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文库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心得体会8(6篇)

时间:2023-07-24 11:00:46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心得体会8

  

  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

  【篇1】读《清风传家》

  家风是一个家族经过岁月的沉淀、世代的言传身教,从而形成的属于家族特有的优良风气,它体现着祖辈对后代的鞭策和期望,记录着来自远古的信仰。好的家风,能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让一个家族经久不衰,让一个单位欣欣向荣,让一个国家繁荣昌盛。曾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认真领会“注重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培养现代文明人格”重要部署的深刻内涵,收获颇丰。读本通过深入挖掘25位英模党员在家风建设方面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人格力量、做家风建设的表率;通过深刻剖析近年查处的24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家风败坏的危害及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修身,好家风塑造坚定正直的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北宋名臣包拯在家训中写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家训中则写道:“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之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可见,不同家族或许有着不同的家风、家训,但相同的是,在好家风、好家训的熏陶下长大的孩子,会继承先辈的意志,或敦厚纯善,或勇敢刚毅。好家风是他们刻进血脉的强大的信仰力量,将指引他们向上向善,永远坚定正直,立于不败。

  齐家,好家风共建文明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好家风是家庭幸福、年轻人积极向上、老人老有所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基石。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

  会风气。焦裕禄制定的“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三条家风,成为了焦家人的信条,更将“焦裕禄精神”投射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激励了众多的后来人。从一家有好家风到家家有好家风,形成家庭成员相亲相爱、邻里之间和睦团结的氛围,进而抵制歪风邪气,共建风清气正的社会。

  兴国,好家风奠基民族伟大复兴。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则更不仅是一家之事,它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更关系着社会稳定、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反之,则会损坏党和国家的声誉。

  《中国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党员的家风建设写进了党内规范,旨在以家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建设。作为一名党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之下,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严格要求身边人。让清风传家,清风传万家,清风传遍神州华夏,形成家风好,社风正,党风清,国风优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篇2】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

  家风是永生伴随的家产

  家风是一家血脉的传承,更是永生伴随的家产。钟南山一家三代行医,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是知名儿科专家,钟南山是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是泌尿外科专家。一家三代人,秉承着仁心仁术的医家风范,传承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仁者家风,不断耕耘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

  正是钟家人不服输的性格和顶天立地的风骨,在家风中代代相传,才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时代楷模黄大年从小就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将爱国报国的种子深埋心中,“祖国高于一切”的爱国家风驱使他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做祖国的栋梁。在归国短短七年的时间里透支自己,也要报效祖国。虽然黄大年的外孙没有直接接受过他的教育,但相信黄大年“家国万里心所系”的精神已经融入子孙的血液中,成为了一个家族的品格。

  梁启超的九个孩子个个成器,一个方面有自身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父母有远见、家风正,有重读书、轻享受的风气,有做学问的榜样和方法,有走正道的鞭策,有择配偶的眼光。这套家风叫学问种子,土壤合适了就会开花结果,代代出人才。可以说,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好的精神不动产,有了它,我们才能不卑不亢,顺遂时不忘形,逆境时不怯懦,成为我们行走世间永生伴随的家产。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正所谓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若每个家庭都秉承良好家风,则国家的政治风气必将一身清。

  江南钱家之所以人才辈出,不仅因为钱氏家族作为吴越王的后代,有千年的家训,更是得益于钱家人在1925年将其家训作出的重要修订,此次修订将家训改为四个部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正是这样的修订,将中国传统文化和鲜明的家国意识情怀融入世代相传的家训中,才为祖国培养了如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钟书等国之脊梁。

  97岁的战斗英雄张富清一生都将一名员的坚守,融为一个家族的品格,成为几代人自然而然的事。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但却将功绩尘封60多年。战争结束后,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却主动请缨,响应党的号召,奋斗在偏远艰苦的来凤县。为避免和同患高血压的大儿子混用药品,他每次吃完药后都把药锁起来,只因他的药是公费保障的,每一粒都要“专药专用”,不能假公济私。凡此种种,不胜枚举。靠自己,莫求“沾光”是张富清给全家立下的规矩。“他从来没有专门给我们讲过什么大道理,但他对待事业、对待生活、对待名利的方式,通过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他不需要说什么,我们自然就知道该做什么,觉得都是理所应当的事。”小儿子张健全说。正是老英雄这冰霜气骨玉精神,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张家几代人的本分自立。

  这些优秀的家训、家风,是滋养今人和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涵养家风、建设美好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敬姜“匡子过失,教以法理”,到张英教育家人“让他三尺又何妨”,再到曾国藩告诫兄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无不表明个人德性的生长有赖于家庭伦理的滋养。从中华家训中吸取智慧养分,才会让社会这个“大家庭”更和谐、更美好。而只有当每个小家庭都将实现建设好、传承好小家庭的家庭梦融入民族

  梦之中,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这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时代的使命。

  【篇3】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

  《清风传家》中的25个故事,让我在工作和生活间隙反思自己职业和家庭的意义,其中最打动我的莫过于高铭暄和张飚的优秀事迹。

  高铭暄老师作为刑法泰斗,我曾有缘在北师大见过他一次,当时高老师已经年近90岁,但从外表丝毫看不出衰老的气息,就感觉那是一个很有气质的老人,穿着黑色大风衣,独自走在北师大校园里,步伐坚定。那时我只是知道高老师是刑法泰斗,教出了中国第一批刑法博士,高老师给我的感觉更多是尊重和敬仰。而《清风传家》中描述的高老师,让刑法泰斗的形象逐步走到我身边,看到了作为一个男人是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做到尽善尽美。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高老师从父亲高鸣鹤处得到的《治家格言》以及深厚家教,是原生家庭给予他的最珍贵礼物。从求学少年到学界泰斗,高老师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贯穿了半个多世纪,让人敬佩。而高老师在家风传承上也做到了潜移默化,比如通过给女儿讲《白鹅》寓言故事,告诫女儿虽然父辈立下大功,但是如果子女没有出息和本事,终究难以在世上立足;

  比如他教育儿子不是刻板说教,而是通过家属院楼道摆蜂窝煤这件小事,让儿子认识到应该把蜂窝煤摆的高一点、窄一点,这样能给过路人留下更宽的路;

  比如他教育孙子不浪费粮食,是在一次吃自助餐的时候帮助孙子在早上吃掉了很多孙子拿多了、吃不下的肥肉;

