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两会

时间:2022-06-12 11:12: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两会,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形势与政策论文两会

形势与政策论文2022两会5篇

【篇一】形势与政策论文2022两会

论两会热点之“有权不可任性”

摘要: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那么2015年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对于反腐这一话题,每年的两会都在提,每年都在被关注。2014年期间,“打虎拍蝇”的反腐行动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也取得了许多较大的成果。2015年,作为改革的关键之年,反腐依旧作为两会的热门话题被人们不断搜索、提及。李克强总理也在会前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简政放权时说,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可见国家政府对于反腐的重视。本文主要就“有权不可任性”这句话及2015两会中关于反腐的两大看点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解读。

关键词:两会;
权力;
反腐;
政府;
立法;

一、对“有权不可任性”的理解

(一)权:

本人认为,在“有权不可任性”这句话中的“权”即“权力”。什么是“权力”? 权力一词中的权为衡器,权力,是平衡的力量、平衡的能力。权力有三个属性:公权(政府)、私权 (市场)和共权(社会)。相互之间相互制衡。以正向运作。权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权力是指某种影响力和支配力,它分为社会权力和国家权力两大类;狭义的权力指国家权力,即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阶级利益和建立一定的统治秩序而具有的一种组织性支配力。所以,本人认为“有权不可任性”这句话更偏向于指政府权力“不可任性”, 即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避免“权大于法”。体现了政府对法治建设的信心,只有不断完善法治,才能为阳光执政提供强大支撑。

(二)不可任性

什么是“不可任性”?本人认为,不任性有三点要求:

1.依法用权,要求政府官员做到:依法依规用权,不用没有授权的法、做好法定要求的职责,切实履行好自己的义务。提倡节俭,反对奢靡,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对腐败行为,无论出现在领导机关,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都必须严加惩治。

2.依法行政,严格监督,尽力杜绝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或乱作为、在其位不谋其政、廉而不勤、该办的事不办、上班混日子、“磨洋工”等腐败行为。并对这些现象加大惩治力度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

3.坚持三个代表思想,始终把为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最大责任。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由人民赋予,所以必须用之于民。作为政府官员,要明确身份、恪守本分,不因位高而傲骄,不因权大而忘形,始终把现代化建设使命扛在肩上,始终把群众冷暖忧乐放在心头才是好的政府。一定不可把公权力特权化、私权化。

所以,本人认为“有权不可任性”应作为反腐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将其具体化,并贯彻落实下去。要意识到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运用,不可有丝毫地“任性”。

二、关于两会热点——“反腐”

(一)两会“大数据”统计

据今日头条App提供的数据,如图2-1,两会召开之际“反腐”话题天天占领热门话题榜首位,成为当之无愧的“话题王”。由此可见,反腐在群众心中地位多么的重要。

图2-1 两会热门话题榜

(二)我国的“反腐”现状

目前,我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党风和社会风气已经明显好转。在2015年两会上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到:查办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4040人,同比上升40.7%;
依法办理周永康、徐才厚、蒋洁敏等28名省部级以上干部犯罪案件;
查办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9913人,马超群等“小官巨贪”被查处。

(三)两会关于“反腐”的看点解读

1.推进反腐立法、制度反腐

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制度反腐,这一举措具体落实了全面依法治国精神,使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了法制支撑,是使反腐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根本方向。

另外,在立法的同时,本人认为还应加强政府工作信息的透明度,让人民群众可以更好的监督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化监督,打造法治、透明的权力运行环境。

2.严惩群众身边的腐败

对征地强拆问题、社会保障缺失问题、教育费用乱收费、就业扶持金减少、扶贫救灾款项被扣、医疗卫生问题得不到保障、“三农”等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展开深入查办。

本人认为,上述这些发生在我们普通百姓身边的腐败,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和党政机关的形象树立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严惩这类腐败,有利于净化社会环境、改善社会风气,树立更好的政府形象,也能让作为普通百姓的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改革福利。

【篇二】形势与政策论文2022两会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如下方面下工夫:加强教育,营造氛围,注意实践养成,发挥榜样作用,建设保障机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路径 培养 践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标示着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是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基本理念

核心价值观属于核心价值体系范畴,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它最直接地反映着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本质属性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阶级性。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统治、夺取政权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以“自由、平等、博爱”等基本价值理念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价值支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资本主义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大厦”的奠基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从迫求目标层面、社会制度层面和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简洁凝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

首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也是人们对未来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认同,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和制约作用。

