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劳模精神

时间:2022-06-12 11:12: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劳模精神,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劳模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劳模精神4篇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劳模精神篇1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抗战精神

——电视摄影与制作(电视摄影方向)倪嘉良 201401323008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这种精神,来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无比热爱。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救亡的战场。

抗日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代价万分沉重。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卢沟桥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他们曾叫嚣:一个月占领上海,三个月占领中国。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顿时血肉横飞,尸体遍地。日寇用了各种残酷的手段,杀害了30万南京人民,整座南京城成为尸横遍地,瓦砾成堆的人间地狱。这就是震惊世外,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我们永远会记住这个血债。

“中国有强大的实力抗击日本吗?”当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一个杰出的与众不同的女性)问杨虎城将军时,杨虎城这样回答:“谁能从理论上解答这个问题?我认为中国的力量不在飞机和坦克,日本拥有更多的飞机和坦克。我们的力量就在于我们懂得我们必须抗日。这不是单纯的物质力量问题,它需要我们面对现实,有坚定的意志,只要我们有坚定的意志,我们就有力量抗战。”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抗日战场上表现出了这种“坚定的意志”,用热血和生命浇铸了千古不朽、熠熠生辉的抗战精神。

流水会磨去石块的棱角,劲风会吹散枝头的叶子,时间会抹平某些记忆。然而,岩石会留下痕迹,树干会增加年轮,有的东西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
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和更丰富的内涵。这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当兵。但在校学习也并不意味着与抗战精神"无缘"了。通过慰问抗战老兵、祭扫烈士墓、瞻仰红色遗迹,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老祖宗留下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弘扬不畏强暴、舍身救国、团结一致、坚持到底的抗战精神,传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独立自强精神,传递"全世界人民大团结"的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主旋律,均不失为青年学生传承弘扬抗战精神的举动

除了积极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我们更需要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方面,我们既要认清日本当局修宪、毁史,企图为军国主义招魂的种种倒行逆施的本质,又不能盲目排外、闭目塞听,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另一方面也要认清近代中国灾难深重的深层原因。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旧中国各方面落后于世界水平,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列强对我们一打再打。青年大学生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根本上扭转自主创新能力的力量对比,让"中国创造"享誉全球,才是对抗战精神最为坚决的继承。

伟大的抗战精神,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凝聚而 成,由抗日英烈的鲜血浇灌而成,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升华出的民族精神之光,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对于激励中国 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精神。七十年前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国耻勿忘,精神永存,奋斗不止,追梦不止。年轻的我们实现梦想同样需要弘扬这伟大的中国精神,将它们树立成我们效仿的榜样,规范自身的度量尺。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铭记国耻,用努力学习去体现理性爱国。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面对困难、不回避,不气馁,我们就能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不忘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是当代每个国人的神圣使命,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其后,从解放战争到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又战胜了无数的曲折和困难,而蕴含于其中的伟大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对抗战精神的继承。如今,抗战精神依然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作为新时代的主人翁和建设者,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从抗战精神中汲取营养,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勤奋学习,扎实工作,奉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追求之中,不断以新的辉煌成就来告慰抗战英烈和前辈!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劳模精神篇2

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习雷锋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习雷锋精神,首先应该做好定位,从认识自身出发,了解自己作为大学生,长处在哪里,优势在哪里,要学习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优秀在什么地方,哪里值得学习;
其次,应该有主动意识,自己想学习,能认识到学习雷锋精神对未来有帮助,对价值观有正向意义;
最后,要有挑战权威的勇气,我们学习雷锋精神,目的是要超越雷锋,把自己变得更优秀,而不是成为雷锋,把雷锋精神奉若神明,认为雷锋精神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对的,都是好的,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结合时代发展,创造适应新时代,甚至是适应未来的新雷锋精神。

具体的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1、了解目标

要清楚的了解要学习的目标,要分析雷锋精神的特点,优秀在什么地方,值得学的东西是什么,之后才是怎么样去学习,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判断能不能学习,优秀的人到处都是,优秀的品质,能力千万种,都是好的,有用的,但我们到底能不能学,能不能学会,也要做好评估,并不是所有的优秀品质和能力堆积到一起,就是好的,有很多人一辈子都用不到,或者自身能力有限,并不是什么都能学会的。

