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7篇

时间:2023-08-06 17:18: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浅析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

  

  浅谈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几点认识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更需要强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组织的这种监督职能。但在当前形势下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组织遇到了诸多问题,比如组织定位及功能认识不清、纪检监察职能弱化等问题,直接妨碍着其职能作用的发挥,成为当前国有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国企纪检监察职能弱化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纪检监察工作,解决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组织遇到的难点问题,强化纪检监察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企纪检监察;问题;认识

  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受到利益驱动,进而诱发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纪检监察作为企业管理监督的有效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现代企业制度离不开纪检监察。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今天,纪检监察组织对保证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纯洁企业党员干部队伍起着重要作用。

  一、正确认识国企纪检监察部门的定位及功能

  党章规定: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要经常对党员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做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检查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案件,决定或取消对这些案件中的党员的处分;保障党员的权利;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因此,纪委作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其主要任务是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监察部门不同于监事会,是行政部门,在总经理的授权和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能为参与制订公司内部审计监察制度并贯彻执行;定期和不定期地向上级报告审计监察工作状况,提出完善控制和管理措施的建议;根据确定的审计或监察对象,编制审计或监察计划与方案,按时完成审计监察任务;配合国家审计机关对企业所进行的审计。

  二、客观分析国企纪检监察职能弱化的原因

  一是组织权限不明。现行的法规没有对国企纪检监察组织的职能及其权限作出界定,实际工作中它只能是参照国家机关纪检监察机构的相关权限执行,并不明确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种权限。他们执法执纪的手段不多,措施不够有力,不足以具备独立依法行使职责并在职责范围内量纪定性、追究责任的能力。

  二是工作机制待改进。在企业中,纪委、监察室一般都是合署办公的一套机构,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组织所处地位的偏低。企业纪委侧重于对党纪的维护,既受本单位党委领导,同时又接受上级纪委的领导;而行政监察室更侧重于对国家法律、企业政纪的维护,它只接受本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的领导。与其他职能部门一样,都是处于同一层次的企业内设机构,不足以形成权威和威慑。

  三、发挥监督保障职能,强化纪检监察作用

  结合企业实际,如何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笔者认为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授予必要权限,增强威慑效果。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组织除具备起码应有的监督权限外,还必须明确具备如下权限:一是直接的党纪政纪处分权。即有权直接对违规违纪的中层干部及以下人员,最高以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过的处

  分权。可以独立地管理控告和举报,独立进行调查和审理。二是一定的调查权、检查权、建议权。有权对企业“三重一大”等重大决策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违规违纪问题有权进行调查和有权提出建议,并及时向企业党政领导班子或上级纪检监察组织报告,防止决策失误或保证正确决策的有效实施。三是经济处罚权,即对造成经济损失或者取得非法所得的人员,有权给予一定限度内的罚款、没收处罚,罚没的财物移交企业财务部门。具备一定的经济处罚权,可以加强其权力和监督检查的手段,形成更为直接有效的威慑,使检查监督更加有效地进行。

  (二)提升组织地位,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双重领导体制,即从党内和行政法规上明确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受企业党委和上一级主管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共同领导、且以上一级主管机关纪检监察部门领导为主。纪委主要负责人进入企业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明确国有企业纪委书记为企业党委副书记,主要职责是抓纪检监察工作。并规定企业纪委书记依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担任副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必须出(列)席企业党委会、董事会和经理行政会议,参与研究企业的重要问题。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内设机构负责人的职级应不低于、甚至略高于企业其它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职级。

  (三)培育工作激情,转变工作作风。纪检监察组织肩负着反腐倡廉的重大使命,一定要克服悲观消极观望倾向,改变推着干、混日子状况,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用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对工作的执着追求,开创新的局面。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搞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面子工程,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对待问题不推诿、对待工作不拖拉、对待困难不回避,不做欺上瞒下、虚报浮夸的表面文章,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推进每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一是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学习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真正成为国企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加强纪律观念的教育,引导干部自觉遵守办案纪律,严守办案秘密,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终维护国企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三是规范言行举止,严格国企纪检监察干部的“行为制约”,从工作圈延伸到生活圈、社交圈,从个人延伸到配偶、子女、家属,使其言行举止置于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四是培养优良作风。国企纪检监察干部处于反腐败斗争的前沿,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和秉公执纪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强化职责意识、宗旨意识和防治意识,真正把维护和发展国企和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塑造国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五)狠抓制度落实,做到违纪必究。廉洁制度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抓落实。当前,我们许多企业的廉洁制度都比较健全,但开展廉洁工作的效果都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就是在制度落实上走了过场。对一些头戴“光环”的党员干部发生腐败,不能因为担心影响生产而加以袒护,要做到违纪必究;要从职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落实廉洁制度,“给职工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对一些关键的重点岗位,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扩大监督面,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六)围绕中心工作,搞好效能监察。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最终取决于经济因素,也就是说取决于发展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的好坏。因此我们企业中任何部门,任何工作都要以生产经营管理为中心,强化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效益最大化,企业才能兴旺发达,因此,国企纪检监察工作必须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为中心,做到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实现优势转换,达到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创收增效的目的,使企业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开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要从狠抓管理薄弱环节入手,主动发现、揭露和解决问题,从源头上根治腐败。一是通过扎实有效

  的教育,构筑“不想腐败”自律机制;二是通过健全制度,构筑“不能腐败”的制约机制;三是通过全面的监督,构筑“不敢腐败”的约束机制。

  (七)规范企务公开,发挥监督职能。企务公开把民主监督、企业廉洁建设进一步具体化、制度化,突出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实行企务公开是加强企业廉洁建设和实行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重大决定都让职工议事参与;各项要务、干部的施政行为,都要接受群众监督;公开企务要事,都让职工明白了解。企务公开工作必须抓住职工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容易引发矛盾和滋发腐败现象的问题,作为公开的重要内容。一要明确公开标准,要对每项公开的内容所要达到的工作标准进行量化分解,要详细规定每项内容应采取何种公开形式,何时公开。二要把职工最关注的财、权、物等重点问题,如财务状况,干部提拔,奖金分配,工程招标等问题予以公开。三要进一步强化公开责任,明确由谁提供资料、谁负责结果反馈、谁负责检查考核,以形成上下贯通,运作有效的工作格局,做到把权力置于阳光下运作,置于职工面前,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参考文献:[1]俞凌枫,浅谈对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常见问题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0(04).[2]范德刚,浅谈纪检监察工作创新[J],管理观察,2009(07).

