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讲话稿 >

2023关于在全市创新创业大会上讲话(范本3篇)

时间:2023-08-20 17:09: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关于在全市创新创业大会上讲话(范本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3关于在全市创新创业大会上讲话(范本3篇)

在全市创新创业大会上的讲话3篇

第1篇: 在全市创新创业大会上的讲话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城区

——在全区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何 关 新

(2006年4月5日)

同志们:

面对“十一五”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征程,面对乘势而上快发展、创强争优再进位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区委、区政府决定在这里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对于做好“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谋划推进余杭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总结近三年来全区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表彰先进,分析形势,提高认识,理清思路,部署今后五年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团结动员全区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热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我区加速推进“三大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提供动力和支撑。

下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肯定近三年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引进培育创新载体,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科技进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1、科技综合实力得到增强,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据2005年发布的全省科技进步监测报告显示,余杭科技综合实力列全省第11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和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区,科技实力明显增强。通过引进、培育和共建等途径,全区经认定的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达57家,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平台和企业创新载体32家,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加快。

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是我区近年来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200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88.3亿元,比上年增长2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21.8%。全区经认定的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1家。全区有1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市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个,累计争取国家和省、市高技术产业化资助资金5000多万元。一个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光机电一体化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雏形开始显现。省级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先后引进共建了以浙江香港科技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为主的先进制造技术开发应用平台,以国家光学仪器工程研究中心余杭产业化基地为主的光电子产业化平台,以国家纺织CAD技术余杭发展中心和浙江理工大学数码纺织技术与创新产业化基地为主的数码纺织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平台。园区内已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3家,其中省级9家,有20家重点培育的科技型企业,2005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36亿元,正在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

3、传统产业改造成效明显,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提高。

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我区已有450余家企业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等先进适用技术,全区的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和重点信息化项目实施企业达69家。我区还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CAD技术推广应用工程示范地区”,被杭州市确定为“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工程”示范地区。

4、农业科技进步进展较快,社会发展科技含量提升。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坚持都市型效益农业发展方向,全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项目32个。区高新农业示范中心被认定为“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了黄湖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立农业龙头企业研究所6个,培育了以浙江林学院为依托的“苦竹种质资源库”等创新联合体。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50多期,受训人数达4万余人次,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都市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积极推广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生态环保、建筑节能等新技术,建立全民终身教育、医药卫生保健、治安电子监控、公共危机处理等体系,大大提高了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

5、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加快,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拓宽。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近年来我区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组织开展“750”干部培训和“139”优秀中青年人才等培育工程。全区人才资源总数已从2002年的30324人发展到2005年的69198人,每万人口中的人才资源数从 380人发展到855人,达到了全省中上水平。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深化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在西博会期间,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举办科技合作项目洽谈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口洽谈,三年来,共签订科技合作协议53项,合同总金额达4.73亿元。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农科院等名校院所进行科技合作,先后建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余杭分中心等一批创新载体,为我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6、科技创新氛围日趋浓厚,科学普及活动蓬勃开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科技工作方针政策,出台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通过广泛宣传,提高了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性。特别是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执法力度,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三年来,全区专利申请量达到1170件,专利授权量635件,其中发明专利77件,拥有专利的企业已达87家。2005年全区专利申请量579件,授权量达到359件,专利授权量列全省第12位。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重点的科学普及工作正在我区蓬勃开展。全区已拥有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31个,会员达10789人,特别是专家咨询委员会、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区基本形成了多专业、多学科、多层次的群众性科技组织。通过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和科技下乡等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应该说,经过这些年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区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为近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余杭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是短腿,是瓶颈,是薄弱环节,与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快培育。企业创新意识还比较淡薄,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面还比较小,自主研发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还很少,产业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工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为70.29%,低于省市考核指标近5个百分点。全社会科技投入需要大幅增长。虽然近几年科技投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我区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研究开发经费支出仅占GDP的1.46%、1.35%,分别列全省第44位、41位;
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0.78%,列全省第59位,还不到省市科技进步条例规定的1%标准,与我区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很不相称。科技人才队伍需要不断壮大。科技人才数量不足、人口占比不高与现有人才作用发挥不够的情况同时存在,使科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政策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切实加强。科技孵化器规模较小,满足不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科技咨询和中介机构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技术市场还不够活跃,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切实加以改进。

二、切实增强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经过15年努力,到2020年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确立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省市委也相继作出了加快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城市的重大决策。我们余杭作为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市、区)之一,一定要充分认识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谋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区。

1、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推动文明进步的主导力量。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表明,每一次重大的发明创造和科技突破,都会引发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使人类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飞跃。古代,铁器的发明与应用,使人类告别原始的刀耕火种,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近代以来,以蒸汽机、电力、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三次科技革命,引发了三次产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21世纪,科技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信息技术发展方兴未艾,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
能源科学和技术,成为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新途径。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每个领域,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实现既快又好发展的根本之计。近几年来,我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方面做了较大的努力,关停“十五小”企业,整治石头经济,提高招商引资准入门槛,严把项目环评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看,我们的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导致经济运行成本大幅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形势。从我区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看,占企业总数四分之一的规模企业面临着发展困难,而占企业总数四分之三的规模以下小型企业平均规模小、亏损面大,已经面临着生存危机,如果这些企业继续延续原来的发展模式,不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长此以往必将死路一条。“十一五”期间,余杭经济社会发展要再上台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要实现翻番目标,只有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抓住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抓住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既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产业层次低和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
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3、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生产能力,促进了家纺布艺、机械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块状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偏高,技术引进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问题比较普遍。一些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处于国际产业分工和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多的弱点将进一步显现,一方面产量很大但利润空间很小,另一方面还要受到贸易壁垒的制约,国际市场风险增大。如果我们不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不加快推动产业和产品升级,就不可能化解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4、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人均生产总值已达到4300多美元,“十一五”时期,即将跨入人均5000—8000美元这个关键期,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矛盾会阶段性地暴露,经济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不高、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等等会接踵而来。从余杭工业化发展进程来看,我区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正处于“准集约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时期,产业结构正由轻工型向重化工业型转型、由传统产业为主向高新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提升并进转型。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是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较快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实现余杭经济既快又好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向科技要办法、靠创新求支撑。从我区企业成长阶段来看,现有的企业多数孕育于原来的集体企业,属于第一代民企,家族制的烙印还非常明显,缺乏真正意义上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度创新的任务还非常重。从发展农村现代生产力来看,现有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也还很重。从余杭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来看,我区的城市形态已开始从“平铺直叙”摊大饼转向规划主导重配套,注重空间结构的优化;
城乡布局开始从分散零落转向集约发展,注重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这就要求我们把创新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以体制机制和政策的不断创新来为城市化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筹措庞大的建设资金。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我区与其他地区一样,多样化、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加强社会管理,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也要求我们以创新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来发展社会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从激发创业热情、建设都市新区的要求来看,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认同性,需要我们创新组织体系、组织方式,提升组织能力,把广大市民、各种中介组织、专业团体紧紧地团结在党委、政府周围,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改革、稳定大局。此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法治余杭建设,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等等,都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因此,创新已不仅仅局限于工业和农业以及服务业等经济领域,它涵盖着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方面面,渗透于各行各业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创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自主创新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任务,建设创新型城区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创新型城区是一个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区,是一个生产关系顺应生产力发展、产业平台适应现代生产要求的与时俱进的城区。面对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浪潮,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的新要求,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科技强区和人才强区战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将科技创新倾注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到2015年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区。基本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较快,50%以上的规模企业拥有专利技术和产品,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通过ISO认定的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例60%以上;
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成,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
科技意识大大增强,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达到4.5%以上;
每万人口拥有人才资源数达到2750人以上;
通过科技创新推进节能降耗,万元GDP能耗下降25%。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着力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之路,推动我区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