  比如对于拎着两盒茶叶来看望自己的学生,高老师要求学生必须抱走家里的一箱苹果,否则就不收下学生的茶叶。清风传家,高老师从没有做的轰轰烈烈,而是通过言传身教感化身边后辈。高老师的故事,恰恰是中国传统家风传承文化的典范,不追求物质享乐,不关注外在变化,坚持内心坚守和学术追求,坚持将远大理想和家庭规划结合,坚持把家庭义务和子女教育结合,这种家庭氛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

  检察官张飚前辈的事迹,我早有耳闻,他从2007年开始发现张氏叔侄案存在疑点,到2011年退休后第一次出远门去杭州重走张氏叔侄案的案发现场,到2013年张氏叔侄案平反的故事,在全检察系统都广为传颂。但过去关于张飚前辈的故事还仅限于电视媒体上,还仅限于张氏叔侄案,直到2023年11月我有幸参加最高检西部巡讲团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巡讲,在西北边陲广袤荒野上奔驰赶赴一个又一个基层检察院,并有幸前往张飚前辈供职的石河子检察院参观张飚工作室,我才了解到他工作的具体环境,一个鲜活的监所检察官形象顿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选择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援西部巡讲,是因为西北边陲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院曾经接待过多批次兵团检察官的长期学习锻炼任务。我在多年的工作中也和多名兵团的汉族、维吾尔族检察官有过长期共事经历,过去从他们的口中听到的兵团充满陌生。这次在兵团的十多天巡讲,我的主要时间就是坐在车上从一个师换到另一个师,也正是在漫长的路途上,我才通过窗外的荒凉感,慢慢体会到兵团人的累年付出和风险。在兵团的最后一站,就是石河子检察院,走进检察院大厅就能看到墙上挂的大幅张飚检察官宣传画。

  张飚对生活和工作的坚韧,是从他父亲身上继承和传承下来的。在兵团的时候,我多次了解到第一辈兵团人的艰苦卓绝,在展览馆也看过当年第一代兵团人在戈壁上挖掘的住所地窝子,《清风传家》中也记载了张飚的父亲张世英,在1959年创建福海渔场时候,挖地窝子、夜宿荒滩、对抗野兽的事迹。身在兵团家庭,张飚也曾有过入伍经历,部队6年锻炼更加磨练了他的坚韧意志。我觉得如果没有老一辈兵团人的艰苦卓绝,没有兵团家庭的艰苦传承,没有戍边经历的艰辛磨练,不会锤炼出一名检察官对一个案子、一个疑点、一个线索的百折不挠。优良家风,也是我们检察事业的护佑。

  沉下心来认真学习,向先进学习,以身作则,是我们新时代检察官必须完成的时代使命。

  【篇4】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

  “天下之本在家。”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每个家庭都应

  弘扬优良家风,党员干部更应带头树立好家风。千千万万个家庭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就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这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时代的使命。“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在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写下的这句名言,如果说以前初读时还有点不明就里、一知半解的话,最近通过品读《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仿佛摸到了幸福家庭之为什么相似、不幸家庭之为什么彼此不同的一鳞半爪,也前所未有增强了对家庭、家教、家风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家庭是什么,什么是家庭幸福?

  量占据荧屏,比如《都挺好》《父母爱情》《情满四合院》之类,其要旨是在唤醒人们对家庭的珍惜和热爱、对家庭幸福的反思。特别在社会节奏加快、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当下,家庭因其在给予人们休憩、修养、支撑甚至疗伤作用方面,所起到的其他任何环境都无法比拟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重视家庭,这一中华优秀伦理文化传统,在今天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读本》一正一反共计49个家庭,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在追求幸福这个目标上几乎都是毫无二致的。即便是腐败分子,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家庭同自己一道跌入无底深渊。这从书中摘取的当事人忏悔可以看出来。但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同的理想信念,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那些共和国荣誉获得者,无一例外都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着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并以此引领整个家庭盎然向上、积极奋进。相反,那些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在对待家庭上有的贪图享乐,有的放任纵容,有的互相算计,有的共同为恶,尽管轨迹不同,但都导向了堕落的悲剧。正是在这种正反强烈对比中,在激烈的情节冲突中,给读者带来深刻的震撼和深长的启迪:“恋亲不为亲徇私”“济亲不为亲撑腰”,这才是领导干部为官和追求家庭幸福的底线。

  家教是什么,什么是好的家教?

  顾名思义,家教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第一课堂,也是影响每个人终身的资源或者财富。家庭教育之所以很重要,首先在于它的无可替代性,父母

  是第一老师的角色任谁也代替不了,有人因此把家庭教育称之为人生第一教育。正如哲人所言,“人终其一生都走不出自己的童年”。在步入学校之前,我们主要接受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包括言传和身教。可以说,家教是牢牢扎根于每个人的记忆最深处,深刻影响每个人思维习惯、性格特点、处世原则的基石。历史上,“孟母三迁”“画荻教子”“岳母刺字”“封坛退鲊”,太多的典故反映了家教作为第一教育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今后的人生。

  《读本》中有25位英模党员、24个违纪违法案例,在家庭教育上可谓表现迥异、高下立判。书中这些共和国勋章、“人民楷模”“改革先锋”等荣誉称号获得者,许多人一方面从小就受到父母严格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爱国爱家、正直正派、严谨细致、认真负责,有很多是传承于父辈的美德。另一方面,他们又以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向自己的配偶、子女乃至身边人传播这种美德,让传统家教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书中那些家风问题突出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几乎都存在一个背弃家教初心的过程。随着职务的升高、权力的加大,“三观”被一点一滴地扭曲,逐渐把家庭的教诲、父母的面命置之脑后,同时也因自身不正,对家人或者疏于教育,或者往邪路上带,直至身陷囹圄而致悲不自胜。这何尝不是在教育引导和警示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家庭教育绝非小事,人忘了什么也不能忘本,在家教上欠账是必然要用更大的代价来偿还的。

  家风是什么,什么是优良家风?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家风者,家庭之风气也,它非一朝一夕形成,却能够破坏在“一朝一夕”。说它非一朝一夕形成,是因为凡一种风气,无论是家风还是其他什么风气,其形成必然有一个行为—习惯—风气的发展过程,某种倾向性行为在一个家庭被千百次重复,慢慢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习惯久了就会“成自然”,变成家庭风气之类的东西。说久一点,有的家风的形成可能是需要一代人、几代人乃至十几代人的努力和积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家风家训,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袁氏世范》《弟子规》,许多都是经过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丰富完善才于焉有成。说它能够破坏在“一朝一夕”,是因为“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好不容易形成的好习惯、好家风,坚持下去需要恒心和毅力,而一旦崩塌却是几年甚至更短时间的事情,不能不引起时刻注意、谨慎对待。