篇二:浅析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

  

  浅论如何强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职能

  [摘要]国有企业经营形式的多样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使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从思想观念、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以及工作方式方法上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纪检监察职能定位、存在问题及对做好纪检监察保护、惩处、监督、教育四项工作职能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随着国有企业经营形式的多样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以及面临的任务,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面对新形势,纪检监察工作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思路与工作方法,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进一步为企业快速稳定发展发挥保驾护航作用。

  一、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定位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职责就是把保障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目标,通过制定落实服务、促进、保障企业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大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监督检查,切实解决影响和干扰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认真履行保护、惩处、监督、教育四种职能。

  1、保护职能。紧紧围绕大局履行纪检监察职能,更好地服务大局、保障大局,辩证看待和正确处理党员干部在企业改革、发展、创新中的各类过失,善于为党员干部澄清因工作1/5而产生的各种是非,积极为党员干部推行改革和创新中提供帮助与支持。

  2、惩处职能。推进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明纪律,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对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的,纪检监察人员要坚定立场,坚持原则,要坚决依纪依法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3、监督职能。纪检监察工作要参与企业的工程预算、决策、执行、管理、评估等整个运营过程,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发挥全程监督职能。要清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涉及人、财、物管理的要害部门及关键岗位易发生的突出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保证监督的有效性与及时性。

  4、教育职能。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创新富有国有企业特色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切实做到预防在先,教育在前。加强宣传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形成"重规则、乐敬业、崇务实、尚进取"的价值取向,促使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履职。

  二、当前国企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部分党政领导对纪检监察工作不够重视。在纪检监察开展中缺少指导和行动支持,仅做一些文件传达和口头要求,使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孤立无援,处于被动。

  2、监督机制不健全。纪检监察部门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2/5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或流于形式,避实就虚,不能真正发挥监督职能作用。

  3、纪检监察部门职能弱化。纪检监察人员缺编,部分纪检监察部门隶属政工部门管理,多头兼顾,负责处理日常党委、团委、宣传等多方面的事务,精力难济。

  4、纪检监察工作认识偏颇。一些人对实行纪检监察工作的必要性认识不清,认为纪检监察是"多此一举",或认为纪检监察工作,就是"挑刺找麻烦",对纪检监察工作怀有抵触情绪。

  5、部分纪检监察人员素质低,缺少专业理论水平及协调组织能力,不能找准工作定位,大胆开展工作,并在监督中患得患失,监督领导怕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得罪人、丢选票,不能正确履行监督职能。

  三、强化新时期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职能的方法及途径

  切实发挥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保护、惩处、监督、教育职能作用,提高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水平,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健立健全规章制度。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是国企纪检监察部门扎实开展工作的基础。结合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工作,针对企业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加大改革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进一步建立与完善选贤任能机制和干部培养、考察、评价、监督、激3/5励的科学机制,加强对财务、投资、人事和决策程序的管理与监督,把关口前移,堵塞制度漏洞,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2、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纪检监察工作要通过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提高工作水平,争取上级领导、同级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一要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避免越权越级办事,遇到问题与企业党政领导及时沟通,使工作思路与企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二要积极融入,对领导重视、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敏感性问题要积极参与,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三要联合办公,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组织协调作用,通过联合相关部门、发动职工群众,形成良好的声势和强大的舆论监督体系。

  3、加强廉政勤政教育。强化思想防范是反腐倡廉的固本之举,也是纪检监察工作重点之一。在具体工作中,要因地制宜、运用多形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教育形式,大力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扩大教育的辐射面,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党员干部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在人手不足时,要善于借势借力,加强与政工宣传部门的协调沟通,形成大宣教格局,使廉政勤政教育持之以恒,具有成效。

  4、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质量。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服务的思想,时刻把反腐倡廉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主动深入生产经营4/5第一线,参与重大经济活动,在参与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使反腐倡廉与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觉围绕中心反腐败、惩治腐败,促进发展。

  5、强化惩处,突出责任追究。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发挥查办案件工作在治本抓源头方面的建设性作用,严格依纪依法办案,认真执行政策,重视和加强案件审理工作,切实保证办案质量。惩处违纪违法人员的同时,要对责任追究的程序进行规范。对责任追究案件的立案、检查、处分决定的作出规定具体的程序,避免责任追究案件在查处时出现随意性,避免领导重视的案件就追究,领导不重视的案件就不予追究。

  6、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国企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业务性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纪检监察干部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经济、法律、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科学发展理论武装头脑,提高理论修养,促进政治上的成熟;学习党纪条规和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努力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

  5/5

篇三:浅析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析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

  作者:冯亚东

  来源:《名城绘》2017年第04期

  摘要:如何让纪检监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如何使纪检监察工作和企业经营管理有效融合,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和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透明,给新时期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与建议,保证国有企业的科学、健康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纪检监察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后,对国有企业的纪律监督与检查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所以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是目前国有企业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浅述存在问题

  (一)纪检监察理念不完善

  在具体开展纪检监察期间,部分领导干部不支持相关工作,认为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会导致自身工作效率减小。另外一部分,尤其是在极个别党风存在问题的国有企业内,少部分领导干部对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故意设置各类阻碍,亦或是直接对其办案过程进行干预[1]。

  (二)监督工作不能全方位进行

  在改革开放期间,国有企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发展经济方面,大量国有企业出现了不注重党建工作开展的现象,对于党员的管理出现“宽松软”等情况。大部分国有企业设置的纪检监察机构等同于为离退休老干部设置的“养老营地”,相关的监督体系不完善,监督职责同样未能得到相对优质的发挥,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制定的有关问责制度趋向于形式化[2]。在具体开展工作期间,不能查找相关的操作标准。一些国有企业在实际执行纪检工作时,对存在的问题不重视,未严格的执行相关问责制度,导致国有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存在大量管理方面的隐患、漏洞、弊端,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国有资产出现重大的流失问题。

  (三)不具备对“一把手”开展监督工作的体系

  国有企业当中的党政“一把手”属于其内部权力最大的重要人员。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其内部基本不存在对高管制定的相关约束制度,若是发生“三重一大”这类集体决策不能顺利开展,必然会存在“一把手”的权利过剩的问题。

篇四:浅析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工作3篇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工作篇1赵乐际同志强调,要推进纪委监委的全面融合和战略性重塑,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整体性提升。通过近段时间以来的学思践悟,结合毕节实际,就当前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必须始终坚持用政治思维引领纪检监察工作。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工作的根本要求,必须站位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讲政治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在执纪监督和审查调查实践中,既要发挥熟知党纪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优势,加强日常监督、查清职务违法犯罪事实,进行相应处置;又要善于用政治思维进行引领,推动由注重法纪效果向注重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转变。监委组建与纪委合署办公,必须从纪委监委政治机关的性质出发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必须不断完善查办职务违法犯罪案件衔接顺畅的工作机制。监委组建后,面临纪法贯通、法法衔接的实际工作需要,中央和省级层面都及时出台了监委与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工作衔接办法,为基层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毕节在查办领导干部涉嫌受贿案时,邀请检察院提前介入审查,以提起公诉的标准收集、固定证据,极大缩短办案时间并确保了案件质量。但在实践中开展审查调查工作时,纪委监委与其他执法机关、有关单位协作办案衔接机制还不够顺畅。因此,还需从顶层出发,与银行监管部门、移动、联通、电信公司等单位建立查办案件协作机制,明确具体规定,便于基层遵照执行。