其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一直强调的公民意识,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向往和实践的社会核心价值理念。最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2001年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覆盖了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由此可见,党的47第2期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十八大报告倡导的“24字”的基本价值理念,既具有社会主义的质的规定性,又适应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基本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创造性;既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民族精神、良好道德风尚,又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反映时代精神,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也就是说,“24字”的基本价值理念,继承传统,符合实际,顺乎民意,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如下方面下工夫:

(一)要加强教育

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抽象理论概括转化为实际观念和行为的主渠道、主阵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这为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正确方向。

首先,要“自上而下”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基本理念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贯穿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管理服务各个方面。教育中应当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与引导,以主流意识形态强大的吸引力与感召力,进一步汇聚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奏响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强化全民族团结奋进的主心骨,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以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人民,引导社会思潮,并将其不断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构筑起抵制腐朽价值观念的思想堡垒。

其次,要“自下而上”把握和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规律,增进教育效果。要针对青少年、党员干部等不同群体开展分层次教育,针对青少年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思想特点开展分阶段教育。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教育方式和手段,努力使“24字”的价值理念教育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增进教育效果。最后,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动力。教育工作只有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中来,才能引导群众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二)要注意实践养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人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养成。注重实践养成,就是要在实践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人们的内心认同和自觉追求,并以此作为人们指导自身实践、规范自身行为的价值准则。引导人们在实践养成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根据人们对于国家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不同追求开展价值实践。要引导人们广泛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政治建设实践、文化建设实践、社会建设实践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在对历史的分析和现实的把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理想;引导人们在社会发展实践和个人发展实践中,认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努力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引导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确立和坚持基本的社会主义伦理观念,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价值信守。

参考文献

[1]阚和庆.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03):22-24.

[2]刘峥,刘新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探索[J].求索,2011,(09):122-124.

[3]黄士安,戴木才.如何科学对待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J〕.学习刊.2012(07)

[4] 蔡国英.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J]. 共产党人 2014年05期

【篇三】形势与政策论文2022两会

关于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与中国之治的体会

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识,相互激荡。这是在2018年6月22日至23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有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

谈到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首先,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最为明显的国际力量对比之变是“东升西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从经济总量来说,国际量对比越来越朝着更加均读的方向发展。在世纪格局之变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两级”对峙格局;
20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21世纪以来,资中主义矛盾加剧。在科技之变中,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改写人类发展历史,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发展也带来新的未知和挑战,影响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及国际秩序和格局的演变进程。同时,我们现代化发展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中国建立发展了完整的工业体和国民经济体乐;
建立起了最广泛最真实的人民民主,推进经济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其次,我深刻的会到大变局中的机遇与挑战同生并存。大变局催生了新的机遇。其孕育着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变暖体系加速变革之机。它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新型经济全球化,由世界上各个国家共同参与、共同主导,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大变局也充满风险挑战,有大国之间博弈加剧;
有国际秩序变革阵痛;有热点问题高烧不退;更有全球经济风险积聚。

最后,我们必须谈到大变局中的中国角色。中国发展振兴是百年大变局的重大变化之一,新中国成立71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岁年来,中国人民勤力同心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勇气甚至牺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伴随着实力的增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人民开创的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认同,学习借鉴中国经验成为世界潮流,70年来,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名援助人员,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中国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安全稳定,改革卓成效,与西方之乱珍成鲜明对此。国际社会对中国之治给予极大关注,他们婚:中国之治为什么成?中国治理有何良方?中国之治带给其他国家什么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历经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后发追赶的中国奇迹,我们深知,唯有发展,才能消除社会矛盾的根源;
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近代以中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对中国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弊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制度探索的历程,为了确立一个正确的制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制度探索的道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就明确了中国是一个直正的民主共和国: 1931年,我们明确了中国的国体是以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1937年,按照“三二制"原则建立各级立法,司法,行政机关: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领导人都由人民选举产生: 1940年,在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通过不懈努力,逐步确立并巩固各方面的重要制度。最后摸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且健全党的领导体系机制,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

制度稳则国稳,利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剥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这是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鲜明结论。当世界正径历百未自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完善度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对风险挑战中推动制度日益完善。2020年以来,实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成为2020年开年最火的关键间。随着疫情的发展扩散,“中国怎么”“世界怎么办”成岗全球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苍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历史的经验无数次证明,越是到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就越能克服各种横亘于前的困难。用3个月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这个成绩来之不易。这不仅仅是我们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结果,更是因为我们“中国之治”优秀的地方。也是我们中国能够控制好自己疫情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其他国家共度难关的关键。