  无论是25位英模党员,还是24个违纪违法案例,都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改变着自己的家风。不同的是,他们有的是在继续向上,有的却是幡然向下。阅览全书,我们既感动于于敏家“爱国是不变的主题”、孙家栋家更有力量的“不言之教”、张富清家“前人不搭‘捷径’后人莫求‘沾光’”、黄旭华“对国家最大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也为海南省委原常委、海口市委原书记张琦“追求物欲带坏家人”,山西省水利厅原党组书记、厅长潘军峰夫妻联手把家变成“权钱交易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常委、呼和浩特市委原书记云光中“养儿不教毁子害家”,重庆能投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冯跃“放松自我放纵家人”,带来无可挽回的家庭悲剧而慨叹。“风”似无形,其实有迹可循。

  家只有用心来经营,家风只有身体力行来涵养,才能让整个家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家国同构,把“齐家”作为“修身”和“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一环,正所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再次清晰地证明,“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也是这套《读本》所要带给我们的教益和启示。

  【篇5】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

  ——读《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读本心得体会

  家风是一个家族经过岁月的沉淀、世代的言传身教,从而形成的属于家族特有的优良风气,它体现着祖辈对后代的鞭策和期望,记录着来自远古的信仰。好的家风,能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让一个家族经久不衰,让一个单位欣欣向荣,让一个国家繁荣昌盛。曾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认真领会“注重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培养现代文明人格”重要部署的深刻内涵,收获颇丰。读本通过深入挖掘25位英模党员在家风建设方面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人格力量、做家风建设的表率;通过深刻剖析近年查处的24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家风败坏的危害及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修身,好家风塑造坚定正直的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北宋名臣包拯在家训中写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家训中则写道:“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之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可见,不同家族或许有着不同的家风、家训,但相同的是,在好家风、好家训的熏陶下长大的孩子,会继承先辈的意志,或敦厚纯善,或勇敢刚毅。好家风是他们刻进血脉的强大的信仰力量,将指引他们向上向善,永远坚定正直,立于不败。

  齐家,好家风共建文明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好家风是家庭幸福、年轻人积极向上、老人老有所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基石。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焦裕禄制定的“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三条家风,成为了焦家人的信条,更将“焦裕禄精神”投射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激励了众多的后来人。从一家有好家风到家家有好家风,形成家庭成员相亲相爱、邻里之间和睦团结的氛围,进而抵制歪风邪气,共建风清气正的社会。

  兴国,好家风奠基民族伟大复兴。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则更不仅是一家之事,它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更关系着社会稳定、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反之,则会损坏党和国家的声誉。

  《中国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党员的家风建设写进了党内规范,旨在以家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建设。作为一名党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之下,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严格要求身边人。让清风传家,清风传万家,清风传遍神州华夏,形成家风好,社风正,党风清,国风优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篇6】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

  按照上级要求,《清风传家》《严以治家》读本下发后,我单位立刻组织学习,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每个党员通过借阅的形式,自学《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并撰写心得体会,从正面典型中汲取经验做法,从反面案例中吸取教训,切实从思想认识层面树立正确观念。在提高自身认识和素质的同时,注重督促家庭成员加强学习,通过树立良好家风来规范家人行为。

  二是身体力行,抓好家风建设。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将正确的思路付诸实践,通过严以律己给家人树立榜样,通过严格要求,规范家人行为,时刻关注家人思想动态,做到时刻警醒,防微杜渐。

  三是立足长远,做到严以治家。好的家风都是从严入手,从小抓起,要求每个党员都要以这次学习为契机,抓紧抓好三观建设,从点滴小事严格要求入手,从规范家人行为准则入手,做到治家严谨,清风自来。

  【篇7】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初心不改、本色依旧,同时还要注重家风建设。也曾多次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深受触动,深刻感受到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感“家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风貌,在一个家庭长期延续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读本中的25位英模党员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做家风建设的表率;24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家风败坏的危害及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学习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感受到家风的重大意义,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

  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家风是一种德行传承,更是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的根本风气。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

  从小看大,好家风让我们自立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是历代家族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中国历来重视家教和门风,注重家风的缔造与传承。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得益于每一个良好家风家教的滋养,要通过言传身教影响自己的孩子,把好家风春雨润物般渗透到子孙后代的血脉之中,作为一生恪守的信条。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告诫自己的孩子,要靠自己,莫求“沾光”,自己吃的药是国家全额报销的,每一粒都要“专药专用”,不能假公济私。钟南山父亲钟世藩是知名的儿科专家,钟南山是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是泌尿外科专家,曾获得中国泌尿外科最高荣誉“吴阶平泌尿外科奖”,一家三代人,秉承着仁心仁术医家风范,传承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仁者家风,行走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他们的家风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就是因为他们注重家风的传承,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由此可见,任何金山银山,都不如好家风,它是一股向善向上的力量,耳濡目染,世代永流传!

  以榜为样,好家风让我们自信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以德传家是人的优良传统,在他们身上,家国同重,亲人与国人都是挚爱。人是钢,家是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无不是把家庭作为“炼钢炉”,练就过硬的红色家风,对子孙后代进行家风的历练,体现了老革命家的人间大爱,这正是新时代我们需要大力弘扬的一种时代精神。比如,毛泽东立下的“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亲情规矩”三原则;周恩来告诫侄女,不搞特殊化,我们都是自食其力的普通人。朱德教育儿子不当干部当工人,用“德”字贯穿朱家家风。习仲勋对于红色家风的言传身教称得上是典范,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2001年10月15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因公务繁忙而缺席父亲习仲勋的88岁寿辰。当女儿读完的拜寿信,习仲勋告诉在场的人:“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习仲勋以革命家的风范将人的无私奉献和中国人传统的家教融为一体,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教诲子女做一个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焦裕禄制定“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的三条家风,让焦家人个个生活简朴,为人清正,做人自信,塑造了焦家人的精神堡垒,让焦门家风历久弥新。

  聚少成多,好家风让我们自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提高政治站位,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它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承担党和国家的使命,家风好坏事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一个家风正的家庭,是一个好故事;十个家风正家庭,能形成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成千上万个家风正家庭,就能铸就一个强大的祖国,迸发处无坚不摧的蓬勃力量”。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是建设发展和改革的推助力;反之,会损坏党和国家的声誉,破坏党群干群关系,使党风受到影响。