  必须坚持把能力素质提升作为纪检监察干部立业之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不仅要增强党章党纪党规意识,提升执纪本领;还必须谙熟监察法和刑事法律,提升执法水平,真正养成综合运用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监察法、刑事法律指导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动自觉。在开展业务素质能力提升综合培训的基础上,有针对

  性地补齐短板,对转隶干部侧重普纪培训,对纪检干部侧重普法培训。毕节市编制《执纪监督和审查调查简明读本》,以流程图、图解表等简明方式,把“两准则四条例一规则”和监察法、刑法、刑事法律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呈现出来,成为纪检监察干部的“掌中宝”。

  必须坚持把自我监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纪委监委合署办公,监督范围扩大,权限更丰富,面临的挑战考验也增多,强化自我监督、实现自我净化的要求更严格。要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和《监察法》的有关规定,健全内控机制,着力构建对纪检监察干部全时段、全方位的立体监督网络,真正把自身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坚持刀刃向内,坚决清除“害群之马”。随着反腐败斗争纵深推进,纪检监察干部面临被“围猎”和腐蚀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意志坚定,从严教育、管理纪检监察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确保队伍纯洁。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工作篇2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是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国企纪检监察工作,从严治企,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

  扩大和延伸纪检监察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对重点岗位、重要人员和重大事项常抓常管,对其他领域和人员也要发挥监督职能,纳入监管范围,监督到位。拓宽监督渠道,把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结合起来,努力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企业重大改革措施和决定、重要项目建设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向员工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完善纪检监察制度建设,通过明晰监督程序紧抓执行力落实。制度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规范、不断创新的过程,制度制定和制度执行缺一不可,要重视制度的修订、完善,不断适应新情况、新问题。在职责范围内,要定期不定期

  地督促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要建立完备的监督检查工作流程,明确检查对象和检查内容,量化检查点,既为纪检监察人员严格执纪监督提供判断依据,也为下级单位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提出指导,有效促进纪检监察工作开展,形成上下联动。

  加强学习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督查干部队伍。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必须要懂得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做,有操守、重廉洁,讲纪律、严监督,这是对纪检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为此,在甄选纪检工作者的时候,更应注重德才兼备,培养出一批有才有德有能力的纪检骨干队伍,高效率地组织和执行纪检监察工作。首先要选派那些党性强、作风正、素质高的干部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其次要通过建立健全学习制度等途径,提高纪检工作者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抓好纪检监察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要借鉴现代社会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技术进行指导。还可以采取与法制机构合作,进行法律知识宣传、监狱参观、案件警示等,提高企业全员纪律和法律意识,使纪检工作有效开展。

  联合企业各职能部门,发挥整体监督力量。国有企业的监督职能机构包括监事会、纪检、监察、审计、工会等,这些机构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各自都有对企业监督管理的责任。所以,必须要整合多方监督力量,实现多元化组合,实现监督范围的全覆盖。

  利用好网络,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大数据、信息化等科技手段在实现精准监督、精细化管理和延伸监督触角等各方面都有特殊优势,为实现国企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国企纪检干部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用好现代科技手段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工作篇3纪检监察是国有企业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拥护党委领导、维护

  党的章程、落实党的规章等职责,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安全、健康、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纪检监察人员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有序开展。

  国有企业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党委是党的基层组织,职工是党的执政之基,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能否在企业中得到执行,取决于企业的党委、纪检监察委员会能否认真履职及履职质量。同时,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国有企业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期,国有企业的经营规模更是不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防范腐败行为的难度,特别是其对外业务量不断增多,加大了招投标等管理的难度。更有甚者,在部分国有企业中,一些犯罪分子借助高科技手段进行违规操作,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偷偷作案,新时期出现的这些腐败现象具有新特点,增加了纪检监察工作的难度。此外,国有企业在制度建设、资金管理、选人用人等很多方面还存在制度制定不规范、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得力等情况,也存在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等问题,给腐败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新时期做好国企纪检监察工作的策略

  围绕国有企业中心工作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实现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带动力,是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组织的神圣使命。纪检监察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要深入生产经营、改革管理的第一线,及时发现阻碍企业发展的腐败现象并研究解决措施,积极创造有利于国有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在纪检监察活动中,相关人员还要以推动企业发展为判定标准,肯定有利于改革

  发展的要素,对因改革而受到非议的人员也要给予澄清和保护。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必须紧跟形势变化,做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企业改革与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纪检监察组织要认清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极大提升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廉洁意识、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纪检监察工作。树牢纪检监察工作要为国企发展的思想。把握好反腐败与促发展的关系、治标治本的关系、纪检监察组织与各个部门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发挥不同部门的反腐倡廉积极性,加大源头预防,向事前监督转移,并在常规手段的基础上发挥高新技术手段、现代先进手段的作用。

  此外,纪检监察工作与企业经营同步进行,使纪检监察为企业经营与发展服务。加强工作作风建设,纪检监察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结果、有检查,更好地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

篇五:浅析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

  

  浅析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建立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篇:浅析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建立的思路和方法

  摘

  要:国有企业肩负的使命和一般企业不一样,国有企业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经营活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近年来,国有企业存在一些制度层面的问题,造成了部分腐败问题。这对于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体系提出了新的考验,如何避免国有企业党员干部违法问题,将是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本文旨在探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建立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的完善来预防国有企业腐败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思路

  一、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做好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作用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国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机构,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就是对党员的纯洁性的监督。党章规定每个党员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洁身自好,绝不能贪污腐败。但是党员干部在遇到巨大利益诱惑的时候,就容易出现不符合党章规定的行为和违法乱纪的念头。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理应随时随地加强对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性进行指导、教育和纠正。但是,很多国有企业这方面的工作很薄弱。

  (二)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制度不完善

  在十八大后查处的由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受同级党组织的领导,其本身作为国有企业的一个部门,因此往往会出现自己人监督自己人的情况,监察人员碍于面子往往不会直接的指出一些官员的犯罪行为,而一些级别较低的监察人员根本不敢去监督比自己级别高的领导干部,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自己还是在受着这些领导的领导,所以所谓的检查就有名无实,多数是摆设。

  二、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创新思路和方法

  (一)加强思想教育,注重观念创新

  一个人的行为由其思想控制,因此,要对一个国有企业的党员干

  部进行约束,就首先需要对其思想政治和观念进行教育和指导,才能从根本上让党员干部保持其自身的纯洁性,这也是国有企业惩治腐败的治本之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需要定期的开展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定期的传达上级的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要加强党员干部道德素质的培养,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打造一支廉洁队伍。

  (二)创新工作机制,注重制度完善

  纪检监察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的核心在于自己人监督自己人,要想彻底的破除这样的状况,首先应当适当的引入外部监督,但是得把握好度,毕竟纪检监察工作针对的是党内的监督。通过适当的引入外部监督特别是企业内部非党员职工的监督将有效的降低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压力。同时,纪检监察的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个人的工作责任,做到哪里出了问题哪些人负责,才能确保监督工作无死角。