简单写一下个人对雷锋精神的体会,说实话,雷锋精神挺复杂,挺难学的,尤其是新时代赋予了更多雷锋精神的内涵。概括一下,就不展开写了,一是助人为乐,二是钻研精神,三是向善的价值观,也就是为人民服务。

2、学习方案

了解了目标,学习内容也就清晰了,接下来就是组织出具体的学习方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怎么算学成了,学到了,要有标准,分阶段,定范围。具体还要根据要学习的雷锋精神,来定计划,要知道,学习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是一个长久的事情,必须有计划,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完成,这一点,雷锋日记中也写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

3、超越

学习仅仅是一小方面,最终的目的不能定到学成,应该是超越,必须把目标定高,定远,敢于挑战目标,目标优秀,我们学习,还要敢于超越,跟优秀的人比肩,成为更优秀的人,要有这种勇气,要坚定信心。这一点,雷锋精神也有体现,比如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体现的是种不断“向上”的人生姿态,只是被很多人忽略了,究其原因,说到底,模仿容易超越难,表面文章好做,深层次的超越艰难。所以我认为,学习雷锋精神,实际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不停的超越自身,不停超越过去取得的成绩。

4、总结

最后是总结,记录并分析整个的学习过程,最好能形成自己的方法论,通过一次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树,技能树,积累经验,为今后不断学习打下基础,另外,能分享给后来人自己的经验,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也要让后辈少走弯路,站在更高的层次前进,少些摸索,多些成功。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劳模精神篇3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勇担青春使命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这一系列的人生课题都需要做为大学生的我们去观察、思索、实践、选择,同时也需要思想上的引导——当代大学生要弘扬五四精神,勇担青春使命。

关键词:大学生 五四精神 时代使命

正文:

一、五四精神

(一)五四精神的内涵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概括地讲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二)弘扬五四精神的重要性

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厚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古往今来,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他们之所以能作出一番事业,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1.、五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近几年的自然、人为灾害屡次出现,如03年的非典、04年的禽流感事件、08年的冰雪灾害、3.14拉萨打砸抢烧事件、5.12汶川地震、09年西南干旱、10年青海玉树地震……这些灾难性事件也是突发性公共事件,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华夏子孙巨大的考验。“人心齐,泰山移”,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就一定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奥运会的圆满成功、世博会的顺利开展,无不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坚强、生生不息。

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延续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道奇观。这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其中毋庸置疑的是,千百年来深深融入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成为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支柱。

2、五四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爱国精神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什么时候团结统一,国家就强盛安宁;
什么时候分裂内乱,国家就积贫积弱。千百年来的历史经验,已铭刻在中华儿女的心灵之中。团结统一始终代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人民从未有丝毫犹豫和退让。骨肉离别和纷争,是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只有骨肉团聚、祖国统一,才是各族人民的共同企盼和福祉。

3、五四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灿烂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远播海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近代以后,长期的内忧外患,外国的侵略和奴役,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导致山河凋敝、国力日衰,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无数爱国志士发奋图强,努力探索和寻求民族复兴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奋斗,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爱国主义在推动祖国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的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港澳台以及广大海外同胞,激发起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

4、五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二、青年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勇担青春使命?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温家宝总理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以下希望: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完整的人格。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学会做人

《人学》里有这样的观点:“人第一要学会做人,第二要学会做事”。强调做人的重要性。做人比做事更重要。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深厚文化积淀的民族。“人之初,性本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关于人的论述,强调以礼服人,以德治国。“君子如器”就是说人应当把自己当作物品一样,该怎样就怎样,和德和礼;
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人要顺应自然……关于怎样做人,我们是否应当回首古代,从本性出发,学习先哲们的智慧呢?