三、“十一五”时期我区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是我区乘势而上快发展、创强争优再进位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关键时期。今后5年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以上,力争成为沪杭甬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支点城区和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取得新突破,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家纺制造业基地、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加强,新建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规模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比例达到20%以上,基本建成能满足余杭科技经济发展需要的区域创新体系;
农业科技进步达到新水平,推广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基本建成都市农业科技示范体系;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效显著,全区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4000件和2000件以上,全区拥有专利企业超过500家;
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达到1700人以上,人才资源总数超过14万人;
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5%以上,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不低于5%;
综合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十一五”期间进入全省科技强区的行列,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考核体系比较完善,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区框架。

主要任务:一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抓好省、市级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奥坦斯公司研发中心等一批骨干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的示范带动作用,力争两年内经认定的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突破全区规模企业总数的10%。发挥科技资源作用,推进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完善四大科技合作机制等创新平台。提升政府组织力,大力推进创新平台与企业的结合、与产业的结合、与产品的结合,做大做强新产业。采取引进和自建相结合,坚持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建设10个左右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一批科技咨询机构、专利代理机构,充分发挥公共技术平台和网上技术市场的作用。二是引进、培育两条腿走路,不断壮大有余杭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继续大力引进、培育和孵化,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光机电一体化、精密仪器仪表和新材料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围绕产业链配套、企业集群、龙头企业培育,做大做强做精新产业。用信息技术、现代数码纺织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适用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作用,建设好先进制造业基地。三是推广节约增效技术和生态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水、节能、节材、节地以及资源再生利用和紧缺资源替代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实现生产、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及产品转化率;
建设废弃物回收利用、固废集体处理、垃圾分类回收、污水集中处理和中水回用等再生回收利用系统;
选择部分企业和园区进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试点,抓好仓前工业功能区块高新技术园区和黄湖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充分发挥示范推广作用。四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效益、生态和创汇农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抓好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实施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加强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加快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提高教育、医疗卫生的技术水平,加强科技强警、公共安全、公共危机应急处理系统的建设,加强科普和人文教育,发挥科普基地的示范作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五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认真贯彻《专利法》和省市《专利管理条例》,强化管理者和广大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规范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扩大和发挥专利示范企业的作用,认真制订和完善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大力倡导创新文化,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平等竞争、团队协作、鼓励创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根据上述目标任务,我区加快创新型城区建设,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概括起来是坚持四个“两手抓”。

1、坚持一手抓投入产出扩张,一手抓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在量质并进中跨越发展。

近几年特别是“十五”以来,余杭经济走出低谷,跨过平原,开始爬坡,现在更是进入“换档加油”的快速发展平台。但是总的来说,余杭经济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水平,发展空间不够宽广,发展后劲还不够强。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还是要靠投入来拉动,靠投入来增长。经济工作好比一步一个脚印,今天的投入不下去,明天的总量就上不来;
今天的技改投入不下去,明天的水平就上不去。近三年来,余杭工业性投入达到了近200个亿,就是凭借这较高的投入,工业经济总量才能突破千亿、不断扩张。“十一五”时期,我们还是要继续加大投入,以投入拉动增长。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面对要素制约、环境承载,仅仅依靠投入拉动已经难以为继。工业化的进程,又是科技不断创新、块状经济不断成长、规模效应不断显现的过程。在转变增长方式方面,我们一些企业已经走在了前列,处于领先位置,电器电子行业有华立、老板、八方电信、华泰电子,建材行业有诺贝尔、钱潮、波达,家纺布艺有奥坦斯、众望、力达、柯力达、中亚,服装行业有华鼎、杰丰、博卡,汽配汽车行业有西湖离合器、科特、飞碟,生物制药行业有天元、杏辉,化工行业有争光、海虹、威尔达。此外还有金成数码、斯凯菲尔、益利素勒等等。但这相对于余杭这么多企业而言,还只是星星点点。今后,我们不但要坚持抓后劲投入、技改投入,更要把自主创新、科技进步摆上议事日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裂变和跨越。