  (三)强化监督问责,注重效能提升

  国有企业是国家拥有或者国家控股的企业,而国家控制国有企业的标志就是国有企业在各级的党委的领导下开展日常的运营。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是针对国有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设立的,并非是针对国有企业本身,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是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具有监督作用,帮助其更好的管理国有企业。但是国有企业检监察体系本身是企业的一部分,监察人员也作为企业的一员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就很难,所以想要真正的达到监督的效果,就需要强化监督问责,每一个监察人员对于自己监察对象应当终身负责,当在自己监察时期没有及时的发现领导干部分问题理应受到追责。相信通过强有力的监督问责机制,就能真正的提高监督的效能,保证国有企业的正常经营。

  第二篇: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大监督”体系运行研究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大监督”体系运行研究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新时期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机,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中关键的一环。目前国企体制相对僵化、机构相对枝节庞大、现代管理水平相对

  偏低等原因,导致监督工作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很多国有企业狠抓构建“大监督”体系等工作,监督工作取得重要实效。但经营规模与组织机构数量的不断扩大,监督的重点逐渐增多公司的监督管理还存在盲区盲点,监督整体效能依然需要提升,我们也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大监督”执行过程中监督制度粗放,监督浮于表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是党内民主集中制的体现,但实际的运行当中存在落实制度不力的情况,“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由于各单位负责决策的领导干部存在思想认识不统一、不到位,导致了决策存在缺项和缺少环节等关键节点。很多单位制定自己的制度都是“依葫芦画瓢”,上下一般粗,没有没有结合各自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需要的决策制度。

  “大监督”执行过程中,纪检监察队伍力量不足,部门领导监督意识欠缺。纪检监察队伍专业素养不够,监督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目前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原因有一是纪检监察部门专业人员较少,专业性不强对纪检工作的业务知识不了解,;二是纪检监察岗位要求具有思政、法律、财务、审计、内控等综合能力素质的人才较少。为有效降低经验管理风险,纪委通过向二级纪检机构派遣纪检委员的形式来进行监管,但实际履职过程中却面临困境,如二级纪检机构纪检委员授权不明,对参与子公司重大事项、重点环节、参与程度等内容没有明确规定,缺乏制度性保障,使得纪检委员不能充分发挥对二级单位监督管理;纪检委员任免虽需要总公司考察提名报备总公司纪委,但也受二级单位负责人领导,这种模式造成纪检委员履职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评价考核机制不合理,纪检委员评价考核由所在二级单位进行考核,且薪酬由被监督单位发放,致使二级单位纪检委员履职易出现“开绿灯、打折扣”现象。

  一些业务部门在经营过程中过度依赖公司纪委、巡察、审计等部门进行监督。领导干部重监督轻内容,一些单位认为监督只是纪检监察的事情,对于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忽略了部门负责人才是责任主体。这些都是影响监督合力形成的原因。

  “大监督”执行过程中监督效能低下,问责力度不够。监督存在缺乏有效沟通,各自为政的情况,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监事会都在监督,但实质监督却不到位,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检查工作多,整改落实少,形式监督多,实际监督少的情况。发现违规违纪问题以后,问责力度不够。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立“大监督”体系的执行和制约机制。

  依托“大监督”体系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优化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监事会的各项沟通机制。首先,建立协调机制,通过联席会议等各种方式,协调监督资源,加强信息共享,共享各监督主体机构在日常监督的过程中履行监督职责和开展监督工作的信息,加强问题线索的转办准确度,不断提升“大监督”体系运转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建立定期向公司党委汇报的工作机制,“大监督”体系运转情况要定期向集团公司党委进行汇报,特别涉及重大事项的要及时汇报。再次,建立监督制约机制,特别是对监督者的监督机制,专职监督人员要认真履责,监督到位,对履责情况要进行考核,对履责不到位的要进行问责,确保营造监督者认真负责,敢于主动监督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是加强专职监督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专业的纪检监督队伍。配足配强纪检监察人员,从有思政、法律、财务、审计、内控等工作经验或专业背景的人员中选配。对纪检监察人员要进行不定期专业知识培训,加强纪检监督文化的引导,深入各基层学习实践纪检工作开展的方式。培养监督人员的责任感、事业心和执行力,增加监督效率,降低监督成本。建立内部监督人才库,分散管理、统一使用,人才选用上注重知识层次和结构的多样化,并加强对专业监督人员的培训。

  三是改变监督思维,树立“大监督”意识。

  “大监督”不只是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监事会的事情,是公司各级党组织、职能部门、子分公司和广大职工共同的任务,所以要让公司的各级党组织、职能部门、自分公司负责人和全体职工不断的加强教育引导,转变观念,形成一个“大监督”一盘棋的思维,要形成专职监督和职能监督相结合,专职监督和职工监督相结合的新格局,要从精准监督入手,即盯紧“关键少数”,又要注重系统监督,时刻把监督挺在最前面,从而建立起一套不敢、不想、不能的监督机制。

  四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大问责追责力度。

  建立全方位的追责体系,针对各个监督主体发现的问题,各个监督主体都基本拥有相应的追责规定,如纪检监察对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审计监督对虚假账务相应的处理规定,监事监督对财务失真的监事处罚等,应形成层层追究、协同配合、全面覆盖的追责体系。一旦发生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不仅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还要倒查追究直接领导、分管领导、主要领导责任,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移送司法机关;对于财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不仅追究部门落实责任,还要追究协同责任。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大监督”工作任重而道远,市场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落实健全的“大监督”机制,需要国有企业自上而下全面的重视,需要每个成员共同的思考才能更好的建立健全并发挥这一机制的作用,才能更高效为企业的运行保驾护航。

  第三篇:建立科学的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科学的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

  胡国森

  绩效考核作为一种以培养竞争力、打造高素质团队为目的的管理方式,已引起国内各国有企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为加强对绩效考核工作的探索研究,各地都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诸多主客观因素制约,绩效考核工作尚有待进一步改进。一方面绩效管理的实施在各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下已全面推开,而与此配套的绩效考核机制却尚未建立,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考核;另一方面日常工作的绩效考核多由按月进行的目标考核承担,而目标考核又因其以“考量当期任务完成”为目的,仍与以提高绩效为目的的绩效考核相去甚远。就整个考核工作而言,考核内容不能较好地反映国有企业的行业特点、职业特点,考核结果难以区分工作优劣,考

  核中呈现出了严重的均优性和无差异性。加强对绩效评估与考核的专题研究,已迫在眉睫。

  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基本问题

  1、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定位缺乏清醒认识,导致绩效考核沦为效益分配的简单工具

  绩效考核,一般的理解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员工的工作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价,并通过评价体现人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或贡献程度”。它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绩效管理赖以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绩效考核实施者对绩效考核的概念认识不清,不能正确把握“绩效”这一支撑单位、企业或组织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将绩效考核看作一种简单的收入分配方式;此外由于对绩效考核的目的、作用认识不清,人们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往往把绩效考核等同于一般的目标考核,仅针对过去进行考评,只发现问题不解决问题,这势必导致绩效考核的简单化并与“绩效考核是为了提高绩效”的初衷相悖。