  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党内纪律的形式对党员的家风建设进行了规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旨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高校的党员领导干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下,要推动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自觉自发注重家风建设,以身作则,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同时,要发挥党、政府和学校的引领和引导作用,注重营造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外部环境建设,多管齐下,形成家风建设的强大合力,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篇8】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

  读完《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书,深深为25位英模党员的家风事迹所感动,也

  为24个反面典型家庭而惋惜。更加深刻理解了: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政治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清风传家》中的25位英模党员,有科学家,有医生,有军人,有老师,有干部,职业不同、领域相异,家风确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好家风应有的特质。

  对党忠诚。“我是党的干部,就应该听从组织的召唤,到艰苦的地方去。”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在事迹被报道后,仍在考虑着要怎么更多回报党、国家和人民。“我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热爱党,热爱党的事业,我愿意为这人类最伟大的力量贡献出我的全部理想,不惜在必要时付出我的生命”!吴良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热爱祖国。“愿将一生献宏谋。”在氢弹之父于敏的家,爱国是不变的主题。“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在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心中,国家事业第一位,家庭第二位,自己第三位。

  “祖国需要,我无论如何都要回来。”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用生命证明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一心为民。钟南山、张伯礼、顾方舟医者仁心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于漪、高铭暄教书育人为国育才,朱彦夫、李保国、谢高华投身于脱贫攻坚致力于让乡亲们富起来,......,他们无愧于“人民英雄”“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严以律己。25位英模对自己严格,对家人“苛刻”。张富清为家人立规,前人不搭“捷径”,后备莫求“沾光”。在郭明义看来,房子可以不宽敞,但心一定要敞亮。高德荣始终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在叶聪的家里,正面清单不设限多多益善,负面清单很明确:不能做的事情绝不能碰。韦昌进面对老战友的请求,情感归情感,原则归原则,作风的口子决不能开。

  淡泊名利。冷静看待贡献,清醒面对荣誉。于敏只将自己看作科研事业的“千万分之一”。孙家栋评价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顾方舟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吴文俊看清名利“不为获奖而工作,应为工作而获奖”。樊锦诗告诫儿子“人不是为物质、为金钱而活的”。

  精神传家。好家风需要代际传承。英模们的好家风,都是以“精神”为载体,既继承祖辈,也传承后辈,一代一代传一代。《严以治家》中的24个反面典型家庭,起初也是有良好家风的,比如,杨玲玲的母亲一直教育她“我们吃的是公家的饭,要好好地为党工作”,易军的父亲曾因为一句党风不好的话用饭碗砸醒他,云光中家原本有着红色家风的传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家风被抛在脑后,贪念战胜了理智,“物质”占了上风,一家人、整族人被坏家风所裹挟,奔向不归的迷途。可见,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最后,再让我们重温一下25位英模党员的名字: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钟南山、吴文俊、顾方舟、程开甲、于漪、高铭暄、麦贤得、张伯礼、王有德、王继才、朱彦夫、李保国、高德荣、樊锦诗、吴良镛、韦昌进、叶聪、张飚、郭明义、谢高华、黄大年。向英模致敬,向他(她)们学习,见贤思齐、修身治家,树立传承良好家风。

篇二: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心得体会8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系列读后感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系列读后感“天之本在国,国者本在家”,良好的家风能够影响几代人,以千千万万家庭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好风气,所以家风建设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这本《清风传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了良好家风的核心内涵,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这本书挑选了25位杰出党员的家风故事进行讲述,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成长故事以及教育下一代的故事让人感触颇深,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去阅读学习。

  杰出的人物必定有异于凡人之处,但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坚毅的性格、顽强的作风、对事业执着的追求以及对高尚品德的坚守。作为一名法律人,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高铭暄老师的故事。

  高老师的父亲高鸣鹤身为民国时期法官,在上海沦陷后不愿为日本人卖命,毅然弃官回家。那时起高铭暄开始懂得了法官的铁骨铮铮。后其父又拿所在法院的院长郭云观清正廉洁、刚直睿智的例子教育督促高铭暄,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高铭暄逐渐形成了自己爱国、正直、节俭的价值观,并将这些高尚品德传播给自己的家人和学生。

  高老师除了在事业上孜孜不倦外,生活中对子女和学生的教诲也从未中断过。这些教诲不仅是言语,更多的是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其儿子高晓东记得小时候其家门口楼道内自家码的煤永远比别人家码得高一点、窄一点,因为父亲认为这样可以给路人留下更宽的路。这件事虽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反映出公共利益优于个人利益的高尚素养,对下一代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下一代的发展。除此之外,他的学生都知道高老师从来不收学生的东西、也从不接受学生的宴请,连在家里这种私人空间都这么坚持原则,更加证明了他的优良作风和高洁品格。

  高铭暄将自己的家风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一部分,在与学生的日常往来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作风和家风。高老师的这些品格都是来自其父亲的言传身教,现在他又将家风继续传承和发扬,不仅让后代形成了正确的三观,无言的教诲更是使学生受益匪浅,使得一人带动了整个圈子的家风。这不禁让人想到古时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理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打好“修身齐家”的牢固基础,我们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正是于千千万万个优秀中国人优良家风的带动。家风传承的道理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通用的,也是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的。

  在去年疫情初期,“国士”钟南山临危受命挺身而出,赶赴抗疫一线研判疫情,指导抗疫的同时给国家提出决策建议,对抗击疫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书中讲述了他的家风故事,让我认识到他的杰出并非天生,而是自于其父的鞭策与教诲。钟南山的父亲是严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其父与其交流过程中问其岁数,当钟南山回答完,其父意味深长的说“都35岁了,真可怕”。自此,钟南山认识到自己35岁了还一事无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后其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在国际医学会议上纠正了英国权威的实验结果,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那次会议后,钟南山第一次得到了父亲的表扬。

  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的高要求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苛求并不是为难,而是苦口的良药;

  严管并不是虐待,而是无言的厚爱。积极向上的家风,少不了父母的鞭策和激励。“爱之切,苛之深”是我对钟南山家风故事的深刻感悟。

  虽然仅选择了两个人物的故事进行感悟分享,但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让我感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将家风建设作为遵守生活纪律的重要保障,将这些优秀人物的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看了那么多家风故事,不禁想到了我的外公。外公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在世时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教导家人生活要节俭、工作要努力踏实。去世前他留下了家训诗“勤工重读传家久,守法循规不染尘。孝悌慈严崇善举,家和旺健乐天伦。”虽然他已经不在了,但是之前他的言传身教让我谨记了他的做人之道。我会将他的教诲继续付诸于行动,将他的优良品质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家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三: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心得体会8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