2、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高新产业拓展,努力在优存育新中提升发展。

据统计,2005年我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入库同比略有增长,但比重有所下降,5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共实现销售335.7亿元,比上年仅增加4.9亿元,除诺贝尔集团、华立仪表、西湖离合器等龙头企业外,其它规模企业的销售增长较慢,有的甚至出现市场占有率下降的趋势,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说明我们的强企还不够强,大企还不够大,缺少核心技术,产品老面孔,增长幅度微弱、发展后劲不强。应该清醒地看到,核心技术是企业的“根”,自主品牌是企业的“神”,科技和品牌是一个地方经济的放大器。企业如果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大消耗,“贴牌生产”、“来料加工”,其利润只能是汗水钱、辛苦费,如果将汇率变动、原材料价格、工人福利、甚至环境资源的破坏等因素计算在内,恐怕连这点汗水钱、辛苦费也是赚不到的。纺织服装、家纺布艺、机械制造等是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主导规模产业,如果不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产业能级,越往上走,空气就会越来越“稀薄”,甚至还会出现“高原反应”。“十一五”期间,要瞄准科技发展前沿,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加快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全面提升我区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具有乘数效应,滨江区通过引进UT斯达康仅财政收入就增加了6、7个亿。目前,全省经过批准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只有10家,我区占1家。我们要珍惜这块牌子,珍惜这一资源,发挥这个优势,规划好、利用好这个功能区块。要以华立仪表、八方电信等企业为骨干,培育发展通信设备、电子仪表等信息产业,以天元生物、杏辉药业等企业为骨干,培育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以金成科技、科汀光学、飞华照明等企业为骨干,培育发展光电子、半导体照明等特色产业。此外,在临近杭州主城区的镇乡工业功能区块内,要预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用地,确保发展空间,加快建设符合余杭实际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3、坚持一手抓原始创新,一手抓开放集成,努力在兼容并蓄中推动发展。

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动,大体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原始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为目的;
二是集成创新,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产业;
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其中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比较难但却是最根本的。核心技术是花再大的代价也买不来的,人家也不可能转让,因为技术的独占优势能转化为市场的垄断优势和品牌优势。如果产品的核心部件都是舶来品,一台彩电的利润还不如修理工开一次机盖的费用,一台电脑也只能赚“几斤枇杷的钱”。再大的企业,一旦丧失原始创新能力,也可能被市场抛弃;
再小的企业,一旦掌握核心技术,也可能成为市场宠儿。从追踪到赶超,从跟跑到领跑,需要全力一跃,这一跃就是原始创新。我们浙江的吉利汽车,面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和轿车市场激烈的竞争局面,没有一分钱的国家投入,没有外方任何的合资,短短几年内,就依靠原始创新成为民族汽车工业的领跑者之一。我们余杭的争光树脂成为本行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多的龙头企业,产品用在“神舟六号”上,靠的就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事在人为。要鼓励我们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合作服务平台,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在合作当中逐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当然,原始创新需要产业基础,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我们倡导原始创新,绝不排斥开放与集成,更不是要关起门来自己一切从头干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中小企业来说,引进技术、兼容并蓄、集成创新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事半功倍的好路子,既能降低创新风险和开发成本,又能缩短开发周期。要鼓励企业以开放促创新,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抓好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逐步提高集成创新的能力。

4、坚持一手抓企业主体,一手抓政府主导,努力在创新创业中促进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处在创新的第一线,创新需求敏感,创新冲动强烈,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一个地方的竞争力。现在,困扰我们企业自主创新的有三大病症:一是“设备过剩症”,用一流的设备生产二流的产品,最后只卖三流的价格;
二是“创新恐惧症”,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大多数开发新产品以仿造为主,“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的消极心态一定程度上还存在;
三是“大脑缺乏症”,企业普遍人才缺乏,一些企业只能依靠聘请薪酬较高的“星期天工程师”。我们建设创新型城区,必须切实医治好这些“病症”,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要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要着力破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研究制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增强企业创新动力,鼓励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和技术集成应用的主体。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政府、企业、中介“三位一体”,支持力、基础力、服务力“三力合一”,抓好商标、质量、标准、管理等品牌基础工作,举行自主创新与品牌余杭论坛,着力提高企业的创牌能力,尽快形成一批以自主创新为支撑、以知名品牌为标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为知识产权提供强有力的保护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激励人才创新、鼓励人才冒尖、人才创业的体制机制,做到高质量引才、高待遇留才、高效益用才。高度重视人才引进,拆除围墙,降低门槛,敞开大门,积极吸引各类创新人才来余杭工作、为余杭服务。引导企业创新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通过技术入股等方式,使科技成果、专利发明等价值得以实现,使科技人才增强在余杭的归属感,激励他们创新创业创造。

四、把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国际经验,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小于1%的国家和地区,基本处于技术引进与应用层次;
在1.5%以上,一般是具有较强引进、消化、吸收能力的中等发达国家(地区)水平;
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地区),都在2%以上。而我们余杭,200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仅占全区GDP的1.35%。要用10年的时间把我区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区,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需要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背水一战的勇气,过华山天险的气魄,攀科学高峰的智慧,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做好自主创新的各项工作。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奏响科技创新大合唱。

广泛宣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文件,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意识,增强建设创新型都市新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核心位置;
充分发挥“科教兴区”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继续加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每年根据工程的重点和需求安排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载体。

2、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科技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财力支撑。

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明确今天的投入就是对未来余杭竞争力的投资,从增强创新能力和提高竞争力出发,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迅速扭转全区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还不到1%的局面,要求近期内一般企业提高到1%并力争达到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达到3~5%以上。区委、区政府已下大决心加大政府财政的科技拨款力度,区本级财政科技支出2005年达到6376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08%,今后5年每年将增加0.3个百分点,到2010年达到5%以上,2015年达到6%以上。各镇乡、街道也要在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经费,建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奖励企业和科技人员开展自主创新。同时,要发展融资担保投资事业,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科技事业,形成企业、政府、民间多元化投入体系。

3、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保障。

自然资源有限,智力资源无限,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放在突出位置。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强化人才工作的统一协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特别是高端人才和余杭急需的专业人才,继续开展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十佳科技人才奖、重才单位奖、引进人才购房奖的评选活动。要规划和建设好“人才公寓”,抓紧研究科技人才购买经济适用房相关政策,为引进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继续实施“750”干部培训工程、“139”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等,抓好各类人才的培养;
大力优化激发人才队伍活力的环境,完善建立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奖优罚劣的机制,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的力度,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科研能力的提升。继续做好人才宣传服务工作,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4、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科技计划和科技经费的导向作用,建立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的资源分配和评价机制,使资源真正向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企业、团队和科研机构倾斜。区委、区政府将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区目标,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个政策文件,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企业研发机构、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安排高新技术企业用地、建设科技孵化器和科技中介机构、资助专利申请鼓励发明创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和优秀科技人员的奖励等方面,作出一些新的规定。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和执行好这些政策,各企业要利用好这些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使全区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