  2、对绩效考核指标缺乏筹划设计,导致考核指标的设立不科学

  绩效指标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对工作结果的评价,称为任务绩效;二是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称为周边绩效。对任务绩效的评价通常可以用质量、数量、时效和成本等指标来进行定量评价,而对周边绩效的评价则通常采用行为性描述和“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从而使绩效指标形成一套体系。

  虽然国有企业都相继制定了绩效指标体系,但如果考虑绩效指标的战略推进作用,就会发现一些企业的绩效指标,在任务绩效方面单一化、片面化,不能与战略发展需求紧密相连。而在周边绩效中,所采用的评价指标多为评价性的描述,评价时多依赖评价者的主观感觉,缺乏客观性,因而,无法避免在实际考核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判断。所以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是当前国有企业绩效考核面临的最大问题。

  3、绩效考核的责任人不明确,管理结构松散,导致政出多门,莫衷一是

  国有企业在组织绩效管理工作时,往往是所有职能部门一起参与,考核内容抽象而片面,导致考核时间冲突、内容重叠、过程形式化,且政出多门。而在那些开始重视实行绩效管理的企业中,也有一种错误倾向,考核重点集中在行为绩效,而忽略了工作的实质内容。

  指标关系与管理关系保持一致才能够产生高效能。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不同的绩效指标的信息需要从不同的主体处获得,也往往需要不同的主体进行分析和改善。因而,只有让对该项指标最有发言权的主体对其进行管理,才是最为高效的。所以,在绩效责任的分解和反馈过程中,需要设定顺畅的管理关系,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4、对绩效考核结果缺乏系统运用,导致绩效考核只发现问题,不解决问题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违背了绩效考核的本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绩效考核作为分配依据必然担当的管理功能及杠杆调节作用。由于无法对绩效考核结果及导致结果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改进,导致被考核者应付考核,做表面文章,这对绩效考核的长期有效开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说应该对绩效考核的功能效用有系统和清醒的认识。理论和实践证明,通过绩效考核至少能对企业的管理经营发挥五大作用。第一,将员工与单位远景连结,明确奋斗目标;第二,实施有效激励,保证有效地工作;第三,通过绩效指标和绩效目标的设定,使管理者不再参与下级人员的具体事务,专心从事管理研究;第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第五,通过压力链让每位员工都承担相应责任。

  对策建议

  1、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引进企业战略指标理念

  以战略为导向进行指标设计,绩效指标所体现的衡量内容最终取决于单位战略。无论是哪一级单位都应当有自己的战略,即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绩效指标是对真正驱动单位战略目标实现的具体因素的发掘,是单位战略对每个员工工作绩效要求的具体体现,它所衡量的职位也应以实现单位战略的相关内容为目的。例如,不能只注重于财务指标如企业的利润增长幅度,而忽视企业的内部管理等非财务指标,影响企业的内部和谐或损害员工利益。应当尽量考虑考核当期的现实情况对利润收入的影响,不能一味追求企业财务指标的逐级攀升,给企业管理者带来过大压力而对考核指标产生抵触情绪。对于内部管理指标,则应充分考虑创造绩效能力的能力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力求考核标准的准确性,并对促进单位绩效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2、建立操作性强的分级分类考核体系,实现向分级考核转变

  (1)明晰岗位责任。明晰岗位职责是实施绩效考核的第一要务,是设计考核指标的首要依据。签订的绩效合同内容除了绩效指标及其权重、考核标准、数据来源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考核的上下级角色和信息来源的提供者,并通过三者的签名确认,明确绩效考核中各参与者的角色和责任。

  (2)按照管理权限,实行分级考核,即按照员工能力等级或所在部门、单位的级别,分级

  考核。一般管理员工由本部门考核,部门领导把关;领导干部和下级单位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考核把关。基础管理较为规范、经营目标比较明确的分公司,可以采用各级经营责任人签订经营责任书的方式,实现分级考核。这样既可以让考核责任部门从繁重的直接考核工作中脱身,工作职能向考核指标的设置、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原因分析交流方向转变,同时各级经营管理者有相对的考核权限,能够根据本部门的实际对直属员工进行考核和交流,促进本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不断完善。

  (3)实行分类考核。要体现职位性质和业务要求,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即使同一部门,也要有反映不同岗位情况、要求的考核标准,增强考核指标的针对性。对属于共性的指标,如对各岗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果和贡献大小等可按整体情况确定;而对因岗位不同特有的指标,则力求按系列、分职位及工作特点确定,提高考核中的可操作性。

  3、建立绩效考核管理支持体系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绩效考核组,专门负责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在考核中可推行自上而下由领导根据考核标准计算

  所属工作人员所得分值后公布于众,然后征求群众意见后审定;或自下而上先由被考核人根据标准计算自己的各项目及总体应得分数,交由本部门本单位群众评议后交领导审定的办法。

  (2)发展国有企业文化。强化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提高队伍的整体作战能力,单靠鼓励号召或单靠经济刺激都将无济于事。必须形成团队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即既通过绩效考核体现利益多寡,又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形成追求优异绩效的核心价值观,约束员工的行为,建立绩效导向的组织氛围。

  (3)实施有效激励。在坚持内部公平的基础上将绩效考核结果与价值分配挂钩。值得注意的是,内部公平原则在操作设计上的应用,不能只是简单地将绩效结果分级,然后按级别发奖金,而应当考虑绩效分值对不同类型岗位的影响,确定适当的挂钩比例。既不使分值过高,导致人们将注意力聚焦在绩效结果的具体分值上,影响绩效考核作用的发挥,又不致使分值过低,导致人们的绩效考核不够重视。同时,将分配周期延长,实行“按月考核按季兑现”,根据当季各月的绩效结果得到的综合分值,将同一层级或系列的员工进行排序,然后根据排序结果划分绩效等级,最后按绩效等级发放绩效工资。

  还应该引起各级管理者重视的是,由于构建绩效考核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将绩效考核与系统内的其他管理方法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才能使绩效考核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进而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国有企业管理者手中应用自如的管理利刃。

  (作者单位:厦门特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第四篇:建立KPI体系的方法

  一般常用建立KPI体系的方法有四种:

  基于行业优秀企业或竞争对手的标杆法;

  基于公司战略目标分解的关键成功要素法;

  基于杜邦模型的目标树法或鱼骨法;

  基于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的职责提炼法。

  以上四种建立KPI体系的方法都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也各有利弊。

  标杆法

  标杆法是选取参照标杆,并对其运营各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公司与标杆的差距,设定缩小差距甚至反超标杆的计划,从而得到KPI指标。