【篇四】形势与政策论文2022两会

论文题目:
我国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与贵州经 济社会发展

学 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班 级:
1 2 1

学生姓名及学号:金武城(1208030506)

指导教师:
崔东明

2014 年 9 月 08 日


摘要-------------------------------- -------------1

关键词------------------------------- ------------1

1、我国民族存在的问题

---------------------------------------------1

二、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2

三、我国存在的宗教问题

----------------------------------------------3

四、如何处理宗教问题

-----------------------------------------------4

5、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

参考文献---------------------------------------6

【摘要】: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感情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宗教观念的最初产生,反映了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感。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县域经济占着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本文通过对贵州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繁荣 各民族民族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平等 宗教信仰自由 欠发达 欠开发 发展不平衡 贫富差距大

一、我国民族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以汉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左右,称为少数民族。

多民族使我国有很多丰富的民族文化风气,也存在许多民族问。正如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被民族问题困扰,我 国也不例外。尤其在最近几年时间里,民族问题的新态势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且把妥善处理好民族关系放在突出的位置。

我国的民族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问题;
二是少数民族之间和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地区的问题。过去在涉及到民族关系的时候,通常会把政策重心放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比如发展各个民族自治区。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也逐渐加快,这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打破了各民族的封闭状态,使各民族间的交往和接触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人口从民族地区走出来,散居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从而使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日渐明显和重要。
然而,在不同民族文化磨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分歧、矛盾和隔阂,随之也产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民族问题和纠纷。其中最发人深省的莫过于2008年的西藏3-14事件、2009年7-15“打砸抢烧”事件、4.30乌鲁木齐火车南站暴恐案、5.22乌鲁木齐爆炸案等。

二、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

即各民族拥有相同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平等的权利,相同的义务。在我国,各个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领域,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真正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所以,我国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对少数民族给予帮助和照顾。

(2)民族团结

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

加强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也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同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3)各民族共同繁荣

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3、我国存在的宗教问题

在我国存在很多的宗教,其中比较广泛的是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及长期延续下来的封建宗法性宗教等。也不乏出现各种各样的迷惑我国人民做出有违社会的各种行为的宗教,称之为邪教,各种问题随之而来。

在上文出现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各类事件中不乏都存在利用人们对宗教信仰使之做出这种天理难容的事情。一些地方滥建、扩建寺观、教堂、小庙,助长了宗教的非正常发展,加重了信教群众的经济负担;
一些教职人员利用宗教职权干涉政府行政、司法、教育、婚姻制度等国家职能实施等现象时有发生;
有的地方早已被废除了的宗教封建特权与压迫剥削制度死灰复燃;
有的地方教派纷争导致大规模的械斗流血事件;
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国外敌对势力加紧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扶植我境内对抗政府的地下势力,建立非法组织,力图控制我国某些宗教组织的领导权,破坏我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
在边疆一些地区,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相互勾结,不断进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罪恶活动;
此外,一些媒体、一些人做出了伤害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的宗教感情的事情,引发多起穆斯林群众的抗议活动,形成群体性突发事件,这其中,再加上有些人有意扩大事态,影响了部分地区的社会稳定;
另外,打着宗教旗号的邪教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也时有发生。我国自古以来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问题也一直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宗教工作同样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宗教问题涉及到亿万信仰宗教的群众的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风俗习惯,因此在处理过程中政治敏感性强,政策性强,具有特殊的复杂性。

4、如何处理宗教问题

宗教问题涉及到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与对外关系各个方面。我国的宗教问题必须立足国际大背景,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中来解决,而解决好宗教问题又有利于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宗教问题的根本道路。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中,我们始终要充分认识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宗教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处理好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的关系,充分发挥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5、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存在的问题

“欠开发、欠发达”是贵州目前的现状。目前,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新阶段扶贫的推动下,贵州经济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取得显著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贵州整体发展水平低。全省经济发展相比出现较大差距的状况,从人均水平来看,县域经济的人均生产总值为6900元左右,而非县域的人均生产总值在23600元,是前者的3.4倍。从县均水平来看,县域经济各县平均生产总值仅为30.01亿元,而非县域的经济平均生产总值为107.5亿元,是前者的3.5倍,差距显而易见。其次,从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出的百强县(市)中,贵州各县(市)均榜上无名,贵州经济发展与外省经济发展状况相比差距更为突出。