同志们,创新是全社会的责任,自主创新事关全局、任重道远。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昂扬斗志、克难攻坚、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全面落实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创新,使自主创新的意识、力量在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充分活跃、迸发和涌流,为加速推进“三大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2篇: 在全市创新创业大会上的讲话

培育创新之魂 铸就创新之城

——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童国祥

(2010年2月19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一次全局性、战略性会议。在句容“推进同城同建,打造南京副城”的第一年里,我们把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大会作为春节后第一个大会,充分凸显了科技创新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也充分显示了市委市政府抓好科技创新的坚强决心。在全市经济实现企稳回升但仍需努力巩固的背景下召开这次会议,也显得更具现实性、更有针对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成绩,分析当前科技创新工作形势,研究部署今后科技创新工作举措,动员全市上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培育创新之魂,铸就创新之城,为推动句容实现跨越赶超目标提供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以只争朝夕、迎头赶上的决心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去年我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1.3%,首次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光荣称号,标志着我市科技事业发展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迈上了新台阶。回顾近几年的科技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增多,目前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25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7项。去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25亿元,是06年的4.3倍,增长32.6%,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出10.1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到了27.33%,比06年提高了__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板块,为调优调强全市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创新载体建设成效明显。全市建立了__家工程技术中心,建立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家,现代农业科技园1家。去年,宁武化工和华阳管件成功申报博士后工作站,实现了我市博士后工作站零的突破。这些创新载体的建设,为建立健全我市科技创新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去年我市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5%,同比提高0.44个百分点。全年专利申请量929件,是06年的__倍,授权量483件,是06年的__倍,发明专利申请量60件,是06年的__倍。发明专利数量的迅速提升,充分说明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四是产学研合作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我市企业分别与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0个、计划校企合作技术攻关项目45个。产学研合作的深入推进,加速了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总体上不强,对外技术依赖程度较高,科技创新成果较少。二是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仍然偏低,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仍然较低。三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投融资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全年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高。四是科技创新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政策措施配套还不够完善。这些问题,使我市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传统产业的外延扩张阶段,使我市产业结构还是以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加工贸易型产业为主,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都较弱。在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市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减弱,世界正在进入“后危机时代”。危机之中我们靠什么战胜危机?危机之后我们靠什么赢得新一轮的竞争?这是需要全市上下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决心狠下功夫,坚决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用产业的振兴全面增强句容核心竞争力。去年的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我们提出要“培植百亿产业,打造千亿句容”,扩大产业规模,调高产业层次,调优产业结构;
在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上,我们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把加快科技创新作为句容跨越赶超的第一驱动力,力争用五年时间创成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未来一段时期,我们必须把科技进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决定句容未来命运的战略抉择,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

所谓创新型经济,就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推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要求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说,当前句容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我们要善于在发展大势的变化中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善于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发挥优势、抢占制高点。

(一)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句容跨越赶超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市经济结构主要以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加工贸易型产业为主,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资源依赖、低劳动力成本为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瓶颈制约增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现在,我市土地资源已经日益紧张,与南京实现同城效应,也意味着我市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渐减弱。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就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我们必须依靠先进产业和高新技术来克服资源环境的约束,拓展结构调整的空间,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加速发展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新兴产业。只有形成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的增长结构,以科技创新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型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结构,才能构建句容的新一轮发展优势。可以说,未来几年,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工作做得怎样,将直接关系到句容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关系到句容能不能实现新的飞跃。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句容跨越赶超的必然之路。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在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科技进步的巨大力量。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产品性能优于别人,抗风浪能力就强。反之,就会在金融危机的浪潮中被吞没。去年以来,我市许多企业困难重重、步履维艰,但是像宁武化工、唐邦机电、华阳管件等企业,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而且能够逆势而上,拓展了市场新空间、赢得了发展新机遇。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是抵御严冬的最好“棉衣”,是“强身健体”的最好办法。当前,世界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实现复苏将是一个缓慢复杂曲折的过程,不确定、不可预料的因素仍然较多。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正在改变消费方式,国际需求减弱短期内难以改观。我市外贸出口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在这样的“后危机时代”,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主动推动转型升级,已经是势在必行。经济发展只有建立在结构改善、质量提高、效益提升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赢得更多发展资源,掌握发展主动权,全市经济才能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三)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句容跨越赶超的希望之路。历史表明,每一次重大危机都伴随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当前,我们正处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前夜。这一轮新的技术革命,突出表现在能源革命、生物技术进步、新材料开发和信息技术突破,必将引发一批高速度、长周期增长的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也将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振兴时代。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过去的发展中,江阴、昆山等因为抓住了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机遇,一直走在全省县市发展前列。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我市虽然相对落后,但只要我们主动顺应发展趋势,积极创新发展思路,跟上新的科技革命步伐,把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提升竞争力、实现新跨越的重大契机,在市场尚未形成技术垄断的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效掌握核心技术,着力构筑创新优势,抢占产业制高点,就能形成与发达地区的同步同发优势,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跨越发展。

(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句容跨越赶超的机遇之路。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产业的大调整,跨国公司在重新布局,产业企业在进行重组,不仅制造业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软件、服务外包等产业也正在加快转移,进口资源、引进设备和技术的成本明显降低,这为我们加快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国内看,无论是中央、省,还是镇江市,都在大力鼓励科技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并出台多项政策,加大了对自主创新、发展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这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句容自身看,句容位于长三角、宁镇扬板块、南京都市圈三个圈层的核心位置。这三个圈层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我们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省会南京拥有极其雄厚的科教资源,高校数量占全省40%,部属、省属研究机构分别占全省65%和71%,每万人拥有大学生人数居全国第一,创新资源十分丰富。我市紧邻南京,只要我们发挥地缘优势,大力招才引智、招院引所,就能够充分借用南京的科教资源优势,形成句容自身的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得先机。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真正做到早抓早主动、早转早得益,推动句容发展迈上新台阶。