  但标杆法的问题在于,首先很难获得标杆的各项详细数据,更不用说找出和公司同一统计口径的数据;其次,即使能够获得相关数据,公司试图在全部有差距的地方赶超标杆公司也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当前公司的竞争更多的是依靠不可复制、不可模仿的竞争因素。依据标杆法制定KPI体系,显然会将公司导向盲目模仿竞争对手的误区,从而使公司失去自身的核心能力。

  关键成功要素法

  关键成功要素法是基于公司战略目标,并找出在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关键保障措施和关键障碍,据此一层层将公司目标分解到部门和员工,从而得到KPI指标。

  关键成功要素法的问题在于,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对于关键保障措施和关键障碍的理解和把握往往是不一致的,而且纵向分解的方式往往使得各部门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KPI,对公司异常重要的一些KPI在层层逐级分解逐渐被转化、偏离甚至消失。

  杜邦模型法

  杜邦模型法实际上是关键成功要素法的财务指标化,由于指标更多倾向于量化的财务指标,造成杜邦模型法在实际中的应用程度甚至不如关键成功要素法。

  职责提炼法

  职责提炼法是根据各部门、各岗位的核心职责进行提炼,从中找出考核点,从而得到KPI体系。

  职责提炼法的问题在于,职责的更新和优化往往落后于实际,尤其是对于发展中的企业和外部环境变化剧烈的行业而言。

  第五篇:建立薪酬体系的方法2系统建立方法

  1.本公司与顾问公司的职位对比JobMatching比较二者的工作说明那一个标准职位。

  2.调查资料分析

  近来,我们给一家消费品公司做了薪酬及福利系统。资料如下:

  广州拓培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的广州地区《薪酬福利调查报告》,薪酬及福利资料截止日期为2000年4月1日。

  资料分析:

  把调查报告中薪酬的中位数相同或者比较接近的职位归纳为同一组并视为同一级别,标出相应于该公司的哪些职位。

  3.公司工资构成3.1原则:越简单越好,顾及政府法规及长远计划。

  3.2政府将实施的房屋基金政策:公司和员工每月均按工资的一定比例(如8%)划款到银行,按政府规定员工可贷款购房并而且日后适当地运用房屋基金分期付款“供楼”。

  3.3工资构成

  工厂如上述B公司:

  管理人员及全体办公室员工,其工资构造: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8%——月工资;

  基本工资13+基本工资8%12+年终奖金——年工资

  一线业务人员,工资: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8%+月底奖金——月工资

  或基本工资+基本工资基本工资8%+(季度奖金)/3——月工资

  13+基本工资8%12+年奖金——年工资

  JobDescription及该职位在组织结构中的位置,以顾问公司的职位为标准职位,确定本公司的各个职位相当于或基本工资3+基本工资8%3+季度奖金——季度工资

  注:符号““代表乘号;符号”/“代表除号。

  (一线业务人员是指直接对客户的业务人员,客户包括但不限于经销商、大小批发商、购买单位)

  基本工资:以13个月计算

  房屋津贴基金:以12个月计算

  月度、季度、奖金

  :具体视公司业绩及各人贡献而定,并考虑全年的工资在公司内部及在市场中的位置,有的情况下甚至没有该项奖金。

  4.职位、级别及工资范围

  原理:正如大多数消费品公司一样,以市场调查报告的中位数为中间数,设立各个级别的工资范围。级别越高(低),范围越大(小),因为级别到一定程度升职越难,方便工资调整。

  工资政策表设计:管理人员、非管理人员各一张该政策表,领取月奖金的一线业务人员单独考虑。

  100CR-调查报告中的中位数,或根据中位数及公司定位,作相应调整;若在一家比较成熟的公司里,大多数称职的员工的工资应接近该数值

  80CR-各个职位的最低工资,可作为某些新招员工起薪点。

  换算-80CR=100CR

  X80%

  120CR=100CR

  X120%

  ····

  关于加班工资待遇:市场上比较普遍的做发是,既尊守政府的文明法规也采纳政府认可的做法。具体是,主管(主任)级或以上的人员及业务人员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没有加班工资;生产工人、司机、保安等采用综合工时工资制,超出法定时间部份才领加班工资。

  5.新的薪酬系统的实施

  人力资源部起草政策,审批后执行,起草新政策时要做到对内公平及对外具有竞争力,根据公司的财政状况及具体情况作平衡处理。以上述所讲B公司为例,说明如下:

  低于80CR的员工:马上作适当的调整,使之向80CR至90CR之间靠近,可以分一次或两次完成(比如相隔半年)。

  高于或等于90CR的员工:可暂时不调整。

  新制度实施的存在问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部份问题在相当一短时期内仍然存在,只要所占百分比不高,可视为”正常“。

  人力资源部人员与其它管理人员统一认识,向有关员工作解释。

  6.福利制度

  影响福利政策的因素至少有政府的法规、福利市场资料及公司市场定位等三种情况。

  政府政策基本上有两种即强制执行和参照执行两部分。

  非政府法规要求的福利则应建立本公司的政策,企业可参考福利市场资料,借用以上薪酬政策制定方法建立自己的福利政策,即采用市场的中位数并根据公司情况制作自己的中间数。

  以上所述注重的是技巧,具体政策制定则视公司具体情况而定并根据市场资料定期检讨。

  步骤

  薪酬设计的要点,在于“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

  建立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是目前我国很多公司人事经理和总经理的当务之急。

  不同的人对“薪酬”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将“薪酬”理解为员工所获得的一切有形的(财物形式)和无形的(非财物形式)劳动报酬,它既包括工资、奖金等现金性收入,也包括各种形式的福利、奖励。我这里想重点谈一谈工资体系的设计问题,奖励、福利方面的问题将在后续文章中做更多介绍。

  要设计出合理科学的薪酬体系和薪酬制度,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职位分析

  正如在本刊上一期所提到的,职位分析是确定薪酬的基础。结合公司经营目标,公司管理层要在业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部门职能和职位关系,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主管合作编写职位说明书。

  第二步:职位评价

  职位评价(职位评估)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内公平性问题。它有两个目的,一是比较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重要性,得出职位等级序列;二是为进行薪酬调查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消除不同公司间由于职位名称不同、或即使职位名称相同但实际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

  不同所导致的职位难度差异,使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为确保工资的公平性奠定基础。它是职位分析的自然结果,同时又以职位说明书为依据。

  职位评价的方法有许多种。比较复杂和科学的,是计分比较法。它首先要确定与薪酬分配有关的评价要素,并给这些要素定义不同的权重和分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如Hay模式和CRG模式,都是采用对职位价值进行量化评估的办法,从三大要素、若干个子因素方面对职位进行全面评估。不同的咨询公司对评价要素有不同的定义和相应分值。

  科学的职位评价体系是通过综合评价各方面因素得出工资级别,而不是

  简单地与职务挂钩,这有助于解决“当官”与“当专家”的等级差异问题。比如,高级研发工程师并不一定比技术研发部经理的等级低。前者注重于技术难度与创新能力,后者注重于管理难度与综合能力,二者各有所长。大型企业的职位等级有的多达17级以上,中小企业多采用11~15级。国际上有一种趋势是减级增距,即企业内的职位等级正逐渐减少,而工资级差变得更大。