1)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做有道德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要讲文明、礼貌又要顺应自然,不循规蹈矩。和谐处理人际关系: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

2)要把爱国思想深埋于心。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厚的爱。敬爱的周总理从小就有个信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奋发图强,为国家付出了毕生精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了人们心目中永生不灭的好总理;伟大科学家钱学森宁可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坚持把先进技术带回国内促进祖国的繁荣富强……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古往今来,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他们之所以能做出一番事业,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根本原因就在于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3)要有健康的身心。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健康。而健康关系着人的一切。因此每个人都应重视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俗话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

2、学会做事

3、树立崇高的理想

4、要起先锋模范作用

三、我的职业规划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人才争夺战中的另一个重要利器。对于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样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地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1、自我分析

我是一个大一学生,性格内向但有时开朗、活泼,业余时间爱听音乐、外出散步、聊天。喜欢看小说、散文,尤其爱看杂志类的书籍。喜欢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乐于助人,平时与人和睦相处,群众基础较好,深受亲人、朋友和教师喜爱。我的优势在于有耐心, 不怕困难。自小崇尚教师,希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能够经常反思自己,哪些做对哪些做错,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心理健康;
懂得如何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乐勿加于人。我的家庭状况属于一般贫困,学校、亲人的支助付得起我的求学费用,使我心怀感恩,更加专心于学业。感情方面没有牵挂,可以将精力放在充实自己身上。我的缺点是兴趣虽广,但没有特别专长的一面;
有点内向,不大喜欢喧哗的场面,人多的场合不擅口头交际,这让我有时在与人交往中处于被动状态;
不大活跃,不主动 参加积极性高的活动,比如晚会等;
有时多愁善感,喜欢随遇而安,缺乏进取心;
对自己缺乏信心,有时甚至自卑。

2、解决自我分析中的劣势

虽然对自己的信心有些不足,有点优柔寡断,但心存感恩和对生活的热爱是我始终保持一颗善始善终的热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善自己。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SWOT分析

通过对行业内外、自身环境的内外分析,得出一下结论:在剩下的八分之七的学年里努力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打牢基础知识真正做到定。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要多看报,与时代同行。在基础知识牢固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技能。将“做一名优秀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4、择业选项,决策理由

我是个能动能静的女孩。喜欢跑步、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体育活动。也喜欢看书、听音乐、画画、写作、象棋等文娱活动。广泛的兴趣利于我结识很多的朋友,安静的思考能让我调整自己提高自己,与社会相融。

5、未来人生职业规划

现在的我已进入大学阶段,大学时光短暂而宝贵。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在未来应向语言文学方面发展。围绕这两方面,对未来初步规划如下:

本科学业阶段

(1)2009年上学期~2010年下期即第一学年:适应大学校园环境,了解学校教学方法与要求,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修满应修学分,英语四级过关,四川省计算机一级过关。

(2)2010年上期~2011年下期即第二学年:进一步加强巩固专业知识的学习,尝试向学校刊物投稿,普通话过级,计算机过四川省二级和全国一级。

(3)2011年上期~2012年下期即第三学年:继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基础知识形成系统,争取拿国家奖学金,争取入党。

(4)2012年上期~2013年下期即第四学年:拿到学位证书,并参加实践活动,学以致用,找一份理想的工作。

以上便是初步规划,在每一学期之后还将进行总结、反思。

在德、智、体三方面要做到:

德育方面:做到恭、宽、信、敏、慧。

智育方面:完成专业课的学习,拓展社会知识。

体育方面:加强体育锻炼,坚持每天下午放学跑步锻炼。合理饮食,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小结:这就是我的规划。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我最初的梦想,我愿意走这条虽然辛苦但充满意义与乐趣的路。我只想对自己说,努力走下去,给自己一个无悔青春!相信自己,我的人生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劳模精神篇4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摘 要】九十年过去了,光阴荏苒,世事变迁,但长征精神获得了永恒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本文将从长征精神的形成、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长征精神对我们有何启示三方面来探讨长征精神,并且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意义和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关键字】红军长征 当代大学生 弘扬长征精神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事业无比的忠诚,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吃苦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续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
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一、长征精神形成

长征精神的形成绝非偶然。长征精神是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做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红军广大官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磨砺而成的。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过半。12月,黎平会议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结束。[1]