总之,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提高我市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发展后劲之所在、前途命运之所系。我们虽然有压力、有挑战,但更有动力、有机遇。全市上下一定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背水一战的勇气、众志成城的决心,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句容跨越赶超的动力之源。

二、狠抓关键,突出重点,坚定不移地走一条具有句容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靠创新驱动。去年,句容人均GDP近5000美元,已经进入了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以发展创新型经济为重点,更大力度抓创新,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型,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今年达到53%,2012年达到60%,2015年创成国家级创新型城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离不开产业支撑,必须把加快科技创新与促进产业升级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产业结构,走内涵式增长、集约化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相对整个产业而言仍然是一条“短腿”,我们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努力在高新技术产业上实现重点突破和持续跨越。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要达到30%,2012年要达到33%。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生产体系中处于高端,潜力大、成长快,爆发力强、附加值高。我们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重点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传感网六大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下决心引进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句容,用2-3年时间,培植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打造2-3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支柱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引进落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要按照“一事一议”原则重点扶持推进。要大力推动我市优势产业向高新化方向发展。要加大力度吸引终端项目和配套项目落户,提高光电子、高端运动器材产业集聚度,推动两大产业向高端攀升。要引导建材产业向轻型和新型方向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层次。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核电、智能电网机遇,引导输变电产业向超高压、特高压方向发展。要加快宁武化工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迅速形成百亿产业规模。二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市传统产业较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不是要排斥和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破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之路。要重点运用节能降耗技术、环保减排技术等,着力解决传统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要鼓励企业高起点、有重点地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力开展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次。要积极实施信息化工程,在设计、生产、管理等领域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增强信息技术队传统产业的渗透和倍增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水平提升。三要着力推动一三产业提质增效。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推动高效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大力培植农业科技型企业,实现种养殖业深加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培育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做优做特农产品,促进农民致富。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动农业向产业化和标准化发展。今年,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科技园、农业科技型企业、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分别达到2家、3家和3家,2012年要分别达到3家、5家和10家。同时,要抓住我市制造业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重点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加快发展软件开发、创意设计和文化产业,开拓服务外包、楼宇经济等新兴业态,提高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二)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充分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一要大力培育和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要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以技术领先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延伸,加快培育特色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规模骨干企业资金实力相对雄厚,技术力量相对充足,信息来源相对广泛,在推进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要充分调动规模企业的积极性,引导企业通过转化科技成果等手段,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规模和总量,推动企业尽快跻身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广大民营中小企业是我市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对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富有创新活力的优势,积极探索中小企业产学研联合创新的路径和方式,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一批“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小而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要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配套协作,实现从跟踪模仿生产向自主创新制造的转变。要通过打造上述高新技术产业三大方阵,努力形成句容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不断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今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20家,2012年要达到30家。二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支持和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建立的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通过省级和国家级认定的,要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的资助;
通过国家实验室认证认可的企业,要给予5万元的资助。今年,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分别达到4家和6家,2012年要分别达到10家和12家,同时争取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要鼓励企业积极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对承担国家级火炬和星火计划项目、国家863和973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以及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企业,要分别给予程度不等的资助。要大力支持发明创造。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专利新产品。每年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优秀专利新产品评选,对于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市场前景好、能取得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专利新产品,要给予重点扶持。今年,全市专利申请、授权量要分别达到1000件和50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83件;
2012年专利申请、授权量要分别达到1200件和60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要达到120件。三要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要实施品牌战略。品牌就是市场,就是竞争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品牌建设的核心。要深入实施“品牌强企、品牌兴市”战略,加大培育奖励力度、鼓励企业以品牌战略带动科技创新,推动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一般产品向品牌产品转变、贴牌加工向自创品牌转变。今年,要力争江苏省以上名牌产品达到13个,2012年中国名牌产品和江苏省名牌产品要分别达到1个和20个。要实施标准化战略。大力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和行业协会牵头或参与制订联盟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通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以我市为优势的技术标准。今年,国家标准拥有数要达到1项,2012年力争达到2项。要实施质量兴企战略。进一步加大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等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模式的推行力度,通过质量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提升整个产业的质量水平。新获得国家和省级质量奖的企业,要给予奖励。