  第三步:薪酬调查

  薪酬调查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外竞争力问题。企业在确定工资水平时,需要参考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公司可以委托比较专业的咨询公司进行这方面的调查。外企在选择薪酬调查咨询公司时,往往集中在美国商会、(伟世顾问)、华信惠悦、翰威特、德勤事务所等几家身上。一些民营的薪酬调查机构正在兴起,但调查数据的取样和职位定义都还不够完善。

  薪酬调查的对象,最好是选择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公司或同行业的类似公司,重点考虑员工的流失去向和招聘来源。薪酬调查的数据,要有上的薪资增长状况、不同薪酬结构对比、不同职位和不同级别的职位薪酬数据、奖金和福利状况、长期激励措施以及未来薪酬走势分析等。

  只有采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职位评估,并各自提供真实的薪酬数据,才能保证薪酬调查的准确性。在报纸和网站上,经常能看到“xx职位薪酬大解密”之类的文章,其数据多含有随机取样的成分,准确性很值得怀疑。即使是国家劳动部门的统计数据,也不能取代薪酬调查用作定薪的依据。

  第四步:薪酬定位

  在分析同行业的薪酬数据后,需要做的是根据企业状况选用不同的薪酬水平。

  影响公司薪酬水平的因素有多种。从公司外部看,国家的宏观经济、通货膨胀、行业特点和行业竞争、人才供应状况甚至外币汇率的变化,都对薪酬定位和工资增长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公司内部,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决定薪酬水平的关键因素。企业发展阶段、人才稀缺度、招聘难度、公司的市场品牌和综合实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同产品定位相似的是,在薪酬定位上,企业可以选择领先策略或跟随策略。薪酬上的领头羊未必是品牌最响的公司,因为品牌响的公司可以依靠其综合优势,不必花费最高的工资也可能找到最好的人才。往往是那些财大气粗的后起之秀最易采用高薪策略。它们多处在创业初期或快速上升期,投资者愿意用金钱买时间,希望通过挖到一流人才来快速拉近与巨头公司的差距。

  在薪酬设计时有个专用术语叫25P、50P、75P,意思是说,假如有100家公司(或职位)参与薪酬调查的话,薪酬水平按照由低到高排名,它们分别代表着第25位排名(低位值)、第50位排名(中位值)、第75位排名(高位值)。一个采用75P策略的公司,需要雄厚的财力、完善的管理、过硬的产品相支撑。因为薪酬是刚性的,降薪几乎不可能,一旦企业的市场前景不妙,将会使企业的留人措施变得困难。

  第五步:薪酬结构设计

  报酬观反映了企业的分配哲学,即依据什么原则确定员工的薪酬。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报酬观。有的甚至制定了“人才基本法”,把报酬观列入“公司宪法”中。新兴企业的薪酬措施往往不同于成熟的官

  僚化企业。IT企业应特别注重其分配方式要与自身的行业特点、企业文化相一致。

  许多跨国公司在确定人员工资时,往往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其职位等级,二是个人的技能和资历,三是个人绩效。在工资结构上与其相对应的,分别是职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也有的将前两者合并考虑,作为确定一个人基本工资的基础。

  职位工资由职位等级决定,它是一个人工资高低的主要决定因素。职位工资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点。企业可以从薪酬调查中选择一些数据作为这个区间的中点,然后根据这个中点确定每一职位等级的上限和下限。例如,在某一职位等级中,上限可以高于中点20%,下限可以低于中点20%。相同职位上不同的任职者由于在技能、经验、资源占有、工作效率、历史贡献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对公司的贡献并不相同(由于绩效考核存在局限性,这种贡献不可能被完全量化体现出来),因此技能工资有差异。所以,同一等级内的任职者,基本工资未必相同。如上所述,在同一职位等级内,根据职位工资的中点设置一个上下的工资变化区间,就是用来体现技能工资的差异。这就增加了工资变动的灵活性,使员工在不变动职位的情况下,随着技能的提升、经验的增加而在同一职位等级内逐步提升工资等级。绩效工资是对员工完成业务目标而进行的奖励,即薪酬必须与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相联系。绩效工资可以是短期性的,如销售奖金、项目浮动奖金、奖励,也可以是长期性的,如股份期权等。此部分薪酬的确定与公司的绩效评估制度密切相关。

  综合起来说,确定职位工资,需要对职位做评估;确定技能工资,需要对人员资历做评估;确定绩效工资,需要对工作表现做评估;确定公司的整体薪酬水平,需要对公司盈利能力、支付能力做评估。每一种评估都需要一套程序和办法。所以说,薪酬体系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论工资结构设计得怎样完美,一般总会有少数人的工资低于最低限或高于最高限。对此可以在薪酬调整时进行纠偏,比如对前者加大提薪比例,而对后者则少调甚至不调等等。

  第六步: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

  在确定薪酬调整比例时,要对总体薪酬水平做出准确的预算。目前,大多数企业是财务部门在做此测算。我的建议是,为准确起见,最好同时由人力资源部做此测算。因为按照外企的惯例,财务部门并不清楚具体工资数据和人员变动情况。人力资源部需要建好工资台账,并设计一套比较好的测算方法。

  在制定和实施薪酬体系过程中,及时的沟通、必要的宣传或培训是保证薪酬改革成功的因素之一。从本质意义上讲,劳动报酬是对人力资源成本与员工需求之间进行权衡的结果。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公平的薪酬方式,只存在员工是否满意的薪酬制度。人力资源部可以利用薪酬制度问答、员工座谈会、满意度调查、内部刊物甚至BBS论坛等形式,充分介绍公司的薪酬制定依据。

  为保证薪酬制度的适用性,规范化的公司都对薪酬的定期调整做了规定。依照上述步骤和原则设计基本工资体系,虽然显得有些麻烦,但却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员工对薪酬向来是既患寡又患不均。尽管有些公司的薪酬水平较高,但如果缺少合理的分配制度,将会适得其反。

篇六:浅析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国有企业怎样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作者:曹鑫

  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02期

  摘

  要:为做好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本文介绍了纪检监察工作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具体策略,以期有助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更好的保障国有企业实现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纪检监察;作用;问题;途径

  前言: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领导地位。以此同时,在经济增长方面扮演着主要角色。现在我国在进行企业变革的过程中,对国有企业的经营以及相应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对国企制度进行完善,而且对经营范围也需要进行扩展,同时需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变革,这才能不断应对全球经济的变化环境。由此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必须将纪检监督工作当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制定工作时凸显纪检工作的职能,重点监督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行为,这样企业才可以具有抗腐败的能力,企业能够稳健的发展。