2、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贵州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首先,经济总量居前十的县(市)的生产总值是后十位的11.5倍。2008年,全省城镇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为11758元,而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为2797元,前者是后者的4.2倍,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

(3)产业结构单一,层次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排序为“二三一”。与全国相比明显偏低。

(2)解决方法

1、以资源位依据,发展特色经济,打造特色经济品牌

2、优化贵州产业结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徐晓萍. 中国民族问题报告. 2008年 1月 期

[2] 龚学增. 当代中国宗教问题探析. 2013年11月 期

[3] 凌耀初.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M].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5期

心得体会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有很多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生活在比偏僻的地域。其生活条件,文化发展,经济条件差异很大。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教育条件不能达到中东部文化底蕴较厚和经济条件较发达地区的水平,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同胞综合竞争力不够,他们在求职、求学、继续发展发面处于不利地位。就这样,一些结构性的不均衡对民族平等产生了制约。

  关于民族团结的相对性问题。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主要的封建王朝是汉族建立的。统治国中国的少数民族只有蒙古和满族。其他民族对汉族的了解比较深,但是汉族和其他五十五个民族以及其他五十五个民族之间的交流还不是很多。中国各民族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壁垒、隔阂。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团结也是相对的。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纵观历史,哪个朝代民族问题处理得好,它的经济文化就繁荣,它的社会政治就稳定,它的综合国力就强盛。比如,西汉的文景之治,

唐朝的贞观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这三个时期,都是因为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问题处理得比较好,所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力强盛。

解放以后,经过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改造和宗教制度的重大改革,我国宗教的状况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宗教问题上的矛盾已经主要是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
但是宗教问题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有一定的群众性,在许多地方同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还受到某些阶级斗争和国际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宗教问题上能否处理得当,对于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对于发展国际效和抵制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委,对宗教问题,一定要采取如列宁所指出的“特别慎重”、“十分严谨”和“周密考虑”的态度。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张皇失措,是不对的;
忽视实际问题的存在和复杂性,掉以轻心,听之任之,也是不对的。

对于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宗教,我们要对其发展给出正确的道路,让其给社会带来有利于我国社会稳定的影响。对已利用广大信教对宗教的信仰,迷惑器做出有违社会安定的事,我们要坚决严厉打击。

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贵州人来说,这十几年来贵州的发展变化,看在眼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农村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但是总的来说,贵州还是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省份,我们有很多的自然资源,如果加以利用,合理开发,我相信,贵州一定可以赶得上其他省份,为我国做出贡献,而不是成为国家的负担。

贵州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只要好好利用开大,能够创造出丰富的经济价值,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贵州的优势在于丰富的资源,都处于待开发的状态,只要吸引资金合理的利用起来,贵州将会成为一方宝地,我相信贵州的发展会越来越快,让每一个贵州人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篇五】形势与政策论文2022两会

当前我国反腐形势

——结合国外反腐经验

中文摘要:腐败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它腐蚀各国的政权基础,妨碍经济发展,影响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受到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普遍关注,社会主义建设特殊国情的中国当前也开展反腐败斗争。尽管世界各国制度、国情不尽相同,但是都在加大反腐斗争力度,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且一些发达国家在反腐败斗争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世界各国在制度防腐上进行积极探索,对于当前我国惩防体系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规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字:借鉴 国外 反腐 经验 国际合作 国情

腐败,这看似很伤大雅的隐晦之词,如今却频繁跳入公众的眼帘。媒体中频频爆出的腐败丑闻令人气愤,又不禁令我们反思,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什么?

国内反腐形势

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给人民带来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但同时也萌生出许多腐败丑闻。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袒护严重违纪人员、为不法企业谋取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
安徽原省委副书记王昭耀、安徽宣城原副书记杨枫他们可谓并驾齐驱完成家族式腐败的“伟大壮举”,被冠以“安徽第一权力家族”之称;
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滥用职权获取巨额非法利益、收受他人巨额贿赂、道德败坏、对铁路系统造成严重问题……诸如此类的丑闻数不胜数。我国目前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甚至蔓延、攀升,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成为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一个严重问题。我们难以去相信,一个泱泱大国究竟存在多少祸国殃民的腐败分子,而这些腐败又在怎样的破坏民生乃至社会的和谐。