(三)不断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创新平台就是集聚创新要素的“梧桐树”。要按照“合理布局、有序开发、错位发展”的原则,强势推进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夯实科技创新基础。一要推动产业集聚,提高集约发展水平。省级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集中区、宝华新城和郭庄空港新区是我市优势企业的集聚地,要立足自身特色,完善功能配套,提高承载能力,努力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规模大、市场影响广的现代产业集群,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先导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和集约发展的示范区。有条件的乡镇要依托比较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有效汇聚各种创新要素,推动创新集群的形成、发展和扩散。特色产业基地通过省级认定的,要对所在的镇、管委会给予50万元的奖励;
通过国家级认定的,要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到2015年,全市要形成4家产业规模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基地。二要构建科技创新孵化平台。要充分利用我市紧邻南京的交通区位优势,积极吸纳驻宁高校、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和创新要素,进一步加强富达创业园、宝华和郭庄的高新技术园区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使之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技企业成长基地、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经省级认定的,除了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税费优惠政策外,要根据孵化面积大小给予20-50万元的资助;
通过国家级认定的,要给予100万元的资助。到2015年,全市要形成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三要构建科技创新协作平台。产学研合作是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最现实、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要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研发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基地,积极探索建立以资产为纽带、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的“三位一体”产学研联合体。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引进重大科技成果的基础上,能够通过集成创新快速形成产业化,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有广阔市场前景、且通过专家评审的,要给予30-50万元的资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自身拥有重大科技成果并能快速产业化,具有良好的市场预期,且通过专家评审,给予50-80万元的资助。四要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交易市场等平台建设。凡在我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办理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符合条件的,到税务部门办理手续,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完善科技中介体系,提升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推动专利技术和项目日常性、专业性的展示和交易。建立和完善技术装备等共享平台向企业和社会开放共享的体制机制,引导其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全力打造句容人才高地。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谁拥有了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能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形成先进的生产力,产生未来的竞争力。与物质投入相比,我市人才队伍建设投入相对不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承认人才的价值,尊重人才的创造,在用产业集聚人才的同时,强调用人才集聚产业,进一步完善引才、育才、用才机制,努力开创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一要广辟渠道引人才。要鼓励企业舍得开出优惠条件,不惜投入较高成本,面向全球招才引智,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引进到我市主导产业、重大项目以及新兴产业紧缺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要给予企业引才费用30-50%的资助,并给予引进人才每年1-3万元的岗位津贴。要重点吸引一批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到句容来创业,把先进技术、专利成果招引到句容来转化。对来我市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经专家评审后,要给予10-100万元的资金扶持。对获得镇江市领军人才计划资助的,要按照1∶1的比例进行配套资助。要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顺应市场法则去经营运作,开通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通过借用、聘用、兼职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吸纳优秀人才和智力资源。二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要通过改革用人机制、实行政策引导、提供创业载体、加强就业培训等方式,努力为各类科技人才提供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放宽准入条件,鼓励市内外各类法人和科技人员以技术等生产要素作价出资,或以收购、兼并、参股等形式对本市企业实施资产重组,创办各类科技型企业。要鼓励企业采取股权(份)奖励、期权分配、技术入股等方式对企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予以激励,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业激情,让他们在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真正做到“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三是因地制宜育人才。要利用各类资源,通过举办企业家俱乐部、企业家沙龙和企业家论坛,组织企业家进行交流、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建立多层次的企业家再学习培训体系,不断提升企业家经营管理、开拓市场的素质和能力。要落实企业教育培训经费政策,鼓励企业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技术职工的教育和培训。要整合调动各类培训资源,组织企业技术职工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和技术交流等活动,加快提升企业职工素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职工,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给予股权、期权等方式进行奖励。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为建设创新型句容营造良好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从优化机制入手,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营造环境,为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各镇、各管委会、各部门和各企业都要牢固确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把推进科技创新放到事关句容跨越赶超的高度来认识,放到事关经济发展和企业兴衰的高度来把握。要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督查与考核,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快慢、创新成果的多少、企业发展的成效、人才集聚的程度论政绩、排位次、定奖惩。这次会上下发的两个文件,经过了市委市政府的反复讨论,含金量很高。会后,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抓紧研究和制定推进自主创新的工作措施,深入开展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单位、创新型企业建设活动,形成共同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要完善多元高效的投入机制。要把对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今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不低于1.55%,2012年要达到2.5%。一是增加政府投入。市里已经决定,要大幅增加财政对科技经费的投入。今年,市财政预算内要安排科技经费5000万元,确保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不少于一般预算支出的3%,2012年要达到3.5%。市里分别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专项资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七大科技创新专项经费。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发改委、科技局作为专项资金管理主体,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从以往的一般性投入转为向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科研基地和科技队伍建设重点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科技经费的“杠杆效应”。二要加大企业投入。科技投入也有一个规模效益问题。零敲碎打式的投入往往收效甚微,只有大手笔投入才能获取超值回报。要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完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对看准了的项目、技术和装备,敢冒风险、舍得投入,推动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快速攀升。特别是当前要引导企业抢抓增值税转型、装备贴息等低成本扩张机遇,以大投入求得大突破、实现大发展。要建立拟融资企业储备库,推动符合产业政策、发展战略的重点企业和项目通过股票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形成“培育一批、申报一批、发行一批”的拟融资企业梯队。三要鼓励社会投入。推进银行与企业的对接,采取将中小企业打包进行联合融资等灵活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服务支持,努力为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雪中送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加快设立再担保机构,扩大信用贷款规模。加快制定鼓励企业吸引风险投资、私募基金投资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企业吸引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参与战略投资。对吸纳风险投资、私募基金投资的项目,凡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的,在项目核准、土地供给、优惠政策等方面要给予优先支持。风险投资、私募基金来我市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的,在税收、房租、行政服务等方面,要建立绿色通道。

(三)要构建保障有力的服务机制。这次会议上下发的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意见,是指导和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文件。要加大宣传执行力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形成鲜明的政策导向,激发企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的服务指导,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积极开展科技招商、产学研合作等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在创新方式、拓宽领域、提升层次、注重实效上下功夫,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市开花结果,使更多的科技人才在我市建功立业,使更多的企业走上“科技兴企”道路。要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科技人员和企业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四)要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营造全社会崇尚创新的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和手段,把创新理念传递到各行各业,使自主创新真正成为时代主旋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要发扬“三创”精神,崇尚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要引导和鼓励广大企业经营者增强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树立办大企业、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创业激情和胆识。要在科技人才队伍中大力提倡甘于奉献、创新为民的科研精神,倡导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良好风气,树立一批自主创新典型,广泛宣传各类支持创新、实践创新的优秀企业和先进个人生动事迹,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市委、市政府面向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市上下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推动句容实现跨越赶超目标努力奋斗!