  《从严治家》是中央纪委宣传部、国家监察委员会编著的一部关于党员干部家庭作风建设的两卷本著作。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全国出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的文章2篇,欢迎品鉴!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

  按照上级要求,《清风传家》《严以治家》读本下发后,我单位立刻组织学习,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每个党员通过借阅的形式,自学《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并撰写心得体会,从正面典型中汲取经验做法,从反面案例中吸取教训,切实从思想认识层面树立正确观念。在提高自身认识和素质的同时,注重督促家庭成员加强学习,通过树立良好家风来规范家人行为。

  二是身体力行,抓好家风建设。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将正确的思路付诸实践,通过严以律己给家人树立榜样,通过严格要求,规范家人行为,时刻关注家人思想动态,做到时刻警醒,防微杜渐。

  三是立足长远,做到严以治家。好的家风都是从严入手,从

  小抓起,要求每个党员都要以这次学习为契机,抓紧抓好三观建设,从点滴小事严格要求入手,从规范家人行为准则入手,做到治家严谨,清风自来。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

  读完《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书,深深为25位英模党员的家风事迹所感动,也为24个反面典型家庭而惋惜。更加深刻理解了: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政治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清风传家》中的25位英模党员,有科学家,有医生,有军人,有老师,有干部,职业不同、领域相异,家风确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好家风应有的特质。

  对党忠诚。“我是党的干部,就应该听从组织的召唤,到艰苦的地方去。”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在事迹被报道后,仍在考虑着要怎么更多回报党、国家和人民。“我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热爱党,热爱党的事业,我愿意为这人类最伟大的力量贡献出我的全部理想,不惜在必要时付出我的生命”!吴良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热爱祖国。“愿将一生献宏谋。”在氢弹之父于敏的家,爱国是不变的主题。“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在中国核潜艇之

  父黄旭华心中,国家事业第一位,家庭第二位,自己第三位。“祖国需要,我无论如何都要回来。”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用生命证明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一心为民。钟南山、张伯礼、顾方舟医者仁心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于漪、高铭暄教书育人为国育才,朱彦夫、李保国、谢高华投身于脱贫攻坚致力于让乡亲们富起来,......,他们无愧于“人民英雄”“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严以律己。25位英模对自己严格,对家人“苛刻”。张富清为家人立规,前人不搭“捷径”,后备莫求“沾光”。在郭明义看来,房子可以不宽敞,但心一定要敞亮。高德荣始终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在叶聪的家里,正面清单不设限多多益善,负面清单很明确:不能做的事情绝不能碰。韦昌进面对老战友的请求,情感归情感,原则归原则,作风的口子决不能开。

  淡泊名利。冷静看待贡献,清醒面对荣誉。于敏只将自己看作科研事业的“千万分之一”。孙家栋评价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顾方舟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吴文俊看清名利“不为获奖而工作,应为工作而获奖”。樊锦诗告诫

  儿子“人不是为物质、为金钱而活的”。

  精神传家。好家风需要代际传承。英模们的好家风,都是以“精神”为载体,既继承祖辈,也传承后辈,一代一代传一代。《严以治家》中的24个反面典型家庭,起初也是有良好家风的,比如,杨玲玲的母亲一直教育她“我们吃的是公家的饭,要好好地为党工作”,易军的父亲曾因为一句党风不好的话用饭碗砸醒他,云光中家原本有着红色家风的传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家风被抛在脑后,贪念战胜了理智,“物质”占了上风,一家人、整族人被坏家风所裹挟,奔向不归的迷途。可见,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最后,再让我们重温一下25位英模党员的名字: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钟南山、吴文俊、顾方舟、程开甲、于漪、高铭暄、麦贤得、张伯礼、王有德、王继才、朱彦夫、李保国、高德荣、樊锦诗、吴良镛、韦昌进、叶聪、张飚、郭明义、谢高华、黄大年。向英模致敬,向他(她)们学习,见贤思齐、修身治家,树立传承良好家风。

篇四: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心得体会8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三篇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二篇

  “家和万事兴,只有家里和和气气的,我们的大家,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昌盛。”3月22日,呼家楼街道联合金色朝阳培训学校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家风抵万金”的讲座,辖区百余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促使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什么是家风?家族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好的品德,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就成为了我们家族的风气。家风好,这个地区的民风就好,国家就好。就像诗经中的《国风》和《雅颂》在唱歌的过程中就把这个地区的纯朴善良的民风表现出来了。讲座中,金色朝阳培训学校的王虹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家风的含义。

  随后,她讲道:家风家训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是每个家庭教育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重要教诲。家庭成就孩子的教养,品格来自家庭的传承。“传统文化是宝,我们要一起学习。”

  “我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一次我去王府井,看见一个父亲领着10岁的左右的孩子玩。正巧,这个父亲接了个电话,他马上说,这事我帮不了你,我现在不在北京,在新疆呢。”听了王虹老师的分享,大家哈哈大笑。王虹老师

  总结说:“教育孩子从小就要让他学会诚实,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王虹老师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和对家风、家训的感悟,运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为大家讲解了《庭训格言》部分内容,列举了诚以及美国第一任华裔内阁赵小兰的家教,通俗易懂地教居民们如何培养子女、孙子、孙女,以及如何营造良好的家风、家训。有的居民拿出笔记本做着记录,有的居民用手机记录下讲课场景,现场热情火爆,响起阵阵掌声。

  讲座结束后,居民李华感慨颇深,分享了听课后的感受,她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或作风,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组成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规、家教、家风,成为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的源头。家风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声的动力、无言的激励,它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街道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教育活动,我们非常喜欢,提醒我们这些老人不要溺爱孩子,引导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树立家风家规的意识、进一步加强社会和谐建设。”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三篇

  我们告别了安逸享乐的寒假生活,开始了暂新的校园生活,迎来了“新起点,新希望”。开学的第一天,我们一如既往地观看了《开学第一课》。

  这次课以“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为主题,通过介绍赵一曼家书蕴含的爱国情怀、杨启发家庭培育的`敬业家风、李元成全家恪守的诚信家道、罗必炎一家践行的友善家训,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什么是家风、家训?如何把优良传统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说的是孝顺父母是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重要和占据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个家庭都应该首先传承的家风。罗必炎秉承孝老爱亲、多行善事的家风家训。他任劳任怨地悉心赡养亲、继、养父母8位老人,用大孝情怀教育子女,四世同堂的家庭重德重孝、相亲和睦。他的事迹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小时候我经常在爸爸、妈妈地怀里撒娇,总是不停地许诺:我长大了以后一定要让你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平日里,每当我吃过饭后,经常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爸爸、妈妈却在忙碌地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他们总是先让我品尝,我却习以为常地拿起来就吃;我一旦生病,爸爸、妈妈便忙前忙后,百般照顾,而他们身体不适,我只能问候一下,也没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开学第一课》的观看,使我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优秀家风熏陶。今后,我会用好的家风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从而成就自己的一

