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新媒体8篇

时间:2022-08-25 12:42:02 来源:网友投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新媒体8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新媒体篇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新媒体篇2

  “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极不平凡之年,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穿越惊涛骇浪,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20xx年是个大灾之年,灾害波及整个人类社会尤其是社会经济,所有国家无一幸免。而在年度经济全球大考中,中国脱颖而出、傲视群雄,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人们不禁要问,中国能够取得这份令人民满意、世界瞩目,足以载入史册的经济耀眼答卷,其“密钥”是什么呢?

  为此,央视新闻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党中央权威、人民至上、制度优势、科学决策、科技自强。这一答案准确明了,有理有据、毋庸置疑。笔者以为,尤其是“人民至上”更是中国经济成功“密钥”之“密钥”。

  人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选择决定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兴衰成败。辛亥革命成功后,当时的中国人民其实已经把机会给了中国国民党;可事实证明国民党不仅无力承担起振兴中华的民族重任,而且还一再违背人民意愿、辜负人民期望。因此,人民才又把希望寄托在了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的共产党身上,这一选择最终成就了中国共产党。

  党的作为力证人民选择的正确。无论是在抵御外患、推翻国内反动统治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坚定奉行人民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譬如,在国家的建设发展上,坚持围绕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开展;应对各种灾害,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自从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不仅中华民族重新换发了青春,站了起来、富了起来,甚至逐渐强了起来,而且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因此说,中国共产党自获得人民选择以来的所作所为,以及在其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民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

  党和人民心相印命相连战必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数中外事实证明,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如果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永远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很难得到人民支持而经久不衰的。因此,只要把党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密切结合,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命运相连,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的真心拥护,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是至理名言。所以说,中国经济的成功,“密钥”固然很多,但“人民至上”更是其成功的“密钥”之“密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新媒体篇3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明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的重要会议,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重点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为“十三五”时期发展顺利开局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要到位,适应要主动,引领要有为。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从症状上看,表现为增速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办法,在于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适应新常态,不能坐着等、站着看。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引领经济迈上新台阶。

  做经济工作,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有需求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推进结构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策应。只有宏观政策稳,才能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只有产业政策准,才能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只有微观政策活,才能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只有改革政策实,才能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只有社会政策托底,才能守住民生底线,最大程度减少阵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结构性改革,既要坚持持久战,更要打好歼灭战。明年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则要抓住关键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化解过剩产能,才能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有效供给,打好扶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推进结构性改革,关键在改革。要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改革举措的重大牵引作用。结构性改革必须有国际视野,要更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

  推进结构性改革,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言行,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都要坚决反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此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尤其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让我们把这次会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握正确方向,脚踏实地推进,努力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新媒体篇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新媒体篇5

  会议明确了20__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 “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十二五”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新媒体篇6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明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的重要会议,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重点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为“十三五”时期发展顺利开局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要到位,适应要主动,引领要有为。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从症状上看,表现为增速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办法,在于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适应新常态,不能坐着等、站着看。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引领经济迈上新台阶。

  做经济工作,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有需求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推进结构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策应。只有宏观政策稳,才能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只有产业政策准,才能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只有微观政策活,才能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只有改革政策实,才能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只有社会政策托底,才能守住民生底线,最大程度减少阵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结构性改革,既要坚持持久战,更要打好歼灭战。明年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则要抓住关键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化解过剩产能,才能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有效供给,打好扶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推进结构性改革,关键在改革。要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改革举措的重大牵引作用。结构性改革必须有国际视野,要更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

  推进结构性改革,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言行,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都要坚决反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此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尤其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让我们把这次会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握正确方向,脚踏实地推进,努力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新媒体篇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新媒体篇8

  会议明确了20__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 “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十二五”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感悟 中央经济会议感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通稿心得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感 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感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