  一、纪检监察工作在国有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体现

  1.有利于强化对国企的全面监督与管理

  国有企业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纪检监督工作,才能够不断强化公司大的纪检监督以及管理。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国有企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主体,而且具备政治主体的性质,在公司内部设置有党组织,其能够对公司的政治思想进行统一的领导。这样才可以把党的发展路线与公司的发展理念相结合,从而体现国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坚持纪检监察工作,才可以保证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对各个经营环节进行有效地约束,特别对公司的各个领导层以及党员进行有效地约束,让其严格执行党赋予其的使命,并配合审计监督工作的进行,这样才能够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监督。

  2.有利于保障国企经济效益的提升

  国有企业在实施纪检监督的过程中,其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国有企业拥有大量的国有资产,由此可以看出为了能够防止资金的流失,必须充分发挥纪检监督的作用,这样能够对国有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约束。其中纪检监察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执行顶算;第二,招投标;第三,设备采购;第四,质量监管等等。这样能够有效地预防出现如下经济犯罪行为:腐败、贪污、询私枉法等。最终使得国有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拥有充足的资金,使得企业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等。

篇七:浅析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

  

  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探析

  摘要:当前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开展过程中,执纪审查工作不规范、纪检工作缺乏精准度、同级监督力度缺失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与职能组织建设、纪检监察工作保障、教育宣传工作机制等有关。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也不断加强,企业政治生态和党风政风明显好转。纪检监察工作肩负着重要的管理使命,如何强化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调查、处置”的职能,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对策

  1国企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

  纪检监察部门主要是针对党政组织建立的,以促进领导干部贯彻党政方针、路线及政策,充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在监督、检查的同时,了解企业领导的决策是否合理,继而有效组织实施企业生产经营体系,深化党风廉政建设。

  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贪腐问题的出现很容易激发职工情绪的波动,继而引发矛盾,导致企业管理模式失效。因此必须要加强国企纪检监察工作,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及时清除企业内部的腐败问题,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有效保证企业经济管理秩序的稳定性,促进企业在良好的氛围中发展,为我国经济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2国企纪检监察工作中的问题

  2.1企业监督机制建立不到位

  目前,我国企业监督工作中最为明显的问题是,纪检部门的监督机制建立不到位,体制优化也不够系统。对于企业而言,督查工作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将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合理融入相关体制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监督工作更好实施,促进国有企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完善的机制必须要从根本

  上出发,充分制定出一套由内至外、由上至下的多层次管理模式。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数量众多,内部结构也非常复杂,管理工作量大,而监督机制建设如不能适时进行创新,就会导致监督工作很难发挥其主要的作用。

  2.2企业监察人员素质不够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常见的问题是员工素质不高,导致国企纪检监察工作进展的缓慢。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这就导致了欲望与需求越来越大,对于物质的追求度也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部分人员出现了贪污腐败的念头,甚至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为了个人利益,阻止企业纪检工作的正常开展,导致企业利益受损,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

  2.3企业监察工作的力度不够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处于政府监管的范围内,但是即便如此,仍然还有大量的问题存在。例如遵义市道路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32岁就当上道桥公司董事长,作为一把手,他只抓业务不管党务,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充耳不闻,对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法规更是不知、不懂、不用,认为党建工作是“虚招”,是搞“花架子”,把公司的业绩搞上去才是硬道理。在主体责任的缺失下,员工的政治学习几乎为零,以致走上重业务轻党建,企业人员抱团腐败的不归路。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整个企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慢,也使得国有企业对于贪腐的行为愈加放纵,严重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

  2.4内部管理存在严重的缺失

  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内部存在管理方式不恰当的问题。无论是人员的构成,还是监察管理工作的部署,都存在着些许问题,在进行风险投资及规章制度的定制上,也有着很多不合理的方式方法,这些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错乱。

  3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

  3.1强化职能组织建设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出现的问题再次表明,反腐倡廉斗争中必须明确深层次问题是职能组织建设。为了保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职能的有效发挥,在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应依据权力监督理论,依据监督权、执行权、决策权平等原则,进一步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机制的制度化、具体化,强化上级纪检机关直接领导下级纪检机关。在双重领导机制运行的基础上,跟随反腐败新形势的变化,以解决“条块冲突”的困扰为入手点,将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在国资委的统筹管理下,以独立的垂直领导模式运行。同时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管辖权方面,应继续落实分级监察原则,每一级别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需要依据现有法律规章赋予自身的权力限度,对下一级别纪检监察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指引。而下一级别纪检监察机构需要独立执行任务,同一级别的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则可以利用横向信息交互的方式,互相借鉴、实行监督。除此之外,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国资委也可以根据既有法律规定赋予自身的权利,每间隔一定时期组织各个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部门轮岗交流。在这种模式下,国有企业失去了对同一级别纪委的管辖权力,也不可能以其他名义对纪委工作情况造成干预。

  3.2增强纪检监察工作保障

  特色纪检监察制度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基础保障。省纪委、省国资委可以带头参与生产开发经营管理的集团,督促国有企业单位、纪委研究针对特色领域资源的生产提出监督方法。在开发意向、生产目标、协作模式、投资规模等方面,细化监督方式、内容、步骤,杜绝“匆忙胡乱立项”“定向生产开发”“低价无偿对外输送”等问题。同时紧盯“新部门、新领域”,从产品销售、投资融资、招标投标等关键环节入手,综合利用预先制定防控措施、重编职权目标、明确企业关于商务活动的监督预警办法、汇集廉洁风险信息,修改企业关于严肃查处收送红包的实施办法、修改健全企业关于公务用车规定等手段,严格财务管理、审计管理、审批管理、会议管理、作风建设、基层调研等保障制度。

  3.3充分整合监督管理资源,预防企业生存经营风险

  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要将重心落到执纪问责上,将规则与纪律放在最前沿。为此,在进行企业监察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合理监督企业主业,不能过分关

  注“枝干”而失去了对“主干”的保护。目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有企业生产经济模式及环节,很多企业所配备的纪检监察部门很容易出现“捡芝麻、丢西瓜”的问题。为此,企业内部应合理整顿好纪检监察工作部署,强化巡察工作体系,利用职能监督与民主监督的方式,合理共享监察信息,共同开展监督工作,进一步形成企业监督的有效工作部署,真正做到敲山震虎,杀鸡儆猴。在企业的发展中,很容易出现诸如“监督是纪委或是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与我们普通员工无关”的声音,这些声音警示企业应合理建立全面监督环境,充分整合监督管理资源,强化预防企业生存经营风险,全方位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工作体系,利用有限的监督资源,对企业进行健康检查,有效预防各种风险,使企业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下去,为我国国有经济体系的进步打下基础。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体系中,国有企业是主体之一,在维护社会平稳健康运行、提供工作岗位方面均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在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开展背景下,国有企业逐步向现代化企业转型,但因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极易成为贪污腐败的高发地区。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依法从严治党,构建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彭亿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分析[J].办公室业务,2020(02):22+29.

  [2]江威.对加强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1):187.

  [3]黄祖林.推动国有企业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20,33(01):73-75.

推荐访问:浅析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 浅析 国有企业 如何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