  生一世。

篇五: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心得体会8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2篇】

  《从严治家》是中央纪委宣传部、国家监察委员会编著的一部关于党员干部家庭作风建设的两卷本著作。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全国出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的文章2篇,欢迎品鉴!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

  按照上级要求,《清风传家》《严以治家》读本下发后,我单位立刻组织学习,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每个党员通过借阅的形式,自学《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并撰写心得体会,从正面典型中汲取经验做法,从反面案例中吸取教训,切实从思想认识层面树立正确观念。在提高自身认识和素质的同时,注重督促家庭成员加强学习,通过树立良好家风来规范家人行为。

  二是身体力行,抓好家风建设。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将正确的思路付诸实践,通过严以律己给家人树立榜样,通过严格要求,规范家人行为,时刻关注家人思想动态,做到时刻警醒,防微杜渐。

  三是立足长远,做到严以治家。好的家风都是从严入手,从小抓起,要求每个党员都要以这次学习为契机,抓紧抓好三观建设,从点滴小事严格要求入手,从规范家人行为准则入手,做到治家严谨,清风自来。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

  读完《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书,深深为25位英模党员的家风事迹所感动,也为24个反面典型家庭而惋惜。更加深刻理解了: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政治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清风传家》中的25位英模党员,有科学家,有医生,有军人,有老师,有干部,职业不同、领域相异,家风确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好家风应有的特质。

  对党忠诚。“我是党的干部,就应该听从组织的召唤,到艰苦的地方去。”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在事迹被报道后,仍在考虑着要怎么更多回报党、国家和人民。“我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热爱党,热爱党的事业,我愿

  意为这人类最伟大的力量贡献出我的全部理想,不惜在必要时付出我的生命”!吴良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热爱祖国。“愿将一生献宏谋。”在氢弹之父于敏的家,爱国是不变的主题。“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在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心中,国家事业第一位,家庭第二位,自己第三位。“祖国需要,我无论如何都要回来。”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用生命证明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一心为民。钟南山、张伯礼、顾方舟医者仁心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于漪、高铭暄教书育人为国育才,朱彦夫、李保国、谢高华投身于脱贫攻坚致力于让乡亲们富起来,......,他们无愧于“人民英雄”“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严以律己。25位英模对自己严格,对家人“苛刻”。张富清为家人立规,前人不搭“捷径”,后备莫求“沾光”。在郭明义看来,房子可以不宽敞,但心一定要敞亮。高德荣始终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在叶聪的家里,正面清单不设限多多益善,负面清单很明确:不能做的事情绝不能碰。韦昌进面对老战友的请求,情感归情感,原则归原则,作风的口子决不能开。

  淡泊名利。冷静看待贡献,清醒面对荣誉。于敏只将自己看作科研事业的“千万分之一”。孙家栋评价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顾方舟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吴文俊看清名利“不为获奖而工作,应为工作而获奖”。樊锦诗告诫儿子“人不是为物质、为金钱而活的”。

  精神传家。好家风需要代际传承。英模们的好家风,都是以“精神”为载体,既继承祖辈,也传承后辈,一代一代传一代。《严以治家》中的24个反面典型家庭,起初也是有良好家风的,比如,杨玲玲的母亲一直教育她“我们吃的是公家的饭,要好好地为党工作”,易军的父亲曾因为一句党风不好的话用饭碗砸醒他,云光中家原本有着红色家风的传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家风被抛在脑后,贪念战胜了理智,“物质”占了上风,一家人、整族人被坏家风所裹挟,奔向不归的迷途。可见,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

  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最后,再让我们重温一下25位英模党员的名字: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钟南山、吴文俊、顾方舟、程开甲、于漪、高铭暄、麦贤得、张伯礼、王有德、王继才、朱彦夫、李保国、高德荣、樊锦诗、吴良镛、韦昌进、叶聪、张飚、郭明义、谢高华、黄大年。向英模致敬,向他(她)们学习,见贤思齐、修身治家,树立传承良好家风。

篇六: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心得体会8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系列读后感5则范文

  第一篇:《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系列读后感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系列读后感

  “天之本在国,国者本在家”,良好的家风能够影响几代人,以千千万万家庭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好风气,所以家风建设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这本《清风传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了良好家风的核心内涵,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这本书挑选了25位杰出党员的家风故事进行讲述,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成长故事以及教育下一代的故事让人感触颇深,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去阅读学习。

  杰出的人物必定有异于凡人之处,但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坚毅的性格、顽强的作风、对事业执着的追求以及对高尚品德的坚守。作为一名法律人,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高铭暄老师的故事。

  高老师的父亲高鸣鹤身为民国时期法官,在上海沦陷后不愿为日本人卖命,毅然弃官回家。那时起高铭暄开始懂得了法官的铁骨铮铮。后其父又拿所在法院的院长郭云观清正廉洁、刚直睿智的例子教育督促高铭暄,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高铭暄逐渐形成了自己爱国、正直、节俭的价值观,并将这些高尚品德传播给自己的家人和学生。

  高老师除了在事业上孜孜不倦外,生活中对子女和学生的教诲也从未中断过。这些教诲不仅是言语,更多的是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其儿子高晓东记得小时候其家门口楼道内自家码的煤永远比别人家码得高一点、窄一点,因为父亲认为这样可以给路人留下更宽的路。这件事虽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反映出公共利益优于个人利益的高尚素养,对下一代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下一代的发展。除此之外,他的学生都知道高老师从来不收学生的东西、也从不接受学生的宴请,连在家里这种私人空间都这么坚持原则,更加证明了他的优良作风和高洁品格。

  高铭暄将自己的家风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一部分,在与学生的日常往来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作风和家风。高老师的这些品格都

  是来自其父亲的言传身教,现在他又将家风继续传承和发扬,不仅让后代形成了正确的三观,无言的教诲更是使学生受益匪浅,使得一人带动了整个圈子的家风。这不禁让人想到古时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理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打好“修身齐家”的牢固基础,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推进正是源于千千万万个优秀中国人优良家风的带动。家风传承的道理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通用的,也是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的。