长征精神是红军在长征这一伟大革命实践过程中不断磨砺和锤造出来的一种精神品质,它直接负载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记录了连他自己都无法相信的数字:在中央红军历时1年的长征中,进行了300多次战斗,几乎每天一次遭遇战;
平均每天行军35公里以上,翻越了18座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
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击败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中央军的围追堵截;
征服了雪山、草地等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2]正是在这种千锤百炼的革命实践中,广大红军指战员的理想境界、意志品质、战斗作风、团结精神、纪律观念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进而凝聚成为伟大的长征精神。

二、长征精神的内涵

(一)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

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
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
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饥饿干渴……红军将士都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二)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前辈在井冈山如果不发扬以门板当床、稻草做被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
在长征路上如果不发扬爬雪山过草地、嚼草根吃树皮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在延安如果不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取得抗战胜利;
当年如果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精神,就难以实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理想。同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然要靠艰苦奋斗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并不断丰富艰苦奋斗的内涵,将崇高理想与现实工作统一起来,使之不断地与时俱进。

2.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然而,有些党员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讲艰苦奋斗了,因此贪图安逸、追求享乐,讲排扬、摆阔气,生活高标准、工作低要求,特别是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过着纸醉金迷的奢侈腐朽生活,甚至坠入了违法犯罪的深渊,如果这种现象任其不断扩大和蔓延,势必严重侵蚀党的肌体,破坏党群关系。所以,在新的形势下,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艰苦奋斗作风不能丢。

3.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三、长征精神给我们的启示

长征的胜利,锻造出了不朽的长征精神。对于长征精神的认识,有很多独到的精辟见解。浙江日报总编辑杨大进认为:“第一个方面从政治信仰上去理解它,我的体会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一条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来搞革命、搞建设;
第二个方面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对党员来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问题;
第三个方面是道德的追求和人格的塑造,这就是集体主义的精神、团结互助的精神,是不怕艰苦拼搏的精神。这三条相互融合在一起。”[3]四川外语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平将长征精神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四是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的革命现实主义精神;
五是服从组织、顾全大局的革命全局主义精神。[4]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90年前的长征是这样,90年后的今天也是这样。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

四、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一)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在复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只有具有远大理想信念和坚定的事业追求,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动力,不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所击中,不被社会的丑恶现象所迷惑,不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打倒,坚定自己的价值追求,奋发成才,奉献社会。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它正确揭示了人与集体、社会以至人类的互动关系,论证了人生的价值及合理实现途径,从而使人们的信仰实现了由盲目到科学的质的飞跃。在社会主义中国,当代大学生就是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所在,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庄严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具体来说,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同时,通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唯物论、无神论的学习,学会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社会和人生,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迎接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挑战,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理想;
加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正确认识和汲取我国及国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坚信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在当前,尤为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党的建设的现状,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信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坚定对党的信任,坚信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二)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1.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着伟大的事业。历史经验证明:一切伟业的成功,任何奇迹的创造,没有崇高的精神支撑是不可能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5]长征途中,战士们没有衣服穿,就将兽皮披在身上,没有鞋子穿,自己动手编制草鞋,没有吃的,就用野菜、树皮充饥。没有房子宿营,他们就抱成一团,靠彼此的体温御寒……,艰苦奋斗精神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也是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辉典范。

2.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首先是继承革命传统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终生受用的战略意义。大学生只有把艰苦创业的接力棒接过来,才能不辜负老一辈的期望。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提高跨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无论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贯穿其中的红线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是高素质的人才,也可能仅仅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第三,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理想、立志成才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一个人年轻时受一些挫折、磨难并不一定是坏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上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经常被称之为“抱大的一代”,由于是在风平浪静的社会环境中,在父母老师的层层呵护中长大的,我们得到的是太多的宠爱与温暖,使这一代人自立能力较差,心理上比较脆弱,缺乏的正是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正是因为如此,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五、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观念开放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当代大学生不仅要认真了解共和国的历史,理解和领会长征精神,更要将其继承和弘扬,形成新的长征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东方出版社,2007.08.30

[3].《浙江日报》.扬大进.

[4].《论长征精神》.李平.

[5].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2002.12

推荐访问:劳模 当代大学生 理解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劳模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劳模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论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