第3篇: 在全市创新创业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省、湛江市科技创新座谈会精神,总结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部署下一阶段的科技工作。等一下胡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在此,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我市技术创新工作的基本情况
  98年9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
99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作为贯彻落实粤发[1998]16号文的大动作、大举措,湛江市编制并实施了《988科技兴湛计划》,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对如何促进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作出了具体部署。我市亦相继出台并实施了《科技兴廉计划》,通过实施《科技兴廉计划》,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科技工作的进步。
  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学习中央、省和湛江市的有关文精神,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布署,使我市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充分认识到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廉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把科技工作摆上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形成讲科技、抓科技的良好氛围,从过去挂在口头上的重视转变为落实在行动上的重视,推动科技进步的人才机制、投入机制、创新创制、成果转化机制和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初步构建了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一是政府逐年增加科技投入。1999年,我市财政科技总投入26万元,占财政总支出129%,比1998年增加106个百分点。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虽未能按有关要求投入,但经市长办公会议决定把科技投入列入财政预算,这是一个可喜的开端。二是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部门支持。去年湛江市科委支持我市科技资金28万元。三是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投入,企业主体投入,银行信贷投入,科技人员知识产权投入,外资、民资、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的多渠道、全方位风险投资体系。
  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启动《科技兴廉计划》首批项目,开发一批新产品,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67603万元,年增长813%;
科技对经济贡献率为3614%,比98年增长219个百分点。
  加快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步伐。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从目前情况看,我市民营科技企业承担的项目实施得比较好,如安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发展的“救护善”、廉江市迪吉节能设备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路灯节能设备、所罗门的自动水龙头等,市场前景和效益都很好。去年,我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认定14家,其中省级家,列入省以上重点推广产品4个。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取得明显效果。一是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引进了一大批名、优、特、稀、新品种,通过示范点的示范作用,引导农民根据不同的区域优势,发展“三高”农业。二是大力发展和推广海水养殖技术。建立对虾、网箱养鱼等海水养殖示范基地、示范点,较好地解决了种苗、饲料、养殖技术、病害防治等海水养殖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了我市海水养殖业蓬勃发展。三是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我市重点扶持了陈虾集团有限公司、安泰公司等一批以海产品、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
  《科技兴廉计划》的实施,对我市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成效是突出的。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的技术创新仍存在不少问题:
  1、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创新动力不足。首先是一些企业领导人缺乏创新意识,思想观念仍停留在要投入、要政策、铺新摊子、建新项目、走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老路子,而不是依靠技术进步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科技兴廉计划》对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有明文规定,即一般企业不得少于1%,大中型企业不得少于2%,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3-%,但仍有许多企业未达到这一要求。其次是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不力,使企业缺乏创新动力,热衷于引进“短平快”项目,不在创新研究与开发上花心思,而在资金投入上喜欢用于扩大生产规模、购置机器设备而忽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投入;
一些老企业虽有科研机构,但长期没有研究和创新,产品一贯制。再次是企业职工整体素质偏低,技术人才缺乏,使得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基础薄弱。企业中双高人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顶尖人才有如凤毛麟角。有的企业,中级职称的人才廖廖无几。
  2、政府引导技术创新的投入不足。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固然是企业,但政府的投入引导也不可忽视。这里面有财政困难的原因,也有一些领导科技意识不强的原因。我们的领导跑部门要资金是对的,但较少跑高校和研究所要项目、要技术、要人才,这实际上也是科研意识薄弱的一种表现。
  3、科技发展思路不清晰。科技计划虽然搞出来了,但没有具体组织实施,重点不突出,由于缺少经费支撑和有效的措施扶持,科技工作仅仅是重在口头上。
  二、充分认识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技术创新指的是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的经济技术活动。技术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在当今这个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时代,产业的腾飞、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资源的深度开发无一不与技术创新息息相关。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强技术创新,是我们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前提,是我们迎接加入T的挑战、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西部大开发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根本出路在于技术创新。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毛泽东同志曾经号召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洞察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奠定了“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江泽民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醒全党:“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他还高瞻远瞩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目标,特别是要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今年2月,江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面向21世纪,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大力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广东以及经济特区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应该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技术创新的重要论述,是我们推进技术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宝贵思想武器,为技术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党政领导和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社会各行各业都要自觉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今年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学习中发[1999]14号和粤发[1998]16号以及湛江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988科技兴湛计划〉的决定》,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融会贯通,坚决贯彻落实。
  科技创新与“三个代表”密不可分。江总书记在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阐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三个代表”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其内涵、外延和底蕴,有着内在逻辑关系。我们要深刻领会牢牢把握有关精神实质,并用于指导实践。
  我们党要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全党同志必须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懈奋斗。而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每前进一步,都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果,孕育并产生了第三次新技术革命;
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当代科学和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更是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我国近20年经济发展也证明,没有新的发明创造和运用,就不可能有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新发展和新提高。总之,科技已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特别是高新技术,已成为生产力的制高点。谁掌握了高新技术的优势,谁就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竞争的主动权。要抢占高新技术这一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立足于创新。科技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于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当代历史条下,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
  我们党要更好地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在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不断地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使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而科学技术及其创新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最有穿透力和震撼力的文化。江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科技及其创新活动不仅影响和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影响和作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它具有冲击错误观念,激发思想更新,震撼人的心灵,推动人类观念进化的巨大力量。例子不胜枚举:人工有机物的合成使“生命力论”不攻自破;
达尔文的进化论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等宗教神学的思想统治。可以说,人的精神文化活动的领域有多宽广,科技的精神文化价值的影响面就有多宽广。从包括科技史在内的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凡是科学的事物都具有先进性;
凡是腐朽落后的东西都是不科学或反科学的;
凡是高级的精神文化活动都具有科学基础;
凡是缺少科学基础的精神文化活动都是低级的或蒙昧的。因此,加强科技创新,追赶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潮流,正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要更好地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而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正是促进社会生产力新解放和大发展的关键和根本。要维护好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人民群众的利益,除了全党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外,最根本的是维护国家安全,而国家安全有赖于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强大综合国力的保障。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增强,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是决定性因素;
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也与科学技术的精神文化价值和教育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只有加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进步,我们才能实现好、维护好、代表好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技术创新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关键。“两个根本性转变”,一个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搞好国有企业,就必须抓住两大关键,一个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