  在去年疫情初期,“国士”钟南山临危受命挺身而出,赶赴抗疫一线研判疫情,指导抗疫的同时给国家提出决策建议,对抗击疫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书中讲述了他的家风故事,让我认识到他的杰出并非天生,而是源自于其父的鞭策与教诲。钟南山的父亲是严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其父与其交流过程中问其岁数,当钟南山回答完,其父意味深长的说“都35岁了,真可怕”。自此,钟南山认识到自己35岁了还一事无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后其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在国际医学会议上纠正了英国权威的实验结果,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那次会议后,钟南山第一次得到了父亲的表扬。

  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的高要求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苛求并不是为难,而是苦口的良药;

  严管并不是虐待,而是无言的厚爱。积极向上的家风,少不了父母的鞭策和激励。“爱之切,苛之深”是我对钟南山家风故事的深刻感悟。

  虽然仅选择了两个人物的故事进行感悟分享,但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让我感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将家风建设作为遵守生活纪律的重要保障,将这些优秀人物的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看了那么多家风故事,不禁想到了我的外公。外公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在世时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教导家人生活要节俭、工作要努力踏实。去世前他留下了家训诗“勤工重读传家久,守法循规不染尘。孝悌慈严崇善举,家和旺健乐天伦。”虽然他已经不在了,但是之前他的言传身教让我谨记了他的做人之道。我会将他的教诲继续付

  诸于行动,将他的优良品质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家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二篇:《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读后感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读后感

  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均在开篇提到了家庭对于未成年人的重要责任,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树立优良家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作为一名负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检察官,我更是通过办理了大量因家庭教育不当、亲子关系畸形而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深深体会到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书从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家风对个人的影响,读完让人感慨又唏嘘。好的家教、家风可以不断的给予家庭成员养分和力量,是港湾、是加油站;

  坏的家教、家风则像一个渐渐腐蚀的水果,不可避免的带领一家人逐步走向堕落。无论是以一名法律育人者的身份,还是一名家长、家庭成员的身份,我们都有必要好好品读这两本书。尤其是《清风传家》,其中每一位英模党员的家庭故事都带给我们启迪,值得我们细细体味。

  在我看来,优良的家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父母要给予子女足够的爱。所谓足够,评判标准不只是时间的长短,更是质量的优劣;

  所谓爱,并不简单是物理上的陪伴,更包括精神上的引领。书中的英模党员们大多事业忙碌,不能像普通父母一样时刻在子女身边,但他们有自己爱子女的方式。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高铭暄每天回家之后都会下厨炒一个菜,素炒年糕、红烧平鱼被儿子赞

  不绝口。“糖丸之父”顾方舟经常给子女写字条、写信,字里行间既有对日常生活、学业的关心,也有对子女做人做事的谆谆教诲。数学界泰斗吴文俊经常和儿子一起观看《百家讲坛》节目,并不时交流“观后感”。建筑大家吴良镛每天伏案工作的背影是儿子吴晨儿时脑海中最深刻的记忆,这样的场景潜移默化影响着吴晨,他最终也从事了建筑业,并因此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

  其次,家庭要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氛围,所谓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一个家庭可以物质不富足,但只要精神上富足了,也可以很温暖、很幸福。氢弹之父于敏一家生活极其简朴,他认为学术科研只需要“一张安静的书桌”,有了这张书桌,他的内心就会圆满、坚定、强大。受他影响,子女们也认为平凡、安静、专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幸福生活的真谛。守护海岛三十年如一日的王继才夫妇,常年过着没电、没信息、需要自己下海捕食牡蛎海螺才能吃饱的日子,但他们从没有动摇过守岛的信念,“岛虽小,但它是祖国的东门,我必须每天为她插上国旗”。他们的信仰也传承给了儿子,研究生毕业的儿子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加入海警部队,和父母一起继续守护祖国海疆的五星红旗。

  再次,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对此,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的好“关于家风,我想了想,无非是把自己管住,想让孩子怎么做,大人得首先做到。”樊锦诗是敦煌研究院院长,丈夫也是莫高窟负责人,想带人参观敦煌莫高窟洞窟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每逢亲朋好友来敦煌,她都坚持让他们凭票跟随游客一起游览,而非“特殊待遇”。抗疫人民英雄张伯礼虽然身兼数职,但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周出诊。同样身兼两个医院院区工作的儿子张磊曾一度觉得太忙想把门诊停掉,张伯礼严肃地告诫他“一个大夫更重要的身份是大夫,而不是领导,时间再紧也必须坚持出诊。”父子二人在抗击非典、抗击新冠疫情这两次国家重大疫情防控一线中并肩作战,完美地诠释了何为“既为父、亦为师、亦为战友”的家庭完美组合。

  最后,父母要有开明、包容,不急功近利的胸怀。这也是我认为现代父母最需要培养的品质。可能是因为年龄相仿,1979年出生的叶

  聪的故事让我很有共鸣。在载人深潜领域颇有建树的叶聪,小时候就是个舰船迷,这和喜欢文学的父亲的爱好完全不同,但父亲从未干涉叶聪的爱好,在宽松的家庭氛围中,儿时的爱好生根发芽。叶聪选择的就业方向载人深潜,可以说非常冷门,甚至一片空白,但是叶聪的家人毫无质疑的赞成。叶聪感慨,家人无条件的支持让他更加明确,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读到这里,不禁为叶聪父母的睿智叫好。包容的家庭气质在叶聪身上也体现的非常明显,这对于“蛟龙”号团队披荆斩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蛟龙”号从无到有,中间经历的挫折和失败数不胜数。一次又一次地推倒重来,给整个团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焦虑。“幸好我是个佛系的人,从小父母给我的空间很大,从性格上来说我很心宽,面对困难能尽量保持宽松的心态,也相信总会有办法解决。”理解包容与激励对科研工作很重要,只有这样,才敢于探索、敢于求新求变,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实现新的突破。叶聪父母的做法真的值得现在越来越多焦虑的父母学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以习总书记的话与大家共勉,希望我们都能够修身、齐家,建设好自己的小家,为大家的稳定、祥和、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三篇:《清风传家》《严以治家》读后感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读后感

  1、下之本在家

  最是清风传家远

  习总书记曾经说过“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可见,天下之本在家,家风,便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

  最近通读《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读本,深深的理解

  了常说的几句话“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也前所未有的增强了对家庭、家教、家风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读本,一正一反共计49个家庭,25位英模党员、24个违纪违法案例,讲述了他们的家庭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是在追求幸福生活的目标上努力着,只是过程中不同的理想信念、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2、家教是基础

