建立医联体内成员单位临床医技人员到主体医院进修和培训机制,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明确诊断慢性病的医护人员,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建立多元的资源共享渠道。利用主体医院品牌、人才、科研、技术等优势,依托医学高等院校临床教学医院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平台,推动联合体内部各医疗机构实现统一的医疗护理管理制度,规范诊疗和服务行为,共享各成员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提升医疗联合体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远程医疗平台,开展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互认、预约诊疗、预约转诊、远程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等院际协作服务,定期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适宜技术,推进技术资源共享。借助远程示教系统、学术讲座、健康讲座、医院图书馆等形式和载体,推动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共享科研和教育资源。

  (三)建立长效的技术扶持机制。主体单位承担疑难复杂危重疾病的诊疗,开展各专科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医疗技术;二级医院承担常见多发疾病和特色专科疾病的诊疗,开展常规诊疗技术;基层医疗机构承担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和慢病管理,开展部分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等治疗。根据医联体成员单位业务特点和功能定位,我院与成员单位确定1~2个重点建设专科或专病,建立一对一的对口关系,落实专科或专病病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措施。强化主体单位对成员单位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开设康复联合病房等方式,加强成员单位薄弱专科建设,为成员单位培育一批特色专科和科室。

  (四)建立通畅的双向转诊机制。一是建立患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根据双向转诊临床标准,结合专科会诊意见,建立会、转诊档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尽量减轻患者费用负担等原则,制定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双向转诊制度,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实施细则。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发现疑难危重病人向上转诊时,优先在主体单位进行检诊和住院,经主体单位治疗后进入恢复期,再转回各成员单位,跟踪后续治疗。二是开设检查直通车。对于某些成员单位不能进行的检查与检验项目,如MR、病理和一些特殊检验项目等,医院可接受成员单位采集的标本,直接送至相应科室检查。三是建立门诊预约绿色

  通道。完善门诊预约系统,对于医联体内卫生机构辐射的居民,实现预约排号置顶。

  (五)建立高效的信息服务云端。借鉴参考医院XX卫生信息云平台建设经验,积极拓展延伸医院信息化平台功能。通过VPN专网建设,引入HIS、EMR、PACS、LIS等系统,逐步在医联体内部建立病人报告及检测终端、预约诊疗终端、远程会诊终端,建立医联体信息整合平台。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医疗技术相结合,组建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检验诊断中心、远程病理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门诊预约中心、远程重症监护中心、远程教学及手术示教中心、远程电子图书共享中心、远程心理测评中心、远程健康管理中心、远程临床路径中心、远程药品监测中心、远程感控中心等。主体单位为成员单位完善移动查房工作站、移动护士工作站、预约挂号、报告查询打印、移动支付等系统。

  (六)建立科学的医疗管理体系。通过推广实施主体医院管理制度和管理经验,按照学科指南或临床路径,实施统一的诊疗和操作规范,实现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在相同的医疗服务项目上规章制度一致、技术标准一致、业务培训一致、质控效果一致,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同质同标准,促进医疗服务同质化,确保城乡群众得到连续性的优质医疗服务。建立医联体考核评估机制,借助远程信息数据整合以及制度流程建立,医联体理事会对成员履行功

  能定位职责、分工协作情况、能力提升情况、遵守章程情况等进行监管。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部署阶段(2016年6—8月)。研究拟制工作方案,调研协作需求,制定协作计划,与XX莲花医院、XX安兜医院、漳州市第三医院等单位洽谈、签订协议;召开任务部署会,明确任务分工及要求。指导各单位结合任务分工及单位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各单位按照方案细化措施,量化指标,做好各项组织准备工作,形成完善实施细则。建立医联体理事会及常设工作组织,制定双向转诊规定,建立人员流动机制、信息服务云端平台、对口帮扶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等事项,确保医联体正常运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9—12月)。各单位根据承担的任务和目标要求,按照实施方案全面展开工作;理事会加强跟踪指导,研究解决有关问题;理事会办公室适时组织到各单位进行调研,指导各单位进一步完成工作重点,畅通资源共享渠道,完善考核体系,稳步推进医联体工作。

  (三)深化巩固阶段(2017年1—3月)。各单位分别梳理医联体运行情况,总结实施经验,通报运行成果。医联体理事会办公室按照实施方案和任务目标要求,进行论证综合评估验收,完善运行机制,使医联体得到深化巩固和提高。

  六、建设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清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认识,把开展医联体建设工作当作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统筹谋划,积极探索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各单位要明确由理事会统一领导,各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确保医联体顺利推进。

  (二)强化监测指导。医联体各单位要加强对实施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定期组织督导、检查,认真分析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客观评价实施成果的科学实效性,积极推动医联体建设有关政策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切实达到任务需求和目标。

  (三)积极宣传引导。各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实施医联体的重大意义和主要措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及群众积极性,引导患者转变就医习惯,逐渐形成分级诊疗格局,使医联体就医模式深入人心。

推荐访问:城市医联体建设方案 方案 建设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