一个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核心是技术创新。所以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并且与企业密切结合,对加速两个根本性转变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技术创新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建立,经济增长方式能否转变,以及国民经济能不能真正地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道路的一个长远大计。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经济经过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后,正进入一个关键的调整期。这时,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短缺经济已经结束,买方市场初步形成,整体经济从超高速起伏增长进入稳步发展,从外延扩张模式转向内涵发展模式,转向技术创新为主。国内全方位改革开放格局的形成以及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产业升级已从区域视野扩大到全球视野。这样,实施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已是刻不容缓。产业结构问题说到底是高新技术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和份额不够高的问题;
产品结构问题说到底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而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因此,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的中心内容就是技术创新。也可以换个角度讲,技术创新的重点就在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我市很多企业发展艰难,竞争力不强,关键就是没有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几十年一贯制,很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的经济。所以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企业只有积极参与竞争,不断向市场提供用户需求、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取相应的利润,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否则就难逃亏损和破产的厄运。而技术创新就是要把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向用户提供更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现在竞争非常激烈,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持续不断地开展技术创新,事实上不创新就是死亡,这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下的一条规律。一个企业如果要保持旺盛的技术创新活力,就必须完成一次性创新向持续性创新的过渡;
完成单一创新产品向系列创新产品的过渡;
完成能人创新向集体创新的过渡。完成这些过渡,才能实现企业技术创新境界的提高,企业的发展也才能获得永恒的动力。
  三、大力加强我市技术创新工作
  加强技术创新,我们要学习广州、深圳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成功经验,但不能照抄照搬,要从廉江的资源条、经济基础、人才素质以及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行业和企业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我市加强技术创新的思路,做好统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科技兴廉计划》是推动我市科技进步的纲领性文,继续深入实施该计划是加强我市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工作,除加快实施现有0个项目之外,还要根据动态管理原则,继续优选新项目列入《计划》实施。要以《科技兴廉计划》为主体描绘我市技术创新的蓝图。
  构建我市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
  1、确立基本思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龙头,以技术创新的开发应用为手段,以优化管理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为目的,重视市场与技术的结合,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带动企业和行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有限的增量,带动存量资产的重组和结构调整。
  2、确立创新理念。一是要牢固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这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的又一丰富和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强烈的科技意识,要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地依靠科学技术来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二是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作为第一经济增长点。用高新技术来创造新消费,发展新产业,开发新市场,使之具有无穷的潜力。三是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点。创造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产业技术带头人、优秀专家和拨尖人才,特别是注意培养一批既懂现代科技,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四是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党政第一把手要有强烈的科技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下决心亲自抓科技,采取一切办法,发动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
  3、推行“四结合”原则。要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
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推进和跨越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两个创新”与“三改一加强”相结合的原则。
  4、要因地制宜选择产业。根据我市实际,在产业选择方面,应重点发展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海洋开发技术和“三高”农业技术等。生物技术方面,重点是发展生物功能食品及生物饲料产业。新材料技术方面,重点是发展超细粉体、新型建筑材料、环境材料、新型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产业。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重点是扶持迪吉公司的微电脑多功能路灯节电自动控制柜。海洋技术方面,重点是大力发展海水养殖、海洋生物救护善等项目。“三高”农业技术方面,重点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包装、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既要跟踪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前沿,用生物工程、转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良种等,又要满足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引进并运用实用农业技术。
  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1、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政策、资金等手段,大力扶持一批列入《988科技兴湛计划》项目的中小企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进行一次筛选比较,分类指导,重点培育。今年应重点把迪吉节能公司、安泰公司等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同时,还要物色一批有潜在发展优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培养,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后备梯队。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发展的环境,引导科技力量合理布局和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为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结合创造条。
  2、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是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也是创新。我市还是一个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改造传统产业的任务非常艰巨:一是改造传统产品。这是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核心问题,许多传统产品经过改造就变成新产品,所以创造了新的消费,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二是改造传统工艺。生产新产品,一般需要新的生产工艺,发明或改进工艺技术,并在生产过程中成功地加以应用,能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三是改造传统设备。企业要采用新的生产工艺、生产新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耗和能耗,就必须提高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四是大力扶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发挥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作用。充分利用民营科技体制灵活的特点,以增加数量、扩大规模、升华档次、提高效益为重点,大力发展民科企业,争取今年民科企业达到18家,其中省级企业6家,技工贸总收入028亿元。
  3、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把南亚热带资源和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要发挥南亚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加速农业科技开发。从廉江实际出发,发挥资源优势,以良种良法和农产品加工为重点,把发展廉江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同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结合起来。要抓好农产品保鲜和深加工的技术开发和推广,重点扶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促其上规模、上档次,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二要促进海洋技术和海洋资源开发。廉江有7公里海岸线和广阔的海滩涂资源,水产品产量、海洋产业增加值等都具备一定条,但廉江的海洋资源开发仍很缓慢,开发的潜力巨大。开发海洋资源必须走科技兴海之路,以发展海洋开发技术为重点,增加海水养殖业、捕捞业等海洋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发展海洋生物、海洋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市场需要什么产品的触觉最为敏锐,技术创新最能与市场吻合,开展技术创新的原动力最大。
  1、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投入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没有投入就没有创新,或者创新只是一种新的思想、新的概念,而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企业科技投入的资金从哪里来?首先是企业要提留技术开发经费。《科技兴廉计划》中要求一般企业提取年销售收入总额的1-3%,高新技术企业提取3-%。今后要落实《科技兴廉计划》中提出的将企业研究开发的实际开支计入成本,税务部门按照发生额抵扣应税所得额,这样企业就有积极性。二是把按规定提取技术开发经费作为考核企业和厂长经理政绩、评比先进或其它荣誉性称号的必备条。三是企业申报《科技兴廉计划》要求政府给予资金支持,也要把企业的技术开发提留作为前提条。另外企业技术开发投入还可以向银行贷款,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等,其中向市政府的科技三项经费和科技发展基金申请也是一个重要渠道,但必须是列入各级科技计划的项目,如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科技兴湛计划等。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技术创新项目的贷款贴息,以帮助企业向银行贷款,扩大技术创新资金。
  2、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人才机制。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要着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各级领导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尤其是企业领导的创新素质。充分利用高校和各级党校的师资设备,办好各种培训班。二要管好和用好现有人才。我市企业第一线的人才较缺乏,这就需要加强与高校、研究所、大企业的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借助他们的科技力量为廉江经济建设服务。要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不断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三要引进和激励人才。要贯彻落实好我市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重点引进具有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到我市工作,充分发挥拔尖人才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3、加快制度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构建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离不开制度创新,要“两个创新”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动力。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首先必须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国有企业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阻碍着技术创新,其中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必须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解困的工作部署,建立起规范化的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鼓励中小型企业探索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实现企业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经营机制的创新,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同时,抓好科技体制改革,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
  同志们,当前我们面临着科技迅速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越来越快和短缺经济已经结束、经济结构调整正在进行的形势,只有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才能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提高效益。让我们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勇于进取,不断开创我市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推荐访问:会上 范本 讲话 关于在全市创新创业大会上讲话(范本3篇) 在全市创新创业大会上的讲话 在创新创业大赛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