国际反腐形势及经验

其实腐败也并不只是我国存在这种情况。腐败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它腐蚀各国的政权基础,妨碍经济发展,影响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受到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普遍关注。为反腐倡廉,各国普遍加强反腐法规建设,加大反腐机构设置,强化政党内部纪律和监察制度建设。世界反腐败斗争也出现了反腐形式多样化、反腐对象高层化、反腐力度加大的趋势,反腐国际合作不断增强,反腐国际组织作用越来越明显。从中国的现实状况来看,腐败严重抵消了政府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努力,刺激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扭曲市场竞争和产权制度,导致分配不公与机会不均;
侵蚀国家的政治体系,导致人事、领导和决策的体制劣变,以及国家能力与管理权能弱化;
败坏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引发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流动机制的变形,造成民间社会组织的畸形发展和社会无序。因此,腐败问题是我国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1】

国际上的很多国家也积极投入到反腐的战役在中。他们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越南在反腐工作中重视发动人民群众的作用,对案件的突破起到重要作用;
西欧国家的新闻媒体对官员腐败丑闻的追踪、揭露起到了廉政监督的积极作用。各国反腐力度的加大也使很多高官纷纷落马,如菲律宾前总统埃斯特拉达因涉嫌受贿、贪污腐败被弹劾、起诉并被罢免;
赞比亚前总统奇卢巴因被指控犯有“窃取国家资源罪”被警方逮捕;
以色列总理沙龙因涉嫌腐败面临被起诉的窘境;
韩国总统卢武铉因涉嫌腐败被弹劾。

在国际众多的国家中,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反腐方式和政策相对有效。

在美国,反腐工作交由联邦调查局来负责。联邦调查局有权利对被怀疑触犯法律的公职人员进行电话监听,电子监察等。他们还可以化妆成便衣特工,近距离的接触受贿的官员。此外,联邦调查局的调查依据还来自与联邦政府各部门巡视员办公室的合作,并极大地依赖公众举报、媒体监督。公众可以在线直接向其报告,也可以与其所在的当地办公室联系。

在俄罗斯,腐败已成为制约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疾,因此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俄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8年初,梅德韦杰夫成立直属总统的反腐败委员会并签署了《反腐败法》。同时官方还开设网上信访接待室,通过网上信访接待室的投诉在三天之内就会被打印出来,作为书面投诉予以登记,然后按照规定提交进一步审理。

在韩国,反腐工作可以归纳为一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府为了防治腐败于2001年制定《腐败防治法》,并于2002年成立“腐败防治委员会”专门负责反腐败工作,08年更名为“国民权益委员会”。

第二,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预防为先,韩国政府更重视预防腐败,同时每年对韩国中央政府部门、地方政府、教育厅等机关进行清廉度指数测定,并对社会公布各机关的清廉度指数。

第三,打击腐败行为毫不留情。2003年,韩国政府出台《公务员行动纲领》,严格规范公职人员的行为,并在每年年底、春节、中秋节等容易出现腐败行为的时期进行集中检查整治。对于涉嫌腐败被罢免、解聘的人员,韩国政府规定,在其离开工作岗位起5年内,禁止到与原单位有业务往来的工作单位任职。

总结与反思

国外反腐败的有效措施是:权力制衡、媒体监督、司法独立。

而我国毕竟国情不同,应结合自身的国情,借鉴国外适合本国发展的反腐经验与措施,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崭新的反腐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2】针对我国的国情和形势,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权利制约

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权力没有制约和监督,当权者拥有很大的权力,可以为自己、亲友谋取私利。很多腐败行为都是权力与金钱、物质、美色等的交易。权力需要制约和监督,监督是制约权力、抵制腐败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手段。反腐的重要手段在于建立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人民有权监督政府。

二、加强制度的建设

反腐的根源在于应建设各个环节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制止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如有重大决策,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和公开办事的原则,增强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同时,对于财务的管理应建立独立的机构。也可以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独立的反腐机构对他们赋予行使监督的足够权利如美国、英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专门反腐机构。

三、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人们走向腐败的歧途很大一部分是由其文化素养和人生观决定的。所以我们需要我们强化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腐败人员的数量,缓解如今的反腐形势。

反腐是一项艰巨而且长期的斗争。单凭一时的努力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是只要全民一起努力,国家出台合理的政策和治理方法,一定可以遏制腐败之风的扩大。当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反腐经验,取其精华使我们的反腐效率提高。

参考资料:

[1] 中国金州廉政网 《反腐倡廉建设任重道远》2009-07-21

[2] 摘自新华网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中共十八大高度关注反腐败》 2012年11月09日

推荐访问:两会 形势 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两会 形势与政策论文2022两会 形势与政策2022两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