  更是财富

  认真剖析就会发现,那些共和国勋章、“人民楷模”“改革先锋”等荣誉称号获得者,一方面从小就受到父母严格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爱国爱家、正直正派、严谨细致、认真负责,有很多是传承于父辈的美德。另一方面,他们又以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向自己的配偶、子女乃至身边人传播这种美德,让传统家教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书中那些家风问题突出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几乎都存在一个背弃家教初心的过程。随着职务的升高、权力的加大,“三观”被一点一滴地扭曲,逐渐把家庭的教诲、父母的面命置之脑后,同时也因自身不正,对家人或者疏于教育,或者往邪路上带,直至身陷囹圄而致悲不自胜。

  这何尝不是在教育引导和警示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家庭教育绝非小事,人忘了什么也不能忘本,在家教上欠账是必然要用更大的代价来偿还的。

  3、家庭教育无可替代

  家庭教育之所以很重要,首先在于它的无可替代性,父母是第一老师的角色任谁也代替不了,有人因此把家庭教育称之为人生第一教育,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通过家教培育家风,不仅给人生系上品性的“第一粒扣子”,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家风是寄托传统、盛放亲情的陈年家私,亦是文化源流的朴素沉淀、社会价值的坚定担当,更是我们在这个时代互相激励、抱团取暖的精神薪火。学习好家风,既是为了承续传统、启迪当下,更是为了涤风励德、淳化风俗。

  4、公私分明

  要从点滴中做起

  公私分明,要从日常点滴中做起,更要在岁月磨砺中坚守。《严以治家》书中还附有落马干部的忏悔录节选。这些忏悔,往往是他们失去自由、名誉之后痛彻心扉的剖白。不少落马干部承认,他们公私界线的模糊,对亲人“无理要求”的妥协,从拒绝到适应,从顺从到习惯甚至主动,都是从微小的事由慢慢轻怠,从自己认为无所谓的小节处逐渐滑坡,从最不经意的瞬间开始松懈。涉及公权,领导干部要警醒自己,多些扪心自问,用权为了谁、为何事,但凡有能借着公权的光为私人谋好处的,就不能沾、不能碰,以“一次都不能破戒”为标准,严于律己、严格治家、严管家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四篇:干部家风建设_读《严以治家》有感

  干部家风建设_读《严以治家》有感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重要论述。他指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他尤其强调领导干部要重视家风建设,因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因此他要求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

  最近我阅读了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读本《严以治家》,进一步增强了我对家庭、家教、家风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该读本通过深刻剖析近年来查处的24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他们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以及家风败坏的危害和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谨防不良风气对家风的侵蚀,做到清廉自守,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第一,严以治家需要领导干部做到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提出:“注重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培养现代文明人格。”党员干部首先自己要做

  到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只有自身过得硬,才能与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然而,通过书中的案例,如海南省委原常委、海口市委原书记张琦,热衷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还带着妻子儿子一起享受高消费生活,导致全家人物欲膨胀,开始享乐、贪财、弄权。再比如重庆能投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冯跃“放松自我放纵家人”,最终带来无可挽回的家庭悲剧。可见,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家风、家貌。党员干部只有身体力行来涵养家风,才能让整个家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第二,严以治家需要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注重积累家庭精神财富。家风好的家庭和家风坏的家庭,对待物质的态度很不一样。书里提到一些干部,把金钱看得极重,带着家人品尝“权力的滋味”,结果一家子追名逐利、各为己谋,最终走上贪腐的不归路。以私利爱家,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利不久家必亡。作为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需要党员干部在家风建设中注重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认识到物质财富总有耗尽的一天,精神财富却能受益终身。修身正,教子正,持家正,立业正,涵养正直清廉的家风,这才是带给家人最珍贵的财富。

  第三,严以治家需要领导干部善抓细小,防微杜渐。俗话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贪腐之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糖衣炮弹”下被逐渐腐化的。如湖南省郴州市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刘志伟,原来是位吃苦耐劳、执行力强的好干部,但由于行贿者不断向其灌输金钱至上、及时享乐的思想,刘志伟就在不知不觉中萌发了特权思想,迷失了初心。因此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只有严格家教、严明家训、严守家规、严肃家风,从家庭管理的“小细节”抓起,踏踏实实地做好言传身教“小事情”,警惕享乐之风和奢靡之风的苗头,把严治家风的理念植根于日常生活里,才能以身示范,汇聚和沉淀形成好的家风,为清正党风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国之栋梁出于家之苗圃,业之精英成于家之港湾。一个家庭的风

  气正不正,不仅关系家族荣辱兴衰、家庭幸福与否,还直接关系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只有弘扬和建设好良好的家风环境,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社会文明才能春风化雨般滋养民众的心灵。这正是《严以治家》这本书要传达给我们每一位党员的教益和启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五篇:读《严以治家》、《清风传家》有感

  读《严以治家》、《清风传家》有感

  公司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读本《严以治家》、《清风传家》。此次学习主要介绍了读本中一正一反两个家庭,他们分别是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的黄旭华老先生;

  一个是利用职务之便,大搞钱权交易,最终双双锒铛入狱的“假模范”夫妻程颖。

  家是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则是孩子人生课堂的“第一堂课”。父母通过自己的“言传与身教”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成年后的孩子又会将他们的价值取向传给自己的下一代,通过这样一代代的传承最终形成不同的“家风”。

  一个人接受向上向善、心怀家国天下的家庭教育,将会对其今后的人生道路选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黄旭华老先生的事迹便是最好的证明。黄旭华老先生的父母在学成之后离开了富饶的祖籍,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最需要医生的海丰县田墘镇,二老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不图回报、无私奉献。父母的选择无形之中影响着黄旭华的一生,他将祖国的兴衰荣辱与自己的事业紧紧绑在一起,毅然投身核潜艇研究,隐姓埋名三十载,宁愿被亲人误解成“不孝之子”,也始终恪守对组织的承诺。他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了“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同样,摒弃家教初心,漠视党纪国法,终将自食恶果,身陷囹圄。湖北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程颖,年轻有为,踏实肯干,是领导眼中的“好苗子”,妻子赵某教书育人、步步高升,一度成为别人眼中的模范夫妻。但随着职务提升,修身律己却没有跟上,理想信念开始动摇,权力观、价值观逐步扭曲,伙同妻子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敛财,助长家庭的的贪腐之风,影响湖北省监狱系统的风气。东窗事发后而不自省,反而心存侥幸,夫妻串供,最终也没逃过法律的制裁。

  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向我们诠释了无论社会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应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推荐访问: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心得体会8 风传 心得体会 治家